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端午节赐礼,黛玉面临了哪些危机?

红楼梦里元春省亲之后,端午节赐礼,宝钗与黛玉有了分别,这是元春赐婚宝钗宝玉的意思,此时的黛玉,孤苦无依,她都面临了哪些危机呢?

元春端午节赐礼,独宝玉与宝钗相同,黛玉与三春相同。

元妃赐礼的这个安排貌似是合理的,宝玉是元妃的亲弟弟,是贾政王夫人唯一的嫡子,礼物比三春高一等是合理的。黛玉父母双亡投奔贾府,贾府将她与三春姐妹同样对待,礼物和三春相同也是合理的。宝钗是客居贾府的薛家女儿,尊重客人礼物比三春黛玉高一等也是合理的。

可是,偏偏安排礼物宝玉和宝钗的完全相同!

那怕是宝玉的礼物比宝钗只多出一、两小件,宝钗的礼物比三春黛玉的多一、两小件呢!完全可以安排成宝玉一等、宝钗次一等、三春黛玉再次一等呀!男尊女卑、宾主之道岂不全照顾到了?当然这样黛玉心里可能照样会吃醋,但是问题不会有那么大呀!

正月里贾母特的捐资二十两银子,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规格就比以往黛玉生日要高。黛玉就有些酸意,但问题不大,毕竟是十五岁将笄之年,不比平常女孩子们生日,是成人礼的意思。

第二十二回原文:(凤姐道)“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她作生日。想来若果真替她作,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贾琏道:“这么着,就是比林妹妹的多增些。”………

原文:“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捐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

原文:“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省之余,大家娘儿们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一遍。贾母更喜欢,次日便先送过衣服玩物去,王夫人、凤姐、黛玉等诸人皆有随分不一。”

对贾母的善意,宝钗是懂得配合的。A果然黛玉面临的第一个危险马上就来了,四月二十七元妃赐下端午节礼当天,平日里“不爱花儿粉儿”的宝钗便戴上了宝玉和黛玉等众姐妹都有的红麝香串儿去到贾母、王夫人处请安,宝玉即刻瞧见了要看红麝串,于是”宝钗羞笼红麝串”。

原文:宝钗生的肌肤丰泽,不容易褪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黛玉立刻就行动,轻舞手绢子正好打中了“呆雁”宝玉的眼睛,黛玉面临的第一个小小危机就此化解了。B五月初一、第二第三个更大的危机就接连发生了,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贾母用“宝玉这孩子不易早婚”一带而过。可是接下来宝玉在贾母的提醒之下收了张道士献上的贺礼中的“金麒麟”,这个“金麒麟”正好与湘云的是“一对儿”。

“金玉良缘”、“金麒麟”成为了“宝黛爱情”面临的“双重危机”。

五月初二、因为张道士说亲,宝玉在潇湘馆中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五月初三贾母在薛蟠的生日宴上哭诉“我这个老冤家,偏生遇上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五月初四、宝黛二人“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自己和好了。

端午节后五月初六,湘云已经有了人家来相,黛玉仍然不放心。黛玉亲自尾随在湘云之后,到怡红院窗外听到了宝玉对湘云说“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黛玉终于对湘云的事情放心了,自己悄悄的走了。事实证明,黛玉所担心的“金麒麟”危机的确已经不再存在了。

宝玉正好出门,看见黛玉又追上去“诉肺腑”。知道宝玉对“金玉良缘”和“金麒麟”都无心,黛玉对宝玉的确是彻底放心了。五月初六、宝玉挨打后遣晴雯给黛玉送来旧帕子,宝玉私相授受的定情信物让黛玉百感交集。

原文:这黛玉体贴出绢子的意思来不觉神痴心醉,…………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由不得馀意绵缠便命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绢上写道:…………。那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起。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

因为宝玉这两条旧手绢子,“病由此起”从此惹出黛玉的病根子来。 宝玉“两条旧手绢子”彻底引燃了黛玉心中爱情的火焰,从此黛玉“有一颗心在为你燃烧”,一直焚烧到泪泉干涸、生命枯萎🥀……C然而黛玉在这个端午节面临的最大危机,并没有就此过去了。

宝玉挨打的第二天五月初七上午,薛姨妈和宝钗到怡红院探望宝玉,遇上了同来探望宝玉的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凤姐等。宝钗当众大大方方的奉承贾母“凤丫头再巧,也巧不过老太太。”,此时贾母热情的回应了宝钗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 接着贾母亲自帮宝玉请求宝钗“叫莺儿来给宝玉打络子”,下午宝钗就再次来到怡红院,并直接叫停了莺儿已经打了半截的“汉巾络子”,宝钗亲自配了金线和黑珠儿线“叫莺儿给宝玉打络子”把玉络上了。

宝钗不仅仅只是劝宝玉好好读书科举进取,也会“羞笼红麝串”,也会因为宝玉说自己像“杨妃”就真的急了,还讥讽宝黛和好是“负荆请罪”。宝玉挨打,宝钗主动为棒疮药,还因为哥哥提起“金玉良缘”气得直哭了一夜。宝钗虽然被黛玉当面讥讽“姐姐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她仍然当着长辈们和凤姐宝玉的面奉旨贾母,并且在贾母的赞扬和鼓励之下亲自上降配上金线让莺儿打络子把玉络上。几天后还自自然然、大大方方的坐在午睡的宝玉床前绣肚兜、赶蚊虫。面对自己将来可能的姻缘、婚姻家庭幸福,在这个端午盛夏里宝钗是积极正面努力争取的。

宝钗绣肚兜听到宝玉梦呓“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当场怔了,后来宝钗慢慢的安静了。宝钗还大大方方向黛玉承认七、八岁上就看过西厢记、牡丹亭,并与黛玉成了金兰姐妹。

元妃赐下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后的第二年初春“紫鹃试玉”,面对宝玉的痴病、黛玉的苦情,慈爱的薛姨妈在潇湘馆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

这时“金玉良缘”中的一方,薛家已经明确表态撤出了。D然而直到宝玉和宝钗众姐妹奉旨入住大观园的两年半之后,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宝钗搬出大观园。贾府对慈姨妈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的美意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其实贾府中决定贾宝玉婚姻大事的贾母、贾政王夫人,在元妃赐下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之后最终已经达成了一致默契,放弃了“宝黛姻缘”。

这才是林黛玉在元妃赐下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之后,面对的最大危机。在这个端午节后,宝黛为之焦虑痛苦期待的“宝黛姻缘”实际上早已成为了无望的等待⌛️………

元春端午节赐礼,黛玉面临了哪些危机?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端午节元春赐节礼到底对林黛玉有没有影响?元春将林黛玉的节礼和迎探惜三春相同,而宝钗却和宝玉相同。这里其实释放了三个信号。我们简单聊聊。

第一,元春将宝钗黛玉区别对待。

宝钗黛玉被区别对待是一定的。我们看到黛玉进贾府后几年宝钗才来,从时间上来说宝钗是新客,年纪上宝钗也已经十五岁,属于将笄之年。给宝钗不同一些的礼物,也无可厚非。但偏偏宝钗和宝玉的相同,难免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联想。林黛玉就有一些不自在。贾宝玉叫了紫绡(通行本做紫鹃,不正确),让她将自己的节礼拿过去给林黛玉随便挑,林黛玉也原物退回,这是被区别对待后的不自在了。

其后果然林黛玉当面讽刺了贾宝玉,“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这里脂砚斋只有一条批语:自报自己是绛珠草也。

可见,元春赐节礼将林黛玉和薛宝钗区别对待,对林黛玉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第二,黛玉意识到自己的孤单。

无论元春是否有其他的用意,端午赐节礼都让林黛玉体会到了被孤立的意味。她后面对薛宝钗说:

“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在这里…

林黛玉的处境让她不得不敏感。她与薛宝钗最大的不同,就是她孤零零一个人。在赐节礼之前林黛玉会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但赐节礼的区别对待让她突然认识到自己的不同。比起薛宝钗,自己不被重视了。这对争强好胜的林黛玉来说是一次打击,也彻底让她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赐节礼对于林黛玉来说也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那之前她是强说愁的少女,而那之后她领略了人生第一份苦涩,那是对未来的迷惘。

第三,元春赐节礼封了贾母的口。

金玉良姻原本有点偃旗息鼓,却在赐节礼后又一次甚嚣尘上。哪怕之前无心的人,也有了一些遐想。虽然我们看薛宝钗觉得“金玉良姻”让她没意思。但林黛玉一次次拿“金玉良姻”讽刺贾宝玉,就知道荣国府内,这个说法有多流行!

林黛玉的最大弱势是没人为她做主。贾母虽然支持她,可贾母的身份决定她不到关键时刻绝不能出口。因为只有一次机会,这样的事也不可能提前说出来。这就造成林黛玉孤苦无依,情思缠绵,难以自己!

贾母当然清楚林黛玉的心思。但时机不成熟她无法张口,所以紫鹃试宝玉惹了那么大的事,贾母都轻易放过了她,知道原因还当场禁不住哭了。这是贾母的无奈,也可知林黛玉的处境有多艰难。

有一个有意思的情节是王夫人随后端午节请客赏午,贾母竟然没出场,也没交代贾母如何,这是贾母对元春赐节礼的抗议么?我觉得小题大做了。贾母就算再支持宝黛姻缘,也绝不会行此小儿行径。

端午节赐节礼是个节点,基本为《红楼梦》的故事发展定了一个基调,就是金玉良姻最后会成功,而宝黛爱情不会有结果。这究竟是元春的意思还是作者的意思不好说。按理元春没必要操之过急,但既然如此写,显然无的放矢也说不通。这个是《红楼梦》最具争议的情节之一,各有道理,不做探讨。林黛玉却因此而处于弱势却是肯定的。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元春端午节赐礼,黛玉面临了哪些危机?

如果说之前黛玉还有自我优越感的话,对自身,对家庭的优势有信心。元春赏礼,打破了黛玉这种心态,第一次重新审视自己和别人的差别。这种心态使她对自身处境自卑,意识到自己是寄人篱下,意识到两个家庭的差距,意识到自身与宝钗的差别,意识到自己不是最完美的宝玉婚事人选。由自身确定到不确定,心存怀疑。这种情结虽几次宝玉明心而心喜。然大事父母抉择,只此元春一赏,黛玉对己婚姻之事从此心存病根,抑郁至终。这对一个女孩子,让其明确自身,如此明目的打击是残忍的。觉得自身凄苦,是无法言说的,这是被别人打上烙印的卑微,是别人残忍令其觉醒,排除在外的,你不行,你不合适,你有欠缺。这种从心理上的压力已无形中压制着黛玉,她有时能高兴,能得体,是坚强,是泣血活着。她是早已明白了的,只以唯一渺茫希望而活。元春这种赏赐,不但打击了她对宝玉之心,对婚事幻想,最残忍最彻底打击了黛玉的人身的否定。拉开黛玉与别人的距离,让其自惭形悔,扼杀了黛玉人生所有期盼,即使不是宝玉,是其他人,大家族同等人家,黛玉也是自觉卑微。元春也是刽子手。赐礼引发一场心理危机!

元春端午节赐礼,黛玉面临了哪些危机?

元春送礼物这件事危机非常大,第一次透露出信号,那就是娘娘觉得,宝钗和宝玉在她心中的地位更重。

这份暗藏玄机的节礼,林黛玉获得的东西和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一样,品种和数量都比较少,规格也比较低,但是给贾宝玉的节礼和薛宝钗的一模一样,其中还有一样特别的芙蓉簟(用细竹编成的芙蓉花纹样的席子)——送床上用品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倒不用多加猜想,因为端午节天气渐渐热起来了,送席子倒是蛮合适的。

要知道,元春不是第一次送东西,前一次,是省亲,在游大观园、考验宝玉及众姊妹诗才之后,她也送了礼物: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各式金银锞子二对。宝玉亦同此。

元宵节中,大家都是一样的礼物,当然,这时候,元春已经意识到:“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此时的宝钗和黛玉已经引起了元春的注意。

然而,四个月不到,礼物已经发生了变化,袭人对宝玉说:“你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

元春在宫中,如何得知宫外的事情,这肯定是来自于母亲的意思。我之前说过,贾母是林黛玉的最大支持者,大家都知道林黛玉是要和贾宝玉结婚的,然而王夫人并不愿意这门婚事,所以,她进宫撺掇了女儿。对于女儿来说,一边是父亲家族,一边是母亲家族,两边是一样的,她当然会更听母亲的话。

但宝玉消解了这个意图,他直接问:“这是怎么个缘故?怎么林姑娘的到不同我的一样,到是宝姑娘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吧罢了。”

袭人的回答是:“你同宝姑娘的一样。”在这里有一句脂批:金姑玉郎是这样写法。

也就是说,这时候,已经有“金玉良缘”的说法了。

而转眼,在清虚庵,又有张道士说亲、赠金麒麟,这些亦为危机。所以,黛玉和宝玉才闹出了贾府影响最大的一次争吵——其实也是一种爱情的认证,在黛玉心中,她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敌人非常多,并且自己的姻缘也许并不为大家看好,所以才会如此,因为她很绝望,太绝望了,绝望到最后,她开始怀疑宝玉,这种情绪,我是十分理解的。

元春端午节赐礼,黛玉面临了哪些危机?

谢谢邀请!!!端午节,本来应该是阖家团聚欢乐过节的时候,但是黛玉面临的处境,却是从未有过的不利局面。首先是黛玉的病情加重了,庚辰本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批语:写药案是暗度颦卿病势渐加之笔,非泛泛闲文也。丁亥夏。畸笏叟。由此可知,元春省亲之后的这年端午前夕,黛玉的病情已经渐渐加重了。其次,就是宝黛爱情面临威胁,这是最重要的。元春在元宵节(正月十五)省亲时给黛玉和宝钗的赏赐都是一样的。包括后面猜灯谜赏赐礼物也一样。但过了不到四个月,元春再次赏赐黛玉和宝钗时礼物明显有了区别,这就为元春指婚宝玉和宝钗埋下了伏笔。还有就是贾母清虚观打醮张友士的一段话也可看出端睨。【原文: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等请了老太太示下,才敢向人去说。】张道士肯定受人之托,贾母明确拒绝张道士说亲,但又委托他留意模样好的姑娘,这明显是为宝玉。贾母在心里肯定是把黛玉宝钗甚至史湘云也比较过的。所以黛玉端午节早已危机四伏矣。

元春端午节赐礼,黛玉面临了哪些危机?

谢谢邀请!以黛玉的聪明,当然领会元春的用意!深知她和宝玉的婚事,元春是不在赞同的!因为只有宝玉和宝钗二人多了两种相同的床上的物件,但黛玉自己也没办法,双亲已亡,又能去哪呢?深知自己在贾家的身份,寄人篱下的生活,只有自己清楚,又不能说出来,所以在这之后她病了,宝玉来看她时,极力说;没事,掩盖自己内心,无依无靠和缺乏安全感的真实想法!这也是注定了她红颜薄命,泪尽而逝的这样一个结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