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把56半改为精确射手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系仿制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实际上当年SKS半自动步枪问世的时候,苏联确实考虑过直接拿SKS改一款半自动狙击步枪出来,但是最后SKS狙击型的方案还是被放弃了,苏联最后选择研制著名的SVD狙击步枪。
苏联之所以这么做,关键还是在于SKS半自动步枪的一个致命缺陷,这个缺陷就来自于SKS步枪使用的子弹上。SKS步枪使用的是M43型7.62X39mm中间威力子弹,也就是著名的AK-47同款子弹,严格来说,SKS还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M43型子弹的服役步枪。
在说M43子弹的缺点之前,先了解一个概念,我们知道,由于地球引力影响,子弹打出去不是一条横线地飞,而是一条抛物线,一边往前飞一边往下掉,这就叫弹道下坠。而M43子弹,是一种中间威力子弹,相比M1908型7.62x 54mm全威力步枪弹,其弹壳缩短,因此枪口动能比全威力弹少了超过40%。
由于枪口动能减少,M43型子弹的弹头在飞行了300-400米之后,就会开始后劲不足,其弹道下坠开始变得很严重,以至于被戏称为“尿尿弹道”。因此使用M43中间威力子弹的SKS步枪射击400米以内的目标还是相当精准的,但是射击距离超过400米的目标时,“尿尿弹道”就会对精确射击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这种缺陷是中间威力子弹天生就有的毛病,骨子里的毛病是改不掉的,正因为如此,苏联最后放弃了拿SKS改狙击步枪的想法,而是选择了研制发射7.62X54mm全威力弹的SVD狙击步枪。中国想必也是发现了中间威力子弹的这个缺点,所以也没有拿56半改狙击步枪。
不过题主问的是精确射手步枪,不是狙击步枪,这里就必须再提一下,其实精确射手步枪你把它当做狙击步枪也未尝不可,本身精确射手步枪的诞生就跟狙击步枪脱不了干系。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狙击步枪与狙击手的运用上存在着不同的理念,苏联是根据卫国战争经验,将狙击手配备在排一级,甚至有时候下放到班一级,作为步兵班排的火力支援,狙杀可见的一切有生目标。而美国则是把狙击手配备在连一级,主要狙杀敌军指挥官等重要人员。相当于苏联狙击手是战士流,而美国狙击手是刺客流。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先后陷入了阿富汗、伊拉克治安战泥潭,在治安战的经验中,美国逐渐发现,像苏联那样在班排一级配一名狙击手还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作为美国,去模仿已经解体的对手,面子上还是挂不住的,于是美国一拍脑袋,那我不叫狙击手不就行了,“精确射手”“精确射手步枪”就此而生。不仅有效避免了“模仿苏联”的骂名,还顺带推销了一波“精确射手步枪比狙击步枪低一等”的理念,无形之中给苏联理念踏上了一只脚。
所以说,精确射手步枪和狙击步枪,你要是美国,你分的细一点随便,但是既然不是美国,就没必要整这一套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56半之所以不改狙击步枪,除了中间威力子弹天生缺陷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中国对狙击作战的理念还不是非常成熟。虽然由于历史传统所以一直推崇苦练枪法人人争当神枪手,虽然很早就在实战中运用了“冷枪冷炮”战术,但是关于现代化狙击作战理念还是要到80年代才开始接触,所以中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不仅没有拿56半改狙击步枪,甚至都没有发展真正的狙击步枪,这也是时代限制。
作者:现代956
中国为什么不把56半改为精确射手步枪?
这个问题提得好啊,56半可是把好枪,教材上是这么些的:可精确射杀200米内的目标,400米内有效杀伤,800米内打击生动集群目标。该步枪机构简单,非常容易上手;而且瞄准基线长,只要通过一定训练都能打出非常好的成绩。70年代时我军普通连队的炊事员、文书都能使用56半打出“优秀射手”的水平,边境实战中更有新兵使用56半耗弹125发射杀敌56人的惊人战绩。
自卫反击战初期我军步兵班组中除了两名机枪手以外只有正、副班组使用56式自动步枪,其余战士一律使用56半。经实战检验,射速在40发/分钟的56半无法有效压制射速为600发/分钟的AK-47/56式自动步枪,所以我军开始淘汰56半,战士装备清一色的56式自动步枪。这样一刀切的改革效果是明显的,我军步兵在火力上终于与敌军对等了。
但是在单兵技战术思想上却始终处于落后的局面,虽然我军十分注重“神枪手”的培养,但是却完全不重视狙击战术方面的研究和运用以及狙击步枪的研发,直到我军战士在边境战场上被越军的俄制SVD狙击步枪射杀,这才通过缴获的SVD紧急仿制出79式狙击步枪。悲催的是即便拥有了用狙击步枪,使用的方法却非常不专业——用机枪子弹充当狙击弹。所以更谈不上精确射手步枪了。
如今我军在狙击战术的研究以及狙击步枪的研发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然而我军已经40年未经过战争考验,“精确射手步枪”依旧得不到重视。好在目前装备的5.8mm口径的“88式狙击步枪”并不是一款称得上合格狙击步枪,就姑且将它视作“精确射击步枪”使用吧。倘若能通过改进56半,想必它的精准度和威力势必成为一款优秀的“精确射手步枪”。
中国为什么不把56半改为精确射手步枪?
这枪能不能改成精确射手步枪,不要先看枪,先看子弹,五六半的子弹根本就无法作为精确射手步枪用,也就只剩下被淘汰的命运了。
精确射手步枪是干嘛用的?步兵班里提供火力支援,提供火力延伸用的。要求就是射程远、精度高,否则就失去意义了。
我们先看美军的M14EBR,美军在阿富汗的每个步兵班都装备两把。这把枪改自M14,实际上也就穿了个马甲,没啥太大改动。M14用的是7.62*51mm的全威力弹,射程精度都能够保障。远距离面对AK47,M14把当年在越南丢的面都找回来了。
我们再看五六半,这把枪精度其实一般般,也就是正常的半自动步枪的水平。它使用的是7.62*39mm的中间威力弹,有效射程也就三四百米。和其他突击步枪相比,射程上没什么优势,射程上没有优势,火力延伸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改的话,改成全威力弹,别忘了,我们的85狙用的就是7.62*54mm子弹,五六半改改,加长枪管,换全威力弹,不就改成85狙了么,这会儿你还改五六半干嘛了?直接用85狙不就完事了。
中国为什么不把56半改为精确射手步枪?
79年初,南疆爆发的边境冲突战中,陆军步兵引以为豪射击精度极高的56式半自动步枪,被证明了在丛林战中,无法达成有效精准射击的目的。
莽莽林海中,对方自动步枪弹丸泼墨般地射过来,且往往见不到影儿,瞄准射击就扯淡了,此时,火力输出才是最重要的,就是和对方拼火力,只能单发瞄准射击且火力稀薄的半自动步枪就悲催了。
战后,军方立即上马81式步枪,用以取代火力依然停留在二战德械G-43、苏制SVT-40、美军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上的56式半自动步枪,包括连发射击时枪口跳动厉害精度偏低的56式冲锋枪。
56式半自动步枪,口径7.62毫米,发射39毫米中间威力步枪弹,有效射程400米,百米卧姿射击时,稍微经过教官点拨的人射击时基本上都能上靶,在射击精度上是出了名的好。
60年代我军大比武中,特等射手用的都是56式半自动步枪,还没听说过有使用56式冲锋枪的特等射手,包括用150发子弹,消灭50余人的孤胆英雄岩龙,可见除了人的因素以外,不得不说56半的射击精度非常高,这已成了军内外的共识。
至于中国不将56式半自动步枪改成精确射手步枪的原因,我军在历史上对狙击步枪的认识以及作用向来有所不足,对狙击步枪引发兴趣,还是在79年初的南疆冲突战中,缴获了对方的苏制SVD狙击步枪。
军方如获至宝,就交由军工逆向测绘仿制出来,新枪被命名为79式狙击步枪下放到部队使用,改进型被命名为85式狙击步枪,尽管由于工艺粗糙等原因,且未研发专门的狙击弹,仅以53式7.62毫米重机枪子弹来替代,但毕竟是把狙击步枪,射击精度要比一般的步枪高。
此时,我军有了专职的狙击步枪,加上81式步枪逐渐取代了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就不可能将56半改成精确射手步枪了。
随着5.8毫米枪族中的步枪、狙击枪、机枪的服役,81式步枪都退出了陆军一线部队,小口径步枪成为我军的标配,就更不可能将7.62毫米的56式半自动步枪改成精确射手步枪了。
中国为什么不把56半改为精确射手步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首先要搞清楚,精确射手是什么人?
精确射手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精确射击的射手。
精确射手和狙击手是不同的,表面上,两者很像,都是所谓的神枪手,其实区别很大。
狙击手英文叫做sniper,这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兵种。
早在火枪时代初期,就有专门以狙击敌人作为职业的兵种。
而精确射手则是designated marksman,其实也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兵种,只是一直功能比较模糊。
今天,狙击手不属于传统作战力量,属于特种作战的一份子。
狙击手通常配属至少营一级,独立执行任务。
狙击手首要目的并不是击毙敌人,而是进行侦察,搜集战场情报,有机会就击杀高价值的目标,以破坏敌人的指挥系统、扰乱部队正常运作。
狙击手作战区域主要是野外,或者是人口稀少的村镇。除了极少数城市战,一般狙击手不会进入城市。
精确射手则不同,他配属班排一级作战部队,一般跟随大部队一起行动和作战。
精确射手的作战区域主要是城镇或者固定阵地,而不是野外。
所以,狙击手和精确射手有相当大的不同。
反应在武器上,狙击手要求装备可以一击致命的狙击枪。狙击手是独自作战,在隐蔽地点开枪,必须开枪后一枪致命,虽有继续躲藏,寻机撤退。
如果一枪不能击毙敌人,狙击手往往没有机会开第二枪。强行开枪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就非常危险。
所以,狙击手一般要装备口径较大的狙击枪,多是单发射击。
精确射手则不同。
因为精确射手是跟随大部队行动,主要在超过普通步兵的射击范围(一般是400米外),射杀较为重要的目标。
简单点说,精确射手可以看作是二战期间,一个步兵班中射击技术最好的士兵,专门用来对付相对重要的目标,比如敌人低级军官、机枪手、迫击炮手、通讯兵等等。
而狙击手,一般不会随便射击这些目标的。
而精确射手因为有自己的部队掩护,往往不需要一枪毙命,甚至可以使用半自动步枪,甚至全自动步枪。
那是,56半并不适合。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精确射手的步枪,需要保证射程超过400米,而不能只是400米内。
今天的自动步枪和以往不同了,往往普通士兵也会装上瞄准镜,可以射击400米以内目标,射击还颇为精确。
那么,精确射手需要保持超越这些自动步枪的射程,不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而著名的美军M14步枪,倒是大体可以胜任的。因为M14采用7.62X51毫米北约标准步枪弹,所以射程比较远,可以达到700米,精确度也颇为不错。
但是,56半本来就是作为半自动步枪设计的,就是要射击400米内的目标,采用7.62X39毫米中间威力弹。
这种子弹虽后坐力较小,但装药少很多,导致射程超过400米,精确度就不够了。
官方资料这么写:可精确射杀200米内的目标,400米内有效杀伤
而且,即便是200米到400米,56半的精确度也有限,不能达到精确射手步枪的要求。
而苏军其实也有类似于精确射手步枪的武器,就是SVD狙击步枪,采用7.62×54毫米子弹。虽然该枪也比较粗糙,但在600到800米的有效射程,精度降为5.5角分,大约是直径1米的圆圈范围。
虽然精度不太高,如果该枪连续射击,还是有把握击中人体大小目标的。
而且,56半的射击标尺和抛壳窗的距离太近,安装光学瞄准器材很不容易。如果不安装光学瞄准器材,神仙也不可能在500米精确射中目标。
中国为什么不把56半改为精确射手步枪?
我是迷彩派编辑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56半本身的精度并不是很高,而且它采用的是7.62x39毫米中间弹,初速和有效射程以及精度都比较低;加装瞄准镜的话,作为狙击步枪性能是很低下的,基本上仅能满足200米以内作战需求。如果放在40-50年代狙击步枪发展还很不成熟的时代,倒是能凑合混混日子。
SVD步枪的射程远比德国98K狙击步枪要远。98K系列步枪采用的7.92毫米弹家族精度性能是很糟糕的,所以毛瑟98家族的精度实际上都不好,后来的SVD步枪精度要优越很多。而且早期限制狙击步枪射程的最大原因,在于瞄准镜欠缺精确的测距能力,不能让射手快速准确的进行针对性的弹道计算和修正,这个能力正是从SVD步枪才开始具备的。98K的狙击步枪,在SVD步枪面前就是战五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