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个才能很高的人为什么他的亲儿子诸葛瞻轻易中计,草草败兵呢?
诸葛亮是伏龙,但儿子不一定是伏虎。诸葛瞻继承了乃父忠义报国的精神,却少了乃父足智多谋的军事才华,只能在绵竹硬碰硬与邓艾对决,结果父子双双战亡。让邓艾直趋成都,刘禅率朝投降。
历史上除了司马氏三代精明外,谋臣很少像大将那样儿子继父衣钵。毕竟谋略家不似武艺相传那样,是天赋加社会斗争经验和个人志向等综合而成。而自古说伴君如伴虎,无卓越才能难以登堂入室,有的还想功成身退,更不喜欢自己儿女伴君。故相二代一般享受荣华富贵,而不是出人头地丶出将入相。
诸葛亮能教子孙忠义报国,已实不易。
诸葛亮是个才能很高的人为什么他的亲儿子诸葛瞻轻易中计,草草败兵呢?
诸葛亮文韬武略,确为不世之才。但自出山后,军务国事牵身,根本没精力和时间指导儿子。加上其儿子并没随加过征战,毫无实战经验,才成这个样子。
诸葛亮是个才能很高的人为什么他的亲儿子诸葛瞻轻易中计,草草败兵呢?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儿子遗传的是母亲的智商,女儿遗传的才是父亲的智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显然遗传的是他母亲的智商,他的母亲是黄月英,黄月英是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女儿,作为名士,一是有才能,二是有地位和出身,所以黄承彦的智商应该不会低,所以黄月英的智商也不会低,但是比起诸葛亮来说,还是有差距的。
虽然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但是想要生一个智商高的儿子,显然对于母亲智商也是有要求的,据说黄月英生得非常丑陋,但是有才能,诸葛亮之所以能娶黄月英,多半也是政治联姻的关系,黄家是荆州的名士,诸葛亮能与黄家联姻有编织荆州关系网的作用。
诸葛瞻出生诸葛亮的才能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文能写作文章,书法一流,武能精通军事,还有军事著作《便宜十六策》流传至今,又精通政治与内政,这是诸葛亮最擅长的,蜀汉的政治与内政是整个三国最好的,除了这些,诸葛亮还发明了孔明灯与木牛流马,改进了诸葛弩,简直是个全能型人才。
再来看看诸葛亮的唯一亲生儿子诸葛瞻,诸葛瞻出生于诸葛亮北伐的前一年,当时诸葛亮已经46岁高龄了,当年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出生时,刘备也是46岁,蜀汉还真是老来得子的典范,同时也说明了诸葛亮的生育能力不强,只有这么一个亲生儿子。
诸葛亮诸葛瞻出生1年后,诸葛亮就拉开了为时7年的北伐战争,这7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诸葛亮都率领大军在外进行北伐战争,先后进行了五次,以当时的条件来看,诸葛亮不在北伐的路上,就在朝廷北伐战争的准备中,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教导自己的儿子诸葛瞻,诸葛瞻平时的教育要么是他的母亲黄月亮负责,要么就是诸葛亮另外请的文人来教育,反正诸葛亮是没有时间亲自来教诸葛瞻的。
虽然诸葛亮写了一篇千古名作《诫子书》留给了诸葛瞻,但诸葛亮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处于生命的最后一年,当时诸葛瞻已经八岁了,诸葛亮写完后都没能亲手交给诸葛瞻就去世了,《诫子书》的大概意思就是要诸葛瞻坚守节操、提高修养、培养品德、加强学习,但8岁的诸葛瞻能否做到,就要看他自己后天的经历了。
诫子书关于诸葛瞻少年时期的成长一无所知,书上也没有记载,只知道17岁时,诸葛瞻就娶了公主为妻,这当然是皇帝刘禅的主意了,刘禅之所以对诸葛瞻这么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他顶着诸葛亮的巨大光辉,但他能不能达到你父亲的成就,就只有天知道了。
诸葛瞻从17岁之后的人生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娶了公主为妻后,开始一路高升,从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到33岁担任军师将军,要知道这个职务就是当年诸葛亮担任的职务,而且父子俩都是在同样的年龄担任同样的职务,这就非常明显了,皇帝刘禅希望诸葛瞻重复当年诸葛亮的辉煌,带领蜀汉再上一个台阶。
诸葛瞻皇帝刘禅,蜀汉满朝文武,以及大部分敬仰诸葛亮的蜀汉群臣都希望诸葛瞻能够继续诸葛亮的辉煌,殊不知这无形中给了诸葛瞻巨大的精神压力,道理很简单,他是诸葛亮的儿子,就得有诸葛亮的能力,这就像高学历的父母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考上一个著名的一流大学一样,很多时候拔苗不一定能成长,很可能禾苗会被压力摧残。
从各方面来说,诸葛瞻能力中规中矩,既不突出,也不平庸, 最起码诸葛瞻与邓艾的首战还赢了一场,要知道这可是诸葛瞻平生第一次带兵上战场,而且带的都是蜀汉的预备部队,蜀汉的现役部队及所有的精兵强将都在姜维手中。
邓艾诸葛瞻败给邓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对手邓艾可是魏国名将,身经百战,经验丰富,邓艾率领的也是魏国的精兵,连姜维也不是邓艾的对手,更别说初出茅庐的诸葛瞻,所以诸葛瞻败给邓艾并不丢人,如果能给诸葛瞻几年的历练时间,想必诸葛瞻也会有所发展,成为一代名将,可惜历史没有给诸葛瞻时间。
诸葛瞻失败的最大原因显然就是经验不足,面对老练的邓艾显得力不从心,首战胜利却没有保住战果,虽然失败,但是诸葛瞻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无畏却不输他父亲诸葛亮,诸葛瞻虽然失败,但他用自己的生命解释了什么叫勇气,什么叫无畏,什么叫忠义,诸葛瞻宁愿战死沙场,也要守住蜀汉的最后阵地,与他一起战死沙场的,还有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父子两人战死沙场,也算是对得起刘禅的栽培了,诸葛亮祖孙三代人都为国捐躯,这就是忠义。
诸葛瞻父子战死沙场从结果上看,诸葛瞻尽力了,蜀汉的失败已经是大势所趋,不是诸葛瞻一个人能扭转结果的,即使诸葛亮胜利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蜀汉的灭亡,不同的只是时间长短。
都说虎父无犬子,为何诸葛亮才高八斗,诸葛瞻却平庸无能败给邓艾?
其实诸葛瞻并不平庸,也算小有能力,他缺的只是运气和时势,蜀汉灭亡责任并不在诸葛瞻身上。
诸葛亮是个才能很高的人为什么他的亲儿子诸葛瞻轻易中计,草草败兵呢?
都说虎父无犬子。
其实历史上虎父犬子才是常态!三国的二代们,几乎所有人的成就,都完全无法与他们的父辈相提并论!与他们父辈的传奇人生和辉煌战绩相比,几乎都是不值一提!
关羽张飞的儿子们,都是英年早逝,赵云的儿子还凑合。一个保护刘禅,一个战死沙场。周瑜的儿子,一个据说放浪形骸,被孙权整死。一个胆小如鼠,又被孙权整死。丝毫没有周瑜的才华和气度。
三国里,最有才干的二代,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但是他们比起曹操来,那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时势造英雄。真正顶尖的英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生死关头锤炼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铁与血的洗礼,活下来的,自然就是最强悍最机警最谨慎的人。
而二代们呢,他们的成长环境过于轻松,没有足够的压力让他们得到必要的锻炼。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很难对世界对自己建立起客观的评价体系。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才能而轻视外界的挑战。
等到发现面临的挑战完全超出自己的能力之外时,瞬间内心崩溃。就像纸上谈兵的赵扩,就像诸葛瞻。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由于诸葛亮是老来得子。当他去世的时候,诸葛瞻年纪还很小。诸葛亮没有机会亲自去培养诸葛瞻,也不能带着他去战场厮杀,提升才干。
诸葛瞻只能是读一读诸葛亮留下的兵书战策,完全没有实战经验。对打仗是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就是个战场小白。怎么可能打得过久经沙场的宿将邓艾。
诸葛亮是个才能很高的人为什么他的亲儿子诸葛瞻轻易中计,草草败兵呢?
一、诸葛亮的才能高,和他儿子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世人眼中,老子英雄,儿好汉。曹操,一代奸雄,他的儿子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等,个个优秀非凡,并非一般人物。孙坚的儿子,孙策能武,孙权能文。刘备的儿子刘阿斗,虽然都说他扶不起,但好歹也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智力平庸、才能短缺也不可能。就诸葛亮的天字第一号大敌司马懿,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等,也都是举手变动天下的人物。作为三国智力保障的诸葛亮,他的儿子怎么可能才能一般呢。这讲不通啊。但是,这确实让大家失望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确实才能中庸,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国。
老子厉害,不代表儿子就厉害。儿子厉害,也不代表老子厉害。孔子的儿子临终前对自己的儿子子思说过:“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他对自己的父亲孔子说:“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就算是司马懿,他的儿子也比不了他,主要是权势使然。
二、诸葛亮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他工作太忙了在一个家庭当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父亲了。但是,如果这个父亲老是忙啊忙,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也就要大打折扣。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这位父亲虽然很优秀,但是,他每天的重心,不是家庭,而是蜀汉的事业。
诸葛亮把教育儿子的重任,都交给了自己的老婆。虽然他老婆的才能,不在他之下,但是,他的老婆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像他一样。与其做一个优秀的臣子,不如做一个优秀的丈夫与父亲。她不希望儿子成为诸葛亮那样的人,能够超越普通人,能顾家就已经非常完美了。
诸葛亮是个才能很高的人为什么他的亲儿子诸葛瞻轻易中计,草草败兵呢?
虽说自古将门出虎子,然而虎子却非天生而成,多得后天悉心栽培而成。
诸葛瞻,就是诸葛亮不栽培的结果。所以,虽然天资聪慧说不上,但笨是绝对不会笨的!
正史上,邓艾与诸葛瞻刚接战时,其子邓忠第一次攻击,是让诸葛瞻击退的。这说明,诸葛瞻能力是有的。
所谓百战而成名将。就是说打仗这东西,讲得是实践经验。
缺乏了战争与战斗实践,单凭家世名望而成为将军的,则必定将略不足。
有能力的诸葛瞻,就是打仗打的太少了,而独自统军出战之始,又遇上百战宿将邓艾。如此,焉得不亡!
再扯个题外话。诸葛亮为何不培养子弟?
就因为他已经表态了,将为刘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么,如果他培养了子弟,择其中佼佼者,带在军中历练,练得像他一样文能安邦治民、武能临机决胜。如此,那子弟们身边,也必会有文武班底了。那岂不就是曹丕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兄弟了?
等诸葛亮身逝后,军政大权是交还给朝廷,还是继续由诸葛氏接任?
蜀汉的将臣们究竟是追随刘阿斗,还是效忠诸葛氏?
诸葛亮权力有多大?上至军国大事,是打仗还是和平。下至日常杂务,甚至后主帝娶几个妃子,与谁睡觉,穿什么衣服,出行用几辆车,都是诸葛亮一言可决!
毫无疑问的是,后主皇帝说句话,诸葛一个眼神就能否决!
而诸葛亮说句话,后主皇帝只能照办。
更要命的是,三国志正史,明确的写清楚了。刘备临终前,还给了诸葛亮合法的取代废立之权!实际,或也正是如此权术,用道义彻底绑住了诸葛亮。
而拥有这样事实上的,已凌驾皇权之上的相权,他诸葛亮却不培养族中接班人,而身死之前,又将所有权力归还。之所以,才能让后世誉为千古忠义典范!能做到这点的,近三千年来,只怕也唯有诸葛亮一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