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为何将醉酒的芳官放在宝玉床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袭人这些行为都是有意图的,不是傻乎乎的乱来。

袭人的目的其实很明确,要将怡红院所有有威胁的人清理干净。

袭人明白,自己没有资格做正妻,只能做妾。

但她除了同宝玉发生性关系,得到宝玉一些疼爱以外,并没有其他优势。

袭人是个相貌普通,乏味冷漠的女人,同王夫人有些像,而宝玉恰恰不喜欢这种人。

宝玉之所以宠着袭人,除了同她发生了性关系以外,也就没有什么其他理由。

毕竟当时社会保守,女孩敢于失身给主子也是极罕见的,恐怕怡红院没有第二个人。

但袭人此举其实有极大危险,万一被人戳穿了,或者宝玉自己承认了,她立即就会被赶出来。要知道,司琪不过是表哥发生私情,也被赶出去自杀。

袭人勾引主子发生性关系,恐怕赶出去以后只有自杀了。

另外,袭人也没有得到王夫人的认可,贾母选中的妾是自己的丫鬟晴雯。

这种时候,袭人就感到了危险。

她和晴雯还不同,晴雯干干净净的女孩子,就算干出去了,大不了找个男人嫁了,也可以过小日子。

袭人赶出去以后,即便只有上吊投河。

袭人最大的威胁是晴雯,但还有其他威胁。

当时最受宠的就是芳官,谁都能看出来。大家注意,贾宝玉为了芳官能够去骂芳官的干妈,还能变相纵容芳官一伙同赵姨娘打架。

要知道,本来贾宝玉和赵姨娘关系还可以,尤其同赵姨娘的女儿探春关系不错。

由此可见官方受宠的程度。

而且,袭人看得出芳官很张狂,类似于贾琏的小妾秋桐。这种人现在没得势就这样张狂,一旦真的成为妾了,袭人未必斗得过她,不如借助王夫人将她搞掉。

大家要注意,芳官还是个没级别的小丫鬟,就敢和赵姨娘吵架甚至打架。这还不算,她小小年纪开始搞利益输送,拿了柳家的好处要将柳五儿介绍到怡红院。

试问,要是芳官成了妾,还有袭人立足之地吗?

但芳官和晴雯还是不同的,晴雯很容易被王夫人认为是狐狸精,王夫人对她印象不好。

但芳官只是小孩子,应该只有十一二岁。王夫人本来应该不太在意这个小孩子,所以张狂归张狂,似乎也没大错。

然而,袭人却趁着芳官醉酒做了一件事:袭人见芳官醉的很,恐闹他唾酒,只得轻轻起来,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由他睡了。自己却在对面榻上倒下。等到第二天那芳官坐起来,犹发怔揉眼睛。袭人笑道:“不害羞!你吃醉了,怎么也不拣地方儿乱挺下了?”

看看,厉害不厉害。

古代男女同床共枕,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即便是小孩子也不行。而袭人却故意将芳官放在宝玉身边睡,这个狐狸精的名声也就坐实了。

单单就凭这一条,芳官肯定也不可能留在怡红院了。

说难听的,这同将芳官脱光衣服塞入贾宝玉的被窝里,没有本质的不同。

后来王夫人赶走芳官的时候就说唱戏的是狐狸精,又说芳官不老老实实的呆着。

大家注意,指责别人是狐狸精是很严重的,又说芳官不老实,显然王夫人是听到了什么不检点的事情。最有可能的,就是芳官和贾宝玉同床而睡。只是王夫人顾及儿子的脸面,没有说出来罢了。

袭人为何将醉酒的芳官放在宝玉床上?

是袭人心机深,故意做局算计芳官。

袭人其实一直都很讨厌芳官的,因为芳官太得宝玉宠爱,漂亮聪明,仗势张狂跋扈,经常惹是生非,袭人无论是作为宝玉的“预备小妾”还是作为“首席大丫鬟”都不会喜欢芳官。

所以袭人趁大家走醉了,故意陷害,坐实了芳官“狐狸精”勾引宝玉的坏名声传播出去,后面借王夫人的手,把这个小“祸害”彻底从宝玉身边铲除掉。

芳官漂亮伶俐,活泼纯真,宝玉宠的她张狂跋扈没规矩

芳官和袭人一个姓,她也姓花。

她是十二个小戏子中的正旦,她长得很美,也很聪明伶俐,她还有才艺特长,会唱戏。芳官的性格大大咧咧,像个男孩子一样直爽倔强,又因为年纪小,格外的活泼好动。这种性格在贾府是注定要招来祸害的。

宝玉很喜欢芳官,从芳官分过来,就让她在屋里伺候,小红梦寐以求的待遇,芳官轻松就得到了。

宝玉对芳官的宠爱,从热衷给她换装、改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他是真把芳官当做一个宠物一样了。

(宝玉)又命将(芳官)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分大顶,又说:“冬天作大貂鼠卧兔儿带,脚上穿虎头盘云五彩小战靴,或散着裤腿,只用净袜厚底镶鞋。”又说:“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别致。

这名字更是改了又改,先是叫“耶律雄奴”,因为被偕鸾佩凤叫粗俗的叫成了“野驴子”宝玉还有些生气了,又帮助芳官改成了“温都里纳”,又被大家叫成了金星玻璃。

芳官和宝玉所有的丫鬟不同,甚至性格比晴雯更加鲜明,她很多时候活像个小男孩一样又洒脱又爽直,而且毫无奴性。

宝玉就喜欢这样的女孩子,他对芳官的宠爱与日俱增,麝月秋纹基本都靠边站,隐约有赶超晴雯、袭人的势头了。

两人也越来越有默契,宝玉使个眼色,芳官就知道什么意思。芳官也得寸进尺了,她做事情越来越没有分寸感:

她和宝玉两个避开袭人、晴雯等大丫鬟做了说过不少话,也做过不少事。比如背地里讲述藕官的爱情故事,宝玉跟着芳官偷偷先吃了饭,更严重的就是芳官背地里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五儿进来伺候,竟然瞒着袭人这个大总管,这是作为一个小丫鬟最不该犯的大忌。

另外,芳官仗着宝玉的宠爱,几乎无所不为,简直尾巴都要翘上天去了:

她让没有职位的柳五儿常来大观园闲逛,说“怕什么,有我呢!”何等张狂;

柳五儿稀罕玫瑰露,她就说““不值什么,等我再要些来给他就是了”这可是当家主母王夫人都很稀罕的东西,芳官都觉得很易得。

芳官当着探春的小丫鬟蝉儿的面儿,故意用糕点“掷着打雀儿顽”,把蝉儿气的不行,转身就跟外婆夏婆子告了状,那婆子那个挑拨是非的嘴,早就把芳官的坏名声传开了。

芳官用茯苓霜替换蔷薇硝,还扔给贾环,结果引来赵姨娘一场大闹,她还口出狂言说赵姨娘和她一样都是奴才……

芳官仗着宝玉的宠爱,得寸进尺,要求多多,对府中上上下下都无礼没规矩,看不惯她的人甚至比晴雯还要多,说是人憎狗嫌都差不多了。

袭人厌恶芳官已久,晴雯、麝月等也都不喜欢芳官

芳官这样整天任性妄为,宝玉是不计较的,甚至还觉得她挺可爱。但是袭人受不了啊。作为宝玉身边的大总管,袭人是头一个温顺和平、讲规矩的人,她生平厌恶的就是晴雯、芳官这样张牙舞爪的人。

晴雯知道分寸,懂规矩,心思细密会服侍,也有一手漂亮的针线,加上是贾母的人,袭人就算厌恶她,也不敢轻易怎样。但是芳官实在做的太过分了,除了长得漂亮会唱戏,她是干啥啥不行,闯祸第一名!

在芳官和干娘闹事儿的时候,袭人就说过:“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要知道袭人是宝玉屋里丫鬟的总头,负责管理所有的丫鬟婆子们,谁出了问题,袭人都有连带责任,上头会问责她管理不到位。

所以芳官整天的惹是生非,一会得罪了探春屋里的丫头,一会又和赵姨娘大打出手,一会儿又和自己的干娘干仗,本来井井有条的大环境,就因为一个芳官给闹得鸡飞狗跳,你说袭人能不生气吗?

更过分的是,芳官不止一次的反复撺掇宝玉把柳五儿要进来伺候。要知道袭人才是首席大丫鬟好吗?芳官仗着宝玉宠爱,严重逾越了本分,那个柳五儿更是长得漂亮,袭人连芳官都容不下,何况再添一个什么柳五儿?

宝玉的通房丫头只有两个名额,晴雯是贾母内定的,袭人好不容易巴结上王夫人算是得到了另一个名额。但是看看芳官这个得宠的势头,将来保不齐怎么样呢?只要宝玉一开口,贾母一点头,哪里还有袭人的立足之地?再加上一个柳五儿,那还得了呀!

其实不仅是袭人讨厌芳官,宝玉身边的大丫鬟都不喜欢她,只是碍于宝玉的宠爱,不好明着排挤她而已,看看书中这几位大姐对芳官的评价就知道了:

麝月笑道:“提起淘气,芳官也该打几下。昨儿是他摆弄了那坠子(西洋钟),半日就坏了。”

晴雯因说:“都是芳官不省事,不知狂的什么也不是,会两出戏,倒象杀了贼王,擒了反叛来的。”

晴雯用指戳在芳官额上,说道:“你就是个狐媚子,什么空儿跑了去吃饭,两个人怎么就约下了,也不告诉我一声儿。

可恶、淘气、狐媚子、狐狸精,就是袭人等宝玉的大丫鬟对芳官的评价,外面那些婆子们说的更难听。

袭人让芳官睡在宝玉身边,意在坐实芳官“狐媚子”勾引宝玉的名声

既然芳官这么可恶,实在不能久留。

袭人当然要先下手为强,刚好趁着宝玉过生日,大家都喝醉了,袭人就做了这件事:

袭人见芳官醉的很,恐闹他唾酒,只得轻轻起来,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由他睡了。自己却在对面榻上倒下。

这明显不合逻辑,袭人这么谨慎的人,害怕芳官呕吐,居然还放在宝玉身边,万一芳官吐了,那倒霉的岂不是宝玉?

最可怕的是第二天醒了,袭人选择性遗忘,故意嘲笑芳官,还挂上了晴雯:

袭人笑道:“不害羞,你吃醉了,怎么也不拣地方儿乱挺下了。”芳官听了,瞧了一瞧,方知道和宝玉同榻,忙笑的下地来,说:“我怎么吃的不知道了。”

袭人笑道:“原要这样才有趣。必至兴尽了,反无后味了。昨儿都好上来了,晴雯连臊也忘了,我记得他还唱了一个。”四儿笑道:“姐姐忘了,连姐姐还唱了一个呢。在席的谁没唱过!”众人听了,俱红了脸,用两手握着笑个不住。

这里几乎已经明写出了袭人的心机和算计,以及她和芳官、晴雯、四儿的恩怨。

注意宝玉屋里本来就是贾府众人盯着的重点,伺候的人很多,那些婆子和小丫头的嘴都很碎,什么事儿都传的很快。

芳官挑唆宝玉要五儿,转眼儿连二门上的小厮都知道了,并且说出“我们就没有内牵不成?”这样的话来。

所以袭人把芳官放在宝玉身边,是为了坐实她狐狸精、狐媚子的罪名传播出去,她点出晴雯唱曲儿是说晴雯轻薄不尊重,勾引宝玉。

但是偏偏四儿点破了袭人,说她也唱了,袭人好尴尬啊!再加上四儿当年上位,正是钻了袭人和宝玉闹矛盾的空子,所以袭人更加厌恶她了。

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纠结袭人是否告密,看看她前期做的这些事儿已经足够陷害芳官、晴雯和四儿了。

很快这三个人都被王夫人撵走了,她们和宝玉说的私密话,做的私密事儿,王夫人一清二楚:

(王夫人)又问,"谁是耶律雄奴?"老嬷嬷们便将芳官指出.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待出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

芳官是个不怕事儿的,她面对王夫人的质问,又见撵走了晴雯,她还敢笑着反驳呢。

可是耶律雄奴的名字,狐狸精的称呼,挑唆宝玉要柳五儿,和赵姨娘打群架、和干娘闹事,桩桩件件王夫人全都当面抖了出来,也不止芳官,还有四儿和宝玉的私密话。

还是宝玉看的透彻,他在众人被撵走之后,第一个就怀疑袭人,他说:

宝玉笑道:“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他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只是芳官尚小,过于伶俐些,未免倚强压倒了人,惹人厌…

总而言之,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论证袭人将醉酒的芳官放在宝玉床上是在算计芳官而已,芳官毕竟还小,就算美貌得宠,也只能张狂一时,哪里是花袭人的对手呢?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袭人为何将醉酒的芳官放在宝玉床上?

如果芳官撺掇宝玉要柳五儿事成了,怡红院不就又多了一个美女?早把自己当成姨娘的袭人心里怎么会爽?

袭人见芳官醉的很,恐闹他唾酒,只得轻轻起来,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由他睡了。自己却在对面榻上倒下。大家黑甜一觉,不知所之。及至天明,袭人睁眼一看,只见天色晶明,忙说:"可迟了。"向对面床上瞧了一瞧,只见芳官头枕着炕沿上,睡犹未醒,连忙起来叫他。宝玉已翻身醒了,笑道:"可迟了!"因又推芳官起身。那芳官坐起来,犹发怔揉眼睛。袭人笑道:"不害羞,你吃醉了,怎么也不拣地方儿乱挺下了。"芳官听了,瞧了一瞧,方知道和宝玉同榻,忙笑的下地来,说:"我怎么吃的不知道了。"

为什么不扶芳官到对面床?能有几步远?怡红院里的丫头婆子会怎么说?肯定传到了主子那里。芳官被撵成了必然。

其实,只要宝玉房里的丫鬟和他关系好的最后都被赶出去了。王夫人说她有耳神报,是谁呢?

宝玉都感觉到了,宝玉怀疑袭人,说:“四儿是我误了她,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些细活,未免夺占了地位,故有今日。”

袭人原名珍珠,珍珠变成袭人,袭击人的手段真可怕!

谢谢邀请

袭人为何将醉酒的芳官放在宝玉床上?

讲真,以芳官在怡红院的行为举止,被撵出大观园是早晚的事,袭人对芳官所作所为已经不满很久,但都忍住了,这一次袭人决定放大招,不过因为白天时,芳官做的一件事触碰了袭人的底线。

芳官的干妈何婆子因偏心自己女儿,非得让女儿洗完头后再留给芳官,谁承想芳官也是性大的,闹着脾气就是不肯,还把何婆子数落了一顿,两人闹得不可开交。原本此事皆因何婆子偏心引起的,连何婆子的亲女儿春燕都坦言她妈做的不对,可是袭人却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可见袭人对芳官已有意见。

芳官原是唱戏的,贾府遣散戏班子后被分到了怡红院,因其单纯活泼、洒脱不羁令宝玉心生喜爱。但此女因自幼无人教导,又是学戏时被主人惯坏了的,为人处世一概不知,只会抓尖要强,较晴雯更甚。

芳官不仅爱与宝玉玩闹,还犯了个严重的错误,越权!

柳嫂子原与芳官有交情,想托芳官求宝玉把柳五儿安排进怡红院做事。芳官应了,而且背着袭人真的跟宝玉说了此事。贾府原是没有秘密的地方,连守门的小子都知道柳五儿要进怡红院,袭人怎能不知呢?可是捉贼拿赃,袭人虽然知道此事,却也按兵不动。

宝玉生日当天,众人都在园子里作耍,唯芳官在屋里睡着,宝玉来后正巧柳嫂子送来一盒饭菜,据芳官所讲因为吃不惯面条,饭后肚子饿只能加餐。可是在非饭点开小灶便是越例。

不仅越例,芳官还与宝玉在屋里吃独食。按照礼教,芳官是不能够与宝玉同桌用餐的。此举不仅越礼,也令其他丫头愤懑不已。两人吃完饭出来,正巧袭人与晴雯牵手走来,闻得宝玉已跟芳官吃了小灶,晴雯便已控制不住醋意,唠叨了一堆话,袭人虽不言语,但不代表不吃醋。

到了夜间,众人玩闹一回,大多已喝得迷迷糊糊,芳官亦喝得大嘴,

袭人见芳官醉的很,恐闹他唾酒,只得轻轻起来,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由他睡了。自己却在对面榻上倒下。

袭人能考虑到芳官唾酒,而且还能浮动芳官,想来头脑是清醒的,但宝玉的床从来不能睡其他人(其他私密事除外),袭人服侍宝玉多年还犯此错误,实在令人不解。

次日,宝玉袭人起来后,见芳官在宝玉旁边睡着,袭人便嚷嚷起来:“不害羞,你吃醉了,怎么也不拣地方乱挺下了?”。袭人难道忘了芳官是怎么到宝玉床上了么?她当然没忘,因为这一句话才是她最终的目的。此时周围有一干丫头和妈子,芳官此举已有不收本分的嫌隙,这对于日后铲除芳官,是一个致命的罪状。

大观园被抄检后,芳官被王夫人数落的一个罪状就是狐媚子,挑唆宝玉……连芳官与干娘吵架的事都了如指掌,想来芳官的种种早被王夫人了如指掌。而这一次人为的“酒后失德”,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袭人为何将醉酒的芳官放在宝玉床上?

袭人这个人颇有谋略,她活得很累,时时刻刻都处于算计之中。

但是花袭人这个人,真的城府全无。她非常低的眼界,直接导致了她自以为是的腹黑与谋算,全都没有用处。

袭人将醉酒的芳官放在宝玉的床榻之上,就是她使出的昏招之一。这么做对袭人毫无好处,只会授人以柄,贻害无穷。

袭人这么做只能体现她的愚蠢和可笑,一个贤字用在她身上,真是绝妙的讽刺。

一.准姨娘的工作职责

在发生了金钏儿事件之后,袭人在王夫人面前,说了一番男女大防的大道理。袭人的这一番恰当言论,以及适时地表忠心,使得她在王夫人面前显得上位成功。

的确,之后王夫人给了袭人准姨娘的待遇。越过通房丫头,月钱直接涨倒了二两银子一吊钱。

不过这准姨娘毕竟不是正式的姨娘,袭人想要真的得到宝玉妾的地位,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袭人心里明白的很,这二两银子一吊钱,王夫人自然不会白给她,她必须做出点样子来!

王夫人最怕什么?

怕的就是丫鬟想要上位,然后不知廉耻地勾引主人宝玉,令宝玉惹出风流案,坏了名声,攀亲时娶不到名门闺秀。

宝玉的名声直接关系到他的未来,作为母亲,王夫人不得不防。

王夫人曾经对别人说过这样的话:

你今儿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只是还有一句话:你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①王夫人的话语中体现了对宝玉深深地爱,和那时对袭人的看重。

在王夫人的眼里,袭人表现出来的是沉重和知礼仪,所以王夫人才敢把宝玉的名声交给她去保全。

王夫人自然期望,袭人作为宝玉的办公室主任,给宝玉的房里带来清新的空气,替她把丫鬟们教导得循规蹈矩。

②不过很显然,袭人把王夫人的要求给理解错了。以她浅薄的见识,她很容易把王夫人的这段话,理解成王夫人需要她在宝玉的房里当卧底。

既然袭人认为王夫人需要一个卧底,那么她必然要为王夫人探听出很多秘密……

只是探听出什么样的秘密,和探听谁的秘密袭人自己,就要斟酌一番了。

③宝玉房里人的位置只有两个,其中有一个已经是内定的晴雯,于是丫鬟们想要上位的竞争,必然非常惨烈。

袭人敢去告晴雯的密吗?

她不敢。因为晴雯手里握着袭人同宝玉的实锤证据。

万一惹恼了晴雯,鱼死网破,袭人只能吃亏。所以腹黑的袭人根本不敢冒这个风险。

袭人敢去告麝月秋纹的秘密吗?

她同样不敢。

麝月真的做到了谨言慎行。给王夫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秋纹这个姑娘很明显,同王夫人也有着单线联系。一时三刻,袭人绝对不敢动她。

那袭人只能在其他小丫头身上下手。

小红这个小丫头时时刻刻地想上位,但袭人依旧不敢动她,因为是小红是林之孝的女儿,她的背景太厚。

所以袭人只能联合着其他大丫鬟,把小红挤兑走。

像春燕这样的丫鬟对宝玉并不上心,就等着放出去,袭人绝对挑不出她的毛病。

而其他背景不深厚的丫鬟,又被宝玉所喜,比如芳官,就成为了袭人向王夫人献媚表忠心的工具。

二.袭人岀昏招,授人以柄

芳官一出场就个性更鲜明。

她是荣国府里养的小戏子出身,虽然地位极为卑贱,却是按照明星给的生活待遇。

所以芳官这个女孩子身上,因为缺少束缚,保留着女孩子最纯的灵性、最真的个性。

可她却极度缺乏一个在世家大族工作的丫鬟,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那就是懂规矩、识尊卑。

如果有脑子的丫鬟,完全可以分析出,芳官其人,这么卑微想上位根本不可能。

荣国府认有太多的丫鬟,所以做宝玉通房丫头的人,长辈们完全可以精挑细选。

模样自然要好,因为那是荣国府的脸面。其他方面的才能必然要突出:或是女红;或是理财;或是管家……

但更重要的一定是知根知底,只有在长辈身边长大的丫鬟,才有这个机会。

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其实都非常看重权力。她们必然想要借助于宝玉,完成对荣国府未来的控制权。

芳官这个姑娘,无论是同长辈的关系,还有女红女德方面,都毫无竞争力。

所以无论是晴雯还是麝月秋纹,从来没有针对过她。

芳官可以近身服侍宝玉的路,因此走得一帆风顺。

芳官这姑娘因为走的太顺了,所以肆无忌惮。

她口角锋芒,一个丫鬟居然敢挑吃拣穿;

她依仗自己以前的明星地位,对老婆子颐指气使;

她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插手宝玉房里的人事任命;

她只是一个实习期的丫鬟,却根本不好好学习自己的本职工作……

如果哪个大丫鬟还看不上芳官,以上任何一个理由,都可以把她打发出去。

可袭人偏偏头脑发昏地,选择了一个最蠢的方式。

袭人见芳官醉的很,恐闹他唾酒,只得轻轻起来,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由他睡了。自己却在对面榻上倒下。

①袭人这丫头还真能为自己找借口,就算芳官年幼不懂,袭人难道还不懂吗?

一个少爷同丫鬟同榻而眠,若是被传了出去,将会被传得多么的香艳……

如果赵姨娘想用利用这件事情去攻击贾宝玉,那么袭人根本就是授人以柄

②丫鬟的地位卑贱,喝多了又怎么样?完全可以多找几个丫头给她拖到自己的床上去。

袭人身为大丫鬟,她绝对有这样的权利。可是她没那么做,她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③袭人必然以为这么做,会给自己创造出一个绝佳的,再次向王夫人表忠心的机会。

可惜这种机会绝不会再有了。

金钏儿事件,其实宝玉不过同金钏儿调笑了几句,在赵姨娘的口中,就能被传成宝玉对金钏儿强奸不遂。

后果就是宝玉挨打。

如今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王夫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低调处理。

④袭人这姑娘见识不够,光想着表功,却从未想到过这件事情,如果王夫人问责会问责谁?

第一个就是袭人。

王夫人派袭人去保全宝玉的名声,结果在袭人的眼皮底下就发生这样的事情,只能给王夫人留下她愚蠢、不堪大用的印象。

此处,就对袭人被撵出去嫁戏子,埋下了很重的伏笔。

⑤这件事在抄检大观园之后,造成了芳官被撵。可王夫人给的理由是芳官欺倒了干娘还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

此时王夫人的宅斗段位高了很多,不仅把芳官撵了出去,而是将大观园中所有的小戏子全都撵了出去。

不给任何人单独攻击宝玉的理由,不会像愚蠢的袭人一样,直接授人以柄。

这生生地就是在打脸袭人,但此时袭人还有用,所以暂时还要留着她。

晴雯给宝玉出主意,让宝玉假装被吓、装病,逃避贾政追问是谁给了宝玉通房丫头,同时逃避贾政考宝玉背书。

结果呢?

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动了各方面的利益。最后触动了抄检大观园。晴雯自己被撵了出去。

这一次,袭人把芳官儿放到了宝玉的榻上。在经过一系列豪门宅斗事件的发酵之后,这件事,必然是造成袭人被赶出荣国府的理由之一。

袭人为何将醉酒的芳官放在宝玉床上?

提问之人大约是想说袭人不怀好意吧……有些人真的是把袭人当作伊甸园里的蛇了。

袭人随口打趣一句,这些人就会当真琢磨半天,也不知道是谁喝高了。

其实一切都很简单,回到原文,一切了然。曹公早已把答案都写好在字里行间,我们只需顺藤摸瓜就可以了。

首先,宝玉生日那晚都喝得太晚,二更天,送走各位小姐主子,怡红院诸位丫头关起门来再继续喝。

关了门, 大家复又行起令来。袭人等又用大钟斟了几钟,用盘攒了各样果菜与地下的老嬷嬷们吃。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那天已四更时分。

喝到后半夜了,所以出现了芳官醉酒的情态。

芳官吃的两腮胭脂一般,眉稍眼角越添了许多丰韵,身子图不得,便睡在袭人身上,"好姐姐,心跳的很。”

芳官自己嗨得很,一杯接一杯的喝高了,不管不顾地第一个靠着袭人就睡了——原先她就是睡在袭人身上的,这说明她和袭人关系很好,不然喝醉了不会主动往袭人身上睡,还叫着好姐姐。

论关系,倒是晴雯和芳官这两个狐狸精彼此看不对眼,书中多次描写了晴雯对芳官的敌意,甚至要借着游戏打芳官,这才符合常理,对袭人一直颇有敌意的是晴雯而不是芳官,但芳官来了后,袭人和晴雯的关系也改善了不少。

宝玉这时候什么反应呢?

宝玉道:"不用叫了,咱们且胡乱歇一歇罢。"自己便枕了那红香枕,身子一歪,便也睡着了。

袭人见芳官醉的很, 恐闹他唾酒,只得轻轻起来,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由他睡了。

非常简洁明了,宝玉第一个原位躺下——所躺之处肯定不是宝玉的床,那是大通铺,不是宝玉的房间。

在全体都喝高了的情况下,袭人还能替芳官考虑吐不吐的,这就是循着本能做事——相对还有点清醒能动弹的人,架着彻底喝晕了的人,是很正常的事。

——袭人怕芳官呕吐,又不可能给芳官来一记公主抱,抱到别的地方去睡,只能就近让芳官躺下。

那些特意暗搓搓地点出袭人将芳官放到宝玉身边的人,自己没喝过酒是怎么的……

袭人自己呢,原文写:自己却在对面榻上倒下。

从电视剧展示的场景看,大通铺对面倒是真有个榻,这就更确认了一个事实:昨晚就算袭人还有力气,也无法保证平稳地扶芳官到榻上去(原文写了,怕芳官吐酒)。不把芳官放在宝玉旁边,就会离炕沿太近,芳官可能会滚下去。

第二天,袭人头一句说芳官那话,其实是有前提的,因为芳官的反应是“坐起来,犹发怔揉眼睛。”

袭人这才笑道:

袭人笑道:"不害羞,你吃醉了,怎么也不拣地方儿乱挺下了。"

芳官听了,瞧了一瞧,方知道和宝玉同榻, 忙笑的下地来,说:"我怎么吃的不知道了。"

袭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你室友昨晚自己喝高了需要你照顾,第二天她一脸懵懂,你想不想找个由头取笑她?

宝玉笑道:"我竟也不知道了。若知道,给你脸上抹些黑墨。"

看到没有?接下来宝玉和芳官的反应都是笑笑就过去了,没有谁觉得刚才一床并卧是作了大罪——关键是这件事不要紧。

还有一种解释,就是等到第二天酒醒,袭人恐怕自己都不记得是自己把芳官放到宝玉床上的了,芳官、宝玉估计也早就不记得自己怎么就直接躺下睡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都在云里雾里。

那么袭人自己醉没醉呢?曹公是这么描述的:

袭人笑道:"昨儿都好上来了,晴雯连臊也忘了, 我记得他还唱了一个。"

四儿笑道:"姐姐忘了,连姐姐还唱了一个呢。在席的谁没唱过!"

袭人打趣晴雯酒后唱曲儿,而四儿一口点破:稳重如袭人也是唱了曲的,但是她自己忘了——怎么会忘?当然是因为袭人自己也喝醉了(要是没醉以她的个性不至于也唱起来),只是醉得没那么严重。

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们读者有上帝视角,我们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芳官做了什么,袭人做了什么,所以读这一段的时候自然而然很容易代入同一件事情。可是,对于当事者来说,她们并不是知道所有的事,所以很容易两个人说的并不是同一件事情。

退一万步说,袭人此举真有要构陷芳官的嫌疑吗?

首先我们要清楚,袭人跟芳官这个级别的丫头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她和芳官属于领导和下属的关系,犯不着心机陷害。

另一方面,袭人是王夫人钦点的准姨娘,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一个“贤”字,王夫人相信她为人正派、做事稳重,能约束宝玉,才会给她这个位置。可是陷害芳官,这明显是争风吃醋——当初袭人跟王夫人报告,那是防着小姐们出事。至于芳官,一个区区丫头,她真犯不着防着谁——她提防的是真正能让宝玉身败名裂的东西。

后来芳官的被撵,也是因为柳五儿的事儿被撵,和袭人没任何关系。关于柳五儿的事情,曹公在书里明确说过袭人不知道,那些指责袭人的读者,奉劝你们先正确理解了“前文”再去说什么后文。

浓墨重彩描绘的群芳夜宴图,被费尽心机和笔墨凸显的芳官并把芳官和宝玉拉到一起产生联系,如此解读,也是醉了。

袭人对芳官说的乱睡,这就是她们的日常,她们的人际关系,没事互相开开心打打趣,说明袭人也是很有趣不是死板乏味之人,这时没有什么主子,大奴才,小奴才。我觉得挺好,这样的她们最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