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以前的汉人,自信文雅,有骨气有血性,你认为对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866条回答。

个人认为,清代的汉人确实比较奴颜婢膝,比不了之前的朝代。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只有满清时代的汉人,必须强迫留胡人的头发。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侮辱,强于肉体上的征服。

宋代有一种东西叫做杀威棒。

什么叫做杀威棒?

就是犯人到了监狱以后,不管你是什么罪,首先要打你一顿。

一般是打几十棒,而且打的很重,有的犯人甚至被打成重伤。

为什么搞这么一个制度?

倒不是为了肉体惩罚你,主要还是精神惩罚。

因为犯人大多不是好人,有的是地痞流氓或者凶恶歹徒,气焰嚣张。

而这一顿毒打,本意对你进行杀威,就是当众打你,杀杀你的气焰。

元代蒙古人虽然搞了四等人制度,但蒙古人懒政,对地方管理比较松懈混乱。

大体上只要汉人纳税、服徭役、不造反,蒙古人也就懒得管你。

元代甚至很少文字狱,因为蒙古人对文化上的事情很少管,反正你不服敢造反,蒙古人直接就杀你。

至于你自己抱怨抱怨,写写诗歌表示不满,蒙古人也不关心。

其实,很多蒙古统治者压根不认识汉字,连说都不会说,压根也谈不上去搞文字狱了。

但满清不同。

首先,强迫汉人剃发,这就是一种肉体虐待转为精神上的摧残。

萨沙写缅北历史时,发现缅甸政府军基本都是缅族人组成,他们去缅北镇压少数民族叛乱。

按照我们的思维,谁叛乱,你像蒙古人一样去杀谁,将一村子男人杀光也可以。

但缅甸政府军早在贡榜王朝时期,也就是几百年前,就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糟蹋妇女。

政府军在镇压期间,经常有强奸和轮奸当地妇女现象。

奇怪的是,老缅兵其实不缺女人,而且镇压作战时间也不长,根本没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满足性欲。

其实,这是老缅兵的一种策略,直到今天偶尔还会使用。

老缅兵认为,强奸少数民族妇女,并不仅仅是一种肉体征服,而是精神上的摧残。

因为肉体上的强暴,不但会导致被强暴的少数民族妇女痛不欲生,留下对老缅兵的终身恐惧,也会让她们的丈夫、父亲、兄弟甚至孩子,对老缅兵有一种被羞辱却无能为力的深深失落感。

这种失落感会转化为恐惧和战栗,从而遇到老缅兵就不敢抵抗,唯恐继续遭受这种暴行。

其实,满清的剃发令本质是一样的。

古代中国男人,特别讲究发髻衣冠服饰。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汉人几千年来,无论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极为重视头发。只要男人成年,原则上就不能随便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古代有三种羞辱性的法律,第一是宫刑,就是阉割,第二是肉刑,包括弄成残疾或者脸上刺字之类,第三就是强迫剃掉头发。

曹操骑马不慎践踏了稻田,要根据法律自刎。结果在众将劝告下,才改为割掉头发,这在当时是很大的羞辱了。

所以,汉人无论什么时候,不能随便改变祖宗留下的发型,这是原则性问题,更别说留胡人的发型。

汉人在古代是高高在上的民族,没有把周边少数民族,包括洋人放在眼里,甚至没有当作人来看待。

所谓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zhi),西方羌从羊,看看这些字都不是说人的。

对于少数民族的评价,历朝历代都是很低。

魏征曾言:“夷狄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也说: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可见,他们都没把胡人当人看。

此时却要强迫留胡人发誓,这就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侮辱。

而满清入关以后,其实当时大明已经灭亡,而且南明政权四分五裂,同农民军不断厮杀内讧。

这种情况下,满清大军南下,其实并没有遭到汉人的激烈抵抗。

然而,剃发令下了以后,汉人各地纷纷抵抗起兵,被满清以屠城方式血腥镇压。

敢于反抗的杀光了,留下的就都是顺民了。

所以,剃发令有两个作用,第一是一种识别顺民的方式,敢于抵抗的就被杀掉,消灭反抗的力量;第二是精神上的侮辱,类似于老缅兵的肉体强奸,精神上让你自侮,从此失掉任何血腥。

剃发令,对于汉人的精神摧残是极为严重的。

从此以后,汉人士大夫精神开始彻底消失,有傲骨的文人雅士也不存在了。

康熙六年朝鲜使者从北京回国之后,在其向朝鲜国王的报告中感叹道“汉仪不复见,何日变中华?”他并且说,当时的北京居民,见到他身穿的大明衣服,低头哭泣,神情悲惨。“见臣等着冠耳,指示其儿曰,此乃明朝旧制,垂头而泣,见来惨然矣。”

满清误我中华几百年,还砸断了汉人的精神脊梁。该死!该死!

清朝以前的汉人,自信文雅,有骨气有血性,你认为对吗?

肯定是的,满清入关。大势屠杀有节气的文人已经差不多都杀光了,后又为了稳固自己统治,大兴文字狱,更是束缚了汉人文人的思想,所以你看近代文化,和近代发明几乎没中国人啥事?

清朝以前的汉人,自信文雅,有骨气有血性,你认为对吗?

这个提问暗含对清朝的厌恶,清朝以前的汉人,自信文雅,有骨气有血性,这样的汉人自然是有大量案例的,但是也不缺乏大量奴颜婢膝,没骨气没血性的案例,典型就是比如大明东林党领袖钱益谦,清军打来了,钱益谦作为大明高官,要么抵抗致死,要么自杀殉国,钱益谦决定跳水自杀殉国,但是此货跳水之后又自己爬上了岸边,理由是水太凉了,不想死了,之后此货带领南明江南文人跪迎清军入城。

清朝以后的汉人也有自信文雅,骨气血性之辈,如林则徐,左宗棠等,清朝虽有刻意打压汉人势力,预防其谋叛的险恶用心但是在一些有关国家大是大非之时,也是启用了大量汉人文人的,如康熙朝平定三藩之时重用了汉臣周培公,雍正朝开疆拓土重用了汉臣年羹尧,乾隆平定西南大小金山叛乱重用了汉臣岳钟琪(此公是岳飞后裔),抗俄入侵中殉国的寿山将军(此公是抗清名将袁崇焕后裔)等等。

总体来说,汉人品性基本没有大变,是否自信文雅,忠义血性取决于统治者的统治策略,如果统治者都如汉唐早期的英明神武自然汉人自信文雅,忠义血性比比皆是,如果统治者本身猥琐卑鄙,如宋明时期的大多数昏君,如宋太宗和后面的徽钦二帝,宋高宗,明朝的天启万历崇祯帝之流,自然汉人就不自信文雅,不忠义血性的了,汉人数量太过庞大,各种品性之人都有,表现取决于统治者使用了什么样的品性之人。

清朝以前的汉人,自信文雅,有骨气有血性,你认为对吗?

窃以为,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汉人的骨头缝里都留存着一股子服从的基因。特别是在受到强权抑制之下的时候,这种特征便显得极为明显。所以,大清统治汉人以后,在剃头易服和文字狱等野蛮手段的压制下,汉人、特别是读书及当官的汉人,绝大多数人失去了自信,更缺少了骨气血性。于是,奴性便增加了!

辫子戏中,一个个身居高官的人,一口一个奴才的自称,听着顺耳吗?更令人可悲的是,纪晓岚嘴里所说的“臣”字,并非是他不肯当奴的表现,而是他根本就不具备自称奴才的资格。因为在皇帝面前,奴才的关系要比“臣”近得多!

当奴才的称呼成为了一种身份和荣誉的象征时,连奴才都不配当的汉人还能有多少自信和骨气血性呢?那么,在清朝以前有吗?

大清以前,尽管在“君为臣纲、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思想的长期教育下,文人们屈服于皇权的意识早已根深蔕固。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个文人在“以天下为己任”观念的支配下,保留着贫而不谄的文人风骨。

如果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离得太远,咱就举几个离大清朝最近的明朝时的几个例子吧!

靖难之役后,取得了胜利的朱棣面对着不降的铁铉,令人割下了他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再让铁铉吃掉,铁铉吃后朱棣问他:“甘否?”铁铉答道:“忠诚孝子之肉有何不甘!”铮铮铁骨之浩然正气可见一斑!

在大文人方孝孺身上,破天荒的出现了被“诛十族”的惨状,然而他降了吗?

还有,抬着棺材前去进谏的海瑞。明知是死,却主动视死如归去揭露严嵩十大罪状的杨继盛。因揭露魏忠贤罪恶,被魏忠贤残害至死的杨涟、左光斗等等等等,哪一个不是有骨气血性的读书人!

那么,为什么到了大清,文人的风骨就没了呢?

如若说大清朝的文人们缺乏了自信的话,那我以为:大清的统治者们更缺乏自信。为什么呢?因为无论在人口还是文化以及社会文明程度上,当时的满人都是远远落后于汉人的。由于害怕自己统治不了汉人,便以野蛮、残暴的手法抑制了正常的人性,禁锢的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一个民族的发展之路!以至于到了大清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才在万般无奈之下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

有人说:大清,是一个愧对于民族的朝代,是一个叫清而不清的千古罪人。对此,您认同吗?

清朝以前的汉人,自信文雅,有骨气有血性,你认为对吗?

让我想到一个“双标”:好的品质都是自己的,坏的品性都是“资产阶级”的。。。

举一个例子:

《亮剑》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情节:段鹏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被下令转业回乡了。老李护犊子,给拦了下来。段鹏在当面给老李检讨时说:“我辜负了首长对我多年的培养,没能好好改造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思想。。。”李云龙骂街了:“你扯那么远干什么。。。。你一时没管住裤裆。。。管人家资产阶级什么事”。。

汉人有没有自信文雅、骨气血性,跟清朝有啥关系?

我们生活在清朝之后,难道我们现在的汉人就不自信文雅吗?

还有,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就没有自信文雅、骨气血性吗?

不要双标,汉人能够延续至今,是因为我们自信且谦卑,文雅且豪迈;有骨气血性,能舍身取义,也懂卧薪尝胆。

(文|勇战王聊历史)

清朝以前的汉人,自信文雅,有骨气有血性,你认为对吗?

满清之前,大明王朝几次下西洋,耀我国威,西方还在黑暗中徘徊,大明万历帝给沙皇俄国写了一封信,俄罗斯举国上下没有人能翻译这封信,若干年后一位在俄经商的汉人把这封信翻译给沙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