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进中箭后,为何其他梁山好汉都丢下史进,“各自逃命而走了”?
史进在水浒108将中是第一个出场的人物,这绝非施耐庵老先生的偶然之笔,而是一种暗示,史进的生命历程大概就是水泊梁山的108位好汉的缩影。有一种立此存照的意味。
史进的本意是“进史”,是施耐庵一反汉语文学中以王侯将相为主角的传统,为民间人物立传铭记之意。史进的命运正是这一个群体的命运,虽然作者并没有有意地强调这一点,并且相比武松,宋江、鲁智深等,作者对史进着墨不多,甚至还算不上书中的主要人物,假如宋江、武松、鲁智深们,属于小说创作中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那么史进大约只能算“普通环境中的普通人物”,作为108将中的取样标本,他比宋江武松们更有代表性!他的命运也就更能代表梁山泊这一群人的命运。
要说史进的命运,那其实就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一生的经历,就是不断地遭遇背叛和欺骗,书中说他先是遭到六七个没有多少钱真本事的拳师的欺骗,使他自认为自己学得了一身好武艺,遇到王进才知道自己这些年学的全是所谓的花拳绣腿,后来的就是这个有真本事的王进,史进可以说是诚心诚意地认他为师父,但是,这个王进大约并没有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弟子,他教史进的武艺,只不过是换得史家对他母子二人的收留,其实他的行踪他并没有告诉史进,所以后来史进去延安府找师父时,总是寻不见!可见王进也是提防着他的,大约算定了他一定是会给自己找麻烦的。
而他的父亲,大约对他的成长也不大上心,才让他终日结交江湖人士,最终引来家破人亡的大祸。书中他的父亲对他的管教是完全缺席的,用他父亲的话说:“只是随他性子”,王进教史进的武艺的时候,他的父亲并没有参与对他的教育,而是“史太公自去华阴县中承当里正”,完全是一付不管不问的态度,可见史进虽然生于一个富裕之家,但是在精神层面完全赤贫,几乎等于孤儿。因此,他遇到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就决定他将走上什么样的道路。
《水浒》一书,开头写的是京城里的种种不祥,按照金圣叹的观点,表达的是一种“乱自上作”的悲剧,窃以为,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正是对史进的描写,让我们可以看到,动乱的阴霾不仅只是遍及朝堂,民间也不见得是什么清凉世界。
在少华山结交了杨春陈达和朱武三人,仍然是一场欺骗的结果,史进因为他们三人而家破人亡,并不是这三个人真的和他有什么太深厚的情谊,而完全是史进中了朱武布局的苦肉计,从这里作为小说人物的史进正式踏入了江湖这淌浑水。其中并没有所谓的一见如故肝胆相照,而是骗局接着骗局,伤害接着伤害。
史进真正的灾难,起源于猎人李吉,这个李吉只是看到为史进送信的王四喝醉了,就趁机拿走了王四身上的财物,除此之外,还把朱武陈达他们写给史进的信当成一个勾结匪人的罪证去告官,水浒书中类似的情节实在是太多了,阎婆惜,黄文炳都可以看成是和猎人李吉一样的货色,这里我们要看到金圣叹的局限,这哪里是什么“乱自上作”,分明整个社会都烂透掉了!
而这个传递书信的王四,同样没有任何的责任担当,书信丢失了,并没有向史进说明实情,同样选择的是瞒和骗,要知道,在父亲去世之后,这个王四大约可能算是史进最可相信的人,但是呢,他带给史进的,依然是欺骗。
最终,因为李吉的告发,史进只能逃亡。投靠师父不遇,遇到了鲁达,因为这场相遇,鲁达上演了拳打镇关西的壮举,不过,为了救助一位落难女子金翠莲时,史进又被鲁达讹去了十两银子,正是这十两银子,也许就决定了史进一生的道路,那就是去做一个强盗,后来他的第一次抢夺不就是和当时已经做了和尚的鲁达干成的吗!
要知道,史进是出远门,并且家已没了,如果要以一个良民活下去,身上的钱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性命其实是一回事的,作为史进的开手师父的打虎将李忠,可以通过卖膏药挣钱,都只肯拿出二两银子,初出江湖的史进,一出手就给了十两银子,这可以说是史进不晓得人情险恶,也有可能是被老江湖鲁达所控制,不得以掏出十两银子,鲁达当时说的是借,但是后来的情节,鲁达从来就没有起过要还的念头。
正是因为青年人这一次不知深浅的大方,无家可归的史进最终闹起了经济危机,只好去赤松岭剪径做强盗了!
正是在赤松林的抢劫,宋朝的良民史进变成了强盗史进!即使后来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仍然还是强盗!
回到少华山的史进,彻底失去了做一个良民的可能,但是天性的正直,让他无法面对贺太守强抢民女的事,行刺贺太守,大约可以解读为官府和民间都不再接纳他,鲁智深那么热情地来解救他,说是为了上梁山共聚大义,本质不过是为梁山泊又拉来一个炮灰罢了!
上了梁山泊,那其实已经是一个微型的朝廷,史进在梁山泊的第一次出征,便是“要在宋江面前呈能”,去讨伐芒砀山的樊瑞项充李衮,这个心态,和他在没有接受王进指导前,那种自信的心态是一样的,这次呈能的失败,使他失去了进入梁山一级猛将的行列。后来的任何出场,都不大精采。还有被当年的相好、妓女李瑞兰出卖,再次身陷牢狱,可见史进一生总是遭遇欺骗和背叛,真是一点都不假的。
因此,史进被方腊手下的庞万春射中之后,和他同行的还有五个好汉:薜永、石秀、李忠、杨春、陈达,各自逃命是很正常的表现,特别是陈达和杨春,就算和史进没有什么情谊,但是共事多年,从道义上也应该救助史进一下,但是正像书中所说“各自逃命而走了”,根本没人管史进,这等于是史进一生中遇到的最后一场背叛,和水浒众好汉的命运其实是相通的。史进之死可以说死得平平淡淡,正是梁山众好汉命运的暗示。
而跟着史进的五人最后也在同一场斗中全被射死,作者的本意,大约不是写这五个个因为不救助史进的报应,而是暗示他们也是史进,正是这种描述,使水浒一书的悲剧色彩更加浓厚!普通读者大约要认真的阅读才能体会。各位对我的解读有什么批评,欢迎指正!
史进中箭后,为何其他梁山好汉都丢下史进,“各自逃命而走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看看原文怎么写:说言未了,飕的一箭,正中史进,坠下马去。五将一齐急急向前,救得上马便回。又见山顶上一声锣响,左右两边松树林里,一齐放箭。五员将顾不得史进,各人逃命而走。转得过山嘴,对面两边山坡上,一边是雷炯,一边是计稷,那弩箭如雨一般射将来,总是有十分英雄,也躲不得这般的箭矢。可怜水浒六员将佐,都作南柯一梦。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人,不曾透一个出来,做一堆儿都被射死在关下。三千步卒,止剩得百余个小军,逃得回来。
大家注意,史进等六人是中了埋伏的,被乱箭骑射,最终3000步兵就回来100多人,可见基本全军覆没了。
这种逼死的关头,任何人都只能管自己了,顾不了别人。
说起来,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等五人还是不错的。
在史进中箭坠马时,他们也是不顾性命来救人。但是,此时并没有说史进死活,很有可能是被射死,至少也是射成重伤。
此时敌人伏兵四处,开始疯狂射箭。
当时史进应该单独被放在一匹马上,由人牵着走。
但此时乱箭飞过来,最终3000人就活了100多人,石秀等5人也全部被射死,试问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了带着史进的那匹马,自然先要自己逃命了。
当时那种情况下,史进已经重伤甚至死亡,背负他的马是没有办法快走的。
如果谁去保护可能已经死亡的史进,等于是一起死,被迫自己逃走也是没有办法的。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放弃史进逃走是正确的。
就像电影《古惑仔1》里面,陈浩南一伙在澳门被人伏击,当时巢皮先被砍倒负重伤!
陈浩南他们要来就巢皮,巢皮让他们赶快跑:一个人死,总好过大家一起死。
道理就是这样。
讲义气归讲义气,讲义气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不顾自己性命的乱来。
史进中箭后,为何其他梁山好汉都丢下史进,“各自逃命而走了”?
哪有那么多生死与共的兄弟,如果你在现实中遇到的概率为千分之一,那么文学作品中能到百分之一就相当夸张了。总共一百零八人,有几个愿意为兄弟去死,当然鲁智深、武松算两个。实际上结拜兄弟人数太多,只有一个结拜称号是真,其他都是假。刘关张是理想兄弟,水浒传是超现实兄弟,瓦岗寨才是现实中的兄弟。不损害自己的利益情况下,救你帮你没问题。连自己性命都难保,还去救别人,不可能的。
史进中箭后,为何其他梁山好汉都丢下史进,“各自逃命而走了”?
首先要说的是,所谓的梁山好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佩得起好汉这个称呼么?根本就佩不上的。在所谓的梁山好汉中,其实应该叫它们梁山群贼。而在梁山群贼中,像李逵这样的杀人如麻的贼寇,多的是,多得很。比如说,那个被称为“双枪将”的董平,它原本是东平府太守程万里手下的一员武将,因为屡次三番的向程万里求婚,请求程万里把他美貌的女儿许配给自己而屡招拒绝的缘故,这个人面兽心的家伙竟然起了黑心,和正在攻打东平府的梁山贼众勾结成奸,里应外合的攻下了东平府。攻下了东平府后,董平杀死了它的顶头上师程万里,然后霸王硬上弓,强行把程万里的女儿强娶为妻。而梁山群贼中的张清、孙二娘夫妇,在踏上梁山贼众的贼船前,已经合伙开了一家黑店,专干谋财害命的罪恶勾当。在这一对狗男女开黑店的时间里,被它们谋害的人财两失的人,简直是不计其数。梁山群贼中的林冲,在没有被高俅父子及其爪牙设计栽赃陷害前,原本是和鲁智深交情匪浅的。但是在他被高俅父子栽赃陷害,并被刺配沧州的途中被鲁智深冒死救下后,他并没有牢记鲁智深对他的救命之恩,反而在平安到达沧州后把鲁智深供了出来,害得鲁智深不能在原先栖身的大相国寺栖身,被迫走向了飘泊江湖的亡命之路。至于说绰号鼓上蚤的时迁等人,因为路宿祝家庄时偷了祝家的鸡,从而导致了梁山贼众和祝家庄的一场血战,更是等而下之的下贱之徒的下流之作了。
总而言之,在梁山群贼中,对无辜者犯下滔天血债的人,占据了梁山群贼成员中的绝对大多数。而这一伙为当时,也被今天的政府律法所容不下的贼寇,在彼此之间,也是不存在所谓的道义和交情的。它们中的大多数人存在的,只不过是互相的利用,互相的提防和伤害而已。比如说,在李逵这个北宋版的暴力恐怖分子去接它的母亲,却不想它的母亲被老虎吃掉后,只能是两手空空的返回梁山时,一众的梁山群贼,并没有什么人去安慰它,而都是冷漠的看着李逵,像悠闲的人们看一条落魄的狗!
梁山群贼既然是彼此之间都是如此的冷漠戒备,那么当史进中箭落马时,它们自然是采取了“各自逃命去了”的态度了。因为,在大多数的梁山群贼的成员中,“患难与共”的这句话,说是可以说,但是如果是要让它们去做,是没有几个人会去做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史进中箭后,为何其他梁山好汉都丢下史进,“各自逃命而走了”?
九纹龙史进、拼命三郎石秀、病大虫薛永、打虎将李忠、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巡路探哨,结果史进被“小养由基”庞万春一箭射中,其余五人救起史进撤离。不成想伏兵四起,五人不顾史进,各自逃命,可惜一个也没跑出去,全部被乱箭射死。
这是史进的悲哀,也是人性使然。一体同心的夫妻都向来被称作“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何况那些所谓的兄弟呢?要知道并不是每一种兄弟都是羊角哀和左伯桃。
史进其人我们老是说梁山好汉,梁山好汉,但是如果按照今天对好汉的理解以及三观看,梁山称得上好汉的可谓凤毛麟角,很巧的是史进算一个。
首先,史进愿赌服输,而且佩服高人。起先练棒的时候,王进点评了几句,史进勃然大怒,于是和王进比武,结果三下五除二被拿下。
史进为了练武耗费很大,甚至让人感觉不务正业,努力了多年自信满满,结果秒败,一般人肯定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心胸狭窄一些还会迁怒击败他的人。但是史进没有,打不过就是打不过,服了,直接按照事先说好的拜师磕头,而且很高兴。这说明史进有一颗纯正的赤子之心,非常难得。
第二点,史进够义气。他生擒了陈达,但是眼见朱武和杨春为了陈达不惜自缚请罪,深受感动,不仅放了陈达,还和三人成了朋友。连朱武都说,虽然是苦肉计,但亏了史进义气。
官府捉拿三人,但不想招惹史进,也就是说只要史进不管,置身事外,那就不会惹火烧身,偏偏史进觉得和三人意气相投,于是抛家舍业杀散官军,助三人脱困。
后来史进又结识了鲁智深,虽然相处时间不长,却依然很仗义,不仅大方赠银,二度相遇还仗义出手帮鲁智深报仇。
第三,史进骨头硬。被官府捉拿,任凭严刑拷打,一句话不说,堪称铁骨铮铮。
有人说史进不孝顺,爹娘都让他气死了。其实与其说不孝,不如说是理念和想法不同,他就是喜欢练武,不喜欢种地,他娘说不听,结果想不开郁郁而终,虽然严格说也是不孝,但这并非史进主动性的对父母不好,更多的是因为他娘自己想不开。
史进最大的缺点是热血冲动,而且情商、智商都不高,所以容易被有心人利用。骗他的娼妓就不说了,关键他自以为过命的兄弟其实也没把他当兄弟,这就很让人寒心了。
拼命三郎石秀、病大虫薛永石秀和薛永其实都非贪生怕死之徒。石秀那句“梁山好汉全伙在此”一直被津津乐道,即便被擒了也宁死不屈;薛永不畏强权,在揭阳岭痛打穆春,丝毫不在意后果,大不了就是赔上性命,所以这两位弃史进而走不能单纯的理解成贪生怕死。
当时史进中箭,书中没有交代是不是死了,很多人认为死了,我觉得没有,不然几个人也没法救起史进扶着撤退。而且通常被直接射死都会有专门的表达,庞万春箭术不让花荣,但史进功夫不差,虽然躲不开,但不是没可能躲开要害,所以我觉得当时应该是伤得不轻,如果医治及时应该能捡回一条命。
但是随后伏兵四起,客观说,再带着史进突围基本已经没有可能了。石秀和薛永与史进交集不多,没什么深交,说是兄弟,其实和同事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没必要为了史进搭上自己性命的做法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如果负伤的是杨雄,石秀不仅不会跑,甚至可能为杨雄挡箭。
这其实都很正常,对每个人都舍生忘死那是有毛病,毕竟谁的命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救得出拼一拼还值,既然明知道事不可为,何必“赔了夫人又折兵”呢?
打虎将李忠李忠是史进的启蒙老师,两人的关系比一般人要近一些,在鲁智深揶揄李忠时,史进也没有跟着一起说,可以说他对李忠还是比较尊敬的,虽然李忠教他的东西后来他知道都是些花拳绣腿。
同时,史进这人性情豪爽,花钱大手大脚,可以预见,李忠在教史进的时候应该赚了不少。正是基于这两点,很多人认为李忠这个人不怎么样,完全不顾史进对他曾经的恩情。
但是站在李忠的角度说,他本来小心思就不少,也比较自私。在他看来,自己赚的钱是拿教功夫换来的,天经地义,即便史家多给了,但也不足以自己用命去换,甚至说陪史进一起死。
我们不能说李忠想得不对,也无须太过苛责,因为本来李忠就不是什么义薄云天的英雄好汉。
跳涧虎陈达和白花蛇杨春相比较而言,陈达和杨春与史进可以算作是自己兄弟了,甚至说史进对他们有救命之恩都不为过。
陈达曾被史进生擒,朱武知道强取不得,于是认怂与杨春自缚去见史进,宁愿与陈达同死,史进有感于他们三人义气,于是一并放了,还因此与他们结交。
第二次官兵包围史家村,但凡史进歪一歪头,袖手旁观,三人必死无疑,但史进却舍了家业,杀散官兵助三人脱困。
最终史进走了一圈,没找到师傅王进,于是回少华山落草,做了大当家,之后几年四人可以说朝夕相处。
但是从史进被官府拿了,朱武三人拿不出办法看,他们与史进并未真正交心,起码也是不愿意用自己的命去换史进的一线生机。所以说从阴谋开始的任何感情都是靠不住的,他们看中的是史进的义气与高强的武艺,说句不好听的,这本就是一种利益驱使下的利用。
除了这里,在六人战死后朱武的态度也看得出史进从来没有走进他的心,因为他只是为陈达和杨春掉了泪,丝毫没有提及史进。
基于这样的感情,陈达和杨春是不可能与史进同生共死的,而且整个梁山能做得到在那种情况下宁死也不舍弃史进的大概只有花和尚鲁智深。
综上所述,史进的悲剧其实不怪他自己,只能说人心难测。当然了,我们不应该苛责其他五人,包括陈达和杨春,毕竟在那种情况下真正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的都是可敬的英雄,然而多数所谓好汉不过是普通人罢了。
史进中箭后,为何其他梁山好汉都丢下史进,“各自逃命而走了”?
在一起吃々喝々时是好朋友,但在生死关头,就要靠自己了,谁也帮不了自己,谁的命都是一条,都是弥足珍贵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