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吹特吹的“旋风-S”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什么了不起的。

早在2011年,俄罗斯就准备了“旋风-G”型122毫米火箭炮系统,射程达到了90千米。

2016年,俄罗斯装备了“旋风”-S 300毫米火箭炮。

其实,旋风火箭炮有3种型号,另外还有一种220毫米的“旋风-U”。

“旋风”-S射程高达120公里,采用了制导系统,精度比较高,可以响度精确打击目标。

资料这么写:可进行单发射击或12发齐射,并且行军-战斗转换时间大大缩短;配装自制导多用途子弹药的子母战斗部可穿透步兵和装甲车辆。

不过,这又是违背军事潮流的。

实际上,超远程火箭炮,最初只是苏军步兵师才不动用空军情况下,可以自行在100公里范围实施打击。尤其是,对付敌人的武装直升机,可以远程攻击机场。

然而,这是一种落后的作战理念。

因为美军是讲究空地一体化,即便二三十公里外的目标也应该有空军打击。

当然,火箭炮的性价比更高,但超远程火箭炮又另当别论。

“旋风”-S因为射程太远,如果不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火箭弹散布太大,几乎没用。

如果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火箭弹成本很高,一发至少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一次齐射上千万就没了,得不偿失。

而美军其实也有超远程火箭技术,但他们的火箭炮射程限制在50公里内,超过这个距离其实就是导弹了。

而一旦开战,如果己方不能掌握制空权,“旋风”-S火箭炮显然不能生存,不能作战。

但如果己方掌握制空权,有了空中掩护,为什么不用飞机去轰炸上百公里外的目标?

这就是一个悖论。

俄罗斯大吹特吹的“旋风-S”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做为 故乡,俄军装备了多种口径火箭炮。“旋风”300毫米火箭炮装备于方面军属火箭炮旅和集团军属火箭炮团。方面军属火箭炮旅下辖 4 个火箭炮营,每营编有 3 个火箭炮连,平时每连装备 4 门火箭炮,全营共装备 12门,全旅共装备48 门。集团军属火箭炮团下辖3个火箭炮营,每营编有3个火箭炮连,平时装备 4 门火箭炮,全团共装备 36 门。

究其性能来说,确实优秀,并不是大吹特吹。表现在

-射击精度高。俄罗斯军方对外宣称,“旋风”火箭炮发射破片杀伤弹的方向和距离公算偏差均达到 1/300(即最大射程时为233 米),甚至距离公算偏差可达到射程的0.23%(即最大射程时为 161 米)。如此精度,可以说与现今新型身管火炮的精度不相上下。据西方估计,“旋风”的实际公算偏差为 0.56%(即最大射程时为 392 米),一次齐射的公算偏差为 0.41%(即最大射程时为 287 米)。

-火箭弹威力大。火箭炮配有不同火箭弹。

9M55K火箭弹带有72枚高爆破片杀伤子弹药,用以对付车辆(非装甲车辆)和杀伤有生力量,每个子弹质量为2 kg。

9M55F火箭弹带有一个整体式高爆破片杀伤战斗部,内装92.5 kg高爆炸药用以对付轻型装甲车辆、防御工事和有生力量

9M55K1 型反装甲子母火箭弹,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列装的带有末敏子弹的“灵巧”子母火箭弹,它的战斗部内装有 5 枚 MOTIV-3M 子弹药,每枚子弹药配有双谱红外寻的头,能自动寻找装甲目标。母弹飞抵目标区上方释放出子弹药,子弹药在阻力伞的作用下缓缓下降,同时寻的头开始搜索30°范围内的地面装甲目标,降至 150 米高度时子弹药战斗部爆炸形成弹丸,弹丸以相对装甲目标顶部法线30°角高速俯冲目标,可侵彻70毫米厚的钢甲。子弹药直径 284 毫米,重15 公斤,内装炸药 4.5 公斤。若子弹药未发现地面装甲目标,落地 46~60 秒后自炸。一发 9M55K1 式子母弹可同时攻击 5个装甲目标。

一次12发齐射可以覆盖面积为67.2万平方米

-机动能力强。“旋风”火箭炮以MAZ543 型 8 × 8 运输车为底盘,战斗全重43.7 吨,是当今世界战斗全重最大的火箭炮。底盘配用 386 千瓦的柴油发动机,公路最大速度 60 公里 / 时,最大行程 850 公里。8个车轮均为驱动轮,并装有中央轮胎调压装置,以保证较好的越野能力。

俄罗斯大吹特吹的“旋风-S”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俄罗斯在今年的红场阅兵上首次展示了刚刚装备部队的新型“龙卷风-S”(也称为“旋风-S”)多管火箭炮,它是著名的“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的现代化改进型。老式的“龙卷风”多管火箭炮在1987年入役,30年来它一直不断在升级,而“旋风-S”就是“龙卷风”的最新版本。

俄罗斯的第一种火箭炮出现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前夕,1939年夏天,苏联开始生产新型M-13火箭弹。BM-13“喀秋莎”火箭炮诞生,穿越卫国战争的战场,进攻柏林,传奇的“喀秋莎”火箭炮在胜利后继续服役。与此同时,苏联火箭炮继续发展,二战后苏联研制了许多新的火箭炮:BM-20,BM-24,BM-14-16。与“喀秋莎”一起,它们被归类为第一代国产多管火箭系统。尽管这些火箭炮的优势不可否认,但它们不能提供更大范围的火力,而且精度不太高。此后多管火箭炮的发展正是朝着射程和精度这个方向前进。

1963年前苏联接收世界上首个第二代“冰雹”多管火箭炮,尽管过了半世纪,“冰雹”火箭炮在简单性、可靠性和效率方面轻易打败对手。如今,各种型号的“冰雹”在60多个国家的军队中服役。

1976年前苏联开始研制“龙卷风”多管火箭炮,有12个发射管,可以发射口径为300毫米的远程火箭弹,1987年该“龙卷风”服役。“龙卷风”多管火箭炮可以算作第三代多管火箭系统。它采用了初始段简易惯性制导,还采用姿态控制、弹体旋转稳定和自动修正技术,火箭弹的散布精度控制技术。通过弹上的自动修正系统、陀螺定向仪和燃气控制系统三者配合,使射击精度大为提高。这是世界上第一枚可修正弹道的火箭弹。火箭弹配备的战斗部包括集束式破片杀伤子弹药、带可分离战斗部的杀伤爆破火箭弹和集束式自动瞄准的末敏弹子弹药。最初“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的射程是70公里,后来增加到90公里。

“龙卷风”火箭炮当时在精确度上击败了世界上所有的多管火箭炮。“龙卷风”火箭炮在主动段按距离和方位进行弹道修正,采用简易控制系统,纵向和横向精度均为1/300,在70公里射程内,弹着点的偏差只有有200~300米,正好是一枚多用途子母弹战斗部的覆盖范围。。除了精准打击,“龙卷风”的火力也名声在外。据专家估计,一枚“龙卷风”火箭弹的火力相当于20枚“冰雹”火箭弹。可说,“龙卷风”火箭弹是陆军除了战术核武器以外最具破坏性的武器。

由于性能优越,“龙卷风”一直受到外国客户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龙卷风”火箭炮在1993年进入世界市场,现服役于约15个国家。30多年来,“龙卷风”多管火箭炮不断实现现代化,而“龙卷风-S”是其现代化的最新版本。2015年“龙卷风-S”多管火箭炮完成国家测试,2019年开始服役。“龙卷风-S”以新型制导火箭和先进的战斗系统为特色,拥有自动火控系统和发射设备,可迅速接收和处理信息,可使用俄罗斯卫星导航网络,综合使用了“格罗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并与北斗III系统兼容,提高了打击精度。可以自主地形测绘和精确定位。每一发“旋风-S”制导火箭弹还可以进行单独编程,这样就可以发射火箭弹打击不同的目标。这种单炮打击多目标的能力,中国早在03A式300毫米火箭炮上就已经开始应用。

新型300毫米火箭弹通过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获得飞行任务数据。一门龙卷风-S火箭炮进行一次12发的满管齐放,可轰炸67公顷的面积,这大约是100个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新型“龙卷风-S”火箭弹的最大打击范围有120公里,而中国的03A式远程火箭炮早在四年前就配备了射程150公里的精确制导火箭弹。以03式为基础研制的AR3型火箭炮,进一步加强了远程打击能力,发射的370毫米口径的“火龙”280型火箭弹,能达到280公里的超远射程,以及模糊了火箭炮和导弹的区别。

由于经济问题,在2019年,俄军接受了大约12套左右的新型“龙卷风-S”多管火箭炮。俄罗斯还宣布“龙卷风-S”多管火箭炮将进入国际市场,许多军事专家认为,俄罗斯最新的“旋风-S”多管火箭炮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俄罗斯的火箭炮虽然其貌不扬,但简单实用,构成现代局部战争的大杀器。

俄罗斯大吹特吹的“旋风-S”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兔哥回答,俄罗斯最近宣布其研制的最新型火箭炮“旋风~S”300毫米火箭炮将入役俄罗斯军队。和俄罗斯宣布的“先锋”导弹,“匕首”导弹以及“核动力”鱼雷相比,“旋风~S”火箭炮让人感觉不是什么“惊人”的先进武器。其实这款火箭炮并非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炮武器系统,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度都未必是最好的,但是却非常适合作战。(下图,旋风S)“旋风~S”最大的亮点就是模块化的武器搭载,即可以搭载老式“龙卷风”(BM~30型)300 毫米火箭弹,也可以搭载BM27型火箭弹(网络上标注的口径是122毫米,需要说明的是,BM27型火箭炮并不是122毫米,而是220毫米,16管)。也许这就是俄罗斯说的模块化,当然也可以两种混搭。据悉,该火箭炮可使用俄罗斯卫星导航网络,使用300毫米口径火箭弹时的射程为120公里,12个发射管,其打击面积超过60公顷;未来会提高到200公里左右。(下图旋风S)配装新型自动制导系统,精度超过老式的BM~30“龙卷风”300毫米口径火箭炮的精度,而就是这个BM~30的精度据说就超过了美国的M270火箭炮系统。因此,新型的“旋风~S”火箭炮精度了得。但具体精度多少并没有说明。另外,该火箭炮实现了实时目标数据计算,也就是战场感知情报能力,针对目标数量选择打击方式,进行单发射击或12发齐射,并且行军-战斗转换时间大大缩短。配装自制导多用途子弹药的子母战斗部可射穿步兵和装甲车辆。(下图BM27型220毫米火箭炮)该火箭炮的亮点是其乘员不用下车,在车内完全车辆定位,调平,发射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这可以缩短发射准备时期,而且打完后能迅速收车,撤离阵地,防止被对方火力打击。这一点是非常适合当代战场环境的。俄罗斯陆军引进该型火箭炮的目的,是用来替换BM-30“龙卷风”300毫米多管火箭炮。可以认为,“旋风”-S火箭炮是BM-30“龙卷风”火箭炮的升级版本。据报道,这次研制的还有“旋风”-G和“旋风”-S两种火箭炮,这两种火箭炮是用来替换“冰雹”122毫米火箭炮和“龙卷风”300毫米火箭炮,因此,“旋风~S”火箭炮是俄罗斯军队大规模更新武器项目的一部分。(下图,BM~30“龙卷风”300毫米火箭炮)

以上是个人的观点,欢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资料)

俄罗斯大吹特吹的“旋风-S”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俄罗斯的旋风-s300可以提升防空能力,可以接先进的导弹,帮助国防空缺的能力!

俄罗斯大吹特吹的“旋风-S”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俄罗斯现代化的多管远程火箭炮(MLRS)“龙卷风-S”从2016年起就开始装备部队。

它从外表来看和上代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战斗能力方面优势明显。由于配置了现代车载控制和通信设备,自动导航和火控系统,使用GLONASS(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系统的设备以及120公里范围的新型9M542可调导弹(采用了惯性/卫星复合制导系统),使它在作战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惯性/卫星复合制导”系统就是一种用于在俯仰角和偏航角处校正导弹飞行路径的系统。也就是说,就像阿尔德弹药一样,9M542能自行修正进攻路线从而更准确地摧毁目标。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曾经报道过,“北约不想碰到的”四种俄罗斯“毁灭性武器”中就有“龙卷风”多管齐射火箭炮系统(RSZO)。

“龙卷风-S”是一种模块化火箭炮,可以兼容老的BM-30“龙卷风”火箭弹,亦或是BM-27“飓风”122火箭弹。

这种模块化功能,使“龙卷风-S”适应各种不同火箭炮弹药,很符合现在国际上MLRS的发展趋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