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后期吃一碗面条要两麻袋子钱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的第8397条回答。

通货膨胀的本质是经济的崩溃。

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抗战14年军费过大,财政收入太低,只能通过印刷钞票来应急。

这样一来,法币就出现大面积的贬值。

原因也很容易理解,本来中国只有10亿元面值的法币,现在有了1000亿元,货币当然要贬值。

1937年抗战爆发前,法币发行总额只有14亿。

结果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法币发现总额已经超过5000亿元,比战前增加约四百倍。

也就是说,抗战前的100元钱,抗战后仅仅相当于2角5分钱。

然而,只要国内和平,经济逐步恢复,法币贬值就会停止。

但是,1946年内战又爆发。

此时国民政府开销更是巨大,而财政收入还不如抗战,尤其还失去了英美的经济援助和物资支持,雪上加霜。

到了国军惨败的三大战役前,1948年8月,法币发行已经高达604兆元,三年间增加超过一千倍

其实,在1948年之前国军还在获胜时期,法币尚且算是稳定。

随着1948年国军败局已定,法币贬值也更为厉害。因为民众开始不相信法币,宁可使用大洋和金条,或者干脆以物换物。

因为国民政府一旦垮台,这些法币也就一钱不值,成为废纸。

可以说,法币贬值几乎是当时的必然现象。

实际上,大家也不用一味取笑国民政府的法币贬值,大家都差不多。

大家知道什么叫做旧人民币吗?

1955年,中共执行了取消旧人民币的计划,同新人民币兑换比是1:1万元。

而人民币是从1948年开始发行的,到1950年就已经严重通货膨胀。

1948年华北银行第一印刷局生产的第一套人民币,面值仅为10元、20元、50元3种。

到1953年,人民币已经被迫出现了5万元的面值。

官方资料说得很好:从1948年12月起,到1950年1月,仅仅过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最大面额就从50元猛涨到10000元,之后在1953年又发行了50000元。可见,第一套人民币通胀情况比较严重。

为什么民国后期吃一碗面条要两麻袋子钱呢?

因为恶性通货膨胀,使得钱不值钱,跟废纸一样。举个直观的例子:1937年能买两头牛的钱,而到了1947年连粒米都买不到!

从袁大头到法币

1912年,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同年下令铸发国币,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袁大头”

“袁大头”成色很好,也很坚挺,在中国流通了数十年。

“袁大头”是用银子铸造的,但是在清末民初,中华大地已是千疮百孔,此时的中国唯一能够出口的商品就只剩下白银了。

所以随着大量白银外流,市场上货币流通数量也越来越少,金融枯竭,这样一来企业无法周转,经济一时之间陷入了泥潭。

当时的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放弃银本位,采用纸质货币当做流通手段。

所以在1935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种货币诞生了——法币。

法币一开始与英镑挂钩,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可以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法币改为与美元挂钩,1元法币兑换0.2975美元。国民政府将存入英国银库的准备金取出,折加为1.2亿美元存入了美国纽约的银行之中。

货币改革之后,国民政府财政困局得到了改善,国家经济也渐渐复苏。这时候的一百元能买两头牛。

可是好景不长,1937年,日本侵华开始了。

法币的崩溃

战争历来都是烧钱机器。庞大的军费开支给国民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财政赤字无可避免。只要战争继续,这个问题就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所以国民政府只能增加法币的发行量。

这当然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货币发行超过市场允许范围,于是开始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另外孔祥熙虽然是财政部长,但是他也是一个官僚资本家。战争开始后,他并没有及时严格的统制措施,反用无限制照牌价供给外汇,来维持法币对英镑、美元的汇率,致使大量外汇资金得以逃避或被敌伪套购而去,外汇管理一塌糊涂。

抗战中后期,恶性通胀已经完全失控,曾经可以买两头牛的一百年,堪勘可以买一袋面粉。

从民国31年(1942)法币发行进入恶性通胀阶段,到抗战结束的民国34年(1945)8月法币发行额度达到5569亿元,较民国30年(1941)增加了近三十六倍,相比于全面抗战爆发时则增加了三百九十七倍之巨!

1945年,抗战胜利,是时候重整旧山河,恢复国民经济了。

然而国民政府却出了一系列浑招。

一是宣布规定,法币与沦陷区汪伪发行的中储券的兑换比例为1∶200,并且规定沦陷区人民每人只能兑换5万法币。

此令一出,人们疯狂涌向上海,大肆抢购。一块钱法币能买二百块中储券的商品?这跟抢劫有啥区别?

违背了经济规律,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果然,物价开始飞涨。

1946年,国民政府又将法币与美元的汇价强制锁定为2020∶1,使法币价值被高估60%以上,造成进口暴增出口暴减,国际收支迅速恶化。

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

1948年,法币崩溃了。一万元法币,连一粒米都买不到。

总结

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就是大规模战争导致实体经济崩溃,农田荒芜粮食减产,税收不上来,贷款杯水车薪,政府为了继续打仗就只好开动印钞机印钞票。

钞票变多了而粮食却越来越少,所以最后发现吃一碗面竟然要用两麻袋钱。

为什么民国后期吃一碗面条要两麻袋子钱呢?

都是通货膨胀惹的祸!你难以想象当时的通货膨胀有多严重!

不仅吃一碗面条要两麻袋钱,算下来一粒大米就要金圆券130多元,一个烧饼都需要5000金圆券,领工资都要用车去装!就是这么夸张,比09年以前的津巴布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时的国民政府穷啊!只能通过不断的印钱,但在1938年以前,国民政府还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地方,同时海外华人的大量捐款也令通货膨胀并不太过严重。

在1938年武汉沦陷后,国民政府不仅丧失了大半富庶国土,而且由于沦陷区大量不愿做亡国奴的民众和政府办公人员涌入大后方,更加重了政府支出。

再次,国民政府在理财时一味贪图增加货币发行量的方便,而不愿开源节流,导致通货膨胀愈加严重。到了抗战胜利时,民国的经济已濒临崩溃。然而国民党当局不想着怎样恢复经济,维持和平,而是挑起内战。

为了筹措军费,四大银行的印钞机几乎是日夜不停地印刷钞票,通货膨胀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市场上物品价格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在变化。

到1948年8月19日,法币发行额累计为663694.6亿元,我们国家现如今的GDP也不过100万亿。这直接导致了法币崩溃,又改发金圆券,每300万元法币兑换金圆券1元,使钞票变得如废纸一般,所以有人直接用钱来点烟。

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政府迁广州,同年6月,金圆券的发行额又高达130万余亿元!中国人民可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这也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愤慨与反抗。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解放战争胜利结束,才终于宣告了国民党政府统治及其通货膨胀政策的最后结束。

为什么民国后期吃一碗面条要两麻袋子钱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通货膨胀,从辛亥革命开始,北洋混战,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一直战乱频繁,就没有消停过,尤其是抗战战争,保守估计中国官i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5000亿美元。日本仅从东北掠夺了2.23多亿吨煤、1100多万吨生铁、580多万吨钢。1942~1944年的3年间,征收的粮食970万吨被直接运往日本。日本侵华战争造成中国工业化迟滞所产生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经过长期战争,国民经济严重受损的情况下,都要有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但是国民党紧接着又发动了全面内战。财政收入不足,军备支出过大,于是大量发行法币,法币发行总额只有14亿。结果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法币发现总额已经超过5000亿元,比战前增加约四百倍。

1937年100法币能买两头大牛11948年时只值4粒大米。吃一个烧饼都要花5000万法币,法币急剧贬值,从而彻底崩溃。

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O.22217克。发行金圆券的宗旨在于限制物价上涨,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依兑换率折合金圆券出售”。这一政策,使得商品流通瘫痪,一切交易转入黑市,整个社会陷入混乱。10月1日,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政策,限价政策一取消,物价再度猛涨,金圆券急剧贬值,十个月内上涨一百七十万倍,各地纷纷拒用。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于是使用银本位币制,发行银元券。

银元券以银元为单位,每元含纯银23.493448克,国民党想以此来代替急剧贬值、形成废纸的金元券,延缓财政金融的崩溃。一银元券竟然兑换五亿金元券。银元券发行不到三个月,国民党倒台,把这个烂摊子丢了人民政府。

在国统区物价疯涨的同时,解放区的物价,虽然也受影响,但是相对比,还是稳定得多

据图表,1947年9月与1940年相比,国统区物价水平上涨了2023倍,边区上涨了346倍。同期,法币购买力贬值了4238倍,冀钞贬值377倍。可是接手了国民党的乱摊子后,从1948年12月起,到1950年1月,仅仅过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最大面额就从50元猛涨到10000元,人民政府用了大力气,才慢慢装疯狂的物价稳定下来。

国共两党统治区的物价差异,一句话就可以形容:“一党固肥,国家瘦矣!”

孔家的心腹许性初转告《香港日报》的一则密电中也说:“孔任财长以来,操纵外汇自肥,对战费一筹莫展。”1927年四大家族的私有财产不足十亿,到了1949年时,他们拥有的财富占全国财富的一半以上。

1947年秋孔祥熙离开上海去纽约,几乎将财产全部转移到了海外。1949年他辞去中国银行董事长职务。1951年《纽约晚报》编辑布朗著文,估算孔、宋两家在美国的存款达8.5亿美元之巨。1948年美国一年的军备开支也不过98亿,这样的富有当时可称世界级的富翁,这些钱基本上是由官位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孔祥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贪官。

在发行公债,黄金兑换,建设银行、金元券、银元券、中储币几次更换货币中,四大家族和国民党政府大量侵吞国家和民众财产。公债的偿还大多是以租税收入作担保,也就是用增加税收的方式,把这些危机全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

同样经过连年战争和国民党的围剿,解放区的物价为什么相对稳定呢?一是解放军部队打胜仗,货币信誉高;二是相对来说,解放区手里城市较少,没有庞大的城市人口负担,对通胀的敏感性不高;三是解放军养兵都是供给制,后勤实征实收,没有庞大的行政机关依靠发钞运转。最重要的一点:解放军皆苦朴素的作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