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宝黛二人结婚如愿,婚后会是什么样子,两人的弱肩能否扛起家庭的责任?
何必单指宝玉黛玉呢?
贾府的责任,谁也没有扛起来!
如果贾珍贾贾赦贾政贾琏等人像宝玉一样安安分分,不去荒淫无耻谋求政事,可能贾府不会如此快速的被清算,贾府不会一朝败落到——“干干净净”!
贾府败落后,黛玉死了!但没死的也有!谁又扛起家庭的责任了?
“玉”的确是不光了,“金”不也是无彩了吗?宝钗宝玉,要是有一人能撑起家庭的责任,也不必靠着袭人两口子供奉!
惜春出家,湘云妙玉染尘,探春远嫁,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等是否在世不知,如果死亡那就是黛玉般脆弱,如果活着也一样没有撑起家庭的责任吧!否则又何必“噎酸蒓披破毡”?
只有探春,脂批有云“假使此人不远嫁,贾府众儿孙不必流散……”
除了探春,别说宝玉黛玉,有一个算一个,从贾政贾珍,到宝钗湘云,谁也不曾撑起家庭的责任!
以为是现代社会呢?从头再来?怎么来?打工?女子打工,多半是要签卖身契的,那就是奴籍,黛玉不行,宝钗等人谁行?
经商养家?别说败落以后,就算败落以前,薛家的商业又如何?薛家一出场书上就说明白了,薛家的经济状况1赖祖父旧情分,户部挂虚职2其余事体,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就是薛家祖父打下的底子,宝钗的父亲都没有使家业更上一层楼,别说宝钗了!看看宝钗吧,劝宝玉教黛玉责岫烟,劝过亲哥哥好好经商吗?一次都没有!那个混账社会,即便薛蟠有经商之才,也不能提高薛家的门庭!读书出仕不成,就只能靠宝钗去登上“青云”了!
另外,像刘姥姥一样,地头子上当“歇马凉亭”?刘姥姥辛苦耕耘一年,连过冬的衣裳都给孩子们添不上,“实在没奔头了”,只能豁下老脸求亲靠友!
说什么十六七就亡故的黛玉?宝钗这些活着的闺秀,她能靠什么撑起家庭重任?她只能去靠袭人夫妇供养!她们要是在败亡的条件下,还能是家庭东山再起,那些高高在上的壮年须眉,就该活活羞死了!
当然了,她们谁也不能,黛玉不能够,别人也一样没能够!
开篇就说了,书里写的就是几个普通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能,亦无班超蔡女之德!不过是“或情或痴,小才微善”,黛玉如是,别人亦如是!
所以,贾府大厦傾塌,壮年男子亦如“猕猴散去”,何必苛求不到弱冠的宝玉?历经风雨有心机有世故的夫人熟女一样或死亡或苦熬,又何必非笑话黛玉的肩膀?
说句良心话,换了咱穿越到那个社会那个时代,还不如人家呢?
现代社会这么好的条件,有几个人肯为爱情留块地儿?算计彩礼算计嫁妆,算计对象地位算计对象收入,算计婆婆公公算计丈人丈母娘,要房要车要金要银,要没有小舅子要没有扶养老人,要对象上厅堂下厨房搞夫人外交,要斗得了小三打的了流氓……要对方这个那个,你自己的肩膀在哪里?至少宝玉还曾冒天下之大不韪,只为让心上的黛玉“放心”;至少黛玉从来不曾为自己的荣华富贵,逼着宝玉去做不愿做的事!她只要有吃有穿“后手得继”就满足了!
如果真的在上高中要家里养着的年龄,穿越到贾家被抄自己入狱时,你真的能比宝玉黛玉肩膀硬?别说你能上状元榜!范进不中举,不是因为学问不够,是碰上的阅卷老师主观淘汰,你就肯定你能学好八股文?就算你觉得你学好了,你能肯定你的运气好?能遇上赏识的阅卷老师?乾隆爷说的好:什么科举考试?就是给那些酸书生找点儿事做,省的他们闲来闹事!
再说了,对比一下自己在现代社会的成就啊!若没有考上清华北大,凭什么你就认为你能在宝玉的时代登上状元榜?那可是全国第一啊!
至于黛玉,黛玉在葬花吟秋的空隙里,便把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管理的滴水不漏,咱确定咱能超过人家?没有一本账册的情况下,闲来掐指一算,就知道上百人的贾府“进的少出得多,若不俭省,必致后手不接”,谁有那么大本事说自己一样能行!这样的黛玉还叫“肩膀弱”,若真有黛玉这本事,至少现代社会的快计职称能拿到最高!阁下拿到了吗?即便拿到了,也不过跟黛玉比肩,也没有资格说人家“弱”吧,毕竟,这算账只能算是黛玉的又副业啊!黛玉的本事多着呢!只是生不逢时徒奈何,胎遗病症万事空!说她肩膀弱的人,自己得有多强啊!
假如宝黛二人结婚如愿,婚后会是什么样子,两人的弱肩能否扛起家庭的责任?
如果宝黛能结婚,那么贾府和四大家族就不会末路穷途,也不会被抄家。
如果宝黛能结婚,那么黛玉一定不会像王夫人一样,明知道后手不济,还只注重面子,不想俭省的法子。
林黛玉家,就是重实际,不慕虚名的家族。黛玉进贾府,林家没有为了显示自己家族的势力,而让黛玉带很多下人,嵬嵬赫赫的来,而是低调的来。
如果宝黛结婚,荣国府管家的责任落到宝黛头上,宝玉可能不会管,但是黛玉会大刀阔斧的改革。从黛玉赞赏探春改革就可以预见,黛玉不会为了面子,维持面子工程,导致出的多,进的少。
荣国府最大的问题是内囊上来了,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
黛玉从小就被父母当儿子养,儿子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黛玉又极聪明,黛玉一定学到了不少本事。
黛玉还被贾母养在身边,贾母是把黛玉当初贾府媳妇来培养的,贾母把豪门贵族几十年的管理经验悉数传给黛玉,黛玉的管理能力不可小觑。
黛玉和宝玉一样,是封建家族的叛逆。他们讨厌繁文缛节,主张平等,没有主子的架子。跟他们久了,下人们会折服于他们的人品,因此贾府的具体管理工作,他们会负责的,也会认真管理,就像甄士隐败家前,家里的生活衣食无忧一样。
黛玉不可能要求宝玉去官场挣银子,他们可能不是官场中人,他们只是一介布衣,黛玉和宝玉的生活应该和甄士隐的生活一样,过着神仙般逍遥的日子。
假如宝黛二人结婚如愿,婚后会是什么样子,两人的弱肩能否扛起家庭的责任?
谢悟空邀。
做为一枚黛玉粉,那怕做个这样的假设,也算给叹息宝黛悲剧的人们稍许的安慰吧。
假如宝黛如愿可以成婚,那么有一个前提就不存在了,就是黛玉的泪尽而逝之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哭泣和眼泪是她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前八十回里,黛玉的眼泪除为其母亡逝外,全都都和宝玉有关,之外,黛玉不但不爱哭、小性儿,反而是活泼的,幽默的,风趣的、热爱生活的。
宝黛婚后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二玉三观统一,性情相投,这一点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婚姻合谐的重要基础。宝玉不喜欢去会官场中人,比如贾雨村之流的人,黛玉在这点非常理解他,也尊重他的选择,甚至,二人均认为劝导仕途经济学问的话为混帐话。二人悲春伤秋之情,以及对待人和物的态度很一致,林黛玉从不反对贾宝玉参加任何活动和来往之人。尤其是二人共同葬花一节,唯美而动人。
其次,二玉皆出身列候世家,同属一个社会阶层,门当户对,这在婚姻生活中,二人关系平等平稳价值趋同的重要因素。
再次,二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遇事首先为对方考虑,尊重对方的个性,维护对方的尊严和感受,这在原著里例子非常多,尤其是宝玉,事事处处先为黛玉考虑,黛玉也同样,最突出的一次就是宝玉挨打,晴雯送帕,题帕三绝这一次了,每读此处,总能让我们读者也感动于二玉真情,甚至也“五内炙起”,深深被感染。
至于两人弱肩能否扛起家庭的责任?
那就看贾宝玉和荣府的贾赦、贾政、贾琏相比怎么样?
先说贾赦,他身为长子,袭了职却不好好做官,贾赦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小老婆多而且年小,年近六十却偏要寻十几岁的姑娘,而且左一个右一个,荒淫无度至极,再一个特点是贪财,贪财到没有人伦人性的地步,因欠孙家五千两银子,就将亲生女儿嫁过去,名为嫁女、实为抵债,因嫌母亲偏心,就打起母婢鸳鸯的主意,逼迫得一位年轻姑娘铰发起誓,一生誓绝鸳鸯偶。为了弄到石呆子的古扇,不惜害人家破人亡,而且还捎带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打个半死。
再说贾政,原著讲贾政最爱读书,但贾政一定是个读腐了书的,水平也实不敢恭维,看看他招来的单聘仁(善骗人)詹光(沾光)这些个清客相公是什么货色就知道了,当官先是靠老子,后是靠女儿,自己是一点能力水平也没有,任上缺了钱要让家里补贴,中秋节讲了个“喝老婆洗脚水”的庸俗不堪的笑话,每天板着脸假正经,贾政在私生活上,既不喜欢和他一样古板无趣的正室王夫人,也不大喜欢安分守已的周姨娘,偏偏喜欢那个全身无一丝正能量、粗俗调歪的赵姨娘,这倒和他那个粗俗的笑话蛮搭调。
贾琏也一样,一是会玩女人,关键是他还喜欢像多姑娘、鲍二家的之流,娶个尤二姐也是行为不端有前科的,总之,贾母那句话驾他很贴切:脏的臭的往你屋里拉。再有就是花钱。没钱就赊账、典当,十足浪荡公子哥作派。
荣府当家男主人们就是这么个水平和德性,我看贾宝玉比他们强万倍。
再看林黛玉和内政当家人王夫人、王熙凤相比怎么样?
首先王家的小姐都是不读书的,薛宝钗曾评价王熙凤:“幸尔凤丫头不识字,不大通。”可见,在知书达理的小姐们看来,就连脂粉堆里的英雄凤姐也是个不大通的人,王熙凤自己也亲口说过探春:“(探春)比我又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
王夫人未见她亲自管过家,仅有的几次都是她撵人、打人、逼迫人的场景,还有就是偏听偏信,听小报告,金钏跳井,晴雯病死、芳官出家,大观园里的疾风骤雨催残的这些花朵般的女孩儿都是王夫人的手笔。她不像贾母只管安富尊荣,更不如王熙凤为管家操碎了心,想法子弄钱维持住荣府的体面,王夫人一心只考虑自己将来的依靠,她全部的心思都围绕着宝玉将来的婚姻和家族地位考虑,做母亲的这本无可厚非,但她内心的扭曲使得行为过了头,一切漂亮的女孩在她眼里都是狐狸精,一切活泼的、灵动的、美好她都扼杀,王夫人和她的丈夫贾政亲手毁灭了自己的三个儿女,贾珠因不堪学业和繁衍子嗣的压力而早逝(我在前面文章分析过其死因),女儿元春被送到不得见人的皇宫,郁郁寡欢,与亲人隔绝,是在壮年孕中惨死,对待宝玉则是违背他的意愿,消灭宝玉身边所有的美的事物,强行给他一个宝玉极为反对的“金玉良缘”,让其万念俱灰,遁入空门。所以,王夫人一生只干两件事,一是毁掉自已儿女的幸福,一是和所有美好的事物做对。
反观黛玉,我认为黛玉具备出色的理家才能。我有三个实例。一是在探春理家时,黛玉曾和宝玉闲话道:
“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这是黛玉治家观念的一处小体现。
另一次是黛玉有回临出门交待紫鹃:
“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这段话一方面是借燕子、燕巢的寓意,这点在《葬花词》里有对应,另一方面,这简短几句话至少安排了六七件事情,条理清晰,有条不紊,这是全书除凤姐安排小红传话之外的唯一一处具体理家的描写。还有一处是对黛玉这个人物刻画说她“心较比干多一窍”,为什么非得拿这样一个治世能臣比喻黛玉呢?比干可是商代的国之重臣,说黛玉的才比他还多一窍,这难道不是在隐写黛玉的才华和能力吗?
所以,贾宝玉具有补天之才,林黛玉才干卓著,二人若真可珠联壁合,那才真是荣府之幸,贾族之幸,可惜,贾家那些庸人蠢货哪里能明白这些呢?
屏山自幼读红楼,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小有心得,欢迎和我一起探讨红楼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和建议。
假如宝黛二人结婚如愿,婚后会是什么样子,两人的弱肩能否扛起家庭的责任?
假如宝黛如愿结婚,在贾府暂时不败的条件下,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a黛玉在爱情的滋润之下心情大好,健康状况迅速稳固、个性与心态也迅速成熟。简单的说就是迅速成长为另一个“宝姐姐”,尊老爱幼、成熟稳重、处事平和、知进退懂分寸,迅速学习管家理事承担起家庭责任、处理好婆媳姑嫂妯娌各种家庭关系。如果黛玉体质差两、三年都怀不上孩子,就要为贾宝玉纳妾解决子嗣问题。
总之,黛玉会从最美的如水女儿变成操心的“婆子”,变成“宝姐姐”那样事事用心、处处留意的“有心人”,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微笑着继续下去。
b如果黛玉在婚后仍然坚持自我、张显个性,等侍宝黛的也就恐怕只有“孔雀东南飞”了。
假如宝黛如愿结婚,贾府败落了。当然结果就是贾宝玉当乞丐,林黛玉悲惨死去……
假如宝黛二人结婚如愿,婚后会是什么样子,两人的弱肩能否扛起家庭的责任?
如果宝黛如愿结婚,婚后的生活,无非有两种结果,如下:
一、幸福的神仙眷侣。前提是贾家没有被抄家,宝玉也不用为生计为生活发愁忙碌,不喜欢上班可以不上班,每天带着林妹妹参加诗社讨论会,一年再安排四次旅游,生活过得如神仙一样。
二、贫贱夫妻百事哀。宝黛婚后,贾府被抄家,虽然宝玉未获罪,但却已经失去了生活的物质基础。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即便是感情很好的夫妻,因为生活的困顿,或者一些很现实的东西,就会有矛盾,有争吵,吵的多了,再深的感情也会变淡,何况黛玉身体不好,有病需要医治,这就需要宝玉更加努力挣钱养家。
而宝玉由一个公子哥到普通的老百姓的身份转变,需要时间,需要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宝玉经受住考验,会为了心爱的人更加努力,不怕吃苦,如果宝玉经受不住考验,因此变得颓废,那与黛玉之间的争吵也会不断,吵多了会把感情吵没了。
假如宝黛二人结婚如愿,婚后会是什么样子,两人的弱肩能否扛起家庭的责任?
宝黛二人如愿结婚,可能会扛起家庭的责任。人不是说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吗?爱情是可以改观现实的,我认为二人结合是个美好的结果,不会有后顾之忧。
先前看见不少对此持有反对意见,什么林黛玉多心呀,爱发脾气?体弱多病,恐不长久?贾宝玉不思进取无法立足?什么缺乏治家能力等等?
林黛玉多心,爱发脾气,这不假。两人谈恋爱处对象期间,哪有不吵架闹矛盾的?现在的小青年女孩子那个不是公主病,哪个不是多心爱发脾气?难道就不能结婚了吗?何况彼此之间对对方的感情做试探,贾宝玉是林黛玉活下去的最大的精神支柱。红楼梦的“金玉良缘”的事件,可以说是宝黛二人爱情的试金石。这个事件成就了二人以后的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二人的心逐渐连在一起,试想二人婚后不会相濡如沫,互相体谅的过日子吗?
宝黛二人婚后,林黛玉恐命不久矣,这个也不是理由。红楼梦书中所说,林黛玉得的是不足之症,说白了就是从小得的先天性的体质虚弱,又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何况以贾府的财力,补药对她们来说,根本是个事。观红楼梦书中林黛玉得的是心病,如果二人成婚,林黛玉的病就会不药而愈的。
书中贾宝玉给人印象是不思进取,大家看看红楼梦这本书是谁写的?曹雪芹。贾宝玉是不是曹雪芹按照自己的写的,你想以曹雪芹的文化功底,撇开贾府,宝黛二人婚后会没有饭吃吗?,何况宝玉那么爱黛玉,会让黛玉饿着吗?也许宝玉婚后努力考取功名,春风得意,那么贾宝玉的将来的地位不会低于他的父亲的。贾府也许会在贾宝玉的手中发展的更大也未可知。按红楼梦书中所说,王熙凤病中商量贾府的治家人选,也就是贾探春和林黛玉两个人选,由此可见林黛玉的治家能力还是有的。林黛玉则是以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人,从而使他们无非分之想,可见林黛玉已经达到了“无为而治”的管理者境界,婚后管理一个贾府绰绰有余。
不管贾府最后落不落败,宝黛二人结婚,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