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生活压力大,我读《论语》,觉得自己就是孔子写的“小人长戚戚”,怎么办?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要恭喜你。你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达到“知行合一”目的了。学不在深,行不在多,能够达到“知行合一”就是一种境界。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古人的思想状态和生活情况,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这种思想文化对现在还有用。所以,学习传统文化方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处,关键还在于把这些思想的精华拿来为我所用。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话,两千多年前是对的,现在依然是对的。既然是对的,那么,他就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背了这句话,只是当成学习过《论语》的炫耀资本,而不能在行为的层面上落实它,那么,这种学习是毫无用处的。只有知而能行,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儒家哲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的精华包含在所有儒家经典之中。它不像老子的《道德经》一样,在短短的五千言里,建构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哲学体系。儒家比之道家理论,体系上更为庞杂,他不太注重系统的整体建构。但是,所有的儒家哲学,还是有自己的成熟的理论建构的。其中的核心内容是《大学》和《中庸》。《大学》是修身的途径,《中庸》处世的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达到人格的完善,其标准就是内圣外王。按照儒家的标准,人格完善了,自然就可以王天下。

社会中的人,不可能人人都称王,但是,人格可以达到不断完善之境。因为修身是不容易的。所以,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不完善的。如果人格完善了,就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在孔子的眼中,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圣人,也不过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几人而已。而大多数人的人格,都是不完善的,所以,需要终生修养。孔子自己说:“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是圣人,他自己的人格修养,也是在七十时才达到相对完善的境界。普通人怎么可能一下就完美了呢?

人格修养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论语》中有很多君子与小人之辩。君子是人人敬仰的道德模范,小人是人人看不起的道德低下者。这是现代人的理解。但在儒家的系统里,君子与小人是相对的。人格相对善者对于不完善者来说,前者是君子,后者是小人。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小人与君子永远是相对的。只要是没有达到圣人之境,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小人特质,修养越高,小人特质去除的越多。反之亦然。那么,圣人之境是个什么境界呢?简单功利的理解可以是这样。你的能力可以做到这样,如果你当了国家领导人,你会做的很优秀。如果是一个普通工人,你也照样过的很充实,很满足。这就是圣人之境。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当国家领导人了,却没当上,心怀不平之感,说明你只是一个小人,连君子都不是,更不要说圣人了。

说了上面这些,就可以回到你的问题之上了。《论语》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句子。小人为什么长戚戚?是因为患得患失。做为普通人,患得患失是非常正常的,大多数人不可避免的。工作中出了问题,怕领导批评,家庭中出了问题,怕老婆埋怨,平常人谁会一点没有“戚戚之心”呢?这确实是小人的标志。这时,人格修养的目标在哪里,很简单,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使自己“戚戚”的状态。工作中,学习业务,努力提高。达到自己认为满意的境界就行了。家庭中也是一样。如果自己做的足够好了,别人还不满意,那只能随他去了。明白了这一点,荡荡之意就会渐增,戚戚之意就会渐少。自己的人格修养就会向逐渐丰富的方向上发展。

还可以有一个解释,如果你觉得自己本质上是个君子,可是读了《论语》之后,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像君子,而更象小人。于是,心里便觉得,儒家真是扯淡。这样,说明你与儒家无缘,就不必学了。

柴米油盐生活压力大,我读《论语》,觉得自己就是孔子写的“小人长戚戚”,怎么办?

小人长戚戚是正常的,古之君子社会地位高,办事比较顺利,当然坦荡,小人(不是现在意义的小人)在最底层,诸事不暢,当然长年百憂虑。但易经上也有“君子夕惕厉”的话,指君子夜夜紧张。所以,坦荡荡和常戚戚是相互转换的。但是,也有人解释君子胸襟开阔,想得开,而小人气量狭窄,庸人自扰。总之,依我的状态:坦荡荡时短,长戚戚时长,庸人耳。

柴米油盐生活压力大,我读《论语》,觉得自己就是孔子写的“小人长戚戚”,怎么办?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这就是您和圣人的区别!

柴米油盐生活压力大,我读《论语》,觉得自己就是孔子写的“小人长戚戚”,怎么办?

那不如读《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知道在任何处境下修养心性。

柴米油盐生活压力大,我读《论语》,觉得自己就是孔子写的“小人长戚戚”,怎么办?

我也是,孔子说的夏虫,庄子说的井蛙。小时候认为就是个故事,这两年认识到了,特么的这是在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你还以为以为听懂了。现在看佛经,感觉一知半解,肯定是不懂了。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说有点了解自己了。你知道你是小人,我知道了自己是个无知的小人。😢😢😢

柴米油盐生活压力大,我读《论语》,觉得自己就是孔子写的“小人长戚戚”,怎么办?

不要对号入座 即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