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坏了或没油的坦克可以当碉堡用吗?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965条回答。

负责任的说,完全可以。

很多朋友不知道,其实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大家有兴趣去俄罗斯控制的日本北方四岛旅游,就会发现一些飞机的坦克碉堡。

这些坦克碉堡本来都是苏军的IS-3重型坦克,因为性能已经过时了,就直接固定在日军有可能登陆的位置,作为钢铁堡垒使用。

因为他们装备多挺机枪和大口径火炮,用于抗登陆是没问题的。

这是成本最低的防御方法,反正坦克也要退役了,用于回炉炼钢还不如这么搞。

自然,实际上能有多大作用就很难说了。

因为不能移动的坦克,估计被敌人一炮就干掉了,还是能够移动比较实用,生存力较高。

自然,现在这些坦克碉堡,早就被废弃了。

无独有偶,在两伊战争中,双方由于战术呆板,胡打一通,甚至采用一战期间那种阵地战对峙。

而两国的特点是,都有大量性能较低的坦克,相反工兵数量较少,建造能力也不行。

于是,两伊都有将坦克直接开入阵地,作为钢铁堡垒的。

一些坦克干脆还浇筑上水泥,以增强防御力,但也就不能移动,直接作为碉堡使用,防御力还是颇强的。

但是,坦克其实最重要的性能就是机动性,把坦克做碉堡简直就是胡搞。

这就是所谓两伊用现代化武器,打了一场原始战争的由来。

至于打坏了或没油的坦克作为碉堡突袭,中国也却有这种战例。

南京保卫战中,国军有1辆德国1号坦克抛锚在路边。

修理期间,日军第36联队侦察部队突然赶来。国军坦克兵无奈,迅速钻入坦克。

日军远距离观察了一通,发现坦克没动,判断是被遗弃了。

于是,十几个日本兵就向坦克前进,国军坦克突然开火,将这十几人全部打死打伤。

日军立即用轻重机枪对坦克射击,但射不穿坦克装甲。

国军2个坦克兵在这里和敌人对射很久,造成敌人重大伤亡。

然而,1号坦克只有机枪,弹药有限,最终消耗光了。

坦克当时无法开动,又没有弹药,日军一度都爬上了坦克,好在被打死。

这种情况下,2个坦克兵只能放弃坦克突围,期间黄佛阴中弹牺牲,彭克仁靠一支德式驳壳枪侥幸突围成功。

他们阻挡日军一个多小时,毙伤数十人。

自然,这些现在都不存在了。坦克固定不动做碉堡,一发反坦克导弹就干掉,甚至不需要仔细瞄准。

打坏了或没油的坦克可以当碉堡用吗?为什么?

碉堡是固定的堡垒,坦克是移动堡垒,坦克被打坏之后,当然可以当碉堡使用。

有人说坦克当碉堡用,不能移动了,容易被发现被摧毁,这是肯定的。

可是碉堡本身就是固定的,生存能力本来就较差。

碉堡本身就是牺牲品,只能配合部队作战,暂时阻挡敌人进攻,你可见过不能被摧毁的碉堡?

我们讨论的,是坦克可不可以当碉堡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坦克可以当碉堡使用。

但是并非所有的坦克被打坏后,都可以当碉堡使用。

首先要看坦克被打坏的部位。

如果坦克的履带被打坏了一部分,油箱被击穿了一部分,或者是炮塔后部,以及侧面装甲受到损坏,都不影响到坦克当做固定堡垒使用。

坦克要是被打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一堆废铁,那就不能当碉堡来使用。

举例来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驻扎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试图沿80号公路撤回伊拉克境内。

但是以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不依不饶,不给伊军回老家的机会,一百多架A-10战机呼啸而来,飞机上的美军用航空子母弹(集束炸弹)对伊军进行了一场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屠杀。

最后大约两千辆伊方车辆、包括数百辆重型坦克被摧毁,残骸绵延36公里,该路段因此被称为“死亡公路”。

浩劫中伊军的坦克,有的被掀掉了炮塔,有的被削掉了半拉侧面装甲,有的前方被开了大天窗,有的甚至成为一堆零件,惨不忍睹。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只能卖给收废品的陈光标,没有什么利用价值。

换言之,那些受到轻微损坏的坦克,基本上都能当移动碉堡使用。

为什么是基本上,因为有的坦克即使没有受到损坏,也不能当碉堡使用,防护能力太差,比如二战中日军的89式中型坦克。

提起日军89坦克,中国军人都恨得咬牙切齿,它们是日本侵华陆军的主力坦克。

日军开着他们在中国土地上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中国军人对它毫无办法,气得直骂娘。

世界上首辆坦克出现在1916年的索姆河的绞肉机战役中,是英国人E.D.斯文顿发明的。

当时的坦克虽然还很可笑、笨拙,但是由于当时的步兵单兵武器杀伤力有限,足以让德军束手无策。

这些庞然大物在枪林弹雨中刀枪不入,在血肉横飞的堑壕战、阵地战中大显身手,英军一下子就占据了主动,扭转了战局。

日本陆军目光非常敏锐,观念非常先进,他们敏感地认识到了未来战场上,坦克将成为主角,价值巨大;所以他们引进了英国的MkⅣ型坦克。

在对该型坦克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后,日本利用本国科研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在1930年成功研制了89式中型坦克。

尽管它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风冷式柴油机(乙型)的坦克,但是有一个最明显的缺陷,那就是防护能力不足。

受工业能力和经济水平的限制,日本的89坦克显得非常羸弱。

坦克全中只有12.7吨,最大速度:每小时25公里,最大行程170公里。

相同材质的情况下,坦克重量越大,意味着防护装甲越厚,防护能力越强;反之,就意味着装甲厚度太薄,防护能力太差。

89中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只有17毫米,侧面装甲还不到15毫米,还不如法国当时已经退役的法国雷诺F17坦克(该坦克的正面装甲还有22毫米)。

如此薄的装甲,防护性可想而知。

苏联BT5坦克装备的45毫米46倍径坦克主炮,可以在500米距离内随意贯穿89式坦克的装甲。

在200米以内,马克沁机枪都可以洞穿它。

在迫击炮面前,它更是不堪一击,任何一款迫击炮口径也在60毫米以上。

至于被称之为“小豆坦克”的94轻型坦克,那就更是不值一提,其战斗全重只有3.45吨,被中国军人成为核桃皮。

除了日军的轻型坦克,二战参战国军队的坦克,大多数都能当碉堡使用。

那么,都有哪些坦克适合当碉堡使用?

虎王坦克

二战中被称为无敌坦克的虎王重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生产的重型坦克,盟军称之为"王虎"或"皇家虎"。

火力

它上面安装了二战中叫盟军闻之色变的"88mm KwK 43 L71型坦克炮,该88mm炮的71倍径身管长为6.3m,它的炮弹最重的达到20公斤。

该炮的最大有效射程为10km,装有炮口制退器,能使用的弹种很多,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

88坦克炮威力惊人,它可以在600到1000米距离内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

阻挡一般步兵的进攻,更是绰绰有余。

虎王坦克的辅助武器也非常给力,为2挺7.92毫米口径,被传为希特勒电锯的MG43通用机枪。

即使只靠两挺机枪,用来对付步兵进攻,可以说轻而易举。

装甲

王坦克整备重量70公吨,可谓坦克中的庞然大物,这说明虎王的防护能力足够强。

碉堡主要是正面对着敌人的,"虎王"车体正面装甲厚达150mm。

炮塔是火力中心,是敌人打击的主要目标,其防火能力也很关键。

而虎王的炮塔正面也有180mm厚的装甲防护,并且车体与炮塔均有倾角,防护性能无可挑剔。

据测试,当时盟军普遍装备的75毫米反坦克炮只能在100米距离内才可以将其击穿。

苏联对这个庞然大物心有余悸,曾经1944年将缴获的102号虎II在库宾卡进行了测试。

称苏制122炮和100炮能在500米打穿上面的焊缝,然后在1500米打穿炮塔正面。

可是实际上他们只是瞄准装甲上固有的观察孔、机枪孔对同一个部位,进行反复射击采取的这样的结果。

在战场上,同一部位反复被射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二战中,被缴获的虎王坦克,大多是没有燃油的情况下。

个别被摧毁的,都不是正面装甲和炮塔被击穿,而是侧面装甲被洞穿。

T34

火力T-34坦克就装备了一门76毫米L/30.5 L-11坦克炮,在1941年又进行升级,换装了76毫米F-34型L/42加农炮。

F-34型加农炮威力巨大,在使用普通穿甲弹时,500米距离上可轻松洞70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0毫米钢板。

除了虎王坦克,当时的德国坦克没有任何一款型号能够抵挡这样猛烈的火力。

不仅如此,F-34加农炮还可发射高爆和破片弹攻击软目标,因此具备支援步兵进攻的能力。

防护能力

T-34坦克的装甲厚度不敌虎王,但是由于设计科学,防护能力非常出色。

其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III、IV号坦克相差无几,但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

炮塔是一体的,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形,很像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使用的武器。

它的正面装甲厚度是60毫米,侧面只有45毫米;这样的装甲厚度跟实在不敢恭维。

它防护功能的强大,在于其设计。

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斜面装甲的好处在于,炮弹击中后很快被弹开(即俗话说的"跳弹"),其威力就大打折扣。

还有,根据美国穿甲弹公式,倾斜角度一定的情况下,穿甲弹穿透力与口径大小成正比。

因此,当34遭到75毫米炮射击时,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130毫米的装甲;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100毫米装甲的防护能力。

这样的正面装甲,除了88炮,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不能将其击穿 。

鼠式坦克

重达188吨,一看重量就能知道它的防护能力多么强悍。正面和炮塔装甲厚度达到200毫米,侧面装甲也在180毫米左右,裙甲厚度105毫米。

火力是1门150毫米KwK 44 L/55火炮,一门75毫米同轴副炮。

二战中的坦克都可以当碉堡使用,更别说现代坦克了。

美军M1A2主战坦克

生存能力

该坦克生存能力强,炮塔周围装有防弹能力极强掺杂了贫铀合金的复合装甲,即贫铀装甲。

海湾战争中,在伊拉克的苏制T-72坦克发射的125毫米炮弹的攻击下,M1A1坦克的贫铀装甲毫发无损。

甚至英军误射的120毫米贫铀穿甲弹,也没有把这种装甲击穿。

弹药存放在有泄压门的隔舱内,一旦舱内弹药被引爆,泄压门便会自动打开,把爆炸气浪排出车外。

车内还装有高效能快速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爆炸,称可在0.03秒内发现火情,0.25秒内将火熄灭。

通讯和作战能力

M1A2主战坦克电子化程度高,采用了大量电子设备,能自动检测故障情况;电子传感系统提高了目标识别能力及与友邻坦克的信息传递能力;有全新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可提高坦克的作战效能。主炮为M-256型120毫米44倍径滑膛炮,可以发射400发炮弹不用换炮管。

能发射尾翼稳定贫铀合金脱壳穿甲弹,2000米距离内,首发命中率达80%。

M829A1穿甲弹被称为"神弹",在海湾战争中在穿透一堵0.9米的墙后从头到尾击穿T-55的车体。

首次安装了独立热像仪,能见度很低情况下将敌人看得一清二楚。

安装有敌我识别系统、夜战系统,以及三防系统(防核/防化学/防生物)。

所以说,轻度受损的坦克当碉堡用是没有问题的。

打坏了或没油的坦克可以当碉堡用吗?为什么?

坦克能不能当碉堡用,真说不好。但谈到坦克,一直想谈一下志愿军的215号坦克,现保存在军事博物馆。

215号坦克在一次夜间执行任务时,陷入被炮弹掀翻的松软的土地中,志愿军战士跳出坦克抢挖,也无济于事,坦克还是难以移动。就这样原地移动不能动的情况下,成功击毁美军三两坦克。但同时也将自己暴露给敌人,如不及时撤离,将遭到敌人的炮火报复。但敌人知道志愿军坦克是打了就跑,所以,通常是追着坦克撤离的方向打。为迷惑敌人,志愿军战士想到一个主意,先加大油门,然后,一点一点的减小油门。结果,当将油门关闭时,也诱导着敌人的炮火,打到远离坦克的山的另一侧。志愿军战士,利用这个间隙,找来被炮火炸断的树枝,铺在地面上,使坦克成功获救,并且,接着又投入新的战斗。在此,志愿军战士巧妙的利用了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有发声体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反过来,当听到响度减小时,在看不到发声体的情况下,就难以确定是发声体的振幅减小,还是距离发声体的距离变大。志愿军战士是坦克油门逐渐变小,发动机发出的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是在原地减小振幅。按常理,坦克完成任务都要及时撤离,敌人也绝对想不到志愿军战士会在原地玩油门。所以,错误的判断坦克在远离,所以,就不断延伸炮火的发射距离。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欺骗了敌人,使自己成功脱险。

打坏了或没油的坦克可以当碉堡用吗?为什么?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首先,碉堡作为工事,是要根据防御任务选择在合理的地形和恰当的位置上的。坦克被打坏的位置,如果是进攻战斗,无论是敌方防御前沿哪一侧,都不太可能符合防御一方指挥员的战术意图的。

第二,碉堡一般是永筑工事,一般建造在重要的城防或区域防御的要点之上。电视剧《潜伏》里面颜王要拿到的天津城防工事图,就一定有碉堡的存在。既然是记筑工事,里面就要有生活保障设施,这个条件坦克没有。

第三,在作战功能上,坦克在防御作战中,如果被打坏了,比如坦克炮被打坏了,那么它只能使用航向机枪和并列机枪来射击,而坦克里的空间小,不可能储存多达几十个基数的弹药,这与大碉堡还是没有法比。如果只是没油了,那么坦克里那30多发穿甲弹,也不可能抵挡对方步兵的几次进攻。

第四,就算是没油的坦克能够临时当碉堡,那么谁负责去把坦克运到指挥员需要的碉堡位置上呢?工兵?他们负责布设雷场呢!坦克抢修分队?他们的任务是把坦克后送修理,恢复作战功能。卫生兵?他们手里的纱布吗啡也不具备运送36吨以上的中型坦克或50吨级重型坦克的能力,给没油的坦克打吗啡不管事,这吗啡还是离给受伤的步兵使用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是“军林天下”团队执行总监晓东,谢谢大家的阅读和关注!这是我的专属稿件末端图片,代表了团队的国际化!男兵代表我,女兵代表“军林天下”团队艺术总监心仪!

打坏了或没油的坦克可以当碉堡用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太为笼统了,很难做出精准的回答,因为既要看当时坦克执行的是什么任务,还要看其损坏程度和即将面临的作战形势,总得来说,不存在绝对的答案,而是要因地制宜,尽量发挥其余热。

例如在苏德战争前期,在列宁格勒附近,苏军的一辆KV-2重型坦克便成功的阻止了德军一支装甲部队的前进,长达一天的时间,当时这辆坦克的履带已经被打断,跟没油没什么区别,已经无法撤退了,但是苏军坦克乘员坚守在坦克里,用火炮和车载机枪阻止德军的进攻,显然这辆坦克在当时就完全是作为了一个固定的碉堡而存在,起到了碉堡的作用。

一般的坦克在执行阵地的防御任务时,都是半埋入地下,只露出一个炮塔来进行射击,这种情况下只要坦克的火炮不损坏,别的地方损坏都不影响其战斗的发挥,这实质就是把坦克作为一个固定的坚固火力点而使用。这一方式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苏军装甲部队得到大量的使用,主要原因就是当时苏军的T-34系列坦克装甲不厚,德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击毁苏军坦克,而苏军坦克却无法击穿德军坦克。

如果是执行机动作战,尤其是后撤中的机动防御作战时,那么这些损坏了的或者没油的坦克都失去了价值,一般这时候坦克部队都已经是整个部队的后卫部队了,他们在执行完了掩护任务往往就要立刻撤退,否则便面临着被合围的危险,所以留下士兵来守卫这些损坏的坦克当碉堡毫无意义,因为已经没有再建立防线的必要了,当务之急就是抓紧撤退。一般这种情况下就是直接将这些坦克彻底摧毁,防止留给敌人,然后继续机动撤退或者赶往下一个战场。

打坏了或没油的坦克可以当碉堡用吗?为什么?

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看过《狂怒》这部电影的人一定被剧中末尾时美军五位坦克兵利用一辆履带和负重轮被反坦克地雷炸毁不能动弹的谢尔曼坦克在十字路口阻止德军一个营近数个小时的英勇故事,而这个故事来自于真实的战场。(看过的一定会非常赞同冰雹的见解,没有看过的可以一睹后赞许)

这辆谢尔曼到达任务区时履带和一个负重轮被炸坏无法移动,而依靠火炮、机枪、满编乘员和充足的弹药竟然将一个没有重火力的德军步兵营死死的拦截在十字路口,最终在德军付出较大伤亡的情况之下消灭了这辆坦克,但这辆坦克的确起到了碉堡的强大作用。

坦克依靠厚重的装甲驰骋二战各个战场,到了今天依然是陆上之王。《狂怒》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这是对于题目中坦克部分损坏或者说没油状况下能否成为碉堡的最完美的诠释。

当然这种可能性的建立必须满足坦克火炮没有损坏、平射机枪可用、坦克成员活着、有一定的弹药,恰恰对手又没有重型反坦克武器时才能成立,而且缺一不可。

二战期间这辆谢尔曼和他的驾驶者成为了英雄,但是到了今天这种可能性太小,除非又是偶遇忘记带反坦克武器的地面部队,而空中支援又来不了,那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