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后下场有多惨?
唐赛儿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带领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成祖时期。按理说这个时期正是明朝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明军的战斗力经过靖难之役,更上一层楼,无论是从国内层面还是从战斗力层面,白莲教起义都不应该发生在这个时候。
可是唐赛儿率领的白莲教,农民确确实实发生了,也给当时的明成祖时期,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明朝政府一度想过和唐赛儿的武装团体进行招降和解,可见这个女人有多厉害。
唐赛儿这个女人,人生颇为传奇,18岁和丈夫林三结婚。但是因为遇上大灾之年,官府不肯开仓赈粮,于是林三带领着一批人去官府抢粮,可是饥寒交迫的农民,哪里是吃的饱饱的官兵的对手。林山和他的朋友们都在抢粮的过程中,被杀害了。遭受大难,唐赛儿不仅成了年轻的寡妇,更是父母双亡,悲惨不已。
圣母出世唐赛儿为了为丈夫和父母报仇,天天想着如何反抗明朝政府,他见到当时的人,非常信封弥勒转世的白莲教,心生一计,开始了包装自己“白莲圣母”的形象。
唐赛儿,开始在当时的白莲教盛行区域广为为宣传自己是白莲教的圣母降生,自己从丈夫林三的墓旁获得了弥勒佛赐予的 白莲教的书籍与宝剑,并且有着替天行道的法术本事,再加上广为流传唐赛儿长得美艳动人,清纯无比。
人们都相信她是佛母本人,是真正的白莲下凡。一传十十传百,便开始对他的崇拜进行了神化,声称佛母唐赛儿通晓各种神术,能够预知未来,并且能够剪纸为兵,有源源不断的战斗力。白莲圣母下凡就是为了带领穷苦人反抗,明朝暴政。
唐赛儿的自我包装很起成效,很快就拉起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这个奇女子除了在自我推广上有着强烈的心机之外,她有着天赐的清纯容颜,让当时的信众,都无比相信这个漂亮女人的所有话语。因此无数信众对她,无不是五体投地,忠心耿耿。
除了能够让自己在信众心中无比厉害之外,她还表现出了专业的指挥才能,面对明朝的大军围剿,不仅毫不畏惧,竟然还利用诈降,轻易打败明朝大军,趁机占领了莒州、即墨等地,青州以东各地的群众纷纷响应,益都、诸城、安丘、莒州、胶州等州县先后出现了十几支义军。声势浩大,引起了明朝的震动,这让朱棣大怒不已。
兵败失踪最终,明成祖朱棣派出柳升率大军进攻山东的唐赛儿武装力量。最终寡不敌众,她率领的白莲教军我还是败给了明朝大军,但最后又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的是,唐赛儿最后下落不明了。
有种记载声称,在而在明朝大军消灭了白莲教之后,唐赛儿化妆易容偷偷潜逃了。然后明朝便派出了成千上万的锦衣卫,前往山东缉拿,为了防止唐赛儿化妆成尼姑或者是道姑,朱棣竟然下令,将当地所有的新的女尼姑全部抓来,最终抓了1万人之多,让许多无辜的年轻女性遭受了无妄之灾。
话说明朝的锦衣卫非常残忍,只要抓到了长相疑似唐赛儿的女性,立刻施以惨无人道的折磨。剃光包括头发在内的毛发,然后各种能想出来的刑罚不一而足,有些女人因为受不了这样的惩罚,违心承认自己就是唐赛儿,游街之后,最终更是被处以极刑!
投案救人但为了免于更多人受到折磨,唐赛儿主动投案,也因此遭受了全部的刑罚折磨,可以说是吧所有的全部都用了一遍,残忍到无所不用其极,还有极其侮辱性的刑罚,在古代,这种刑罚被认为往往是不贞节的,是下贱的。所以说就算她们死后,也很少被人伸冤!
当然也有野史,非常神奇的渲染唐赛儿的英勇过程和最终结局。九朝野记所载:“
既而捕得之,将伏法,恬然不惧。而缚之,诣市临刑。刃不能入。不得己,复下狱,三木被体,铁钮系足,俄皆自解脱,竟遁去,不知所终。也就是说她在受完酷刑之后,最终并没有被杀,而是所有的身上的铁链子都自己退去 ,在狱卒眼前就消失了,可能升天而去了。但这可能只是出于后对白莲教无上纯洁的佛母的一种美好幻想吧了,真实的历史永远都那么残忍。
但是唐赛儿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其具有传奇性的女性例子。她以一己之力,可以搅动当时的,兴盛的永乐王朝,也形成了那么震撼的效应,还善于指挥,能够调动人心。真是厉害炸了!可以说是一个真正女性的传奇!
明朝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后下场有多惨?
明朝起义女首领唐赛儿,是个奇女子,放在如今就是个万能型女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守得住寂寞,打得了小强;就是皇帝老儿来了,也敢用耳光叫他思量思量!
唐赛儿起义失败后的下场的确有点惨,木驴游街、凌迟千刀,一缕芳魂笑往西方!
百姓日子不好过唐赛儿,本来该相夫教子,做做针线活,摸摸孩子头,偶尔对老公嫣然一笑,这日子也就老去了,白发婆婆对皱纹公公,才是人间味道。
可惜老百姓想过好日子,在封建皇朝有点难。
官家明珠,怕父亲犯事,到时流放,轻贱不如狗。
大家闺秀,怕皇帝选秀,到时入宫,无处话凄凉。
百姓女儿,什么都怕,怕战事,怕天灾,怕强盗,怕丈夫早死。
丈夫死了,唐赛儿也就反了。
唐赛儿起义的原因:民不聊生朱元璋为了儿孙能够过好日子建立了藩封制度,藩王有兵权,镇守一方;分权给自家人,放心!
有权不听话是迟早的事!
建文帝一看这制度不对,军权旁落,到时被架空怎么办?所以决定削藩!
朱棣就火了,你当皇帝,我忍了,可你管得太宽!
你不让我快活,我就叫你不能活!所以发动靖难之役,夺了建文帝的位置。
毕竟皇位是抢来的,旧地看着就烦,也嫌这地方晦气,干脆迁都北京。
京城是皇家的颜面,老朱家可不能丢脸,毕竟外邦要来朝圣的,那就开修;做出成绩才能让天下人忘了自己夺位这烂事,对外北征蒙古,对内南粮北调,开挖运河,一口气征了数十万民夫。
这一系列运作下来,徭役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接着天灾也来了,山东济南府发生蝗旱灾害,瘟疫流行,百姓流离失所,买卖妻儿而换得一丝生机,而唐赛儿的丈夫林三,也因染疫病而身亡。
唐赛儿把丈夫之死归结于明朝的无道,因此用娟秀的小手,举起了抗明的大旗。
《明史·邹缉传》载:“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唐赛儿起义具备的条件:地势与宗教唐赛儿具有山东女孩子的聪明与豪爽,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很难让大明丢来哪怕一丝怜悯的目光,所以就需要借用力量。
借地势
蒲台县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唐赛儿最终选择蒲台县城以南二百多里的益都县境的卸石棚寨为起义地点,此处峰高七八百米,四面绝壁,易守难攻;退时可以从容退往诸城、安丘、莒州、寿光等地,是最佳的防守之地。
借宗教
民不聊生,信仰匮乏,只要有一股信念,就可以归拢无依的民心,自幼念佛诵经的唐赛儿便以此为契机兴白莲教。
唐赛儿前往坟地祭拜丈夫林三,归途中遇见山脚下石缝发光,前去查看,发现了白莲教教义和护教宝剑,在研习后熟知兵法、排兵布阵犹如羚羊挂角;又通法术,撒豆成兵,有鬼神莫测之功。
百姓对此深信不疑,把唐赛儿当成了神仙,“剑亦神物,惟赛儿能用之”。
唐赛儿以白莲教“佛母”的身份现世,自称能预知未来,秘密往来于益都、诸城等州县,迅速集合数千人后,正式起义对抗明朝。
唐赛儿起义:蚂蚁撼象01、起义,迎来了明朝这只大象的第一脚。
青州卫指挥使高凤,漫不经心地骑马镇压来了,被唐赛儿引进了葫芦谷,高凤死得明明白白,官兵败得彻彻底底!
既然踩不死,就招个安吧!
地方官不敢上报军情,镇压不了,就派孙恭前去招安,唐赛儿笑呵呵收下这礼,全给杀了。
随后唐赛儿占领莒州、即墨等县城,开仓济贫;青州以东的民众响应,“毁官衙,烧仓库”,队伍达到2万多人,震动京师!
02、起义,迎来了明朝这只大象的第二脚。
当唐赛儿的奏折摆上了朱棣的案头,一个小小的女子掀起了如此的大波浪,让朱棣很失颜面。
朱棣大为恼怒,于是派出了安远侯柳升,南平交趾,东破倭寇,北御蒙古的猛人,而且还不放心,吩咐柳升悠着点,千万别争功冒进,唐赛儿依仗的不过是地势之利,围困就行了,等粮食殆尽,那唐赛儿就只能束手投降一路。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三》载:敕谕以‘贼凭高无水,且乏资粮,当坐困之,勿图近功’。
柳升与都指挥刘忠都看不起唐赛儿,"小小贼寇,不日即可平定",自信满满,但很快被唐赛儿打脸,打得啪啪直响!
轻敌是战场最大的原罪!
唐赛儿派人向柳升告密,说山中缺水,唐赛儿会从东寨门突围取水;柳升一听,好事儿,调集重兵东门设伏,准备活擒唐赛儿。
唐赛儿果然突围了,不过直接绕开了东门,直扑守卫薄弱的柳营,打得明军仓皇而逃,留守的刘忠最后中箭战死。
回援的柳升面对着残破、空无一人的营帐,呆若木鸡,后被刑部尚书吴中等人弹劾救援不力获罪下狱。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三》载:升忌其成功,更不救援,致忠力尽而毙,贼遂得乘间遁去。
03、起义,迎来了明朝这只大象的最沉重的第三脚。
于此同时,恍然大悟的柳升处死俘获的起义军将领,开始追击突围的唐赛儿,并与支援安丘的卫青会师,但唐赛儿已杳无踪影,正是“事了拂衣,去千里不流行”。
安丘之战义军战死二千余人,被俘的四十余人皆被斩杀。
随之诸城义军也被鳌山卫指挥王贵击败,俘虏尽被杀。
各地起义军被镇压掉,正式宣告唐赛儿起义失败,那么唐赛儿去了哪儿呢?
唐赛儿去向一、削发出家
唐赛儿出家最为可靠。
当时朱棣曾下令,凡是北京、山东境内的尼姑及道姑,全部抓了送到北京严厉审问,宁可抓错,不可放过。抓山东境内尼姑、道姑肯定是防止唐赛儿混在民间远走;抓北京的尼姑、道姑显然是防范唐赛儿的刺杀,唐赛儿的手段让朱棣有点睡不好觉。
北京、山东境内没找出来唐赛儿,后来范围放大到全国,只要出家妇女全部被抓,人数高达几万人,后来山东左参政不得不跑出来解释,才让民心安定。
为找唐赛儿还是借机找建文帝呢?
我觉得找建文帝的可能性很大,锦衣卫出动是在寺院、道观寻求建文帝的下落!
唐赛儿对付的可是整个朝廷,又是败军之将,卷土重来至少需要几年时间,威胁性完全不如神秘消失的建文帝,建文帝才是朱棣耿耿于怀的心头刺!
如此大动周折,只为唐赛儿一人,道理上说不通,那么朱棣这个醉翁之意只怕落在建文帝身上!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三》载:既又尽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段民抚定绥辑,曲为解释,人情始安。
二、凌迟处死
野史中传的凌迟处死带有官方性质,目的是震慑百姓,引以为戒!
朱棣派出锦衣卫,大肆捉拿尼姑、女道士,而锦衣卫借题发挥,除了使用酷刑屈打成招,还有各种不堪入目的凌辱,造成近万名年轻女子蒙冤甚至惨死,
这时唐赛儿走了出来,白衣飘飘,眼含怜悯,交出“白莲玉足”证明其身份。
官兵逮到唐赛儿,百般凌辱,剃光她的头发,褪去她的衣衫,让她光着身子坐上木驴,一路颠簸前往刑场。
到达刑场,千刀下去,一丝丝皮肉离身,成为了血人,三日之后才哀嚎死去。
三、遁入民间
野史也有正义,觉得不该如此侮辱一个女子,特别是官逼民反的女人!
唐赛儿被捕,淡然处之,身处刑场也犹如归家;被脱光衣服五花大绑行刑时,也只如微风吹不皱一丝湖面,行刑下刀,不能伤其分毫。
官府只好将她拉回牢狱关押,待到第二日,人去牢空,只有锁住唐赛儿的铁铐孤零零扔在地上,卷做一团。
仙子去了。
一裸一而缚之,临刑刃不能入,不得已,复下狱。三木被体,铁钮系足,俄皆自解脱,竟遁去,不知所终。
唐赛儿起义,虽然时间很短,规模也不大,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明朝初期的穷兵黩武、大兴徭役,事实上造成了百姓的生活困难。特别是山东爆发天灾、瘟疫四起的情况下,朝廷不为所动,逼得百走投无路的姓买卖妻女换来一口食粮苟延残喘,这种惨状最终导致了唐赛儿起义,而对抗的目的只是要活下去而已。经过了这次动乱,朱棣开始吸取教训,注意灾荒之时民众的负担,“诏罢不便于民及不急诸务;蠲十七年前逋赋,免去年被灾田粮”,显然唐赛儿起义,最终为老百姓讨来了一口饭吃!(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明朝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后下场有多惨?
唐赛儿,明初活跃在山东地区的白莲教女首领,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月十一日,在益都西南山区的卸石棚寨发动起义,史称“唐赛儿”起义。
唐赛儿,1399年出生于山东滨州蒲台县,她出生时正逢建文元年,天下初定不久,明朝也处于蒸蒸日上之时。不过天下虽在慢慢恢复运气,可山东却遭受了数年的灾荒,饿殍遍野,百姓苦不堪言。
此后不久,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山东成为朝廷与朱棣争夺的主战场,因此山东更是战乱不断,尸横遍野,惨不忍睹。1402年,朱棣打败朱允炆,登基为帝。
此时天下大定,按理说山东也该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了。可是朱棣似乎不愿意让山东的百姓得到休养。在南京登基的朱棣,因得位不正,再加上在南京害怕有建文帝的余党,于是朱棣最终决定迁都北京。
而为了让北京有个都城该有的样子,朱棣开始在北京大造宫殿。同时为了供养随朱棣而来的那些京城百官及军队,朱棣又开始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可以说这些大工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十分庞大的,而位于北京附近的山东省则又是首当其冲,朱棣从山东征调了大量的民夫前往完成这些工程浩大的工程。
随着山东的大量劳动力被征调前往北京服徭役,山东的农业生产就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而此时又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山东不但大量的有生劳动力被征调,还连续发生了多次水旱灾害。也就是如此,当时山东的百姓已沦落为只能靠吃树皮、草根,而继续苟延残喘着。
可是就是这样的悲惨局面,朱棣依然不放过山东的百姓,山东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因此山东百姓几乎陷于绝境,民不聊生,百姓多有死伤,妻离子散的事情更是时有发生。
此时唐赛儿就遭遇到了这样家破人亡的结局,她的父亲被抓服劳役,她和丈夫林三在冲进官府讨粮时,林三被衙役杀害。而她的父亲在听闻女婿被官府中人杀害后,也悲愤而死,不久,她的母亲重病而亡。
就是如此,孤苦无依的唐赛儿孤注一掷,最终决定率兵起义。起义军的第一战就攻克了军事重镇青州,并全歼青州卫指挥使高凤率领的数千兵士,高风也被击杀。
首战告捷的唐赛儿,她的起兵鼓舞了青州以东的百姓。此后宾鸿、董彦皋、丁谷刚、刘信、刘俊、王宣、郝允中、白拜儿、高羊儿、王住儿、杨三等纷纷起兵造反。就这样,农民起义军开始,席卷青州、莱州、莒州、胶州以及安丘、寿光、诸城、即墨等9个山东州县,队伍迅速扩大到数万人。
随着起义军的壮大,最终山东的叛乱引起了朱棣的重视。起初朱棣打算用招安的方式来平定这次农民起义,但是被唐赛儿拒绝。后来,眼见招安不能,朱棣只得采用武力整压。
在朱棣决定采用武力镇压后,由安远侯柳升率领的5000士兵就包围了唐赛儿的大本营卸石棚寨。而在交战的过程中,唐赛儿虽用计诳骗了柳升,利用这个计策大军的都指挥刘忠中箭毙命,柳升的大军也损失惨重。但无奈的是,唐赛儿与朝廷的实力,实在太过悬殊,之后在山东沿海负责防备倭寇的都指挥卫青率兵赶到后,唐赛儿领导的起义最终失败。
此时,起义军首领之一赵琬被俘就义,义军死伤两千多人,被俘者四千余人,皆被明军所杀,妻小被官府没收为奴。
而唐赛儿的结局,据《明史纪事本末.平山东盗》的记载是逃之夭夭,不知所踪。
唐赛儿趁着黑夜的掩护,从明军的包围圈中突围成功,后来去向不明。而在当时,朱棣在官军搜索无果的时候,曾经怀疑她隐密在尼姑或女道士中,所以朱棣曾将北京、山东等地尼姑女道士全部抓回京师受审,但最终还是没能找到唐赛儿。
不过据野史《九朝野记》记载,唐赛儿曾经被明朝俘虏过,其云“而捕得之,将伏法,恬然不惧。裸而缚之,诣市临刑。刃不能入。不得己,复下狱,三木被体,铁钮系足,俄皆自解脱,竟遁去,不知所终。”意思就是唐赛儿被俘时,一点不害怕,后来朝廷决定将他就地正法,然后就将她衣服全部拔光捆绑着押往刑场。可是在行刑时,刀却不能对唐赛儿造成任何的伤害,无奈下朝廷只能将她下狱,用铁链绑着她的腿,等待皇帝的发落。可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唐赛儿却自己解开了铁链,然后逃之夭夭,不知所踪。
当然这个野史个人感觉不可信,一个人怎么可能刀枪不入呢?
所以可信的就是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就是唐赛儿趁乱突围,然后逃之夭夭,不知所踪。可以说唐赛儿的结局并不悲惨,一个造反的人能够逃跑不被朝廷抓住,然后隐居山林,这个结局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明朝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后下场有多惨?
中国历史上领导农民起义的女英雄屈指可数,比如唐朝的陈硕贞、清朝的王聪儿,还有就是明朝的唐赛儿,她们虽然都没有成功推翻暴君夺取天下,但她们为了反抗封建暴政,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造反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
唐赛儿公元1399年生于山东蒲台,自幼家境贫寒,从小习武,她天资聪颖,更是不到15岁就武艺超群,18岁嫁于林三。明朝建文帝时期,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反叛建文帝,于1402年攻克南京,朱棣称帝并迁都北京,年号永乐。
为了建造新都称帝登基,朱棣征发山东等地的数十万民夫修浚运河,大修宫室。
此时的山东早就因为连年灾荒,又加上经过靖难之役的战乱,早已是饿殍遍野,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天怒人怨之时,老百姓又被抓去服劳役,唐赛儿的父亲也在其中。带着对朝廷的怨恨,她和丈夫林三冲进官府讨粮,不仅没讨到粮,丈夫林三也被官府杀害,不长时间后她的父母也被官府折磨而死。可以说,唐赛儿家人的死让她对明朝朝廷充满仇恨。
丈夫林三死后,唐赛儿偶得一石匣,里面有兵书武器。
聪明过人的唐赛儿苦读后通晓兵法,她以传白莲教为名,聚集民众数千,称自己为佛母。
公元1420年(永乐十八年),年仅21岁的女英雄唐赛儿在益都的卸石棚寨建立根据地,进而发动农民起义反抗朱棣暴政,取得了很多胜利。
唐赛儿率领起义军击败前来围捕的明军,击毙明军高级将领高风。她又调派部下宾鸿、董彦杲等攻破莒州及即墨,围困安丘,烧毁衙门。
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当然不能容忍一位年轻的美女唐赛儿动摇自己的太平盛世,勃然大怒,他派出安远候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大军,前去镇压起义。
唐赛儿极其机智,她知道自己的力量,硬碰硬肯定赢不了。她就使用计策,假降并且夜袭明军,击毙明军统领刘忠,明军大败,唐赛儿也突围而出。
但是因为唐赛儿起义军与明朝之间的实力悬殊,唐赛儿的起义军还是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带领的明军击溃。但唐赛儿等农民起义首领却不知踪迹。
得知唐赛儿不见踪迹后,朱棣大怒,他以“纵贼为乱不言”的罪名,处死了山东大批明朝官员。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棣因为长久捉不到唐赛儿,又害怕她削发为尼或混于女道士中。朱棣更是两次下令逮捕京师、山东境内的女尼和女道士,后又逮捕全国数万名女尼和女道士并虐杀数千人。
唐赛儿听说成千上万的女尼姑女道士因自己被无辜牵连惨死,她为了避免更多的无辜姐妹因自己牵连而被暴君朱棣屠杀,她挺身而出前往官府投案自首。
唐赛儿被判骑在木驴送往刑场凌迟处死。明廷为了恐吓民众,对唐赛儿的处罚方法令人发指。
刽子手首先切割唐赛儿手臂上的肉,腿上的肉,然后是挖她的眼,切割她的耳朵鼻子舌头。最终把她开膛剖腹挖心,将她首级砍掉,挂在城楼上示众。明朝官府用了3天的时间残杀了大义凛然的女英雄唐赛儿。
明朝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后下场有多惨?
唐赛儿是明朝初年朱棣在位时发动起义的白莲教著名女首领,山东蒲台县人(今山东滨州市蒲城乡),林三之妻。
江湖风闻自称为白莲圣母的唐赛儿因为朱棣为了抓到她,大开杀戒。抓捕并杀害了两万多名尼姑、女道士。唐赛儿为了避免更多无辜的人被牵连遭遇屠戮,主动向官军自首,最后被处以裸身骑木驴游街示众加以羞辱,再送到刑场凌迟处死,一共剐了两千多刀。
这只是传说,实际情况是另外一回事。据说唐赛儿的丈夫林三死后,唐赛儿偶得一石匣,内有宝剑兵书。唐赛儿通过深入研习,通晓了法术兵法。遂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于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内)起事。
虽然说的神乎其神,但是我个人以为,这都是古人要搞事前装神弄鬼、蛊惑民心的套路。就如同陈胜吴广这样的乡野莽夫,要闹起义也还在鱼肚子里塞了写着字的布条唬人一样的道理。
唐赛儿起事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明朝军队,杀了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各地民众大受鼓舞,纷纷响应。朱棣一怒之下,派出精兵强将,由安远候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进行讨伐和镇压。
明军仗着人多势众,包围了唐赛儿山寨。唐赛儿跟他们玩了一个诈降,随后乘机夜袭官军军营。明军大乱,刘忠战死,唐赛儿带着部下突围而出。随后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围了安邱。
虽然看上去确实足智多谋,但是毕竟势单力薄,最后唐赛儿部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后消灭(看起来历史上叫卫青的人都比较厉害)。不过唐赛儿本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踪。
所以,实际情况是唐赛儿一直没有下落,销声匿迹,或许死于乱军,或许从此隐遁,但是肯定没有骑木驴千刀万剐,因为如果真是如此,历史上就会留下痕迹。目前已知的记载是不知所踪、下落不明。
明朝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后下场有多惨?
唐赛儿是山东滨州蒲台县人,明初农民起义军著名白莲教女领袖。
唐赛儿从小家庭就很贫困,唐家只有唐赛儿一个女儿,她父亲为了让她能自己保护好自己,所以在她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她习武,天资聪颖的她不到15岁就已经武艺超群了。
长大后的她也越发出众,嫁给了林三为妻。这样一个聪慧,性格刚毅的女孩,人生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带领农民起义的奇女子。
明朝初年,山东连续几年都是灾荒不断,饿殍遍野。待到朱棣登基后,不但没有体恤百姓,反而把都城迁到了北京,南粮北调,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水利等工程,为了快速建好还缩短了工期,需要调用大量的百姓,山东就成了劳动力的第一选择之地。
当时的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百姓只能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这已经让百姓水深火热了,但是还要受官府的压榨,这使得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唐赛儿的父亲也因此被抓去当劳工,唐赛儿和他的丈夫去官府讨要粮食,林三还被官府的人给打死了,她的父亲也因此悲愤交加而去世,她的母亲也因病重撒手人寰。
自古以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离开自己,伤心欲绝的她对明朝廷恨之入骨,忍无可忍的她决心带领乡亲百姓起义。
唐赛儿不仅武艺高强,她的军事领导能力也十分了得,每逢战前,她必先观察地形地势,然后选择最好的作战地形,组织百姓进行反抗,以白莲教为名杀了很多来镇压的官兵,还从官兵手中抢夺了武器,开仓赈民。
因初战取得胜利,所以各方百姓都一呼百应,一时间名声大震。取得几次不小的战绩后,起义的人数也从开始的几百人经过不断壮大,逐渐发展到后来的好几万人。
唐赛儿感觉时机已经成熟,便开始对封建统治者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这次,她彻底地激怒了统治者朱棣,朱棣便开始派兵镇压。
虽然唐赛儿带领的起义军队伍也很强大,取得不少的成就,但是作为王朝鼎盛时期的明朝,军队实力当然更加雄厚,这次起义最后也如同以卵击石,以失败而告终。
这次起义只有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但是它却严重地打击了大明王朝的封建统治。朱棣也引以为鉴,顺应民意,转为采取了一些安民措施,可以说是短时间内,暂时缓和了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唐赛儿的这次起义受到后世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津津乐道,成为全国的热门话题。
人们关注的不是唐赛儿起义是否成功,而是起义失败后的唐赛儿——居然不见了。对于唐赛儿的消失,民间各种玄幻神奇的说法迅速刷屏,在当时唐赛儿所领导的白莲教都是被“妖化”的,被“妖化”的唐赛儿是个无所不能的人。
《野史》对于唐赛儿的下落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就是得知唐赛儿逃跑后的朱棣大怒,以“纵贼为乱不言”的罪名,把起义军的其他首领和起义的群众全部处死了。
为了抓住唐赛儿,还不惜一切代价,宁可错杀一万也不能放过一个。因怀疑唐赛儿假扮成尼姑女道士,两次下令抓捕了全国数万名尼姑女道士,数千尼姑女道士被施以残暴的刑法和被虐杀。
唐赛儿因为不忍心看到这么多无辜的人被杀害,主动到官府投案。投案后的她受到了残酷的刑法,最终唐赛儿被判骑在木驴送往刑场凌迟处死,她被凌迟了上千刀,三天才死去,然后还被挖眼,切割耳朵,鼻子,舌头。最后还把她的头砍下来,挂在城楼上示众。
第二种说法是唐赛儿在群众的掩护下逃离了官兵的抓捕,朱棣为了防止唐赛儿出家为尼,混入道姑行列,抓捕了大量的尼姑进行严刑逼供,但也没能抓到唐赛儿,唐赛儿还是“不知所终”。
这位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女领袖,一直被百姓所铭记于心。滨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农民起义女领袖,还在滨州城南、滨州黄河大桥以北的地方修建了唐赛儿的雕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