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和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李莲英是真的太监,这个没什么好怀疑的。他跟慈禧太后就是正常的主仆关系,只不过慈禧太后特别信任李莲英而已。
有些人怀疑李莲英不是太监,恐怕是因为听说过一些江湖谣言: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面首,或者慈禧太后在守寡后生过孩子。
很多人喜欢看点猎奇的事儿,或者听风就是雨,把一些民间传说或者谣传当真,他们没思考过一个问题。
李莲英不是一进皇宫就在慈禧太后那得宠的,他刚进皇宫时跟其他的小太监一样,也是走正规程序的,就是得到敬事房净身。当然,李莲英是自己净身以后进的宫,而是他也躲不过敬事房的验身房啊。
敬事房是清朝皇宫专门管理太监的机构,每个想当太监的人,都得先过敬事房这一关。
敬事房在招募新太监时,必做的一件事,也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就是给他们净身并验身。
净身有严格的程序,每一步都有专人负责,不准有任何一个漏网之鱼,因为在皇宫里,特别是后宫里,除了皇帝,不能有其他男人,给太监净身,就是保证皇宫的后宫里只有皇帝一个男人。
敬事房如果把这件事儿办砸了,相关的总管级别的大太监就等着掉脑袋吧。
你想啊,大部分皇帝都是三宫六院的,有很多妃子,皇帝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雨露均沾,难免喜新厌旧或者不小心冷落了某些妃子,这些妃子,个个都是正当最好的年华,精力充沛,感情丰富,他们一旦遭到皇帝冷落,必然会产生怨言,甚至有的人变得寂寞难耐。
如果哪个太监没净身,或者净身不彻底,跟这些妃子产生了不正当关系,那可就是天大的丑闻,皇家是决不允许这种丑闻的。
别说真的发生妃子跟“假太监”的丑闻了,就是妃子跟真太监发生丑闻,甚至妃子跟宫女发生丑闻,皇帝也是决不允许的。
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大伙都听过,汉武帝藏的这个娇叫陈阿娇,是他的表妹,他二人结婚以后,小夫妻如鱼得水,你侬我侬,别提多幸福了。
可是,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后来汉武帝遇到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就开始跟卫子夫如鱼得水,你侬我侬,把陈阿娇晾在了一边。
陈阿娇这时候也是正当精力充沛、感情丰富的年纪,她怎么能忍受得了这种冷落,但是汉武帝还是把他给晾在一边,陈阿娇独守空床,寂寞难耐,于是就找了自己贴身的宫女,穿上男人的衣服,假扮男人跟自己同床共枕。
后来汉武帝听说了这件事,极为愤怒,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皇家丑闻,就把这个陈阿娇的皇后之位废掉,同时把那些跟陈阿娇假扮男人的宫女全都杀了。
还有另一件事,更是恒古未有的丑闻,皇后跟真太监高菩萨私通。
这件事发生在北魏时期的孝文帝的皇宫里。
我们都知道孝文帝改革,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整天在外面忙着征战,于是就冷落了自己的皇后冯皇后。
冯皇后也正当精力充沛、感情丰富的年纪,孝文帝在外征战,一年半载不回一次皇宫,冯皇后便也只能独守空房,一开始她还忍耐得住,架不住年年这样,终于,冯皇后忍无可忍,跟伺候自己的太监高菩萨私通了。
很快啊,这件事传到了在外征战的孝文帝的耳朵里,孝文帝听了大怒,但是他还不敢完全相信,毕竟有些事,不是亲眼所见,绝难相信,况且是这种皇后跟太监私通的闻所未闻的奇葩事儿。
所以孝文帝赶紧回京,要亲自审理这件谣传到底是不是真的。
孝文帝回到皇宫,先提来高菩萨验明正身,发现高菩萨确实是真太监。
接着他让人带来冯皇后,可能是孝文帝觉得这事儿很丢脸,还用一层纱隔开,让冯皇后自己隔着纱说,同时,孝文帝找来几个王爷旁听。
结果,冯皇后全都招了,原来高菩萨进宫之前就认识冯皇后,那时候高菩萨是个郎中,因为看病他们认识了,暗中自然勾勾搭搭,行周公敦伦之礼,后来冯皇后进宫,就跟高菩萨分开了,谁知道高菩萨做了太监也跟进了皇宫,就这样,他们又在一起了。
孝文帝找来高菩萨,让他跟冯皇后对质供词,无误之后签字画押。接着,孝文帝就把高菩萨杀了。
可是,孝文帝当时还不忍心杀冯皇后,毕竟冯皇后跟高菩萨私通,自己也有一定责任,谁让自己整天不回家的。
但是,这种皇家丑闻,却决不能善罢甘休,孝文帝答应冯皇后,自己活着时不会杀她。
后来,孝文帝病重,留下遗言,要求那几个曾经旁听的王爷,在自己死后杀了冯皇后,彻底封存这段皇家丑闻。
皇宫里的妃子,别说跟假太监传出丑闻,就是跟真太监、宫女们传出丑闻,皇家都决不允许,所以,希望大家再不要拿李莲英是不是真的太监来说事了,如果他是个假太监,不用什么满清王公大臣出面,敬事房的总管们,内务府的总管们,也会先把李莲英剁成肉泥。
其实,前面我们说过,李莲英进宫之时,必然经过敬事房的净身程序,而且在净身完,还要复查是不是净得干净,复查无误后才送进皇宫。
清朝敬事房给太监验明身份的地方叫验身房,这个地方不在紫禁城里面,而是在现在故宫后面的景山公园里东北角叫黄化门的地方。
如果有人把净身不彻底的太监送进了皇宫,敬事房的总管和内务府的大臣都得担责任,甚至掉脑袋。
所以,为了防止有的太监净身完那里又发芽了,内务府专门在景山东北角那设立了验身房,这个验身房不但验第一次进宫的太监,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净茬。
清朝内务府规定,进宫的太监,无论老少,包括李莲英这样最得宠的大总管,每年都要去验身房验一次身,就是看看这些太监们又发芽了没有,如果有了新茬,就得二次净身,他们叫净茬。
内务府和敬事房是非常重视这件事的,如果出了纰漏,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大家不要再怀疑李莲英跟慈禧太后有什么不正当关系了。他就是个伺候慈禧的一个老太监,只是比较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和宠信罢了。
古时候当太监的,有自愿净身的,有敬事房给净身的,李莲英就是自愿净身的,主要是家里穷。
李莲英从小混迹街头,锻炼得很圆滑,很奸滑,这个人很有心计,更加会察言观色,他进了皇宫以后,很快就得到慈禧太后宠信,不是没有来来由的。
李莲英进宫的时候,他说他妈妈给了她两个煮熟的鸡蛋,他一闭眼,就会想起那个给他净身的小刀刘,小刀刘是有名的净身师父,净身完,李莲英回家养伤,养好伤才能进宫。那些敬事房给净身的,自然由敬事房安排净身养伤的地方。
总之,李莲英也有痛苦的回忆,但凡在外面能挣口饭吃,谁愿意断子绝孙了去皇宫里当奴才呢?
李莲英的工于心计和会做人,有一个例子能看出来。
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命令当时总理海军衙门的醇亲王奕譞去视察李鸿章负责的北洋海军,让李莲英代表自己随奕譞一起去视察。慈禧太后的意思很明白,奕譞是正阅兵大臣,李莲英是副阅兵大臣。
清宫规定,太监不准干政,而且太监的品级绝对不能高过四品,慈禧太后可不管这一套,不但给了李莲英二品顶戴,还让他干政。此时正是李莲英红到顶峰的时候。
可是,这奕譞也是大有来头的人,他就是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同行的李鸿章更是当朝第一重臣。
换作别的不知天高地厚的,也许就以自己代表了慈禧太后,便趾高气昂,不可一世,李莲英却不是这样。他却夹着尾巴做人,在奕譞和李鸿章面前仍像一个奴才一样。
首先,李莲英不敢戴自己的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的。
其次,李莲英全程像奴才一样跟在奕譞的身后,给他点烟,给他端洗脚水洗脚,而且奕譞不出去,他也绝不私自去见任何一个官员。
李莲英的做法,赢得了奕譞和李鸿章的热烈赞赏,他们在慈禧太后面前不断的夸李莲英懂规矩。慈禧太后脸上有光,更加宠信李莲英了。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李莲英为什么能几十年都得到慈禧太后信任,一直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会做人、懂分寸、能揣摩透慈禧太后的心思,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该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
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为她守孝守陵三年,也算最后的尽忠吧。
慈禧太后和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两人从身份上看是主仆关系,在感情又互相依赖,相濡以沫。在大量反映清宫的影视剧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慈禧和李莲英形影不离。李莲英的一句“老佛爷”,让人记忆深刻。其实许多人不知道,李莲英也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李莲英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始终得到主子的欣赏,这在伴君如伴虎的清王朝是难得一见的。随着慈禧掌握朝政,水涨船高,李莲英也成为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李莲英,原名李进喜,莲英是由慈禧起的名。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他们俩的关系非同一般,晚清太监刘兴桥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记载: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连英:“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连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刚开始李莲英只是慈禧身边的一个普通梳头太监,而大太监安德海正是慈禧身边的红人。后来安德海恃宠而骄,行为乖张,引得众人不满。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李莲英从安德海之事中明白了与太后相处要把握好君臣之礼的分寸,更是凭借着自己梳头的精湛手艺和谦虚低调的性格得到慈禧太后的垂青,再加上他处事圆滑,也不得罪光绪,所以尽管慈禧身边侍奉的宫人如流水般换来换去,但李莲英对慈禧的陪伴就象铁打似的一动也不动。
慈禧对李莲英也是十分的信任,甚至是依赖。李莲英不仅在衣食起居上一直陪伴在慈禧左右,体贴入微,关系亲密如同好友一般,就连慈禧卧室里修有一条密道这样的秘密,慈禧也只让李莲英一个人知道。并且每过一段时间,慈禧都会让李莲英陪着,去到密室中细数和欣赏她藏在里面的稀世珍宝。据考古资料记载:慈禧的密室里面有不计其数的珍珠项链,而翡翠玛瑙这些物件根本不足为奇,更有各国进献的奇珍文玩琳琅满目,资产堪比当时的国库。在慈禧过世后,李莲英更是为慈禧守孝百日,之后便归隐山林。从李莲英身上,我也理解一句话:事在人为,有为才有位。虽然李莲英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太监,而慈禧十分强势狠毒,咸丰皇帝死的那年,慈禧才27岁,青春洋溢,精力旺盛,正当虎狼之年,后来中年又丧子,她的个人生活是不幸的。同时她的一生又经历那么多的波折和斗争,晚年一定是落寞和孤寂的。有李莲英这样的人在身边,能化解慈禧的烦恼,给了慈禧作为一个女人最需要的体贴与陪伴,李连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老来伴”。而慈禧给了李连英想要的富贵和权势。如此这般,想必才是李莲英能一直陪伴慈禧度过余生的真正原因吧。
慈禧太后和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一道带着凝问的题,慈禧太后和大太监李莲英还能是什么关系?不就是主子和奴才,太后和太监吗?当然,太监李莲英尽心事主,相陪相伴慈禧长达53年之久,人们的怀凝是在所难免。但怀凝归怀凝,李莲英9岁入宫,从底层做起,没有背景和关系,想要鱼目混珠,混进宫里,那是不可能的。李莲英他人做事,生性圆滑,善观言察色,做事谨慎,看人做事,逢人改人话,逢鬼道鬼言。做事从不得罪人,他做事懂得把握尺度,深得人心,也得到慈禧恩宠。民间传言,慈禧和李莲英有染,说李莲英是假太监,你信吗?慈禧太后,为人心狠手辣,她恩宠李莲英,就是看到他能忠诚重义,且皇宫太监制度森严,轮不到他小李子乱来。传言就是传言,如假包换的李莲英,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历史就是历史,不要用怀凝的目光去度李连英,他诚心护主,能让慈禧开心诚服。他对上不犯,对下不欺,绝对是一位好太监!🦄🌺🌺
慈禧太后和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坊间曾有传闻李莲英净身不彻底,经过特殊治疗后,居然还有一些能力,遂被慈禧视为珍宝,经常招其入室聊天至深夜。
其实自大清开国以来,源于明朝宦官擅权之祸的教训,太监不仅在许多大清帝王眼中犹如虫蚁般卑微,而且还被明令禁止干政,甚至到了雍正朝,更被明确规定品级不得超过四品。
大清历代皇帝一般都遵守祖制,唯有慈禧掌权后,为李莲英打破常规。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莲英被加赏三品顶戴花翎;光绪二十年(1894年),李莲英又被加赏二品顶戴花翎,成为大清太监中空前绝后之人。
这不禁令人怀疑李莲英是否真如坊间所言,与慈禧有一腿呢?不然李莲英怎会获得如此殊荣呢。
一般人做太监多因生活所迫,但李莲英不是。1848年,李莲英出生于直隶大城县,原名李进喜,在兄弟八人中排行老二。
李莲英7岁时,其左腿膝盖处拉伤化脓成疮,因久治不愈,遂被父亲带着到北京寻医诊治。谁成想李莲英父子俩,在西直门外路遇一个摆摊算命之人,说李莲英是铁扫帚命,10岁以后会上克父母,下克兄弟姐妹,唯有出家当和尚或进宫当太监才能化解。
后来,李莲英的腿虽然好了,可算卦人的话却成为李家人的心病。所以他们思前想后,决定送李莲英进宫当太监,说不定混好了还能光耀门楣,总比当一辈子穷和尚强。
咸丰六年(1858年),9岁的李莲英被送到北京会计胡同毕五家中自费做了手术,同年冬天就被送到郑亲王端华府中做小奴,后又被端华推荐进宫做了太监。
其实在清代,太监进宫自有一套严格程序,并非做个手术那么简单。譬如在《宫女谈往录》中,曾在慈禧身边做过8年敬烟宫女的何荣儿,就详细讲述了太监进宫的程序,无论推荐人,还是担保人、户籍所在地负责人、手术人、术后检查人都要一一签字,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太监才能入宫。
同时清宫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每年还要由内务府例行检查,如若发现问题,所有签字之人都脱不了干系,轻则入狱,重则问斩。估计没有人敢为李莲英涉险,那坊间传闻难脱杜撰抹黑慈禧之嫌。
至于慈禧与李莲英到底是什么关系,与其说是李莲英仰仗慈禧,倒不如说慈禧离不开李莲英,因为李莲英有三大绝活,在清宫中无人能代替。这三大绝活,一个是手,一个是口,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就是用心与用脑。
心灵手巧电视剧中曾有这样一个场景,李莲英搀扶慈禧游园,慈禧扶住李莲英的手,忍不住赞叹:“哎呦喂,看看你这双小手滑得,哪像四五十岁的男人。”
这个桥段看似有点扯,实际是史实,李莲英的手确实与一般男人的手不同,不仅又软又嫩,而且还巧,给慈禧梳头、按摩,堪称清宫一绝。
慈禧是出名的刁钻难伺候,尤其忌讳梳头时掉头发。别人给慈禧梳头都胆战心惊,唯有李莲英不仅每天变着花样给慈禧梳各种时新发式,而且保证慈禧一根头发都不落。
其实李莲英哪有那么神啊,只不过比别人多下苦功夫罢了。曾有传闻称李莲英为了给慈禧梳头,专门到烟花柳地,一呆就是十来天,细心揣摩各种时新发式的梳法。
至于慈禧不掉发,只不过是李莲英在袖口处缝了两块猫皮,通过摩擦静电吸附脱落的头发,然后再趁慈禧不注意偷偷扔掉,不让慈禧看到落发罢了。
李莲英因梳得一手好头,竟被称为“小篦李”,就连后来遭弹劾时,朝中大臣也这样称呼李莲英。
李莲英除了会梳头外,还有一个绝活就是按摩。我们姑且不论李莲英从哪里学的按摩,总之他深谙按摩之道,懂得哪个部位要轻一点,哪个部位要重一点,总能做到刚刚好。
每天早晚,慈禧都会召李莲英进入寝宫按摩。
他先是跪在榻前的红毯上,先以右手慢慢伸入被下轻轻拂拭后,由上半身开始按摩,然后按摩下半身、两腿,除“不方便”的地方外,全身各部位均按摩一遍。
有过按摩经历的人都知道,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舒服,又容易上瘾的事情。而李莲英相比其他太监,按摩手法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总能让慈禧赞不绝口。也正因如此,慈禧在按摩一事上不愿换人,独对李莲英十分依赖。
巧舌如簧李莲英虽没多少文化,但嘴皮子非常溜,不仅会说书,甚至还会口技,随时可以搭台唱戏以娱他人。
慈禧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26岁丧夫,40岁丧子,所以除了承受处理政事的压力外,还要承受孤独寂寞。而当时除了看书、画画,看戏之外,也没多少可以消遣娱乐的项目,于是李莲英就经常把自己听到的评书曲目或段子,讲给慈禧听。
不管是《西游记》,还是《三国》、《小五义》、《石头记》等评书,李莲英总能讲得绘声绘色,甚至有时还会即兴插入一些慈禧喜欢的小曲,或是模仿猫狗的叫声,说、唱、跳同步进行,每一次都能逗得慈禧开怀大笑。
慈禧执政时,正逢内忧外患的乱世,压力之大不言而明。我们试想一下,因压力感觉疲累的慈禧微闭双眼,旁边李莲英一边按摩,一边插科打诨逗闷,这种感觉应该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
审时度势如果李莲英只是会这些技术活儿,也难免会被人取代,因为这些都是可以学习的。真正能让慈禧非李莲英不可的根源,就是李莲英能摸透慈禧的心思,不仅能让慈禧产生安全感,更能让慈禧在精神上对其产生依赖。
而李莲英能做到这一点,简单说就是凡事用心用脑,始终恪守自己的本分,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李莲英虽为总管太监,但其本职工作就是哄慈禧开心。慈禧六十大寿时,李莲英曾精心安排了一个放生节目。当慈禧打开鸟笼与鱼篓后,谁料那些鸟儿与鱼儿,离开了没有一分钟,就又返回笼中。
李莲英随即高声大喊:“老佛爷洪福齐天,连这些鸟、鱼都不舍得走啊!”
慈禧一听当然心花怒放,当场厚赏李莲英。实际上,李莲英提前饿了这些鸟、鱼一天,然后再巧妙地将笼中提前藏好的吃食露出,吸引鸟、鱼回来罢了。
李莲英讨好慈禧的方法非常多,可以说是挖空心思拍马屁。据说李莲英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都会派太监或是当面问候慈禧。但李莲英也不全靠嘴功,在危急时刻对慈禧也确实忠心耿耿。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带领光绪等人仓皇“西狩”。一路之上,李莲英对慈禧呵护备至。有一次暴雨过后,坡陡路滑,慈禧乘坐的骡车眼看就要滑下山沟,李莲英挺身而出,直接用身体挡住了正在下滑的骡车。
李莲英不顾自身安危舍命救下慈禧,而且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依旧不忘询问慈禧的安危。患难见真情,纵使慈禧再心狠手辣,面对这样的李莲英怎能不感动。
李莲英时刻以慈禧为中心,遂其能得慈禧的依赖已成必然。但李莲英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地方,就是在取得慈禧信任的同时,还让慈禧觉得放心、安全。
李莲英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满脑子只想如何让慈禧开心,而从不干涉政事。如此得宠而不贪权的太监,还真不多见,这也是李莲英大智慧的真实体现。
慈禧自26岁就站在了权力之巅,可她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家内忧外患的动荡不安,还有诸多心怀叵测的大臣,遂其又敢信任谁呢?
李莲英清楚慈禧的多疑心态,遂其为取得慈禧信任,增加慈禧的安全感,就要让慈禧懂得他只想伺候好主子,而对政事丝毫没有兴趣。
有时慈禧与李莲英谈话时,偶尔涉及到政事,李莲英总是推脱自己除了侍候老佛爷,别的啥也不懂。慈禧往往会指着李莲英说:“真真指望不上你啊!”
慈禧嘴里这样说着,可心里会越发重视李莲英。就这样,李莲英一步步跃上了二品高位。可李莲英并未恃宠而骄,而是依旧保持低调不越位。
1894年,北洋水师已初见规模,李鸿章奏请慈禧派人前来检阅。慈禧就派醇亲王奕譞前往视察北洋水师。奕譞既是光绪的生父,又是慈禧的小叔子兼妹夫,但其仍怕慈禧猜忌他擅权,于是主动要求慈禧派李莲英一同前往。
李莲英作为副使前去视察北洋水师,是清廷历史上第一次由太监担任钦差大臣出外视察。李莲英知道在众目睽睽之下,应该保持低调,遂其不仅将慈禧破格赏赐的二品顶戴换成四品顶戴,而且一路之上拿着奕譞的大烟袋,时刻跟在奕譞身后,随时准备着装烟、递烟好生侍候。
李莲英在奕譞面前不摆钦差大臣的架子,可以说完全就是一副奴才样,就连每天晚上洗脚,都会亲自给奕譞打热水。
同时李莲英还牢记安德海的教训,每天晚上回到住处,都是大门紧闭不见任何访客。总之李莲英与包括奕譞、李鸿章在内的诸位大臣,刻意保持着距离,凡事都谨记不越线。难怪慈禧对李莲英这次出差表现相当满意,甚至还喜滋滋地说:“总算没有白疼他。”
要说李莲英不接受外官示好,也不太可能,但他却知道怎样做才能不越界。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慈禧不知所措,便召袁世凯进京,想摸摸日俄双方的底细。袁世凯没敢直接进宫,而是先找李莲英打听一下,见到慈禧说什么好,以及拿什么东西献给慈禧更合适。
李莲英告诉袁世凯,慈禧这些天不太开心,所以说话要懂得察言观色,慈禧爱听的就多说点,不爱听的就少说点。袁世凯一听就为难了,总不能盯着慈禧的脸说话吧。
李莲英看袁世凯面有难色,于是接着说道:“你说话时看着我的脚,如果我两脚分开,就代表老佛爷喜欢听,你就大胆说,如果我两脚并拢,就代表老佛爷不喜欢听,你就别说了。如今老佛爷对古董珍宝,也没啥兴趣,不如送点洋玩意好。”
袁世凯依计而行,果然灵验。这不仅说明李莲英已摸准慈禧脾性,而且在与外官搞好关系为自己铺后路的同时,还懂得适可而止,既不触及慈禧的底线,也不让慈禧抓住什么把柄。
正因为这样,慈禧对李莲英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譬如在《晚清宫廷见闻》中,太监刘兴桥曾讲述了老年慈禧与李莲英的关系,已到了互相问候的程度。
每逢早晚和一日三餐,慈禧与李莲英都会派太监问候:“进得好?吃得香?”
有时候,西太后还亲自到李莲英的寝室招呼:“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啊!”
西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个人常常谈到深夜。
与其说慈禧与李莲英是主仆关系,倒不如说李莲英是慈禧晚年的一个伴儿。慈禧能扛过漫长的守寡生涯,里面脱不了李莲英的功劳。毕竟李莲英确确实实在某种意义上,给予慈禧强大的精神依托。
曾有人说过,世界上有一种存在,没有它不一定活不下去,但没有它一定活不好。慈禧与李莲英就是这样一种离不开的关系,各取所需,彼此依赖。
李莲英的一生虽因与慈禧连在一起,没留下多少好名声,但其苦练一技之长,以及懂得审时度势、恪守本分的生存智慧,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慈禧太后和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059条回答。
李莲英是非常得宠的。
可以说慈禧太后生前的大太监众多,但李莲英绝对是一直被宠幸到死。
在慈禧太后最后几年,李莲英也很老了,仍然掌控者宫内相当的权力。
慈禧太后17岁入宫,19岁得到皇上宠幸,还生了一个儿子,但25岁老公就死了。
慈禧太后这辈子做了很多坏事,但男女关系方面很清白,没有情人之类。
说来说起,慈禧太后没有男人,而同大臣的关系主要是政治利用而已。
其实,慈禧此人冷酷无情。自己的儿子明明得了花柳病,病情严重,她知道这病治不了,就干脆让太医按照水痘来治疗,让同治快点死掉,好另立傀儡。
慈禧只有一个亲妹妹,然而姐妹关系也有严重问题,她毫不客气毒死了亲妹妹的儿子,对妹妹也有很多折磨。因为在家的时候,父母都宠爱妹妹,厌恶慈禧。
这么一个人,慈禧等于是17岁入宫以后,身边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亲人。
李莲英就充当了这么角色。
慈禧掌权以后第三年,1854年16岁李莲英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做小太监。
到了26岁,李莲英就成为了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位置一般要进宫30年的老太监充当,而李莲英才26岁,可见当时已经非常得宠了。
后李莲英直到1908年慈禧病死才失去权力,在第二年退休。
李英莲跟随慈禧长达54年,受宠是人人都能看出来的。
早在1894年,46岁李莲英就被赏赐二品顶戴花翎。
这是满清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因为太监品级最高为四品,是祖宗的规矩。
而慈禧其实很重视传统,却为李莲英破了规矩。
其实,伺候慈禧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清宫无数回忆录,宫女也好,太监也罢,认为慈禧可能心理抑郁、心理失衡,变得喜怒无常,难以预测。
每天早上慈禧起来要梳头,负责的太监都是噤若寒蝉,当作杀头的差使。因为慈禧对自己的头发非常重视,发现梳子上掉落的头发掠夺,就会勃然大怒,太监轻则被臭骂一顿,重则一顿毒打。
而慈禧此人还颇喜欢折磨人,太监、宫女按照规矩是不能随便看他。然而伺候慈禧时,太监宫女如果转过脸不看她或者刻意低头,慈禧会大怒“我是鬼吗?为什么不看我”。
但太监宫女如果盯着看了,又会被认为是没规矩,一顿好打。
就这么一个病态的女人,李莲英却能将她伺候的很好。
《晚清宫廷生活见闻》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李莲英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会察言观色,当机立断,对慈禧的性格和爱好也非常熟悉,能够投其所好,让慈禧过得开心一些。
第二,由于常年的陪伴,李莲英其实充当了半个仆人半个亲人的角色。
慈禧所凶残无情,但内心深处也是希望有人真的关心他。而李莲英对慈禧的态度,也未必完全出于工作,不然他早就可以申请退休,离开慈禧,不用以60多岁高龄守到慈禧去世。
当然,李莲英还有个重要的品质就是,不张扬。相比张扬的安德海最终身首异处,李莲英很清楚自己的地位。自己虽得到太后的极度宠爱,充其量也就是个太监,仆人,没什么了不起。
比如安德海也是慈禧的亲信太监,甚至帮主慈禧夺权成功,功劳比李莲英还大。
然而,在慈禧和慈安太后出现矛盾时,慈禧也不会为了一个太监和慈安作对,默认杀了张扬的安德海。
而李莲英却不张扬,绝大部分时候在宫内安分守己的伺候慈禧。偶尔外出和达官贵人交往,他非常低调。
清代著名维新派人士王照说,醇亲王离京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他的本意是避免揽权嫌疑,李莲英可以作证。而李莲英则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另外,李莲英甚至不太敛财。太监没有后代,不能娶老婆,一般都喜欢敛财。
大太监用尽各种手段,敲诈官员或者贵族,往往都能赚到巨款。就像隆裕太后的亲信太监小德张,为了得到袁世凯的巨额行贿,竟然出卖了主子,唆使太后统一满清退位。
李莲英自然也敛财,但并不过分。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李莲英跟着伺候。
当时每到一处,太监按照规矩都会借机对地方官员索贿,不给钱就想方设法制造麻烦。
官员吴永认为,当时有点权力的小太监,一般也要几两或者十几两银子打发,而李莲英也不过给100两左右。
李莲英当然不会在乎这点银子,只是按照旧例而已。自然,如果李莲英要敛财,亲自出马随便恐吓地方官,捞个几千两银子简直易如反掌,但他没这么做过。
慈禧太后和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慈禧和李莲英是一种什么关系?
李莲英和慈禧的关系,恐怕早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主仆关系。
清朝入关后,吸取了前明王朝的教训,认为太监这种“怪物”坏得要命,是把大明王朝搞得乌烟瘴气,奄奄一息的元凶之一。
顺治皇帝不许悲剧重演。
为了防止太监干政,他出台一个铁律:太监“级不过四品”。
可是,李莲英却是二品大员,此乃清朝史上罕见。
而且慈禧死的时候,大清已经风雨飘摇,快要吹灯拔蜡,李莲英竟然为慈禧守灵三个多月,其忠心天地可鉴,似乎也不符合常理。
因为戏子无情,妓女无义、太监势利,此乃颠扑不破的真理,事出反常必有妖。
慈禧26岁就守寡,对于她和李莲英的关系,有诸多猜测,说李莲英可能是假太监。
从理论上讲,确实有这个可能。
秦国的太监嫪毐,就是向主刀医生行贿做了假手术,混进宫里,跟太后私通,为秦始皇生下两个小弟弟。
太监不是天生的,而是阉割手术之后形成的,而任何手术成功率都不是百分百,都有失败率。
过去大家喂养的猪,必须阉割,不然的话,它就要发情,不能成为肉猪。
过去阉割猪,尽管都是内行师傅操刀,也有阉割不净的情况发生。
所以,李莲英有可能是假太监。
当然,宫里有严格的查验程序,谁也不敢冒着杀头的风险让一个假太监进宫。
一旦那样,不是跟宫女,就是跟娘娘闹出绯闻,事情很快就会暴露,
因为男人在宫里是稀缺资源,古人没有科学的避孕方法。
所以尽管清朝太监都是河间府的,大家都是老乡,但也没有人敢走这样的后门。
还有一种可能,因为李莲英六岁就做了手术,七岁应聘到宫中,理论上他还有阉割不干净,春风吹又生的可能。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李莲英真要是假太监,跟年轻守寡、如狼似虎的慈禧有什么纠葛,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这样的事,是朝廷最高机密,慈禧又是大清国领导人,史书上是不会有记载的。
即使有,也是野史,道听途说,没有什么证据。
李莲英是不是假太监,主仆有没有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我们无法确定。
但是慈禧对李莲英的宠爱有点过头,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宫里一个老太监回忆,光绪二十年(1894年),发生一件怪事。
那年是慈禧六十大寿,文武官员要举行彩排庆祝仪式。
但是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文武百官衣冠楚楚地在仁寿宫集合,人都齐了,就差李莲英。
可是左等右等过了半个时辰,李莲英才慢悠悠而来。
王公大臣一个个站得头晕夜黑,李莲英却非常坦然,没有表现出一丝愧疚。
有人猜测,李莲英是陪慈禧睡过头了,这才姗姗来迟。
李莲英为什么如此得宠,排除他假太监可能的话,那就是李莲英有专业技能。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李莲英有好几“招”。
首先是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奉承就是跪舔,要让被舔者感到舒服、自在,欲仙欲死。第一个称呼慈禧“老佛爷”的人,就是李莲英。
还有一次,戏子杨小楼进宫演出。
演出结束后,杨小楼得了赏钱还不罢休,想趁着慈禧高兴,让她老人家赏赐一个字。
慈禧让人拿来笔墨纸砚,挥手写下一个“福”字。
可是当大家看这个字的时候,全都傻眼了,原来慈禧写的那个福,左边多了一点,礻字旁被写成了衤字旁,杨小楼接字的时候愣住了,手停到了半空中,大家都非常尴尬,慈禧脸上也挂不住。
这时候李莲英开口了:“老佛爷洪福齐天,给奴才的福也多那么一点,就是与众不同。”
一句话为慈禧解围,不露声色,可见他多么会当舔狗。
李莲英还有个优点,那就是心细如发、善解人意。
据宫女回忆,李莲英在慈禧失眠的时候,他会陪老人家唠嗑,谈古论今、家长里短、口若悬河,娓娓道来,一直聊到深更半夜,让慈禧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李莲英还会两个绝活,梳头和按摩。
他给慈禧梳头,不仅经常研究发型,让慈禧的发型成为时尚,而且梳理的时候小心翼翼,不让掉一根头发(慈禧年轻的时候),也不让一根头发散落到外面。
李莲英的按摩功夫也非常了得,可谓登峰造极。
电视剧里有这样一个场景,看似很八卦,却符合事实:
慈禧唤李莲英:“小李子,过来”。
然后,李莲英便殷勤地伸手过去搀住慈禧。
坐下后,慈禧摩挲着李莲英的手,暧昧地说:哎呦,看你这小手滑得,贼柔贼柔的,一点不像三十多岁的男人。
慈禧喜欢这双手,不是因为那个,而是因为李莲英非常会按摩,按摩技术出神入化。
李莲英会按摩到慈禧身体的每个关键部位,轻手轻脚,不温不火、不轻不重,润物无声;不但能让慈禧一天的疲劳烟消云散,还能让她寂寞的心得到安慰,像腾云驾雾一样,飘飘欲仙,陶醉其中。
李莲英最大的长处,就是不过问政治,让慈禧对他没有戒心。
由于跟最高统治者形影不离,难免会涉足政治。
历史上专权的太监,并非一开始就想干政,而是在那样的特殊环境下,不知不觉涉足政治的。
因为统治者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身不由己会让身边的太监给拿个主意。
俗话说旁观者清,太监作为局外人,给出的建议往往是最合适的。
就这样一来二去的,皇上开始事事征求太监意见,太监不知不觉走上干政之路。
太监干政可以飞黄腾达,但也会身败名裂。
尤其是慈禧这样的强人,太监干政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伴君如伴虎,如果不小心出了馊主意,会被当做牺牲品给除掉。
于是李莲英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从不插嘴国事。
每当慈禧就国事征求意见的时候,李莲英总是说“奴才天生就是伺候老佛爷的,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懂。”
这时候,慈禧总是在他脸上拧一把,嗔怪说:“你呀,啥事都指望不上。”
嘴上这么说,可慈禧心里美滋滋的,对这个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奴才没有一点戒心,更加喜欢他。
大多数的人,到了李莲英那个位置,都难免翘尾巴,难免得意忘形。李莲英却始终保持清醒,他虽然擅长阿谀奉迎,但他很少害人,不搬弄是非,没有在朝中树敌。
也许是因为有安德海的前车之鉴,李莲英为人低调,对人友善,对任何人都是慈眉善目,谦逊有礼。
因此,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宫女太监,大家对李莲英都是有口皆碑。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李莲英做到了,这是李莲英情商高的体现,也是他在慈禧死后,得以明哲保身、全身而退的原因。
在慈禧面前,李莲英更是中规中矩,极力讨慈禧欢心,知道她老人家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即使做到总管的位置,李莲英给自己的定位还是奴才,每天想着如何把主子伺候好、哄她开心。
像李莲英这样不骄不躁的奴才,可谓万里挑一,百年不遇,因此,慈禧对他非常依赖,两人的关系早就超越了主仆关系,成为密不可分的朋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