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镇元子的地位有多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镇元子没什么了不起,主要靠自我吹嘘。

镇元子自称为地仙之祖,他的弟子还说:“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更夸张的是,镇元子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弟子还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了我们的香火。是家师诌佞出来的。”

听起来似乎牛逼至极,堪称道家顶级神仙,甚至可以和如来佛祖一较高低了。

实际上呢?

他可能有些实力,但地位并不高。

一来,孙悟空当年做齐天大圣的时候,同天上各路神仙都交过朋友,几乎认识所有人。

但是,孙悟空不认识镇元大仙。

为啥?

镇元大仙不是天仙,而是地仙。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概念。

神仙分为很多种,第一是鬼仙。

土地公就说自己是鬼仙,也就是人死了以后因为生前功劳被提拔为鬼仙,不再进入轮回转世,多是成为土地、山神,管理狭小地方。

鬼仙虽没有什么法力,也算是天庭的基层公务员,有点地位,受人间烟火供奉。

人仙,就是修道之人却并没有修成正果,却懂得一些法术,也可以延年益寿。但是人仙如果修行止步,是不能真正成仙的,最终还是会死去,进入轮回。西游记里面袁守城就是人仙,懂一些法术,能掐会算,但最终还是会死。魏征也是这种人仙。

天仙,修成正果的神仙,得到天庭正式认可,生活在天生和地下各处,地位最高,法力高强。

妖仙,各种妖怪成精后修炼到很高水平,但还没有得到天庭的认可。

地仙,是人仙的升级版,他们也成仙了,不会死亡、有一定法力,但通常地位较低,法力不高强。他们没有资格住在天上,只能在地上隐居,地位高的可以定期进入天庭。

也就是说,地仙属于中级神仙,高于人仙、妖仙、鬼仙,但大大不如天仙。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足球一样,沙特可能是亚洲地区冠军,第一名。但进入世界杯以后,一样被打的五比零,你只能在亚洲很牛。在世界范围,沙特足球地位也不高。

自然,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从他门下出去的散仙不计其数,身边尚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说起来,镇元大仙就是所有地仙里面地位最高的。因为地仙数量众多,也是重要的神仙团体,所以镇元大仙有一定地位,连菩萨也要让他三分。

至于福禄寿三星也不敢得罪他。

不过,镇元大仙地位还是有限的,不然就不可能同孙猴子结拜兄弟了。孙猴子当时只是一个散仙,还不入流,如果镇元大仙是太上老君的地位,怎么也不可能同他结拜。

《西游记》中镇元子的地位有多高?

  镇元子就是西游世界的头号吹牛大王。

说是说地仙之祖,其实地位根本不高,别说与三清四帝相比,便是比之太白金星、太阴星君等等他口中的晚辈,都大大不如!

  为何这么说?

  首先,《西游记》原著中,不同人物对镇元子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应该综合来看。

  比如,在镇元子的徒弟清风明月口中,镇元子的地位就极高,高到连孙悟空都要仰望。

  清风明月道: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结果,孙悟空听了根本不信。原著道:

  那行者闻言,就笑得打跌。八戒道:“哥啊,你笑怎的?”行者道:“只讲老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

  所谓捣鬼、捆风,其实就是吹牛,撒谎的意思。

  在寿星口中,镇元子的地位与他相当。寿星道:你这猴儿,全不识人。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

  祖宗祖宗,大体都是差不多的。

  原文又道:那仙童看见,即忙报道:“师父,海上三星来了。”镇元子正与唐僧师弟闲叙,闻报即降阶奉迎。

  从镇元子主动出五庄观迎接可以看出,寿星与镇元子的地位确实相当。

  那么,镇元子的地位比观音菩萨如何呢?

  且看观音菩萨如何说,如何做。

  那菩萨情知,怪道:“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

  所谓:“我也让他三分。”一般来说,诉说者的地位肯定高于对方,但又不能过于轻视对方,才会说“我也让他三分。”

  就是你是某局局长,对二把手,对下属某实权科长,都可以说:“我也让他三分。”反之,若你是科长,你能告诉别人,你对局长是“我也让他三分”吗?

  不能!

  再看镇元子对观音:

  孙大圣按落云头,叫道:“菩萨来了,快接快接!”慌得那三星与镇元子共三藏师徒,一齐迎出宝殿。

  一个“慌”字就体现了镇元子与观音菩萨地位之悬殊!

  后来,镇元子大摆筵席,请诸仙吃蟠桃。宴席是这么坐的:

  请菩萨坐了上面正席,三老左席,唐僧右席,镇元子前席相陪,各食了一个。

  从此可见镇元大仙的地位低于观音菩萨无疑。

  那么,观音菩萨在西游世界的地位如何呢?是不是能与三清、四帝做朋友,做故交呢?

  很遗憾!观音菩萨都还不够格!

  天界等级森严,便是强悍霸道的如来佛祖,见了玉帝,也得恭恭敬敬下拜,尊称其为“大天尊”,自称为“老僧”。明明是如来佛祖降伏了孙悟空,可是,猪八戒出来,转告如来,玉帝要摆宴谢他,如来佛祖只敢说:“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看看,如来佛祖在玉皇大帝面前,也只能溜须拍马,谨守下属本分;绝不敢说,我和三清、四帝是朋友。

  

  

《西游记》中镇元子的地位有多高?

唐僧师徒取经路过五庄观,忍不住诱惑偷吃了人参果。被镇元子捉回去,要将唐僧下油锅,孙悟空替师傅受刑,结果毫发无损。镇元子说: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闻的你的英明,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纵有滕那,脱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到那佛祖,也少不得还我人参果树!

镇元子答应孙悟空去求治树的方法,孙悟空找了多路神仙都没有收获,只好到南海找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一听孙悟空将人生果树推倒了,大吃一惊,骂到:你这猴头,那镇元大仙就连我也礼让三分,你竟敢推倒他的过树,不知好歹的家伙,随我去医活那果树。观音菩萨毫不犹豫就医活了果树,镇元子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

其实《西游记》里五庄观以节里已经介绍了镇元子。镇元子在离开前已经交代了清风明月,唐僧几人会来,要提防唐僧的徒弟,并要徒弟摘江个人生果给唐僧。

清风明月也给唐僧孙悟空介绍了师傅镇元子:家师是应元始天尊之邀,到上清弥罗宫去听混元道果去了,,,,,

三清是镇元子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师傅的晚辈,元辰是师傅的下宾。这三清不用说,他爱五方五老排行第一的如来佛祖还要高两个档次,何况是观音菩萨呢?

孙悟空到天上去求医树的方子,到了三星(福禄寿)那里,三星闻言,心中闷道:你这猴儿全不识人,那镇元子是地仙之祖…………

以上足以说明镇元子的水平了!

《西游记》中镇元子的地位有多高?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镇元子大仙是个比较另类的神秘神圣,他是除了菩提祖师之外的另一股神秘力量。我们一般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个是他的实际能力修为,一个是他的职责势力范围,当然,论资排辈也是不可或缺的。所谓儒释道贯通,其实这种地位身份的排序,正是儒家本色的体现,可见神话小说中的神仙佛陀也不能免俗。

通俗来讲,这就如同一个人,对应的就如同是学位、学术头衔、职业职务等怎么几个方面,比如博士学位,这是最顶级的学位,某个学术领域,你已经跨入精英行列,这是你的学历证明;教授或是院士,这就是学术头衔,又比如某个领域的会长,这涉及到的,首先就是你有没有博士这样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其次就是你有没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再就是你能不能够带好一个团队,然后有所建树,扬名立万。

镇元子号称地仙之祖,诨名与世同君,这就至少说明他在神仙界的辈分很高,是祖宗级别,修为也很高,不生不灭。镇元子道场五庄观只拜“天地”二字,而且守观童子说三清四御是镇元子的朋友古人,九曜元辰是晚辈下宾,这么唬人,连孙猴子都不信。那么,镇元子到底地位多高?他在整个《西游记》中又怎么排名呢?定位难度比较大,但是没关系,聪明如你,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下,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第一、论辈份:镇元子跟三清一个级别,与菩提祖师有异曲同工之妙,比玉帝和如来要高。

(一)我们先从取经团五人组孙悟空的侧面反应来看镇元子”祖“的辈分。

首先,唐僧师徒看到镇元子万寿山的反应描述。

取经团团长唐玄奘说:”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师尊。“唐长老就说了,莫非这里就是我们苦苦寻觅的西天雷音寺如来佛祖所在?

沙僧说,就是不是雷音寺,那也差不多少吧。

孙悟空说:“一定是个圣僧仙辈之乡。”亲,你且来看,美猴王一路降妖除魔,他什么时候说过“哪里是个好地方”这样的话,而且赞誉有加。

这次他们师徒倒没什么异义了,异口同声地认为,镇元子万寿山是个高人修仙得道的好地方,可以媲美雷音寺了。看看,不比如来差。实际上都是小觑了镇元子地仙之祖,他的来头可真比如佛祖来大。

其次,孙悟空怀疑土地公公偷了他的人参果,拿金箍棒打五庄观的菜园子地面,竟然纹丝不动,这地面居然比金石还坚硬。这真实反应了五庄观是个万年不动的“钉子户”,镇元子自打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的时候就占据了万寿山修建了五庄观,人参果是鸿蒙未开的大帝灵根,那个时候镇元子就独霸了这块风水宝地。

地仙之祖镇元子,果然够古够祖。

(二)镇元子和三清的朋友关系。

元始天尊发请帖邀请镇元子去弥罗宫听他的混元正果讲经课堂,镇元子是从兜率宫直接回来的。

请柬,一般当然是邀请志趣相投的平辈友好,远亲近朋,一个桌子上吃个饭,聊聊天,叙叙旧,可不就是朋友嘛!而且还是老相识,老朋友。元始天尊讲经说法,跟朋友们切磋交流心得体验,地方在灵宝天尊的弥罗宫,镇元子还逗留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好么,他一次性串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三清三圣三家的门,可见,这地仙之祖镇元子面子还是非常大的,他确实和三清是朋友,可以平起平坐、做到一个桌子上的。

(三)天庭和西天双方的头面大领导都拉拢结交镇元子。

卷帘大将沙和尚就说了,他认识人参果,那是作为保镖陪同玉帝吃的,他也只有看的份儿。镇元子是王母娘娘给蟠桃宴的重要贵宾,他献人参果,王母和玉帝拿龙肝凤髓和蟠桃做交换,明显是玉帝沾光不少,镇元子要亏一些,不过,人情世故嘛,也无非如此,互相给面子。

镇元子500年前在灵山雷音寺吃过金蝉子奉上的茶水,可见,他也是经常被西天佛祖如来邀请过去参加兰盆会的贵宾。如来请镇元子真不吃亏,似乎还有拉拢客套的意思。金蝉子作为如来的二弟子,估计也就端茶倒水的份儿,当时是吃不上人参果的。所以,镇元子碾压唐僧是没什么问题的,金蝉子当时也就是五庄观清风、明月俩童子的侍者身份。

(四)镇元子和菩提祖师的相互辉映关系。

亲,这里有个非常诡异神奇的秘密,你一定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下。

孙猴子寻求解救人参果树的方法,他对镇元子说的是去”东洋大海“找高人——实在是太诡异了哈哈哈!

高人嘛,干嘛猴子他这次不去九重天,也不去雷音寺,单单就要去东海呢?真是魂牵梦绕,日思夜想,又说不得啊!这是美猴王心底永远不敢对人言说的秘密。

美猴王一个筋斗云去了东洋大海,顺序一次是:蓬莱仙境、方丈仙山、瀛洲海岛,最后才是珞珈山普陀观音洞。吴承恩书中明确说道,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十洲,这就是隐逸高人、各种散仙大规模汇集的地方。福禄寿三星,东华帝君,瀛洲九老,原来竟然道场都在这块地方,他们貌似都有天庭玉帝的仙录,有腰牌,有挂名,就是不按时朝贡,怎么个逍遥存在。瀛洲九老还特意调戏了孙猴子一番,他们说,猴子你要是不大闹天宫,就不会被如来镇压在五行山下,还得去求什么经,过得那将是何等逍遥自在的小日子啊!这下嗝屁了吧。猢狲,就问你后悔不?.这话大有名堂啊!三岛十洲修真者的逍遥本性暴露无遗。

三岛十洲?是不是很熟悉呢?没错,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所在的这个仙岛,被称作是三岛之来龙,十洲之命脉,也是大地灵根,擎天柱。亲,你且说说,这是不是就实际暗示了花果山就是东洋大海里的蓬莱仙阁神仙洞府所在呢?甚至连如来佛祖都亲自对东胜神洲点赞不已,说什么四大部洲,只有东胜圣洲”礼天敬地、心爽气平“,他西牛贺洲”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这第一,如来认为,西牛贺洲和东胜神洲是神仙佛陀世界最好的两极,首善之地,倒不是玉帝的天庭。

这第二,东胜神洲居然也是个好的不得了的地方,跟他有一拼。要知道,天不怕地不怕大闹天宫搞事情的正是出身于东胜神洲的天产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啊!如来为什么要怎么说?还给怎么高的评价?这不是自相矛盾嘛!实力如如来者,也不得不惧怕、恭维某一个大神,这个大神就是孙悟空的启蒙恩师菩提祖师。

本公子认为,菩提祖师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通天教主,在封神大战失利后,截教被肢解,通天教主化身菩提祖师,被迫离开了他的碧游宫所在地花果山水帘洞,转去了西牛贺洲隐逸。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花果山是三岛十洲根基祖脉仙基所在的原因,东府中的各种遗迹,正是当初通天教主和他的四万七千弟子们遗留下来的。万仙来朝不复存在。如来作为曾经的鸿钧三圣门下弟子,夺宝道人也好,其他也罢,总归是通天教主的子侄辈人物,当然他会对东胜神洲恭敬有加了。

吴承恩《西游记》本章节就说了,镇元子的万寿山乃是整个西牛贺洲的灵根,也是根脉,这就跟花果山也是大地灵根对上号了。也就是说,通天教主碧游宫所在地花果山,和镇元子五庄观所在地五庄观,实际是蓬莱仙境和西昆仑(也就是灵山)的两个灵根。所以说,地仙之祖镇元子和菩提祖师实际也是平辈的关系。

(五)镇元子到底是谁?他怎么和三清三圣、如来、菩提祖师、玉帝等都能攀上关系?

其实,镇元子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陆压道人,他的显著特征就是辈分高,散仙,基本没什么大势力,他的修真方式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为代表的鸿钧天道有所不同,属于所谓的旁门左道。

镇元子,陆压,镇者,压也,镇压镇压嘛,他也是开启鸿蒙时期就出现的大仙,得道的先天圣人,在姜子牙主持的封神大战中,他可是帮了阐教大忙的,斩仙飞刀犀利无比,闻名天下。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跟元始天尊等三圣三清走得很近的原因。

镇元子在《西游记》中是本色发挥,在神仙界辈分高的吓人,跟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菩提祖师一个级别,玉帝和如来虽然是实际掌舵人,单论辈分,他们还真比不上镇元子这个陆压道人。

镇元子和陆压一样,秉承着一贯的逍遥散仙做派,是个小而精的势力存在。这个精英团队,也是各方大佬拉拢安抚的重点对象。

(六)各种大仙对镇元子的评价和态度。

福禄寿三星直接就说了,镇元子是祖,他们是宗,虽然分了个天仙地仙,镇元子比N多天仙牛了去了,祖和宗之间隔着辈分那!三星到五庄观行的也是晚辈礼节。孙悟空可是直接叫三星”老弟“呢!

东华帝君也是说猴子惹不起镇元子,他有九转太乙还丹,救不了仙树——这倒真可能是谦虚或是有意隐瞒的。

瀛洲九老,也就是跟赤脚大仙一个级别的,也是大惊,说:”你也是忒惹祸!“言外之意,惹不起。

观音菩萨说,也要让镇元子三分,这倒是观音夸了海口,不对等啊!如来都不敢这么说。

第二、镇元子的神通修为和实际势力:高低不匹配。

(一)我们先来看镇元子的神通法术有多霸气。

我们先拿孙猴子来做参照物。

太上老君拿孙悟空,甩手一个金钢琢,轻松搞定,而且轻重分寸拿捏的非常到位。

如来佛祖一个如来神掌搞定,前提是需要耍个哄骗的小把戏。

镇元子一个袖里乾坤,取经团五人组连人带马全部被回收,而且屡试不爽,你孙猴子就是有提防也没什么用。号称妖圣的九灵元圣九头狮就爆弱了,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样来看,镇元子的实际个人修为还是非常强的,完全可以匹配地仙之祖的称号。

(二)观音菩萨的显摆和镇元子绵里藏针的霸气。

孙猴子在东洋大海三山十洲转了一圈,求到了珞珈山普陀观音洞。

观音直接就说,为什么不直接来找她呢?她玉净瓶里的甘露轻松搞定。而且她还故意说了一段”诋毁“道祖太上老君的话,她说,她曾经跟太上老君赌斗,她的宝瓶里的杨柳枝,被老君放进炼丹炉里煅烧成焦木,她也能起死回生、救活枝条,一句话,咣当,砸了太上老君这个道祖,也砸了孙猴子的脑袋——他也曾经是太上老君的炉中物。

五庄观救人参果树。观音菩萨特意强调,她杨柳玉净瓶中的水,必须要”玉瓢“来接。

镇元子笑眯眯地回怼了观音一句话,玉瓢没有,倒是有玉茶盏和玉酒杯——镇元子心说,显摆什么?我地仙之祖,用的都是精雕细琢的器物,哪里用你那什么粗陋的”瓢“ 。而且,我们有理由推断,镇元子实际本人完全可以救活人参果树,而且极有可能比观音菩萨的手段要高明,他可能只需要一杯茶水或是一口酒水。

亲,你再细品品,面对打死五庄观人参果树的孙猴子,镇元子可一点也不急,不是笑眯眯,就是笑呵呵。心里有底的人啊!能自己医治。

(三)人参果树的珍贵和神奇。

福禄寿三星都说了,他们需要花费各种功夫去修炼,才能长寿不灭,镇元子就简单多了,渴了吃个果子就成,你说气人不气人?人比人气死人啊!

蟠桃宴,众仙家们吃的是她王母娘娘的蟠桃仙果,她自己和玉帝吃的跟别人不一样,是镇元子献上的五庄观人参果,效果差太多,人参果天地唯一一棵树,一个四万七千岁。

这样的宝贝,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镇元子能够在天庭和西天二元秩序下一直稳稳地独占,而且是独占鳌头,没点真本事,那是万万办不到的。唐僧肉还得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白龙马+金刚、六丁六甲、日值功曹+各种背后大佬昼夜不停地保护呢!

所以,镇元子的法力修为实际也是很恐怖的,天地神人鬼,没人敢招惹,孙猴子打死人参果树,就是请来西天佛祖如来,也得偿还,就是这么霸气、自信。

(四)镇元子的实际势力范围或是权势比较小,能力和业务不匹配。

镇元子走的是”傍门左道“,特立独行,跟太上老君三清不完全是一个路数的法门,而且是非常低调的精英路线。这就跟他的前身陆压道人一样,神仙界辈分极高,但是呢,是个“懒人”,喜欢逍遥自在的散仙生活,不愿意受人拘束,也不拜谁,也不大规模招生收徒,剑走偏锋。

所以,他的门徒似乎也不少,但是都低调得找不到名号,身边只留有四十八个小徒,也是得道的全真。

这样的话,镇元子本身的知名度都是仙界精英才能知道的;他的势力范围实际非常小,小的可怜。

他有个好处,就是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跟天庭玉帝、道祖、各种散仙高人,以及西方佛老都有良好的沟通交流,互通有无。这就如同歌手李健,天籁之音,非常讲究,但是呢,远不如凤凰传奇这样的更有名气。不过,人的追求不一样,就看你怎么选择了。单论势力地盘,镇元子可能都不如狮驼岭三怪,甚至都比不上牛魔王家族。好么,一个人参果大会,就给了福禄寿三星、观音菩萨、金蝉子、齐天大圣斗战胜佛等人情,会做人啊!

神仙嘛,逍遥当然是首位的,不信,你且请看庄子《逍遥游》,道家圭臬,精华。

最贵如通天教主菩提祖师者,他在《西游记》神仙道道统里面有什么名望?有什么地位?有什么身份?

也挡不住人家寂寞时候,偶尔随便调教个野生石猴几个年头就可以翻江倒海、大闹天宫吧。简单对比,肉身成圣的二郎真君杨戬修炼了多少年,也不过顶多跟菩提祖师门下修炼区区十年的野猴打个平手而已。

镇元子作为一个逍遥散仙,地仙之祖,他走的是精英路线,而且是低调自给自足的田园方式,所以,他的地位,可以说是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菩提祖师等这样的顶级大佬同一个级别的,甚至玉帝和如来都是不能及的;但是呢,他的实际仙界势力相当有限,在整个诸天神佛、普罗大众的神仙系统中,也只有在精英梯队中被知晓和认可,更多的泛泛之辈则是连他的名号都不知道,就谈不上什么身份认同了。美猴王取经是为了自由身,逍遥天,快活日子,镇元子也大体相同吧!能力和地位这种东西,你扛起来就能换到地位身份名利,放下就是自在逍遥,这就是人生。

《西游记》中镇元子的地位有多高?

感谢邀请,我思畅谈。

镇元子是在《西游记》中登场的人物,因此就这个问题来说,也仅在这部小说中讨论,畅谈说笑一番吧。

《西游记》的主角,如果说是猴子的话,我想,大多数朋友是没有意见的。那么,首先从他的视角来看,“没有官粮俸禄,也是个自种自吃的道士。”满满的讥笑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孙猴满篇都是高傲自负,好大喜功,性情急躁,做事冲动,但天真聪明、直言不讳更是他的性格特点,依他所说,应不为虚。我国古时,社会阶级之划分,笼统的可为三等,由高及低,不外乎官——富——贫,从猴子这儿,镇元子不过是个不缺吃穿,社会地位中等的富人罢了。

从镇元子自家人口中呢?两个弟子,清风、明月有语:“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虽有自我吹嘘的成分,但人家只拜“天地”是不争的事实,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这个是做不得假的,失了礼数,自是有人来管来收拾的。从这个层面来看,在古代,他应是个有爵位的手握丹书铁劵的退隐的诸侯吧,没人会去惹他,恐也没人会去睬他。

旁人又是如何看的呢?观音随孙悟空到了五庄观,惊得镇元子急忙出来迎接,镇元子恭敬有礼:“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观音也对镇元子非常恭敬:“唐僧乃我之弟子,孙悟空冲撞了先生,理当赔偿宝树”。人参果树医活后,镇元大仙急令敲下十个人参果,请菩萨唐僧师徒等做了“人参果会”。送走观世音,大仙又安排蔬酒,与孙悟空结为兄弟。一个“惊”,一个“急”,又与猴子结拜,除可认为是镇元子谦虚、低调、有礼外,也可认为是先生自降身份,那么如何比喻他的地位呢?退休的局长,介个…不合适;没落的贵族吧。

《西游记》中镇元子的地位有多高?

偷吃人参果这段,电视剧的剧情基本跟原著差不多,只是镇元子要孙悟空赔果树,孙悟空并没有找过菩提祖师,他想到古人云“方(药方)从海上来”。所以去的是海外三岛:蓬莱方丈瀛洲。我们知道这三岛是神仙住的地方。找的分别是蓬莱福禄寿三星,方丈东华帝君,瀛洲九老。最后来到南海找到观音救活了果树。

不过这段故事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镇元子的法力比孙悟空高太多。他对孙悟空简直就是秒杀,总共只打了两三个回合就收了。就算兄弟三人一块上,也是不到半个时辰就又收了。他的绝技是袖里乾坤,猪八戒想用九齿钉耙把袖子打个窟窿,结果根本就无济于事,那袖子“比铁还硬”。西游记里能秒孙悟空的也有几个,可是并不是很多。比如如来,太上老君,太乙天尊的坐骑九灵元圣等等。(九灵元圣是妖怪咱姑且不论)由此可见,镇元子就算没有如来厉害,最起码俩人也在一个量级上,法力是差不了太多的。观音都不敢说能秒了孙悟空。她降服孙悟空靠的是如来给她的紧箍咒,当然就算没有紧箍咒观音能制服悟空也是肯定的,只是能不能秒的问题。大闹天宫的时候,孙悟空和二郎神打的差不多了,观音想用玉净瓶助二郎神一臂之力,太上老君说:“你这瓶是个瓷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

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出一个事实,那就是西游记的世界跟现实世界一样,不是能力越大地位越高,除此之外还要看出身,资历。哪吒,天蓬怎么着也算天庭的中上等武将吧,却打不过不入流的弼马温;九灵元圣能秒孙悟空的人物却是别人的一个坐骑……

镇元子除了法力高强,还有人参果树这样的资源。西游记里能长生不老的东西就那么几样,王母娘娘的蟠桃,太上老君的仙丹,唐僧肉(但唐僧肉到底能不能让人长生还是个问题,因为谁也没有吃过),再有就是镇元子的人参果。而能不能成仙的一个最关键标准就是能不能长生不老。孙悟空最初拜师学艺不就是想图个长生不老吗?可见人参果树的分量。

那问题就来了。镇元子本事这么大,资历这么老(号称地仙之祖,与世同君),又掌握着如此稀缺的优质资源。可他的势力范围仅仅就一座万寿山,还不敢说整座山都是他的。手下仅有四十八个徒弟,而且从清风明月和其他徒弟的表现来看,这些人本事小的不能再小了,跟凡人差不多。困住孙悟空的方式竟然是锁门!孙悟空下油锅的时候二十个人才抬动他!

再看看如来,老君都是什么地位,什么势力。太上老君是道祖,他来到天宫连玉帝都要出迎,如来是佛祖,势力范围天下四分独占其一——西牛贺洲,还要与道教抢夺地盘。连观音还有观音寺,黑水河这样的势力范围呢,没事还收编个野势力(黑熊怪,红孩儿)什么的。相比之下作为地仙之祖的镇元子就有点寒酸了。

那镇元子平时都干嘛呢?书上说唐僧师徒来到五庄观,镇元子应元始天尊的邀请上天听混元道果去了,混元道果估计就是谈经论道的意思吧。而他认识唐僧的前世金蝉子是在盂兰盆会上,盂兰盆会就是佛教的鬼节。你看他平时的活动就是没事跟朋友聚聚会,聊聊天。这就是他的工作。等到人参果熟了,给朋友们分分,大家一块长生不老,然后继续聚聚会,聊聊天。恐怕西游记里没有比他更自在,更舒服的了。福禄寿三星说“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指人参果),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或者说作者安排镇元子这么个人物的深意是什么呢。

原著第二十六回开头有一段诗,我觉得说的就是偷吃人参果这一难的深意:

处世须存心上刃,

修身切记寸边而。

常言刃字为生意,

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无争传亘古,

圣人怀德继当时。

刚强更有刚强辈,

究竟终成空与非。

心上刃,是个“忍”字,寸边而,个“耐”字。合起来就是忍耐。孙悟空之所以会有这一劫难,就是因为你偷了人家的人参果本来已经错了,可人家骂你两句你就愤怒了,一不做二不休推到了人家的果树。所以这一难的深意其实是说人遇事要忍耐,不能跟二踢脚似的一点就着,否则会有祸事。

这就清楚了,孙悟空自以为自己本事大大的,闹过天宫,做过齐天大圣。看到五庄观门前的对联:

长生不老神仙府,

与天同寿道人家。

立刻不以为然:“这道士说大话唬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见到五庄观只供奉“天地”二字,听了镇元子的身份,又立刻不以为然:“只讲老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听说镇元子被元始天尊邀请,又立刻不以为然:“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什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他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只是井底的一只蛙。那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孙悟空这三个不以为然呢?其实孙悟空的自负很好的解释了他之后的愤怒:自视甚高的人在受到别人诋毁的时候是最容易愤怒的。所以,名著就是名著,它能流传几百年依然经久不衰是有道理的。每个看似不经意的安排都不是随便来的,都有它的作用。

我们再看看镇元子的表现,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典型的大师风范。从天上讲课回来后听到事情原委,他的表现是“笑道”“更不恼怒”。还安慰徒弟:“莫哭!莫哭!你不知那姓孙的,也是个太乙散仙,也曾大闹天宫,神通广大。既然打倒了宝树,你可认得那些和尚?”命根子都让别人推到了还能理智行事,难得。事实上整个事件里镇元子可笑过多次。

而且做事相当有分寸,追上唐僧师徒后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再次确认事实后方才使出袖里乾坤。惩罚唐僧的方式也很得体“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不可加斧钺,且与我取出皮鞭来,打他一顿,与我人参果出气!”都这时候了还知道按理行事。

气出完了,他道出了自己的的底线那就是救活果树,当然要救活,这是人家的命根子啊,没有果树怎么长生不老。可是难得的是只要能救活,我既往不咎,并且还跟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而且到场的福禄寿三星,观音,唐僧师徒四人每个人都给个人参果吃。

相比之下孙悟空的度量就差远了。本来是你偷人参果有错在先,人家骂几句你却失去理智了。这就是一代宗师跟江湖混混的区别,那是质的区别。我怀疑在这段故事里,作者是有意把孙悟空和镇元子做了个对比。

到这里,镇元子的形象就差不多了——有曹操的本事却甘心过着陶渊明的生活。他可能没有另立朝廷的能力,但像如来一样做一个称霸一方的诸侯应该是没问题的。这就是镇元子的淡漠名利了。可不要小瞧这样的人。他们是真正看破红尘的人,甚至比如来,观音这些忙忙碌碌,野心满满的人活得更明白。而这样的人度量是最大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用他教育孙悟空学习忍耐是再合适不过了。我甚至怀疑镇元子老早之前曾经也是个激情澎湃的野心家,也做出了一番功业。只是斗转星移,尘埃落定,终于大彻大悟,过起与世无争的生活。天知道他都经历过什么。当然这只是瞎猜测。综上所述可得出作者安排这一难的目的是教人遇事忍耐,因为西游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心路磨炼的过程。比如黑熊怪那段说的是人不要贪婪,四圣试禅心那段说的是人不要好色等等。而安排镇元子这样一个大仙的目的是找个度量大的正面典型与孙悟空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孙悟空吸取这次教训了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标志就是两人结为兄弟,“情投意合,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能结为兄弟者必定是相互认同,甚至相互欣赏的。也就是说孙悟空最后对镇元子是服气的。而对镇元子来讲, 能与孙悟空结为兄弟再次说明他的大度。所以下一难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打死妖怪,本来事情做对了,可唐僧那么误会他,他都没有恼怒。我觉得这就是作者最后安排两人结拜的深意,那就是孙悟空学会了忍耐。说到这,顺便说说西游记里的朋友关系。作者可以说是用心良苦。比如给黑熊怪安排了蛇怪和狼怪两个朋友。意思就是贪心的人往往都是心狠手辣,野心勃勃的。这个问题本人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吴承恩写黑熊怪的深意是什么。有兴趣可以看两眼。再比如孙悟空和牛魔王这对朋友,大闹天宫的时候两人情投意合,孙悟空被如来收编之后两人的关系就注定破裂,因为他们已经属于不同的阵营,一个在编人员,一个地方豪强。

说一个题外话,限定孙悟空三天找到救树仙方的人不是镇元子而是唐僧,三天不回,他就要念紧箍咒了。福禄寿三星之所以来到五庄观是为了向唐僧求情宽限时日而不是向镇元子。镇元子根本就没限定日期。事实上整个事件里,唐僧不止一次的抱怨孙悟空连累了自己:

那长老泪眼双垂,怨他三个徒弟道:“你等闯出祸来,却带累我在此受罪,这是怎的起?”行者道:“且休报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唐僧道:“虽然不曾打,却也绑得身上疼哩。”这也为下一难他赶走孙悟空埋下伏笔,他早就对孙悟空心怀不满了:看看你闯了多少祸,观音寺卖弄宝袈裟,五庄观偷吃人参果,白虎岭连伤三条命。又不听话,没事还老跟我抬杠,而且我现在还有八戒沙僧二人保护,要你何用?所以三打白骨精之后两人矛盾彻底爆发,唐僧开除了孙悟空。其实这只能说明唐僧还没有认识到孙悟空的真正价值,直到碰到黄袍怪才如梦初醒:原来没有行者是真不行的。

阅读可明理。喜欢本文可搜索微信公号“说明白了吗”,观看文章“吴承恩写黑熊怪的深意是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