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印度被打的大败而归,今天安敢挑衅?

他们说的1962年,发生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并以印度「惨败」收尾。在此之前,印度都老老实实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写了上万篇文章、十多本书,是有真材实料。

大家有兴趣就多关注我,我知道很多历史的真相。

其实,中印根本不是1962年打完就没事了,后来还曾经激烈开战过,只是因为政治原因没有张杨而已。

印度皮痒不打不行 62年后还在洞朗以北挑衅三次

印军曾在1967年3次大规模入侵我国领土,地点距离洞朗地区不远。两军在洞朗地区以北激烈交火,甚至炮战。印军伤亡高达800多人。听萨沙说一说吧。

以下内容,主要来自王诚汉将军回忆录。

  王诚汉将军60年代担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开战的时候,他奉命在亚东地区视察工作,因此成为前敌总指挥。而1962年,印度被我军打败以后,一直叫嚣着报复。

印度有个特点,就是媒体妄尊自大,认为印度是不可战胜的。即便62年被痛打以后,仍然认为自己并没有输,甚至还打赢了。

在媒体鼓动下,印度民众也认为自己没有失败,只是被中国偷袭吃了亏。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军队又开始借助文革中国内乱时期,频繁挑衅。

从1966年开始,印军陆续在边境挑衅,派特种部队进入我国境内侦查、训练、甚至修筑工事,对解放军开枪开炮。当年,被我军发现的印军越境就有73次。

到了1967年,印军加大地面的挑衅规模,还不断使用飞机越境侦查。

双方的焦点,逐步聚集到中印边境的南段。

其中,印军将我军控制的亚东视为眼中钉。

这里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重要山口,解放军通过亚东可以随时从南下。

两军的焦点在要隘乃堆拉山口。

乃堆拉山口是一个重要的商贸通道,也是少数可以穿越喜马拉雅山的要隘。

仅仅1957年这里进出的货物就高达1.1亿银元,占中印贸易的百分之八十。

战争爆发以后,这个山口的贸易全部中断。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解放军曾经在包括乃堆拉山口在内的几个地区大量驻军,以声援盟友。

当时印度以为解放军又要进攻,慌忙放弃几十个据点向南撤退。

印巴战争结束以后,印军迅速卷土重来,又控制了这些据点,开始四处挑衅。

乃堆拉山口步兵战斗

  1967年9月7日,印军出动60多人再次跃过边境架设铁丝网,用刺刀刺伤阻拦的2名解放军士兵。

  面对印军肆无忌惮的行为,我方预感印度来者不善,紧急开始战前准备,调集了第11师的主力部队。

  果然,印军此次是有备而来的。

9月11日7点40分,印军突然出动第112山地旅一个连约200人。印军分三路从乃堆拉山口越境,向解放军边防哨所猛扑而来。

  我军连续对天鸣枪警告,印军毫不理睬,在近距离开枪射击并且投掷手榴弹。

  在印军的攻击下,我第31团机枪2连连长当场牺牲,另有6名战士负伤。

  见印军主动发动攻击,我军忍无可忍,立即开火还击,双方激烈交火。

  和印军胡乱进攻不同,我军首先使用6个火箭筒击毁了印军的7个前沿工事,然后用机枪和82迫击炮对印军进行压制。

  失去依托工事的印军,短短7分钟内就被击溃。

  印军残部坚持到8点12分,丢弃17具尸体逃出境外。

  事后印军宣布死亡43人,我军也伤亡了25人。

这是第一次战斗。

乃堆拉山口炮战

  吃亏以后,不敢再越境发动步兵攻击,转而使用炮兵17旅进行炮战。

  8点15分,印军开始炮击,我军炮兵随即还击。

  炮战初期,我军并不占优势。我军一线炮兵数量不足,只有7门82迫击炮、6门75无坐力炮和3门57无坐力炮,不能有效压制印军火炮。

  王诚汉将军当机立断,下令二线大口径火炮紧急增援。

  炮兵第308团的12门122毫米榴弹炮通过野战公路,迅速赶到前线,马上就占据上风。

  激烈炮战持续了4天3夜。

  到9月16日,印军10个炮兵阵地中的8个被打垮,还被摧毁了2个炮兵指挥所、2个前沿观察所、23处炮兵工事、2辆卡车。

  印军前后死伤高达540多人,炮兵基本失去还击能力。

  以上两战,印军共伤亡600多人。

  我军也有123人伤亡,其中牺牲32人,负伤91人。

由于我军对印军的进攻早有预计,所以准备较好,集中了大量作战力量。

  第11师第31团4连、6连、机2连、炮2连、工兵排、2营部、75炮连、炮兵308团榴炮3营直接参加了战斗。第3l团其他分队、师高炮营、33团3营、师工兵营1连、工兵305团10连、12连、雷达4连、汽车16团1、5连和军区加强的一些特业分队,也部分别担任了各项保障或机动任务,直接支援了战斗。

  在短暂的交火中,步兵发射了1.5万发子弹。大家也许很惊叹,但炮兵发射的炮弹更是高达4万5000发。

  此战也表明,即便是陆战,炮兵也是绝对主力,步兵的作用越来越小。

  这就是很少被提起的乃堆拉山口战斗。

山口卓拉山口战斗

  印军2次被重击后,仍然不死心。

  10月1日,印军突然从亚东县另一个山口,卓拉山口,发动攻击。

  11点45分,廓尔喀联队第7营8名印军进入我国境内,和我军边防哨兵对峙。

  突然间,印军挥舞廓尔喀弯刀向我哨兵砍杀,我军则用刺刀枪托还击。经过短促搏斗,印军全部逃回境外。

  撤退期间,1名印军突然用手枪射击,随后其他印军也纷纷开枪,当场打死打伤我2名哨兵。

  听到枪声,我卓拉山口边防部队亚东独立营3连立即还击,双方激烈对射。

  我军轻武器火力猛烈,迅速将印军压制。

12点5分,印军使用51迫击炮和81迫击炮,对我军炮击。我军步兵31团炮3连2个排用57、82无坐力炮和40火箭筒还击,连续击毁印军9个阵地。

  这次战斗持续到黄昏7点10分停止,印军被击毙37人,伤157人,再次吃了大亏。

  经过这三次激烈战斗后,印度才有所收敛,没有敢于继续武力挑衅。

  这三次交火地区均在洞朗地区以北,同洞朗近在咫尺。

  写到最后,萨沙忍不住说一句,印军也是属于皮痒的,不打不行啊!

1962年印度被打的大败而归,今天安敢挑衅?

印度再一次挑起中印之间冲突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考虑,这和1962年中印战争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我们回顾一下尼赫鲁发动中印战争背景,就能知道为什么今天印度再次挑起中印冲突。

1947年,尼赫鲁正式出任印度总理。他努力清除英国殖民势力,竭力解决印度独立后的国家秩序,建立印度行政管理制度,用以取代殖民时期英国文官制度。改组军队,总统亲认三军统帅。使印度彻底摆脱英国殖民残余势力,将国家政权真正掌握在印度自己手中。

尼赫鲁在内政上仿效当时苏联,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开始实施。外交方面,尼赫鲁坚持和平发展路线,是不结盟运动倡导者,而且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特别是中国。

在尼赫鲁治理下印度有了一些发展,以及他坚决支持世界各民族独立运动,赢得了国内、国际很高声誉,可以说达到人生巅峰。正是这样的荣誉,使他的欲望开始膨胀,加上1962年印度国内局势出现动荡,为了转移国内视线,维护他的声望,开始在中印边界制造摩擦。

最终,印度军队被中国打败,死伤6000多人。尼赫鲁在战争惨败后,在印度国内声誉一落千丈,最后郁郁而终。

就目前来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印度先后吞并了锡金、控制了不丹、不断渗透蚕食尼泊尔,这都说明印度的野心很大,印度的波罗门世界观,认为等级社会观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他们相信,在一个以财富和权力为基础的等级制国家阶梯结构中,“印度应居于世界等级结构的最高层。”

正是这样的思想基础,国家稍微有一些发展,就感觉印度高的不得了,造就了印度奇葩的眼高手低的幻觉。

印度无论从国家领导层到平民百姓都有这样的想法,他们把印度洋区域的其他国家,当成自己的后花园,要么直接出兵,要么各种经济援助,像斯里兰卡、缅甸、马尔代夫和孟加拉等国都是如此。

而像巴基斯坦和中国这样的邻国,印度也是经常的不消停,各种矛盾冲突不断。2019年,莫迪政府民粹主义政策,使印度国内动荡不安,民族矛盾重重,印巴冲突不断。为了转移国内视线莫迪政府最近在多国边境制造摩擦。

目前印度国内疫情确诊42万多,死亡1.3万多,而且没有触底迹象。最糟糕的是印度经济,许多贫民由于疫情,生存环境恶化,莫迪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印度最近在印度和尼泊尔边境制造摩擦,随后又把矛头指向中国。这都是为了转移国内视线,用民族主义情绪淡化国内对莫迪政府的不满情绪。

此次中印边境冲突,已经证明印度军队的现状和实力,并不是印度一些人所想象那样强大。过去中国在最困难的时期能打败印军,现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军队现代化也取得相当大的进步,印度胆敢对中国发起战争,一定会败得比1962年更惨重,到那时印度政客真的没法收场。

免责声明:本回答系原创,部分材料选自史实记载和近期新闻联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联系本人更改。

1962年印度被打的大败而归,今天安敢挑衅?

凡事你不能光听面上的东西,起决定作用的,都在里头呢!

有些人总是把印度说得一塌糊涂,但事实上,如果真的印度是一塌糊涂,为什么在1951年到1953年期间印度人侵占中国在麦克马洪线以南领土之际,中国没有给予强力反击,将失地全部收回?

原因,你可以讲是当时西藏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中国军队对高原反应还没有完全适应。那么到了1959年,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西藏平叛的胜利,印度为什么还会向中国提出索要东段9万平方公里和西段3.2万平方公里领土?是藐视新中国吗?

要知道此前,中国已经打胜了抗美援朝战争,用咱们得话讲,那就是无可争议地表明了,“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为什么你说已经结束了,印度还敢欺负咱?

难道原因,仅仅是因为印度虽然是外国,但不算帝国主义,就可以欺负咱么?

各位,用你们的大脑想一想——1959年,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多人。

印度难道不知道中国刚刚在朝鲜打败了联合国军,连美国都败下阵来了么?

1962年10月2日,尼赫鲁在新德里声称: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12日,他公开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14日,印度国防部长宣称: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这些,都是印度说过的话,他们并不否认,而且以后还会有很大的可能再说,甚至会再说很多次。

随后大家都知道,印度人在当年的冲突中,被全部歼灭3个旅、基本歼灭3个旅、打垮4个旅,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被击毙,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被俘。

按一般的常理而论,打败仗的人,肯定得认输啊,就算割地赔款这些旧时代的套路没有,好歹得签个条约,认个错吧!

但这一场战事,其实印度并不认输,更不认错,签个条约就更不用提了。

为啥?因为印度觉得自己没输,还能打!

为什么印度认为自己没输,因为没有一个国家,会因为死了不到五千人就认输!

而且印度人断定,中国不敢大规模进攻自己,为什么?首先因为印度是个大国,国土面积达到298万平方公里,在军事上,这就意味着纵深很长,中国必须花很大力气,才能将印度真正打到主动求和。

其次,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2019年已达到13亿,陆、海、空三军总兵力为127万,居世界第四位。也就是说,几千人的阵亡,简直就不算个事。要知道:印度2016年道路交通事故就死了15万人,有人说啥了么?

第三,印度背后有世界大国的支持,譬如说美国,在中印冲突之际肯定撑印度。而只要美国出面,英法德意澳加一众发达国家,都会站在印度这边。

还有,俄国,也是印度的死友——千万不要以为普京会弃印支持中国,那真是你的错觉。

这样算下来,你觉得还有谁?当然巴基斯坦会站在我们这边,但巴基斯坦背后的穆斯林国家会吗?哈哈哈,别逗了。

黑人会吗?你要是把希望寄托在黑人身上,还不如寄托在天蓬元帅身上更靠谱呢!

也就是说,印度人的心理活动是:全世界主要国家都会站在我这边,而且我人又多,枪炮也不差,凭啥损失个几千人就服输!

所以,印度继续死挺。

结果在上一场战争之后,印度虽然阵亡数千人,但占到了极大好处。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其中,东段争议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均在印度控制之下。中段4块,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大都在印度手里。只有最小的西段争议面积,仅为3.35万平方公里,被中国收回了一部分。

你说印度会觉得自己之前的选择错了吗?既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支持,又占了地,代价仅仅是死了几千人——道路交通事故一年死亡率的百分之一而已!

印度当然觉得划算,而既然划算,为什么不接着干?

所以你看今年,又来了。

这么说吧,只要他们觉得自个能赚到便宜,又怎么会罢手呢?

1962年印度被打的大败而归,今天安敢挑衅?

58年前,印度挑衅中国,他们以为准备很充分,没想到,一个照面就被打得满地找牙,一句话“打懵了。”

之后的岁月里,提起这段历史,印度人一直认为是耻辱,一股复仇的火焰在印度人心中潜藏着。

为什么印度实力并不强,却敢轻易挑衅?

我们先看看,中印之间冲突的历史。

中印之间冲突的历史

(尼赫鲁)

1967年,印度在中锡边界试图越界,试图把我领土划走一些,愿望落空,被虐。

1987年,中印之间也是形势非常紧张,一度,两个国家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最后,拉吉夫甘地放弃了计划。

2014年,莫迪上台了,其后,对印度进行了各种改革,但效果一般,特别是“废钞令”等,莫迪都快骂成了猪。

2017年,印度的边防军在洞朗区域,进入了我国实控区,准备构建工事。这样的举动惹怒了我边防军队,开始驱赶。只是印度人脸皮很厚,死活不走。于是,在洞朗,两个国家对峙了两个多月。

最后,在我方的强烈反对下,于2017年8月28日,连人带设备,全部被搬走。最近一起争执事件,就是2020年的6月15日,印度进入了我方控制区域,而且非常嚣张,于是被我边防军人狠狠教训,当场打死3人,因救治不力造成死亡17人。

于是,中印之间的矛盾开始加大。

为什么印度这么嚣张,明知实力不济,却还敢起摩擦。

印度人屡次敢挑衅的理由

1、中国人手软,一直以容忍为主。

说实话,我们的国家也好,边防军也罢,注重隐忍,希望和平,所以印度人在边境就玩出了各种幺蛾子。

反正,中国大兵很少下死手,而且还有1996年签订的协议,在边境实控区域附近两公里内不得开枪。

所以,印度人才敢挑衅,2017年,印度人在中国境内的洞朗区域呆了两个月,然后全身而退,获得了印度国内民众和官员的一直好评。

而这次,印度人还是以为我们不敢动,结果,我们动了,就此,印度人人仰马翻,傻眼了。

2、印度人的挑衅,是有备而来,是在转移国内矛盾。

印度人是有备而来的,是因为国内疫情太严重,印度通过边境的各种骚操作,引起各种摩擦,激发起国内民众的情绪,让大家的关注点放到了边境冲突,得以成功转移矛盾。

可以说,印度莫迪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只是没有预料到中国会大打出手,导致印度20人死在了这次冲突上。

3、印度是个野心很大的国家,他们有个“超级大国梦”。

印度的野心很大,从建国开始起,尼赫鲁就给印度注入了野心,给印度制定了“超级大国梦”的目标,那就是实现南亚次大陆的统一。

而实现梦想最终要的是解决途中的困难,而印度人的困难,就是我们。于是,在百般骚扰后,印度在1962年发动了战争,但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尼赫鲁也在两年之后的1964年,撒手人寰。

印度人本来有一个超级大国梦,结果1962年的事情一出,印度人除了要实现大国梦,还要报那1962年的仇。

因此,很多印度人对外一开口,就是:现在的印度早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

是大国梦,是野心,是报仇心理促使着印度人不断挑衅,不断和周边起摩擦。

1962年印度被打的大败而归,今天安敢挑衅?

1962年,尼赫鲁掐机会点掐得准,认为中国同时和美苏两国闹翻,不敢贸然出兵;自己在麦克马洪线上的军队部署是中国军队的十几倍;自己的武器先进程度远超中国;中国的后勤补给异常艰难,动用四川十几万民工运了3个月的弹药物资,只够打1个月的,大雪一封山就再也运不上去了。而且印军占据了很多有利地势,中国军队攻击极为不利。

所以这样的仗在尼赫鲁的眼里,中国人是怎么也不敢打的,印度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输的。但最终印度如何也想不通,当时无论天时地利都有利于印度,结果印度却如此惨败,被歼灭了3个旅,基本歼灭了3个旅,打残了4个旅,被俘了8000多人。而中国军队才阵亡了722人。

最终印度人得出一个淮海战场上黄维曾经得出的结论,中国军队“胜之不武”,没拉开阵势呢,你们就打了。后退20里拉开阵势,我们重新再来一次。

很多印度知识分子现在提到中国,心里仍忿忿不平。在谈到国际战略的时候,说中国从来不把印度当做战略假想敌,是看不起印度。后来把我们专家也搞急了,“难道再打你一次,才算重视你?”

自从英国人离开南亚次大陆之后,印度继承了很多英国殖民时期的遗产,所以他对待周边国家,一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再一方面,由于各大国之间的战略需要,导致了美俄对印度都采取了“友善”的态度,这使得印度很认不清形势。

实际上印度的政治家最擅长的是利用国际形势,掐准时间点,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年1962年尼赫鲁便是如此;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英迪拉·甘地也是如此;如今印度主动越境挑衅,莫迪也是看来中美关系胶着的态势。

但是印度领导人在自我膨胀的过程中,都还是属于能够认得清形势,转弯比较快的。

1962年印度没有讨得的便宜,这一次仍然没有讨得,印度对于国内编造谎言,煽动民族情绪的议员进行了抓捕。莫迪老仙自己也声明“中国军队没有越境”,力图缓和国内情绪。因为他清楚如果再真的拎不清的话,无非就是1962年的事情再重演一遍罢了。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1962年印度被打的大败而归,今天安敢挑衅?

即便是过了半个世纪,印度扩张的野心从来没有因为当年的失败而消失过。

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拒绝谈判,对中国领土进行侵犯,中国最终忍无可忍发动自卫反击战。当时,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相当复杂,本来也不想与印度发生冲突,可是尼赫鲁更是仗势欺人,以为中国认怂,更是得寸进尺,最终中国决心去教训一番。

这场战争比预计容易得多,我国仅以几万人就击溃了几十万印度军队,并且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印度首都新德里。直接让当时印度高层蒙圈,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中国军队如此强劲,而印度部队如此不堪一击。这一战直接将当时的印度政要吓出一身冷汗,一再提出迁都。

可以说,在这次战斗的过程,也存在让人无语的场景,竟然出现了我军几个战士就俘虏敌军几百个人的笑话!这就可以提现当时印度军队的真实战斗力。

这一战可以说直接打没了尼赫鲁的声望,从此他在印度直接从巅峰跌落至谷底,几年后就郁郁而终,可见对其造成的心理阴影。而且,这一战让印度彻底对中国充满了敌意,即便半个世纪过去了,不管中国释放了多少的善意,印度丝毫不领情,反而一直就将中国当作最大的敌人。

当时,中国完全可以长驱直入,灭了印度,但是最终中国军队主动退回战前的状态,主动停战,给印度释放了足够的善意,可是印度并没有理解。

印度不仅与中国存在边界问题,其实与周边国家都存在边界问题,而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留下的遗祸。

二战以后,印度要求独立,英国鞭长莫及,却允许印巴分治,但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英国却含糊不清,这也导致后来几十年印度与巴基斯坦为了争夺克什米尔而争战不断。为了提升战略纵深,为了更好控制水源,印度就想掌控克什米尔,不管是对巴基斯坦,还是对中国,都能够占据一定的主动。

不仅如此,印度一直对周边小国家虎视眈眈,锡金已经被印度吞并,而现在尼泊尔和不丹都是战战兢兢,都担心走锡金的老路。尼泊尔一直寻求突破,也想与中国建立更好的关系,维护国家的稳定;而不丹却很难摆脱印度的干扰,到目前为止,不丹还是唯一一个未与中国建交的亚洲国家,可见其被印度干扰的程度之深。

印度的野心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制于中国,因为地势的原因,中国居高临下,战略优势明显,而且中国完全可以控制印度的水源,这对印度来说也是致命的,所以中国就是印度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印度一直想摆脱这种潜在的威胁,也不愿受制于人,这才想尽办法扩张和突围。

当然,不管是扩张还是突围,都是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只要侵犯中国的领土,中国绝不手软。

当年尼赫鲁错估形势,以为中国礼让就是惧怕印度,非要得寸进尺,最终落得个铩羽而归,身败名裂。现在莫迪又整合印度资源,重拾野心,又想进犯中国。

当然,莫迪的野心极大,他想成为印度历史第一人,但是这必须要用成绩来说话,于是莫迪一方面搞经济,一方面搞扩张。

而莫迪之所以选择在此时制造周边摩擦,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莫迪想借助周边摩擦来转移国内矛盾的焦点。

目前,印度疫情爆发,国内已然出现对莫迪不满的情绪,而莫迪完全没有有效的方式来解决疫情的问题,忽悠一天两天是可以,但是全程靠忽悠绝对是不可能。于是,莫迪才想着激化外部矛盾来弱化内部矛盾。

莫迪不愧为老江湖,他的挑衅也是试探性挑衅,只是造成二十名印度士兵死亡不是他所考虑到的,这也完全凸现出印度部队后勤供给和医疗物资的落后。在双方没有开枪的情况下,二十名印度士兵被冻死简直是印度部队的耻辱。

当然,莫迪还是比较清楚自己的斤两,他也不敢真正的去得罪中国,毕竟实力的差距太明显,如果他还像尼赫鲁那般错估形势,那必然会与尼赫鲁的下场一样,莫迪可不愿意成为印度的罪人,更不想将印度带入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莫迪的挑衅纯粹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他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他也不敢再贸然出击,不然后果是他难以控制得了的。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