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王夫人为什么不待见刘姥姥?

红楼梦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本来是奔着王夫人去的,但没想到王夫人根本就不见她,而是让王熙凤打发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夫人再次给出暗示,要刘姥姥以后都不要再来。王夫人为什么如此不喜欢刘姥姥?

在刘姥姥离开时,王夫人给了她一百两银子,并且让平儿转告她说:“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听上去仿佛是一种拒绝,对刘姥姥的不欢迎,实际上,这几句话里,有王夫人深切的悲悯心。

说王夫人有悲悯心,可能很多人都不能同意。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金钏和晴雯都死在她手上,芳官四儿等人也是她一手撵出去的。但是,请注意,王夫人是无法预知金钏被撵出去就会跳井,晴雯被撵出去就会死掉,过去,荣国府也不是没撵过丫鬟,比如茜雪,就是非常无辜地被宝玉撵出去了。宝玉和他妈妈的差别,也许只在于茜雪身体比晴雯更好。

作为主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有资格驱逐她不喜欢的人,就像现在的老板有资格驱逐不喜欢的员工一样。这也许不明智,但并不是罪过,所以,你可以说王夫人蠢,说她无趣,但她可能还真没你想的那么坏,也谈不上伪善。

王夫人本来就不是有灵性的人,驱逐晴雯等人时更显得急火攻心,这与她内心的焦虑有关。她经历过贾府最好的时代,眼睁睁地看着家境江河日下,她回天无力,如一些愚蠢的老板,不想着进行改革,反而去让员工打卡抓风纪。所以,检抄大观园,并不只是源于王夫人之愚蠢的孤立事件,还和家族气象有关。

王夫人的悲悯心,也带着这种焦虑的痕迹。

刘姥姥进荣国府,应该说,每个人对她都是友善的,贾母带她看世面,被她逗得哈哈大笑,凤姐鸳鸯等人虽拿她取笑,过后也向她道了歉,并送她很多礼物。似乎是皆大欢喜,各得其所,但王夫人的感觉则不同,她是一个严肃的人,即使当时也曾看着刘姥姥发笑,但仍然觉得她处境难堪,王夫人没有接受苦难化解苦难的能力,她希望,能够做点什么,让这种景象结束。

相对于贾母的轻松,王夫人这个人活得太沉重。她送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让她去做个小买卖,这是她的善意。刘姥姥说了,二十两银子就够一个庄户人家过一年了,王夫人要是讨厌刘姥姥,大可以交代王熙凤,以后对刘姥姥别那么客气,尽量不要让她上门了,贾母在深宅大院里,哪里能知道外面的消息?王夫人根本不用赔上一百两银子。

事实上王熙凤对刘姥姥非常客气,平儿还要刘姥姥下次再来:“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以平儿之乖觉,凤姐一次次帮王夫人出头骂赵姨娘,若王夫人对刘姥姥不满,她们必然不会如此。

所以,王夫人那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下次刘姥姥能体体面面地来,而不是以“求亲靠友”的姿态来,以为她不待见刘姥姥,实在是以人废言。

红楼梦里王夫人为什么不待见刘姥姥?

《红楼梦》里的王夫人和刘姥姥,地位真的是云泥之别。

王夫人是贵妃娘娘的生母,真正的豪门贵妇;而刘姥姥呢 ?只是王家的一个拐弯亲戚,这种亲戚,王夫人在可认与不认之间。

其实刘姥姥就是想要打秋风,只是这个秋风向谁打,如何去打?想来她在临出家门之前,必然会仔细地思量一番。

王夫人真的不待见刘姥姥吗?

当仔细去寻找答案时,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一.刘姥姥直奔荣国府,没有去王家,足见对王夫人的认可

刘姥姥究竟算谁家的亲戚?

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的祖上,曾经与王家联过宗,也就是说王狗儿与王家并没有血缘关系。曾经的联宗,不过是因为一起工作方便罢了。

可以换一句话说,刘姥姥同王家,真的算得上是八竿子才能打到的亲戚。

那么当刘姥姥想要去打秋风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去王家。

可是没有!

刘姥姥偏偏选择进了荣国府,直接奔向王夫人这个唯一的王家人。要知道当时的刘姥姥,并不知道王熙凤也嫁进了贾府。

那么是为什么?

答案也许是唯一的。因为二十几年前,刘姥姥就进过王府一次。

那个时候的刘姥姥就已经能够明白,豪门贵族的门槛都高,像她那样身份的人,必然会受足了羞辱与白眼,以至于她这位王家的拐弯亲戚,就算到了需要打秋风的地步,也不敢再一次走进王家。

但刘姥姥进王府的那一次,当年的王府二小姐,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刘姥姥的眼中:

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①刘姥姥也只在二十几年前,才与王府之人相互走动过,所以认得她的人必然都上了年纪。

当王子腾升边任时,刘姥姥这种拐弯亲戚,便断乎不敢再走进王府这个高门大户中。

②刘姥姥去打秋风,自然也得寻一个能认识她,还能说得上话的人去打。

那么唯一可能的人选,就是曾经见过刘姥姥的当年的王家二小姐,现在的王夫人。

③引用的这段原文,是刘姥姥在家中与女婿王狗儿的对话。

因为是在自己家中,刘姥姥没有故意夸奖王夫人,去拍王夫人马屁的可能性。

这段文字只能说明,刘姥姥本人非常认可王夫人的人品。在刘姥姥的眼中,王夫人是一个惜老怜贫,有别于其他贵妇的善良之人。

或者可以说,只有选择王夫人,刘姥姥才有打秋风的机会。

当刘姥姥真的进荣国府之后,王夫人没有亲自接待她,那能证明王夫人不待见刘姥姥吗?

答案是否定的。

二.二十两银子,对庄户人家来说是一笔巨款

刘姥姥是个聪明之人,她不打无准备之仗。她并没有冒冒失失地走到荣国府的正门,去打嘴现世,而是先选择见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并没有因为刘姥姥是一个贫婆子,就不待见她。

而是给刘姥姥指了一条明路:

姥姥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又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刘姥姥听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他了。

周瑞家的道:“这自然的……倒要见他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

①刘姥姥与王夫人本来就没什么情义,刘姥姥是来打秋风的,而王夫人呢?只是在二十几年前见过一次这位刘姥姥。

此二人之间完全就很陌生,如果装得极为亲热,恐怕倒是显得虚伪之至。

②刘姥姥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见到王夫人,她见到了王夫人又能怎样?

王夫人绝对不会令人给她端茶、递水,再坐着陪她说话聊天。

二人地位云泥之别,就是勉强凑到了一起,也只会相互觉得尴尬。

③既然刘姥姥想来打秋风,那么就意味着这个秋风打的越快越好。

刘姥姥只要得到了钱,也不会有同王夫人叙旧的想法。何况此二人之间,根本没有旧亲情可以续。

④此时的王夫人身居高位,如果他不待见刘姥姥,完全可以令人直接将刘姥姥打发走。

然而王夫人并没有那么做,此时王夫人选择了善良:

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

当周瑞家的对王夫人说刘姥姥来访时,王夫人立刻就明白了刘姥姥的来意。

此时的王夫人并没有说什么冠冕堂皇的套话,而是直接告诉王熙凤,若刘姥姥有什么要求,叫王熙凤可以自由裁度。

这等于给了王熙凤一句准话,就是可以给刘姥姥这位打秋风的老妇人钱。

之后便有了王熙凤大手笔地,直接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

虽然二十可以银子,在荣国府算不得什么,怕是都不够这些豪门贵妇一顿饭钱。

但这二十两银子总可以解决刘姥姥家的燃眉之急,刘姥姥自己说过,二十两银子,可够庄户人家过一年。

王夫人直接给了刘姥姥,这位只见过一面的拐弯亲戚,一年的生活费!

菩萨心肠也不过如此,要说王夫人不待见刘姥姥,真是太冤枉她了。

而且王夫人给刘姥姥钱,不止这一回。当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王夫人给的更多……

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直接得到一百两银子,彻底改变生活状况

当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她带来了很多新鲜菜蔬,这一次她只是为了表达谢意,并不是再来打秋风的。

这一次,刘姥姥遇到了想要找个积古老人说话的贾母。

这一次,刘姥姥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她把自己当成女清客、扮丑,哄得这些豪门贵妇开心。

当刘姥姥在卖力表演时,王夫人会怎么想?

王夫人一定能体会得到,刘姥姥的艰难与不易。如果能过得下去,谁会舍得老脸,去哄别人开心。

王夫人给刘姥姥更多的是同情和怜悯,却并不是不待见。

如果王夫人真的有心不待见刘姥姥,等贾母一走,直接命人把刘姥姥送回家去就结束。

可实际上呢?

王夫人送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一百两银子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当王夫人送给刘姥姥一笔巨款后,居然会有读者认为她是不待见刘姥姥,此时的王夫人一定会叫起撞天屈!

冤枉她总要有个度呀,一百两银子,她自己留着用不香吗!

这样一份善良,总不能曲解才是。

而且王夫人不但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送得还十分低调。

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①这句话我从中读出的,只是王夫人对刘姥姥的关怀。

王夫人同情刘姥姥的遭遇,给了她足以让她过日子的资本,而且还给她指明了方向。

或是去做小本买卖、或是置几亩地,当自己有了钱之后,就不用再做丑卖傻,用自己的尊严去哄豪门贵族开心了。

②王夫人给了刘姥姥这么多钱,却并没有当着刘姥姥的面给,只是命平儿去转送。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刘姥姥不必当面向王夫人致谢,省下了,刘姥姥向王夫人行礼时的尴尬;

这意味着,王夫人给了刘姥姥钱,还给刘姥姥留下了体面与尊严。

③我不清楚为什么有些读者,能从这句话中读出恶意。有些读者对这句话的解释是,王夫人让刘姥姥拿这些钱以后,就不要再来了。

如果王夫人真的想那么做,完全不用如此复杂,她根本不用花费一百两银子这笔巨款。

她只需要吩咐周瑞家的一声,告诉周瑞家的,她以后不想再见到刘姥姥就可以了。

只需这么一句话,刘姥姥就再也登不了荣国府的大门。

而实际上呢?

平儿在言语中,给足了刘姥姥的面子,也给足了刘姥姥再次拜访荣国府的理由:

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胡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枉费了心。”

能否认平儿是一个善良的姑娘,但她毕竟只是一个下人,若没有主人王夫人的准话,她根本不敢对刘姥姥,如此笃定地说下这些言语。

王夫人对刘姥姥,没有丝毫的不待见。

现在有一句流行语,就是不要去道德绑架别人。王夫人地位再高、再有钱,那也是她的。她并没有,一定要帮助刘姥姥一家的必然理由。

刘姥姥的家境不好,与当时萧条的大环境,和女婿王狗儿的无能都有关。

但无论怎样,都与王夫人扯不上任何关系。

对于刘姥姥这样的拐弯亲戚,王夫人帮是情分,不帮也无可指责。毕竟刘姥姥并不是孤儿寡母,他们家还有男人王狗儿。

王狗儿不中用,与王夫人无关;刘姥姥家贫,更与王夫人无关。

可王夫人依然选择了怜悯与善良,王夫人用一百两银子,结下了与刘姥姥的善缘。

这份善缘结下的善果,是当荣国府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时,刘姥姥一家没有对荣国府的败落冷眼旁观,巧姐得到了刘姥姥一家的庇护。

这份庇护和伴随着巧姐一生。

这就是善良的回报。

红楼梦里王夫人为什么不待见刘姥姥?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打秋风,就是奔王夫人而去的,但王夫人没有接见刘姥姥,而是安排王熙凤招待和周全。这也从侧面证明,王夫人并不欢迎刘姥姥这个不请自来之客。

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也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

从这段回话中王夫人是含蓄而又委婉的拒绝了和刘姥姥的单独见面,其实此时的刘姥姥也很难为情的,只是碍于女婿狗儿家实在是揭不开锅盖了,她只能厚着脸皮来开这个口,如果不能解决这一家的生计,那刘姥姥女婿家将面临着的是挨饿受冻的日子。这是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王夫人打发王熙凤裁度着给点银子打发了刘姥姥:

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原不是一家子,当年他们的祖上和太老爷在一处做官,因连了宗的。这几年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了,却也从没空过的。如今来瞧我们,也是他的好意,别简慢了他。要有什么话,叫二奶奶裁度便就是了。”凤姐听了说道:怪道既是一家子,我怎么连影儿也不知道!“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这次她的目的倒不是来打秋风的,而是上一次王熙凤给的二十两银子,盘活了他们一家人的生计,为此她特地带了一些新鲜的瓜儿枣儿的来到荣国府,为的是感谢上次的帮助之恩,二十两银子对于荣国府只是身上的一根弹毛而已,而相对刘姥姥这样的贫苦家庭而言,足以够上一年的生计了。

这次的刘姥姥王夫人依然没有特地见她,倒是投了王熙凤和贾母的缘,倒留下了刘姥姥在荣国府玩乐了几天,刘姥姥很乐意扮丑或着自嘲来配合贾母太太奶奶姑娘们来寻开心,荣国府上下的人都喜欢这个给她们带来欢乐的刘姥姥。

这一次刘姥姥更是满载而归,王夫人也豪气的掷她100百两银子,并托平儿转话给她:”拿着这个银子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田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了。“这句话中还是可以看出王夫人对刘姥姥的不待见之意,意思这次该给你的都给你了,以后别再来了。

为什么王夫人却是如此的不愿待见刘姥姥呢?

第一,王夫人和刘姥姥一家并没有实质性的亲戚关系

从王夫人让周瑞家的转述那段回话来看,在王夫人心中她们本来就不是一家子,只是源于祖上在一起做官时偶然连了宗,也就只能扯上这一点关系,所以王熙凤才会感到奇怪,既说是亲戚,她怎么连个影儿都不知道呢,本来就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王夫人自然是不喜欢她两次三番的上门来求靠她。

第二,此时的王家也非彼时的王家,和王夫人的王家在地位上已经相差甚远

刘姥姥女婿王狗家在祖上也是做官的,并且是和王夫人娘家祖上的人一起做官,证明那个时候两家是旗鼓相当,所以两家也才会连宗。

而此时的两家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王夫人娘家人如日中天,哥哥王子腾官拜宰相,权倾朝野。而王狗家呢,家里已经没有人走进仕途,连吃饭和穿衣都不能自足,这样的一门穷亲戚王夫人又怎能瞧的起呢,这就是距离的差距。

第三,刘姥姥多次进荣国府,这有失王夫人的面子,这是最重要一个原因

王夫人之所以在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时会打发她100两银子,用意就是以后你不要再来了,第一次来还好,只有自己的侄女和周瑞家的知道,后面这一次倒好,闹得荣国府上下皆知。

再说在荣国府扮丑来取乐众人,要算上是亲戚的话,她可是王夫人的娘家人,大家都会知道王夫人娘家有这么一个穷亲戚,虽然王熙凤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可这毕境不是在王夫人娘家,这在婆家面前会有损她的面子,以及她王家的颜面。

以上三点就是王夫人不待见刘姥姥的直接原因。这三个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怕有损她的面子以及她娘家的面子。从最后王夫人托平儿转话给刘姥姥的意思就告诉她,这一次给你一点发家的资本,但条件是以后就不要再来了。虽然没有直说,但这句转告刘姥姥的话,已经足够说明,她真正不待见刘姥姥的原因是什么。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红楼梦里王夫人为什么不待见刘姥姥?

大户人家的太太,都注重面子,而王夫人之所以不待见刘姥姥,也是因为刘姥姥这样的穷亲戚,有损王夫人荣国府当家人的体面。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直接描述刘姥姥进荣国府的有两次,但其实,除了这两次外,还有一次:

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

因此,不难发现,曾经那个爽快、不拿大的王夫人,给刘姥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刘姥姥之所以愿意放下尊严,去贾府打秋风的原因

但那时的王夫人,还是一个年轻的儿媳妇,就如同如今的王熙凤一样,因为年轻,没有资本,所以她想要得到众人的喜欢,就必须要表现一下,就如王熙凤的圆滑、幽默一样。所以,年轻的王夫人,即使面对刘姥姥这样的亲戚,也是非常热情的。

但如今不同了,王夫人眼看着熬出来了,她的公公去世了,她的婆婆贾母也是70多岁的老人。地位的变化,导致了王夫人从讨好长辈到摆出大家族太太的尊贵,这是很正常的。

当然,王夫人对刘姥姥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也同王夫人在贾府的经历有关。

对于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拿王熙凤来做比较,曾经的王熙凤,为了讨好贾母,是尽其所能,把自己堂堂一个王家嫡出小姐的形象,生生塑造成了贾母口中的破落户;对待贾母,她阿谀奉承;对待王夫人,她需要时刻察言观色,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必定是累的。

贾府,作为一个大家族,外面的人,看着似乎都是风风光光,但,也只有里面的人,才明白,这个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正如王熙凤同贾琏所说:

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的抱怨。‘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

可见,管理荣国府,不是一件轻松的活,长期处于这样勾心斗角环境之下的人,自然会变成贾母口中嫌弃的木头似的性格。而这样一个失去了激情的王夫人,自然对刘姥姥这样的穷亲戚,没有了昔日的热情。

而除了上面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导致王夫人失去热情不愿待见刘姥姥的原因:那就是此时的王夫人,经历了丧子和失去丈夫宠爱的打击。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周瑞家的同她说,这里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已经不管事了;可见,五年前,王夫人经历了一些大的变故。

而我们从时间上来推测,不难发现,王夫人遭受的变故,最大的可能便是贾珠之死;一个十四岁进学、一个让王夫人风光无限的儿子,不曾想突然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我们无法理解;而更为悲痛的是,王夫人的丈夫,也早已对她失去了兴趣。

贾府中秋节时,贾政讲了一个怕老婆的笑话:

贾政因说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只说了这一句,大家都笑了:因从没听见贾政说过,所以才笑。贾母笑道:“这必是好的。”贾政笑道:“若好,老太太多吃一杯。”贾母笑道:“使得。”贾赦连忙捧杯,贾政执壶斟了一杯,贾赦仍旧递给贾政,贾赦旁边侍立,贾政捧上,安放在贾母面前。贾母饮了一口,贾赦、贾政退回本位。于是贾政又说道:“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里睡着了。第二日醒了,后悔不及,只得来家陪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吓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肮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

不难猜测,曾经的王夫人,同王熙凤一样,是一个强势的女人;在贾府之中,贾珍、贾赦都是三妻四妾,只是贾政不同,除了王夫人,似乎也只有那个周姨娘了,这样的现象,同如今的贾琏,是非常相识的。

当然,随着王夫人生下了贾珠、贾元春、贾宝玉;她亦渐渐的放松了对丈夫的严格要求;我们从赵姨娘与王夫人年龄相差十几岁;从赵姨娘的长女探春都比宝玉小,也能看出赵姨娘得宠,是在王夫人子女双全,地位稳定的情况下。

因此,王夫人在遭遇儿子贾珠的死去、遭遇失去丈夫的宠爱后,生活中早已没有了激情,取而代之的,也唯有对权利、对体面的看重罢了。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其实王夫人并没有什么大事,不过是同自己的姐姐薛姨妈在聊天,她之所以不见,不仅因为刘姥姥地位的低下,有损她的身份;还同此时的王夫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有关。但为了维护自己的仁慈、惜老怜贫的形象,她又不得不帮助这个同自己有些微关系的刘姥姥,所以,她特意交代了王熙凤,不要让她空手回去。

只是让王夫人没想到的是,刘姥姥会再一次来到贾府,还意外的被贾母听见,而做了一回贾府众人的女清客。

不难想象,作为一个堂堂荣国府二太太的亲戚刘姥姥,遭受众人戏弄时王夫人的尴尬处境;或许,众人笑的有多尽兴,王夫人就有多丢脸;也因此,面对刘姥姥的离开,一向节约的王夫人,拿出了一百两银子,只为送走这个让自己颜面扫地的穷亲戚。

小结

因此,不难发现,王夫人不待见刘姥姥,原因是复杂的,不仅同王夫人地位发生了变化有关;也同王夫人在贾府中这么多年的经历有关;当然,还同此时王狗儿,早已不同当初他祖上王成做官的地位有关。

曹公十年所写的《红楼梦》,写尽了世态炎凉;年轻的王夫人,是一个满怀激情待人热情的贾二奶奶;而如今,王夫人在岁月、在勾心斗角之中,早已变得麻木,自然,也会形成如贾府众人一样的势利眼。

红楼梦里王夫人为什么不待见刘姥姥?

实话说,想让别人待见你,你得先值得被人待见。以刘姥姥和王家之间的关系,我觉得王夫人已经非常非常待见刘姥姥了。

先说说刘姥姥和王家之间的关系。

刘姥姥的女婿叫狗儿,狗儿的爷爷曾经当过一个小京官。当时王夫人的大哥,也就是王熙凤的父亲在京城做官,狗儿的爷爷见状,赶紧来攀附,给人家当了干儿子。等到狗儿的父亲这代,家道中落,自然也就没脸再去跟王家交际,双方自然断了联系。到狗儿这代呢,就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跟豪门王家也毫无瓜葛了。

可眼瞅着到冬日里,年关难过,女儿女婿又没能耐赚钱,刘姥姥想起女婿家早些年跟王家沾过亲,又记得王夫人年轻时是个响快人,便决定豁出老脸进京去试一试,名为探亲,实际上就是乞讨。

所以说,刘姥姥和王家根本不是一个阶层,当年是你们攀附人家,本身就不平等,现如今更是一天一地,井水不犯河水。而且这么多年你不跟人家联系,结果抽冷来一次就是为了乞讨,放在普通人这都是很难接受的事情,更何况是眼高于顶的豪门王家。

如果你是王夫人,你会怎么对待刘姥姥?找个小丫鬟,一通漂亮话把她糊弄走,再赏个一二两银子,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说不好听的,告诉门口小厮,把刘姥姥赶走,刘姥姥估计也不敢说啥。

但王夫人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不得不说,刘姥姥去找周瑞家的当敲门砖,这是一步好棋,这样就可以避免跟大门口那些欺软怕硬的奴才们费口舌。如果刘姥姥直接从大门进,那肯定就game over了。但她找了周瑞家的,于是直接见到了核心人物凤姐。凤姐也是个眼高于顶的人,但她贵在心思细腻,听说原是同宗,心里没底,赶紧遣人向王夫人请示。

如果王夫人回复说,谁啊,不认识呢,打发走了算了,那刘姥姥此番前来肯定是徒劳无功,而且也不敢再来第二次了。但王夫人没有,她嘱咐凤姐,说当初是连过宗的,不过也就那么回事,但既然来了,也是人家的好意,不可慢待。

正是王夫人的态度,使得刘姥姥此番从凤姐那里拿走了20两银子,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个人觉得,站在王夫人的立场,这已经算是很待见刘姥姥了,不仅管吃管喝管招待,还给钱。难道非要王夫人亲自出面,高接远迎,斟茶倒水,嘘寒问暖?

阶层差异摆在那里,没必要吧。

到刘姥姥第二次来荣国府时,那感觉已经大不一样了。第二次不是来乞讨的,而是来谢恩的,还特地带了土特产来,当然如果能再连吃带拿的话,自然更好。正巧跟贾母碰见了,赶紧留客,对着刘姥姥一通凡尔赛,逗的贾母哈哈大笑,气氛十分活跃。但实话说,为了能有所斩获,刘姥姥使尽浑身解数,颇有些笑中带泪的意味。

大家琢磨琢磨,这时候碍着贾母的面子,谁敢对远道而来的刘姥姥不待见?尤其王夫人,当家这么多年,对贾母毕恭毕敬,她敢表露出一丝不待见的情绪来?要知道,那时的王夫人已经不再是刘姥姥口中那个青春靓丽的响快人,而是贾母口中的木头人,这么随意就将心底情绪表露无疑,这还叫木头人吗?

此时,我个人觉得,反倒是谁把残酷的真相毫无保留地揭开,谁才是真正懂得刘姥姥的人。这个人不是贾母,不是凤姐,也不是那些小姐公子,更不是那些丫头小厮,而是王夫人。

王夫人说了啥?王夫人在刘姥姥临走时,拿了100两银子,还嘱咐她说道:

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正是因为懂得了刘姥姥这一路求亲靠友之难,王夫人才这么说。我个人觉得,在场荣府诸人之中,也只有王夫人,真正对刘姥姥动了些许同情、理解和怜悯之意。

这怎么能叫不待见呢?

其他人呢?凤姐只给了8两银子,就再没别的话。贾母呢?她的目的只有凡尔赛。别的小姐公子呢?顶多拿她当个戏子,来则来矣,走就走矣,与他们无关。

红楼梦里王夫人为什么不待见刘姥姥?

很简单,因为刘姥姥是穷人。王夫人和原来的身份不一样了。再加上她和刘姥姥原本就不是正经亲戚关系。

曹公在第六回很清楚地交代过:

“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

这说明,刘姥姥与王夫人根本没亲戚关系。她女婿的爷爷与王夫人的父亲连宗认作侄儿,与王夫人一辈。刘姥姥因此与王家才有了瓜葛。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是正宗血缘亲戚,是王狗家想攀附王夫人家,勉强认的亲。

如果说王狗儿的父亲曾经也为王家出过力,可是现在,今非昔比,此消彼长——几十年过去,刘姥姥一家彻底穷了。狗儿爷爷也去世了。王家再不用刘姥姥一家分毫,王夫人也不再是王家大小姐,而是堂堂荣国府的当家太太。

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王夫人都没有单独接见刘姥姥。这背后有刘姥姥人微言轻的道理,也有王夫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因为刘姥姥的到来,让作为贾府儿媳的王夫人很没面子。所谓的“亲戚”窘困潦倒,接见太重视,也会让贾家人看轻。能对周瑞家的吩咐让王熙凤好好接待,别轻慢了刘姥姥——已经很不容易了。

刘姥姥上门“打秋风”,虽然也“含羞带愧”,仍然相当于空手套白狼,死要钱。王熙凤拿二十两银子将其打发走,也算是正确领会了王夫人的意思。

再看周瑞家的送走刘姥姥,向王夫人汇报工作,王夫人多少有点鄙视不耐烦的样子,还有那句“那个什么姥姥,打发走了也就罢了”,淡漠之色也是人之常情,正是世事起落无常的体现。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倒并非是为“打秋风”了,纯粹是为了报答。须知刘姥姥是“知耻”之人,知恩图报,不然就无从解释后来的大义救巧姐了。

没想到这次投了贾母的缘,贾母一定要见刘姥姥。于是后者得到了一个见到大观园中全部顶尖人物的机会。既在也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这就让王夫人尴尬了。

贾母闷极无聊,想找个上年纪的人聊天说话,她是经历过世情的,一生富贵,底气十足,所以她和刘姥姥接触,最没负担。可是王夫人不一样,毕竟刘姥姥是作为她的“亲戚”身份进来的——原本没几个人听说的关系,这次闹的贾府上下无人不知。贾母还留刘姥姥玩了两天,游览了大观园,把这辈子“没吃过、没见过”的都见识了。而刘姥姥随后一系列被嘲弄、戏耍,也让王夫人无可奈何。

从头至尾,王夫人和刘姥姥没有出现过单独交流的场景。同时感到尴尬的还有薛家——从刘姥姥身上,也能照见自家败落的影子,难免也会有些不自在。

然而刘姥姥此人很有胸襟,她深知自己的身份,也在被取笑逗乐中献出了心意的真诚。所以走之前,贾府的赠与也很贴心。送东西这一节很有人情味,和前边的取笑很不一样。

在贾家丰厚的馈赠之后,王夫人出手尤其大方,居然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

老实说,赠如此重金,和以前的各种不待见确实是天壤之别了。

有人疑问,王夫人给这一百两是真心帮助刘姥姥么?先不说王夫人什么心思,只说王夫人这一百两银子,确实是善举,对刘姥姥有非常大的帮助。

但看第42回平儿对刘姥姥专门强调的话:“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平儿转述很委婉,实则王夫人表达的真实意思应该是:以后刘姥姥最好就别再来了——来了也不会再给钱。

刘姥姥与王夫人算是沾了一点亲戚关系,但和贾家没有任何关系,这点王夫人知道,刘姥姥更知道。她两次来荣国府,看似投奔王夫人而来,实则绝不是一味要东西,连王熙凤这样的势力之人都被刘姥姥的真诚打动,而王夫人却不同,身为贾家掌门儿媳,她格外担心刘姥姥会一再登门,明年再来,或者年年都来,让自己没面子,也让贾家笑话,这才会一次把钱给足,以断了刘姥姥的念想。

可见穷人就是穷人,和豪门之间的故事虽小,却讲了一个兴衰和人情冷暖的大道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