八七版《红楼梦》有多优秀?
王扶林导演对87版电视剧的总结也非常到位“87版是简化、通俗易懂的小人书版红楼梦”。
87电视剧三十周年王扶林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在87正式建组之前只读了两年《红楼梦》原著,在87首播之后又读了三十年《红楼梦》原著。如果他是在读了三十年《红楼梦》原著之后,再来拍电视剧会比87版拍得更有韵味。87电视剧筹备之初著名老导演成荫担任总导演,王扶林导演本人是副导演,如果不是成荫导演在87开拍时就不幸离世了,相信87电视剧也会拍得比现在更有韵味的。
王扶林导演总结说:87版是简化、通俗易懂、小人书版红楼梦。个人理解王扶林导演的意思正是:87版就是简化的现代影视娱乐的文化快餐作品,还缺少了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真正的古风古韵。剧本乃一剧之本,剧本的决定了一剧的基本水准。
87版编剧把《红楼梦》原著前80回改编到伤筋动骨、将原著中最重要情节的前后顺序颠倒、由此反转了故事情节的前因后果关系,几乎快要彻底颠覆了《红楼梦》原著的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压迫的重大意义。
87编剧将《红楼梦》主要故事情节宝黛钗爱情婚姻主线改编成了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阴谋论”“宫斗剧”。 87电视剧改编加“原创”将红搂梦爱情婚姻主线故事庸俗化,成为了封建大家族内部的“拥黛派”和“拥钗派”为争夺“宝二奶奶”人选的“婆媳大战”,把红楼梦爱情主线剧情几乎完全变成了“现代化”的爱情婚姻家庭泡沫剧的古装版,然后87电视剧“原创”结局烂尾“草草收场”。
关于87编剧对曹翁原著前80回的篡改,个人专门有一个回答“为什么87版《红楼梦》被一些观众认为最忠实“曹雪芹原意”?如果我们好好把87与原著前80回进行一下对比,如果你真是认真阅读过《红楼梦》原著前80回的读者,你同样也会很快发现问题严重,87编剧实际上是在严重颠覆“曹雪芹原意”的。
87电视剧首播,87版的红学总顾问“顶级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评价87电视剧“朱楼搬演多删落,首尾全龙第一功。”,被宣传删掉前一句“朱楼搬演多删落”只留下“首尾全龙第一功”,作为当年红学界对87电视剧编剧唯一的正面评价。87电视剧如今已经被奉若神明的主演陈晓旭,在87版首播时是演技最受广大观众和业内人士诟病的主要演员。
林黛玉的基本底色是大家闺秀风范和诗人的忧郁气质,87陈晓旭版黛玉形象完全脱离了这个两个林黛玉的基本㡳色,成为一个颇有“斗争性”的俏丽活泼、“小家子气”十足、还时时带着魅惑诡异色彩的“聂小倩款”林黛玉~穿古装的“黄帅同学”。87陈版黛玉的塑造,在八十年代中期还深受“十年”创作思维惯性的影响。87有不少角色都还停留在“十年”的套路中,比如探春完全就是古装的“小常宝”健壮的身躯和勇猛的气质,完全不符合原著三小姐高挑身材、俏丽外貌的描述。比如尤三姐就是古装“女民兵”勇斗顽敌,完全不似原著中的妖娆风情泼辣“尤物”。比如秦可卿从相貌到服装一身俗艳的“地摊货”打扮,根本没有“兼美”钗黛的神韵。比如贾珍外形猥锁“大烟鬼”似的,根本没有贾府行武出身的豪门族长风彩。比如贾环并非气质上的庸俗,而是相貌上的不堪,哪像是宝玉和探春的亲兄弟,简直就是基因突变了。比如刘姥姥书中是一个颇有世俗气质老妪,87版刘姥姥完全被“纯乡土化”严重拔高。比如王夫人外貌酷似“中年版”陈晓旭,感觉上就是贾敏复活了,形象上完全错位。比如贾政形象过于文弱,毫无荣府“一把手”的存在感。
87电视剧中贾母李婷表演上严重缺乏大家风范,一指到底、左右开弓长时间指着贾政、贾琏、赵姨娘等子孙们的鼻子教训人,完全就是老年版的地方戏曲中“媒婆骂街”翻版。
欧阳奋强阳光帅气,但的确缺乏原著中贾宝玉应有敏感多愁的诗人气质。张莉很美,但装束上完全违背了原著中描述的素净打扮,一出场服装鲜艳程度就盖过妖娆的凤姐。
87版邓婕演技最为出色、光彩照人,担当起中心人物“女一号”的重责的确是至今“难以超越”。由于八十年代中期资金不足,87电视剧的道具粗糙、灯光效果简陋不堪、摄影水准一般化,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87版室内装饰设计的艳俗程度,就实在难以用资金不足来解释了,87版林黛玉的这张床已经把我丑哭了三十年了。凤姐背后这盏金边天蓝色罩的纱灯配色上是鲜艳了,可以夜间点上蜡烛是会发绿光的呀!实在是太不讲究了吧?
尽管87电视剧有上述种种不足,但是作为中国内地《红楼梦》电视剧的开山之作,87版对推广普及古典文学名著的贡献是巨大的。
87电视剧的几大突出优点是主演宝黛钗凤形象贴近原著,八十年代流行音乐作曲家王立平的配合和陈力的演唱珠联璧合优美深情烘托全剧氛围,七十年代流行的广播剧专业配音演员配音受到观众普遍好评,尤其是著名演员呂中为贾母的配音为角色托底增色不少,大观园小姐们鲜艳的“现代印花工艺面料”服装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87电视剧把原著改编成为通俗化的“婆媳大战”剧情一直持续到最后时刻,尽管故事情节已经严重偏离了“曹雪芹原意”却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影视娱乐文化快餐泡沫剧情,因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87电视剧三十年来的不断重播,其副作用就是严重误导了广大观众对《红楼梦》原著的正常解读,其后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更是在“阴谋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总之。87电视剧的娱乐性、可看性强,但必须指出87版最忠实“曹雪芹原意”的宣传方向的确没有实事求是,应该让广大观众明白87电视剧仅仅是《红楼梦》原著的改编影视娱乐文化产品,87电视剧对《红楼梦》原著的改编和“原创”结局也仅仅只能作为“一家之言”,冒用“曹雪芹原意”是根本不应该的。
87电视剧更加不应该冠以“不可逾越”的“顶峰”经典,这样的不实之词终将成为历史的笑柄。
八七版《红楼梦》有多优秀?
一、演员全国海选,没人耍牌。
1983年2月成立筹备组,再用了约两年的时间,从全国各地数万名候选人中遴选出一百多名演员。
每个演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人物造型、主要角色都是按照《红楼梦》小说中人物特点挑选,剧中演员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都是《红楼梦》小说的经典再现。
1984年春夏在北京圆明园先后举办了两期红剧演员学习班。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同时学习琴棋书画,陶冶自情趣,最后才确定角色,量身定制。
二、编剧、场景、道具下足功夫。
总导演王扶林顶着压力挑大梁,一大批红学家、文学评论专家及多方面专家、学者献谋献策,请启功、曹禺、沈从文等大师做顾问。民俗专家邓云乡老先生自始至终跟随剧组,确保道具、场景、服饰、礼仪等符合规范。"秦可卿出殡"的各类纸扎,是专程请82岁高龄的洪老师傅带领他的同事们用时一年才多完。
三、背景音乐已成灵魂。
"87版《红楼梦》"之所以为经典,背景音乐功不可没,它是"87版"的灵魂。那悠扬婉转略带凄凉的的音律就是《红楼梦》名著再现。作曲家王立平为谱写《红楼梦》耗时四载有余,为寻找只属于《红楼梦》的音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完成"87版"主题音乐和13首插曲以及背景音乐。仅《葬花吟》一曲,他就写了一年又九个月。
《红楼梦》曲子一播放出来,家喻户晓,一下子传遍大江南北。那一首首曲子是专为红楼中人设置,如写香菱的《叹香菱》、叹晴雯的《晴雯歌》、惜探春的《分骨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以及写宝黛爱情的《枉凝眉》。”
87版播出后,不管是演员、道具、场景还是人物结局,有许多人提出批评,唯有《红楼梦》背景音乐,没有谁提出批评。
四、人物结局忠于原著。
《飞鸟各投林》曲子中对贾府的末日已作了明确说明,贾府"家散人亡各奔腾"或"树倒猢狲散",才符合曹雪芹《红楼梦》一书原意。
曹雪芹不知道也不能预见封建社会毁灭的,但他看到了人类社会各个朝代的更迭是社会必然,他坚信那种腐朽的朝代是不可能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了。 因此,《飞鸟各投林》的描写就是曹雪芹《红楼梦》的结局原意,贾府"忽喇喇大厦倾","各自须寻各自门"。
五、角色经典不可超越。
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元春、贾探春等一大批角色扮演者,因为"87版",他们都已成了经典造型,其中的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王熙凤的扮演者邓婕等,更是出类拔萃,使"87版"《红楼梦》成为不再超越、不再被翻拍的人物。自陈晓旭患病不幸离世,人们竟有"天堂添了陈晓旭,人间再无林黛玉"的说法。这个经典人物,已经成了神话。再费力找人翻拍,最终成了笑话。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的文化瑰宝,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但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用我们的心血、智慧、勤奋筑起一道高墙,让后代即便不会望而生畏,也应该让他们感到想要超越没那么容易!”
八七版《红楼梦》有多优秀?
八七版红楼梦最优秀在于还原原著,力图把红楼梦书里描写的一切都展现在观众面前。
选角方面:当时红楼梦的每个人物都是进行了海选的,然后开始培训,每天早上六点起来练声练身段,还请了当时的红学泰斗讲课,深入分析红楼梦中人的性格,最后角选出最接近红楼梦中人物的演员,比如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邓捷扮演的王熙凤,欧阳奋强扮演的贾宝玉。他们演的入戏,我们看的投入,甚至分不清这到底是演员还是红楼梦中人的本人!
服装方面:红楼梦的服装设计师为这部剧设计了2700套服装,每一套都倾注了设计师的心血,也尽力做出红楼梦书中描述的服装样子,尽善尽美。
等等原因。
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但愿长醉不愿醒!
最后致敬经典,致敬王扶林导演。
八七版《红楼梦》有多优秀?
简单说,八七版,从人物外形到内涵刻画,拍前,是下了巨大功夫,做足功课的——那个时代的演员,是为艺术而生,因此,此剧也是《红》原著精髓体现得最好的一部,被国人广泛认可,并三十年来传为经典,至今不可超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