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姨妈为什么要住在贾府?

说薛姨妈赖着贾府不走,我有不同看法。

薛姨妈一家住在贾府最初恰恰是贾家人提出来的。

贾政派人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

由于薛蟠在金陵惹了官司,贾政出于怕他再”生事”劝他们来贾府住下,合情合理。

不但这样,当时贾府老祖宗贾母也派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

因此并不是薛姨妈要住一处的,也并非仅仅薛姨妈这么想”正要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若另居在外,又恐薛蟠纵性惹祸。”

试想身为人母,为儿女操心应是人人都能理解的,也是一个母亲的本分,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更成为这个无夫只为寡妇的薛姨妈首要心头大事。

薛姨妈住在亲戚家,一则不沾贾府一文半吊,二则从不介入贾府的任何纷争,遇事或回避或息事宁人,后来又迁出了大观园。

所以说薛姨妈没有赖着一直不走之说。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看出宝玉和黛玉相爱,关于宝玉和黛玉结合”四角俱全”的说法也没带半点的虚心假意,句句是真心实话。

第五十八回,贾母因为给老太妃送灵,特别拜托薛姨妈照管黛玉

”薛姨妈素习也最怜爱他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

可见这就是薛姨妈为人善良忠厚之处。她并沒有采取任何手段为自己女儿争夺这桩婚事,更沒有做伤害黛玉的事。

如有争议可多寻几遍《红楼梦》全书。

没有阴谋论,而更多地是希望事情自然发展。完全可以说,没有不义之举,也就沒有不妥之处。

还有另种说薛姨妈散布,宝钗有金锁将来要和一个有玉的男人结婚,所以赖着贾府不走。

从小说情节描述来看,求签释谶,和尚道士预言之类的话完全可能,而且在宝玉身上也有发生,尤其是那个社会。

但不能说是薛姨妈造谣,她这样说也是正常,不能看作阴谋。

就说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信奉这套,问财运,问升学,烧香求签的大有人在。

说薛姨妈”赖着不走”其实薛姨妈愿意住在贾府,主要目的是”可拘紧些儿子,还有宝玉和宝钗的结合也另有原因,为什么掉包,就当时宝玉疯痴也是”冲喜”。

综上,我们不能把对黛玉的同情心,非得扩大化,非得树立起一个对立面,把火气算在薛姨妈头上,认为是一直赖在贾府不走导致的。

我是芬芳,随笔生香。请红学爱好者不吝赐教。

《红楼梦》中薛姨妈为什么要住在贾府?

《红楼梦》第四回,作为四大家族中“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进了贾府,关于进京,薛家的理由是:其一、送宝钗进京待选;其二、为了探亲;其三、报销旧账。可是人说“投亲不若住店”,薛家一来不缺钱,二来明明在京有自己的房子,为何还是住进了贾府?而且一住就不肯走了,甚至在贾府下了逐客令后仍装傻充愣,不愿搬走,是什么原因?

对于薛家进京的理由,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对于送宝钗进京待选,书中已称过: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也就是说,宝钗仅仅需要报名到都就可以,不需要亲自到场,所以这一理由并不成立。至于报销旧账,一般需要的时日不长,可以跟探亲一起进行。



但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事情,薛家完全可以住店,但薛家没有,而不住自己家房舍是因为打扫需要时间,但是薛家住进梨香院就不需要另外打扫吗?而且薛姨妈住下后,贾母作为主人托人来吩咐薛姨妈多住几日,薛姨妈谢过后,又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这话很有意味啊,处常之法就是不打算搬走的意思了,而薛姨妈为何又要私下与王夫人说?是否两人此前就有什么计划?

在第三回黛玉进府后,第二天过王夫人房里时,正好遇到王夫人与王熙凤拆王子腾的来信,告诉姑侄俩薛蟠打死了人正在应天府审理。那么从薛蟠打死人到他进贾府,历时有多久?很多人因为第三回黛玉进府,第四回宝钗进府,便以为两人是前脚后脚到的,实则不然。



在第二十回,宝玉与黛玉吵架和好后,宝玉道:

“……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也就是黛玉进府后起码一两年,薛家才进府的,但是黛玉进府第二天薛蟠就在应天府打死了人。可以我们可以推算,从薛蟠打死人到进贾府,中间隔了一两年的时间。

那么这么长的时间,会发生了多少事?别的不敢说,但可以肯定两件事:

第一,薛家忙于应付人命官司,家中的生意早已消耗,甚至已经败落。第二,宝钗的选秀结果已经出来,她落选了。

对于第一种,薛家只能进京投靠王家或者贾家,以求重振旗鼓,当然还能掩盖家道败落的景象。而对于第二种,宝钗此番落选,必然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她只能找个有权有势的婆家,放眼望去,还有谁比贾宝玉更合适?“金玉良缘”就此腾空出世。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段时间里,王夫人与薛姨妈会经常有书信往来,两人对“金玉良缘”有高度的默契,所以薛姨妈一家不声不响进府是有原因的,两姐妹联系了这么久,王夫人早知道薛姨妈的进府时间,所以没有讶异,但对于王夫人以外的人都是很突然的。

薛家进府后,“金玉良缘”就在贾府流传开来,所以宝钗见到宝玉都想躲着些,觉得难为情。关于这“金玉良缘”,到底真是和尚说的还是薛姨妈说的?在三十四回,宝玉被打后薛蟠被薛家母女怀疑他告的状引起的,薛蟠气急败坏下说道: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如果这段“金玉良缘”是赖头和尚说的,薛蟠大抵会说“赖头和尚说过”,而不是“妈和我说”,所以可以肯定,这是薛姨妈制造的谣言,意欲攀上贾家这门亲事。

薛家进府后,除了薛姨妈极力安利“金玉良缘”,还有一个暗中推波助澜人,就是宝钗的丫头金莺儿。此丫头一逮住机会就给宝玉暗示,第一次是在梨香院,有意提出宝钗金锁上的字,引发宝玉的兴趣,想借此让宝玉认为两人冥冥中有注定。第二次是宝玉被打后,金莺儿又私下与宝玉谈起宝钗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好处”。

对此,我想作者应该是比较反感的,毕竟有诗云:“打起黄莺儿,莫使树上啼”,金莺儿处心积虑的给宝玉暗示,不正像一只叽叽喳喳的莺儿吗?

正因为冲着“金玉良缘”而来,所以薛姨妈当时才会有了长住的打算。在元春省亲前,梨香院被用于十二位优伶居住,贾府如此豪门贵族,难道腾不出一间合适的房屋给十二位女孩用吗?肯定没有,我想这正是贾府,确却来说是贾母下的逐客令,但薛姨妈没有被打倒,你让我住哪就住哪,就是不搬走。

“金玉良缘”被推到高潮是元妃端午节赐礼一节,在元春赐礼中,宝玉与宝钗的礼物完全一致,黛玉则与贾府三春一致。对此贾母便坐不住了,借着清虚观打礁进行一次狠狠地反击,暂时压住了势头。

当然,最后黛玉泪尽而亡,“金玉良缘”最终得果,却也不过是“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在日复一日的等待宝玉中蹉跎了青春。想起薛姨妈此前的种种用心良苦,真真令人倍感唏嘘。

《红楼梦》中薛姨妈为什么要住在贾府?

薛姨妈领着薛蟠、薛宝钗进京,一为女儿选秀,二为望亲,三为入部销算旧帐,可是,当女儿落选,望亲之后,销算旧帐已毕,为何薛姨妈不返回金陵,而是住在贾府时长达十年之久呢?一,对薛蟠:有三个好处。

薛蟠是一个不成器的,也是一个爱惹祸的。在去京都之前因抢一个丫头而打死冯渊,已经惹下了一桩人命官司,虽然仗着自己的贾府和王子腾的势力摆平了事情,可是,却也把儿子做事莽撞冲动,不考虑事情后果的可能性暴露了出来。

薛姨妈虽然宠爱儿子,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以儿子的性子,在金陵还可以仗着自己王子腾和贾府的势力为所欲为,但是到了京城,王孙公子,勋贵之家那么多,儿子再没有一个约束就有可能得罪一些不能得罪的人间,从而让儿子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儿子以后能够活的更自由自在,薛姨妈选择了在贾府常住,因为在贾府长住,一,可以利用贾政约束薛蟠的放荡不羁。二,可以让人明显的看到荣国府与薛蟠的关系,让人能够感觉得到薛蟠的靠山有多厉害。三,可以依靠贾家,为儿子说一门儿门第比较高一些的婚事。

二,对宝钗,谋求一门好姻缘。

面对着日渐衰败的薛家,如何让薛家能够中兴,复活,薛姨妈心中实际上是有个打算的。那就是通过联姻。薛家有一儿一女,儿子被薛姨妈娇养的不求上进,心无点墨,想通过儿子去联姻,很难达到效果。但女儿就不一样了,女儿薛宝钗非常优秀,不但容貌出众,而且才学兼优,更重要的是胸有城府,有聪明机智,富有急智。薛姨妈长住贾府,就有借贾府的实力,而为女儿寻得一门好亲事的打算。薛姨妈为薛宝钗寻找好的亲事,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仅仅局限于金玉良缘,也包括其他的世家子弟,大家公子。当然,如果能成就金玉良缘最好,但是嫁给其他的有权有势的大家子弟,薛姨妈也是求之不得。

对薛家:为生意撑上一把保护伞

自从薛姨爸去世,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姨妈家的地位和经济水平也是江河日下,如果住在贾府,就可以狐假虎威,借着贾府的名号,为自家生意助威。同时,也可以震慑一下那些心怀不轨的商家或下人等。

《红楼梦》中薛姨妈为什么要住在贾府?

文学名著《红楼梦》可谓是四大名著中最有研究价值,也是蕴含道理最深的一本书,是曹雪芹先生的呕心沥血之作。

书中可谓是处处有伏笔,很多情节曹先生都不明讲,非读者细细揣摩而解不出一二来。

别的不说,就拿“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来说,作为四大家族之一,明明富甲一方,京中还有豪宅,却寄居贾府,并且还是长住,这是为何呢?

有书君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需要倚仗贾府的势力压制“呆霸王”薛蟠。

众所周知,薛姨妈家有个不成气候的长子薛蟠。

薛蟠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强抢民女的混世魔王,他强行霸占已被冯渊买走的丫头香菱,最后连累冯渊被家仆乱棍打死,香菱被嫡妻折磨冤死。

他是富家公子哥儿,却胸无点墨,竟然作出“女儿悲,嫁个男人像乌龟”这样俗不可耐的诗句。

这样的纨绔子弟,就是放在现代都能被父母操碎了心的。

更坏的是,薛蟠又没了父亲的管束。长此下去,即使家财万贯,也会坐吃山空的。

薛姨妈是一介女流,在那个三从四德的教条下,只有夫死从子的理,没有父死从母的理。所以凭薛姨妈的一己之力,根本管不住脱缰的野马般的薛蟠的。

因此薛姨妈急需一个实力雄厚的靠山来替她管教儿子。

贾府要财有财,要权有权,还是皇亲国戚,上下尊卑层次分明,薛家即便家财万贯,但是面对“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还是稍逊风骚的。

另一方面,贾家枝繁叶茂,男子众多,对于家族有更好的约束力和影响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薛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定会耳濡目染,逐渐步入正轨。

这样靠谱的去处简直薛姨妈心中管束儿子的不二之选。如此一来,薛姨妈当然会不顾一切进驻贾家,有了贾家这座靠山,薛蟠的张狂个性也多多少少会有些收敛。

二、住进贾府是抓住金玉良缘最好的机会。

除了薛蟠,薛姨妈还有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儿薛宝钗。

《红楼梦》中形容宝钗“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如此绝色佳人,搜罗天下恐怕也找不出几个。

但即便她才貌双全,终究是女流之辈。在封建时代,女人这一生还得依靠男人而活。于是薛姨妈必须为宝钗的终生大事深思熟虑。

本来薛姨妈是想宝钗入宫待选才人的,只是因薛蟠惹出人命官司,连累宝钗落选,于是薛姨妈只能退而求其次,盯上了钟鸣鼎食之家-贾家。

宝玉衔玉而生,并被全家奉为掌上明珠,而宝钗又有癞头和尚所赠金锁。金玉相配,实在是佳偶天成。如此一来,薛姨妈便觉二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加之贾家财大势大。而宝玉虽腹内草莽,但胜在相貌堂堂,又很痴情。更重要的是,宝玉还是贾家掌门人贾母的心头宝。

若贾薛两家强强联手,薛家扶摇直上,还怕以后没好日子过吗?

这一系列的优点使得宝玉成为薛姨妈理想的女婿人选,觉得他与宝钗门当户对,是宝钗可以托付终身的乘龙快婿。即便明眼人都能看出宝玉钟情黛玉,薛姨妈也毫不理会,不放过一丝接近宝玉的机会。

于是,为了女儿的终生大事,薛姨妈以探亲为由,名正言顺地住进了贾府,并长住不走。

三、薛姨妈早年丧偶,需要精神依托。

除了为自己的一双儿女思前想后,薛姨妈也有为自己考虑的成分。

薛姨妈虽是名门望族,可若身边连个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恐怕即使久居兰室也难闻其香了,这样平静如水的日子难免寂寞了些。

薛姨妈的胞姐是贾家荣国公后辈贾政的嫡妻,也是贾宝玉的生母。

薛姨妈在贾府,一来,与姐姐可以敞开心扉,聊聊家长里短,不至于寂寞;二来,又可以通过王夫人之口更加了解宝玉的为人,如此一举两得,薛姨妈更是乐得高兴。

而王夫人对于宝钗这个外甥女也赞赏有加,一心属意她成为自己的儿媳。

王夫人和薛姨妈既然都有此心,一拍即合,关系更是亲密无间了。王夫人自然也舍不得妹妹离开贾府了。

所以薛姨妈为解孤苦之愁,与胞姐王夫人叙旧,而王夫人也乐得妹妹陪伴在侧,因此,薛姨妈也就打定主意长留贾府了。

薛姨妈长留贾府,虽都是私心,为都是了自己一家的前途和终身着想,如若不是为了这些,想必薛姨妈一家也不会在京中有房产的条件下还赖在贾府长住。

寄人篱下的日子,肯定会遭尽白眼,言行举止还需谨慎,不如自家自由自在。

就像黛玉寄居贾府,却步步留心,从不敢任性妄为,因为一个不小心就被丫头婆子说三道四。

一个深受贾母宠爱的外孙女尚且如此,薛姨妈携家带口,更是容易被人抓住小辫子。但薛姨妈宁愿忍受百般羞辱,也要赖在贾府,只因为两个子女。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讲,她生生拆散了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缘”,实在可恨至极;可站在一位丧偶的母亲角度来讲,她成全了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又不得不说是伟大之举!

而这也验证了那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红楼梦》中薛姨妈为什么要住在贾府?

进京以后,薛姨妈一家被王夫人安置在梨香院。后来元妃省亲,梨香院被腾挪出来,薛姨妈等又迁到东北方向一处幽静房舍去住。等到薛蟠娶亲,薛家还住在原处。这么一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为什么不搬离贾府?其实,薛姨妈不走有三个原因。

一、为了薛家未来的发展。

贾雨村处理薛蟠杀人案时,门子递给他一张护官符,并解说: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住在贾府,凡事自然免不了互相照应。再者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升官外放,娘家住得也不太方便。

薛家进京,是因为有许多事情要办。作为皇商,薛蟠经济世事全然不懂,导致经营不善,要亲自去户部销账;皇宫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宝钗娴雅明理,作为仕宦小姐来京参选;薛姨妈与王夫人分别多年,暮年相会,叙一叙离别之情。

薛蟠外号“呆霸王”,一概经商事宜全部由家人打理,这些人从中牟利,致使生意日渐衰微,薛家已经呈现出了衰败的势头。薛姨妈选择住在贾家,既享受了亲情,又有所倚靠,是很明智的选择。

二、为了不争气的儿子薛蟠。

薛蟠因为幼年丧父,又因为是薛家的孤根独种,薛姨妈溺爱过度,以致于老大无成,花天酒地,到处惹祸,根本撑不起家业。

薛蟠喝令豪奴把冯渊打死,抢走英莲,把人命官司视为儿戏,只嘱托族中人和几个老家人处理。对薛蟠惹下的人命官司,薛姨妈还是心有余悸的,住在贾府相对安全一些。

快到京城时,薛家母子商议安身之处。薛蟠想命人提前打扫自家在京中的房舍,薛姨妈说:何必如此招摇!咱们这一进京,原该先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家,或是你姨爹家。薛姨妈的用意很明确,让儿子低调些,顺便让舅舅和姨爹约束这匹“野马”,多研究经济世事,少交往狐朋狗友。

身处京城自然人缘广,薛姨妈还想为儿子寻门好亲事。宝玉请香菱去怡红院吃茶,香菱说要去忙薛蟠的婚事推辞了。宝玉好奇,就问:说的到底是哪一家的?只听见吵嚷了这半年,今儿又说张家的好,明儿又要李家的,后儿又议论王家的。薛蟠在京城选妻的事,看来有点儿轰动了。他本身在户部挂名行商,又住在家有皇亲的贾家,自然给他加分了,后来娶到了“桂花夏家”的夏金桂为妻,可谓门当户对。

三、为女儿宝钗的终身着想。

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气度不凡,父亲在世时酷爱此女。正巧皇宫选秀,所以薛姨妈携女来京碰碰运气,想让女儿飞得更高一些,但是选秀的事儿,最后却不了了之了。

选秀不成,薛姨妈选择继续住在贾府的原因,是因为宝钗每日在园中和姐妹们相处,她省去了教养的麻烦,女儿又得以见多识广,增长了阅历。再说贾家和王家交游广,亲朋贵戚很多,随时可以为女儿挑到称心的夫婿。

薛姨妈曾对钗黛两人说: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从这里看,她希望女儿的婚事随缘,虽然说要拣有玉的配女儿的金锁,但是还要看缘份,未必只有宝玉是合适的人选。

有一次,黛玉、宝钗和薛姨妈在潇湘馆闲坐,薛姨妈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于他,岂不四角俱全?这些话已经挑明了,在内心里,她也乐于见到宝黛在一起,没有存心拆散他们。

老太妃薨了,贾母等去随祭,托薛姨妈照顾黛玉,所有的药膳饮食,都被薛姨妈打理得井井有条,黛玉感恩不已。在薛姨妈看来,亲戚们住一起更方便互相照应。

种种迹象表明,薛姨妈是那种贤慧明理的传统妇女,住在贾家的所有用度完全自理,也从不介入贾府事非。选择长期住在贾家,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便宜”,出入方便,有人聊天。

《红楼梦》中薛姨妈为什么要住在贾府?

与其说薛姨妈赖在贾府,不如说薛姨妈赖着贾府,视贾府为依靠。

我们说过,王家的女儿,在婚姻的选择上都很功利:王夫人算是高嫁,贾政是次子,没想到会继承家业,王夫人算找了一个潜力股;薛姨妈出身王家,嫁到皇商薛家,虽然那时候的王家,政治上比不过贾府,钱财上比不过薛家,出于广撒网的基调,将小女儿薛姨妈嫁到薛家,但薛家实际上与贾府相差甚远,可为了薛家财富,王家就这么不管不顾,因此薛姨妈与王夫人两姐妹的人生也开始不一样。

薛姨妈的丈夫应该能力比较出众,薛姨妈年轻时不需要太操心。但薛姨妈夫妇对薛蟠的教养却失误太多。宝钗母子三人进京时,薛蟠不过十五岁,已经是“性情奢侈,言语傲慢”

薛父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多多教育,把长子扳到正路上?大概是因为那时的薛家还很有钱,不怕薛蟠挥霍,夫妻两人都忽视了一个事实:大家族的继承人,关系着整个家族未来,必须要好好培养,否则,一切是泡影。

薛父死后,家计败落,薛姨妈这时管教不了儿子了,还指望着进京后让王子腾、贾政多管束。且不说作为舅父、姨丈的两人是否有空管束,即使有时间,也隔了一层,看看贾政如何管教宝玉就知道不可行,薛蟠在学塾胡闹薛姨妈不会一点也不知道,那么薛姨妈巴着贾府的小心思,岂不是舍近求远,缘木求鱼?

薛姨妈错的最离谱的就是进贾府后,拿金玉良缘说事,企图借助宝钗长久攀上贾府,为薛蟠和薛家谋得个未来。

宝钗本身不见得喜欢宝玉,更多的是在母亲的鼓动下去倒追宝玉的,宝钗对母亲的心思很了解,否则就不会在宝玉拿她比杨贵妃时,勃然大怒,说出那句话“我倒是没有一个好哥哥可以做杨国忠的”,薛蟠不争气,娶个夏金桂闹得薛家鸡犬不宁,害得薛蟠又吃官司,也让宝钗的牺牲与奉献变得毫无意义。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薛姨妈一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儿子培养,把对薛蟠的关注放在正路上,指望薛蟠光耀门楣,这样才会为薛家和宝钗谋得好的前途,而不是一直靠着女儿的婚姻来为儿子铺路,赖着贾府并没有为薛家带来任何好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