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既然觉得金钏儿之死不可惜,为何还将自己的新衣服给了金钏儿装殓?

这就是宝钗会做人的地方,所以才有她刚进贾府的时候大家说的“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宝钗在很多事上都拎得很清楚的,她深知自己在贾府的靠山就是王夫人,现在王夫人有了难事,正好是宝钗派上用场的时候,平时找机会还找不上呢,现在是机会送上门啊。

我们来看看王夫人说了金钏之死,宝钗是怎么做的:

一是为王夫人开脱,解除王夫人的精神负担。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姨娘是个慈善人,言下之意姨娘不至于对金钏有多过份,所以金钏她也不会是真跟你赌气,她只不过是失脚掉井里的。

如果金钏真的要是跟你赌气呢,那也不是姨娘的错,而是金钏是个糊涂蛋。跟姨娘有什么关系?

二是告诉王夫人怎么做就尽到心意。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既然金钏是自己掉井里的,跟姨娘没有任何瓜葛,所以呢姨娘多赏她几个银子就是对她不错的表现了。像姨娘身份这么尊贵的人,何至于为一个丫头心里过不去?本来就是她糊涂嘛。

三是拿自己的衣裳完善了王夫人的“慈善”。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

你看,姨娘你想要什么我都有方法来应对,这样宝钗,怎么不受王夫人的喜欢呢?我有时常会想,如果宝钗的个性和黛玉换个个,王夫人还会因为宝钗是她的外甥女就认定她是将来的儿媳妇人选吗?未必!

王夫人看中未必就是宝钗的身份,而是宝钗一向以来对王夫人的那种事事讨好处处逢迎,宝钗对于王夫人而言,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三伏天的冰淇淋,温暖而又妥帖,深得王夫人的心。

我是苏小妮,喜欢就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红楼梦》中薛宝钗既然觉得金钏儿之死不可惜,为何还将自己的新衣服给了金钏儿装殓?

宝钗来看望姨妈,这才听王夫人说起了金钏儿的事情。

首先,宝钗并不知道实情,王夫人是怎么说的呢,她对宝钗说金钏儿打坏了东西,一时生气就把她撵了出去,打算过两天再给接回来的,谁知这金钏儿气性这么大,竟然会想不开寻死。

既然是这么回事儿,也难怪宝钗会说金钏儿这丫头实在是太糊涂了,为了这么点小事不值得放弃生命。宝钗当然也要宽慰姨妈几句,毕竟逝者已去,生者还得好好活着不是。

宝钗当时不知道金钏儿投井的真正原因,名声在古代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比身家性命还要重要,王夫人不顾多年情分,就这样硬生生地把她撵了出去,金钏儿性子刚烈,受不了委屈,这以后可怎么做人啊,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倒不如死了干净。

至于为什么宝钗要拿出自己的衣服来呢?

王夫人自知罪孽深重,所以除了赏几两银子之外,还打算送金钏儿两套新衣服给她装裹,她这样做不是因为和金钏儿主仆情深,而是为了花钱买心安。

可是这时候,哪里有现成的新衣服,只有林妹妹有两套新衣服还是留着过生日穿的,把衣服送给死人一不吉利,二来林妹妹寄人篱下,心思细腻,对事情比较敏感,顾忌一下她的感受,也不能打这衣服的主意。

现做又赶不上,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下,事情可就难办了。宝钗一向端庄稳重,通情理,识大体,所以她愿意拿出自己的新衣服来,为姨妈解忧,也没那么多忌讳,确实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所以,王夫人除了亲情这层关系,才会那么喜欢她。

《红楼梦》中薛宝钗既然觉得金钏儿之死不可惜,为何还将自己的新衣服给了金钏儿装殓?

谢邀!

宝钗来到贾府之后,因其性格温和大度,待人有礼,对长辈们能够顺其心意,赢得了众人一致的好评,而喜欢她的读者也有很多。但是人无完人,在她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争议,例如对待金钏之死的冷漠态度常常会被人诟病,让她的形象大打折扣。

金钏跳井之后,原文中宝钗说到: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王夫人听她这么一说,稍感安慰,不过又装腔作势来了一句:“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这时薛宝钗又说了一句同样引起争议的话:“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正是这些话让读者给薛宝钗打上了虚伪冷漠,无视人命的标签,但是站在她的立场来看,似乎找不到比这更好的说辞,更妥当的做法了。

宝钗毕竟是远来的客人,贾府里的事情不便多问,金钏具体的死因她不知道,也不会刨根问底向王夫人追问,因此宝钗得知这件事后的做法,第一时间是来看望王夫人,说一些安慰的话语。毕竟人已经死了,再去追究其中的原因已经没有意义,宝钗只能作为一个晚辈去编造理由让王夫人的心理好受一些,宝钗的性格也是一向如此,年少老成,处理事情稳妥,能时刻为长辈们考虑。

而且接下来宝钗还为死去的金钏争取了一些利益,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有人觉得宝钗是无视人命,拿钱来打发事情。我却觉得宝钗和金钏之死本来就没有一点关系,她不说这些话也一样能起到安慰王夫人的作用。宝钗能主动提出给金钏做赔偿,证明她是个有心人。死者为大,作为晚辈一方面要照顾王夫人的感受,一方面也要多给金钏争取些丧葬费,算是唯一的补救措施。

宝钗听到王夫人还想给金钏儿做寿衣,但是没现成的,便主动把自己的两件新衣服拿来给王夫人应急用。在封建迷信的时代,能不避讳拿自己的衣服给死者,况且还是大家闺秀,这样的行径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即使按现在的开放观念,估计也没有几个人愿意这么做。

所以宝钗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冷漠无情,她为金钏默默所做的一切,争取经济补偿,拿自己的新衣服给金钏装裹是她的善良可贵之处。然而很多人却看不到她的好,只是根据她的话语挑刺指责,显然这样的评价对宝钗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有些委屈了她。

《红楼梦》中薛宝钗既然觉得金钏儿之死不可惜,为何还将自己的新衣服给了金钏儿装殓?

金钏之死确实不可惜,因为她是死在自己的愚蠢和虚荣上。薛宝钗将自己的新衣服给金钏儿装殓不是为了金钏,而是为了王夫人,为了减轻王夫人的负罪感,为了解王夫人的燃眉之极,更是为了其他人的耳目,为王夫人和自己赢一个好声名。

其实,王夫人是没有必要感到痛苦与愧疚的,金钏做为王夫人身边的大丫头,竟然不知王夫人的底线,平时与宝玉调情也就罢了,这次竟守着午睡的王夫人,不但与宝玉调情,还公然教唆宝玉去捉彩云与贾环,是不是愚蠢之极?那可是兄弟阋墙的前奏,这在哪一个母亲眼中都是不能容忍的。

金钏被王夫人又骂又打,并没有大的反应,但一听说被赶,赶忙跪下来求情:“我再也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奴才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赶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了?”由这几句话可以看出金钏之死,并不是因为王夫人打骂,而是因为被赶而觉得无脸见人。是不是虚荣之极?

宝钗是个有双利眼的,自然看透金钏之死的本质,但是王夫人是糊涂的,虽然有薛宝钗开解,到底“心里不安”。因此薛宝钗给王夫人出注意:“姨娘也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后来,因为衣服现赶来不及,薛宝钗为了燃王夫人的燃眉之急,又将自己的新衣服拿了来做了金钏儿的装裹。

《红楼梦》中薛宝钗既然觉得金钏儿之死不可惜,为何还将自己的新衣服给了金钏儿装殓?

薛宝钗说金钏儿死的不可惜,我也认为死的不可惜,因为王夫人是骂她了,盛怒之下伸手打了她一巴掌,并把她逐出去了。可是这个事件到底是不是她错在先呢?而且就算是觉得出去了没脸,可以想办法回来啊。为什么一定要去寻死呢,太可惜了。

正如宝钗说的:“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宝钗是不知道金钏到底是为什么死的,但是她的话也不是没道理。至于她把衣服给金钏儿装裹,这是为了替王夫人解难,因为现替金钏做衣服已经来不及了,贾府当时也没有给女孩子们做新衣服,只有黛玉做了几套,可是也不好意思拿去给她装裹。

而且宝钗一向是温柔大方,善解人意的女孩子,自己家的阿姨有事了,她能帮自然是要帮忙的,何况自己还借住在阿姨家里呢。为此,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舍几身出去也是应该的。还有就是,虽然说金钏死的不可惜,那也只是安慰王夫人的,毕竟一个鲜活的生命,顷刻之间没了还是叫人伤心的,拿几身衣服去给金钏也是情谊。因为金钏原来也穿过她的旧衣服,也可以肯定她们也是有玩伴情谊的,并且跟着王夫人也是很多年了,她也来住了这么久,自然她也该是熟悉的了。所以于情于理都是可以送衣服的。

《红楼梦》中薛宝钗既然觉得金钏儿之死不可惜,为何还将自己的新衣服给了金钏儿装殓?

很多人会说,薛宝钗在这件事上办的第一脚的,不对,因为大家会觉得薛宝钗太虚伪了,前面刚说金钏儿死了也等于不可惜,后面又说金钏儿可怜将自己的衣服给了金钏儿,这种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也是读者对于薛宝钗评价负面的原因。

薛宝钗这个人本身就比较虚伪,他对待,自己人和对待外人是不一致的,双重标准,所以薛宝钗,在看到金钏儿的时候,就很自然的,不再考虑金钏的问题,而是,从王夫人的角度来思考,所以觉得金钏儿死了也是白死了,这种情况其实正是薛宝钗的冷面冷心造成的,而薛宝钗又在王夫人面前买好,说我把衣服给她,这样的话,王夫人又感激薛宝钗,所以我们就知道徐宝钗这个人,其实是双面人。一点都不可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