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冲锋枪和冲锋手枪如何界定?

冲锋枪这个词在中国使用的比较晚,只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近距离作战中霰弹枪、自动手枪,以及斧头和工兵锹等冷兵器的威力都不足以应付战壕和城镇等狭窄空间内的作战需求,而步枪的刺刀用途太单一,当时的机枪又太笨重而无法展开,于是灵巧而猛烈的冲锋枪就应运而生, 德国人最早在1918年设计了MP18冲锋枪,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到了上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也从外国引进了一些冲锋枪,当时国内通常以轻机枪,短机关枪,手提机关枪等作为冲锋枪的名称,例如称呼德国人MP18冲锋枪为“花机关枪”。日语则称为轻机关铳,英国人还称之为 machine carbine,意思是机关卡宾枪。

一直到解放战争,冲锋枪这个词才开始在我军普遍应用。我军当时把冲锋枪定义为介于手枪和步枪之间,比步枪短小轻便,便于突然开火,连发射击,射速高火力猛,很适合近战或冲锋的自动枪械,因而得名为“冲锋枪”。

解放军在四五十年代的“冲锋枪”的概念,并没有轻便一说,也没有微冲一说。那时候的冲锋枪都很重。例如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广泛使用的50式冲锋枪,仿制于苏联ППШ-41波波莎,该枪就比较重,全重达到了七斤三两,比目前现役的95式自动步枪还要重七两。

在50年代初仿制苏联AK47突击步枪的时候,中国军队的步兵武器思想还很传统,56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作“冲锋枪”,而且战术定位也被设定为步兵班组火力支援用的武器,用于接替54式冲锋枪的位置,任务是在班组内提供近距离的猛烈压制火力,因此56式最初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简称“56冲”。

到了60年代,国产第一代步兵武器普遍装备部队,新一代新型武器开始陆续设计,这时中国对冲锋枪的标准定义开始明晰。按照《中国兵器工业科学技术辞典》(轻武器分册)中的明确定义,冲锋枪是一种单兵双手握持,可发射手枪弹的轻型全自动枪。请注意这里的“发射手枪弹”和“轻型全自动”这两个关键词,国内对冲锋枪的划分方法是习惯以这两个关键定义作为分类标准的。

很多人都把国产的79式冲锋枪简称为“79微冲”,意思是微型冲锋枪,甚至部队和警方内部也全都这样称呼。其实,“79微冲”这个称呼是错误的。按照标准的枪械分类,中国并没有微型冲锋枪。

中国军队的轻武器,有着非常严格明确的定义、概念和分类标准。通常以一连串缩写子母和数字来标明型号,例如95式自动步枪,正式型号为L/QBZ-95,意思是“陆军 L/ 枪械 Q 步枪 B 自动 Z-95式。而我军所使用的87式5.8毫米步枪弹,正式型号为 L/DBP87,意思是陆军 L/ 枪弹 D 步枪弹 B 普通弹 P-87型。

79式7.62毫米冲锋枪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种轻型冲锋枪,在1983年生产定型,一开始是我军侦察兵的武器,后来重点装备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到目前已生产了30万支,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的敌有生目标,79式冲锋枪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近距离火力强、携带方便的特点。

79式冲锋枪的正式型号名称是1979年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也可以称之为79式冲锋枪,也可以说79轻冲,但称为”79微冲“就不准确了。因为“微冲”实际上是“微声冲锋枪”的简称,由于79式冲锋枪没有微声型号,所以只有79式轻冲。

这是八十年代陆军第13军步兵37师侦察连奉命执行“黑豹三号”出境渗透侦察行动。战士们手持1964式微冲,这里的“微冲”就是指微声冲锋枪,不是微型冲锋枪。由于1964式冲锋枪全部都是带有消声筒的微声型号,所以简称只有64式微冲。

冲锋枪就是这样分类和命名的。中国轻武器的国家标准类别代码里,并没有微型冲锋枪这一说,只有微声冲锋枪和轻型冲锋枪两种,型号的英文缩写分别为QCW(枪械 Q-冲锋枪 C-微声 W)和QCQ(枪械 Q-冲锋枪 C-轻型 Q)。所以在正式的枪械名称上,微冲是专指微声冲锋枪的。当然,在平时口语里将微冲理解为微型冲锋枪,也没问题,只是这样的说法不标准。

这是1985年式冲锋枪,研制于80年代中期的85式冲锋枪就有两个型号,同时还有一种安装消声筒的微声型号,也就是带消音器的QCW85式微声冲锋枪,不带消音器的QCQ85式轻型冲锋枪,可分别简称85微冲和85轻冲,二者不能混淆。

如果我们非要和微型冲锋枪扯上瓜葛,中国只有一种很罕见的武器可以勉强称为“微冲”。这是一款很不常见但是比较出名的仿制品,那就是1982式微型冲锋枪。该枪的原型枪是波兰产的PM63式9毫米微型冲锋枪。

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军侦察兵在战斗中捕获过越军特工人员,缴获过这支小巧精致的微型冲锋枪。在1981年,我国决定对该枪进行测绘仿制,并命名为1982式9毫米冲锋枪。当时国外对PM63的定位是单兵自卫武器,我军则定义为自动手枪。由于该枪并没有正式的大规模装备,所以在后来的轻武器国家标准类别代码里,没有为该枪备案。

也有网友提问,中国还有一种80式微冲,外观很像是盒子炮。其实,网友说的是1980式自动手枪,也称80式冲锋手枪,是第一种国产全自动手枪,这是一款外形和结构都非常返祖的怪物。在70年代,经过严酷的战争年代的老一辈中国军人,都对德国毛瑟手枪,也就是盒子炮驳壳枪有着不可抑制的情感,以至于新中国的轻武器工业在研制第一支国产自动手枪的时候,竟然设计出一种外形与盒子炮极为相似的怪物。

80式自动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发射51式7.62mm手枪弹,初速470米/秒,战斗射速60发/分钟。配用10发或20发弹匣,全重1.21公斤。该枪与毛瑟自动手枪的最大区别是,80式未采用笨重的木盒式枪托,而是用一支多用途的匕首替代,兼做为枪托。无依托手持射击时的有效射程50米,有托抵肩射击时有效射程达100米。

80式研制之初的设想是拟取代54式手枪。耗时十年,费尽心血研制出了一支主要性能与一百年前毛瑟手枪类似的东西,这当然不能令部队满意。80式冲锋手枪属于坐井观天闭门造车的产品,在研制之初就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同类武器。好在这种保守固执的设计思想搞出来的返祖怪物并没有装备部队。

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05式5.8毫米冲锋枪,全枪外形酷似缩小版的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该枪的命名也是分为微声和轻型两个系列。其中安装消声器的型号为QCW05式微声冲锋枪,卸下消声器状态的型号为QCQ05式轻型冲锋枪。

综上,以后再有轻武器爱好者将79式冲锋枪称为“微冲”,那么您完全可以拿这篇文章纠正之。告诉他,只有安装了消音器的冲锋枪,才能称为“微冲”。

微型冲锋枪和冲锋手枪如何界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很容易界定,冲锋枪手枪本身是手枪,只是可以全自动发射。

而微型冲锋枪则是冲锋枪,只是作为微型化的设计。

再说通俗点,当年的抗战中八爷的盒子炮,可以看做是最早的冲锋手枪。

因为盒子炮具有全自动射击的能力。只要扣动扳机,可以将10到20发子弹瞬间扫射出去。

然而,这种全自动设计在实战中极少有人使用。即便是使用盒子炮经验最为丰富的中国军人,最多只是连续单发射击。

除非就是敌我相距几米,对方又是人贴人,你的盒子炮全自动射击采用一定作用。

电影常见是将盒子炮放平,水平扫射,实际上最好的是倾斜45度。

为什么?因为全自动射击枪支跳动太厉害,人很难控制住,射击意义不大。

至于微型冲锋枪,那是另一个改变。

比如大名鼎鼎的乌兹冲锋枪,它就有微型版本:1990年代推出,类似较大型的冲锋手枪,同样9毫米口径,打开枪托后全长460毫米(18.11寸),枪托向右折叠时全长只有250毫米(9.84寸),枪管长117毫米,初速为每秒350米,射速为每分1250发(约每秒21发)或每分1700发(约每秒28发),装25发弹匣时重2.2公斤。

然而,微型冲锋枪就是冲锋枪,它的射击基本都是扫射,当然也可以点射。但微型冲锋枪的主要射击模式,还是扫射,这是两者根本性的区别。

而不能扫射的微型乌兹冲锋枪也存在,叫做乌兹手枪:1984年推出,-微型乌兹的半自动手枪版本,为9毫米口径,初速为每秒345米,主要出口至各地民用市场,设有枪口制退器。

微型冲锋枪和冲锋手枪如何界定?

冲锋枪跟机关枪的界定非常容易,冲锋枪发射手枪子弹,而机枪发射步枪子弹。

但微型冲锋枪跟冲锋手枪就不大好界定了,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各国生产的冲锋枪也是五花八门,叫法多种多样,很难用三言两语来把这两种枪说清楚。

不过要是仔细甄别,两种枪械我们还是能够区别开的。

说到两种冲锋枪,不能不说两种枪的诞生历史。

相比之下,微型冲锋枪诞生的较早,始于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已经进入相对和平时期,正规部队整天无所事事,特种部队的任务开始增多,作战环境也更加复杂。原来的冲锋枪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一种具备跟冲锋枪一样功能,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枪身更短一点的冲锋枪应运而生。

总的来说,微型冲锋枪具有体积小、精度高、重量轻、容量大的特点。

跟原来正规部队在战场上使用的冲锋枪相比,射程近了,因为体积小的话,枪管相对要短了许多,初速和射程都不能跟原来的冲锋枪相比。

冲锋手枪枪从问世时间上比微型冲锋枪要晚了一些,随着反恐和维稳形势的变化,人们对冲锋枪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冲锋枪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短一点,体积再小一点,重量再轻一些。

所以说冲锋手枪跟微型冲锋枪相比,具有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容量更少等特点。

各国后来研制出多种类型的冲锋手枪,可是在研制的时候,两种枪械之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分界线。

微型冲锋枪跟冲锋手枪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1、 手持形式不同。

微型冲锋枪跟冲锋手枪都可以点射和速射,但微型冲锋枪一般来说是双手手持射击;而冲锋手枪是可以单手射击。

2、 枪身体积和枪身长度不同。

微型冲锋枪枪身长度较长,体积较大。以德国的MP5冲锋枪为例,它的枪身长在680厘米。MP5SFA3全长720厘米。

冲锋手枪的枪身长度较短,我国生产的80式冲锋手枪,长度在30厘米左右。

虽然冲锋手枪的枪身短,但枪套可以当枪托,也可以附加肩托,必要时可以抵肩射击。

3、 枪的重量不同。

冲锋枪既然可以双手持枪,它的重量就相对较大;德国产MP5A2的枪身空枪重2.5公斤,MP5SFA3重量是2.9公斤。

我国生产的80式冲锋手枪,它的空枪重量是1.37kg(含20发空弹匣)

道理很简单,冲锋手枪是单手握枪,重量大了难以承受。

4、 子弹口径不同。

微型冲锋枪可以双手持枪,承受重量大,微型冲锋枪子弹口径一般来说较大,德国造MP5微型冲锋枪使用枪弹是9 × 1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冲锋手枪子弹口径较小,我国的80式冲锋手枪使用的是51式7.62mm手枪弹。

5、 射速差别大。

微型冲锋枪射速高,冲锋手枪射速相对低了些。

德国造MP5微型冲锋枪射速在每分钟800发。

我国的80式冲锋手枪射速在每分钟60发。

6、 弹匣容量不同。

微型冲锋枪弹匣容量大,通常在20到30发。

冲锋手枪弹匣容量小,一般在10发到20发。

道理很简单,因为容量大,子弹多,枪身重量大,单手持枪就难以承受那么大的重量。

7、射程不同。

微型冲锋枪射程远,有效射程在100到200米。

冲锋手枪射程近,有效射程在50到100米。

道理也很简单,前者枪管长一点,枪管长短一般跟射程成正比的。

二者还有一点区别,冲锋手枪作战场合多样化,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野外。在比较密闭场所执行任务的时候,为了不惊动别人,不能像微型冲锋枪那样明火执仗地射击,冲锋手枪大多可以安装消声装置。

微型冲锋枪和冲锋手枪如何界定?

蝎式微型冲锋枪,尺寸只比大号的M1911手枪大一点,但射击精度和设计距离要比手枪好的多,因为枪管要比一般手枪长、还有钢丝折叠枪托抵肩,射击稳定性肯定要好于双手握持的手枪,还有枪管长,子弹就会在枪管多停留一会,更能利用子弹发射药的推力,枪口初速也普遍比手枪大,打出去后弹道会平直一些,子弹散布要小一点。

而格洛克17自动状态射击时,人单手握持是根本控制不了的,它的自动射击状态也就是在很近距离几秒钟内压制敌人,能打到几个是几个,但自己的危险也很高,一旦在几秒钟内子弹打完了敌人反击自身难保。

冲锋手枪早在一战之前就有了,也就是我们熟悉的C96,当时毛瑟公司研制它的时候就是给侦察分队使用的,为了让它有射击稳定性使用硬质枪盒,必要时可以与枪结合在一起抵肩射击,但C96是半自动手枪固定弹匣只能装10发子弹,射速与一般半自动手枪没多大差别,只是枪管长一些射击稳定高、7.63毫米子弹在枪管内停留时间长,利用发射药推力多一点,就要比一般手枪子弹打的远…。

C96硬质枪盒抵肩和10发弹夹上弹过程。

但冲锋手枪定位尴尬,射程和威力远不如当时的大威力步枪,超过50米很难打到步枪手,而步枪会在400米外一枪制敌!从射速和火力持续时间上来说,它也比不过冲锋枪一战期间德军已经装备了MP18冲锋枪,战壕战当中远比战斗手枪管用的多,所以冲锋手枪在欧洲不受待见。

英特拉泰克TEC-9冲锋枪,179美元就能买到一支。

二战之后随着突击步枪的兴起,冲锋枪退居二线、三线,目前大部分由是警方使用,而且二战期间MP40、PSSh41、汤姆森…这类的全尺寸冲锋枪也淘汰了,大部分型号也越来短小精悍,但它们的射程、精度和火力持续性,仍然要比目前的自动手枪连发射击模式好一些,现在战斗机飞行员也开始配备了微型冲锋枪,就是因为被击落跳伞后在与敌方搜索队遭遇时防身效果要比自动手枪好的多。

在叙利亚战场上被击落的俄军苏25攻击机,飞行员跳伞后被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包围,最后拉响手雷与要俘获他的人同归于尽,右上角是他的斯捷奇金“冲锋手枪”(战斗手枪),当时一点作用也没发挥出来…有鉴于这些血的教训,欧美战斗机飞行员开始配备微型冲锋枪。

总得来说,冲锋手枪/战斗手枪也是手枪,真正的战场上它只能自卫或者给警方维护社会治安使用,而微型冲锋枪在任何方面都好于它,在军队还算有些使用价值。

微型冲锋枪和冲锋手枪如何界定?

这个各国有不同标准的,比如我们就习惯将可以全自动射击的手枪称之为冲锋手枪,而微型冲锋枪则为冲锋枪下属的一个分支,但重量一般在2公斤以内。往往得满足双手射击(必要时单手射击)

上边这个是兵工科学技术词典中给微冲的解释

而美国人的话是习惯将诸如MAC10、Mini-Uzi、蝎式、TMP甚至MP7这些紧凑的微型冲锋枪都称之为冲锋手枪(他们的专属名词为Machine pistol,机关手枪)

毛子那边虽然不至于把MP7当做冲锋手枪,但也是把Mac11、蝎式这种特别紧凑的冲锋枪归为手枪一类

微型冲锋枪和冲锋手枪如何界定?

冲锋手枪这个定义本身就不恰当,其实这是一战时期德国的说法,当时一战胶着所以德国想到了突击群战术,而为了配合突击群战术所以才研发出来了一款能够连发的手枪并定义为冲锋手枪。

可是冲锋手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连续发射时冲锋手枪的稳定性实在是太低了,所以等到一站结束之后,世界主流国家就将其完全淘汰了,之所以抗日战场上还有那么多冲锋手枪,就是因为欧美武器工厂在清库存。

等到后来基本上就只剩下冲锋枪与微型冲锋枪了,冲锋手枪则彻底销声匿迹。至于冲锋枪与微型冲锋枪的定义,基本上就是重量与装弹量。基本上2公斤以下并装弹量小于20发的就属于微型冲锋枪,大于2公斤以上并装弹量大于20发的就属于正规冲锋枪。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手枪公司就喜欢玩火力倾泻,就像是克罗格这类公司,一把手枪非得搞个全自动模式,再装个100发装弹量的大弹鼓,基本上就能做到火力倾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