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是否是因为在电影和新《红楼梦》的对比下才成为了经典?

有人说:“电影《红楼梦》一出来,对87版《红楼梦》的批评戛然而止;09版《红楼梦》一面世,87版《红楼梦》成经典了!”果然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经典才能无惧对比,对此你怎么看?

87版为推广传统文学名著《红楼梦》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王扶林导演与配乐王立平天作之合,主演形象贴合原著,合体演职员通力合作,创造了87版独特的中国民间年画鲜艳风格。王扶林导演说:87版是简化通俗“小人书”版《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才是真正的经典。

87版《红楼梦》是否是因为在电影和新《红楼梦》的对比下才成为了经典?

经典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经典,并非是比较产生的经典

87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古装连续剧,这是一部经典的作品,是不可被超越的。要论道具、演员、特效等一些物质条件,09版《红楼梦》要比87版《红楼梦》好的多,但为何人们却认为87版的《红楼梦》才是经典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红楼梦》是由王扶林导演的,王扶林在1979年去英国考察电视剧,看到英国的大部分都是连续剧,并且莎士比亚的名著很多都被搬上了荧屏。而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文学名著也相当多,为什么不能也拍成连续剧。王扶林说: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的先例,一个文化大国却对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视而不见,我陷入沉思,所以决定拍《红楼梦》。

1983年底,中央电视台《红楼梦》拍摄计划正式立项。王扶林在研读了一年原著之后,揣着台领导特批的10万元开始了《红楼梦》的艰苦拍摄之旅。

打磨剧本

该剧的剧本由众多红学专家参与编写,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作家、红学专家的参与保证了该剧的剧本质量。(这是重点,现在绝大多数电视剧拍摄谁会请相关专家去打磨剧本呢,这也是新版《红楼梦》不如旧版的一个重要原因)

用心挑选演员

导演王扶林认为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著作,如果要拍成电视剧,其中的演员应该跟着角色走,(现在的是角色跟着演员走)即演员即为角色,而不应该有演员本身的特点、性格。所以他决定不使用专业名演员,而去“海选”这些角色,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有些角色的扮演者甚至是服务生、工人。王导说:“我的戏里可以有工人、农民、话务员等等行业的人,但我不会用明星,因为明星已经给观众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了,相反倒是新面孔可以让观众认定他们就是剧中人。”而新版《红楼梦》则用的当红演员啊。

演员深入学习红楼梦,

而这部剧从筹备到拍摄成电视剧,期间经历了数年时间。1984年春夏期间,剧组在北京圆明园举办红楼梦剧组演员学习班,主要学习内容为由红学专家给演员们上课,讲解《红楼梦》的知识,分析《红楼梦》里面角色的特点,并且还有专家传授古典礼仪、琴棋书画。在这种环境之下,演员们慢慢的融入了《红楼梦》当时的环境、剧情设定中。不知不觉得的变成了剧中的角色。

他们真的是用生命在演戏,演员们仿佛就是角色了。

同时,剧组还按原著的描述,建立北京大观园;另外在河北由红学专家给演员们上课,讲解《红楼梦》的知识,分析《红楼梦》里面角色的特点,并且还有专家传授古典礼仪、琴棋书画。在这种环境之下,演员们慢慢的融入了《红楼梦》当时的环境、剧情设定中。不知不觉得的变成了剧中的角色。建造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等景址。1984年,该剧正式开机,整个拍摄过程历时三年,1987年正式播出。可以说,《红楼梦》的拍摄是耗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的,演员的选择和古典气质才学的培养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因此,才有该剧最终的成功。

由红学专家给演员们上课,讲解《红楼梦》的知识,分析《红楼梦》里面角色的特点,并且还有专家传授古典礼仪、琴棋书画。在这种环境之下,演员们慢慢的融入了《红楼梦》当时的环境、剧情设定中。不知不觉得的变成了剧中的角色。

他们真的是用生命在演戏,演员们仿佛就是角色了。

艰苦的拍摄

当时条件差,资金紧张,所有人都艰苦的坚持下来了。他们一起住在筒子楼里,即使这样他们也在用心拍摄。

一部经典是会让人记住一辈子的。虽说什么都要向前看,但有些东西还是老的好。如果现如今的一些影视作品能像经典这样认真演绎,它们也会成为一个经典。

87版《红楼梦》是否是因为在电影和新《红楼梦》的对比下才成为了经典?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主题曲响起,悠远、幽怨,被印刻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中。《红楼梦》不止是曹雪芹的梦,也是今后许多人的梦。

而这个梦,就如一道高高的山峰,就立在那里,慢慢成为一个经典,让你止步或是攀越。而这个经典,并不是因为对比才成为经典,就像一辆名车,部件、血统都注定了它就是经典。

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么,咱们就把这些部件零拆开来,一一比较一下。

1、角色即是演员,演员即是角色

87红楼梦的拍摄,无论从导演、到演员,都是以一种艺术的使命去慢慢刻画出来这部经典,而不是快餐时代,以批量化的生产来实现成品。虽然最终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承载同样内容的成品,但是纯手工制作出来的那种精雕细琢一下子就将批量生产下的成品比较下去。

87版的演员,多数是非专业演员,而是导演根据原著的人物形象,一个个去现实生活中比对找寻出来的,可以说是根据角色去比对演员,演员即是角色,这样找到的演员一下子就会给人一种代入感,让你感觉,对,林黛玉就应该是这样;贾宝玉就是这个样子……

后续的红楼梦已经完全变为了一场选秀,不管你是不是适合这个角色,反正你可以读剧本,条子正就可以。如此的演员,完全跳出戏外,如何能造出经典。

2、匠人的心,红学专家全面授课指导

为使演员更深刻的了解角色,红学专业队演员进行全面的封闭式培训,解读红楼梦的知识体系、人物性格特点,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的样式,让演员在形似的前提下, 再达到神似,于是角色即是演员,演员即是角色,至少在拍摄期间,这些演员完全都沉浸在角色中,形神兼备,塑造出经典。

新红楼梦呢,估计很多很多的演员们等戏拍完了,红楼梦都还没读完过一遍吧,更何况很多所谓的名演员,同时在拍摄多部戏,这个月是红楼梦,下个月可能就是玉蒲团,就如此的演绎态度,如何能塑造经典呢?

3、那个纯洁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经典再无可超越

还有就是那个纯洁的年代,那个年代的人朴实、真诚,人与人之间是相互问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人们呢,在生活的压力下,外界的诱惑下,灯红酒绿的浸泡下,已经失去了最原始的真诚,也就是说在新的红楼梦中,那些演员无论你如何去让自己装的像一点,你也仅是像一点而已,真正的内涵已经被自己灵魂给出卖。

所以,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一颗匠人的心,还需要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以及特定的心境才能形成。

原创·老麦,敬请关注:老麦说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