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妾室封了诰命,死后能从正门出丧能入祖坟吗?为何?

这个得嫡长子同不同意了,

一般来说,妾室是不可能封诰命的,除非皇帝下特旨施恩。

中国古代非常讲究家族宗法,依照封建嫡庶制度,小妾在家里是没有地位的,只能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存在,小妾的孩子当了官,有了功名,也不能接受皇恩受封诰命,因为只有孩子的嫡母才有这个资格。

比如袁宫保,官大不大?权势滔天吧?他母亲是妾室,没有封诰,他母亲死了,他想把坟放入祖坟,他嫡兄死活不同意,他就是没办法,

但也有些例外,比如雍正皇帝封尹继善之母徐氏为一品诰命,赐诰命衣冠。

比如乾隆朝尹继善,他们家家规极严,尹继善生母徐氏为其小妻,当尹继善官至总督时,徐氏仍“青衣侍屏偃”。未得诰封。十年(1732)冬。尹继善因调任云贵,入觐,雍正问:汝母受封乎?继善免冠叩首,将有所奏,雍正道:止。朕知汝意,汝庶出也,嫡母封,生母未封,朕即有旨。尹继善拜谢而出。。。。。乃宣读曰:大学士尹泰非籍其子继善之贤,不得入相,非侧室徐氏,继善何由生?著敕封徐氏为一品夫人,尹泰先肃谢夫人,再如诏行礼。

古时妾室封了诰命,死后能从正门出丧能入祖坟吗?为何?

妾在古代的身份是非常低的,即使是丈夫十分的宠爱,但是她们依旧是家庭中的最底层,死后不能够从正门抬出。

如果一个男子太过于宠爱妾室,还会被指责“宠妾灭妻”;比如隋文帝的太子杨勇,就因为过于宠爱妾室云昭训,而被独孤伽罗指责;在杨勇的正妻心疾发作死后,独孤伽罗更是唆使杨坚废太子。

妾在古代的地位这样低,她们能够获得诰命的机会也特别的少;因为在历朝的规定中,只有一品官员的正妻和母亲能够有获得诰命的机会,妾是没有资格的;此外就算是妾的儿子能够有机会成为一品官员,在嫡母还在的情况下,获得诰命的也只有嫡母,除非嫡母不要这个封号或者嫡母已经有诰命,才有可能落到妾的身上。

在明朝魏国公徐鹏举的正妻已经亡故,在加上他十分的宠爱小妾,因此在通过贿赂严世蕃之后,小妾直接有了诰命。但是等到事情爆发,小妾郑氏的诰命就被收回了,要不是嘉靖念在徐鹏举的面子上,郑氏就不止是撤销诰命这么简单了。

可见妾能够获得诰命到底有多难!

而且就算有妾身份出身的女子,在满足条件以后被封为诰命,她死后能不能从正门被抬出,也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妾即使是获得诰命也没有资格被从正门抬出。

在古代是极其重视身份的,一户人家能不能娶妾,能娶几个妾在法律中也是有规定的;所以能够娶妾的人家一般身份不会太低,这样的人家的门第观念也会更加的重。尽管妾生的儿子能够和嫡子一样获得教育权,获得入朝当官的机会;但是不管妾生的儿子在朝中的地位有多高,妾在夫家还是不能上桌吃饭,只能在一旁服侍。

一般在这样的人家,门第观念十分的重,哪怕是儿子争气破格为母亲获得了一个诰命;在妾死后,家族的人也不大会同意妾在死后抬出正门,因为这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情。

清朝的尹继善的生母徐氏,在儿子为她挣得一个诰命之后,直接被她的丈夫跳起来反对;因为他的父亲从心底里面就接受不了徐氏的身份,尹泰甚至直接说出了“我是你爸,你怎么可以用皇上来压我”的话,要不是雍正干涉,尹泰都要揍死尹继善了。

尽管后来徐氏的诰命被尹泰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了,但是在她死后,徐氏依旧没有获得从正门抬出的资格。

第二种情况就是,只要儿子的地位显赫,只要嫡长子同意,她就能从正门抬出

因为古代对于身份的重视,妾室在死后能不能被从正门抬出,还是有规定的;如果亲生儿子的身份够高,一般只要得到嫡子的同意,她就可以从正门抬出。当然,一般庶子的身份只要比较高,嫡子不会愿意去得罪这样一个朝中的帮手的,都会主动的同意,不同意的真的很少。

“大总统”袁世凯的生母刘氏就是那个不被嫡子同意,也没有资格葬入祖坟的人。尽管袁世凯那时候已经是一品官员了,嫡子袁世敦的身份比他低很多;尽管那时候袁世凯为了生母能够葬入祖坟跪下来恳求袁世敦,但是始终刘氏都没有获得葬入祖坟的资格。后来袁世凯为他的母亲另外找了坟地,陪葬了很多的金银,但是他这一生始终没有办法让他的母亲进入祖坟。

除了袁世凯之外,清朝还有一个一品大臣,他的母亲死后因为不被家里同意从正门抬出,他还直接跳到了母亲的棺材上,说他也死了,让族人将他和母亲一起埋了。最终在他的无赖之举下,他的母亲才得以从正门抬出。

第三种情况就是,不需要别人的同意,族人会主动让妾从正门被抬出然后葬入祖坟;当然这是极少数了。

一般这样做的家族都是已经没落,或者处于没落边缘的,当妾的孩子当了大官之后,族人就会主动的巴结他们。妾死后,儿子想要让母亲从正门抬出,都不用他开口,族人就会主动的替他办妥;哪怕是嫡子想要阻拦,也没有用。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与皇皇室扯上关系,比如慈安太后的生母就是妾,但是等到她成为咸丰的皇后之后,她的母亲立刻就被封为一品诰命。在姜氏死后,都不用慈安主动开口,她的母亲顺理成章的从正门抬入祖坟了。

妾的身份十分的低,能够获得诰命的更是少之又少;就算是有诰命的妾,在古代是被抬入祖坟还是只能在野外安葬,也是有讲究的;而且就算她获得了进入祖坟的资格,在丈夫身边的那个合葬位置,也只有正妻有资格,她没有。

古时妾室封了诰命,死后能从正门出丧能入祖坟吗?为何?

先回答,可以。

有正式诰命敕命身份,说明国家政权是承认身份,给予礼遇的。

凤冠霞帔:

但这很难。

此外,管理家族的嫡支是否同意也是一个问题。比如著名的袁世凯,贵为从一品山东巡抚,但嫡兄只是一个乡下土财主,也坚持拒绝袁世凯生母从正门出殡。

所谓诰命,就是丈夫儿子当官,女人因此得到朝廷册封。

不过,妾真的很难得到诰命。

原因很实在:妾争不过妻。因为官员为家中女性请封诰命需要遵循规则:先嫡后庶。

一般男子当官有三个诰命/敕命名额,分别对应嫡祖母、嫡母、嫡妻。所以妾的儿子哪怕就算是当了宰相,甚至封王公,也不能为生母申请诰命。因为父亲的嫡妻就算死了也要占位的。

明白了吗?

只有少数几种情况特殊:

1、正妻拒绝诰命

比如明末清初的名妓顾媚,丈夫龚鼎孳正妻董氏拒绝清朝诰命,顾媚因此领受。

2、高级官爵者的庶子当官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环。

我们假定,贾环当了六品官。

他的嫡祖母,超品国公夫人贾母不能接受六品安人,嫡母王夫人是五品宜人,也不会接受。所以,赵姨娘可得六品安人,贾环嫡妻可得。剩余一个大多不会申请。

如果贾环当了四品官,嫡母王夫人就会占位四品恭人。不过因为贾母名额依旧,所以王夫人、赵姨娘、嫡妻都可是恭人。

如果,贾环封王,也就是说庶子获得超越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爵,则赵姨娘就会永远都得不到诰命。以礼,贾环前三代追封王,与自己的嫡妻合计就是四位嫡妻,分别占位王妃/太妃等。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庶子生母可能得到低于原配的低等敕命诰命,但不会得到婆家的尊重从正门出殡。比如袁世凯生母,因为袁世凯当到一品,远超越祖先的官爵,他的嫡祖母、嫡母、嫡妻分别占位一品诰命夫人,他的生母就没有诰命。

极其特殊的情况是,庶子无法律意义上的嫡母,比如父亲没有正式娶妻只有妾婢。或者这个家族本身是庶子父亲分立,没有其他嫡兄弟或宗族力量制约。

古时妾室封了诰命,死后能从正门出丧能入祖坟吗?为何?

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家庭中的丈夫只能有一个妻子,可以有几个小妾。(通常所说的“三妻四妾”是不正确的,没有三妻之说)

小妾在家庭中没有地位,一切正妻说了算。

妻子是迎娶进门 ,而小妾称为纳妾,在古代,小妾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品,男人心中只能有妻子,不能有小妾的地位,否则会被世人耻笑。

民间的一夫一妻制,对应的就是朝廷中的皇帝只能有一个皇后。

皇帝和皇后大婚的时候,迎娶皇后入宫要走城门的正门,嫔妃则没有这种待遇。

这是古代讲究地位的具体表现

别看这些女人都是伺候男人的,同样分三六九等。妻子的地位最高,掌管着家庭中的财政大权,小妾的地位很低,家庭中的开支要经正妻分配。

比如袁世凯有一妻九妾,袁世凯活着时,正妻掌握着家中的财政大权。

当袁世凯死后,由于四姨太生前不讨正妻的喜欢,害怕正妻以后给她穿小鞋,四姨太感到未来路难走,一时想不开上吊殉葬了老袁。

小妾除了伺候男主以外还有伺候女主,通常小妾不能上桌吃饭,而是站在旁边伺候男主女主,等男、女主人吃完饭她才能吃残羹剩饭。

当小妾的都是出身低微或贫穷家的女孩子,富贵之家谁让女儿去当小妾呢?

小妾生的儿子没有继承权,正妻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小妾生的儿子称为庶子。

皇帝的嫡长子一般是太子,也就是皇帝的接班人,一般庶子没戏。

妻、妾活着时有尊卑之别,死后也有贵贱之分。

比如妻子死后可以埋在丈夫的身边,小妾则没有这种待遇。妻子死后可以从大门出殡,而小妾则必须从旁门出殡。有点怎么来的怎么走的意思。

想当初清朝慈禧和儿媳妇不和,慈禧的儿媳妇就是同治的皇后。婆媳不对眼,有一次慈禧和儿媳妇吵架时说要废了她。

同治的老婆说,“我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不是你说要废就废的。”这句话惹怒了慈禧,

原来当初慈禧不是咸丰的皇后,而是一个妃子,她是被从旁门抬进大清宫的。同治老婆的话里有讥讽慈禧的意思。

当初袁世凯的母亲就是妾室身份,袁世凯做到直隶总督的时候,他母亲死后都没埋进袁家祖坟。为这事,袁世凯和他的异母兄弟们都闹掰了,从那以后就没有来往过。

假如妾室被封了诰命夫人,情况则有所不同了。

所谓的诰命夫人是唐、宋、明、清各朝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的一种加封。

一般情况是由于丈夫或儿子有突出贡献,皇上赐给其妻或母亲的一种荣誉称号,诰命夫人没有实权。

值得一提的是,被皇上赐诰命夫人的一般都是正妻,赐给小妾也有。

比如清朝两江总督大学士尹继善,他的生母徐氏就是他父亲尹泰的妾室。尹泰的家法很严,大学士的母亲经常在家里吃饭时站在旁边伺候人。

尹继善不愿母亲受屈,于是就把这事向雍正唠叨,雍正为了提高他母亲的身份,赐其母一品诰命夫人。

这样一来,徐氏就可以与尹泰平起平坐了,随后雍正对尹泰说:“你得感谢徐氏生了一个好儿子”。徐氏死后出丧就可以走正门,葬入祖坟更不在话下。

这里的祖坟指的是夫家的祖坟,古代女人去世后,即便不能葬到夫家的祖坟,也不能埋进娘家的祖坟。

比如清朝的公主出嫁去世后,根据规定不能葬进夫家的祖坟,但也不能葬在娘家的祖坟,而是找一个地方下葬。

北京附近的公主坟,据说就是清朝嘉庆皇帝两个女儿的坟墓。两个女儿出嫁后嫁给了蒙古王子,死后按规定不能葬在蒙古,嘉庆于是在北京附近为女儿选了一块墓地,从此这里就成了清朝的公主坟。

综上所述,古时候假如妾室被封诰命夫人,其待遇和正妻一样,出丧可以走正门,死后可以葬入夫家的祖坟

文/秉烛读春秋

古时妾室封了诰命,死后能从正门出丧能入祖坟吗?为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对不起,要是扶正的妾才可以。

袁世凯是什么人?

人家可是做过中华帝国皇帝的。

即便在做皇帝之前,袁世凯也是满清中央大员,位极人臣的角色。

谁都想不到,袁世凯这么牛逼,他妈死了以后竟然不给 葬入袁家祖坟。

为啥?

袁世凯的爸爸袁保中是个小官,候补同知。由于子嗣较少,就娶了袁世凯的生母刘氏做妾。刘氏是项城县南顿人,出生一般。

刘氏去世后,袁世凯的地位已经很高,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回到老家,希望异母大哥袁世敦通融一下,让自己母亲葬入祖坟。

为啥这么说?

因为刘氏是妾。在那个年代,只有正妻才能葬入祖坟,哪怕是续弦的后妻也可以,妾则没有资格。

然而,袁世敦却认为这是普天下的规矩,不能违反,坚决不同意。

袁世凯无奈,只能找到了另一块好地方安葬了母亲,随后发誓再也不回项城老家,和老袁家一刀两断。

看看,连袁世凯也是如此,其他人也就可想而知。

当时杨虎城也有个侍妾张蕙兰,十几岁就嫁给他。但杨虎城长期打仗,后来被囚禁,几乎都不在家。张蕙兰一直照顾婆婆,还有不是自己亲生的杨虎城孩子。

由于张蕙兰为人善良,对孩子们很好,这些孩子都把他当做亲生母亲。

张蕙兰一直活到1993年才去世,死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安葬在杨虎城身边,但又怕自己不够格。

为啥?因为他是妾,按照以往的规矩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大家注意,张蕙兰是1993年才去世,不是1893年,可见传统观念对老人的影响多大。

红楼梦中,尤二姐死后,贾母不允许葬入祖坟。大家都说贾母太狠了,不通人情。

尤二姐好歹是贾琏的老婆,还怀了孩子只是没生出来,怎么对他这么狠。

但贾母也是按照规矩来,尤二姐是贾琏的妾,确实没有资格葬入祖坟,更别说她是自杀而死的。

当时,只有一种可能可以葬入祖坟,死后还从正门出去。

就是正妻死了以后,经过族长允许将妾扶正。

比如红楼梦里面,王熙凤死了,贾琏将平儿扶正成为正妻。还有贾雨村的正妻病死了,将生育儿子的娇杏扶正。

只要扶正了,并且得到家族认可,就可以当做正妻对待。

所以,古代有句名言“宁给穷人当妻,不给富人做妾”。

电影《林家铺子》中,镇上的卜局长“中意”林先生的女儿阿秀,要娶她做妾。

在我们看来,卜局长有钱有势,年龄又不是很大,为什么林老板夫妻宁可将女儿嫁给贫穷的寿生?

这是因为,如果阿秀嫁给局长做妾,只能算半个仆人,生育工具和泄欲工具而已。

古时妾室封了诰命,死后能从正门出丧能入祖坟吗?为何?

在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下,妻和妾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妻妾几乎就是主仆之别,一般扶正妾室或者妾母凭子贵都是很难的,如果妻子亡故,丈夫可以续弦,但是不能扶正妾室,可见妾在家族中真的没有存在感,地位非常卑微。

古代如果家族中的正妻主母去世后,丧礼一般弄得很排场,从正门出丧,而且和丈夫合葬并且入祖坟,享受后代祭祀和香火。

既然正妻和小妾的区别很大,很多人疑惑,古代妾室如果被封了诰命夫人,死后能从正门出丧入祖坟吗?

诰命夫人一般都是由皇帝对各朝代高官的母亲或者妻子加封的,一般都是和自己的丈夫以及儿子的官职有关,有俸禄,但是没有实权,但是对于女性也算是无上的荣耀了。

虽然诰命夫人这个称呼代表着尊宠,但是一般都是正房妻子或者嫡母才有这个待遇,一般小妾生前地位卑微,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环境里,即便在死后,依然不会得到荣耀。

袁世凯的母亲刘氏之前就是袁府中的一个做饭丫头,被袁世凯的父亲看上收入房中,后来生下了袁世凯,因为生下儿子地位稍微提高了一下。

但是在刘氏死后,袁世凯当时已经是清政府的高官,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要求自己的母亲入祖坟,可是却遭到嫡出的哥哥的反对,另外嫡出的哥哥还要求袁世凯母亲出殡那天不可以从正门出丧,更不能入祖坟和父亲合葬。

袁世凯万般无奈,但是他是个大孝子,于是他去请了慈禧太后的懿旨,慈禧太后下旨还赏封袁世凯生母刘氏为正一品诰命夫人,袁世凯捧着慈禧太后的懿旨却碰到了钉子。

不论袁世凯怎么努力,但是妾的丧礼不能从正门出,这个是千百年来的规矩,嫡庶有别,尽管袁世凯拿到了慈禧太后的懿旨,也无可奈何。

没办法袁世凯只能自己买了一块地,将母亲安葬,家里的嫡出的哥哥们真的伤了他的心,作为庶出,他在其中嫡出的哥哥面前没有尊严,因此发誓再也不回老家。

就是这样,古代妻妾有别,尽管自己的儿子位高权重,在封建礼教面前,也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在古代妾室终究是妾,不被封建宗法所承认,因此一般没机会得到诰命夫人的机会,死后也不能从正门出丧,更不能入祖坟,妻妾地位悬殊如此之大,也造成很多人家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男子家做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