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顶级,却要偷学别派武功?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天龙八部》中的姑苏慕容氏是赫赫有名的武学世家,号称“南慕容”。慕容氏的祖传绝技“斗转星移”十分霸道强悍,能反弹对手的攻击,让对手死在自己的绝招之下。不过小说中慕容氏两代人——慕容博、慕容复却并没有将斗转星移这种高深厉害的武学练至顶级,所以只能反弹一些低级武功,反弹不了高深的武学招式。比如慕容博就无法反弹少林寺玄悲大师的“韦陀杵”。

慕容博、慕容复不认真练习家传的斗转星移,却四处偷学别派武功,甚至连一些不知名小门派的武功都学。王语嫣曾经指出过:

王语嫣道:“适才你使了青海玉树派那一招‘大漠飞沙’之后,段公子快步而过,你若使太乙派的‘羽衣刀’第十七招,再使灵飞派的‘清风徐来’,早就将段公子打倒在地了,何必华而不实的去用山西郝家刀法?又何必行奸使诈、骗得他因关心我而分神,这才取胜?我瞧你于道家名门的刀法,全然不知。”

那么,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为什么不将家传的斗转星移练到顶级呢?其实他们并非不想练斗转星移,只是遇到了瓶颈,无法把斗转星移练至登峰造极之境。而他们偷学别派武功,也是有难言之隐。

五代十国时期,慕容氏出了一个武学天才,名叫慕容龙城。他自创斗转星移的绝技,能够反弹对手的招式。所以与慕容龙城交手之人,无论使出什么绝招,最后都会反弹到自己身上。江湖中人不知道慕容龙城会斗转星移这种神奇的武学,以为他通晓各门各派的绝招,慕容氏从此有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

看来,慕容龙城不仅是武学奇才,还是一位营销大师。他十分注重品牌建设,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个slogan成为慕容氏世代相传的金字招牌。从此,武林人士一说起姑苏慕容氏,就想起他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作风,不禁肃然起敬,甚至颇为畏惧。因为一个人将武功练至登峰造极虽然不易,但也并非无法做到,但如果有人通晓各派绝学,那简直是匪夷所思。比如大理黄眉僧眼中的慕容博就极为恐怖:

黄眉僧缓缓的道:“老僧听说世间确有慕容博这一号人物,他取名为‘博’,武功当真渊博到了极处。似乎武林中不论哪一派哪一家的绝技,他无一不精,无一不会。更奇的是,他若要制人死命,必是使用那人的成名绝技。”

但是练这斗转星移并不容易?居士我推测,这门武学必须要有极为深厚的内力为根基,方能反弹高深招式。因为在《倚天屠龙记》中也有一门相似的武学——乾坤大挪移。乾坤大挪移还只是把敌人的招式牵引转移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只相当于低阶版的斗转星移。但就算这样,乾坤大挪移的运劲法门已经十分复杂了,需要极为雄厚的内力,不然就十分危险:

这门心法所以难成,所以稍一不慎便致走火入魔,全由于运劲的法门复杂巧妙无比,而练功者却无雄浑的内力与之相副。正如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去挥舞百斤重的大铁锤,锤法越是精微奥妙,越会将他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

《倚天屠龙记》中天下第二的高手阳顶天苦苦修练乾坤大挪移,也只是勉强练到第四层而已,而且他在修炼之时,听见自己妻子与成昆在隔壁做“管鲍之交”,一分心便走火入魔而死了。而斗转星移可以完全反弹敌人招式,对修炼者者内力的要求只会更高!在《天龙八部》里慕容复常常因为内力不够,所以只能将敌人的招式引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

慕容龙城之后,慕容家再没有内力如此深厚之人,所以无法再将斗转星移练至最高阶。但是江湖人人都知道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为了对得起这一名声,慕容龙城的子孙后代想出了偷学别人武艺的办法,才能勉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是不得已之举。要不然你作为姑苏慕容氏的一员,竟然不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能惹人嗤笑。

虽然都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但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慕容龙城只用斗转星移,以不变应万变,端的是大宗师风范。慕容博、慕容复等人修炼各家武学再去杀人,看似博大精深,实则蠢笨无比。须知武学之道最贵精一,此中道理天龙寺枯荣大师说得极为清楚,当时鸠摩智提出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换天龙寺的六脉神剑剑谱,天龙寺诸僧无不心动,然而枯荣大师却反问他们:你们穷其一生,能将一阳指练至一品吗?如果不能将自己专精的武功练至登峰造极之境,却跑去偷学别派武功,又有何意义?

慕容博和慕容复什么绝招都想学,最后只能是博而不精,每一种武功都似是而非。王语嫣曾经指出过慕容复的这一缺点:

那女子“啊”的一声轻呼,道:“不好!他……他当真使得很快?”阿朱道:“是啊,有什么不对么?”那女子道:“自然不对。打狗棒法的心法我虽然不知,但从棒法中看来,有几路定是越慢越好,有几路却要忽快忽慢,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那是确然无疑的,他……他一味抢快,跟丐帮中高手动上了手,只怕……只怕……你们……可有法子能带个信去给公子么?

慕容氏的斗转星移和参合指都是天下绝顶武功,就算内力不够无法把斗转星移练至最高阶,但只要专精参合指,一样足以武林称雄。就像大理段氏练不了六脉神剑,但专精一阳指便足以闯出赫赫威名了。但是慕容氏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所束缚,不得不博学各家武功,武学逐渐衰落,这是当年慕容龙城所不能预料的,慕容氏一族可谓作茧自缚了。

那么为什么当年慕容龙城内力深厚足以练成斗转星移,而他的子孙后代却练不成了呢?

其实这并非个别现象,比如大理段氏先祖段思平创立的六脉神剑也需要深厚的内力,当时已经无人能达到,所以天龙寺的本因曾说过:“当此末世,武学衰微,已无人能修聚到如此强劲浑厚的内力。”像段氏俗家第一高手段正明也只能练成一脉,枯荣大师这样的绝世高僧也不过双手同使一脉少商剑,也只有段誉靠北冥神功吸了一身震古烁今的内力,才能练成六脉。

为什么慕容龙城和段思平能够有深厚的内力呢?居士我认为,慕容氏和段氏很可能都与逍遥派有某种关系。

《天龙八部》中写,慕容博四十岁之时,曾跟自己的妻子研究凌波微步,被崔百泉撞见。凌波微步是逍遥派的不传之秘,慕容博从哪知道的呢?慕容氏的还施水阁藏有天下各种武学秘笈,逍遥派琅嬛福地同样藏有各派武功。显然慕容氏与逍遥派有某种神秘联系。

逍遥派的神奇武学“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当年就藏在大理的不老长春谷,无崖子和李秋水隐居也选择了大理无量玉洞,而大理正是段氏的势力范围。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

因此居士我大胆推测,当年慕容龙城和段思平都曾学过逍遥派的北冥神功,他们的内力无比深厚,因此分别练成了斗转星移和六脉神剑两大神技!所以段誉学成北冥神功后,也很快学会了六脉神剑。

慕容龙城与段思平逝世后,不知道为什么北冥神功就此失传,他们的后代没有学会这门神技,因此没有积累如此深厚的内力。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顶级,却要偷学别派武功?

很简单,所谓的“斗转星移”只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所谓神功。原因很简单,依据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阐述的“乾坤大挪移”的武学原理。要转移别人的攻击需要极其强大的内力,这也是乾坤大挪移绝少有人练成的原因。而斗转星移作为加强版的乾坤大挪移(返还攻击其实也是一种挪移),所需要的内力肯定更为惊人。所以慕容龙城多半是张无忌这种年纪轻轻就有了一身惊人的内力的怪胎,而后人呢没这内力自然也就练不成,而且就算练成也没用啊。所谓斗转星移、乾坤大挪移、六脉神剑、太极拳剑等几大顶级武学其实就是持强凌弱的花拳绣腿,根本没有什么意义。斗转星移、乾坤大挪移、太极的挪移的前提都是内力远强于对手,不然就会挪不动移不回转不了,但我都内力远强于对手了我直接降龙一巴掌拍死对手了,还要什么挪移?六脉神剑也一样,好好的六脉神剑到了段正明等人手里就变成了一脉神剑,还不是内力不足只能驱动一脉,内力增强个十倍八倍自然就能驱动六脉神剑了。问题是段正明有了十倍的内力随手一招就可以灭了鸠摩智,还用得着什么六脉神剑?

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顶级,却要偷学别派武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斗转星移是一种非常高深的武功,甚至比太极拳还要厉害。

太极拳已经是武林最顶尖的武功了,也只能借力打力而已,遇到强手只能尽量化解它的内力。

比如张无忌用太极拳对付赵敏手下阿三,只能将他的拳力向两边引。

而斗转星移则可以将将对方的内力和招数,直接反击回去。

就比如慕容复和丁春秋单挑,连丁发出的三笑逍遥散都被反弹回去,杀死了他的徒弟。

可见,慕容复只要练好了斗转星移,也就是武林超一流高手了。

而童姥武功极高,随便教了虚竹2个月,虚竹就能够同超一流高手鸠摩智打成平手。

而童姥都赞扬慕容复的斗转星移 真的了不起,可见这门武功非常厉害。

但是,慕容复恐怕不能将斗转星移练到很高的水平。

可以看到,慕容复在对抗丁春秋的时候,虽然用斗转星移将对方的招数反射回去,但并没有直接射向丁春秋,而是偏了一些。

可见,在面对武功、内力和自己相差不大的高手时,斗转星移只能自卫,不太能够伤人。

而在面对更强的乔峰时,对方一招降龙十八掌,慕容复的斗转星移根本就推不开,只能像傍边躲避。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斗转星移同个人的内力修为有很大的关系。

它应该类似于乾坤大挪移,如果内力不够高,无论如何练也不会有太大成就。

杨逍练了很多年,才练到第二层。而张无忌一个白天就可以练到第七层。

可见,慕容复的内力虽很高,毕竟是30岁左右的公子哥。就算七八岁就开始练武,此时也就20多年功力。

而内功一般要三五十年才能大成,虚竹、段誉内力都是意外得来的,而乔峰则是怪兽。

所以,慕容复的内力甚至不如段延庆,他不可能将斗转星移练到很高水平。

相反,他爸慕容博则的斗转星移,水平则要厉害太多了。

但内力不能速成,慕容复怕是也要到他老爸五六十岁,内力才能到达登峰造极水平,这没有办法迅速达到。

在斗转星移和内力不能达到很高水平,慕容复只能利用一些其他方法提高自己的武功。

而最容易速成的,就是练习其他门派的高招。

华山派分为剑宗和气宗,而新入门弟子练上10年,一定是剑宗弟子厉害的多,可以依靠变化万千的招数取胜。就算练上20年,剑宗气宗也最多是打平手,得到30年以后气宗才能占上风。

道理也是一样,慕容复学习各家的厉害招数,只需要很短时间就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战斗力,而对内力没有什么要求。

说通俗点,就是慕容复捞偏门搞速成。

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顶级,却要偷学别派武功?

慕容复是武林中难得的少年英侠,江湖上人人皆知“北乔峰,南慕容”,斗转星移的绝技更是让天下英雄津津乐道。虽然他和乔峰的实力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慕容复确实是一位比较优秀的武林后起之秀。

慕容复之所以不把斗转星移练到顶级,而去偷学别派的武功,我认为是因为这几点:

1.不是慕容复不想练到顶级,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这个功力。想要把一种武功练到顶级是十分困难的。

不管是那种武学,能够将其练成顶级,肯定都是绝世高手。比如乔峰的降龙十八掌,一灯大师的一阳指,段誉的六脉神剑等等。但是,我们我们也知道,练至大成是非常困难的,比如说降龙十八掌,也只有乔峰才能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说九阴真经,周芷若的和黄衫女的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差地别;比如说一阳指,一灯大师的一阳指比起段正明他们的简直要高明很多。

所以说不是慕容复不想练到顶级,斗转星移这样的高深武学,没有强大的内功基础,只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也只能对付一下武功不是太强的所谓高手。慕容复的功力根本支撑不了他修炼更高层次的斗转星移,没有足够的内力强行修炼,只会走火入魔。

2.慕容复志在复国,所以他想拉拢江湖好汉,制服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他们的武功,这样会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压迫感,让他们为己所用。

慕容复也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可怜之人,为了一个已经灭国六七百年的国家而奔走江湖,这是一个根本不切实际的梦。为了他的复国梦,他奔走江湖,希望拉拢江湖中的好汉帮助他完成他的梦想。比起直接用斗转星移这样的武功打败他们为己所用,我想,用他们最擅长的武功打败他们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冲击力,更有说服力。

3.这也更加契合慕容复的性格,华而不实,从不脚踏实地。

慕容复的武功杂而不精,只是追求武功的多样性,而不追求武功的精。慕容博也曾经说过,他们参合庄的参合指很是厉害,只是因为慕容复没有练到家。

慕容复给我的感觉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些武功使用起来确实好看,但是却没有实际效果,就像他的性格一样:英雄气短,心胸太过狭隘,不脚踏实地。

所以说,他不是不想将斗转星移练至顶级,只是因为他达不到修炼那个层级的内功要求,同时,他那具有明显缺陷的性格也使得他达不到顶级水平。

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顶级,却要偷学别派武功?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慕容复并非不想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等级,而是做不到。而他学习其他武功,是为了“斗转星移”的瓶颈。

根据小说我们可以知道,“斗转星移”讲究的是后发制人,对内力要求较高,慕容复内力不足,所以修炼“斗转星移”遇到瓶颈,不敌绝顶高手

“斗转星移”的厉害之处,在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是将对手的招式内力再反弹回去。由此看来,这是一门讲究“后发制人”的武功,对内力的要求非常之高。就像一个小孩子对付一个壮汉,任凭这个小孩子招式如何精奇,力气比不上壮汉,也是枉然。

慕容复的“斗转星移”已小有成就,但受内力不足的制约,遇到萧峰、鸠摩智的这样内力高深的绝顶高手还是有所不足,在对方全力出手的情况下,使用“斗转星移”就非常危险了。试想一下,萧峰全力使出“降龙十八掌”,而慕容复使用“斗转星移”尽数反弹,余下的掌力在他毫无防守之力的情况下加诸其身,不死也得重伤。

但慕容复有一个小迷妹王语嫣,王语嫣拥有琅嬛玉洞这座武学宝库,那么慕容复“斗转星移”取得突破就有了可能

王语嫣倾心慕容复,对他这位表哥死心塌地,百依百顺。而王语嫣的姥姥,“逍遥三老”之一的李秋水,传给王家一座琅嬛玉洞,其中收藏了武林中各门各派的武学秘笈。这些武功秘笈可能比不上“斗转星移”,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被逍遥派收藏的武功,都在武林中排得上名号,有一定的独到之处。

慕容复学习琅嬛玉洞中的各派武功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在遇到敌人时,他可以使用对方的招式制敌,对外则宣称是“斗转星移”之功,扩大了这门功夫的影响力,神秘化了慕容家族,对其复国大计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慕容复可以从这些武功中寻求内力方面的突破。刚才我们说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慕容复学习、研究这些武功,可能找到突破自己内力不足瓶颈的方法。当然,在小说中,他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但他这个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就这样。

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顶级,却要偷学别派武功?

《天龙八部》中的姑苏慕容氏是赫赫有名的武学世家,号称“南慕容”。慕容氏的祖传绝技“斗转星移”十分霸道强悍,能反弹对手的攻击,让对手死在自己的绝招之下。不过小说中慕容氏两代人——慕容博、慕容复却并没有将斗转星移这种高深厉害的武学练至顶级,所以只能反弹一些低级武功,反弹不了高深的武学招式。比如慕容博就无法反弹少林寺玄悲大师的“韦陀杵”。

慕容博、慕容复不认真练习家传的斗转星移,却四处偷学别派武功,甚至连一些不知名小门派的武功都学。王语嫣曾经指出过:

那么,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为什么不将家传的斗转星移练到顶级呢?其实他们并非不想练斗转星移,只是遇到了瓶颈,无法把斗转星移练至登峰造极之境。而他们偷学别派武功,也是有难言之隐。

五代十国时期,慕容氏出了一个武学天才,名叫慕容龙城。他自创斗转星移的绝技,能够反弹对手的招式。所以与慕容龙城交手之人,无论使出什么绝招,最后都会反弹到自己身上。江湖中人不知道慕容龙城会斗转星移这种神奇的武学,以为他通晓各门各派的绝招,慕容氏从此有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

看来,慕容龙城不仅是武学奇才,还是一位营销大师。他十分注重品牌建设,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个slogan成为慕容氏世代相传的金字招牌。从此,武林人士一说起姑苏慕容氏,就想起他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作风,不禁肃然起敬,甚至颇为畏惧。因为一个人将武功练至登峰造极虽然不易,但也并非无法做到,但如果有人通晓各派绝学,那简直是匪夷所思。比如大理黄眉僧眼中的慕容博就极为恐怖:

但是练这斗转星移并不容易?居士我推测,这门武学必须要有极为深厚的内力为根基,方能反弹高深招式。因为在《倚天屠龙记》中也有一门相似的武学——乾坤大挪移。乾坤大挪移还只是把敌人的招式牵引转移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只相当于低阶版的斗转星移。但就算这样,乾坤大挪移的运劲法门已经十分复杂了,需要极为雄厚的内力,不然就十分危险:

《倚天屠龙记》中天下第二的高手阳顶天苦苦修练乾坤大挪移,也只是勉强练到第四层而已,而且他在修炼之时,听见自己妻子与成昆在隔壁做“管鲍之交”,一分心便走火入魔而死了。而斗转星移可以完全反弹敌人招式,对修炼者者内力的要求只会更高!在《天龙八部》里慕容复常常因为内力不够,所以只能将敌人的招式引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

慕容龙城之后,慕容家再没有内力如此深厚之人,所以无法再将斗转星移练至最高阶。但是江湖人人都知道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为了对得起这一名声,慕容龙城的子孙后代想出了偷学别人武艺的办法,才能勉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是不得已之举。要不然你作为姑苏慕容氏的一员,竟然不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能惹人嗤笑。

虽然都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但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慕容龙城只用斗转星移,以不变应万变,端的是大宗师风范。慕容博、慕容复等人修炼各家武学再去杀人,看似博大精深,实则蠢笨无比。须知武学之道最贵精一,此中道理天龙寺枯荣大师说得极为清楚,当时鸠摩智提出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换天龙寺的六脉神剑剑谱,天龙寺诸僧无不心动,然而枯荣大师却反问他们:你们穷其一生,能将一阳指练至一品吗?如果不能将自己专精的武功练至登峰造极之境,却跑去偷学别派武功,又有何意义?

慕容博和慕容复什么绝招都想学,最后只能是博而不精,每一种武功都似是而非。王语嫣曾经指出过慕容复的这一缺点:

慕容氏的斗转星移和参合指都是天下绝顶武功,就算内力不够无法把斗转星移练至最高阶,但只要专精参合指,一样足以武林称雄。就像大理段氏练不了六脉神剑,但专精一阳指便足以闯出赫赫威名了。但是慕容氏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所束缚,不得不博学各家武功,武学逐渐衰落,这是当年慕容龙城所不能预料的,慕容氏一族可谓作茧自缚了。

那么为什么当年慕容龙城内力深厚足以练成斗转星移,而他的子孙后代却练不成了呢?

其实这并非个别现象,比如大理段氏先祖段思平创立的六脉神剑也需要深厚的内力,当时已经无人能达到,所以天龙寺的本因曾说过:“当此末世,武学衰微,已无人能修聚到如此强劲浑厚的内力。”像段氏俗家第一高手段正明也只能练成一脉,枯荣大师这样的绝世高僧也不过双手同使一脉少商剑,也只有段誉靠北冥神功吸了一身震古烁今的内力,才能练成六脉。

为什么慕容龙城和段思平能够有深厚的内力呢?居士我认为,慕容氏和段氏很可能都与逍遥派有某种关系。

《天龙八部》中写,慕容博四十岁之时,曾跟自己的妻子研究凌波微步,被崔百泉撞见。凌波微步是逍遥派的不传之秘,慕容博从哪知道的呢?慕容氏的还施水阁藏有天下各种武学秘笈,逍遥派琅嬛福地同样藏有各派武功。显然慕容氏与逍遥派有某种神秘联系。

逍遥派的神奇武学“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当年就藏在大理的不老长春谷,无崖子和李秋水隐居也选择了大理无量玉洞,而大理正是段氏的势力范围。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

因此居士我大胆推测,当年慕容龙城和段思平都曾学过逍遥派的北冥神功,他们的内力无比深厚,因此分别练成了斗转星移和六脉神剑两大神技!所以段誉学成北冥神功后,也很快学会了六脉神剑。

慕容龙城与段思平逝世后,不知道为什么北冥神功就此失传,他们的后代没有学会这门神技,因此没有积累如此深厚的内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