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喜欢《红楼梦》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都不喜欢薛宝钗?

网上不喜欢薛宝钗的很多,但现实中可能喜欢的其实挺多的。熟读《红楼梦》的可能不太喜欢薛宝钗,但只听说过《红楼梦》或者简单看过《红楼梦》的人可能会喜欢薛宝钗甚于林黛玉。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情敌,而林黛玉和贾宝玉是真心相爱的。

因为从始至终将《红楼梦》看下来,我们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宝玉对黛玉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喜欢,超过其他姐姐妹妹。可是薛宝钗在大人们的安排下,强行插入,各种诱导诱惑宝玉离开黛玉,这就让人很反感。尤其是林妹妹那楚楚可怜的样子,本来就是一个柔弱女子,再被贾府和薛家家族背后的强大势力压迫,明明就是倚强凌弱嘛!人人都有同情心,打抱不平之心,自然对宝钗没有什么好感了。

第二,薛宝钗做事太过圆滑无情,缺乏个性。

因为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做事太过“无情”,虽然做了很多好事,但是不是本心出于对某些人的喜欢才去做,而是为了博得一个好的名声,因此难免虚伪世故了些。即她送赵姨娘母子东西来说,并不见得真心看重赵姨娘。而她在滴翠亭上面的“金蝉脱壳”之计,也让她被诟病陷害颦儿。种种事迹,让人觉得她太过聪明和尤城府,很难真心接近,不像颦儿,掏心掏肺的话都愿意给你说。

第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也即贾宝玉不喜欢薛宝钗这样的性格。

为什么这样说?作者的喜好趋向,有时候很能影响读者的取向。贾宝玉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只知道在清净女儿世界里玩耍的人,他不喜欢仕途经济,不喜欢虚伪世故,更讨厌那些道德文章。所以,真正读懂了《红楼梦》的人,真正经历过人生风霜的人,自然明白为什么宝玉对于女儿的清净个性极为赏识。《红楼梦》的读者,很多都是“历世故而弥天真”之人,看厌了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自然对于黛玉那种在污浊世道中依旧保持独立性格的风骨极为赏识。

第四,研究《红楼梦》最多也最彻底的是文人。

文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愁善感,喜欢“天真”而厌弃虚伪,喜欢“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风流蕴藉,而林黛玉诗词双绝,诗词中倾注了更多的真心,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也是一个美若西施明艳照人的形象。关于爱、关于美、关于真、关于善,所有的理想话人格都可以在她身上得到体现。同时,她又略有缺点,不是为了完美而完美的宝钗,是让人觉得生动可人,而不是只有敬畏的形象。所以,文人普遍都喜欢林黛玉而不喜欢薛宝钗,因为薛宝钗有很多地方和黛玉相反。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为什么很多喜欢《红楼梦》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都不喜欢薛宝钗?

我跟这些读者一样,同样不喜欢宝钗,说起红楼梦里的坏女人,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凤姐,因为凤姐用毒计害死尤二姐,坑死贾瑞,还曾弄权害死无辜的一对情侣,可谓狠毒之人,但是你发现没有,凤姐并不掩饰自己为人,她曾对铁槛寺的尼姑说,我是不怕阴司报应的!她的狠毒是狠在表面,而其他几个就不同了,首先是王夫人,这个女人表面吃斋念佛,实际心狠手辣,逼死金钏,逼走晴雯,死在她手上的人命就不止一两个,黛玉也因为她的干涉泪尽而死。再就是袭人,这女人有名的贤惠老实,背后却勾引宝玉,诋毁晴雯,对王夫人卖乖讨好,最后害得怡红院众多丫头被驱逐,她成功上位。

说了这么多才回到主题,最后一个坏女人就是薛宝钗,不仅她坏,看看她全家没有一个好东西,薛潘不用讲,杀人害命,骄奢淫逸,整个败家子,他妈伙同王夫人编造金玉谣言,又伙同女儿骗取黛玉信任,试探作弄黛玉跟紫鹃,可怜单纯的紫鹃跟黛玉还把他们当好人,还有她家丫头莺儿,初见宝玉就说什么俩人的金锁跟玉好像一对,给宝玉灌输金玉谣言,最后这位隐藏最深的薛大小姐,表面大方得体,与人为善,其实是个最自私冷漠的狠毒女人,金钏死了,她算劝王夫人不过打发她几两银子罢了,柳湘莲走了,尤三姐死了,她又劝她妈他们死的死走的走,由得他们算了,还是咱们俩赶紧摆酒席要紧!冷血可见一斑,为了嫁宝玉明知二人相爱,还横插一脚,无所不用其极勾引宝玉,诋毁黛玉,表面却装的没事人,直到最后才露出她的丑陋嘴脸!

为什么很多喜欢《红楼梦》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都不喜欢薛宝钗?

作为一个文学人物,很多人潜意识里都会被红楼梦里的情节所吸引,我想,大多数人是同情林妹妹的,自然,对世故圆滑的薛大姑娘就难免有些不喜欢。

其实读书代入背景去读,就该明白,薛大姑娘同样是无奈的,凄凉的,也是绝望的。

她知道,贾宝玉喜欢的是林妹妹。

她也知道,林妹妹绝成不了宝二奶奶。

她还知道,贾宝玉不是良配。贾宝玉纯粹就是个绣花枕头,文不成,武不就。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出仕不能,袭爵无望。蔑工轻商,五谷不分。甚至将来养活自己,当私塾先生的资格都没有。

可惜薛大姑娘的婚姻不是自己掌握的,就如贾宝玉掌握不了自己的初婚一样。所以对薛大姑娘有什么不喜欢的呢?又凭什么不喜欢呢?

为什么很多喜欢《红楼梦》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都不喜欢薛宝钗?

宝钗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虽然原生家庭也不错,但是和天子脚下的天皇贵篑们比,到底差了好多。肯定不是最最有钱的,底气不如黛玉宝玉这样的世袭贵族厚,霸气不如四大家族的王家,又没有皇族联姻,所以,从鄙视链看,倒成了底端的。

宝钗从小自立,协助寡母和头脑简单的哥哥管理家族生意,精于世故,为人圆滑。这些性格特点放到市井小民的家庭,肯定得意良多,但是在底蕴深厚,修身为主的氏族大家,处处显得有心机,也不够贾母眼中大气的标准。

宝钗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显得成熟也有城府,在大观园众姐妹中,她有点过于用心机处事,也过于拿大,总是以长姐的姿态约束教育贵府小姐,少爷,简单如湘云的也是前恭后倨,明白她处处自保。聪明如黛玉的,一眼就看出宝钗处处讨好贾母,为人处事目的不简单。圆滑爽利如王熙凤的,知道她太聪明,太世故。所以,在大观园,宝钗并没有真正的朋友,也是枉费心机的代表。

在我们普通人的交际标准看,与宝钗相处,绝对不如与黛玉一样的人相处简单,所以,宝钗得不到读者的喜爱和支持!

为什么很多喜欢《红楼梦》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都不喜欢薛宝钗?

众口难调,很多人不喜欢薛宝钗是很自然的事,就如很多人也不喜欢林黛玉一样。

薛宝钗有很多让人敬佩的地方。她内敛,自律,有才华,有心胸,有远见,爱助人,也有担当,她善观察,解人意,会小心谨慎。但她也有许多让人诟病的地方。如她在滴翠亭事件中的“心机”,她对怡红院的过度了解,她在宝玉午睡时的“忘情”,她对金钏之死,柳二郎的失踪所表现出来的“冷漠”等都让人有微词。不过设身处置的为她想一想,也都情有可原,毕竟,她是被父亲从小用心培养,准备将来献与宫中做为家族依靠的棋子。她所承受的责任让她只能活成这个样子。可她又是青葱少女,也有少女的活泼,天真,偶尔的忘情使她更具人性化。

我想她内心深处应该也是羡慕林黛玉的,被人宠爱,被人钟情。可以恣情,可以任性,可以“作”,活成一个真实的“自我”。而不是她那样需用“冷香丸”去压制少女的本性,去追求一种极致完美。她,用心活着,却是为了母亲,为了兄长,为了家族,她收获了许多赞美,却失去了自我。

对她,许多人生不出欢喜,因为与她交往太累,也不想活成她那样的模样,但也说不出多讨厌,只是觉得她小小年纪,便戴了一张面具,让人不能以常人之心揣度,与她共事时处处小心罢了。

为什么很多喜欢《红楼梦》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都不喜欢薛宝钗?

如果有人能读出薛宝钗的可爱那也是醉了,看看两口子如何教育下一代。

人得正直不?处下人的威出于信乎。初临荣府,曹公让她四处小探,多数表现虚头马脑,而曹公似嫌不够并刻意给她加写过一出贾环莺儿赌局的折子戏,剧罢恶心到谁?贾环想宝姐姐待我使私焉,丫鬟怎么想,赌理儿实在是天理这都可以乱规矩,还是我不懂规矩,她一句话或生或杀之时岂不苟且。

如此一折,如此治恩信,宝钗那就一混混,刀虽利不斩无罪之人,大家族由这种人执掌,通盘乱。

红楼梦赏析的妙处看此出也是深涧沟壑绝人之境异。宝钗的话一完,宝玉闯进屋来,出场就事论事一通胡吼,相信这就是两口子在教育“下一代”。而这一出若颦儿来演怎么来,她如何讥诮爷们儿耍赖丫鬟不知退让,如何曲意顺让提弄或而绵里藏针,如何我自垂鞭弄鸣镝,其他人登场都好想象,曹公笔力之吊诡,读一辈子红楼梦根本无法组织黛玉系语言,迷。

最后,宝钗明知宝黛是生死之交,毅然闷声硬上,这就是笔力之前后呼应。而哥哥一家无风生浪乱至极点行将崩溃,她行的仍是独善其身,这一点不及晴雯平儿。其他没写的读者大概也知晓三分之二了。

红楼梦主要是作者的红楼梦,有说宝钗是个通情达理的第一完人,而于情于理之情理通篇,除开作者自厌的踩平衡木的虚样文字,隐蔽的写宝钗的文字摆在那儿呢。先住的梨香院被十二伶官儿进驻,暗喻演戏否未知,常识上且是那个时代,任何有身份的人都会想,自己的住处让于戏子再住岂非故意也非堂堂大气吧。蘅芜苑的陈设以及压抑青春骚动的冷香丸等等,作者的态度冷淡至极。此乃春秋笔法。

综上,通篇哪里读得出一丝可爱的感觉?结论,根本没有可爱之处。

结局看,那些没官的或发往极北的自求多福,那些抄家前跑脱的干净走的都是作者的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