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陆战一师,为什么把一小岛名字印在师徽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美国陆战队第1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赫赫有名的部队,也是世界最顶尖的海军陆战队。
它的部位于加州潘德顿海军陆战队基地。隶属于海军陆战队远征军。
陆战队第1师是海军陆战队最早成立的部队,从成立之初就是军队的骨干力量。
时至今日,它也是海军陆战队三支常备师之一,军队规模为1万9000人,随时可以进入战场作战。
这个绰号“老血脉”的第1师,臂章上的“GUADALCANAL”字样,代表二次大战太平洋战役中的瓜达康纳尔岛战役,以纪念海军陆战队第1师成立后第一场参与的大型战役。
瓜岛战役整整持续了半年之久,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而瓜岛的地形极为复杂,即便没有日军驻守而是单纯的行军,也够士兵们喝一壶的。
更别说,这里还有以逸待劳的3万6000多日军。这些日军极为疯狂,最终有3万1000人死亡 ,被俘仅有1000人,大部分是重伤员。
可见,日军几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当倒霉的是,瓜岛战役期间,美军和日军海军、空军都还是势均力敌,美军并没有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还在激烈的争夺中。
所以,美军登陆部队只能靠着自己的力量血战。
第1师是8月7日登陆瓜岛。随后,该师1万多人每一天都在激战,直到到12月精疲力尽,伤亡惨重位置。
此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才被下令撤回休息,并在下月由第14军接手在岛上作战。该军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美国陆军第25步兵师和亚美利加师组成。
此战美军共有6万地面部队参战,战死7000多人,伤亡总数接近2万。
而伤亡的主要部队就是一支作为主力参战的陆战队第1师。
这也是陆战队第1师第一次参加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二战历史上最为激烈的战役之一。
期间,陆战队第1师出现很多同日军肉搏的情况,由此可见战斗的惨烈程度。
美国海军陆战一师,为什么把一小岛名字印在师徽上?
中途岛海战,美国取得了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的最大胜利,鼓舞了同盟国坚持的决心和信心,但从双方的实力看,遭到重创的日本联合舰队仍有4艘主力航母,美方却只剩2艘。尼米兹认为,如果贸然决战,一旦失利会对战局产生严重影响。
所以,提出了步步为营的反攻策略,将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简称“瓜岛”)作为美国太平洋战区反攻的第一站。于是,双方围绕着“瓜岛”,展开了交锋时间最长、参战军种最多的争夺战。远道而来的美军如何打赢?关键在于制空权。
美军抢夺先机,掌握“瓜岛”制空权。中途岛的惨败,似乎并未引起日军高层的注意,尤其是正视双方力量的变化,依然大张旗鼓地执行“南进政策”。在夺取了拉包尔后,建立了日本在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并以战斗机半径为依据,将“瓜岛”列为其前进基地。
1942年6月,日军占领该岛后开始修建机场,并试图以此掐断美国至澳大利亚之间的海上交通,配合莫尔兹比港的进攻。但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全然不知。因为,在他们看来,此时的美军还没有实力进行反攻。
日军在瓜岛修建机场的消息,一下子牵动了尼米兹敏感的神经。在他看来,日军以此为中心,可以肆意打击美军在圣埃斯皮里图岛和埃法特岛的基地,并威胁到美澳之间的交通线。于是,一场决定太平洋战场未来命运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8月初,瓜岛机场修好之际,美军发动了太平洋战场第一次两栖作战。美海军陆战一师1.6万名官兵,在师长范德格里夫特的带领下,一枪未放登上“瓜岛”,并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机场,毫无战斗力的2000多名日军工兵躲进了森林。
美军飞机随后进驻机场,组成岸基航空队。同时大量的武器弹药、物资装备运往岛上。在当地土著人的帮助下,抢修防御工事和防空阵地,此时的瓜岛已成为美军反攻东南亚的前沿阵地。反应过来的日军,恼羞成怒,发誓要夺回机场。
让日军郁闷的是,由于没有前进基地,空袭的飞机只得从拉包尔基地起飞,并且只能在“瓜岛”上空逗留15分钟,而岛上的美军在雷达的帮助下,可以提前2小时得知日军动向。结果可想而知,美军牢牢地掌握着“瓜岛”的制空权。
现代战争中,有了制空权,就能获得制海权。日方当然也知道制空权的重要性,但空中优势不具备,只好靠陆军去夺取。然而,“贪心的”日本人认为,夺取莫尔兹比港和“瓜岛”可以同时进行,致使上岛兵力不足,第一波3000人很快全军覆没。这下,日军开始重视对“瓜岛”的争夺。
陆军的惨败,倒是给了山本五十六一次翻盘的机会。自中途岛失败后,他十分的不服气,憋着一肚子的火。他组建包括3艘航母在内的44艘特混编队,增援瓜岛。但掌握JN-25密码的尼米兹,知道山本的一切动向,他开始针锋相对的部署。
首先,他将更多的舰只派往该海域,不计损失的与日军并消耗。双方从航母对航母、飞机对飞机,战列舰对战列舰,前后进行了6次海战,损失大致相当,算是平手。但尼米兹认为,这种“消耗”就是胜利,因为日本承担不了这样的拼耗。
其次,装备各类雷达,不再怕夜战。战役初期,由于不善夜战,美海军损失较大,士气比较低落,尤其是山本“东京快车”,利用夜晚向“瓜岛”输送部队,给守岛的陆战一师带来了不小压力。尼米兹亲自前往前线鼓舞士气,并带去了雷达。
有了雷达,日军的夜间行动“一目了然”,美军的飞机和舰艇,对日本运输队进行猛烈的封锁,致使其精锐的陆军第38师团1.2万人葬身鱼腹,同时,岛上的3万日军缺粮少药,反攻的力度越来越小。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美军倾斜,
更为关键的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尼米兹任命刚刚出院的哈尔西接替指挥。这个消息,让前线官兵们为之一振、欢欣鼓舞,他们非常敬重这位敢打敢拼的将军。哈尔西更是理解尼米兹的想法,毫不怜惜地与山本“死磕到底”。
善于航母作战和重视空军作用的哈尔西,将战机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并充分发挥岸基航空队的优势,逐渐掌握“瓜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彻底粉碎了日军的增援计划,使其付出了巨大代价,山本再次铩羽而归。
海军陆战一师驻守机场,一战成名。美军取得“瓜岛”战役的胜利,海军陆战一师顽强地防守机场成为关键。首次参战的全师官兵,没有太多的作战经验,很多人是第一次上战场,却在4个月的防守中,成长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日军的“添油战术”,让官兵们很快地适应了战争。由于信息不灵,日军对上岛的美军人数有误判,认为不会超过两千人,所以派出兵力有限,尽管勇猛冲锋,但在绝对数量优势的美军面前,几乎全军覆没。
对于这种打法,让初上战场的美军不但没有太多的胆怯,反而很快适应其不要命的冲锋,只要不停的射击就行。有一名机枪手一晚上竟然消耗了2.6万子弹,等天亮时,日军返回森林后,沙滩上留下了上千具尸体。
二是,善待当地土著人。上岛后的官兵对当地土著非常好,给他们医治伤病,提供食物,与虐待成性的日本人形成了鲜明对比。结果就是,土著人经常在第一时间,将日军的动向告知美军,他们甚至帮助和参与防守。
更重要的是,官兵们的战斗意志很强。尽管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但作为特殊军种,不是一般人就能参加的,战前的训练强度大,相对其他陆军来说,意志力更坚强,在痢疾盛行的前线,他们抵住了日军一次次疯狂的冲锋。
陆战一师在瓜岛作战4个月后,因伤病减员达7800人,撤往澳大利亚休整。尽管随后的战役,由陆战第2师和陆军第25步兵师接替,但师长范德格里夫特面向他的部下说道:“瓜岛胜利是由其他部队完成的,但这个荣誉首推陆战一师”。
战役结束后,陆战一师荣获总统颁发的“优异部队”称号,一战成名。同时,为了纪念血战“瓜岛”的辉煌和荣誉,他们在自己的师徽上注明“GUADALCANAL”字样,也就是瓜达尔卡纳尔岛。
“瓜岛”战役的胜利,双方针对机场的争夺战,其实就是争夺制空权,有了制空权就有了制海权,从而掌握战役主动权。因此,尼米兹、哈尔西不计眼前得失,敢与山本一对一的拼耗,不断地消耗对手的有生力量,最终笑到了最后。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