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炮可以在山地作战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野炮当然可以在山地作战,前提是你要能够将野炮运的上去。
什么叫做野炮,什么叫做山炮?
本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山炮,只有野炮。
所谓野炮,其实就是野战炮,一种普通的榴弹炮。
然而,很多军队发现,野炮相当笨重,只能采用马匹或者人力拖曳,就必须依赖有道路。
如果道路崎岖或者狭窄,那么野炮就运不上去,也就谈不上作战了。
这种情况下,山炮也就是出现了。
山炮是所谓可以拆卸的野炮。平时运输时期,将炮拆卸成几个部分,由马匹或者炮兵背负。
这样一来,只要人能够走得路,山炮都可以到,为山地作战提供了火力。
山炮和野炮最大的区别是,山炮一定可以拆卸运输,野炮大多不能这样运输。
自从1912年阎锡山就任山西都督后,便积极发展山西的军事工业,1920年,阎锡山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7年后改组为太原兵工厂),设有炮厂,是为山西的火炮工业开端。太原兵工厂建立有完整的山炮生产线。最初的产品是1923年出品的晋造12式山炮,这是一种“拼凑式山炮”,采用了六年式山炮的炮架,克式山炮的炮身,最大射程仅为5000米。第二年,山西兵工厂完成了六年式的全部仿制工作,制成晋13式75毫米山炮,因为采用了新式身管,13式的生产比12式的射程要远得多,达到了7000米,是当时中国性能最出色的山炮。在太原兵工厂的巅峰时期,每月可制造多达30门13式山炮,是当时中国当之无愧的“火炮大王”,正因为有着太原兵工厂这样实力雄厚的兵工厂,阎锡山的晋绥军组建了多达十个炮兵团。
除了晋绥军有山炮以外,八路军也有。
八路军打游击战,所以野炮是无法使用的,只能使用可以拆卸跟随步兵枪击的山炮。1938年1月28日,八路军总部在山西临汾宣布成立八路军总部炮兵团。
1940年9月24日,总部炮兵团第8连配属第129师第386旅第772团攻击山西榆社县城,炮兵连以准确的炮火将敌军堡垒摧毁,支援友军成功的解放了榆社县城,是役歼灭日军四百余人,缴获各类火炮12门
野炮可以在山地作战吗?
当然,同样是战争,只要能把对手干掉就行了,不管是野炮或者山炮,不过两者有一定的区别。一、野战炮为仰角比小,是一战时期的主炮,并且口径不超过80mm,它的专业是平原战为主,要是战时没有了山炮这仗就不打了吗?不是的,战场的变数大,只要灵活运用就可以了,大家记得二战时纳粹德军利用高炮来对付英军的坦克部队,让英军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就是灵活化战场。二、而山炮为合适山地作战,原因仰角上下浮动大,可以说指哪打哪,在现代生活中,有些人帮人家起个绰号为“山炮”,形容此人头脑比较简单,做事欠缺思考,可以理解为北约专门帮倒忙,将俄制武器都起个代号,对山地炮而言,是比较容易拆卸,方便于携带,很多重型武器无法上山,唯独山地炮适合于山间作战,这是指一、二战时期。
(野炮)
野炮(分为加农炮、榴弹炮、加榴炮),实际上是可以解为移动的火炮,它不同于坦克炮、舰炮等,野炮是平射的机率比较大,它结构为线膛炮,而坦克主炮为滑膛炮,野炮的特点是弹头动能大,适宜发射于穿甲弹,由于较长距离的发射,其弹道为弧度,能够轻松的摧毁坚固的军事目标。
(山炮)
第一代野炮是法国人在19世纪末研发的,并且以75毫米野炮为代表,一次会战中,让德国军队见识到它的威力,并且干到德军狼狈不堪,后来德军也仿制该炮,但性能和结构都相比法国野炮落后数年,第一代野炮的秘密就发射炮弹之后,能够凭借压力,自动回位,说是简单,但德国人还是没有领悟其精髓。
认为野炮可以减轻重量,同时作为多功能使用。
野炮可以在山地作战吗?
谢邀,这么香艳的问题,野炮当然可以在山里打了。有小树林挡着最好。
所谓的野炮就是野战炮
一些轻型的野战炮在山里打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你可以把炮搬到山上去。
例如上图的这门M1897炮。本身法国设计出来就是作为野战炮来使用了,利用马车或者汽车拉着跑,到地方放两炮后就再拉着逃……
德国就把这门炮改进了一下
叫做Pak 97/38炮
这门炮保留了原来的炮身制退结构换上了更轻便并且更容易拆卸的部件就广泛的用于山地作战和反坦克作战。
山炮的特点是什么呢?主要是比较轻便,可以方便的搬运和拆开
这就可以让炮兵的支援火力延伸到崎岖的山路上去。通常的情况下山炮的重量都不会超过一吨,这样一个炮班组是可以有能力搬着这门炮翻山越岭的。
同时也得说的一点就是——山炮也是野战炮的一种,算是野炮的子集。
野炮可以在山地作战吗?
严格一点儿来分的话,野炮是指轻型加农炮,指的是那种俯仰角度比较小,口径比较小,口径比比较大,动能加速度较快,而且射击的时候抛物线的角度比较大,这种炮呢统称为野炮,至于说在山地里面作战,一般都是使用山炮,那不是我们骂人的那种山炮,而是指那种俯仰角度比较大口径比较小口径比比较小,动能加速度比较慢,而且设计的时候抛物线的角度比较小。也就是一般来讲都是达成一个曲射。
其实两种炮都可以把它统称为野战跑,都是在野外与敌人产生遭遇的时候,在没有固定的炮位阵地的情况之下,火炮能够迅速地转化成为战斗状态,并且投入使用。
大家去看看法治75mm野战炮研制出来以前当时的火炮那是需要炮兵阵地的,没有一个炮台给他固定的话,那个火炮就不可能正常发射,或者是不可能连续的发射。
法治75mm野战炮可以说开创了野战炮的先河,在这之后野战炮几乎就是按照法治75mm的那种样式进行,设计了两个车轱辘,然后再加一个反后坐力,这样的设计在野外,即便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炮台,一个炮兵阵地也可以迅速地加入到战争之中。
嗯,为了能够使得这个火炮更加适应不同的战场,所以火炮就开始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上述的两个分类就可以看作是野战炮的两个分支。
大家也都懂,战场之上火力就是正义,但是呢,有的时候局限于时代,比如说运输里或者是本身的技术条件限制。这个东西呢,也不可能无限制的追求。
你要追求火力,你要追求这个炮弹的穿甲能力和动能的话,你就必须得增加这个火炮的重量减少它的机动性。但平地上面这个东西还能够利用车辆或者人员进行运输,可一旦跑到山地里面那么崎岖,(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你怎么使用的?你这个火炮拉进去你就出不来了,而且一旦遇到敌人的话,在山地里面作战,敌人都是藏在山体后面。如果你的火炮只会平射,那你的火炮是永远打不中敌人的,第一个距离你的距离很近,而且都是有高大的掩体作为掩护,你的火炮全部炸在对方的掩体上面,敌人毫发无伤。那你不就完蛋了嘛,所以必须要学会曲射!
因此要区别这野炮和山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们的机动力以及他们的曲射。
不过说实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真的要遇到那种实际的作战情况里面。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设想去进行。你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人把自己的坦克做了分类,一部分呢是步兵支援坦克。火炮的威力比较小,不能够穿透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还有一种呢是反坦克坦克。也就是装配口径更大,穿甲能力更强的火炮,专门猎杀敌人的坦克。可是正常情况之下都是反坦克的坦克遇到对方的主战坦克,然后被主战坦克吊起来打。
敌人可不会考虑你的实际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去迎合你的实际情况,要想真正的做一个常胜将军,那就得因地制宜适应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
野炮可以在山地作战吗?
野炮是可以在山地作战的,但前提是你要具备相应的运力,比如美军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这种野战炮可通过直升机运输,在山地发挥威力一点不难。
实际上,现代意义上并不存在名为“野炮”的东西,这种概念往往出于过去人们对“野战炮”的分类解读,基本上只要不是坦克炮、舰炮、机炮等炮种,且用于陆军常规作战的,都可以纳入野战炮的范畴。
“山炮”、“野炮”的概念确实在军队中存在过一段时间,尤其是20世纪前期的战争,人们专门划分来“山炮”、“野炮”的功能区分,一般将大口径的加农炮称为“野炮”,将轻型机动的中口径榴弹炮称为“山炮”,前者用来规模化对轰、战防,后者多用于山地和崎岖地形的步兵支援作战。
这种概念很快被淘汰,一次大战以后就鲜有山、野炮区分概念了,各国开始遵从军种职能,建立更标准更专业化的军队,有条件的会专门组建山地部队并搭配山地炮,没条件的则拿步兵炮、战防炮凑数,反正功能几无差异,就是给名词定义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军对山、野炮的划分主要源于日军的相关称谓,日军因为有独立的野战旅团、山地炮兵等单位,所以泾渭分明的列出来不同的火炮名称分类。比如四一式山砲、九四式山砲、九九式“山地十榴”等等,这些火炮并不限于山地使用,哪儿都有它们,相反“九二式步兵砲”这类武器也经常负担山炮的各种职能。
日军的野战榴弹炮启示远比它们的山炮出名,只不过这些火炮通常很难被中国军队缴获,恶劣的扫荡作战中,日军野炮也无法深入崇山峻岭,所以反倒不如它们的山炮给人印象深。明治38年式、九零式、九一式、九五式、九六式都是日军常用的“野炮”。
就日军的使用情况来看,它们的野炮与山炮之间混用的情况并不少,甚至步兵炮都能拉进来顶替,虽然山地炮更便于拆卸,用人拉肩扛或骡马运输的方式进行山地机动,但这并不妨碍吃苦耐劳的日军将其它火炮同样拆碎来背上山,只不过相对于75mm的日军山炮,野炮中那些105mm、120mm、150mm的大块头们要上个山可太难了,打完炮指望贾贵儿帮你搬回去呀?
野炮可以在山地作战吗?
野炮就是小口径(75mm)加农炮,身管长仰角小,适合直射。山炮就是小口径(75mm)榴弹炮。早期榴弹炮身管短仰角大,适合曲射
山地如果有直射需求当然可以用野炮
现在已经不分了,全都是加榴炮(加农榴弹炮简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