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强行租用浙江省的三门湾,为何清朝有胆气直接备战?

意大利强租三门湾事件,发生于1899年,清政府之所以敢于采取罕见的强硬态度,则是因为在海军实力方面有底气。

(意大利当时常驻东亚的“马可波罗”号装甲巡洋舰,装备6门6寸炮,10门4.7寸炮)

1899年,意大利向清政府提出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同时派在远东的“马可波罗”(排水量4500吨)等3艘军舰抵达浙海耀武扬威。对此,经当时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判断,清王朝海军的“海天”“海容”“海筹”“海筹”等主力巡洋舰的战力可以和意大利“马可波罗”等军舰一战,而且清王朝在英国订造的“海圻”巡洋舰也即将交付,如果和意大利在华军舰发生交战,不仅舰船战力方面胜券在握,而且意大利军舰属于在异国作战,一旦交战,中国各港口关闭对意大利军舰的补给,意舰也很可能不战而退。同时,清王朝外交部门也对意大利的国力做出判断,认为并非是个强国。

由此,清王朝最终做出了拒绝意大利要求的决策。

(清政府海军当时的主力舰“海天”号穹甲巡洋舰,装备2门8寸炮,10门4.7寸炮)

(清政府海军当时的主力舰“海容”级穹甲巡洋舰,共3艘,每艘装备150毫米炮3门,105毫米炮8门)

当时意大利对此非常气愤,但又没有更多的威胁措施,于是扬言称要把中国在英国订造的“海圻”号巡洋舰吞并,声称如果中国不答应条件,意大利就会把“海圻”舰直接从英国买走。但是最后又被英国打了脸,英国称意大利的说法过于荒唐。

这件事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对外弱势实际也并不是清王朝的性格,清王朝很多时候也喜欢好勇斗狠,只是要看对手是谁,遇强则弱的清王朝,在遇到意大利这样的对手时,也能摇身一变成遇弱则强。除三门湾之外,在清末还发生过类似的中葡澳门勘界事件,面对葡萄牙无理的拓界要求,清王朝也是采取强硬态度,也是把海军军舰派到了澳门附近进行威慑,最后使得此事不了了之。

意大利强行租用浙江省的三门湾,为何清朝有胆气直接备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看过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吗?

有个戴眼镜的大学生,听着周星驰的忽悠去收保护费,结果遇到了真的黑社会,被痛打一顿,还挥舞着两把菜刀撑场子,却不敢下手。

这就是意大利的三门湾事件了。

意大利在欧洲一直是二三流国家,国家在1861年才勉强同意,控制了意大利半岛。当时意大利国家较弱,尚且没有什么对外扩张的实力,只是占领非洲一些穷国、小国。

即便对付非洲诸如埃塞俄比亚这些国家,意大利军队也损兵折将。

1896年1万7000名意大利殖民地军队,在埃塞俄比亚遭到痛打,伤亡7000多人。

俾斯麦听到这个消息后哈哈大笑:意大利人总是有着极好的胃口,但是极为差劲的牙齿。

意大利人很会享受生活,他们民族性是不愿意吃苦受罪,更别说打仗了。

所以,意大利军队战斗力不强。

而此时意大利却和满清有不少的商贸关系。

意大利有着传统的丝绸加工业,每年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优质生丝。这些进口花费了意大利很多的资金。

意大利一直想要学习其他列强一样,直接从中国抢利益。

德国在1897年借巨野教案强占胶州湾、俄国在1898年强租旅顺大连和英国在1898年强租威海卫,腐败的满清割地赔款。

此时,意大利认为既然别人都可以,那么我为什么不行?

于是,新任意大利驻华公使马蒂诺选定了浙江的三门湾,作为未来意大利的租借地。

1899年2月,马蒂诺傲慢的将外交照会提交给满清政府,要求租界万门万25到50年,享受各种特权,还需要建设三门湾到鄱阳湖的铁路,享受铁路专有权。

清政府接到这个照会以后,一度莫名其妙。

意大利在东亚的力量非常薄弱,在中国只有4艘军舰和一二百名水兵。

人家沙俄、德国、英国之所以从中国租借领土,都是靠数万军队和大量军舰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意大利此举是在玩什么?靠一二百水兵攻打几亿人的中国。

于是,满清政府直接将照会退回,连拆都没拆。

马蒂诺这次玩大了,脸羞得通红,认为意大利政府受到了羞辱。

此时马蒂诺还不知道深浅,竟然在1899年3月8日,对满清递交了最后通牒,说不然4天后就会发动进攻。

满清也不是吓大的,就看看你意大利怎么进攻。

这边,意大利将4艘军舰开到三门湾,想要开炮又不敢,登陆作战更是无从谈起。

这下装逼装大了,想找个台阶下就难了。

无奈之下,12日意大利政府出现,宣布将大使马蒂诺调回国内,声称这都是马蒂诺私人行为。其实马蒂诺在8日是得到政府批准后,才发布最后通牒的。

随后意大利政府宣布,关于租界三门湾只是意大利提出的一个“友好”的建议,压根不是威胁。

最终,此时不了了之。6月,意大利政府宣布放弃对中国的任何殖民意图,但希望中国租借一个加煤站共意大利商船使用。对此,满清断然拒绝。

三门湾事件完全是意大利自取其辱,导致时任意大利首相佩洛下台。

意大利强行租用浙江省的三门湾,为何清朝有胆气直接备战?

1、意大利要得太多了

鸦片战争英国那么能打,只不过拿到了香港岛。本来,英军的目标是舟山附近的岛屿,最好是大小洋山那边,离长江口越近越好。鸦片战争英国的军事目的达到了,谈判目标并没有实现。

这么好的地方,并非当时的意大利能够消受

长三角是中国的重中之重,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清廷调防广东水师前往增援,却没让实力第二的南洋水师上,因为南洋水师要守住江浙沿海和长江。1884年中法战争的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也就是说清廷只剩三大水师,让广东增援北洋,离得更近的南洋倒没动。

说白了,就是南洋最重要,比北洋重要。所谓南洋,是指江苏沿海以南地区,当时的南洋水师,防区就是江浙沿海。北洋水师的防区,是山东日照向北的地区。可见,意大利不自量力,上来就要这么好的地方,熟不知清廷最舍不得的就是江浙地区,即今天的江浙沪。

2、意大利军事不行

图为1899年欧洲格局

1899年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中国已经开眼看世界,被动融入了国际化。那时的清廷在很多国家都有公使,对于欧洲的情况是比较清楚的,也包括意大利。

图为同时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被暴揍,西方讽刺漫画

清廷很清楚,意大利万里奔袭打不过清军,而且没什么朋友。即使有交情足够力挺的朋友,也没人希望看到意大利捡漏这么大的肥肉。

3、没有经济意义

要论在中国做生意,当时主要是英美日,法国都不怎么行。上海法租界曾经很长时间卖不出一块地,因为法国商人少,被英国人嘲笑非常丢脸。意大利就更差了,这块地哪怕高高兴兴地给意大利,也玩不出什么成果。

意大利强行租用浙江省的三门湾,为何清朝有胆气直接备战?

要说起清朝国力最衰落的时候应该是1899年,筹备了这么多年的北洋军务都告一段落,多年富国图强的心都付之一炬,就连他们最自以为傲的北洋水师都在战争中惨败。红了眼的列强都想把整个中国给分掉,他们在沿海开设租借地和让清朝被迫割让部分领土,数量达到了七个。军事力量弱小的清朝只能苦哈哈的任由他们欺凌,这个时候意大利也来踩一脚,可能是看着清朝好欺负吧,可是没想到,清朝并非他们想的这么简单。

浙江省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富饶的地区,甚至在通商口岸开设之后,浙江省的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意大利非常聪明的想要浙江省的三门湾。厦门湾位于浙江省的宁波和台州之间,而它有着非常好的位置,往北走跨过宁波就可以到达上海,众所周知,上海是非常繁华的城市之一,虽说意大利想方设法的想得到这个地方,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尽管清政府非常的害怕列强们,但是,面对自己想要保护的江南经济中心,清政府也不会这么轻易的就放手。广东省有三个非常繁华的地区,分别是香港,澳门和湛江,当时的英国和法国几乎把两广地区和云贵地区之间的贸易都给垄断了,可是长江中下游却没有任何的列强的军事基地,由此可知,清政府对于当时长江中下游的保护,可以说是严防死守。

意大利如果换别的地方想要租借的话,很可能一向懦弱的清政府会答应,但是要直接在清政府的命根子上动想法,清政府打死都不可能愿意的。除此之外,就是意大利自身才实现统一三十多年,根基比较薄弱,而且,在当年的殖民地战争中,意大利使出了浑身解数,由此说明意大利实力不够,腰杆子不够硬,因此也不敢拿清政府怎么样。

而且意大利在远东的军事实力非常弱小,只有三艘军舰,主力就是马可波罗号,而如果真的要与当时的北洋水师对抗的话,意大利的胜算非常小。毕竟甲午战争中损失的是清朝的水军,很难保证清朝已经没有实力了,假如说清朝的陆军装备非常齐全,意大利也很难与之抗衡。再加上北洋水师进行了重建,从海外订购的巡洋舰也即将完工归国,因此,尽快让海外购买的军舰回国才是重中之重,用他们来保护三门湾再合适不过了。

除以上原因之外,日本也坚决反对,日本向来把清朝的东南地区视为自己的地盘,意大利想瓜分他的地盘,日本人当然不会肯了。此时,清朝也非常聪明,知道自己胜算非常大,态度非常坚决,命令浙江地区的驻兵积极应战,甚至清朝的主流报刊都刊登了一系列谴责意大利的不正当行为,甚至有人隐隐觉得清政府根本没把小小的意大利放在眼里,因为清朝虽然比较懦弱,但是非常容易见风使舵,知道意大利没有其他列强的撑腰,便不把他放在眼里。

而且清政府之所以态度坚决,就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底线被踩到,当时西方列强跃跃欲试,假如清政府再答应意大利的要求,很可能其他小国家也会纷纷提出要求。清政府必须义正言辞的拒绝,当然,清政府也是看意大利实力这么弱才敢这么说话的。

意大利本国矛盾也很尖锐,在1898年,意大利国内还出现了工业和农业方面的危机,一些城市还爆发了革命,转移国内矛盾迫在眉睫,因此最好欺负的清政府成为了意大利转移的最好对象,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清朝立刻拒绝了这一要求,也没有说好话。双方在谈判桌子上呆了一个月,硬是没有结果,不得已,意大利放弃了这一要求。

意大利强行租用浙江省的三门湾,为何清朝有胆气直接备战?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意大利?好吧,貌似大家伙印象中,这哥们重来不是为打仗的,而是来搞笑的。

说真格的,在欧洲这嘎达,您别看是白人的地盘,他们之间其实也存在这严重的鄙视链,而意大利貌似就是这条鄙视链的底层,他是鄙无可鄙,只能往欧洲以外的地方鄙。

那么在这个鄙视的过程中,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还是大清朝时期的大华夏。

这就是著名的三门湾事件。

说道这里有些小伙伴就要问了:“世界这么大,你想走走,咱也不拦着,可为嘛偏偏瞅向了咱呢?”

没别的,他是感觉咱那会好欺负呗,因为三门湾事件之前的甲午海战,咱输给了日本人。

意大利一瞅:“呦吼!日本人就那小个子?”

再加上甲午海战过后,欧洲那些个列强跑咱地头上划拉地盘,这划拉的把意大利那哈喇子都流出去三丈远。

撸了撸袖子,感觉自己咋也是二流列强,也想着弄口汤喝喝。

所以在1898年的时候,意大利那政府就把自家驻华大使提溜过来询问了一下:“俺也想在清朝这嘎达弄块地盘,给咱也弄个海军基地,你看咋样?”

就这驻华大使给出的答案是,再看看,不着急!

这一看,坏了,这问话的意大利政府回头就呱唧一下倒台了,这不就换上了一个新政府。

得咧,这个新政府,可不管你这驻华大使看不看了,直接派人给清政府递了照会,明确表示:“你把三门湾这嘎达划拉给俺,待遇呢?俺也不要太多,比照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德国人的待遇就成!对了为了方便浙江这三分之二最好划为俺们的势力范围,浙江其他地方你也不能租借给其他国家,再修一条铁路,俺们用起来也方便。”

顺道还说明了一下,意大利是欧洲六大国之一。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不拉虎皮,扯大旗呢嘛?说的不好听,这不就是讹诈呢吗?”

对了!还真就是。

说道这里,咱讲一下意大利为嘛要打肿脸充胖子的狐假虎威的这么干?不然的话这事说不透。

咋说呢?这个时间点上,意大利的内部也不太平,乱的可以,他虽然也完成了工业革命,但相对来说还是靠后的,家里边的农业和这工业没有捋顺,弄的比较拧巴,不仅有农业危机,还有工业危机,这俩危机还互相敌视,这时间一长,呱唧这经济就要直线下滑。

那么意大利这就准备打外部给自己找点大补之物进行补血,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从别的地进行掠夺,不仅能转移矛盾,还能回血。

这想法挺好,最开始的时候他这目光还没有盯上咱,而是在非洲弄了一殖民地,接着又弄了一块,毕竟你现代化的武器和弓箭比起来当然利索了。

所以他们的胆子又大了,开始打埃塞俄比亚的主意,结果这家伙整岔气了,意大利不到两万的兵力和埃塞俄比亚十来万人打了起来。

意大利彻底失败了,三千人的命丢了,一千五百人受伤,三百人做了俘虏,准将以下的军官就被人家抓了俩,统帅自己个把部队丢了,趁着天黑才跑了回来。

就这,意大利不仅同意了人家独立,回头还赔偿了不少钱。

这也是为什么欧洲这嘎达的国家,特别的鄙视意大利的原因。

就这一场仗,直接就将开头咱说的那个询问驻华大使想要划拉地盘的旧政府给弄倒台了。

所以这新政府上台之后,咋也想弄点政绩出来,至于非洲他们瞅着就发憷,回头他们就把目光集中到了咱的身上,通过这种狐假虎威的方式,弄点便宜。

那么咱被吓唬住了吗?

拉倒吧!这会咱也算是睁开眼睛瞅世界了,欧洲一流列强是谁,咱还是明白的,在那嘎达留学回来的他也不少。

“这意大利咋回事?”

回头就整明白了,而且法国一早就不喜欢意大利,所以也泄露了一些个情报。

“哦!这么回事!”

于是在意大利将照会提交给咱之后,咱看都没有看,直接就给他退了回去。

这家伙狐假虎威没玩成,被拆穿了,恼羞成怒那是必然的。

意大利拍着桌子叫吗,什么有损他们国家颜面啥的?

这不,回头就弄了三艘军舰跑到咱三门湾来溜达,有那么那个咱不同意,他就要硬来的意思,这还不算还弄了个啥最后通牒。

这回,咱脸也黑了:“你这是闹几呢?”

回头又拒绝了,那么这事弄不好真要开几炮,这总理衙门也担不起,所以就把这事给上报了,直接就捅到了慈禧的手上。

咋说呢?这会的慈禧对待大鼻子老外腰杆子还是比较硬的,对于什么外国人也有个不待见的意思。

之所以后来对大鼻子老外和颜悦色,那是在八国联军打入紫禁城之后才有的态度,现在这事不是还没发生吗?

而且下边人也把意大利的虚实说了个明白,慈禧当然不乐意了,直接就让北洋水师开始备战,当然这支水师是新筹建的,这就要拉开架势和意大利干一架。

俺了个去!意大利感觉这脸蛋子被狠狠的抽了一家伙,他们就是虚张声势,真要干架他们还是不敢,所以又给总理衙门发了个文件,解释了一下:“俺们没有强索的意思!”

当然这事弄的挺大的,于是意大利又找关系,联系那些个列强出面调和调和。

咋说呢?调和完事了,这意大利越想越气,这也叫个事,所以他又带着自己的军舰跑到咱海域来示威。

于是出现了下面的一个场景。

“这哥们来几趟了?”

“好几趟了!这都一个多月了,就这么溜达,他也闲的厉害!”

清军没把他当回事,于是意大利,消停消停就真消停了,毕竟他们真不敢开炮。

咋说呢?在整个事件中,意大利就压根没有任何的助力,欧洲那帮子列强都是蹲在一边瞅意大利笑话的,因为不管是德国,法国,俄国等等多多少少和这意大利都有点矛盾在里头,就连英国看着局势不对,对意大利说:“搁外交上俺给你助威,至于其他的你就别想了。”

所以意大利很尴尬的跳了半天,结果灰溜溜的回去了。你看实力不行,这人缘他也差的厉害!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点个赞呦!

意大利强行租用浙江省的三门湾,为何清朝有胆气直接备战?

提起晚清的清政府,大家的一贯印象是对内残暴压榨,对外卑躬屈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清政府似乎人尽可欺。当时的西方列强,貌似有点实力的都能够扑在清政府身上吸血。

不过,虽然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和对外卑躬屈膝是事实,但实际上,如果仔细看对侵略的国家的名单就可以看出,其实清政府的软弱也是分对象的。

列强瓜分中国图

从第1次鸦片战争开始,相继扑在中国身上疯狂掠夺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先后有英国、法国、沙俄、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而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正是当时世界上最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

而众所周知,当时的欧洲高达数十个国家,一些二流欧洲国家,如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国,虽然对其他列强在中国掠夺的财富垂涎三尺,但自始至终,他们都没能在清廷身上分一杯羹。

它们没能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除了这些小国自身实力不足之外,也与清政府对外的坚决抵抗的态度有很大关系。而这些被清政府直接备战拒之门外的国家,也有意大利。

意大利

其实,无论从人口还是国土面积来说,意大利并不能算欧洲二流国家,它与法国、英国等国家的体量完全是一个等级。但是,由于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完成统一,意大利的工业建设乃至于国力比之英法德等国相距甚远。

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意大利人认为自己是欧洲六大强国之一。当同样是后起之秀的日本赌国运成功,在甲午战争之中在清政府手中获得超过2亿两白银的赔款之后,这一巨大的利益刺激的当时的欧洲列强都红了眼,随即,德国带头强占胶州湾,英法俄等国相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而刚刚在入侵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撤兵赔款成为欧洲耻辱的意大利,决定转嫁国内矛盾,并从中国身上割下一块肉来,弥补自身的损失。

埃塞俄比亚

在德国强占胶州湾将山东华为势力范围,沙俄强占旅顺大连,英国将香港新界和威海卫占为租界地,法国将广州湾吞入腹中之后,将自己视为英法同一级别列强的意大利,将目光转向了浙江,并试图学习英法俄等列强,强占浙江三门湾,将浙江省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意大利最先动用的手段是列强屡试不爽的外交讹诈。1899年2月,意大利公使马迪讷向清政府递交了照会,要求租借三门湾为意大利的海军基地。这一无理要求,自然毫不意外的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

自恃为欧洲大国的意大利,居然被饱受欺凌的清政府拒绝,自然勃然大怒,随即,意大利开始派驻驻远东地区的三艘军舰驶入了浙江三门湾进行示威,试图使用武力威胁逼迫清政府就范。

浙江三门湾

然而,这一图谋再次遭到了清政府严词拒绝。清政府不但没有像意大利想象的那样一经恫吓,马上屈从,反而开始整军备战。清廷要求沿海各军严加防范,同时,也命令北洋水师统领叶祖圭率领军舰南下,抵御有可能发动的入侵。

在这种局面之下,本就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国内又矛盾重重的意大利几经试探后,被迫收回了租借三门湾的野心。三门湾事件,最终以清政府的胜利宣告结束。为什么面对似乎是欧洲大国的意大利,清政府敢鼓起勇气整军备战,严词拒绝呢?

首先,清政府十分了解意大利的实力。虽然在清末外交中屡屡受挫,但是,清政府对当时的欧洲局势并非一无所知,在英国、法国等地也有清朝驻外公使。因此,清政府是了解意大利外强中干的本质的,这也是清政府敢强硬对待意大利讹诈的重要原因。

慈禧太后

其次,则是由于意大利的实力不足。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似乎一直是个笑柄,而意大利军队战斗力不行的传统,却并非从二战开始,早在意大利统一之后,就已经名扬天下了。

19世纪末,作为欧洲人口和面积的大国之一,却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遭遇惨败,意大利早就成为当时欧洲的耻辱,军队战斗力战五渣更是声名远播。

同时,用于军事威胁清政府的意大利数艘军舰,无论是吨位还是口径,比之北洋舰队也也并没有什么优势。自然,对意大利十分了解的清政府,当然不会怕意大利。

三门湾事件

最后,由于当时的外交环境不利于意大利,众多列强并不支持意大利。对于清政府而言,英、法、俄、美、日等列强的态度,一直是清政府对外极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而在意大利强占三门湾的事件中,意大利却并没有受到其他列强的支持。

相反,有多个国家十分反对意大利这一行动。在北非与意大利有冲突的法国,是最反对意大利的国家,而与法国为盟国的俄国,理所当然的选择支持法国这一立场。同样由于领土争端,德国、奥匈帝国没有支持意大利。

而原来默许意大利行动的英国,在意大利之后的行动中也并没有选择支持,至于美国和日本,也从未支持过意大利。因此,没有了这些列强的支持,意大利的行动声势不但十分弱,清政府更是底气十足。

瓜分中国的列强中没有意大利

最终,意大利试图强占三门湾的事件,在态度强硬并整军备战的清政府坚持之下受到挫败,意大利被迫灰溜溜的退出中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