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缺资源,难道他们本土一块油田和橡胶都没有吗?

日本是缺乏资源,如果说他们本土上没有一块油田是不可能,只能说石油储量少的可怜,没有什么开采价值,为什么日本石油少,这与日本的地质构造有很大关系,至于说还没有橡胶,看看日本的地理纬度就知道了,这里是温带地区,热带橡胶这种经济林木不会跑到温带来吧。

我们先了解一下日本石油少的原因?看看下面一张图:

上张图是日本岛位置及周边海底地形图,图中蓝色越深,代表海洋越深,从图中可以发现日本东部是万丈深渊的马里亚纳海沟,西部又是深海盆地,都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下面挤压、拉张造成的,日本海不是咱渤海那么浅,它是经过拉张断陷形成的深海盆地,没有好的沉积环境,石油形成也就难了,东部的海沟更不用说有沉积这个条件了。

形成石油最基本条件是要有一个海相沉积环境,可是日本周边遍地是海沟和深海盆地,火山、地震非常多,即使地质历史时期,有石油沉积环境,经过新生代构造运动,因储油构造被破坏,这些石油消失得也无影无踪了。

日本如果有石油储藏的话,也是在日本海,这种陆间海相有较好的成油环境,我们国家渤海就有这个条件,可是日本海属于岛后拉张,活生生把地壳撕开,露出了洋壳,大洋深处也谈不上海量生物沉积了,所以日本海 上帝造化,竟然没给日本机会,形成不了石油。而渤海呢,缓慢沉降,大量生物沉积,便有了大油田形成,东北平原上也能找到大油田,同一个区域,相距不规定,地质构造天壤之别,确实给日本带来的不利条件。

我们再看看日本的大陆架,什么是大陆架?

是陆地向海洋延伸部分,原来是陆地,后来海平面上涨,淹没的陆地,就形成的大陆架。大陆架上会有大量生物繁生,死亡后沉积就容易形成石油了,所以大陆架是石油宝藏。上图中我们国家黄海、东海大陆架资源非常丰富,可是日本呢,它的岛外是一片深渊,深不见底的海沟,岛屿特别“瘦”,因为没有大陆架延伸,日本仿佛站在了断崖边上,非常危险,这样的构造没有成油环境。

日本岛内地形以山脉为主,火山分布较多,如富士山,主要由玄武岩构成,还有一些山脉多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以花岗岩为主,海相沉积石灰岩储量并不大,页岩也很少,储油的岩层也难以找到,石油形成就更难了。日本的山真穷,因地壳活动频繁,导致矿床小、矿层薄、矿石杂质含量高,沉积类的大型铁矿、煤矿更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大型油田了。

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油田,产量25.5万吨,我们大庆年产量5000万吨,比较一下,日本的油田难有开采价值,如果再与沙特阿拉伯大油田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了,就是这样一个油田也成为历史了,已经开采完了,其它的小油田更不用提了。

橡胶树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地,这些地区热量资源丰富,光照时间充足,才有这种经济林木生长 ,可是日本纬度与我国山东相差不多,大约在35度左右,这样的纬度位置,橡胶树是难以生长的,所以说日本这种资源也得需要进口。

日本国小,相当于两个河北省大,但人口却超过一亿多,加之地壳活动非常剧烈,没有好的成矿环境,资源会非常缺乏,为此日本所需要的原材料基本上都是进口的,这会对日本经济发展影响很大。从长远来看,它的生存还是很难,成为一个大国梦也就是想想罢了。

日本缺资源,难道他们本土一块油田和橡胶都没有吗?

受到地理书的影响,大多数人说起日本,就会联想到“资源匮乏”这四个字,其实日本的资源匮乏都是相对的,日本有些资源储量不仅不缺,反而非常丰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美洲发现之前,日本曾经是全球最大的黄金出产地。

日本列岛总面积不到38万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也不小,而且日本列岛的南北纵向跨度很大,如果将日本列岛放在欧洲,南北相当于从斯德哥尔摩到直布罗陀。

由于地处亚欧大陆板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极其频繁活跃,使得日本的成矿条件还是不错的。

日本的地理年龄比较年轻,地下埋藏的矿产种类甚多,基本上全球已探明的矿产种类,在日本都有发现,只不过日本大多数矿产都没什么开采价值。

日本被称作“矿物博物馆”,形容其矿产种类之丰富,虽说日本大多数矿产因为埋藏太深,或者储量太少,并不具备商业开采价值,但也不是全部,日本拥有商业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种类目前其实仅有12种而已。

从种类上来说,日本储量具备一定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有铜、铁、钼、硫磺、黄金、白银、煤炭、天然气等等。

除此之外,日本是个海洋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日本海域拥有的矿产资源种类与储量都相当惊人,只不过因为技术不够成熟,开发极少,仅限于近海浅海地区。

古代时期,日本被欧洲人称作“金银岛”,是一个富有得并不逊色于中国与印度的地方,而实际上,日本的确是个极其富产金银铜的国家,所谓“金银岛”之名,虽然说是有点夸张,但并非完全是假的。

宋朝时期,在当时的中日贸易记载之中,日本向中原输入的商品里,就有大量铜块与黄金,中国虽然曾号称“白银帝国”,但大多数的金银主要来自于海外贸易,本土所产甚少,而日本就曾是古代中国主要的金银来源地之一。

日本的佐渡金山,是18世纪之前全球最大黄金与主要白银出产地,此外,日本列岛各地还有诸多的金矿山,美洲发现之前,日本是持续四百多年的全球最大黄金与白银输出地。

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工业化开始以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开采国内的煤矿、铁矿等,但与日本之前丰富的黄金白银矿相比,煤铁等工业所必须的矿产,日本储量却很少,局限于本州岛北方与北海道等地。

由于自家的工业所需矿产资源实在太少,没开采多久就陷入枯竭,使得日本开始动起歪脑筋进行海外扩张,选择从别国掠夺矿产资源以供应自身。

总体说来,日本并非是什么矿产都匮乏,像是金银之类储量还是不小,但其他工业领域主要矿产,日本却非常缺乏,因此给人留下了资源匮乏的印象。

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崛起,而全球的工业技术也不断升级,从原本对于原材料的依赖,逐渐转变成为对于技术、市场的依赖,对日本来说,进口矿产比自己产的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当然就成为了首选,所以国内不少矿产即便还有储量,也都陆续关停了。

日本能源对外依赖度超过99%,但并没达到百分之百,原因就在于日本的西海岸、房总半岛等地还有少数的本土油气资源出产,至于橡胶这种植物资源,由于气候原因,日本根本无法生长出胶,即便地广的中国,能够种植橡胶的地方也甚少。

日本一直给人资源匮乏的印象,但多年来日本布局海外,购置矿产,并且极力开发海洋采矿技术,为未来海洋采矿产业进行准备。

日本缺资源,难道他们本土一块油田和橡胶都没有吗?

日本几乎没有石油,不是说一块油田都没有,到30年代末,日本自产的石油,仅占其全部石油消耗的7%左右。

石油的缺口全部靠进口,其中80%来自美国,10%来自荷属东印度群岛。

后来,日本在伪满洲国确立了石油垄断,以期挤走西方公司。外国公司意识到它们将受到排挤。美英政府亦不满日本新通过的限制性石油政策。

怎么对付日本人?

在华盛顿、纽约和伦敦,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要对日本实行全面或部分地禁运,限制对日本的石油供应。

1934年8月,亨利·迪特丁和沃尔特·蒂格尔去华盛顿会见了国务院的官员,以及石油总监哈罗德·依克斯。

两位石油大亨建议美国向日本暗示禁运,吓唬”日本,使其改弦更张。他们希望消息传到日本,会使日本政府做出政策调整。

日本为了毫无阻碍地从荷属东印度获得石油、橡胶等重要战争物质,不惜以它在亚洲的既得利益为赌注,悍然与美国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里,世界各个强国的军队都积聚了大量的坦克、轰炸机、舰艇和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被称为“工程师战争”,而它们都需要从石油中提炼的汽油和柴油,以前从来没有一场战争这样打过。

日本海军参谋部非常现实,曾经于1940年8月发出警告,获取钢铁废料与石油是日本“生死攸关的事”,日本如果占领印度支那很可能导致美国的经济封锁。

可是,日本海军的极端分子,想趁着希特勒占领欧洲的契机,南下夺取印度支那与印度尼西亚的油田。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极端分子便坚信,日本与美国的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特别是1941年7月,美国连同荷兰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这一制裁尤为致命。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而日本境内则几乎没有任何石油资源,其所需的石油98%都要从美国进口。

仅仅是维持日本海军庞大舰队的正常运作,每天就需要四百多吨石油。日本在此之前虽然未雨绸缪、全力囤积,但其石油储备在战争条件下也不敷一年之用。

所以受到美国的石油禁运制裁之后,日本就被逼到了墙角,要么屈服于美国所提出的难以接受的条件,要么放手一搏,对实力强大的美国开战。

然而,经过激烈的太平洋战争,最后盟军夺回菲律宾,并粉碎日本的海、空兵力之后,其航空兵、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以吕宋岛为基地展开活动,便可使南洋地区的物质不再流入日本。

这样,日本就会逐渐丧失了进攻的动力资源。

日本政府从1876年开始,就委托美国地质工程师进行油田地质勘探,同时还利用工部省进行钻探,但是一百年以来,日本本土的石油产量很低,目前已探明的只有新潟县和秋田县有石油

石油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石油就成为最重要的动力能源和化工原料,自然也就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人称石油为工业的血液,也有人称石油为“黑色金子”。

近代日本的石油产业源于明治时代,随着油灯用煤油的需求增大,石油产业也开始兴起。明治时期的石油需求,几乎都是作为消费商品的煤油,与现在相比,石油在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为此,石油产业没有成为明冶政府殖产兴业政策的直接对象,而是作为地方性工业,以民间为主导进行开发的。

1904年前后,随着电灯的普及,煤油的消费量逐渐萎缩。另一方面,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内燃机车发展起来,石油的主要用途由照明转向动力。

事实上,明治政府从1876年开始,就委托美国地质工程师莱曼进行油田地质勘探,同时还利用工部省制造的绳索、顿钻设备进行钻探。

然而,莱曼的调查报告显示,日本的石油资源不容乐观,而钻探作业也确实没有发现石油,因而,此后日本政府几乎没有再去搞比较彻底的地质调查。

战前,日本每年所需石油的90%靠进口,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石油需求激增,所以,占领印尼后便利用一切手段掠夺。日军强征数万名劳工到东婆罗洲和西苏门答腊,修复及开发该地的油田。

但是,从50年代开始,日本确实发现了一些小规模的油田。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能源安全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证稳定的石油供应,但两次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使日本对能源安全的思考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80年代,在日本本土新泻县和北海道的海域,日本曾经加紧开采石油的工作,而且制定了企业化计划。

在最近的将来,日本国内石油产量的展望,同这个工业部门过去的记录所显示的趋势比较起来,并不会有重大的转变。

日本仅有的一些重要的证实储藏量都包括在现有的主要产区里,比如北海道、秋田、山形和新潟县等地。

日本储量的长期展望很难以确定,但将来的新发现是有可能的,过去的产区记录不能令人期望有大的发现,但是在分散得很广的地区内却具备着有利的地层条件,对这种地层条件所需用的现代勘探技术,只不过才开始应用。

据1950年12月的估计,这些地区中的许多小油田,约有8,182,000千升(26,306,090桶)的储藏量,在经济上是值得开采的。按1950年的生野和静冈两县也有些产量。

总的来说,日本本土的石油产量很低,目前已探明的只有新口县和秋田县有少量的石油储量。

根据《国际能源展望》中引用的《石油和天然气杂志》发布的对世界储量的年度评估,1995~2025年世界石油储量估测结果,是日本探明储量为1亿桶。

综上所述,日本确实缺资源,但是也不是一无所有,在石油资源方面,日本已经发现一些小规模的油田,而且具有开采的价值。

日本缺资源,难道他们本土一块油田和橡胶都没有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日本缺资源,不是说他没有资源。

以石油资源为例,二战日本由于开采技术原因,对于海上和陆地较深的油田不能开采。

即便如此,日本本土以及库页岛等地油田,仍然能够维持战前十分之一的石油消耗。

自然,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这个缺口就越来越大了。

但如果说日本没有石油,这是不对的,只能说石油资源不足。

二战后日本工业大发展,对于能源要求就更高了。

虽日本也开发了一些海上油田,却同巨大的需要量相比,是不值得一提的。

70年代以后,日本知道对于石油过于依赖,曾经大力发展核电。

然而,地震后的福岛核电站泄露,让日本发现了核电站的巨大安全隐患,被迫叫停。

目前,日本2016年度天然能源的国内供给结构为:煤炭25.4%,石油39.7%,液化天然气23.8%,化石燃料的占比高达88.9%。

所以,日本和中国一样,对于石油进口的要求是无法停止的。

至于橡胶,谁都知道是从橡胶树里面搞出来的。

萨沙在南美看到过橡胶树的原产地,亚马逊雨林。

其实,橡胶树对于环境的要求很高,温度必须高于23度,但不能超过32度,日照一定要好,每天至少超过6小时。甚至,橡胶树对空气中湿度需求甚高,约80%左右。

所以,橡胶树理想种植环境,是纬度15度以内的热带地区。

一份资料这么写:我国可以种植橡胶林的面积还不到国土的1/1000。橡胶树成活6~7年后才开始割胶,一般产胶寿命只有20年左右;在正常条件下,每亩胶园的干胶产量只有50~100千克。一遇到台风、干旱、病虫等自然灾害,就会大幅度减产,所以首先在数量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日本的环境压根不适合种植橡胶树,无法搞到天然橡胶,只能生产合成橡胶。

但二战时期,合成橡胶技术落后,无法取代天然橡胶。

所以,珍珠港事变后,日军第一时间横扫南洋,完全控制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园。

日本缺资源,难道他们本土一块油田和橡胶都没有吗?

日本不缺资源,缺的是昭昭天理和朗朗天道。

1,日本最大的资源是人。现在全世界的霸主是北欧海盗的后裔,总舵主是美帝,分舵主是五眼联盟中的其余四眼。

日本人干海盗的勾当和营生,700多年前就开始了,和北欧海盗们几乎同时。

有了人,可以做强盗,北欧海盗和倭寇就发迹了。于是,英美,统治了世界。灭绝并霸占了美洲,独吞了大洋洲,刮干了非洲;日本就称霸了亚洲,并三番五次袭扰侵略中国。

终于,1900年,北欧海盗和倭寇们在中华大地展开了饕餮盛宴。一个人一两白银的赔款,放现在以14亿人,就是9251亿人民币。

终于,日本通过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获得了2亿两白银的赔款,折合成现在的货币,就是1320亿人民币。

终于,日本全面侵华,南京北京落入魔爪,至于抢了多少金银财宝,严谨认真的日本历史学家政治家无法计算清楚,也不会去计算。

因此,即使把日本列岛举在半空当中,把肮脏的倭寇全部抖落进太平洋,然后把四块石头全部赔偿给中国,也不足于抵债。

2,日本缺石油和橡胶吗?日本周边海域有石油。现在中日争端,不就是资源,特别是石油之争么。只不过这里的石油不像中东石油容易开采而已。日本有橡胶吗?估计长不了几根,但他们可以花钱买吧。

3,中国的战略。明朝,中国对倭寇的战略是疏,也就是派出舰队应战甚至下西洋。清朝的战略是堵,海上的零星倭寇是禁止了,引来了更大更多的强盗。

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综合实力和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谁要是再掠夺中国的资源,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会答应,核武器不会答应。

日本缺资源,难道他们本土一块油田和橡胶都没有吗?

日本是一个岛国,面积只有近38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云南省还略微小一点。日本地处东北亚,主要领土都处在北纬32度线以北,属温带、寒温带气候,根本无法种橡胶,因为橡胶树,那是热带、亚热带植物,像我国的海南岛就有大量的橡胶园。

作为战略资源,橡胶日本是指望不上了,那石油呢?过去教科书上说外国人断言中国是贫油国,后来我们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江汉油田,一举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已是越来越大,只是日本比我们更缺石油,更依赖中东石油的进口。但他们不是一点石油也不产,以往的十几个小油田都相继枯竭了,现在还有四五个小油田加起来的产量,还不如我们大庆油田的零头多。要不然,二战时期的小日本,怎么会像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老虎头上挠痒,去招惹世界第一强国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呢?这几乎全是橡胶、石油惹得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