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忽必烈建立元朝实际上是分裂了蒙古帝国?

关键,忽必烈就是四个字:得位不正!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蒙古大汗的汗位传承,自打成吉思汗那时候开始,就是推举制的。1219年,成吉思汗准备挥师西征。他与皇后们话别,也遂皇后说:“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万岁后,应由何人承统?您顶柱般的御体一倒,象群雀般的国民由谁来管?”成吉思汗叹道:“虽是妇女,也遂的话是对的。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人,是到了确定后嗣的时候啦。”成吉思汗当下召见诸子及胞弟,议定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

不过,成吉思汗虽然表达了他希望窝阔台做自己继承人的愿望,但事实上谁能做汗,还是要由蒙古的忽里台(即诸王及贵族参加的大会)推举决定。所以在成吉思汗死后、王位空缺的两年内,拖雷监摄国政。1229年秋,蒙古宗王和重要大臣便正式举行选举大会。大会争议了40天,分成两派,一部分人主张推举拖雷做大汗(这实际上就是反对成吉思汗的意思,但支持者还是很多),另一部分则支持窝阔台。在此时刻,察合台投下关键一票给了窝阔台,由此奠定大局。

1246年,窝阔台死后谁来继承这个汗位?同样是忽里台大会,诸王、贵族都到和林来参加大会。诸王中,“长子西征”统帅拔都威望最高,但是他不愿意支持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却又没有别的人选,所以只能托辞有病,拒绝赴会,让自己的弟弟过来参加。而这一次大会的推选结果,确实是选了贵由做大汗——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蒙古贵族还立誓道:“只要你(指贵由)的家族中还留一个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的人,我们都不会把汗位再给别人。”

贵由死后,拔都便以长支宗王的身份发飚,他遣使邀请宗王、大臣,到他在中亚草原的驻地召开了一次忽里台,在会上他极力称赞蒙哥能力出众,应当即位,而窝阔台后人,已经没有继承汗位的资格(因为违背了忽里台大会的宗旨,限定了继承人)。所以最终这次大会的结果,是拖雷的长子蒙哥成了大汗。

也正是这一次大会,造成了窝阔台、察合台两家与术赤、拖雷两家的对立。蒙哥于是又遣使邀集各支宗王到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台,最后在1251年再度选举,蒙哥终于获得多数票,成为广受认可的蒙古大汗。

所以说,从成吉思汗开始,窝阔台、贵由、蒙哥都是忽里台大会选举的结果,这是蒙古人认可的首领产生模式——但是,忽必烈不是这样的!

此时,忽里台大会仍在发挥其作用,但忽必烈,却没有经过任何大会的推选,便自称大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好比是当初的启,在父亲禹死后自立为国君,开启了中国式父死子继的时代)。忽必烈这么做,当然是违背了蒙古的传统政治规则的,察合台、窝阔台两系以及蒙哥的儿子们,都支持阿里不哥继承。1260年的忽里台大会,最后选举出来的蒙古大汗,就是阿里不哥。而拔都后裔那边,同样对阿里不哥表示支持,譬如说金帐汗国稍后的钱币,就是刻着阿里不哥的名字。惟有伊儿汗,貌似对忽必烈有所支持。

双方征战的结果,却是阿里不哥输给了忽必烈。也就是说,忽里台大会选举制输给了皇帝继承制。但是,虽然忽必烈赢得了战争,却没能赢得全体蒙古人对他的认可。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系,都与元朝开始各奔东西,甚至是与元朝关系最好的伊儿汗,事实上也走上了独立之路——换句话说,蒙古汗国的共同体机制,由此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所以你说,元朝建立就是蒙古分裂,一点没错!

为什么有人说忽必烈建立元朝实际上是分裂了蒙古帝国?

忽必烈建立元朝,实际上造成了蒙古帝国的分裂,这是真的!正是在忽必烈自立为蒙古大汗之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开始互相残杀,最终元帝国、四大汗国之间只是在名义上还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早已独立,并经常相互攻击。

根源竟然是在成吉思汗身上

为什么忽必烈即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其实,根子还是在成吉思汗身上。

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了大蒙古国,被所有蒙古部落尊称为成吉思汗,先后灭掉了西辽、花剌子模和西夏,打得如日中天的金国毫无还手之力,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无人不服。

蒙古大汗的位子,和中原王朝的皇位不同,最初并不是父子相传的,而是由蒙古的部落酋长们召开忽里台大会,共同推举产生的。然而,由于成吉思汗极高的威望,以及极其强大的势力,所以如果成吉思汗指定继承人的话,也一定会得到忽里台大会的支持的。

那么成吉思汗指定谁为他的接班人呢?

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小儿子拖雷,其中长子术赤死在了成吉思汗之前,那么其实还有三个儿子可以选择。

按照中原王朝的传统,应该由嫡次子察合台继位;按照蒙古民族“幼子守灶”的传统,则应该由小儿子拖雷继位,但是,成吉思汗认为三子窝阔台最有政治才干,所以临死前指定窝阔台为他的接班人。

拖雷系与窝阔台系的矛盾根源

对于成吉思汗的这个决定,虽然没有人敢表示明确反对,但最终还是要召开一次忽里台大会确认,窝阔台才能正式继位,在此之前,则有拖雷监国。

一年多之后,忽里台大会召开,会上很多人支持拖雷,但拖雷从大局出发,将汗位让给了哥哥窝阔台,并从此之后全心全意的辅佐窝阔台。

然而,拖雷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及在蒙古贵族和军队中极高的威望,还是让窝阔台很不放心。终于,在一次攻打金国后班师回朝的路上,窝阔台假装生病,巫医用水洗涤,拖雷为了表示对兄长的爱戴,就喝下了窝阔台洗病的人,不久便病逝了。

窝阔台对外宣称拖雷是病死的,但拖雷的妻子索鲁赫帖尼认为,丈夫是死在了窝阔台的阴谋诡计之下,于是她一边抚养拖雷的十一个儿子,一边和窝阔台斗智斗勇,保全实力,希望有一天儿子们能夺回汗位,为拖雷报仇。

成吉思汗子孙们之间的争斗

1241年十一月,窝阔台饮酒中毒而死,下毒的是谁,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很有可能就是拖雷的妻子所为。

窝阔台之后,是他的儿子贵由继位,也是经过忽里台大会确认过的。但贵由可汗在位不满两年,死于非命。贵由之死,同样不明不白,也同样极有可能出自于索鲁赫帖尼的暗杀。

贵由死后,蒙古各部先后召开了两次忽里台大会,选出拖雷的大儿子蒙哥为可汗,蒙古大汗的位子,最终还是落入了拖雷的儿子手里。

但蒙哥继位之后,为了复仇和巩固汗位,大杀窝阔台的子孙,使得窝阔台的子孙完全占到了拖雷一系的对立面。

1258年,蒙哥分三路大军攻宋,他自己则亲统主力入蜀,忽必烈率领另外一路大军攻鄂州。后来战事不利,蒙哥死在了南宋的钓鱼城之下。蒙古各部拥立拖雷第七子阿里不哥为大汗,而身为拖雷第四子的忽必烈认为自己更应该继承汗位,索性拥兵自立为大汗。

于是,忽必烈依托中国的北方,也就是蒙古的南方的大片地区,与阿里不哥展开了为期四年的内战,最终打败了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硬着头皮来向忽必烈请罪,被赦免,但于一个月后“病死”。

如果说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战争,属于拖雷系之间的内战的话,那么在看到机会之后,窝阔台系的众多势力则趁机造反,纷纷反对忽必烈。尤其是窝阔台的孙子海都趁机崛起,他说服了窝阔台系诸子孙,奉他为首领,建立了窝阔台汗国,

而拖雷第六子旭烈兀则选择了支持忽必烈,忽必烈胜出之后,投桃报李,划出了大片土地给这个弟弟,并建立了伊尔汗国。但是在旭烈兀逝世之后,他的子孙们并不完全听从忽必烈的命令。

此外,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儿子拔都,建立了钦察汗国;次子察合台占据了西辽的地盘,逐渐建立起了察合台汗国,这都是支持阿里不哥的。在阿里不哥失败之后,他们也不再遵从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命令。

蒙古帝国最终分裂成了五个部分

应该说这个时候,成吉思汗建立起来的大蒙古国,虽然疆域扩大了很多,但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了。忽必烈后来灭掉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帝国。而其他四大汗国则各自为政。

忽必烈是元朝的皇帝,也是蒙古的大汗。但是,忽必烈仅仅在元帝国疆域内有绝对的统治力,他的命令在其他四个汗国并不好使,四大汗国既不来纳贡、朝贺,也不听从他的命令。

由于忽必烈的汗位始终没有得到忽里台大会的认可,所以,虽然忽必烈赢得了汗位争夺战,却没能赢得全体蒙古人对他的认可,大蒙古国虽然名义上还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已经分裂成元帝国和四大汗国,共五个国家。

综上所述,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等人的汗位争夺战,使得原先已经隐患重重的蒙古帝国各系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从最开始拖雷系和窝阔台系之间的政治斗争,逐渐演变成拖雷系之间,拖雷系与窝阔台系、拔都系、察合台系之间的军事斗争,历经百余年,始终没有分出胜负。

忽必烈建立元朝,可以视为蒙古帝国分裂的标志,但如果说罪魁祸首是忽必烈则有些冤枉了,毕竟造成这些矛盾的人并不是他,而是当年成吉思汗传位窝阔台埋下的隐患,如果按照传统,选择让拖雷继位,或许就没有后来的这么多事了。

为什么有人说忽必烈建立元朝实际上是分裂了蒙古帝国?

是的,但是身为汉人的你一定要感谢这件事。同时也要稍微佩服一下咱们伟大的中华文化,即便是咱们人打输了,也还有文化来拖底,这个文明就永远不可能灭绝。

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畔建立大蒙古国,随后他本人以及他的子孙后代用了50年的时间把蒙古帝国的版图扩张了数倍,极盛时期疆域达3400万平方公里。但是谁能料到这么大的家业最后却亡于成吉思汗的好孙子忽必烈呢。

忽必烈是蒙哥汗之弟,监国托雷之子。

那个时候的蒙古人说白了就是一台毫无感情的掠夺机器。他们不懂治理,不通经营。抢完了挥霍,挥霍完了接着抢。国土越打越大,但是财富的增幅却相当有限。

原本所有的黄金家族后裔都是这么过日子,偏偏出了忽必烈这么一个异类。

忽必烈自幼喜欢汉文化,那些投降蒙古的金国士大夫们大量被忽必烈纳入帐中,日夜听其讲述汉家的经史子集。也因为他对汉地的了解,蒙哥汗即位后,命忽必烈总领漠南军政事。这个漠南可不是单指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而是包括了今天的从长江以北一直到内蒙古以南的广袤土地。

忽必烈治理这块土地后,大量采用汉官,原本残破的汉地迅速恢复生机。忽必烈的个人财富也呈指数级的增长。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忽必烈的行为招来了一大批人的嫉妒,泼脏水的,鸡蛋里挑骨头的络绎不绝。

蒙哥汗再信任这位弟弟也架不住被雪片般的奏折疯狂轰炸,也对忽必烈起了戒心。所以在灭掉大理后的整整5年忽必烈因为蒙哥汗的不信任,始终无法带兵打仗。在蒙古这种尚武的民族,没军功就没话语权。

所以从一开始,忽必烈争夺汗位就没有优势。如果蒙哥汗没被王坚用石头开瓢,下一任蒙古大汗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忽必烈。

但是历史似乎很垂青忽必烈。在蒙古攻宋的战争中,先是因塔察儿作战不利,蒙哥不得不启用忽必烈,忽必烈再次掌握军权。然后蒙哥汗又在钓鱼城下被王坚所杀。忽必烈最大的障碍也没有了。

按蒙古惯例,大汗死后所有黄金家族的成员无论在哪都要回草原开会选新大汗。但是忽必烈认为如果直接回去,自己先前被打压以及军功上的不足绝对会影响他争夺汗位。所以坚持要继续攻打宋朝。

不过令谁也没想到的是,宋朝自孟珙后居然又出了一个能给宋朝续命的人物,谁呢?

贾似道

这哥们虽然在史书中以及文学作品里被黑得体无完肤,但是事实上宋朝之所以能活到1276年,贾似道功不可没。

贾似道在鄂州同忽必烈展开大战,后又率700人杀出重围于黄州建立指挥使司,全面统筹战争,

在贾似道的调派下,源源不断的援军进入鄂州城,挡住了忽必烈的进攻。同时贾似道又指挥刘整夏贵部于洞庭湖全歼了北上支援忽必烈的兀良合台部。

此时忽必烈前进不得,老家又传来了阿里不哥试图上位大汗的消息。无奈之下只能宣布撤军北返。

忽必烈在鄂州浪费的小半年最终还是导致丢掉了汗位。他人还没走到漠南,阿里不哥的人就过来催他赶紧回首都哈拉和林。

这很明显,要是双方都还有机会,那来的人一定不会是阿里不哥的手下。阿里不哥的人来,摆明了就是说我已经做好准备了,只剩下解决你就能完事儿了。

忽必烈能走的路就剩下了两条,第一乖乖听话称臣,但是按照他的表现以及实力,日后顶多也就是一个保命圈禁的待遇,阿里不哥是绝无可能放他回中原汉地继续经营发展的。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忽必烈和这帮漠北的原始人们在思想和灵魂上已然完全分道扬镳。

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他已经完全不能接受粗放野蛮的统治模式,忽必烈也有自己的信仰和野心啊。

1260年4月,忽必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在漠南自立,宣布继大汗位。正式和阿里不哥撕破脸。

阿里不哥见状只得于1260年夏在哈拉和林假模假式地开了个会然后“被推选”为蒙古大汗。

双方的内战就此展开。

在这场内战中,实力最强大也是成吉思汗血统最纯正的西道诸王大多都支持阿里不哥。

也因为如此,当四年内战结束,阿里不哥举手投降的那一刻起,蒙古帝国直接原地分裂。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干活、伊儿汗国纷纷宣布独立。

元朝的建立使诺大的蒙古帝国解体。其根源一是忽必烈得位不正,按照蒙古的传统,忽里台选举才是蒙古大汗诞生的唯一手段,所以经过选举的阿里不哥是正统,自立为汗的忽必烈说白了是逆贼。

二是四大汗国早就离心离德,这回只不过是正好有了借口而已。蒙古人就是一张白纸,他们走到哪就会被哪里的文明影响。金帐汗国信仰东正教,伊儿汗国信仰伊斯兰。蒙古帝国还在时他们就已经打起来了,是归附还是独立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

最后,有人为蒙古帝国的分裂感到惋惜,那么大的地盘直接一分为四。但是我想说,有这种想法的人绝对是对历史了解得不透彻。咱们应该感谢忽必烈弄死了蒙古帝国,因为只有这样,汉统才能继续,中华文明才能传承。蒙古帝国是入侵者,但是元朝是正统中原王朝。

为什么有人说忽必烈建立元朝实际上是分裂了蒙古帝国?

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之子。生于1215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1260年继蒙古汗位,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第2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1279年灭南宋。

忽必烈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也是中国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在中国的统治时期重用汉族能臣,尊重汉族文化传统和习俗,尊崇儒家和道家思想,吸取汉人管理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他在位时,蒙古族已深度汉化。

在民族和宗教政策上,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使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得到了保全和发展。

在军事上,他虽然消灭了南宋.回回和大理,但他除在攻伐中有杀戳外,统一后再未开杀戒,而是采取安抚和扶持政策,因而元朝以后,包括朱元璋.曾国藩.孙中山等政治家和学者给予他较高评价。

至于说,忽必烈当上皇帝后,蒙古国便开始陷入分裂,那也是有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在争夺汗位时,忽必烈的几个同辈兄弟也曾被拥戴为汗或争夺过汗,但忽必烈最终取得了汗位。

元朝成立后,忽必烈治理国家的重点放在了中原和南方,对另外三个自立为汗的北部小国有所忽视,并没有派兵剿灭,这只能说明忽必烈的仁厚,都是自家兄弟嘛,愿意称汗也好,占领一片国土也好,就忍让一下吧,但这并不是忽必烈的无能和昏庸造成的结果。

1294年正月,忽必烈在大都去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为什么有人说忽必烈建立元朝实际上是分裂了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的分裂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这个锅是不能让忽必烈一个人背的。所谓的蒙古帝国是成吉思汗一手打造的,它分裂的根源也在于“始作俑者”,总结起来就是蒙古人野蛮的扩张方式与管理水平严重不匹配。成吉思汗在临终前的继承人选上试图改变这一点,他选择了政治才能最出色的儿子窝阔台,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次选择,为黄金家族的分裂埋下祸根。当蒙古人的扩张超越了以马匹牲畜维持信息交通时代的管理极限,分裂就成了唯一结果,这与忽必烈、阿里不哥谁是正统并无关系。

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合法性与分裂有无关系

现今很多言论指出忽必烈称帝是违背忽里勒台制度的,由此便能延伸出元朝建立与蒙古分裂的因果关系,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忽必烈的称帝到底合不合法。

从身份上看,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成吉思汗嫡孙;从程序上看,二者皆举行了忽里勒台大会。这两项二者没什么差别,但阿里不哥是奉命留守和林,主持国政的,他举办的忽里勒台会议是在首都和林附近,且拥戴阿里不哥的蒙古宗王数量居多,其中还包括蒙哥汗诸皇子和原大臣,所以结论是阿里不哥的汗位更具正统性。

(忽必烈剧照)

持这一论点的人并未注意忽里勒台的特点,即合汗是需要由一场全体宗王参与的库里勒台会议产生的,无论是忽必烈还是阿里不哥,都不具备这一点,往前推移,除了窝阔台,贵由和蒙哥汗也都不具备这一点,那么是否贵由与蒙哥也是不合法的蒙古大汗?

而且二者举办忽里勒台会议的时间上本就存在争议,《史集》与《元史》两大信史记载的称汗顺序完全相反,《史集·忽必烈合汗纪》说忽必烈是在1260年的仲夏时节登基于开平;《元史·世祖本纪》则记载忽必烈“即皇帝位”于该年农历三月辛卯日,即春天时节。但前一本史料没有记载阿里不哥称汗的时间,后一本史料则记载为农历四月,点明了忽必烈“抢先注册”了汗位。

且阿里不哥已行赦令,令脱里赤为断事官、行尚书省,据燕都,按图籍,号令诸道,行皇帝事矣。虽大王素有人望,且握重兵,独不见金世宗海陵之事乎?若彼果决,称受遗诏,便正位号,下诏中原,行赦江上,欲归得乎?——《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四》

而且在相关历史文献中,忽必烈抢先注册的佐证更多,如著名的《班师议》。蒙哥汗死后,阿里不哥近水楼台的继承了蒙哥的大蒙古国朝廷,并着手争夺各地军队的控制权,当时忽必烈一方已经得到消息,阿里不哥正从漠南蒙古、汉军中大量调兵,所以忽必烈的重要谋臣郝经上了一道《班师议》,主要就是分析了时局对忽必烈的影响,并主张即刻从鄂州撤围回军,立即召开一场对我方有利的库里勒台。正所谓“先发制人,后发人制。天命不敢辞,人情不敢违,事机一失,万巧莫追。”

(阿里不哥剧照)

所以在二者的忽里勒台大会都未涉及所有蒙古宗王时,注册时间更能说明正统性,忽必烈抢先注册汗位的说法更具说服力,所以怀疑忽必烈的正统性并不恰当。那么二者在诸王中的支持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史集》记载,术赤兀鲁斯、察合台兀鲁斯的领袖,都对阿里不哥表示了十分明确的支持,窝阔台汗斡耳朵的继承者还参与了阿里不哥的征召作战。

其中察合台兀鲁斯的实际领袖忽乃必里是在库里勒台大会上直接拥立了阿里不哥,与会的察合台系宗王还包括拜答儿之子阿鲁忽。术赤兀鲁斯的别儿哥汗虽没有参会记载,但他在封地发行了“阿里不哥合汗”字样的货币,这是明确支持阿里不哥的证据。

总体上讲,支持阿里不哥的西道诸王(成吉思汗的子侄辈儿后裔)更多,支持忽必烈的东道诸王(成吉思汗的兄弟辈儿后裔)更多。但在两大体系中,又多呈现宗王父子站队不同的现象,如旭烈兀支持忽必烈,他留守漠北份地的儿子出木哈儿支持阿里不哥。这种双向投资的现象还有很多,如父亲塔察儿拥立忽必烈,儿子乃蛮台拥立阿里不哥;兄长赤因帖木儿支持忽必烈,弟弟也速支持阿里不哥;父亲合丹支持忽必烈,儿子忽鲁迷失支持阿里不哥。

(汗位之争时的形势)

所以支持者的数量并不能判定正统性,双向投资的现象本来就表明蒙古宗王并没有明确的支持对象,他们只是这场争夺中的看客。而这场争斗又发生于托雷系,所以阿里不哥所谓的支持者中,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这种别有用心更体现了蒙古分裂的根本原因,与忽必烈本人的称汗并无太大关系。

蒙古帝国分裂的必然性

上面提到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属于托雷系的“家事”,这就也体现了成吉思汗留下的政治问题,即黄金家族的利益分配。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帖为他生下了四个儿子,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按照汉族传统说法,这就是成吉思汗的四大嫡子,他们就是后来黄金家族的四大支系,所以蒙古帝国的分裂并不是因为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家事”,而是四大支系的利益分配问题。

(孛儿帖与术赤剧照)

在四大支系的利益分配中,首先要说到术赤的生世问题,史料记载孛儿帖在与成吉思汗成婚不就便被蔑儿乞人掳走,成吉思汗救回孛儿帖时,她已怀上了术赤,并在回营地途中将术赤生下。恰巧孛儿帖被掳走的时间至少为9个月,所以术赤到底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儿子就成了谜题。当成吉思汗的这些儿子长大后,稍有争执察合台就会拿这件事儿嘲讽大哥是个野种,长久下来二人就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察合台剧照)

最严重的一次冲突就是成吉思汗西征之前,当时也遂向成吉思汗进言,说西征危险重重,他应该在西征前选好继承人以防不测。在征求术赤意见时,察合台以身世问题向术赤发难,二人因此在成吉思汗面前大打出手。后来在玉龙杰赤作战时,二人因矛盾加深,难以形成有效配合,所以成吉思汗直接撤下两人,令窝阔台担任前线主帅才取得胜利。

(拖雷剧照)

察合台在此之后便明白自己这种行为很难赢得父亲青睐,于是干脆一心扶持窝阔台,这就形成了察合台系与窝阔台系的亲密联盟。尤其是立储问题上,察合台对窝阔台支持有力,因而窝阔台继位后,很多军政大事都是与察合台商量,并且将自己的儿子贵由派给察合台担任怯薛。窝阔台去世后,察合台又率领诸王向乃马真后表示恭顺,力挺乃马真后称制监国,直到贵由从西线回国继位,可以说窝阔台系的汗位支撑主要就来自察合台系。

(成吉思汗分封漫画)

而蒙古人的传统是“幼子守灶”,成吉思汗虽然将汗位传承给窝阔台,但又按照传统,将斡难河源的主要领地,以及十万一千人的蒙古大军传承给幼子拖雷。这就无形中将拖雷推向了窝阔台的对立面,根据史料记载,窝阔台病重时,令拖雷喝下了为其分担病痛的符水,因而不久后暴毙而亡,所以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是窝阔台谋杀了拖雷,可见拖雷系与窝阔台系的矛盾是不可回避的。

(三次西征路线)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窝阔台削弱拖雷系的一些行为,就将托雷系推向了术赤系,从而形成了黄金家族的两大对立体系。这种对立在后来的军事远征中体现的很明显,比如窝阔台在位时的“长子西征”,当时由术赤系长子拔都挂帅,贵由与拔都发生矛盾时,窝阔台之子合丹、孙海都;察合台之子拜答儿、孙不里都坚定的站在贵由一边,只有拖雷之子蒙哥为其声援。

(窝阔台系)

1241年窝阔台去世,“长子西征”随即结束,贵由在察合台系的支持下一路东归,成功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从而继位。拔都并没有参与这次选举大会,而是在钦察草原留营,所以贵由当上大汗后还要出兵讨伐拔都,拖雷的遗孀忽黑塔尼别吉将此消息传递给拔都,好在拔都备战之际贵由去世了,黄金家族的内战才没有提前到来。但这件事注定了术赤系与窝阔台系的关系破裂,这也为托雷系控制汗位创造了机会。

(拔都剧照)

整个长子西征的主要成果在于蒙古人占领了南俄草原,也就是拔都领地的西侧,由于拔都领地隔绝了察合台—窝阔台系与此地的联系,所以这次西征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拔都,他的力量随之壮大。而托雷系本身就继承了成吉思汗的大量财产与军队,因而长子西征后,术赤—拖雷系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察合台—窝阔台系。

(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区域)

所以贵由去世后,拔都以宗室长者的身份提出在钦察草原举行忽里勒台大会,除了蒙古草原上的察合台—窝阔台系宗王反对外,其余蒙古宗王皆赴会选举。窝阔台系的失烈门企图发动政变,结果失败,被蒙哥处死,汗位自此转移至拖雷系。

到后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夺就只限于拖雷系的“家事”了,蒙古宗王的支持站队无非就是在观望二人的成败,而西道诸王支持阿里不哥可以说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做法,或者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为汗位注定是拖雷系的,是谁继承已经无关紧要。

蒙古帝国的分裂主要是针对四大汗国,而这四大汗国也都是这四大支系建立的国家,它们的分裂完全就可以追溯到黄金家族继承人的内部矛盾。成吉思汗确立继承人后,察合台与窝阔台维持住了较强的联盟,术赤即拔都被排斥出核心圈之外。由于血统之争带来的伤害,术赤甚至拒绝过成吉思汗么征召,由此可见术赤系脱离大蒙古国的内心驱动。贵由西征的消息实际上就已经将钦察汗国“踢出”了大蒙古国,这是术赤系寻求自我发展的历史根源。

由于成吉思汗在“幼子守灶”与忽里勒台之间“雨露均沾”,导致血统纯正的黄金家族也出现了裂痕,窝阔台与拖雷之间围绕最高权力归属的矛盾逐渐升级,拖雷的死亡更加疏远了兄弟之间的关系,所以蒙哥汗才会对失烈门、乃马真后痛下杀手。

而蒙哥汗的汗位又来自于拔都的支持,但作为大蒙古国的统治者,蒙哥却受制于钦察汗国对于西方的联通。故而才有了旭烈兀西征,这是蒙哥汗企图打破钦察汗国“垄断”西方的格局,换言之就是拖雷系的蒙哥汗想要过河拆桥,达到唯我独尊的局面。所以在蒙哥汗时代,术赤系并没有与拖雷系关系更加亲密,反而是渐行渐远。然而当时的窝阔台-察合台系还处于拖雷系与术赤系之间,蒙哥汗尚且是毫无争议的大汗,双方并未有直接冲突。

(旭烈兀画像)

但到了忽必烈时期,汗位之争带来了动荡,拖雷系的伊利汗国与术赤系的钦察汗国也就处于无人节制的境地,因而在西亚大打出手,窝阔台-察合台系的海都更是公然反叛。“黄金家族”的内部矛盾终于演化成为国与国间的冲突,勉强维持的蒙古帝国自此终结。

综上,忽必烈建立元朝并不是大蒙古国分裂的根本原因。当蒙古人无限扩大征服区后,其粗放的管理手段根本无法辐射到帝国的任何一个角落。换言之中央集权是有辐射范围的,元朝无力控制几大汗国的军政,而且横跨亚欧大陆带来的宗教影响、民族融合,几大汗国的蒙古特性也在逐渐消失。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派系冲突,分裂是必然的结果。只不过这些汗国需要一个分裂自立的契机,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夺就是一个契机,忽必烈也就由此背上了国家分裂的黑锅。

为什么有人说忽必烈建立元朝实际上是分裂了蒙古帝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555条回答。

蒙古帝国的分裂是必然的的,而且会非常迅速。

这主要是蒙古人传统的部落观念和游牧观念,大帝国在蒙古人眼中是新事物,也是行不通的。

就忽必烈来说,他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儿子。

虽然蒙古是幼子继承制,但众所周知托雷并没有继承帝国宝座,而是哥哥窝阔台继承。

窝阔台死后,是他的儿子贵由继承大汗宝座。

贵由没什么能力,死后大权被术赤的次子拔都掌握。

拔都做主废除窝阔台家族的继承资格,私下选择了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蒙古继承。

此举是违背蒙古人传统的,所以在拔都举办的忽里台大会,商议推举新大汗。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宗王们拒绝前往,蒙古上台并没有受到大家的认可。

蒙哥自己上台就没有什么根基,在四川钓鱼台被大宋投石车击毙后,就出现继承权的严重问题。

蒙哥大汗在位时,根据蒙古风俗,命令幼子阿里不哥驻守于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

正常来说,蒙哥此时死了,就应该是阿里不哥继任。果然,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的贵族库力台大会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

而蒙古弟弟,也就是阿里不哥的叔叔忽必烈却不服。

他手握重兵,通过武力打垮了阿里不哥,将其毒死后夺权。

此举就捅了马蜂窝。

本来托雷家族继承宝座,就没有得到其他汗国的认可,只是畏惧术赤和托雷两大家族的权力,没有敢于公开作战而已。

此时蒙哥死了以后,忽必烈武力夺权,又引起了托雷家族内部的混乱,还得罪了术赤后代的金帐汗国。

这下,四大汗国中的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共三大汉国都支持阿里不哥,认为忽必烈是篡权。

只有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的伊尔汗国,名义上支持忽必烈。

此次后,四大汗国除了伊尔汗国以后,其实已经和忽必烈的元朝敌对,甚至开战。

忽必烈1264年打垮阿里不哥夺权,但到了1303年元成宗才和四大汗国打成和解和停战,但这些汗国已经独立,并不听从元朝的命令,形同外国。

自然,就算忽必烈没有夺权,蒙古四大汗国分裂也是必然。

蒙古人的特点就是,部落和汗国大汗本来就是享有很大的自治权和军队。

即便术赤是成吉思汗的儿子,在成为大汗以后也不听父亲命令,甚至兴兵对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