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乌鸦?

北京城有两个乌鸦特别多的地方,一个是故宫,另一个。。。咱们文末时再告诉大家。

故宫里的乌鸦特别多,尤其是冬天,无论哪个宫殿顶上都会停着几只。黑压压的一大片,而且再加上它们略带悲惨的叫声,真真把故宫渲染成的更加阴森恐怖!

为什么一直被人们视为不详鸟,死亡鸟的乌鸦会如此多的出现在故宫呢?

因为这是它们的家,它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

额。。。难道这是故宫有意养着的?

“乌鸦的传奇人生”

乌鸦,因为长得黑,叫声略凄厉,外加爱吃动物的尸体,历来被人们视作不详鸟。可在满族人看来,这鸟特别吉祥,是神鸟。

为啥呢?

因为曾经帮助过满族人呗。

在清代的《满洲实录》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这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布库里雍顺有一个后代叫凡察,当年他被叛军追杀,结果因为乌鸦落在其身上,让叛军误以为没人而躲过一劫。因此,从这以后,爱新觉罗氏就有了祭祀乌鸦的传统,以感谢其救命之恩。

额。。。这个故事好像在哪里听过呢?!

对,当年努尔哈赤被敌军追杀,跑的走投无路时也是传说天上降下一群乌鸦将他包围,让敌人误以为没人而逃过一劫。

还有呢,当年皇太极被敌军追杀,也是传说被乌鸦围着,让敌人误以为没人而逃过一劫。

这么看,爱新觉罗家几个重要NB的人全都是乌鸦救的啊,乌鸦还真喜欢他们家的人,就爱围着他们,难道因为长得帅?

反正不管咋样,在清朝时,没有人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假性,皇帝说的嘛,肯定都对。因此,爱新觉罗家的人为了感谢乌鸦的救命之恩,特别规定,皇宫里不准杀乌鸦!而且还要“善待”它们?

具体咋善待呢?

就是在皇宫里立一杆子(名索伦杆),这杆子顶端放一圆盘,盘子里放上杂肉碎等食物供乌鸦来啄食,俗名——养着它们!

据史料记载,沈阳故宫的清宁宫内就立有这样的索伦杆,皇太极在沈阳城东也设堂子,每年春节和重大节日,他都要亲率皇室成员及王公大臣谒堂子祭神、立杆祭天。定都北京后又在长安左门之东建堂子,在坤宁宫设神堂,立神杆。

所以,有专门人供养,不用到处找吃的,而且地位还尊贵,住皇帝的皇宫,你是乌鸦你愿意来故宫住吗?当然愿意!

“乌鸦,我们爱!”

乌鸦在满族人心目中是神鸟,关于它到底救没救过皇帝咱们不讨论,反正每个当皇帝的都会给自己编造点神话身世。但在满族的信仰中,乌鸦是山林的守护神,有乌鸦的保护,进山狩猎的人可以安然无恙。同时,乌鸦爱吃动物尸体,满族是渔猎的民族,当打不到猎物时,跟着乌鸦也能获取到食物(虽然是死尸,但也是肉啊!),因此就更加崇拜乌鸦。

所以,故宫里曾经养乌鸦除了有“救皇帝要报恩”的心态外,还有一点——这是满族人根深蒂固的一种动物崇拜。

当然啦,有很多野史会说是因为故宫阴气重才会吸引了这么多乌鸦,额。。。这个观点,小伙伴们自己斟酌吧。

最后,小君在最开始时说过,北京城除故宫外,还有一个地方乌鸦也特别多!哪里呢?

北师大!因为小君就是这里毕业的,想当年,一到冬天,只要是有树的地方都会站满乌鸦,而且。。。稍不注意,就会被乌鸦那白色的便便落到,真是洗都洗不掉!

(北师大教学楼前被乌鸦粪便袭击的车)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体验体验哦。不过,后果自负!

故宫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乌鸦?

现在,人们都把乌鸦视为不吉利的象征。但其实在宋代及以前,乌鸦被汉族人称为神鸦、孝鸟,并没有认为它不吉利,这从古人的大量诗文里就能看出。从元朝开始,乌鸦才成为凄凉、穷困、接近死亡的象征。

而到了清朝乌鸦却又被尊崇起来。据说是因为满族某代祖先樊察,在被仇人追杀的途中躲在灌木丛里,有很多乌鸦飞来落在灌木上面。仇人追到这里,认为乌鸦下面肯定没人,所以就没有搜查,让樊察逃过一劫。大难不死的樊察回去之后,告诫子孙,不许射杀乌鸦,而且只要以后有自己吃的就不能让乌鸦挨饿。后来努尔哈赤的名声更大,所以这故事的主人公久转移到了努尔哈赤身上。此后历代清帝遵从祖训,就在故宫中饲养乌鸦,以此报答乌鸦的恩德。

故宫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乌鸦?

很多人认为乌鸦代表着不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似乎一直是这样。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禁忌,乌鸦便是其中之一,比如有句老话叫做,“乌鸦头上过,天灾必有祸”。

有人说乌鸦象征着死亡,也是地狱的死者,似乎的确如此,比如有细心者会发现,在火葬场等地总是有很多的乌鸦。实际上这只是它们嗅觉灵敏罢了,乌鸦可以闻到特殊的气味。

有趣的是中国人普遍很讨厌乌鸦,但有的国家却很喜欢,只能说是文化不同。言归正传,这个问题是说故宫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乌鸦,首先有一个前提是,根据科学研究,乌鸦是非常的聪明的。

清朝皇室是非常尊重乌鸦的,这源于努尔哈赤曾经逃亡时,因为一群乌鸦落在他身上,让他逃过一劫,满足建立政权之后,乌鸦便被当做神鸟。虽然说这只是个传说,但历史事实便是,从这开始乌鸦地位便很高,故宫中每天都要喂乌鸦。

故宫中有个石墩子,上面插着杆,这个杆被称之为“祖宗之杆”,所有人都不能碰,即使影子都不能碰到,杆上面有个平台,每天要有专人放上去肉来喂乌鸦,有时候还得皇帝亲自去喂。清朝每当有新皇帝登基,也得去跪拜这个杆。

前面说了,乌鸦非常的聪明,经过几百年的喂养,它们的后代也下意识的认为,故宫里会有人摆出肉给他们吃,因此盘旋很正常,也可以理解为行为遗传。

现如今出现了很多荒唐的言论,一些是迷信的说法,另外一种说法是,乌鸦能嗅到死亡的气味,他们感觉到清政府已经消亡,因此每天在故宫盘旋。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实际上很多事情是可以解释的,并不需要每次都扯上一些迷信。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崇拜乌鸦的民族很多,将其作为图腾的也有。

故宫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乌鸦?

现在很多人认为乌鸦是不祥的征兆,有句古话:“乌鸦头上过,天灾必有祸。”所以乌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禁忌。

但乌鸦是一种很聪明的鸟类。据说乌鸦会把坚果扔到路上让过路的车辆将其压碎。乌鸦能闻到特殊的味道,在火葬场等地经常能看见乌鸦,所以人们也经常将其比作地狱的使者、死亡的象征。

清朝时期,满族人就将乌鸦作为国鸟,是吉祥的征兆。为什么呢?相传当年努尔哈赤兵败逃跑时,眼看敌军就要追上来了,这时一群乌鸦从天而降,停落在了努尔哈赤身上,努尔哈赤本身身材就高大魁梧,加上当时天色已黑,视线不清,追兵并未看清那是努尔哈赤,只以为是一棵树,于是努尔哈赤逃过一劫。从那以后,满族建立了政权,乌鸦就被供奉为满族的神鸟。满族祭祀时会将猪、牛、羊作为供品,取其内脏放至坤宁宫房顶,以喂食、供奉乌鸦。而且紫禁城里每天都有专门喂食乌鸦的人,久而久之,乌鸦们知道这里有食物吃,就会定点聚集到这里——所以乌鸦就这样在故宫中繁衍了下来。经过几百年的喂食,乌鸦的后代们也下意识地认为故宫里有肉吃,所以在故宫上空盘旋也是正常的。这可能是一种行为的遗传。

虽然努尔哈赤事件只是一个传说,但从史实来看,乌鸦在当时确实有很高的地位。但乌鸦为什么每天会在故宫上空盘旋,有迷信说是乌鸦闻到了死亡的味道,这是不科学的,还是要理性看待。

故宫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乌鸦?

在北京乌鸦聚集的地方有6个,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故宫,尤其是冬季,上万只乌鸦在故宫的建筑物上栖息。乌鸦在我国因为“啄食尸体”被认为是“死亡之鸟”、“不祥之鸟”,如今的故宫一到夜里空空荡荡,加上上万只乌鸦不时发出的叫声,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那么,乌鸦为何会选择在故宫栖息呢?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故宫的乌鸦

北京是我国乌鸦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人们喜欢称这些乌鸦为北京乌鸦,但其实在乌鸦的生物学分类中,没有一种乌鸦的学名叫北京乌鸦。其实北京乌鸦是三种乌鸦的统称,它们是:寒鸦、大嘴乌鸦以及小嘴乌鸦

其中,寒鸦也称达乌里寒鸦,它是一种广泛地分布于欧亚大陆上的乌鸦,在我国寒鸦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新疆地区,偶见于云南、四川。寒鸦的体型相对较小,平均体长在30厘米左右,它的羽毛非常有特点,全身以黑白色的羽毛为主,其中白色羽毛从后颈向前向下一直延伸到腹部。

大嘴乌鸦是我国最常见的乌鸦之一,也是鸦科下体型较大的一种乌鸦,成年的大嘴乌鸦体长平均在53厘米左右,比大多数的猛禽都要大,它的羽毛主要以黑色为主,除了头、颈部的羽毛外,其他羽毛在阳光下能发出蓝紫色的金属光泽。

大嘴乌鸦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内都有分布,它们属于杂食性动物,以植物的种子以及小型脊椎动物,甚至是昆虫为食,相比较其他的乌鸦,大嘴乌鸦的喙显得比较粗壮,而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小嘴乌鸦与大嘴乌鸦比较相似,只是小嘴乌鸦的体型更小一些,平均体长在45厘米左右,而且小嘴乌鸦的喙要更尖细一些,而且末端略微的向下弯曲。从分布上看,小嘴乌鸦与大嘴乌鸦几乎是一致的,食性也是杂食性。

这三种乌鸦组成了数量接近10万只的北京乌鸦,它们在冬季主要集群在故宫、王府井、公主坟、天坛、奥利匹克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北师大这6个主要的地区。相信在北京这些地区附近生活的小伙伴对这些乌鸦并不陌生,有时候在一些马路旁边停车,一晚上车可能就被乌鸦粪便给“糊住”了。

故宫为何会成为乌鸦的聚集地?

在我国有两种名声比较差的鸟,一种是猫头鹰,一种就是乌鸦了,其中猫头鹰是因为昼伏夜出的习性以及人们对它的误解(比如猫头鹰吐毛球,猫头鹰笑是在招魂等等,这个笔者曾经辟谣过,感兴趣的可以去翻阅一下),而乌鸦则是因为全身黑色的羽毛(事实上天下的乌鸦并非一般黑,比如上面的寒鸦就是黑白配色的)以及它们吃尸体的习性,所以乌鸦也被以前的人们认为是“不祥之鸟”。

由于对乌鸦的这种认知的影响,人们对故宫成为乌鸦的聚集地开始了种种的猜测,但其实,乌鸦喜欢在故宫栖息,无非有两个原因:故宫以前就是乌鸦聚集的地方以及故宫有乌鸦需要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两个具体的原因。

第一:故宫以前是乌鸦的聚集地?

这就属于历史的问题了,因为故宫始建于明朝,1420年建成,到如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而这些乌鸦们世世代代的也在此至少生活了几百年了,这一点可以从清代的一些文献记载中找到答案,在清朝,乌鸦被皇族视为“神鸦”,这一方面与满族人对乌鸦的崇拜有关,一方面与“乌鸦救祖”的故事有关,传说清太祖努尔哈赤被明兵追击,无路可逃时,努尔哈赤躲进一条沟壑之中,没想到一群乌鸦落在了努尔哈赤身上,遮挡住了他,也帮他躲过了追杀。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清朝的皇族对乌鸦非常的友好,甚至还专门在“索伦杆”(祭天用的)的顶部凹槽内放入碎肉、谷物供乌鸦进食,这种主动示好的方式,让原本就处于乌鸦自然分布区的故宫地区的乌鸦大量的再次聚集。

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上面三种乌鸦本身就有一个共有的习性:喜欢栖息在森林和城市,也就是说,如果此地以前是它们的野生栖息环境,那么即使建造成了城市,它们也会再次栖息,不会迁走。

北京其他5个乌鸦聚集地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以公主坟为例,这里之所以聚集了大量的乌鸦,是因为公主坟以前是没有什么建筑的,反而有很多高大的乔木适合乌鸦栖息,并且这里以前属于野生环境,这非常符合乌鸦对栖息地的选择标准,再加上乌鸦有留地的习性,所以就有了乌鸦聚集了。

并非网上传言,这里有很多尸体可以供乌鸦啄食,毕竟公主坟是公主的陵墓,这里可不是随意抛尸的地方。

第二:故宫有乌鸦需要的东西

故宫如今是个景点,这里显然是没有乌鸦的食物的,但是乌鸦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食物,也可能是住所。首先,乌鸦是昼出夜伏的鸟类,它们晚上一般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但是,在城市里,想要找到一个无人打扰,还有高大乔木的地方是非常难的。

而故宫晚上的安静满足了乌鸦对栖息地的要求,虽然故宫中没有什么高大的乔木,但是高大的建筑物同样代替了乔木,可以让乌鸦落脚休息。当然,这只是一个浅显的因素。

乌鸦在故宫聚集主要发生在冬季,这其实与热岛效应有很大的关系。热岛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城市气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的一个气候现象,导致热岛效应的因素很多,比如空调、柏油马路、汽车等等。

乌鸦冬季去到故宫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故宫在热岛效应的偏中心位置,在冬季这里的气温明显要高于北京城四周,白天乌鸦们去城市周边地区觅食,到了晚上回到这里休息。

总结

故宫的乌鸦集群大多数时候都被冠以封建迷信的说法,但其实,了解了乌鸦的习性以及热岛效应,它们的行为就变得好理解了。

虽然乌鸦被人们看作是一种“不祥之鸟”,但其实它们是自然界中最聪明的鸟类之一,而且它们食腐的习性也没有什么好诟病的,因为如果没有食腐动物,自然界中死亡的动物尸体就没有动物清理了,到时候地下水污染、传播疾病都是于我们不利的,所以,乌鸦对我们来说,即便算不上益鸟,也绝对不是什么害鸟,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它们。

故宫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乌鸦?

清朝灭亡后,故宫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鬼城,相传每到晚上就能看见死去宫女的鬼影伴随着成片的乌鸦一起出现在故宫,比如92宫女事件,鬼影会不会出现我们不知道,但是故宫中成片的乌鸦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些代表不详的乌鸦为什么会聚集在故宫呢?

乌鸦因为吃尸体被大多数人视为死亡之鸟,但是也正因为乌鸦食腐这一特点,让它成为了满族人心中的神鸟,因为传说皇太极,努尔哈赤,等等很多满族的大人物,都在被追杀时装过死,而装死时身边都出现过大量的乌鸦,这一现象让追兵觉得他们只是一具普通的尸体,从而逃过一劫。为了报答乌鸦的恩情,爱新觉罗的子孙在故宫里设置了很多索伦杆,也就是专门用来给乌鸦投食的一种杆子,里面放的都是乌鸦爱吃的东西,久而久之故宫就成了乌鸦的聚集地,但是清朝都灭亡了,索伦杆早就荒废了,这些乌鸦为什么还是喜欢聚集在故宫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现在的乌鸦一般只有冬天的晚上才会大规模的聚集在故宫,而白天一般都会分散到郊区觅食,就像我们白天外出上班晚上下班回家一样,这种诡异的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郊区的温度要比市中心低很多,位于市中心的故宫是全北京室外温度最高的,而故宫中大量的树木和古老建筑也给乌鸦避冬创造了条件,所以乌鸦聚集在故宫其实跟闹鬼无关,只是因为在冬天谁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