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法国一直是欧洲大陆的一二号强国,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今天也是这样。
法国不单单是军事力量强大,经济富裕,还可以说是欧洲思想启蒙的一个基地。
近代很多重要的思想和制度,都是起源于法国。
今天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也是世界上相当好的发达国家。
然而,我们很多人看到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认为他们才39天就投降了,很烂。
这主要是当时客观条件决定的。
法国虽然是欧洲大国,但国土面积不大,只有67万平方公里,也就是比我们的四川省大一些(49万平方公里)。
法国国土太小,没有什么战略纵深。
更倒霉的是,法国靠近德国的北部、中部全部都是平原地区,最适合德国装甲兵团发挥威力。而巴黎又在法国中部,距离阿登山区只有200多公里。
而当时德国装甲兵团突破了阿等山区,法军主力不是在北部低地国家,就是在马奇诺防线,根本就没有兵力能够及时建立新的防线。
而德国装甲兵团速度太快,将北部英法联军主力合围歼灭以后,法国其实也就无法防御。
因为没有兵力可以使用了,在平原没法挡住德军。
这种时候,法国也只有投降这一条路。
如果强行抵抗,德军无非是多花一二个月时间,将法国各地的军队剿灭,将法国本土打成一塌糊涂而已。
这种情况下,法国人才被迫投降,建立维希政府。
同时,法国人两面下注,戴高乐政府则反法西斯,反正哪边赢了,法国人都是战胜国。
总之,法国人投降是没有办法,两面下注也可以理解。
轻视法国没有必要,今天法国军事科技仍然是世界前几名,海陆空军都自成体系。
为什么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残酷,绝对超过大家想象。上甘岭战役期间41天时间联合国军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已经堪称惨烈;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德军在第一波攻势发起时就朝对面法军阵地以每小时10万发炮弹的速度发射了200万发炮弹,第一波攻势。
今天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有多残酷,这里我可以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41天,在这41天里联合国军总共向志愿军发射了190万发炮弹,而志愿军则还击了40万发炮弹。
上甘岭战役有多惨烈?凡是参战的志愿军老兵回忆起上甘岭战役没有一个不说惨烈的。
有志愿军老兵就曾评价过这场战争,说如果把真实的上甘岭战役拍下来,恐怕就没人敢当兵了。
志愿军电话兵蒋锡培曾说:“上甘岭战役时候敌人都是一排排炮弹打来,十几发,二十几发炮弹砸到一个坑里。”志愿军老战士马发泉说:“那个泥土,石头都打焦了,人还顶得住吗?”另一名老战士王发祥回忆称:“那个坑道一挖,基本上粘上去的土都是血,血把土都给浸透了。”
然而,上甘岭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相比,就是“弟中弟”。
凡尔登战役都多惨烈?德军在第一次攻击时就以每小时10万发炮弹的速度,向法军阵地发射了200万发炮弹,仅为攻占法军一个很小的杜奥蒙炮台,德军就发射了12万发炮弹。法德两军都在凡尔登战役中肆无忌惮的使用了毒气弹。
仅仅凡尔登一场战役,法军就伤亡了55万人,德军伤亡45万人。
而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军总伤亡4941000人,其中阵亡1240000人,据战后法国政府统计,持续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法国20到30岁的年轻人损失了58%。
看当时法军士兵回忆录,到了战争后期,法军士兵都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进行这场战争,什么民族、爱国啊,都不重要,活下去才重要。
换言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爱国主义情绪彻底退潮,而职业认同则迅速抬头,什么是职业认同?英法两国士兵最同情,最认同的是对面阵地的德军士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英法炮兵开始炮击德军阵地的时候,英法军步兵士兵甚至让德军士兵到自己战壕躲避炮弹;而当德国炮兵开始反击的时候,德国步兵又邀请英法士兵到自己战壕躲避。
英法一线步兵最恨的就是德国炮兵,第二恨的是英法炮兵。
当然,总体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法军绝对说得上是陆军楷模,因为法军士兵在德军几百万发炮弹,几十万发毒气弹的攻势下,没有一次溃散,一次集体投降,法军整师,整师的阵亡在第一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真正意义上打空了一代人的法国上下都开始反思,这种“打空一代人”的战争赢了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民众都参军,都战死了,那么就算最后赢了又怎么样呢?
正因为一战后法国上下普遍进行了这样的反思,所以导致法国在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除了个别将军,绝大多数军官和普通士兵都没有任何斗志,他们进行了一般程度的抵抗后就选择投降了。
法军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二战后期日本新组建的陆军师团战斗力以及战斗意志都非常垃圾,同样,苏军随着1944年大反攻,军队里的逃兵人数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反而多了起来。
为什么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
不是很多人,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笑柄,当时欧洲除德国(二战始作俑者,英法算出类拔萃的強国,谁能想到如此不堪一击,竟然举手投降了。如果英国当时再走张伯伦路线,希特勒就在欧洲完全顺风顺水了。然而事情不总以希特勒意志为转移的,邱吉尔力排国内众议,坚持与德国对抗到底,使欧洲西部战场出现逆转,使希特勒如意美梦被击碎。相比之下法国自然陷入难堪境地,为世人所不齿。同时欧洲西线战场对希特勒的不利局面也为东线‘(苏联战场)赢得宝贵时间。所以二战法国表现被世人耻笑纯属正常。
为什么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
二战之前,法国号称拥有世界第一陆军,然而开战四十四天,法国便举白旗投降了,190万士兵当了德国的俘虏。
反观苏联和中国。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保护巴普洛夫大楼,就抵抗了整整五十八天,竟然比法国全国抵抗时间都长。
中国,当时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工业强国的日本也没有投降,而是坚持抗战十四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然更恶心的在后面。
法国投降成为了德国的后花园。
自古以来女人都是战争中的弱势群体,被强奸也没有反抗的能力。
她们本就是受害者。
但战争结束后,法国人开始清算“法奸”。
仅仅在巴黎一地,就有两万女人被认定在占领时期,与德军“通奸”,而被以剃头游街,在脸上和身体上画上纳粹党徽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羞辱。
可是想一想,当初投降的军队,他们又比那些女人好到哪里去呢?
投降前,觉得投降也并非不可接受。
投降后,又觉得投降太羞耻,没面子。把自己的不甘和羞愧之情,疯狂报复在自己的同胞身上。
这不就是恃强凌弱吗?
还好法国还有个戴高乐,组织抵抗力量,这样在战后还能混个五常。
为什么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
谢邀。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竟管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虽然打波兰这样的小国不成问题,但和法国相比,在综合国力,军队构成,武器装备方面还不可同日而语,从理论方面来讲,世界陆军第一大国的法国,完全可以吊打德国,但战争结果却是法国全面溃败,三个月便被德国打的投降,这确实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个大笑话。
但这个笑话的背后,却折射出了二战前法军高级将领头脑中固化了的军事思想。
打了四年一战的法军将领,其头脑已经完全停留在了一战的堑壕战上,以为今后的战争必将依照一战模式,再打一场残酷的堑壕战。
于是,便沿德法边境修筑了一条坚固的马其诺防线,而且为了适应堑壕战,法国没有独立的装甲部队,所有坦克全部分散配属给了步兵部队。
当德军装甲集群突破阿登森林,绕过马其诺防线,出现在法军背后时,法军慌了手脚,调步兵部队来抵挡德国在斯图卡轰炸机配合下的装甲集群,无疑于以卵击石,所以法国在抵抗了一阵子之后,也只能投降了。
为什么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
法国作为西欧四大国之一,先是张伯仑的"绥靖"政策,处处忍让德国法西斯;继而贝当元帅竟屈服地选择了投降。这在世界大国中几乎很少的。
幸赖戴高乐将军组织抵抗组织和军队,挽回颜面。要不然,联合国五常席位就没有法国了。
二战中罗斯福丶邱吉尔成了风云人物,而法国相应地退居下来。而五常国除了法国,都基本上跃上过世界经济体老二的位置。
法国是发达G7一成员国,总统和总理的影响力要差于英丶德,同美国也不是铁杆关系。但戴高乐的独立丶自主的精神倒也是一个特色,不是一边倒,同东西方都保持了良好关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