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战的通讯技术,山本为何不在本土直接指挥联合舰队作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根本就指挥不了。
原因如下:
第一,超远距离无线电通讯不可靠。
确实,二战期间确实存在日本大本营和舰队的通讯,但这仅仅是通讯。
在当时日本本土,只能通过无线电报同一线军舰联络。
然而,珍珠港和中途岛都距离日本本土太远,比如珍珠港为6000多公里。
这么远的距离,采用无线电报方式也会不可靠。
通讯很容易受到天气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型号传递失败或者不清晰。
大家都知道,正常的民用和军用通讯尽量会采用有线方式。
比如英美不惜巨资铺设穿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就是因为有线通讯可靠。
而无线通讯尤其是超远距离,信息传送会有问题。
如果是平时的民用电报,用来拜拜年、慰问朋友、做做生意,这种传送不好当然也没问题,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但这是打仗,信息的传送必须及时。
以日本中途岛海战为例,日军4艘航母中的3艘,是在15分钟内被击沉的。
可以说,战争瞬息万变,能够等待你慢慢的传送和解析信息吗?
要知道,二战即便已经所有军舰都安装了无线电,但舰队内部仍然依靠诸如旗语、灯光进行沟通,因为效率最高。
所以从日本本土指挥根本不靠谱,就算在二线指挥一线也不靠谱。
实际上,中途岛战役指挥工作完全交给南云忠一大将,而他就在赤城号航母上,在最前线指挥。
第二,很容易暴露自己。
山本五十六在偷袭珍珠港期间,从日本本土到珍珠港附近长达2周的航行中,根本没有同日本本土进行通讯。
为啥?
因为当时无线电侦听技术还是存在的,敌人可以通过无线电大体定位舰队的位置。
而海军作战,第一重要的就是隐藏自己的舰队的位置,第二才是消灭敌人。
如果山本在日本本土指挥,一天少说要发几十份电报,一线舰队早就暴露光了,还谈什么歼敌。
第三,日本没有这种指挥的先例。
日本海军也好,陆军也罢,在1000年军事生涯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君主和大将不会干涉一线指挥。
比如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他在中国担任军长(类似于战区司令官),总司令时期,均不干涉一线的具体指挥工作。
他只是对前线指挥官部署此次战役的基本战略,需要实现的目标,并且大力提供后勤援助,通报核心情报,其余的就不管了。
冈村宁次不会在上千公里外,随便让一些旅团长、师团长如何去作战?
这就是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是无数次实战得到血淋淋的教训。
因为只有身处战场最前线,才知道具体作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知道应该做出什么决定才最正确。
打仗不是打电子游戏,对方将领也都是身经百战的高手,绝对不存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种事。
这都是古代臣子拍皇帝马屁的 阿谀之词。
所以,即便通讯完全没有问题,山本也不会这样干涉南云忠一的指挥。
以二战的通讯技术,山本为何不在本土直接指挥联合舰队作战?
二战时期的通讯技术是什么状态呢?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近距离用电话,远距离靠电报,海底光缆最可靠。
一战之前的1895年,意大利人发明了无线电收发报机。
1897年,电话在美国诞生了。 一战期间,使用长波通讯。 二战的时候,超短波通讯已经实现,甚至还能像接力赛那样,进行长距离接力通讯。 二战时期夜战电话已经开始广泛在作战中应用,比如美军的EE8,在战前用的是铝制的笨笨的箱子,后来变成了体积小点的塑料,外部是帆布做的。
日军也有便携形的供电电话,一部分是自己生产,一部分是从美国进口的。 英国军队在部分作战时使用莫尔斯电码进行联系,但通讯信号无法持续,是时断时续的,只能使用密码,比电报要先进,但跟现代意义上的电话还有区别。
而且由于日本跟英国是交战国家,这种技术,日本军队是无法掌握的。
二战前,SCR-300电话诞生,当时产量很小,只给美国总统和他的保镖配备,到了二战中期才开始给美国海军陆战队配备。
这种电话最大的优点就是重量从几十千克下降到2千克,通讯距离从5公里提高到20公里,跟我们后来的对讲机有点相似,频率不能调。 同样因为是交战国,美军的通讯设备日军也无法拥有。
总之,二战期间,短波、超短波电台开始推广,无线电接力机、传真机、载波机也应用于作战,微波站和有线电通信支线等大量技术应用于战场,成为实施指挥的主要手段。
那么山本为什么不在本土指挥作战非要冒险上前线呢?
1、 距离太远,电话通讯根本无法实现。我们已经知道,二战无线电话也就是手机还没有诞生。 长距离通讯靠的是接力电话,一站又一站往下传。
长距离通讯还可以靠基站发射信号,实现中转。 但是日本联合舰队作战的范围都是在烟波浩渺的太平洋,日本本土跟战舰和飞机的距离动辄都是上千公里,日本本土到珍珠港的距离6000公里,到瓜达卡纳尔岛也有2500公里左右,这么长是距离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用电话接力,也没有中转站可以使用。
2、 战场特点决定。太平洋战争不是长途奔袭,不是步兵作战,都是舰队和航空兵近距离作战,这就决定了战争的突然性和多变性。
用那句常用的话,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人如何行动,是不会事先通知你的,己方如何应对,必须在现场才能做出正确而及时的反应。 战舰行动的速度比步兵快多了,战机行动速度更快时速在500公里左右,往往一个命令还没有下达,战舰或者战机就被干掉了,根本就来不及听取汇报,或者决策还没有下达就已经过期作废了。
3:日本军人的习惯。大家知道以色列军队打仗是时候,军官往往冲锋在前,他们冲锋时的口号是“跟我来”,不是“给我上”。 日本军官这一点虽然不能跟以色列比,但日本军人没有在后方指挥作战的传统,军官也是不怕死的,将领也是如此。
有些军队作战,师长离前线始终保持100公里的距离,日本军官作战必须跟部队同时前进,好掌握前线情况进行指挥。
1939年11月,日本名将之花,旅团长阿部规秀被我军击毙在战场。阿部规秀来中国作死是罪有应得,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日本军队有大将上前线这个传统。
山本是个敢于玩命的赌徒,喜欢铤而走险,在后方指挥军队被看做是懦弱的表现,是军人的耻辱,依他的性格,根本就不可能在大后方,哪怕条件允许。
尽管如此,日本军部大多数时间,还是通过无线电指挥联合舰队作战,山本事实上也没有始终都在一线指挥作战。 日军前后方的联系,军队调动,战略意图很多时候是通过电报实现的。
可是美军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就破译了日军的密码,对于日军前后方的通讯内容和战略意图以及兵力调动都了如指掌,因此才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准确地说,山本最后被除掉,也是电报暴露了行踪。
以二战的通讯技术,山本为何不在本土直接指挥联合舰队作战?
美国人破译了日本的密码
以二战的通讯技术,山本为何不在本土直接指挥联合舰队作战?
他不成熟呀
以二战的通讯技术,山本为何不在本土直接指挥联合舰队作战?
因为二战时期,日本的陆海军矛盾极大,这从他们的进攻方向就可以看出来。陆海军完全不协调甚至拼命给对方使绊子,有时候互相带军队包围对方,为了军费大打出手。
而山本本人也一直住在海军的军舰上,有家不敢回。就是因为海路军矛盾极大,山本担心遭到陆军的暗杀。来到联合舰队起码有整整一个舰队的兵力保护他。这一安排也是米内光政内阁下台前为山本做得最后一件事,因为按照他们的预估,如果山本一直留在东京的话,估计活不过1939年,就很可能被陆军的人马干掉。
而如果山本呆在联合舰队,陆军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动得了那些万吨军舰一根毫毛。因此,山本到任联合舰队后,基本上就以舰为家。不是山本不想本土指挥联合舰队作战,他实在是不能回。回去小命就没了。
以二战的通讯技术,山本为何不在本土直接指挥联合舰队作战?
“远程摇控”要靠下面汇报,把指挥所放到本土“遥控”?恐怕没有这么糟的指挥官吧?好像战争史上都没有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