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三个善人,她们真的善良吗?
在我看来,王夫人,袭人都算是真善良,因为他们都做过惜老怜贫,扶困救危的善事。她们不完美,但本身没有害人的故意。李纨却算不上。她没有做过恶事,可也没有做过善事。
看细节: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打秋风,王夫人叮嘱凤姐“不可简慢了他”,二进时赠她百两银子。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曾误睡在宝玉床上,弄得屋子“酒屁臭气满屋”,袭人发现后没有声张,而是做了紧急处理。并微笑着好声安慰刘姥姥。看人品,不是看她如何对待地位低下的陌生人。从王夫人和袭人对待刘姥姥的态度,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们纯粹的内心。
王夫人,许多人认为她伪善,并常以金钏儿与晴雯为例,但仔细想想,她确实有点冤枉。金钏之死,是金钏有错在先,被赶出后,心高气傲的她又钻了牛角才造成的。对她的死,王夫人也后悔,不但赏了金钏娘五十两银子,还将金钏的月例给了金钏的妹子。这种作法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可是难得一见的。
晴雯虽然死的有点亏,何尝又不是自作自受。如果她不恃宠而娇,如果她不任性跋扈,她不会被人算计,毁谤。如果她遵守府里制度,有了病及时挪出院子,王夫人见不到人,说不定就可以躲过一场祸事。
关于袭人,她确实是忠心一片,她有心机,有城府,会算计,但她的本意都是想让宝玉走向正途。并不曾恶意诋毁过任何人。
《红楼梦》里有三个善人,她们真的善良吗?
王夫人与“善人”二字不沾边。
其一,她一巴掌要了金钏的命,事后还流下鳄鱼的眼泪,并且在薛宝钗面前避重就轻,轻描淡写的推卸自己的责任。
其二,收拾起情敌赵姨娘母子来毫不手软,对有可能威胁到儿子贾宝玉地位的庶子贾环刻意打压。
其三,对婆婆史老太君阳奉阴违,尤其是在贾宝玉的婚事上,联手大女儿元春直接架空贾母。
青春丧偶的李纨算不上善人。书中第五回,李纨的曲子《晚韶华》里有这样一句,“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很明显,这句话是指责李纨不为儿孙积阴骘。
所谓阴骘,指阴德。一个不积阴德,德行有亏的人怎么可能是善人呢?
李纨充其量勉强算得上“伪善人”。
袭人不仅不是善人,相反,还是大恶人。其一,她以莫须有的罪名,向王夫人进谗言,构陷对她处处友好的林黛玉,其主要原因仅仅是她不希望林黛玉做贾宝玉的正妻。
其二,为了自己的姨娘梦,不惜背叛前主子贾母,投靠新的当权派王夫人,又甘当王夫人的马前卒,到处散播贾母外孙女林黛玉的坏话。
其三,在怡红院拉帮结派,培植自己的势力,对才貌皆在自己之上的晴雯暗地使绊子,致使头脑简单、性格刚烈的晴雯含冤而死。
《红楼梦》里有三个善人,她们真的善良吗?
红楼梦中描写了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展现了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族形形色色的人物众生像,有快人快语、干脆爽利的凤姐、探春、晴雯,也有持重端庄、内敛沉稳的王夫人、李纨、袭人。
李纨是王夫人大儿子贾珠的遗孀,袭人是王夫人二儿子宝玉的准姨娘,这三个人算起来是一家子婆媳关系,性格又如出一辙的稳重和善,当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一、王夫人:吃斋念佛又杀伐果断
作为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荣国府的当家二太太,王夫人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她吃斋念佛、谨言慎行,对老公贾政以礼相待,对婆婆贾母孝敬有加,这样一个看似温良恭俭让的贵妇人,因为连伤二命饱受非议,被人说成伪善之人。
算起来都是午睡惹的祸,王夫人睡梦中听到金钏儿和宝玉开玩笑,勃然大怒,翻身起来怒扇了金训儿一巴掌,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立刻要撵了出去,任金钏儿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
这是王夫人的第一次暴发,一向慈眉善目的老好人秒变凶神恶煞的卫道士,连脏话都骂出来了,和平时那个温文尔雅的贵妇人判若两人。
金训儿气不过投了井,王夫人傻了眼,对于一个念佛的人,伤人性命是天大的罪过,她淌眼抹泪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自责,赏了金钏娘五十两银子,把金钏儿的月例银子给了她妹玉钏儿,才心安一些。
如果说金训儿之事还情有可原的话,那抄检大观园则彻底暴露了她冷血凶狠的一面,对生病在床,三天水米未沾牙的晴雯,命人直接架起来,不顾死活的当场撵走,直接造成了晴雯夭亡,其原因不过是怕狐媚了宝玉去,在她的心中,那些服侍宝玉的女孩子命如草芥,她们的死活根本不值一提。
为了宝玉,王夫人连发昏招,连伤二命,两个无辜的如花女孩因为她而命丧黄泉,从这一点看,王夫人再怎么吃斋念佛也是枉然,说她“伪善”,也不算冤枉了她。
二、李纨:安份守己且淡然冷漠
荣国府的大奶奶李纨,父亲是国子监祭酒,和她的婆婆王夫人一样系出名门,嫁入贾府后也着实风光了一阵,贾珠“十二岁进学”,是个上进好学的好孩子,他们夫妻和美,生了儿子贾兰,李纨的人生一片光明,可惜好景不长,贾珠早丧,青年失偶的李纨坠入了未亡人的尴尬境地。
贾母说李纨是“寡妇失业的",给了双份的月银,可从此下岗失业的李纨就再也没了青年人的鲜活情感,只能和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安份守己,不苟言笑,和谁都是淡淡的,和她的婆婆王夫人几乎没有情感交集,陌路人也比她们强些。
贾母给她的任务是“陪待小姑针黹诵读”,和姐妹们在一起也是照章办事,和谁也没见关系多好。由原来理应当家的大奶奶成了照应姑娘们的陪玩陪读,李纨心里到底是有些失落的。
凤姐去世,巧姐被舅舅王仁贩卖,有人说李纨冷眼旁观,未出手相救,这也是推想之言,书中并未明言,由此说李纨伪善未免轻率。毕竟,对于李纨这样一位"如槁木死灰,一概无见无闻"的可怜人而言,自保自救尚且不易,更何况去助人救人?最多也只能算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漠然旁观而己。
三、花袭人:人前贤良却背后伤人
出身底层、一心攀高的袭人是个争议比较大的人物,有人说她温良贤淑,人缘好,会来事;有人说她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害人于无形,端的是厉害。
具有正统儒家思想的贾政就对“袭人”的名字颇为反感,虽然是宝玉所起,虽然语出“花气袭人知昼暖”,但其中隐含的攻击性还是不言而喻。
被称为"锯了嘴的葫芦"的袭人,表面是呆呆傻傻笨笨的,容貌不算出众,服侍主子尽心竭力,可就是这样一位人人称赞的花袭人,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侯,便露出了人性中“恶”的一面。
明明是她自己先和宝玉初试云雨,却贼喊捉贼,在领导王夫人面前说什么,"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之类的话,三言两语,就挑拔得没主心骨的王夫人视她为知己,直呼“我的儿”,要把宝玉交给她,由此埋下了后来抄检大观园的隐患。
这一招不费吹灰之力抬高自己打压异已,铲除了竞争对手晴雯、芳官等人,让自己登上了准姨娘的位置。人往高处走本来没错,可也不能不顾别人死活,踩着朝夕与共的姐妹往上爬,这也太不地道了。
表面上袭人可一点没表露出来,和她们相处融洽,一副通情达理的大姐姐模样,不时还在爆脾气的晴雯面前还装可怜、博同情,背后却来这么一出阴损狠招,直接把她的这些姐妹送上了绝路,袭人的“伪善”可见一斑。
曹公在袭人名字前冠一“贤”字,应是正话反说,不无嘲讽的意味吧。
作者:拈花一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红楼梦》里有三个善人,她们真的善良吗?
《红楼梦》中,王夫人、袭人、李纨都被人称过善良。第六回刘姥姥提到王夫人称她“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惜老的”,袭人被贾母认为“心地纯良”,而李纨被下人们认为是“厚道多恩无惩罚的”事实果然如此吗?
我们先看王夫人,刘姥姥没打秋风前夸的王夫人也仅是听说的,但到了贾府后呢?第一次王夫人并未接见,而是授意凤姐随便打发了,刘姥姥第二次进府后,因为与贾母投缘,成了贾母的座上宾,玩乐几天后众人都有送礼,王夫人倒也送了,可是她不过是希望刘姥姥“别再求亲告友”,对于王夫人,刘姥姥这个穷亲戚她不太想认的。
再说王夫人对奴婢的态度,金钏侍候王夫人多年,却因与宝玉玩闹被扇了几巴掌要撵出去,金钏因此跳井而死。王夫人与金钏相处这么久,她与宝玉应该不是第一次玩闹,为何王夫人偏偏这次动怒了?大抵与清虚观打礁之事有关,所以金钏成了王夫人的出气筒了。
后面撵晴雯一事,面对一个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的小姑娘,王夫人却要她立马搬出去,衣服钗履一律不得带出,这不是要赶尽杀绝吗?更有提到柳五儿时轻描淡写道:“还好那个五儿死了”……多么令人齿冷,对于王夫人,但凡要与宝玉接近的姑娘都该死,可她却从来不考虑自己儿子有没有一部分责任,这种母爱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王夫人,可是个吃斋念佛的伪善人。其次袭人,原是贾母房里的大丫头,后来贾母念其“心底纯良,恪尽职任”,便将其与了宝玉。曹公行文真的很有意思,他写过王夫人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胸意。可是王夫人在撵走晴雯后对贾母先斩后奏,说谎称晴雯得了女儿痨。
曹公又说袭人“粗粗笨笨的,没嘴的葫芦”,可是宝玉被打后,袭人自告奋勇前见王夫人,与其推心置腹说了一堆“灯儿才知道”的话。
王夫人撵走芳官、晴雯等人时,将几人平日里做的、说的都翻了出来,并称怡红院有自己的“心耳神意”,可怡红院的丫头中,除了袭人,谁还与王夫人私下有见面的呢?谁又能得到过王夫人特意赏的菜品呢?谁又能独享王夫人每月二两银子的照顾呢?
所以,袭人平日里虽不言不语,恰恰是会咬人的狗不吠。与此人同事,多让人胆寒。至于李纨,形同槁木的寡妇,即便想做点不好的事也翻起浪来,对于她来说,只有姑娘们办些诗社才能激起她沉寂的心。而李纨除了吝啬些,并无伤人之举,但李纨的吝啬又是可以理解的,自己一对孤儿寡母,贾府又每况愈下,内囊都已上来了,怎能不做好后路呢?
而李纨对很多事的袖手旁观,不过是独善其身罢了,很多事情她根本没有解决的能力,凭空插手说不准于事无补还伤到自己。所以,李纨并非冷漠,她更不会主动害人,便谈不上伪善。
《红楼梦》里有三个善人,她们真的善良吗?
这三个人都不是心地善良之人,尤其是王夫人和袭人。王夫人逼死了贴身丫鬟金钏,而袭人为了自己将来的小妾地位,暗中反对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而选择了支持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还用计赶走了晴雯,至使晴雯玉殒香消。
《红楼梦》里有三个善人,她们真的善良吗?
《红楼梦》里有三个善人,她们真的善良吗?
《红楼梦》真正地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如果认真地讲究起来,王夫人李纨和袭人谁又是真正的善良呢?
刘姥姥进贾府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银子,从根本上解决了刘姥姥的困难,从此再也不用舍着脸皮去求亲告友了,王夫人是真善良。
在贾母带着一大队列人马毫无征兆的闯进潇湘馆的时候,王夫人因为知道潇湘馆茶水不够、茶杯也不够、林黛玉猛然起来可能身子不舒服,所以主动说“我们不吃茶”,确实给林黛玉松了一口气,王夫人真的很善良。
但是,如果王夫人在贾母决定要进潇湘馆的时候说一句,“林姑娘身子不爽,我们先去别的地方吧!”这才是真正的善良啊。因为王夫人本来就知道林黛玉夜里失眠黎明的时候要补觉。
然而,王夫人因为不敢违背贾母的意愿从而给自己的善良打了折扣。
所以说懦弱的人根本不配讲善良。
袭人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善良。
袭人对待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很有礼貌,即便是在背地里,她也从不肯说别人的坏话。
王夫人看见身边无人对袭人说:
“我恍惚听见宝玉今挨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听,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
这种状况之下,袭人仍然说没有听见,这种风骨确实让人钦佩。但是当贾宝玉要求她试云雨的时候,如果真善良就该拒绝他啊!
如果王夫人和袭人都不能算是纯粹的善良,李纨就更不能算善良。
李纨是个寡妇,不用伺候老公,并且儿子也大了;王熙凤得伺候老公,女儿巧姐还小,而且还有生育压力;并且最主要的是,王熙凤是给李纨家管家。李纨不该给王熙凤搭把手帮一下王熙凤吗?
但是,李纨从来只讲漂亮话,平时只说些“事情虽多,也该保养身子,捡点着偷空歇歇”类的漂亮话;一到事上,就会风霜刀剑似的逼迫王熙凤。
贾琏睡了鲍二家的之后,这两个人还顺带着诅咒王熙凤死,王熙凤一闹,就被贾琏拿着刀追杀。王熙凤在贾母那里呆了一夜,第二天刚回到家,“正抚恤平儿”,李纨就带着公子小姐们去王熙凤那里要写诗作画的东西去了。
为什么李纨不肯帮着王熙凤说句话?说一句“凤姐儿昨天受了委屈,昨天晚上可能没睡觉,咱们今天让他歇一天,明天再说作诗的事情”,不好吗?
不好!因为这次作诗的事是贾宝玉带头闹的,李纨怎么能拒绝贾宝玉呢?她只好替贾宝玉逼迫王熙凤了。
所以说,尽管李纨守寡不容易,但是不守寡的王熙凤比李纨不知难多少倍。
在贾府,因为贾母和贾宝玉作为最高的统治者不善良,下面哪里还会有什么真正善良的人呢?你的亲外孙女你自己都不疼,即便舅妈再疼也疼不到点子上啊!你的亲表姐你自己都糟蹋,你的嫂子会爱护她吗?她敢和你作对吗!
读《红楼梦》让书妆知道:
懦弱的人不配讲善良;如果上级不善良,下属就没有资格讲善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