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和秦可卿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情?
先看这两人产生友情的条件吧。
1.年纪接近。都是新婚没几年,二十上下的样子。
2.身份相似。这个年龄段还有个李纨,是寡妇,太多忌讳。少妇类型只有她俩。
3.智商相近。都是聪明人。这就不用多说了。
4.性格相似。秦氏似乎温柔,凤姐明显泼辣。但秦氏让叔叔宝玉到自己屋里睡觉(先不考虑色情的原作,毕竟已经删掉了),凤姐也和男人随便说话,不像一般妇女:
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5.身份相当,都是能干事的媳妇。
6.亲属往来密切。贾珍和贾琏要好,凤姐和尤氏、秦氏婆媳要好。同时凤姐和秦氏的丈夫贾蓉也很亲近,有点长侄小姑的感觉,偶然有调情的味道,但不至于暧昧。
7.没有竞争。贾赦贾政两房竞争很厉害,矛盾也深,主要表现在女眷。而宁荣二府没有明显矛盾。
这些都决定两个人可以走到一起。
然后秦氏病重凤姐探望说的知心话,以及著名的托梦来看,两人不仅是闺蜜,也是知己,惺惺相惜的那种。
相逢是缘。未免失联,请关注“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王熙凤和秦可卿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情?
谢谢邀请!凤姐和可卿肯定是一对好闺蜜,两人虽为婶娘和侄媳妇,但两人年龄相仿、在宁荣二府内地位也相仿、又没有利益冲突,两位当家媳妇、美丽少妇应该会有很多共同话题可以交流。
但凤姐和可卿是否真正的知音又未必了,凤姐与可卿家庭背景差距不小、个性也差距不小。
凤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连“阴司报应”也不怕,贪腐弄权轻车熟路、杀伐决断毫不手软、唯我独尊唯利是图。
可卿谨小慎微、温和怜下、敏感多愁、思虑过度,做为贾府长房宁府嫡孙媳妇可卿一心为贾氏前途命运着想至死不休。
凤姐和可卿友情是真的,志向是不同的。
王熙凤和秦可卿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情?
秦可卿在死前给王熙凤托了个梦,说自己要走了,感觉上二人关系还不错。其实不然,他们只是交情不错,友情的余额就不足了,有点同床异梦的味道。
表面上看,她们之间的走动还是比较频繁的。宁府开了几朵小花,都相邀聚一下,王熙凤见了秦可卿的弟弟又马上送见面礼。后来,可卿病了,王熙凤也经常来探视,倒也说了些山高水低,事关生死的话。不过她们之间也是发乎情,止乎礼,秦可卿并没有敞开心扉,把自己放不下的事交代给王熙凤。可见,她们的内心里还是隔着一层纱的。
秦可卿死后,王熙凤为了表达一下哀思,找了个板凳,坐着嚎了几嗓子。我们都知道,我国的传统看法是死者为大,在秦可卿的棺材前,王熙凤不说跪下,至少要站着表示尊重吧。可是她没有,装样子的用意昭然若揭,就是闹点动静,给贾珍看的。
秦可卿在死前托梦给王熙凤,告诉她贾府太过铺张,又不留个后手,以后万一没落了怎么办。这明显带有责备之意。话外之音是说你怎么当的这个家?怎么一点不为以后做点打算啊?这些话虽有些不中听,但陈述的却是事实。王熙凤有怎么对待她的好意呢?完全当成了耳旁风。我管的事,哪轮到你秦可卿指手画脚啊!王熙凤心里指不定在想,你说得头头是道的,这分明是要夺我的权嘛。
由此可见,他们其实是相互嫌弃的。经常来往,并不见得就心心相印。
王熙凤和秦可卿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情?
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两个人应该有一定的友情,王熙凤精明强干,霸道嚣张,秦可卿温柔和平,宽慈仁爱,两个人看似性格相左,其实有许多相似相近之处。
二人年纪相差不远,共同语言就多。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秦可卿是宁国府的当家少奶奶。分居两府,没有利害相争。两个人在各自主持府中事物,处理人际关系时应有许多共同的感想。因此,二人来往交多,关系也比较亲厚。王熙凤新得了四朵精巧的新样式的堆纱厂宫花,立马吩咐“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王熙凤到宁国府里,见到秦可卿的弟弟也送上很重的见面礼。
二人都有着远大的志向。王熙凤精明强悍,有着强大的管理才能,但她却不是荣国府名正言顺的管理人员,她只有把荣国府管理得井井有条,上下打理的和和睦睦,才能够长期管理荣国府。被秦可卿认为是“脂粉队里的英雄”,秦可卿也是精于算计的,不然,在尤氏尚且年轻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掌握当家主权。并且她目光更加深远,竟然在临死之前拜托王熙凤,希望她为贾家前途发展做出相应的安排。
秦可卿有了病,王熙凤是真心难过,一到宁国府,便先“瞧瞧蓉哥儿媳妇去,我再过去”,“说了许多衷肠话儿”。尤氏打发人请了两三遍还舍不得告辞。秦可卿死后,王熙凤走到秦可卿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放声大哭”。
王熙凤和秦可卿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情?
有人正是因为从王熙凤和贾蓉之间的引人遐思的一些行为上,推断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关系也是表面上比较亲厚,实际上并不怎么交心,这话其实是不确的。
因为书里也并没有明确讲到贾蓉和王熙凤有什么不正当的隐晦关系,否则,以平儿与王熙凤间形影不离的关系,平儿也不可能那么理直气壮地说王熙凤〝行得正〞。因此,我倒是觉得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关系应该是至始至终,从里到外都比较亲密的,堪称真正的好闺蜜。她们的亲密关系源于这样几点:
一是她们都很聪明。王熙凤的聪明劲是不必说的,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就是男人也不能及。自从嫁进贾家,把个真正算是能办事、善理家的琏二爷也靠后了。秦可卿的聪明也是得到贾母的高度肯定的,说她行事平和,为重孙媳妇当中最得意的一个。自古英雄惜英雄。何况聪明人在一起,各自的心思、手段也都心知肚明,就算是在一起较量过招,也别有快感。金庸大侠的武侠小说里也经常讲到,高手与高手结交,高手与高手比拼,就是这样的道理。因此,王熙凤和秦可卿,也是互相欣赏,互相有一定的较量的。
二是她们的地位也有一定的类似之处。虽然说从辈分上来讲,秦可卿要叫王熙凤为婶子,可是她们的地位是差不太多的。两个人一个是宁国府的管家少奶奶,一个是荣国府的管家少奶奶,两府之间多有往来,并且互相照应,同属贾家一宗,却又各自不同。两位少奶奶之间关于管家之道、理财之术,以及如何裁治下人,如何迎合上边的两位夫人、老太太也多有心得,可以在一起互相交流切磋,这也是两位当家少奶奶的正经经济之道,是大事要事,也是她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三是她们两个人的年龄也差不太多。王熙凤虽然比众位姑娘年纪略大点,也不过才20岁出头。书中没有明确秦可卿的年龄,可是却明确讲到了她的丈夫贾蓉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美少年,据此推断,秦可卿也不过十六七岁吧。这样她和王熙凤的年龄差距并不大。都是年轻的小媳妇,在一起,可以说的女孩子们之间的话题就更多了,诸如服饰,诸如小玩意儿,诸如妆容,诸如美食,诸如游戏,甚至还有关于自己的丈夫等等,都是她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四是她们都容貌出众。两个人都是美人胚子,王熙凤是容貌俏丽、体格风骚;秦可卿是既有宝钗的鲜艳妩媚,又有黛玉的袅娜风流。两个既年青漂亮又聪明的女人在一起,走到哪里都是一抹靓丽的风景。凡是一个美女旁边总有一个丑小鸭作陪的,还是因为那个美女对自己的魅力不够自信的体现。想心高气傲的王熙凤肯定不会这样。
五是她们都得到了长辈的喜欢和下人的赞扬或敬畏。王熙凤和秦可卿的个性虽然有极大不同,但是因为她们都很聪明,所以,贾母对两个人都是高度肯定的,认为秦可卿行事妥当,认为王熙凤诙谐知理,善于理家。至于下人呢,在听到秦可卿死了的消息后,都悲嚎痛哭,大家都认为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王熙凤素日恃强发狠,对待下人比较厉害,下人们敢怒不敢言,都很怕她。
有人认为,王熙凤在秦可卿生病之后探望她,赶走了贾蓉是不正常的,但在生活中我们会知道,毕竟女人之间要说一些私房话,况且有一些病症是属于妇科病的,就算是秦可卿的丈夫在场也是不太方便的,因此,赶走贾蓉也很正常。
再有人认为,王熙凤和秦可卿关系实际不好的例证是,王熙凤从秦可卿的病房里出来,并不着急回去看戏,而是饶有兴致地一路赏美景。我却要说,这也并不代表凤姐和秦可卿的关系就不好,难道看病人之后就必须一路悲伤吗?看到眼前景致,心情大好,也是人自我调适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会触景生情,珍惜今日有个好身体。难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相信托梦说的人都会知道,凡逝者托梦生者,必是关系好的人或者关系特别不好的人。秦可卿在临死之前曾经托梦给王熙凤,她说婶子好睡,我们也算好了一场,临别也不来送我!这可是她明确说两个人关系不错的,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应该是可信的。并且在后边还讲到了如何维持家族产业的问题。试想如果她们关系不好,她又何必在临死之前对王熙凤讲这些大道理呢?
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就算是王熙凤这样八面玲珑、上下逢迎,也是需要有知己好友的,所以需要平儿做她的臂膀,同时还需要有一个好闺蜜。只可惜秦可卿去得太早,王熙凤后来再也找不到一个知心闺蜜了。
我是冰珊醉红楼,从自己的视角和人生经验认真析红楼,欢迎品评探讨。
王熙凤和秦可卿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情?
要说《红楼梦》里的闺蜜,恐怕不得不算上王熙凤和秦可卿了。我们通常说男女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其实闺蜜更是要讲究门当户对的。但是,这里说的门当户对,可不仅仅是看门第出身,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见识、能力,胸怀以及认识。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三观是否一致的说法。所谓的门第出身,可能最多也只是形成一个人这些品性的环境而已。
王熙凤和秦可卿在红楼中都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人物。虽然秦可卿的笔墨相对于王熙凤要少的太多太多,但是两个人在贾府的地位、处境以及手段见识都是非常相似的。 王熙凤是荣国府的孙媳妇,出身也是四大家族金陵王家的小姐,品格见识自不必说。从小“玩笑着就杀伐决断”,嫁入贾府后,用周瑞家的话说:“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 秦可卿按家族辈份来说,是王熙凤的侄媳妇,但在宁国府也是属于管家奶奶。虽然说不是出身王家这样的豪门,但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品性人格、行事作风也并不比王熙凤差。就连贾母这样的巨眼英雄对她都是赞赏不已的,府中上下的人也是称赞有加。 不过,王熙凤和秦可卿虽然都是管家奶奶,但是在贾府这样显赫荣贵的大家族里,作为儿媳妇和孙媳妇,尽管她们手握权柄,也仍然有很多无奈和不得已的地方。这一点,也是两人能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的相似之处。王熙凤在荣府里虽然有贾母的支持,王夫人的纵容,但是毕竟还有一个亲婆婆邢夫人。文本中,处处能看到邢夫人对王熙凤的不满,还时不时的找一些事情给王熙凤个没脸。虽然手段狠辣,管家严苛,但是在等级礼教严格的封建社会,王熙凤也只得忍气吞声。秦可卿在宁府中也是一样,虽然众人疼爱,贾蓉纵容,但是婆婆尤氏也不是那么好惹的。再加上个色鬼公公贾珍,想必可卿平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一个是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一个是宁国府的管理执行者。一样的地位,一样的才干,再加上相同的处境,这就使得两个年轻媳妇,成为了一对儿好闺蜜。不知道可卿会不会在凤姐面前吐槽自己的无奈与委屈?从凤姐怒骂焦大、吓唬宝玉那段可以看出,贾珍爬灰一事她显然是知道的,并且从她的态度来看,也并非完全是为贾府名誉着想,似乎也有一点真心心疼可卿之意的。
秦可卿死时,没有给自己的丈夫贾蓉托梦,没有给父亲和弟弟秦钟托梦,更没有给和她爬灰的公公贾珍托梦,而是给王熙凤托梦。托梦的内容更是让人震惊。 原文: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娘,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不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即如今日诸事俱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无患了。”凤姐便问道:“什么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罪,己物可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这样一段话,可见秦可卿的见识胸怀,绝不仅仅是个闺阁女子而已。她说王熙凤是“脂粉队的英雄”,能说出这样一段见识不凡,思虑周全的话语,可见她也是这脂粉队里的英雄之一了。 秦可卿死了,“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看到这一段话,真是不得不佩服秦可卿。这样的口碑人缘,想必是同为家族管理者的王熙凤无法企及的。
可卿死后,对于王熙凤有这样一段描写:“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 整部书中,多的是王熙凤的笑和哭,但有多少是出自真心、发自肺腑的呢?而这一段我愿意相信她是出自真心。真心为失去这样一位闺蜜而伤心,为失去一个知己而痛哭。有理由相信,王熙凤和秦可卿之间,是存在真正的友谊的。至少在这座赫赫威名的大家族中,她们两个也算是可以互相解劝、互相安慰、互相扶持的朋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