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小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是什么吗?
《金瓶梅》大概成书于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是兰陵笑笑生。这部书传世以来,争议不断,诱惑重重:既被列之为禁书,又被誉之为奇书;既勒令在市面杜绝发行,又在学术界掀起一波波研究高潮。
无论如何,《金瓶梅》打破了封建文言小说志人志怪志史的固定创作格局,第一次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描写市井人情,比后世风靡全球的《红楼梦》早了近两百年。所以人们说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分水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我觉得《金瓶梅》全面开拓了小说创作的视野,从这点上,它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它让一群平凡的女人成为作品的主要角色。
中国古代小说从《山海经》开始,就带上了传奇荒诞的烙印,至唐代,干脆称之为传奇小说,里面也有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但大多带有超能力的色彩,以供传道教化之用。
《金瓶梅》第一次将一群平凡而庸碌的市井妇女搬上它的舞台,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明代女性小市民众生相。
她们有改嫁的寡妇,有从良的妓女;有小官家的闺秀,有小贩家的碧玉;有逆袭上位的丫头,有偷情贪欢的人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她们中泼辣恶毒者有之,善良懦弱者有之,水性杨花者有之,刚强决绝者也有之。
和《红楼梦》的典雅娴静相比,《金瓶梅》确实要鲜香生猛得多了。所以有人说更喜欢《金瓶梅》,因为它揭露的是更本真的生活。
其次,它让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成为作品的主要媒介。
中国社会,从先秦到唐宋,都是一个纯粹的“笑娼不笑贫”的时代。政府对商人的态度一直都是打压的,人民对金钱的态度也大多是冷淡的。
颜渊陋巷箪食,袁安断食高卧,李白当裘换酒……人们更看重的是生命的精神和气质,格局和境界。所以,从理论上说,那个时代有钱并不等于有地位,赤裸裸地追逐金钱更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但是,《金瓶梅》却打破这一传统理念,把对钱权交易、钱色交易的描写设置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媒介。
西门庆的所有老婆中,李瓶儿最有钱,所以西门庆不惜翻墙架梯,暗度陈仓;二娘李娇儿本是娼妓,因钱而委身西门庆,饱受欺压,西门庆离世后,立即携款逃跑;蔡状元潦倒之时,受过西门恩惠,高中做官之后,便成了西门庆敛财弄权的聚宝盆。
小说中,用钱表情达意,因钱争风吃醋的情节数不胜数。可以说,没有钱,故事就没有了进展的理由。这在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例。但是,细想之后,我们发现,这才是对现实生活的最原生态的反映。
第三,它让追求自由奔放的个性成为作品的主旋律。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规范禁锢了中国女性几千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们在理念上让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所以,古代的女子连名字都不配拥有,更不用个性和自由了。
但是《金瓶梅》却自发地运用了自然主义的手法,以床笫男女为主环境,塑造了一群不愿沉沦,敢于抗争,勇于追求独立生活的女性。
潘金莲,一个貌美如花的娘子嫁给了不足几寸的侏儒丑男武大郎,她自然是不愿意的。可能上天却没有给她自主选择的权利。她想移情武松,却屡遭羞辱。
西门庆的出现,就是她灰暗人生的一根金色稻草。他们的偶遇、移情、勾搭、毒杀,一步一步,这又何尝不是她对于自由人格的唤醒和独立精神的争取呢?
还有李瓶儿,庞春梅,哪一个的追逐和委身不是为了摆脱自己的窘境,追求更高的自由和独立呢!
而这,恰恰是这部小说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在中国大地开枝散叶,同时传进来的还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和文化。大变之后,泥沙俱下。《金瓶梅》恰恰是对那个朝代改革开放运动后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从那个时候起,人性逐渐被唤醒,广大的人民百姓开始登上文学作品的殿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金瓶梅》也许有许多糟粕的成分,主要看读者怎么去读。
有人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林樰熳,致力于文化领域,女性成长,育儿教育等方面写作。)
你知道小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是什么吗?
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引领小黄文开端的小说《金瓶梅》,长久以来,被大大低估了。很多人只把它看做一本淫书,这种理解非常狭窄。色情只是外衣,金钱和欲望才是它最重要的主题。它真正写的:是欲望背后的人情世故、人性善恶、人伦关系。每个人 18 岁以后都该读一读《金瓶梅》,它是最好的关于“人该如何面对自己欲望”的教材。
用粗俗颠覆“价值”的虚伪,《金瓶梅》值得阅读的价值《金瓶梅》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金瓶梅》的书名,取材于书中的三位女主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表面上是写她们与西门庆之间的情感纠葛,实际上,是通过女主角们悲惨的命运,西门家族的兴盛和衰落,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
它借小说《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把故事引申开来,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详细刻画了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封建恶势力代表西门庆由发迹到暴亡的罪恶生活历程,明写宋代,实为作者所处的明朝“当代史”,深刻揭露了明代后期黑暗腐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翻开这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书,你将读到明代的《清明上河图》。书中近700个人物,五湖四海、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有食物200多种,茶19种,饮茶的场面234次,酒24种,饮酒的场景247次,精妙细节让人拍案叫绝;举凡官场、商场、欢场,谄媚术、厚黑术、房中术,无所不包。由于它对明代生活描写的细致,这部书在今天还成为重要史料,被称为明代的百科全书。你将了解千百年未变的世道人心,了解真实的中国社会。
《金瓶梅》开启了古代世情小说的模式,以家族为中心,不仅写出了其中一个个人的荣枯,更写出了女性群像的命运。它没有着重渲染红颜祸国殃民,亦没有赞扬三从四德的伦理纲常,而是通过描写一个个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展现生活在深渊当中的女子的爱恨悲欢。
《金瓶梅》值得阅读价值所在的几个方面:
1.《金瓶梅》是认可度极高,且不可超越的文学巨著。即便没有完全通读过,你起码该了解它的精髓。
毛泽东 7 年间 5 次推荐《金瓶梅》,多次要求高干必读此书;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金瓶梅》为“世情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冯唐说《金瓶梅》写尽市井人情,建议中小企业主管精读。
2.西门庆白手起家,成为山东首富。跟如今很像。当时的明朝是个人人皆商,全民以挣钱为首要目的的时代。西门庆很会赚钱,他倡导钱生钱,让钱流动起来,不能囤着。在当时,这个想法很超前。
西门庆说:只有多花钱才能多挣钱。作为一个十六世纪中国社会的商人,他有着现代的金钱观。
3.《金瓶梅》是一部“世情小说”。鲁迅点评《金瓶梅》:“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鲁迅的这段话是说,《金瓶梅》这个小说,作者对于世事人情,真是门儿清,别的书比不了。金钱和欲望是它最重要的主题。你会发现书中人的薄情、寡义、虚伪、功利性,在今天社会多有投影。面对膨胀的欲望,它也给出了明确的精神出路。
4.西门庆拥有 22 个女人,其中 12 个出身名门。
而西门庆和潘金莲,都是在欲望面前非常直白的人。他们最大的人格特点是:面对欲望,不虚伪,不伪装。
看作者笔下西门庆的男女关系、感情经历,了解明朝两性相处之道。
5. 16 世纪,西方文艺复兴,中国发生巨大思想转折,程朱理学被阳明心学取代。与此同时,《金瓶梅》诞生。
《金瓶梅》里的世相与当时的思想大转折相互印证,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欲望社会出现的必然性。所以有人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金瓶梅》的文学价值如何事实上,在共计100回,100多万字的作品中,其实《金瓶梅》中床底之事的篇幅非常小,色情文字仅有区区几千个字,大概百分之一都不到,应该是作者用来吸引阅读的手段,犹如今天的标题党、图片党、封面党。然而作者却没想到,这点投机取巧的小手段虽然让作品名满天下,但同时又让它长期被禁难以面世——真不知兰陵笑笑生该哭还是该笑!仅仅因为这几千字而否定了金瓶梅的文学价值,不能不说太冤枉。
1.将世俗生活、人性的诡谲写到淋漓尽致
《金瓶梅》全书色情描写共有105处。但是,这绝不是它的重点。作为极有可能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是贴着人、贴着人的生活在写,将世俗生活、人性的诡谲写到淋漓尽致。
《金瓶梅》,大概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作者已不可考,但书中署名作者为兰陵笑笑生,但笑笑生为何许人也,也无从所知。这本书书名三个字代表的书中的三个主角:金即潘金莲,瓶为李瓶儿,梅是庞春梅,三个人物名字中各取一字构成了本书的名字《金瓶梅》,这也是作者的独特用心。
《金瓶梅》一书的题材取自《水浒传》中关于武松斗杀西门庆的内容。西门庆是本书的一个重要人物,西门庆本是一个破落财主,以经营药铺为生,但由于此人善于巴结逢迎,敛得不少钱财。更是依靠武力,强取豪夺,无恶不作。同时西门庆还是一个荒淫好色之徒,霸占民女,谋杀姘妇的丈夫武大郎,坏事做尽,最终因为纵欲过度,牡丹花下死,在床上暴毙而亡。
正是通过对西门庆这一个恶霸、富商这一突破口,作者描述了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罪恶生活的描述,对人物“丑态”刻画,深刻揭露了“丑态毕露”的成人世界。
《金瓶梅》堪称是中国第一部以口语化、俚俗化的文字来描绘普通人喜怒哀乐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具有开创性。
在它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无论是官方所修二十四史,还是民间野史、笔记、戏曲等,基本上都是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角的,语言载体也多半是书面文言或者半文半白,与普罗大众日常所用口语存在一定的隔阂。
大众百姓、日常生活、家长里短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是长期被忽视、不存在的;乃至有个说法:一部中国史,就是帝王将相史;民间到底是什么状态、过着怎样的生活,是空白缺失的。
《金瓶梅》犹如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添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开创了直接取材于现实日常生活进行创作的先例。
《金瓶梅》全文开篇即说:“话说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看似写的是北宋的故事,而作者实则借古讽今,暗讽明代社会的黑暗和丑恶。
《金瓶梅》全书100回,涉及到200多个人物,而其中的潘金莲、西门庆、陈经济、吴月娘都是作者所刻画的最具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在书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歇后语、谚语、词曲,读来生趣盎然,尽是世俗气息而又让人对世事炎凉、人情冷暖心生慨叹。书中谚语、方言运用的恰到好处,非常的精妙,不仅富含杂学知识,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匠心,构思的巧妙。
2.被称为《红楼梦》之母
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一书,据学者说,作者就很大程度上受了《金瓶梅》的影响。因为红楼梦里总能看到金瓶梅的影子。不同的是,《金瓶梅》勾画的是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而《红楼梦》则描写了贵族家庭的日常。可以说,《金瓶梅》为现代人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去了解宋朝乃至明朝的百姓生活,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当代很多学者,包括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家都给予《金瓶梅》很高的评价。当代红学研究家刘心武就直言《金瓶梅》应是每位文人一生必读之书,作为我们本土的一部文学经典,应该获得更多的尊重。言外之意,《金瓶梅》是一本文学价值被低估的书。
所以,流言蜚语中的《金瓶梅》,太多人的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价值所在,世人只知其污,而不明其意。或许东吴弄珠客在《金瓶梅序》中的一句话最值得深省:“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这就是读《金瓶梅》,四种人有四种不同的感受,可见菩萨、君子、小人、禽兽四种人品。
3.《金瓶梅》在文字运用上是一流的
王国维极力推崇《金瓶梅》,轻视《三国演义》,他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衡量这两部书的。他认为《三国演义》在文字上不够“文学”,文字或许是衡量文章高低的一个最直接标准。从文字的角度讲,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可及《金瓶梅》。《金瓶梅》人称“史迁之妙”,无论在笔法还是在文字上,都可以与司马迁相比,但就文字而言,人们会更喜欢《金瓶梅》。
《金瓶梅》的作者驾驭文字雄伟自信,具有惊人的魅力。中国书汗牛充栋,自古玩弄汉语言文字的高人多不胜数,佳篇辈出,从阅读经验你便会发现,无论汉代的班马还是唐宋八大家,皆不及。《金瓶梅》的文字达到了极至,或者极顶,其雄伟自信的气魄,便是最好的证实。
例如《金瓶梅》中写蔡京过生日、写西门庆加官生子,等等,文字功夫震撼人心。如此雄伟潇洒地驾驭文字,除《金瓶梅》作者外,很少有。有一个最好的参照:《水浒传》也是名著,被金圣叹列为六才子书。“水浒”故事早有流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集体创作,如果没有施耐庵的笔力,成不了名著。但通过比较,两书文字上的功夫,几乎有着霄壤之别。先有施耐庵笔下的武松打虎,后有《金瓶梅》作者笔下(词话本第一回)的武松打虎。本来,施耐庵笔下的武松打虎就够精彩的了,没想到《金瓶梅》作者笔下的武松打虎更精彩。两者一比较,前者简直就是被后者修改的“学生作文”,比如“说时迟,那时快”之类的文字,可以出现在施耐庵笔下,绝不会出现在《金瓶梅》作者笔下。两者一比较,施耐庵来本很精彩的文字,便显得拉杂蹩脚了,因为后者的文字太精彩了,让施耐庵的文字黯淡了。
现在,《金瓶梅》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可,无论《美国大百科全书》也好,前《苏联百科词典》也好,《法国大百科全书》也好,都说《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文学评论家们认为《金瓶梅》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历史学家们则认为《金瓶梅》是研究明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一点想法或感慨有些人担心读了《金瓶梅》会变得堕落、邪恶的人或许真的是多虑了。现实生活本身能给我们的教导,实在远比书本多太多了。过去那些有名的大奸大恶,哪一个不是读圣贤书出身的呢?因此,让人变坏的绝对不是像《金瓶梅》这么一本坚持真实、颠覆虚伪的书。就像蒋勋在《孤独六讲》里提到的:对人性的无知才是使人变坏的肇因,因为他不懂得悲悯。
阅读《金瓶梅》与其说让我们看到世间的丑恶,还不如说让我们明白了人在面对欲望时的贪婪与软弱。似乎唯有明白了这些--而不是更多的道德教训,我们才有可能稍稍远离对人性的无知,懂得一点点的悲悯。
至于期待《金瓶梅》提供特别感官刺激的读者,在这么一个声色犬马充斥的时代里,恐怕是要失望了。《金瓶梅》读到最后其实是个深沉的悲剧--作者显然不认同笔下这些人物的欲望追逐会是生命的终极出路。但在撕开了价值的假面具,又否定了世俗欲望之后,人将何去何从?《金瓶梅》显然是没有告诉我们答案。我们甚至可以说《金瓶梅》是一本愈读愈虚无、苍凉的一本书。但每每读着作者在冷静凝练的淡写白描中,透露出来对于贫穷、卑劣、贪婪、无知、受苦、找不到出路的人的悲怜与同情,总是让我为之屏气凝神。
那构成了我的阅读经验中很珍贵的时刻。我记得曾有一次读着《金瓶梅》的片段,脑海忽然闪过王国维的词句:“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才想着,就发现视线已经被自己的泪水模糊了。
在这里,所有人都在阴暗中寻求欢乐,在欢乐中走向死亡。这世界之所以值得留念,不是因为它有那些卑鄙、罪恶和不幸,而是在这种种之外,还有很多更美好的东西。因为生命有很多的阴暗,所以我们对美好更加珍惜。
你知道小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是什么吗?
《金瓶梅》作为"四大奇书"之一,从来都不缺少对它的评价。而如鲁迅所言:"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缘西门庆故称世家、为缙绅,不惟交通权贵,即士类亦与周旋,著次一家,即骂尽诸色;盖非独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笔伐而已。"宋元以来,所有长篇小说,莫不取材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而明代的《金瓶梅》则摆脱了这一传统,另辟蹊径,以现实社会中的平凡人物与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它是我国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鲁迅先生称其开启了"人情小说"的先河,为其后《红楼梦》这样伟大作品的出现,无论在取材、构思、语言,乃至表现手法等方面,都作了必不可少的探索与准备。
作为我国第一部文人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自然有着它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
深远的文学价值《金瓶梅》作为第一部世情小说,蕴含着丰富的经济、饮食等众多文化内涵,但更不可忽略的事,它作为一部奇书的文学价值。《金瓶梅》作者所选择的,并非是写鸡零狗碎,
平凡琐细的小题材,而是当时社会生活中极"新"的题材,没有足够的眼光和魄力,是不敢写这样的小说的。
另外,作者关注的是普通人的人生和命运。书中的人物,由西门庆,到他的妻妾,情妇以及妓女、媒婆、乐工、衙役,太监等各色人都是由西门庆生发出来的,都是以西门庆为轴心进行旋转。
《金瓶梅》并非是仅仅揭露西门庆和他的妻妾的淫乱生活,而是通过对西门庆人生历程的淋漓尽致的描绘,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根源。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社会矛盾。
独特的饮食文化因为是"世情小说",所以难得的是对饮食作了前所未有的详细描写。多年来人们注重书中茶酒点肴的研究,多是就事论事,或对其中内容与技法进行探析,而透过这些饮食的表象,对蕴含其中丰富的社会意义、思想意义和文化意义注目不够。作为欲望的两大支柱,食与色皆为人性。浮世男女,玉液珍馐,或许美食是打开《金瓶梅》以及中国世情文化的一把钥匙。盘盏之间,人物的哀愁与喜乐、欲望与挣扎,全部丰腴、生动起来。
明代山东对内对外开放,是南来北往、东进西传的纽带。百货所集,繁忙热闹难以尽言。而商业最敏感的餐饮业更是首当其冲,各地餐饮云集山东,反映山东经济的兴盛与包容。食品在书中散见,似乎是一鳞半爪,但如果稍加罗列,即可看出作者的苦心。一是食品来自全国各地。湖南的熏牛肉、四川的糟鹅肫、"红邓邓的泰州鸭蛋"、江浙冬天的"春不老炒冬笋"、辽东的"曲弯弯王瓜拌辽东金虾"、北方的"羊角葱炒的核桃肉"、少数民族的羊灌肠和羊肉菜等,还有北京、广东、苏州、福建和南方少数民族的诸多食品。二是食品种类繁多。海产水鲜、肉食禽蛋、山货野味应有尽有。如第10回提到驼蹄、熊掌,第43回提到煮猩唇、烧豹胎、烹龙肝、炮凤髓等,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眩目。三是通过对宰相宴席的描述可推及明代宫廷菜肴的一斑。其中贡品也常出现,西门庆常拿来宴请宾朋的是"长江三鲜"之一的鲥鱼。明朝年间,鲥鱼被规定为南京应天府的贡品。四是烹饪方法考究。烹、炸、烧、烤、炖、煨、闷、腌等,既将汉、回、满、蒙不同做法荟萃,又将京、川、扬、粤、鲁菜系风格包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色性也
中国文化自古就有"食色性也"的说法。虽然明代是理学泛滥的时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把理学奉为教化民众的正统学说,但《金瓶梅》是下层作家所作,故没有多少文人的忌讳,能以坊间闾巷的生活实际,一方面阐明正常色性人欲是人之本性,不仅不能灭,而且不应灭;另一方面鞭挞饮食奢靡的可鄙,揭示纵欲而亡的必然。
食疗可以维持性欲。如西门庆叫奶妈挤奶给他吃延寿丹,滋补物有"酥油白糖熬的牛奶子",鸡子腰子是补肾之物,乳饼能润五脏、利大便、益十二经脉,炖烂鸽子雏儿滋补贪欲过度,米粥滋补,榧子润肺等。诸多描写反映为增强性欲,当时已经有专人研究,有药店配置并公开售卖维持性欲的保健品,反映了社会对性欲的放任。
美食有助于偷情。比如西门庆宴请朋友,最后端上"一碟黑黑的团儿,用橘叶裹着。应伯爵拈将起来,闻着喷鼻香,吃了到口,犹如饴蜜,细甜美味,不知甚物"的衣梅(是将多种药料和蜜炼制后滚在杨梅上,外用薄荷、橘叶包裹制成)。68回,西门庆到妓女郑爱月家吃酒时再次提到了衣梅。西门庆这个情场高手,惯用食品助性。
好的厨艺可以用来献媚。潘金莲给西门庆煮的茶,配料有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和"春不老",还有"海青拿天鹅",有人认为是吃茶时伸出指头到茶里去捞取食品,和海冬青捕食天鹅的手法形似而得名。潘金莲此举不过是炫技罢了,为的是讨得西门庆"满生欢喜"。无独有偶,李瓶儿也是以美食勾引西门庆,并想以此拴住西门庆的心。
经济文化的完美体现1、西门庆英年早逝怪谁——谨慎对待欲望强的员工
潘金莲是清河县南门外潘裁缝的女儿,青春貌美、风流伶俐。因为出身下层,她具有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欲望。九岁时,潘金莲就开始在王招宣府学习弹唱等表演艺术,长大后先后投靠张大户和武大郎,但这两人都难以满足她对生活的梦想,直至与西门庆相识,毒杀了武大郎,做了西门庆第五个小妾后,方才如愿以偿。潘金莲以一个三易其夫的第五个小妾的身份,搅得西门庆这一家子上下不得安宁,西门庆身亡,可以说是西门庆咎由自取,没有控制使用欲望超强的员工之过。
2、潘金莲和谁有真感情——带有欲望的合作经验靠不住
人有七情六欲,但只靠纯粹情欲的结合只是为了图一时之快、过一时之瘾,毫无牢固可言。在西门庆死后,潘金莲迅速背叛了他,与陈经济奸耍,不管伦理道德,全然忘记了自己与西门庆之间曾经有的事情。可见,潘金莲完全是一个只靠欲望与别人合伙的人,她和西门庆之间毫无半点感情,与陈经济相好也纯粹是欲望使然。潘金莲谁都不爱,她只喜欢权利。
3、西门庆之死——不要过度贪婪
西门庆生活作风日益腐化,迷恋女色、贪得无厌又挥霍无度。这一日,西门庆来到潘金莲处,潘金莲虽使了千方百计,也无法让西门庆满足自己的需求,潘金莲贪心已起就再也无法控制,于是给本已虚弱的西门庆下了猛药,强求快活,致使西门庆一命归天,西门庆一家就此倒塌。
你知道小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是什么吗?
《金瓶梅》,在中国可以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有很多撩人场景。但抛开这些,《金瓶梅》又是一本伟大的世情小说,在文学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四大奇书。它的作者,兰陵笑笑生,不但是一位水平高超的作家,更是一位营销高手,既有思想内涵,又有动人的撩人描写,成书之初就内置了自动营销功能,厉害!在现代,贾平凹的《废都》算得上现代版《金瓶梅》吧,至少路子是这样走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名字为什么叫《金瓶梅》,而不是其他呢?金瓶梅,大家都知道是指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个美娇娘,但里面的女人也很多,比如孟玉楼、孙雪娥、吴月娘,戏份很多,存活时间更长,完全可以来个“玉雪月”之类,感觉也蛮有诗情画意的。
主要原因,在于孟玉楼、孙雪娥、吴月娘这三个女人是西门庆明媒正娶的媳妇儿,妻妾任务分明,吴月娘娘家是“清河左卫千户”,这是个能抬高自己身价的媳妇,所以做正室;孙雪娥则打理家务方面有一手,是个称职的家庭主妇;孟玉楼的娘家则很有钱。
所以,西门庆不愧是个出色的商人,娶个媳妇都这么讲究。
但是,西门庆最大的特点或者说爱好,就是“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这三个女人很实用,但是在这方面满足不了他。于是,金瓶梅三美女闪亮登场了,也是通过这三个美女与西门庆的纵情演绎,才活现了所要展现的主题。
那它到底算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它是中国第一部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世情小说,尤具特色的是,它的主角是一个淫荡的反面人物,写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通过这些普通人家普通事,生动的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又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世风日下、政治腐败。
它给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可以说是一部当时的社会生活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郑振铎先生曾评价:
《金瓶梅》的出现,可谓中国小说发展的极峰。在文学的成就上说来,《金瓶梅》实较《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尤为伟大。在文学上有哪些价值?1、题材上。不像《西游记》描写神仙鬼怪,不像《三国演义》描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金瓶梅》通过小人物的生活,来表现整个社会变化。在题材上的创新,无疑开拓了现实主义世情小说的题材世界,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世情小说的创作。
2、创作主旨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绝大部分小说的主题都是在极力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金瓶梅》,直接重拳出击黑暗社会,直接把一个淫荡无度道德失守的西门庆作为主角,这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很少见的,国外,也仅见《呼啸山庄》也是这样。这样写的好处,就是获得强烈的讽刺效果,对后世讽刺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3、人物塑造上。人物性格丰满,不再单一,不再刻板,比较注重通过细节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多层次、多方面的展现人物性格。
4、语言艺术上。书中使用的白话语言非常生活化,看起来容易懂,鲜活生动又形象,能够更好的惟妙惟肖的刻画人物。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半文半白,没有点功底还看不下来。
参考书籍:
【1】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2】徐景洲《读破金瓶梅》
【3】冷妍编著《<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你知道小说《金瓶梅》的文学价值是什么吗?
《金瓶梅》是一部教科书式的警世奇书,富贵思淫欲,而终于在欲望中毁灭。是中国第一次假借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借《水浒传》武十回开篇,实以明朝平民百姓,以及暴发户之家的女人们的生活画卷展开,真实生动。使中国古典文学开创的新格局,不再以帝王将相(三国)草莾英雄(水浒)妖魔鬼怪(西游)天届神仙(封神榜)为主角。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了清,曹雪芹以描写贵族之家的女儿们《红楼梦》的诞生,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