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化能不能看懂《红楼梦》?

高中生无法懂红楼梦,因为前80 似少女,后40回四似少妇,无法理解后半部。

胡适曾言历史是个小姑娘,你可以任意来打扮她,而近百年胡适新红学即是曹学也是昨天的黄花姑娘,现今已老态龙钟,周汝昌老先生从考证走向索隐,恰如刘姥姥头上插花一样,引来红坛内外一片嘘声。  

A :红楼作者悬解 普天同庆和谐 。   新世纪,新曙光,新新红学第一人陈斯园不仅继承了“吴梅村原创石头记”一说,而且把“文本说”提高到了红楼主题不仅是反清而且是明亡清兴批判乃至5000年文化批判的最高境界。  通过原创一个“新新红学”名词,划开了红学的上、中、下游(譬如黄河上游是清的,中游则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旧红学阶段、新红学阶段、新新红学阶段,终于让红学东流入海,进入海纳百川的红学新时代。  误解程伟元是一介书商,这是大错特错,印《红楼梦》为了图利,也太专情了吧,还跑 大家到盛京去做爱新觉罗。晋昌将军的幕僚?  我的想象是,那是出于对故乡巨著的热爱,要免费为其推广。事实结果证据:高鹗因为编辑《红楼梦》出名而中进士,程伟元却成了“东山隐士”。真是贾雨村与甄士隐的又一翻版。  没有程伟元,哪里有高鹗,这就是“程甲本” “程乙本”,而非“高甲本” “高乙本”。所以,苏州程伟元才是120回本红楼梦的真正庄家,高鹗不过是操盘手。  程甲本程伟元序中说:“《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竟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新红学解释《红楼梦》五个书名还能引经据典,但五个题名者则对不上号,因为这几个大佬都是明末清初人!   例如梁清标(1620-1691)号苍岩,又号棠村,是序文作者。梁清标生于1620年,如何给生于1712或者1724年的曹家雪芹作序?司马光能为司马迁在其书中作序乎?   例如吴乔(1611-1696),昆山人,号玉峰,著有《围炉诗话》  

  B:文本之争焦点问题:红楼主题是否排满 。 我们读红楼,是看书?还是看作者?钱钟书有妙语:既然鸡蛋好吃,何必见要拜见鸡。  红楼学术,主要论证的应该是主题与文本意象,通俗地说就是红楼作者到底写的是啥东东,是何企图。  红楼是否反清,是主流红学与在野派红学的焦点,但小子认为,红楼作者并非单纯地反清,更是5000年文化批判。

  C: 红楼背景是顺康时期,红楼故事是南明20年的春秋。关于红楼背景与故事,我个人认为故事取材秦淮八艳与清宫秘史,时段主选1644年国变到1662年南明灭亡的南明痛史。教科书说红楼以四大家族为主线,是很表面的定论,其实甄贾两府才是红楼主线(贾府暗示满清从升到降,甄府暗示明朝从降到升),所以红楼也可以说是胜利剧,不是王国维先生说的彻底悲剧,那是从人生角度。当然,历史并非如此,可是小说不是记录真实的历史,作为小说作者他有大明遗民的蓝图,无关预言的对与错。   我们从黛玉葬花来看,黛玉葬花处点四月二十六日,让你不得不想起扬州屠城的第一天!  多少人读红楼,为黛玉落泪,却只知道为爱而哭,却读不懂为忠而哭!黛玉,影射大明忠臣孝子也,史可法等人!  且看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说的是黛玉出身扬州,是点扬州之破,而第一回写苏州大火,脂砚斋批语:是南京!显然暗示1645年,扬州屠城后,南京随着陷落。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说的可不是南明一年,内争外患!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忠贞而不变节也!  黛玉之死要回苏州:好歹身子是干净的!这个干净,是大节不失也,不是袭人之失身宝玉的变节的息夫人也,而当时对照,是宝钗完婚,正是说投降派与满清的合流也!  《葬花吟》只点明葬花之地是黛玉葬桃花(影射朱王)之地,而不点明花是何花,可见花非花,而是葬中国英烈,自然也包括梅花岭的梅花!  红楼里的三首梅花咏,正是《葬花吟》诗歌版,大家都知道《红梅赞》是革命歌曲,读红楼却把红梅当作金瓶之梅,可不是枉费前人点点心血!  脂砚斋:读《葬花吟》,再四而不能批!  难道别人的爱情让他如此感知“字字看来皆是血”,我们读梅村体,也看到不是只有泪,更多的是血,《葬花吟》也是歌行体,从1644年到1754年,有谁能写出这样的歌行体?  中国第一教授陈寅恪曾谦虚地说:“吾读《圆圆曲》六十年,莫敢说摸其宗旨,可见学术之难。”  中国作家与中国学者,集体误读红楼,面对红楼梦的代表作《葬花吟》,且不可再当作爱情的呻吟,因为那是国破家亡。  否则,不仅浪费自己的才学,更是误人子弟。      

综上所述,作者论早已是昨日黄花,新近出现的女红学等更是哗众取宠,当前,新新红学文本说,已经成为红林内外的主流。  这里,需要界定的是,新新红学非陈斯园的“吴梅村原创石头记”一说的专利,而是大家可以共享的红学历史三段论:旧红学,新红学,新新红学。当然,你可以把新新红学改成新世纪红学等名词,都无所谓,只要我们新潮流红学时代取代曹学时代成为主流,“名”是不要紧的,关键是要大家研讨在野派红学统一之约法三章的内容,这个动议,欢迎各路方家批判藕的一家之言,谢了先。  

高中文化能不能看懂《红楼梦》?

看领悟能力,看思考能力,和高中没关系。有的人六七岁也看得懂

高中文化能不能看懂《红楼梦》?

谢谢邀请!

《红楼梦》里除了少数偏僻的字,多数的字还是挺通俗易懂的,不属于太高深的范畴。所以经常鼓励那些感兴趣的小学生就开始读,也是有道理的。

看《红楼梦》一遍通读,再往后就是慢慢细读,品味其中的味道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在通读的过程中,遇到那些看不懂的字词或者诗词之类的,可以暂时绕过,留待以后细看的时候再层层破解。而不是急于在第一遍一下子就看懂了《红楼梦》,看明白其中每一个细节,看清楚作者要表达的所有的东西。

其实,《红楼梦》之所以问世二百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就是因为里面可能藏着太多的谜,有太多让人不解的地方,那么多红学家拿着薪水专门研究还没有研究透,你指望读一遍就读透也不大现实。

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我们来欣赏这部书的美,赞叹《红楼梦》的伟大,其人物构思之精巧,细节铺排之绝妙,文字泼洒之俊美,都是我们在读《红楼梦》过程中最真实的享受。甚至因为后四十回的缺乏,这样的残缺也成了一种美,吸引了更多人对它的关注。如果说《红楼梦》有一天说找到了原文的后四十回,一切结局都真相大白,或许,书的魅力会跟着下降,对于那些猎奇的人来说不再感到好奇。

读《红楼梦》不在于你有多高的文化,而在于你是否用心。

我是苏小妮,喜欢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高中文化能不能看懂《红楼梦》?

儿时听母亲讲的粤剧红楼,少年时看电影红楼,还有电视剧红楼,所以迷上看四大名著!

高中文化能不能看懂《红楼梦》?

我看的几个版本都是白话文,还没见有文言文的红楼梦,有什么看不懂的。除非你想挖它的祖宗八代,那就不好说了。

高中文化能不能看懂《红楼梦》?

《红楼梦》读通,初中水平即可,如果要琢磨出点味道,那就与学历无关,而是在于一种悟性,“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由此反推,《红楼梦》讲的是人情世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