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坚为何会被冯玉祥以土匪之名诱捕枪毙?
说到辛亥革命,就不能不提陕西,陕西是第一个响应武昌起义的地区。在陕西的辛亥革命队伍中,郭坚又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从1911年参加革命,到1921年被直系军阀冯玉祥所杀,十年的军旅生涯使得郭坚威名远扬。
郭坚原名郭振刚,字方刚,参加辛亥革命后改名为郭坚,以喻其志。郭坚出身贫寒,年少时在学校中接触到了进步的民主思想,学生时代的郭坚思想还是比较激进的,他积极地学习进步思想。后来蒲城发生的“蒲案”对郭坚的刺激非常大,他意识到仅仅只是学习理论是不够的,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他与同盟会的成员常自新、张东白成为密友,积极响应反清斗争。
郭坚生性豪爽,好打抱不平,结交了一些刀客、会党等绿林豪杰,这些都是主要的反清力量。这些刀客、会党分子大多都愿意接受郭坚的调遣,为其用命。在当时的蒲城一带发展成了一股颇有社会影响的潜在势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陕西新军响应革命率军起义。郭坚与其结拜兄弟澄城县的耿直积极投入军中,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投军以来,郭坚一直响应着革命党的号召,先后参加了“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的“讨逆”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支持支持进步的军事行动。
在“护法运动”中,郭坚与其盟弟耿直在陕西周至成立陕西靖国军,以响应孙中山先生的“护法靖国”的号召,郭坚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耿直任副司令。后来孙中山派于右任回陕西主持西北革命,就任陕西靖国军司令,郭坚任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率部驻防凤翔。
郭坚从1917年成立陕西靖国军开始,到1921年遇害,在凤翔渡过了五个春秋。在这五年里,郭坚不但建立了“右辅中学”,还设立了《捷音日报》,这份报纸除了报道军事消息外,还积极地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矫正一些当时比较落后的观念。他在凤翔还首次建立了县农会、天足会,积极宣传妇女缠足的危害,提倡天足,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民国凤翔
郭坚除了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外,还擅长于书法和诗词。常有人向其求字,他总是写“铁肩担道义,辣手写文章”或“看来世事金能语,说到人情剑欲鸣”。他撰写的对联内容积极,书法更是飘逸隽秀。
所以,无论是从郭坚的个人情怀以及为人处世来说,还是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他都是积极地响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号召,坚定不移的站在广东革命政府的一边,他都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绝对不能拿“土匪”来定性他。
当然,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军队是要吃饭的,作为革命军也不例外,没有人为他们提供粮饷,一切只能靠自己解决。在转战各地的过程中,对一些地主老财的钱粮多有征用,甚至强取,手段有时候也非常过激,这势必就引起这些人的愤恨。
郭坚是刀客出身,一身侠气,对下属的行为的确有些放纵,这也成为日后他所谓的罪证。当时的关中道上流传着关于郭坚部队的段子:“五响快枪六轮子,抓住财东要银子”,“郭坚跟前麻司令,既要银子又要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下银子给郭坚”等。郭坚军队所到之处,即杀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也侵害了一些小财主的利益,于是他们就编出一些段子来编排郭坚的队伍。当然,郭坚的队伍作为旧军,本来就是由乌合之众仓促成军,纪律性较差,对广大的贫苦百姓的骚扰也在所难免。可以说,郭坚也是被他的这些下属所累。
郭坚对于部队的纵容也是出于筹措粮饷的目的,那个年代的地方军阀都是这样,但是郭坚在对自己辖区内的地方官员任命上是非常严格的。他任命的官员多数都非常清廉,受到百姓的称赞。如郭坚任命的凤翔县长蔚定候、宝鸡县长杨介等就非常优秀,宝鸡的老百姓曾给杨介立碑,歌颂他保境安民的政绩。
1921年,直皖战争爆发。直系军阀派阎相文的第二十师,吴新田的第七师以及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入陕,联合陕西靖国军的力量,将时任陕西督军的陈树藩赶下台。而新任的陕西督军却成了直系的阎相文。
陕西靖国军多年与陈树藩的浴血奋战所取得的胜利果实,最终却由直系军阀夺去,而且直系军阀还想把陕西靖国军纳入自己的体系,于是对陕西靖国军采取即压又拉的手段,分化瓦解,企图强行收编。但是陕西靖国军的许多将领根本就不买直系的账,拒绝收编。在这种形势下,冯玉祥向阎相文出谋划策,主张杀掉郭坚,以威慑其他的陕西靖国军将领,最终达到收编的目的。
1921年8月10日,身在凤翔城的周家大院的郭坚接到了省城督军府的一纸公文,内容大致是让他务必在8月13日赶到省城西安,共商兴陕大计。于是郭坚找来自己的谋士商议,谋士认为这是一场“鸿门宴”,建议郭坚不要去。郭一时举棋不定,此时其怀孕五个月的妻子突然流产。谋士再次劝诫郭坚,前去西安凶多吉少。郭坚认为自己多少枪林弹雨、大风大浪都走了过来,自己手握雄兵,岂能怕一个外来的军阀?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郭坚决定迁往西安。
1921年8月12日,郭坚带了几个随从,从凤翔城出发,途径岐山、扶风、武功向西安奔去,到了兴平天色已晚,便住了下来。当晚,他梦见了自己的同乡井勿幕,半年前,井勿幕在兴平遇害。梦中的井勿幕告诉郭坚千万别去西安。梦醒之后,郭坚感觉此行有危险,决定第二天返回凤翔。郭坚把此事告诉了同行的张聚庭,张聚庭是孙中山的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梦而已,不必大惊小怪。更何况日出传出去因一个梦而拒绝聚商大事,会贻笑大方。最终郭坚还是决定前往西安。
井勿幕
冯玉祥把宴会设在了西安西郊关城的军官讲武堂,冯玉祥早就在宴会厅四周埋伏好了军力,并约定以冯玉祥摔杯为信号,就等郭坚前来。
1921年8月13日中午,郭坚一行人来到西安西关的军官讲武堂,此时的宴会厅里已有先到的几位陕西靖国军将领,大家互相寒暄,之后落座。宴会进行的过程中,不承想那些埋伏于屏风后面的士兵因探头挤看冯玉祥与郭坚对饮,竟将屏风推到。
郭坚及其卫兵见势不妙,急忙拔枪,企图先发制人。此时冯玉祥的属下赵登禹挺身向前,制服了郭坚,接着伏兵一拥而上,用早已准备好的麻绳将郭坚捆绑起来。
此时的冯玉祥,早已换了一副面孔盯着郭坚,郭坚明白自己的死期到了,他对冯玉祥破口大骂。冯玉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罪状,当众宣读。罪名大致如下:任性好杀纵兵为祸、拷掠绑匪甚过土匪,当然后面要说的就是民怨很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类的话了。宣读完毕,郭坚被当场枪杀。
郭坚被枪杀后,头颅被悬挂于西安钟楼,尸身被暴置于昔日满城(今新城区)的荒地上。后来郭坚的家人和部下冒死偷回了其头颅和尸身,葬在了蒲城老家的田野上。蒲城老乡党晴梵亲自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原本吴佩孚想收编郭坚,但是随着郭坚被杀,一些本已准备接受直系军阀改编的陕西靖国军将领,又率部与直系对抗,这一下却破坏了吴佩孚的军事计划,气急败坏的吴佩孚严厉谴责陕西督军阎相文,这位生性懦弱的阎督军,眼见闯了大货,在无法解脱且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吞食鸦片,自杀身亡。阎相文还留下遗言:“我本愿救国救民,恐不能统一陕局,无颜对三秦父老!”
吴佩孚
此后,冯玉祥继任陕西督军,对陕西靖国军继续奉行即压又拉的策略,最终陕西靖国军被瓦解,部分被打垮,大部分被强行收编。
那么,冯玉祥为什么要选择郭坚下手呢?这完全是因为冯玉祥的公报私仇。这里要提到一个人,就是曾经的陕西督军陆建章。
陆建章是袁世凯的心腹之人,1914年袁世凯恢复帝制时,陆建章以追剿白朗起义军为名,被袁世凯派往陕西任督军。陆建章到陕西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残害民党人士。而且陆建章支持袁世凯称帝,遭到了陕西民众极力反对。
郭坚和其盟弟耿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陕西靖国军,誓言驱逐陆建章。最终在陕西各方力量的合作下,最终将陆建章驱逐出陕西。陆建章在陕西的几年里,搜刮了大量的民财。在离开陕西时,为其运送财物的马车多达500余辆。
耿直
陕西老百姓对陆建章恨之入骨,所以在其离开陕西时,当时陕西的军民多次主动出击,夺回了被陆建章搜刮的财物,并将陆建章的妻女推入阴沟泥坑中。站在公正的立场来说,陕西军民的如此行为,一点也不为过,这也是被陆家庄逼出来的。
陕西靖国军将领
后来就有人说这是郭坚的队伍所为,护国军围攻西安城时,郭坚的部队被安排在城西,并不在陆建章离开陕西东去的路上。当时驻扎在城东夺取陆建章财物,并把其妻女推入阴沟泥坑的是胡景翼的部属。和郭坚有间隙的人便把此事按在了郭坚的头上,以讹传讹,冯玉祥也信这种谣言。
冯玉祥和陆建章的关系不简单,他们不仅仅是上下级关系,还是翁婿关系,冯玉祥娶了陆建章的养女(原本是陆建章的侄女)。而且冯玉祥之所以在短短的八九年间由一个小小的排长升职到显赫的旅长,离不开陆建章的提携和帮助,陆建章对冯玉祥恩重如山。这也是冯玉祥要为陆建章报妻女被侮辱之仇而对郭坚起了杀心的原因之一。
当阎相文任陕西督军时,冯玉祥是剿匪总司令。当冯玉祥得知吴佩孚欲收编郭坚部为师一级时,心中充满了忌恨。想着自己做了八年的旅长,虽说升了师长,但编制和供给仍按旅的级别配发。而郭坚一开始就是师级,心里即恨吴佩孚,又嫉妒郭坚。
此时,恰好有凤翔的乡绅前来状告郭坚是土匪,抢夺民粮。冯玉祥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借凤翔乡绅状告郭坚为匪之机,以除掉郭坚。这就有了他向督军阎相文提议,力主杀掉郭坚以威慑陕西靖国军各将领的主意。
从郭坚短暂一生的经历和遗留墨宝的内容来看,算得上是一个胸怀天下,爱国忧民,有雄才大略,识大局,明事理的人物。而冯玉祥的一生虽有功,但在为人上大概还是欠缺了仁义与气度。最终得了一个“倒戈将军”的名号便说明一切。
郭坚为何会被冯玉祥以土匪之名诱捕枪毙?
赫赫有名的皖军总司令段芝贵直到被前线士兵俘虏的那一刻,从窑子里带出来助战的小妹都没来得及从腿上下来。共和了,打仗都这么有喜感。
袁氏去国,直皖相争,也是府院之争的延续升级,是直系曹锟和皖系段祺瑞的权斗诉诸武力,演化为规模不算太大的一场战争。
决战确实有点搞笑。双方统帅。直系曹锟一方的吴佩孚。对皖系段祺瑞一方的段芝贵。皖系全套日本装备。甚至有日本的军医军官的参与其中。决战一刻,段芝贵的前线指挥部在设在一辆列车专车上。当时还带着妓女,喝酒打牌。吃着火锅唱着歌。在高碑店的车站,被直系军队战场俘虏,直接妓女就俘虏了四五十名,这是派出所抓卖淫嫖娼的场面吗?
皖系既败,直系的吴佩孚吴大帅,那便是胜者无敌, 睥眙天下。
这时候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已经几个月拿不到军饷。士兵每天都是就着盐喝粥的过日子。冯玉祥到北京去要军饷,就跟包工头要工钱似的。投诉无门,一筹莫展。
突然听说张宗昌就领到了饷。
冯派副官去打听。副官回来说,人家是开10万块钱收据,领4万块钱饷,咱们是开多少领多少,那肯定领不到。
冯玉祥这时候也是英雄气短,说那咱们也这么办吧。
副官领命而行。结果说别人行,咱们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不行,因为人家怕你回头,一个通电把这事儿给爆料了。所以这个回扣都不敢吃。
彻底绝望。
有一天。冯玉祥和张宗昌。一起赴饭局,张宗昌坐着汽车,冯玉祥坐洋车,饭局之后,张宗昌邀请冯玉祥坐他的汽车送他回去。冯玉祥坐在张宗昌的汽车里就在想,咱们都是旅长。你就领得着军饷,我就领不着。
这时候张宗昌就很沮丧的和冯玉祥说。你不要以为我这领到饷的有什么好,昨天晚上我把一旅人的饷都输光了。
冯玉祥不解。
张宗昌跟他说,和陆军部那帮人打牌,能不让着他们吗?让着他们,钱输光了,也只能认了,要不然下回找谁领饷啊?
后来。冯玉祥索性劫持了两次路银。就是铁路收入。往北京解送的。也没多少,一次10万,一次3万,就是聊补部队日常生活用的。
直系打了胜仗,要收回皖系控制的陕西。陕西督军不想交出权力。新任督军阎相文,是冯玉祥老婆的姐夫,那就是连襟吧?
冯玉祥的16混成旅,虎狼之师,攻入陕西驱逐督军。
于是在陕西立足。
陕西也不是什么好地方,虽然地方富庶人多钱多,可当时在陕西的驻军有点儿多。新老军阀,各方势力,几个师的军队都住在陕西,还有一些以前的土匪。
郭坚就是其中一只部队。
郭坚是个地头蛇,挂着靖国军的招牌。驻地是凤翔一带。正是陕西靠西南往四川的关隘要地。陕南一带本来并不贫瘠,但是被这个郭坚盘剥的民生凋敝。
当时,吴佩孚在汉口,准备进攻宜昌,和川军开战。吴佩孚打算调集郭坚的部队,协助他进攻四川。郭坚以为得了尚方宝剑,所以来到西安。找到了闫督军,要帮他提供装备,枪械子弹等物。
这帮土匪到了西安。匪性不改,住在一个西安的财主家里,叫了一百多个妓女,大肆淫乱。在郭坚的口令下,男女两排,按口令排枪齐射。放肆喧嚣。并不把新来的督军和冯玉祥部放在眼里。
阎督军授意冯玉祥解决这个郭坚。
冯玉祥办事多少还是有点儿简单,他马上安排副官找人约请安排宴席,请郭坚吃饭。
郭坚带卫队几十人赴宴。那确实是有恃无恐。
郭坚坐上宴席还没等大家介绍完毕。预先埋伏的一连人,大家看热闹,正前后挤来挤去,结果把墙挤倒了。
郭坚一惊,拔出手枪,结果被冯玉祥按住了手,手枪队马上闯入,把郭坚按倒在地,捆了个结实。
拖出门外就枪毙了。
郭坚暴尸街头,百姓无不称快。
这一下却破坏了吴佩孚的军事计划。吴佩孚气急败坏,谴责阎督军。
阎督军性格懦弱,压力之下自己吞大烟自杀了。
之后冯玉祥便做了陕西督军。这是冯玉祥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地盘。于是练兵读书。后来又做出了很多惊世骇俗的大事。此是后话。(图片左为冯玉祥,右为吴佩孚,中即郭坚)
郭坚为何会被冯玉祥以土匪之名诱捕枪毙?
排除异己,狠下杀手,冯卑鄙无耻小人
郭坚为何会被冯玉祥以土匪之名诱捕枪毙?
严格的说,郭坚并不是冯玉祥自己决定枪毙的。
直皖大战以后,获胜的直系开始扩大自己的势力,其中就任命了陆军第二十师师长阎相文取代亲皖的陈树藩为陕西督军。
阎相文率第二十师、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吴新田的第七师入陕,驱逐了原陕西督军陈树藩。
陕西当时有很多地方势力,比如陕西省省长的刘镇华的镇嵩军,还有组成复杂的陕西靖国军。 这些地方势力都有自己的利益,并不是很服从阎相文的命令。
其中陕西靖国军由胡景翼、杨虎城、郭坚等部队组成,这些部队组成复杂,有些就是土匪武装改编,郭坚所部里也有不少刀客土匪,纪律极差。
加上陕西财政紧张,供养不起那么多部队,各部大多自筹经费,郭坚所部也有绑票、勒索、骚扰地方等事发生。而且郭坚说好听点,叫讲义气,说难听点就是包庇手下,对这种危害民间的事睁只眼闭只眼的时候多。另外郭坚桀骜不驯,在这些地方军头里最不服从命令,就成了阎相文的目标。
为树立权威,杀鸡儆猴,阎相文手谕冯玉祥,以通匪的名义让冯玉祥诱杀了郭坚。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杀郭坚的原因是军阀间常见的铲除异己,不过也是郭坚自己立身不谨,给人以把柄。
郭坚死后,陕军各部人人自危,军心动荡。加上阎相文喜欢吸食鸦片,不理政务,引发了吴佩孚很大不满,多次斥责于他。阎相文内外交困下自杀身亡,冯玉祥继任陕西督军,成为此事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也就出现了冯玉祥主谋此事的说法,不过没有什么实据可以证明。
郭坚为何会被冯玉祥以土匪之名诱捕枪毙?
兵和匪是相对于政府和老百姓而言的。冯郭所处之乱世,政府转换如走马灯,法律规章形同虚设。兵即是匪,匪即是兵。很多只有向政府索饷时是兵,其它时候就是有“编制”的匪。郭坚部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可以用为祸一方来形容。而冯玉祥的部队在当时应该称得上是军纪严明,颇得民心之旅。否则也不会在各路军阀中“脱颖而出”迅速扩大。冯玉祥诱杀郭坚是依他当时的上级之命。郭坚既被上司称为匪,冯玉祥铲出之。应该是服从命令,且完成的不错。
郭坚为何会被冯玉祥以土匪之名诱捕枪毙?
陕西靖国军是一支坚持孙中山革命立场发展起来的民间武装(陕西人称“民军”)。在武昌起义开始,陕西有识之士和革命党人第一个响应武昌起义,直至清庭退位,陕西军民还在和住守陕甘的清军进行殊死搏斗。 在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立即派军阀陆建章(冯玉祥的叔翁)督军陕西,陕西革命党人转入乡村,继续与孙中山革命立场保持一致,为掌控北京政府的北洋军阀各路军阀所不容。其中,蒲城人胡警翼、郭坚、杨虎城就是具有较强影响力人物。尤其是郭坚更是拼命三郎,为杨虎城将军推崇备至。
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驱陆功臣并窃取陕西督军的陈树藩诱骗郭坚组成陕西讨逆军,郭坚率部渡黄河假道山西北伐,企图置其于死地。郭坚秉性耿直,不识陈树藩诡计,帅部渡河被陈晋两军夹击败于晋南,郭坚大难不死,在大荔刀客豪杰武装的接应下,只身逃回凤翔。1917年12月13日郭坚积极响应孙中山护法靖国的号召,又在周至成立了陕西靖国军,任总司令,澄城人耿直任副总司令,通电全国。1918年4月,靖国军住羌白围攻大荔,双方相持数月。郭坚写帛书求救于曹世英,书中只写了四句话曰:“陈贼打我,你贼不管,我贼若亡,你贼不远”。寥寥十六字,郭坚之整个性情姿态跃然纸上。8月8日,孙中山派于右任回陕主持西北革命,在三原就任靖国军总司令。任命郭坚为第一路司令,被广东军政府任命为陆军少将。
郭坚据关西重镇凤翔达五年之久,史家盛赞郭坚,“远慕孙中山之革命,近愤陈树藩之祸陕,树立靖国军之旗帜,据凤翔形势富庶之地,纵横渭河南北及关中全部地区,电掣雷轰,骁勇绝伦。正义之处,颇为进步人士所推重。”
由于郭坚名声大,有雄才大略,各路豪侠以义气相合投到他的旗帜下,部队成分逐渐变的庞杂起来,不自检束甚至纵兵殃民 ,但是民国时期哪支部队不是如此?
1921年7月,直系军阀阎相文率冯玉祥等部督陕,阎、冯对陕西靖国军采取既压又拉的手段,欲强行收编。冯玉祥于公于私皆有因果,积极向阎建议力主除掉郭坚,以达震慑各路陕军、收为己有的目的。毕竟刀客、豪侠乃至土匪起事的陕军,不是北洋各路军阀的派系。8月13日,冯玉祥以“土匪”之罪名诱杀郭坚于西安,郭坚同乡挚友杨虎城将军大为震惊,逐渐减少了与冯玉祥的联系。
为什么说冯玉祥杀害郭坚于公于私皆有。先说于公,郭坚是陕西靖国军的招牌人物。孙中山为此事致函邓宝珊反对陕西靖国军接受直系军阀的改编:“郭司令坚附伪督被害,即其前车之鉴”。陕西靖国军义旗为郭坚、耿直首举,因郭坚率部能征善战,百折不挠,是靖国军中一支劲旅,因而是靖国军旗帜不倒并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郭坚被杀后陕西靖国军逐步走向衰亡 ,9月1日,胡景翼宣告取消靖国军名义,所部隶属直系接改编,冯玉祥为北洋政府收编陕军的目的达到了。孙中山委派的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无法奈何,把靖国军总司令部的旗子插到拒不放弃的杨虎城部,革命旗帜依然在三秦大地坚持不倒,但是形只影单,最终以杨虎城将军退兵陕北、于右任离陕南下,胡警翼等易帜宣告失败,陕西由革命立场转为北洋政府地盘。这也是后来“中原大战”杨虎城将军弃冯归蒋的根本所在。后来发动“西安事变”、威震抗日战场、主力回归人民军队的“陕军”(小西北军),与冯玉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是杨虎城将军带出来的革命武装。陕西护法靖国之役从1917年—1922年历时6年之久 ,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中,全国罕见,陕西尤为关中地区人民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再说于私,冯玉祥杀害郭坚,有公报私仇之嫌。郭坚是驱陆的急先锋和主力军,陆建章的养女是冯玉祥的老婆,而且是冯玉祥在北洋军一路发迹的贵人,冯玉祥杀害郭坚撇不清这层关系。就是郭坚纵兵为匪,作为高级将领也不至于死罪,杀一儆百才是郭坚死于非命的根本所在。
郭坚死后,同为同乡的胡警翼与冯玉祥结为一党,使冯玉祥如虎添翼,实力倍增,不久联手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北洋政府,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心。没有收编的陕军胡警翼部(二军),冯玉祥能不能如此威震天下,还真不好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