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出名的将军是谁?

最出名,而不是最厉害,也不是最勇猛,轮明朝最有名的将军,那么非吴三桂莫属,谁人不知吴三桂,吴三桂在明朝后期作为山海关总兵,加剧了明朝的灭亡,30年后吴三桂又反清复明,自立为王,可谓历史中的跳梁小丑,最终身败名裂,最出名非这个小丑吴三桂莫属。

明朝最出名的将军是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是徐达了。

1367年11月,朱元璋下令出兵25万北伐。

没有争议,徐达为征虏大将军。

朱元璋麾下猛将众多,为什么任命徐达为主帅呢?

朱元璋自己说的很好:徐达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才,常遇春虽战功卓著,擅长具体作战但大局观较差。

徐达判断局势,提出正确的战略:先占领山东,斩断元军右臂,再打河南,封锁潼关阻挡元朝西北的元军,最后围攻大都所在的河北。

11月,徐达大军从江苏出发,首先对付盘踞鲁南的元将王宣、王信父子。

王宣、王信父子是狡诈的军阀,一面谎称向明军投降,一面四面调集主力顽抗。

徐达没有被他们迷惑,商店出兵杀死王宣,王信逃走。

第一战完胜。

王宣、王信父子的惨败后,鲁南其他元将闻风投降。

当月徐达攻入鲁中,同青州元将普颜不花决战。

普颜不花是元军少有的悍将之一,曾多次击败农民军。

然而,强中自有强中手。

在徐达猛攻下,普颜不花的上万大军,仅仅坚持了几日。

普颜不花被斩杀,俘虏就有1万人。

12月,徐达大军攻克济宁,元将陈秉逃走。击破元将多尔济,占领济南。

元惠帝见山东危机,紧急命令中书右丞相伊苏、太尉知院托和齐、中书平章政事呼琳岱、陕西行省左丞相图噜等救援。

这些将领畏惧徐达,纷纷按兵不动。

1368年3月,仅仅4个月内,徐达基本占领整个山东,俘虏元军3万多人。

攻打山东期间,徐达用兵得法,部队势如破竹,没有打过一场败仗。

平定山东以后,徐达立即闪击河南。

徐达大军锐不可当,迅速攻克重镇开封,元将李克彝弃城逃往洛阳,不敢迎战。

4月,徐达大军逼近洛阳,准备同河南最强军阀元将脱因帖木儿(王保保的弟弟)决战。

脱因帖木儿孤注一掷,集中5万大军,在洛水和徐达对决。

老辣的徐达迅速发现,脱因帖木儿布阵有漏洞,侧后军力空虚。

徐达果断抓住战机,命令常遇春立即从侧翼突破。

常遇春是一员猛将,亲自率领骑兵,冲入蒙古军队阵内。

当时历史记载,蒙古骑兵见有明军骑兵杀入,紧急使用主力围攻。

混战期间,常遇春数骑同20名蒙古骑兵遭遇。常遇春毫不示弱,一箭射倒蒙古军官,随后带着几个部下持长矛冲锋。

另外19个蒙古骑兵见常遇春他们如此勇敢,肝胆俱裂,急忙逃走。

将军如此勇敢,普通士兵自然勇气百倍,奋力砍杀。

面对明军的乘虚猛攻,元军很快阵脚大乱。士兵四散奔跑50里,骑兵践踏自己的步兵,死者不计其数。

眼见控制不住部下,脱因帖木儿慌忙带着亲兵逃到陕县。

洛阳的元梁王阿哩衮(王保保的外祖父)无可奈何,开城投降。

河南境内的洛阳、开封两大重镇丢失,最大军阀脱因帖木儿惨败。

河南其它元军将领更无斗志,纷纷投降。

至此,仅仅3个月时间,河南大部被徐达攻占。

同月,徐达主力攻破潼关。陕甘军阀李思齐、张思道根本不敢和徐达交战,分别率兵西逃凤翔、鄜城(今陕西洛川境内)。

由此,徐达封锁了西北元军可能的支援路线。

至此河北的元大都门户洞开,无兵可用,危在旦夕。

1368年7月,徐达大军北上,一路摧枯拉朽,顺利攻陷河北通州,8月包围大都。

7月,元顺帝见势不妙,早已带着妻儿,仓皇逃离大都,逃往蒙古草原。

顺帝一路上如惊弓之鸟,连山峰塌方都以为是明军到来。

徐达大军攻入大都,并没有遭遇几十万却薛军和其他禁军的拦阻。

由此,在徐达的猛击下,短短半年多内,曾经强大的元朝灭亡。

由此,中国再次恢复汉人统治,结束了异族王朝。

明朝最出名的将军是谁?

大家好,我是混迹于厨房但热爱历史文化的家庭主妇。明朝最出名的将军是谁?我觉得应该是于谦。最早知道于谦,是因为小学课本里的那首古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每次读后都感觉满腔热血,心潮澎湃。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历任御史、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时,巡抚山西、河南前后19年,为官清正廉洁,深得百姓拥戴。于谦不仅在政治上有建树,在军事上更有卓越才能。

1.北京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瓦剌也先大举侵犯边疆,宦官王振建议英宗亲征.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京师震动.皇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将于谦擢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向南迁都避敌,于谦挺身而出,驳斥了各种投降主义的论调,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坚持保卫北京,继续抗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京城保卫战”。在这场战役里他力挽狂澜,使明王朝转危为安。

2.军战连坐法

在坚守德胜门事件中,于谦颁布了一条众人闻所未闻的军令.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这一举措鼓舞了士气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力。

于谦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在很多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多次帮助明朝转危为安,是不折不扣的大将军,民族的大英雄。

以上是我浅陋的见解,因为我欣赏于谦的才能更惊叹于他的高风亮节。所以我认为于谦是明朝最出名的将军。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欢迎大家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和。

明朝最出名的将军是谁?

袁崇唤。

明朝最出名的将军是谁?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主要战绩: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明朝最出名的将军是谁?

说到明朝,那还真是一个将星云集的朝代!

明朝初年,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将蒙元鞑子撵走的,那可都是一群猛人,诸如徐达、汤和、常遇春、蓝玉、冯胜、邓愈、李文忠、朱文正、傅友德、沐英等等,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帅;之后在老朱家的内战——靖难之役中,不论是北军的朱能、张玉张辅父子,还是南军的盛庸、平安、铁铉,他们都算得上是杰出的军事将领。

及至明朝中叶,又涌现出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俞大猷、谭纶、马芳、麻贵、卢镗、刘挺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即便是到了大厦将倾的明朝末年,也还是造就了诸如袁崇焕、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熊廷弼、赵率教、杨嗣昌、满桂、曹文诏、李定国、郑成功等一众救亡图存的爱国名将......

总之,纵观大明276年,期间所涌现的杰出军事将领,那还真是相当的多!

不过,要在这芸芸将星之中,选一个最为闪耀的,小编个人觉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将军,应该说才是最负盛名的。

首先,简单和大家简单说下,戚继光身处的时代,明朝究竟有多悲剧!明朝中叶的嘉靖年间,由于嘉靖皇帝的昏庸,宠信奸相严嵩祸乱朝纲,致使朝政腐败,国势衰退。这段时期,北方的鞑靼和东南的倭寇趁机而起,使得明朝陷入内忧外患,南北双线作战的危机之中。

公元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更是发生了耻辱的庚戌之变(庚戌虏变),俺答率军一路打到北京城下,在京郊大肆烧杀抢掠。而在此期间,拱卫京师的数十万明军竟然坚壁不战,坐视鞑靼兵杀戮百姓,掠夺财物。北方战线明军精锐云集尚且如此,东南的抗倭一线,明军就更是不堪一击。甚至被区区几十名倭寇,一路辗转杀到了南京城下。而戚继光正是在明朝军队被况日下的时代背景下,凭借个人的努力,南平倭寇,北拒鞑靼,团练新军,改革战法,让大明军队重振雄风。

不同于明初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一众崛起于草莽的名将,戚继光可是将门出身,自幼研习兵法,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与其他明朝时期的名将相比,戚继光可谓是一名多栖将才,不光武力惊人,精通十八般武艺,而且具备极高的军事指挥能力。

在东南沿海能够以一场场漂亮的攻坚仗,彻底扫清了肆虐沿海多年的倭寇;到了北方战场,又能以一场场大规模的歼灭战,打得鞑靼毫无招架之力,从此不敢南下犯边。

此外,戚继光在军事理论、治军练兵、兵器战阵等诸多军事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留下了诸如《纪效新书》、《练兵实纪》、鸳鸯阵、车营等军事著作和战法战阵,还创造了戚氏军刀、狼筅、虎蹲炮等武器装备。

戚继光除了惧内这个小小的缺点之外,几乎就是完美的将帅。因此,若是从军事成就和综合能力来看,戚继光乃是明朝众多名将中,最为出众的一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过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