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平反杨乃武小白菜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慈禧主要是为了整肃左宗棠留在浙江的力量。
1873年,浙江余杭居民葛品连突然暴毙。
因为葛品连天生就有残疾,行动不便,经常有并发症,怀疑可能有先天性心脑血管疾病。
而葛品连死亡是在同童养媳小白菜新婚后不久,怀疑可能是夫妻生活过频,导致脆弱的心脑血管系统崩溃。
葛品连发病2天后死亡,这本身没什么,久病之人暴毙了。
但是,坊间则有很多谣言。
小白菜长得很漂亮,曾经在当地秀才杨乃武那里学习读书写字。
因当地民风保守,这么大的闺女一般是不上学的,由此传出闲话,说是两人勾勾搭搭“羊吃白菜”。
而杨乃武为人正直,曾经举报过知县刘锡彤贪赃,双方有仇。知县刘锡彤属于左宗棠派官吏,在上级拼死保护下才得以没事。
案发当年,杨乃武考取了举人,前途很好。
知县刘锡彤因旧仇,决定借着人命案来恶整杨乃武。古代的知县,叫做灭门知县,整死一个老百姓是很轻松的。
在刘锡彤暗示下,验尸的仵作说人是被毒死的,用的是砒霜。
所以,知县刘锡彤将杨乃武和小白菜抓来,言行逼供。杨乃武被打的3次昏死过去,拒不承认。
知县刘锡彤和上级杭州知府陈鲁难以收场,毕竟杨家在当地也有些势力,加上杨乃武刚刚考取举人。
古代,举人还是很难考取的,相当于今天考名牌大学硕士、博士。
普通人只要考上举人,就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
大家可以想想范进中举后,是什么一个场面,一步登天。
所以杭州知府陈鲁再次对其用毒刑,将杨乃武打成残疾。
眼见不招供就会被活活打死,杨乃武只能屈招通奸后投毒杀死亲夫。
小白菜也架不住大刑,谎称砒霜是自己从爱仁堂购买。
陈鲁一伙大喜过望,下令杨乃武斩首,小白菜凌迟处死。
但杨家人不服,认为杨乃武是个非常理智的人,绝对不可能为了小白菜去杀人。
杨乃武姐姐曾经在兵部侍郎家里做过保姆,有上层关系。
于是,她哭诉弟弟被冤枉一事,这事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龢得知,后来连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都知道了。
而杨乃武运气很好,当时慈禧正要趁机整肃左宗棠留在浙江的派系。
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下旨,让浙江巡抚杨昌濬重新审讯,还派监察御史王昕监督。
结果,王昕来到余杭,发现小白菜购买所谓毒药的仁爱堂,从没卖过砒霜。
而小白菜和杨乃武只是普通师生关系,而且杨教她识字是她婚前做童养媳的时期。
而小白菜成婚后,双方就不再见面,自己也很少出门。
而小白菜成亲时也是处女,根本不存在和杨乃武通奸一事。
这边,左宗棠派系为了护卫自己利益,用尽方法袒护知县刘锡彤、知府陈鲁,发还浙江七度重审但均维持原判。
而慈禧太后更厉害,最终还是扳倒了这伙人。
对死者开棺验尸,发现葛品连确实是得病而死,没有中毒迹象。
于是,杨乃武和小白菜无罪释放。
胡瑞澜、杨昌濬以下三十多名官员则撤职查办,大都是出身湘军的“两湖派”将领,使得左宗棠的“两湖派”势力受到严重打击。
即便如此,杨乃武因为受刑已经残疾,小白菜也有残疾,被迫落发为尼。
两人寿命都挺长,杨乃武1914年去世,时年74岁。
小白菜则活到1931年,80多岁高龄。
如果不是慈禧太后想要打击政敌,这两个人早就死了几十年了。
真是,不怕黑社会,就怕社会黑啊。
清朝为什么平反杨乃武小白菜案?
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的具体过程,笔者之前已经详细答过,如今再次看到这个题目,纵观各位答主的回答,说起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平反理由,真可谓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有些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就案情本身而言,有一些回答也是道听途说,过于戏剧化了。
首先此案本身并不复杂,无非就是统治十二年十月初七,曾在杨乃武家寄居过的葛品莲忽然身发寒热,双膝红肿,医生抢救无效,傍晚就去世了,葛品莲的母亲沈喻氏(因改嫁姓沈的因此这样称呼)和干娘喻王氏怀疑葛品莲死得蹊跷,于是去县衙喊冤。当时余杭知县刘锡彤就派仵作去验尸。
【《小白菜奇案》中饰演刘锡彤的李保田】
适逢当地的一个士绅叫陈竹山的来给县衙的师爷看病,这个陈竹山平时包揽诉讼遭到过杨乃武的反击,因此对杨乃武怀恨在心,就把街面上杨乃武与小白菜之间的传言告诉了刘锡彤,刘锡彤在当地为官贪暴,而杨乃武则喜欢将官绅勾结、欺压百姓的事情编成歌谣,又曾在县衙当面斥责过刘锡彤包庇粮官,因此刘锡彤对他也恨之入骨,此时听到陈竹山的说法,正中下怀。
当时给葛品莲验尸的,是仵作沈祥,这个人验尸的时候非常不认真,随随便便,将手指脚趾认作是青紫色,葛品莲的口鼻血水倒流进了耳朵,仵作却认为这是七窍流血,银针探喉的时候,也没有按照标准操作擦洗银针,银针变色,沈祥就认为是中毒了,刘锡彤一看这个结果,立刻将小白菜带回了县衙。
刘锡彤当天坐堂审案,追问小白菜毒药的来源,小白菜根本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一直说不知道,后来刘锡彤又问小白菜是否和杨乃武有奸情,小白菜也始终说没有,但是刘锡彤的儿子刘子翰曾经强暴过小白菜,他害怕这件事会传到刘锡彤耳中,就连夜让人恐吓欺骗小白菜,让她承认谋杀亲夫,并说毒药是杨乃武给的,但是小白菜并没有承认。后来刘锡彤严刑逼供,小白菜熬不过,就承认了是杨乃武给的毒药,让她毒死了葛品莲。
刘锡彤得到小白菜的口供,立刻传讯杨乃武,杨乃武也被大刑伺候,并交由杭州府定罪,刘锡彤篡改案卷,并且贿赂杭州知府陈鲁,陈鲁依然大刑伺候,杨乃武也熬不过了,只得胡乱招供,陈鲁对他们判处了极刑。
这个案子最后之所以能够昭雪,功劳最大的是杨乃武的姐姐,她在得到陈鲁的判决之后,坚决向三司喊冤,后来又经过两次京控、钦差会审刑部大审,最后才得以平反。在官员之中,当然是夏同善等人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不断地向慈禧提出在京城审理的要求,慈禧才同意的。
可以说,在杨乃武的案子传遍了浙江省的时候,平时和杨乃武有积怨以及没有考中举人的生员,都是幸灾乐祸的,但是浙江出了一件这样的大案,主犯还是一名举人,对浙江士林而言,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所以当他们知道此案却有冤情的时候,都不遗余力地帮助杨家,这才是杨乃武案能平反的根本原因。
慈禧最后确实下了一道懿旨把这件案子提到京城来审,但是否如部分人所言是要打压湘军呢?如果慈禧真有此意,为什么在翁同龢、汪树棠等人第一次上奏要求进京复审之后,慈禧仅仅只是让原地重审呢?第二次边宝泉等再次奏本,请求将人犯提解到京城,慈禧再次拒绝了这个提议,直到第三次夏同善袁宝恒等人再次扣请,慈禧才下令将人犯押解到京审理,此案这才得以平反。
【翁虹饰演的小白菜】
传言说,当时摘了顶子的大小官员有一百多人,但其实只有三十多了,许多人不久又官复原职,有的还得到了提升,像被革职的浙江巡抚杨昌濬,不到四年就被左宗棠要去,官居四品;过了一年,就官居二品,再过一年,已经官居一品了。
【杨昌濬】
清朝为什么平反杨乃武小白菜案?
因为妻和姐,因为胡与铁,因为《申报》,因为乡协。
因为叔平,因为奕䜣,因为西太后,因为正义金。
刘向说过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行不至,反受其殃——曾国藩
福垊说过色不配位就如德不配位一样悲剧——葛品连。
有人说“刺马案”是湘军反击,是对慈禧不封曾国藩王只封侯的一个反击。曾经说过的话,风吹云散。
有人说“乃武案”是慈禧对湘军反击的反击,还没完没了了!
福垊以为没这么简单。就以上述八个因,为您讲述真相!真相只有一个!
因为妻和姐。杨乃武仗着自己土豪兼学霸颜值高的优点,以暴(言)制暴(行)的方式为民请命,加上放荡不羁,惹上绯闻。十一月初六,牙痒的官吏威逼利诱地判小白菜凌迟,杨举人斩立决。就等着逐级审核了。
1874年杨菊贞变卖家产,她与詹采凤想方设法、历尽千辛万苦,从而实现了媒体《申报》,杨乃武同学,官商胡雪岩,浙江籍京官汪书屏。翁同龢、恭亲王甚至慈禧都过问此事,终于一雪耻辱。
因为胡与铁杨乃武有一同学铁哥儿是胡雪岩的幕僚,听闻杨乃武的案件很同情,又听说杨家女眷京控(进京告状)失败。找到了她们,并争取到胡雪岩的的支持。老胡当即找到浙江籍京官翰林院编修夏同善办理此事。而且资助杨家女眷200两银子。杨乃武的哥们儿怎么知道这事的?因为申报。
因为《申报》可以说《申报》功劳最大,没有申报杨乃武早就冤死了,《申报》多次在杨乃武穷途末路时让他柳暗花明。十一月初六判决,十一月十八日报道《记余杭某生因奸谋命细情》。杨菊贞能如愿到都察院京控,也得感谢《申报》,都察院得在媒体表现美嘛。申报一开始因情况不明而中立立场,随着真相渐渐多起来,倾向于杨乃武,也就影响了清朝精英们对杨乃武的同情。就连林则徐的五子林拱枢,刑部分管浙江刑狱的官员也很支持杨乃武。浙江巡抚杨昌浚(湖南人)把皇帝当小屁孩,《申报》把杨乃武的申冤诉状原件一发,杨昌浚就成了众矢之的,一下子就头条了。杨乃武马上见到黎明是太阳了,可太阳却落山了——同治驾崩。
新立的光绪帝令胡瑞澜复审,结果他还不如杨昌俊,复审就是再次严刑拷打。《申报》连同浙江籍老乡让老胡上了一个大大的头条。
后来因为《申报》资料详尽,持续关注热点,以至于刑部人员都全力以赴办案,唯恐上报。真相大白后,丁宝桢上蹿下跳,说什么保护不了哥们儿的班长不是好班长。一上报老实了。慈禧要做正义的化身上报,而且还能获取更多现实的利益。什么利益?见后,见后。
因为乡协夏同善
杨乃武是那年余杭唯一的举人,这世界什么最重要?人才!杨举人若非遭遇此祸,也是官运亨通的。官员都是人才,知识分子惺惺相惜。再加上都是老乡,也想在《申报》上露个好脸。内阁中书汪树屏联名上奏慈禧,请刑部重审此案。夏同善更直接:这案要是审不好,我浙江士子都不能愉快读书,振兴清朝了。
因为叔平,因为奕䜣老胡拜老夏时,老夏找的不老乡而是老翁——翁同龢(字叔平)。老夏和老翁有多牛?您知道吗?老翁状元,两朝帝师。老夏进士,同治帝师,深受慈禧欣赏,时人谓“位在曾左之上。”同治帝很重视,可杨昌浚胡来。后来光绪帝更重视,胡瑞澜更胡来。后来真相大白,弹劾杨昌浚时,四川巡防丁宝桢跳出来了,大闹刑部。你一四川官员,这是干啥?敲山震虎,震到他这个老虎了。都是巡抚,利益同在嘛!瞬间让《申报》给秒了。翁同龢以天下计劝恭亲王说两句,恭亲王说:一个无功有过的杨昌浚都这么牛,那李鸿章、左宗棠还不得上天?那些为老杨说话的人,都无语了。
因为西太后,因为正义金。这么点事,还弄成国际焦点儿,老佛爷大怒——一百多名大小官员大多革职去建设边疆去了。老佛爷这样做的目的有四:①敲打湘军——利于集权②敲打督抚——利于收权③顺应民意——利于形象④尊重《申报》——利于外交。正义你为什么总迟到?你为什么像金子一样宝贵和稀少?三年后,杨昌浚又被左宗棠重用,死后追封太子太傅。
杨乃武经历此祸,管住了嘴。不管怎么说,杨案沉冤昭雪,也算欣慰了。
清朝为什么平反杨乃武小白菜案?
清朝末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清政府发现了一个无奈的事实。
八旗部队已无战力,看似强大的清政府居然连可堪一站的中央军都没有了。
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汉族地主武装进行平叛。于是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首的汉族力量迅速壮大。
中央政府仍以满清贵族为首,但地方政府实力的增强,大有听调不听宣之意。
等太平天国被镇压后,以慈禧为代表的满清贵族忌惮地方汉族新兴势力,想尽办法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的控制力。
政治斗争向来是一个突破口便可以将打击面无限扩大。因此任何借口都可以被拿来当枪使。
清末一系列的奇案就是在此基础上发生的。
大家熟悉的刺马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经过后人不断的艺术加工被大家熟知。香港某系列电影以此为蓝本大加改动拍了许多风月片,为广大狼友津津乐道。
但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有多少人在乎呢?
与影视剧相同的是小白菜确实很漂亮,白衣绿裙吸引不少登徒浪子调侃嘻戏。
由于家境贫寒,与老父租住在当地大族杨乃武的家中。
为补贴家用小白菜少不了在街上抛头露面,这就给了许多浪子故意接近调戏的便利。可是自从租住杨乃武的房院之后,迫于杨家势力,杨乃武又是新进的举人老爷,那些追风逐浪的登徒子不敢再生调戏之心,可嫉妒讽刺仍是传的到处闲话。
羊(杨)吃白菜便是这群人的杰作。真实的年龄杨乃武大小白菜近20岁,看小白菜乖巧可人一直是把她当女儿看待的。闲暇之时还教她读书认字。
但风言风语传到老父亲耳里后,老头子就要加快准备女儿的终身大事了。
为此多方打算后将小白菜嫁给了豆腐工人葛品连。
奈何葛先生福薄,没和娇妻有多长日子便一病归西了。
而杨乃武这边曾经得罪过当地知县,举报其贪污,在上司的力保之下才得以保住官职,因此一直想借机报复。
葛品连死后,便炮制出杨乃武勾搭小白菜,毒死亲夫一案。
为求尽快结案动用一系列酷刑对其屈打成招,判处斩刑,剥夺举人的身份。小白菜判处凌迟之刑。
杨家不服,正好有一亲戚曾在某六部主官府上做过保姆,靠这这层关系向曾经的东家哭诉冤情。
很快帝师兼军机大臣翁同龢知道了此事,之后慈禧便和慈安一起以此事为突破口,清除左宗棠一派留在江浙一带的势力。
经过两方势力的斗争最终百十名官员被处理,慈禧也凭此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清朝为什么平反杨乃武小白菜案?
提起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后人无扼腕叹息,一个冤案导致了上百名官员的革职,这在大清历史上绝无仅有,其中究竟隐藏什么惊天秘密呢?
杨乃武是清朝同治年间的秀人,家住余杭县城,他有四大特点:一是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二是长相俊美,风流倜傥;三是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四是家中富足,生活无忧。
因为杨家比较宽大,为了“营收”而出租了一些空闲的房子出去。其中有一个叫毕秀姑的女租房客,长十分很漂亮,因为时常爱穿一身绿衣服,有个很好听的绰号:“小白菜”。她的丈夫葛小大却和她形成天壤之别,不但长得又矮又丑,而且还病怏怏的。
杨乃武为人随和,因此经常教小菜读书识字,时间长了,外人都笑称他们是天生一对的金童玉女。而小白菜的丈夫葛小大听闻后十分不爽,总认为自己媳妇和杨乃武有奸情,便将此事给他母亲喻氏讲了。这个喻氏呢是一个大嘴巴,将此事宣扬的全城人都知道。就这亲,谣言四起:“羊(杨)吃嫩白菜了。”
杨乃武听到后风言风语后,开始也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但后听多了,觉得事情严重了,于是房租到期后,杨乃武就以涨房租为由逼近葛小大一家退房搬走。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幸的事发生了。不久,小白菜的丈夫葛小大因病突然去世了。
因为死得太突然,街坊邻居都认为蹊跷可疑,于是报了官。
接到了报案后,余杭知县刘锡同不敢怠慢,马上亲自带人来到现场“验尸”。验尸的结果是:葛小大是中毒死亡的。
其实,葛小大本来是得病正常死亡的,但是验尸官一时操作疏忽所造成的,当时验尸官拿的银针是上一个案子中毒而死的案子的银针,情急之下没有进行清洗,结果判定葛小大是中毒而死。
但知县却急于结案表功,于是马上寻找真凶?知县经过走访,很快接到很多人的投诉:杨乃武平时和小白菜十分亲密,很可能是他们两人合谋干的。
为了破案,县令刘锡同直接上演“严刑逼供”之举。面对这样的酷刑,小白菜作为一介弱女子,怎么能承受得了,只好“屈招”了:胡乱承认是她和杨乃武用砒霜害死了丈夫。
小白菜招了,正直的杨乃武当然不会招了,结果县令对他施以更加残忍的严刑拷打。杨乃武被折腾得生不如死,最后无奈之下也只好含冤招认。就这样,杨乃武和小白菜成了杀人的奸夫淫妇,成了世人唾骂的对象。
很快,判决书下来了:杨乃武和小白菜秋后处斩。
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知道弟弟是冤枉的,于是上诉。然而知县已经武断定案了,根本不走调查程序,便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杨家投诉无门,四处喊冤。杨乃武和小白菜自知已无生路,也因此绝望了。而正在这时,情况却有了转机。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奕譞无意中知道了这个案子。
奕譞平时最看不惯曾国藩,因此对他手下的亲信极力大压。而余杭知府杨昌浚正好是曾国藩的亲信。于是奕譞想通过翻案的办法把知府杨昌浚扳倒,剪除曾国藩一羽翼。
为此,他主动把这案子上报给了慈禧。
慈禧也害怕曾国藩的湘军成为心腹之患,也想打压曾国藩的势力,她想借为“杨乃武和小白菜”翻案的机会,大力整治江南官场。于是派刑部对此进行重审。结果刑部把葛小大的尸棺运到京城验尸,最终确认葛小大死于痧症,而并非中毒。
案件真相大白,慈禧对此案中涉及到的官员有100多人进行了严惩——革职。最终,慈禧通过借力打力的手段,处理了一大批涉及此案的浙江官员,大大削弱了曾国藩的江南势力。
案子虽然翻了过来,但是案子的当事人:小白菜被强行削发为尼,杨乃武几乎成了一个废人,朝廷还把他的举人资格取消,永远不能再参加科举,可以说杨乃武还是落得个倒霉透顶的结局。
举报/反馈
清朝为什么平反杨乃武小白菜案?
杨乃武与小白菜之案之所以会平反,最基本的当然是二人本身就是清白的,关键原因在于杨乃武身份特殊,得以推动案件重审。杨乃武是浙江余杭县乡绅,于同治十二年(1872年)癸酉科乡试中举。乡绅加功名的地位与身份,杨乃武家族有着较好的经济、人脉资本去为杨乃武伸冤控诉,而朝廷也相当重视。
案发之后,杨乃武的妻子和姐姊四处走动,一面赴京上访,一面扩大舆论。正是如此,一些复核此案的官员认为:“此案杨乃武是否屈抑”、“于吏治民生均有裨益, 非徒为杨乃武一人昭雪已也”,都察院亦奏称:“杨乃武被诬冤抑, 众口一一词。杨乃武自到案至今, 虽受极刑从未供认。”
最后,在浙籍京官的推动,报纸舆论的监督和慈禧太后的介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杨乃武最终得以洗刷冤屈,而本为是案件主角的小白菜也连带着无罪释放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