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使用机炮,二战螺旋桨飞机能否击落现代喷气式飞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487条回答。
不存在这种可能。
其实稍微玩过一些空战模拟游戏的朋友都知道,螺旋桨战斗机在喷气式战斗机面前,基本就是任人宰割的角色,打不过,逃不掉。
二战最常见的作战模式时,一方敌机占据高位以后,立即俯冲进行攻击。这种攻击模式成功很高,比盘旋咬尾更为实用。
这种战术对于战斗机的俯冲速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同时要求战斗机的爬升能力很强。
简而言之,你要先去敌人占据高位,随后快速俯冲攻击,之后无论是否成功高速飞走,脱离敌人可能的攻击。
而在二战后期,德国研发了Me262喷气式战斗机,其实最高时速不过800多公里,而当时螺旋桨飞机也有700多公里的时速,相差不大。
但Me262采用这种模式的攻击,螺旋桨战斗机根本不是对手。
如果不是Me262的可靠性太差,还有很多技术缺陷,制空权就会迅速易手了。
在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得到了163架拉11螺旋桨战斗机。
拉11是苏联最后的螺旋桨战斗机,堪称是顶峰之作。
除了最大时速接近700公里以外,升限高达1万米,爬升能力惊人,飞到5000米高空只需要5分钟,航程也高达2500公里。它的火力强大,装备3门20毫米机关炮。
然而,事实证明拉11即便是最强的螺旋桨战斗机,也不是美军喷气式战斗机的对手。
志愿军也很清楚这一点,即便战斗机奇缺,拉11也只是被用于为轰战机护航,并不直接参与制空权的争夺。
在1951年11月30日下午,志愿军第三次出动9架图2轰炸机,在16架拉11和一批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保护下,轰炸大和岛。
结果,战斗机和轰炸机配合有问题,原定赶到的米格15没来,剩下16架拉11,遭遇美军一批F86喷气式战斗机。
结果,一场空战,志愿军宣布击落击伤F86多架,但美军方面没有击落的记录。
万幸的是,美军F86的油料已经几乎耗尽,仅仅打了5分钟就被迫撤退。
相反,我军图2轰炸机在5分钟被击落4架,15人牺牲,其余几乎每架都带伤。
16架拉11完全不是美军喷气式战斗机对手,被击落3架。
如果F86不是油料不够,5分钟后就返航,后果不堪设想。
只使用机炮,二战螺旋桨飞机能否击落现代喷气式飞机?
额,不能,即使现代喷气式战斗机不使用AAM,纯粹依靠机炮自身的机动性能,也可以轻松地把二战时期的那些螺旋桨战机给按地上捶的明明白白。不要说什么现代的喷气式战斗机有飞行高度和速度的限制,打螺旋桨飞机这样的低速目标还不至于让一架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失速,毕竟连地面的固定靶现代战机都可以对付,打区区一架二战时期螺旋桨战机简直不要太容易。而且在现实中还真的有类似的例子:1992年,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斯加的空战中,就出现了现代喷气式战机与螺旋桨飞机的对抗,从当时的空战过程来看,两者之间完全就是一边倒的碾压。相关视频在B站就可以搜到,这里我就做成了动图放了上来,如下图所示:
▲F-16 vs OV-10
图中的两架战机分别是F-16和OV-10涡轮螺旋桨轻型飞机,F-16想必不用我详细介绍了,而OV-10则是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研发的一款轻型螺旋桨飞机(使用的涡桨发动机),这款战后研发的螺旋桨飞机在综合性能上肯定是超过二战时期那些飞机的,但是在F-16面前,也就是多绕个圈就能解决的事情。图中的OV-10在进行低空低速飞行,为什么说是低空低速?大家注意一下地面的参照物就可以知道,两者的飞行高度都不会很高,至于速度嘛,OV-10的最大飞行速度也不过460公里/小时,因此,面对低空低速飞行的OV-10,F-16仅仅是利用自身的速度优势,绕个圈后咬尾,然后再用机炮点射就直接把OV-10打得冒火了,干脆利落的解决目标。
▲OV-10"野马"
所以,现代的喷气式战斗机,哪怕是不使用各种制导武器,也不是那些螺旋桨飞机能够抗衡的,认为喷气式战机在不使用AAM,只用机炮的情况下,螺旋桨飞机就有一战之力的,纯粹是想多了,视距内的近距离“狗斗”也曾经是现代战机的重要空战性能指标,虽然进入“超视距作战”时代后,战机的近距离缠斗能力已经逐渐被边缘化,但是并不意味着注重高空高速战斗的喷气式战机就不能打“低速靶”、“固定靶”,论低空低速条件下的作战性能,现代的喷气式战斗机仍然可以甩螺旋桨飞机十几条街,如果不理解的话,就来看一张几款现代喷气式战机的在某个高度下的飞行包线图,如下图所示:
▲几款喷气式战机的飞行包线图
直接看图中F-16的飞行包线相关数据吧,图中纵坐标表示战机的“最大盘旋角速度”,这个指标是用来衡量战机转向机动能力的,它的值越大,就意味着战机的转向速度越快。而横坐标则是表示战机此时的飞行速度,用单位“马赫”来表示。所以,当F-16的飞行高度为11公里时,它的最大盘旋角速度出现在0.6~0.8马赫这个飞行速度之间,而这个高度下的音速大概是每秒298.3米,由于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海拔高度下的音速数值是不一样的,一般计算公式为:V音=331.35(1+t/273.15)^1/2,其中“t”表示当前海拔高度的温度。所以,通过换算我们可以知道,在11公里的飞行高度下,F-16的最大盘旋角速度出现在其飞行速度为644~859公里/小时的这个范围,即在这个飞行速度时,F-16的转向机动性能是最好的,而在海拔高度是在3000~5000米这个大部分螺旋桨飞机的飞行高度时,由于音速在数值上更大,所以F-16战机出现最大盘旋角速度时的飞行速度数值同样也会更加大一些。因此,面对最大飞行速度不过四、五百公里的螺旋桨飞机,现代喷气式战机只要兜个圈就能绕到后面咬尾,然后机炮点射就完事了。
▲F-16上的M61A1型机炮
▲机身侧的机炮口
所以呢,答案非常明显了,现代的喷气式战斗机,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是螺旋桨飞机可以相提并论的,更加不用担心喷气式战斗机的失速问题,因为喷气式战斗机在失速之前就能用机炮把螺旋桨飞机给送走了,而且在先进的现代火控系统辅助下,用机炮来对付那些低速的螺旋桨飞机,真的就是一打一个准,也许就和打固定靶没多大区别。
只使用机炮,二战螺旋桨飞机能否击落现代喷气式飞机?
螺旋桨击落喷气式,非常难。众所周知,比起喷气式战斗机,活塞螺旋桨战斗机的速度比较慢,爬升率也较低,所以从战术上应避免与敌方的喷气式战斗机进行空战。
在喷气机式战斗机还不成熟的二战末期,即使美军的P-51等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中的佼佼者,也很难能在与德国Me262这种早期喷气机的格斗中取得胜绩。P-51“野马”这类的机型往往能够凭借优异的水平盘旋性能绕到Me262喷气机的尾后,但喷气式战机在爬升率和速度上的优势实在太明显,活塞螺旋桨战斗机往往处于追不上、打不着的尴尬境地。
在二战时期只有美军取得过少量战绩,例如首位突破了音障的著名试飞员耶格尔就有对德国Me262的击坠记录,但那是在Me262战斗机起降阶段的偷袭战果。在1944年10月8日,美军为B-17战略轰炸机群进行护航的战斗机飞行员厄本·德鲁,驾驶一架P-51战机成功地击落了2架德国的Me262喷气战斗机。
螺旋桨战斗机和喷气式战斗机的性能差距究竟有多大呢,飞行速度就不说了,哪怕是动力最澎湃、速度最快的螺旋桨战斗机,在喷气式战斗机面前也是乌龟爬行。
咱们还是说说爬升率吧。这方面的差距更大。举个例子,例如二战时期德国最强的FW190D战斗机,能飞出来740千米/小时的活塞螺旋桨飞机的极限飞行速度。但它的海平面爬升率仅为每分钟857米,大约相当于每秒爬升14米。这只相当于现代喷气战斗机爬升率的零头。 在二战时期,一架螺旋桨战斗机,如果从机场紧急起飞去拦截美军在一万米高空飞行的B-29战略轰炸机,那么起飞以后需要爬升半个小时,才能飞到1万米以上。这就导致当时的螺旋桨战斗机拦截高空战略轰炸机的效率极低。 而中国的歼-6喷气式战斗机,在进行截击作战时,只需要用66秒时间就能爬升到1万米高空。要知道,歼-6还算不上高速截击机,爬升率并不突出。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主要空军强国都在玩命地发展高速喷气式截击机,无他,那玩意飞的太快了,爬升的也更快。
由于具有速度和爬升率的巨大优势,喷气式战斗机可以空战中自由掌握狗斗的进入和退出时机,再配合比较先进的机炮瞄准火控,能用各种姿势花式吊打螺旋桨飞机。所以到了五十年代以后,喷气式战斗机已大行其道。再用螺旋桨飞机在真正的空战中击落喷气战斗机,就非常困难而且罕见了。目前仅有中美两国的空军拥有这种战绩。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1951年11月30日,志愿军空军决定轰炸大和岛,轰炸航空兵第8师的9架苏制图-2双发螺旋桨中型轰炸机负责执行轰炸认为,空2师3大队的16架拉-11螺旋桨战机为轰炸机直接护航,再由空3师第7团的16架米格-15歼击机担任间接护航任务。
是日,我方轰炸机群刚刚飞过龙岩浦,就与埋伏在此的30多架美军F-86喷气式战斗机遭遇。我方担任护航的16架拉-11活塞螺旋桨式歼击机,面对数量和性能均占优势之敌,立即投入与敌的殊死搏斗。
根据战后我方公布的战绩,我军的图-2轰炸机用机炮击落了美军1架F-86战斗机,空2师4团第3大队副大队长王天保驾驶拉-11螺旋桨战斗机击落了1架F-86、另外还击伤3架。空2师4团第1大队大队长徐怀堂也击落1架F-86战机,副中队长王勇和刘卓生各击伤1架F-86战机,合计此战共击落3架美军F-86,击伤5架。这次空中战斗,创造了中国空军空战史上用活塞式战斗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先例!
到了越南战争时期,又令人意外的出现了螺旋桨飞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战例。一架美军A-1“天袭者”战机,曾过对喷气战斗机发起过致命一击,而A-1是一种机动性并不突出的舰载攻击机。
1965年6月20日,4架“天袭者”攻击机从“中途岛”号航母上弹射起飞,由格雷特豪斯中尉指挥执行空中搜救战斗巡逻任务。每架A-1“天袭者”都携带800发20mm机炮炮弹,挂载2个150加仑副油箱,4个70mmLAU-3火箭发射器,共76枚火箭弹。这4架“天袭者”分成了2个双机编队,分别由格雷特豪斯中尉和克林顿乔纳森中尉指挥,按计划向美军飞行员坠机地点飞去,准备进行空中救援的掩护任务。
编队在无线电静默中飞行,突然发现格雷特豪斯中尉驾机向下剧烈俯冲,随即一束猛烈的炮弹曳光火舌从上往下穿过“天袭者”攻击机的编队。这肯定不是地空火力,而是自上而下打击的米格战斗机。
“天袭者”编队马上分成2个双机编队迎敌。一架米格-17战斗机已经咬住了克林顿乔纳森的机尾,而克林顿乔纳森还发现另一架咬着长机编队的米格-17战斗机,这时咬着他尾巴的那架米格机开始开火,37毫米和23毫米口径的航炮炮弹从空中掠过,但都没有命中。
米格-17只适合近距离作战,安装着一门37毫米和二门23毫米航炮,尽管火力凶猛,炮弹威力巨大,但这两种不同口径火炮的初速和弹道差异较大,瞄准具无法同时协调,只能取个中间值,所以只能在400米内精度较好。超出400米的弹着点散布极大,37毫米炮偏上,23毫米炮偏下,经常出现瞄准射击正确,但炮弹却打飞了的情况。
这时,A-1“天袭者”优异低空盘旋性能的优势开始发挥出来。对米格-17战机来说,“天袭者”的速度实在太慢了,一旦在第一次高速掠袭时没有命中,在低空缠斗中就不太容易再咬住这种转弯半径极小的低速慢目标。
此时经验丰富的美军飞行员继续向地面俯冲,因为越到树梢高度,米格-17战机越难在水平机动中找到开火机会。咬着克林顿乔纳森双机编队尾巴的那架米格-17战斗机,看到高度太低,不得已加速爬升脱离,想回到中高空,再寻找俯冲攻击的机会。
克林顿乔纳森的双机编队降低高度后,经过几次盘旋转向,脱离了米格战机。于是开始主动打击那架咬住了长机编队的米格战机,克林顿乔纳森和僚机使用20毫米航炮对其进行了第一次射击。没有命中,但此时这架米格-17战机也极大地耗尽了它的能量,按照后来提出的能量空战理论,米格-17本身就不是一种“能量充沛”的战斗机,从中空一直追到低空,速度已经很慢了,只有200节左右,这给了克林顿乔纳森双机编队非常好的射击机会。2架“天袭者”的8门航炮齐射,准确命中,米格机化成火球坠向地面。
这一战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可复制。但1966年10月9日,美军的另一名飞行员威廉巴顿上尉也是驾驶A-1H“天袭者”在河内附近再次击落了一架米格-17。这两次击落战绩,是目前为止最后的两次活塞螺旋桨战机对喷气机战斗机的成功逆袭。
只使用机炮,二战螺旋桨飞机能否击落现代喷气式飞机?
能!而且让人悲哀的是,我国的现代化喷气战斗机就曾被美国人的螺旋桨巡逻侦察机使用机炮击落过,当然美国人自己随后也被我们另一架战机击落,机上11名美军失踪至今。
——————
事情发生在1952年11月22日的上海,晨7时17分,天气阴沉。
当时我军利用苏联援助的警戒雷达,在位于上海东北90公里海面上空发现大型飞机1架,高度500米,速度400公里/小时,正在向长江口上海方向飞来。
上海防空司令部于7时22分命令解放军空军6团值班的当时最先进的米格-15飞机双机紧急起飞拦截。
该团领航主任杨木易带领僚机何中道起飞后,于7时35分在横沙以东余山岛与鸡骨礁海面上空发现美军1架大型军用飞机(PB4Y-2海上巡逻侦察机,生产与于二战期间,巡航速度381公里/小时,机上有12挺12.7毫米机关枪,可载5800公斤炸弹,乘员11人),杨木易即下令双机投入攻击。
杨木易作为长机在第一次攻击脱离后,就发现自己的僚机不见了踪影,只得自己单机又攻击了三次。最后一次攻击,杨木易飞机上的37毫米炮开火距离仅300米,目视炮弹多次命中敌机引擎,火光涌起,碎片四溅,敌机失去动力坠向大海。
事后据射击胶卷判读证实敌机已被击落,美机上11人被美国当局宣布“全部失踪”,至今仍列在美军失踪名单里。
不幸的是,事后了解,僚机飞行员何中道在对敌机进行第一次尾随攻击时,因为飞得实在太近,为了套住目标自己又飞得“太稳”,当即被敌PB4Y-2尾部双联12.7毫米机枪击碎座舱———何中道头部中弹,血撒长空,飞机坠海。
何中道烈士👆
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两个月前的9 月 20 日 ,何中道还和战友配合在上海崇明岛上空将 1 架入侵的美军 B-29 型轰炸机击落,这是年轻的人民空军航空兵部队在国土防空作战中第一次击落入侵我国领空的美军飞机。
在我军两次犀利的反击后,美军鉴于在2个月内连续被我击落两架大型飞机,总计失踪高达29人,而中方仅损失一架战斗机,牺牲一人————美方对大陆领海领空的侵犯开始有所收敛。
这之后的沿海空战,主要是我空军和台湾当局空军之间进行了,美机的挑衅次数越来越少。看来,美国人也是个看菜下油碟、欺软怕硬的货色。
——————
事实上,我军同样记载了螺旋桨轰炸机击落喷气战斗机的战例,而且时间比美国人击落我们的更早,但我们这方面的战例是“孤证”,并没有获得敌方的战斗确认,美方宣布在那次的战斗中没有损失飞机,反而击落我们4架图-2轰炸机。
事情发生在抗美援朝期间的1951年11月30日,空八师9架苏联二战期间生产的图-2轰炸机和12架拉-11战斗机升空,执行第三次轰炸大和岛任务。
志愿军空军编队刚刚进入海面空域,美军30多架F-86喷气式战斗机突然从高空俯冲而下,22岁的刘绍基作为图-2后座机枪手第一次参战,他在负伤的情况下,果断还击,按我方记载,他用老式螺旋桨轰炸机打下了一架当时第一流的喷气式战斗机F-87,创造了空战史上的范例。
刘绍基说:“我的座舱侧面玻璃被打破了,玻璃碎片打在我的飞行帽上,眼皮被刮破流血。当时我就想,打下一个就够本,打下两个就是赚!”
刘绍基返航后拍的照片,注意侧面舷窗上的弹孔(箭头处)👆
这次空战,志愿军空军联合编队事实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4架图-2轰炸机被击落,护航的拉-11战斗机也被击落3架,共19人牺牲。我们自称击落敌F-86战斗机3架,不过美军宣布当天的战斗没有飞机损失。
所以严格地说———双方都承认的二战后螺旋桨飞机击落喷气机的战例,仍然是1952年美国PB4Y-2海上巡逻侦察机用尾炮击落我烈士何中道驾驶的米格-15。
当然,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天袭者螺旋桨攻击机也曾两次使用机炮击落越南空军的米格-17喷气战斗机,但天袭者虽然是螺旋桨飞机,但已经算不上二战飞机了,它是在二战结束后生产的。
综上所述,
活生生的实例表明,
螺旋桨飞机用机炮是有可能击落现代喷气战斗机的!
只使用机炮,二战螺旋桨飞机能否击落现代喷气式飞机?
总说什么不可能,MIG-17是妥妥的现代喷气式飞机了吧,总不是Me-262那种过度产品了吧。还不是在越战的时候被米国佬的A-1攻击机打下来两架?
这还是攻击机不是战斗机呢。
只使用机炮,二战螺旋桨飞机能否击落现代喷气式飞机?
螺旋桨飞机PK掉喷气式战机,这种事儿在二战经常发生。
但是,指望螺旋桨战机干掉如今的喷气式战机,这跟做梦一样。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值得深聊,因为二战战机的战术决定了一切——它们的主要进攻方式就三种:
1.咬尾狗斗
2.俯冲BZ
3.怼头拼火力
这三项战术在现代战机面前完全无法使用。现代战机更快,更高,爬得也更猛,机体也更坚固,火力还超凶残。
二战的战机想咬现代战机的尾?那就跟骑着250块钱的铅酸电驴子平路追一级方程式一样。
二战的战机想BZ现代战机?爬升仅十几米每秒的东西和爬升200-300的东西谁BZ谁?
二战的战机想怼头拼火力?老式的机枪机炮,难道要与带火控辅助的加特林机炮比糊脸?
光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就决定了,现代战机可以在天上用高空高速性能甩得二战活塞机满天找牙,而现代雷达光电设备则决定了现代战机可以把老古董当瞎子一样盘。
二战末期,德军遭受到盟军成千上万的轰炸机爆打,他们采用了新研发的Me262战机充当截击机,给盟军重型轰炸机群带来了不少的伤亡。
从Me-262开始,喷气式战机就已经让老式螺旋桨战机陷入性能困境了。这也是为什么二战一结束,战机马上踏入喷气式时代的原因。
当然,初期的喷气式战机还真不一定能大几率胜过螺旋桨战机。
Me262与盟军的P-51、P-57、P-38和喷火等战机都战斗过,有干掉对方的战绩,也有很多被对方干掉的情况。
苏军也有同样的情况,飞行员亚历山大·彼得诺维奇、库兹涅佐夫·伊万·亚历山德诺维奇都击落过Me262。
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第2大队飞行员王天保,曾在一次为轰炸机护航的行动中,驾驶拉-11战机与美军7架F-86机群缠斗,取得了击伤3架,击落1架的战绩。
这次龙岩浦空战,有16架拉-11伴随轰炸大和岛的图-2护航,除王天保的战果外,还有2大队长徐怀堂击落1架,王勇、刘卓生各击伤1架美机。
美军的F-86其实也没吃到亏,他们打下了3架拉-11和4架图-2轰炸机,还击伤了4架。后来空3师的米格-15喷气式战机赶来支援,反被美军王牌戴维斯击落1架。
朝鲜人民军也创造过一次神奇的战果,1953年6月13日夜间,人民军使用波利卡波夫-2“夜女巫”袭击美军,一架波-2遭遇美军拦截。
绝境中朝鲜飞行员利用低速性能与美军的F-94喷气战机缠斗,始终无法干掉“查铺查理”的F-94急得采用了撞击战术,最后楞把自己撞到了地上。
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例子,今天这样的战斗已经不可能出现了,如果有,也只是特定情况下的特例,不具备广泛意义。
二战最强力的几款螺旋桨飞机,美军的P-51、P-47、F4U、F6F,德军的BF-109、FW-190,日军的中岛疾风,零战五二,川西紫电改;英军的喷火、暴风,都远远无法与今天的喷气式战机抗衡。
怎么形容呢,现代一架专门对地的A-10攻击机,能在全部性能上碾压二战的螺旋桨战机。无论是爬升率、飞行速度、火力、能量维持速度还是感知力,统统比不过。
而A-10在现代战斗机面前表现如何呢?毫无疑问,它只是个扫地攻击机,任何一架超音速战机都能随意将其血虐。
不谈歼-20、F-22那类高端5代机,仅F-16、米格-29这类濒临淘汰战机都足够让二战的螺旋桨战机无可奈何。
米格-29拥有双台RD-93发动机推动,能达到最高2.3马赫(约2800km/h)的飞行速度,实用升限达到18000多米,爬升率也达到了330ms,推重比0.83。
二战螺旋桨战机的顶端,美国P-51“野马”才多少呢?最高速度708km/h,换算仅有0.58马赫。实用升限为12800米,爬升率仅16.3m/s,推重比0.27。
这意味着二战时以飞行性能和高空高速出名的“野马”,在80年代的“支点”面前就是个动作缓慢的笨驴,充其量它们也就学学“查铺查理”搞点复杂地形低速逃生的花活儿,看看能不能制造点意外。
而且,现代战机还拥有一项比机动能力更重要的能力——光电系统。
包括老“支点”在内,都早已拥有现代化的“综合火控系统”,雷达、计算机、光学系统、头盔瞄具被统合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现代战机的作战性能。
这其实是信息化革命带来的成果,是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天堑鸿沟。
二战的战机不仅飞不赢现代战机,还始终处于现代战机的信息侦查和锁定之中,这仗根本没法打。
试想一下,一架BF-109对战“幻影2000”,德国战机还在拼命用目力搜索目标呢,它的法国的RDY雷达已经在100千米发现了目标。
当火控计算机连接的“米卡”导弹将其锁定时,这种在今天会引发RWR警报大作的行为,并不会引发BF-109任何反应,它们压根没那个组件。
于是幻影2000决定节省下这枚昂贵的“米卡”,它通过雷达系统侦测的信息,迅速转了个圈圈,从对方侧后方高速接近,继而发射了“魔术”格斗导弹。
BF-109的肉眼终于发现有架战机在接近,但这个小黑点迅速就消失不见。
没有RWR告警系统,没有逼近告警系统,没有热诱弹和干扰箔条,他们甚至不懂得朝太阳飞破坏红外感应(飞了也没用,红外已经升级了)
正当他们一头雾水的时候,16千米外的“魔术”红外导弹以2.8马赫的速度飞驰而来,每秒速度达到953米,一下就将德国飞机炸成了碎片。
这还打个啥呢,如果让20姬这些顶级战机上场,二战飞机恐怕会产生遇到UFO的念头。
什么?你说只用机炮?
开玩笑,现代战机的机炮与过去的二战货是一种东西么?
它们同样经过了光电系统和火控的加持,否则如何确保在空战中击落那些犹如脱缰疯狗的喷气式战机?
以美式战机为例,一架FA-18“大黄蜂”装有1门6管的M61型20mm机关炮,载弹570发。但该门炮的射速达到4000-6000发/分钟。
也就是说,大黄蜂如果想将哪个老爷机干碎,可以选择直接怼头飞行,然后用瓢泼一样的现代高速弹雨将对方瞬间糊成渣。
苏系的传家宝Gsh-301也不差,虽然载弹量只有150发,1800发/分钟的射速也比不过美系那群加特林犊子,但口径达到了30mm,精度也非常可人。没见SU-27脸侧都要贴块皮么?就是怕让这门炮给喷糊了。
二战美系那帮M2 12.7mm机关枪的货色就不拿献丑了,盟军的传家宝西斯帕诺·絮扎HS404,它最好的衍生品Hispano Mk.V也就750发的极速,而且弹鼓仅有60发子弹。
所以,无论二战战机还是现代战机,其实都没法像游戏里那样用机炮疯狂喷水,它们必须规划好自己的每一次飞行和进攻。而无论如何二战战机都没法在空战中对现代喷气战机展开一次真正的攻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