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手下有二十位猛将,除张辽和高顺外,其余十八人下场如何?
检点一下吕布麾下的众将。突然发现,曾经效命于吕布的人才还是蛮多的,列出来,一点都不比袁绍、曹操差。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吕布居然败亡的如此之惨。
看来,还真不能怨天尤人,确实是吕布自己的问题。
把曾经在吕布麾下效命的武将列出来:
1.华雄
这是早先吕布的部下,武艺十分高强,原著说他身长八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兼有四种猛兽的优点:力量、矫健、速度、敏捷。
汜水关斩鲍忠,梁东击孙策、斩祖茂,虎牢关杀俞涉,斩潘凤,大发神威。
结局:在虎牢关被关羽温酒之刻斩杀
2.高顺
实际上,在吕布的帐下,高顺的地位和受信重程度远比张辽强得多。在军队中,高顺的地位仅次于吕布,他是有独立领军的权力的,经常作为吕布的偏师使用。
高顺忠诚厚道,作战勇敢,武艺也不错,他还有着相当不错的领兵能力,是个将才。
结果:下邳城一战,与吕布同时遭擒,不降被杀。非常可惜,如果活下来,成就当不在张辽之下。
3.张辽
曾在吕布麾下效力的各位部将中,张辽的成就算是最大的了。在吕布手下时,就是八健将中的高级将领,归顺曹操后,屡建战功,成为五子良将之首,后来成为独当一面的重将。逍遥津一战,八百破东吴,威震江东。
结局:随曹丕征吴之战中,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伤重不治而亡。
4.臧霸
在吕布麾下时,臧霸是与张辽地位相平的高级将领,部下领有三名健将。臧霸武艺不错,曾与乐进三十合战成平手。臧霸的领兵能力也不错,是个将才。
吕布败亡后臧霸归降了曹操,上阵次数大减,影响力渐弱。
结局:赤壁之战前期,受命与徐庶一起离开赤壁战场,率兵去守长安,从此后随徐庶一同消失了踪影。
5.成廉
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濮阳城一战,多次与曹军作战,也是一员骁将。
结局:濮阳之战,吕布被曹军众将围殴败走,成廉则被乐进一箭射死。
6.郝萌
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随吕布征战多时。
结局:下邳城突围战,为张飞生擒活捉,被曹操下令斩杀。
7.曹性
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随吕布征战多年。与曹军对阵中,曾一箭射中夏侯惇的眼睛。
结局:射伤夏侯惇后,被夏侯惇吞睛后,一枪搠死。
8.侯成
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追随吕布四处征战。
下邳城被围,侯成违背吕布戒酒令,被吕布杖责。于是侯成策动魏续和宋宪谋叛,白门楼擒住了吕布,归降曹操。
结局:归降曹操后,再无形迹。
9.宋宪
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追随吕布多年。
下邳城被围,宋宪、魏续和侯成谋叛,白门楼擒住吕布,投降曹操。
结局:白马坡一战,与颜良对阵,只三合,被颜良斩于马下。
10.魏续
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他还是吕布的亲戚,随吕布四处征战。
下邳城被围后,他与侯成、宋宪背叛了吕布,发动白门楼之变,擒住吕布,投降了曹操。
结局:白马坡一战,魏续为替宋宪报仇,与颜良对战,被颜良一个回合斩杀。
11.李封
吕布手下将领。曹操征徐州期间,吕布偷袭兖州,得手后命其与薛兰在兖州镇守。
结局:薛兰、李封率兵外出掳掠,城中空虚,曹操引军而来,薛兰、李封引兵出城迎战,李封挺戟出阵,被许褚斩杀。
12.薛兰
吕布手下将领。曹操征徐州期间,吕布命其与李封同在兖州镇守。
结局:薛兰、李封镇守兖州,曹操引军而来,薛兰、李封引兵出战。许褚斩杀李封,薛兰急回,被李典拦住。薛兰不敢回城,逃往巨野,被吕虔追来,一箭射于马下。
13.孙观、14.吴敦、15.尹礼、16.昌豨
孙观、吴敦、尹礼、昌豨为泰山四寇,支持吕布与曹军作战。但被许褚以一敌四击败。
结局:陈登施“离间计”,吕布上当,杀散了来支援他的四寇,此后四人不见踪迹。
17.张邈
曾为会盟讨董十八路诸侯之一,本与曹操交好,因担心曹操对其不利,被陈宫劝迎吕布叛曹。
结局:吕布势微后,张邈投奔袁术,再无形迹。
18.张超
张邈之弟,也为会盟讨董十八路诸侯之一。后与兄长一同叛曹,张超驻守雍丘。
结局:雍丘被攻曹操攻破后,张超自杀而死。
吕布手下还是有不少人才的,实力一点不比曹操、袁绍差。但吕布确实统帅能力不足,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兵败身死,树倒猢狲散。
吕布手下有二十位猛将,除张辽和高顺外,其余十八人下场如何?
按照通常的说法,吕布有高顺和八健将,八健将为:张辽、臧霸、郝萌、成廉、曹性、魏续、宋宪、侯成。借着这个问题,星火辰就说说历史上吕布帐下诸将的实情和他们的结局。
一、历史上的高顺
高顺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投奔的吕布,都不是很清楚。反正知道高顺很能打仗,几百人的陷阵营,就能让他屡战屡胜。历史上的高顺虽然对吕布很忠心,却屡屡像个大老哥一样教训吕布,难怪吕布对他不太亲切。演义中高顺与张辽好像齐名,其实高顺受吕布的信任程度远远超出张辽,后来被曹操所擒,被杀。
二、关于吕布八健将的记录
1、张辽:和吕布同乡。既是八健将之一,也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三国演义》中的张辽基本上和正史描述接近。需要说明的只是,张辽最初在并州丁原手下的地位并不比吕布低太多,还归附过董卓,后来才进入吕布帐下。因为张辽的复杂经历,虽然在吕布军中地位较高,但却应该不是吕布最亲近的将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曹操杀高顺而留张辽。
2、臧霸:历史上的臧霸就其实际影响力来说,甚至不比吕布等诸侯小,甚至可以算是一方诸侯了,但三国演义把他只是写成了吕布的八健将之一。真实的臧霸曾经纵横于青徐地带(徐州北部),是当地的地头蛇,还和吕布作对过。他和吕布后来的关系,绝不是臣服,最多算是联合。吕布死后,曹操招降了臧霸和他那些兄弟们,甚至却不得不把青徐一带交给臧霸等人管理,直到曹丕即位后,臧霸等人依旧在这一带有很大的势力,是当地的实力派人物。需要说明的是,官渡之战时,臧霸在青徐一带有力的打击了袁绍的军队,使得曹操不用分心东顾。
3、曹性:曹性的结局不是很清楚。《三国演义》中曹性是射瞎了夏侯惇的眼睛,而事实上,这事儿是虚构的。历史上的曹性因为平叛之功(郝萌之乱),被吕布用来取代郝萌。
4、郝萌:郝萌不萌!他可是吕布的叛将,曾经率领其手下河内兵造吕布的反,搞得吕布逃跑去投奔高顺,后来,郝萌被高顺擒杀,而不是像演义里那样被张飞拿下。
5、成廉:成廉、魏越两个人,是史书上真正提到的与吕布一起冲锋陷阵的亲近骁将,他们曾以数百骑冲破了黑山军的数万大军。后来,曹操亲征吕布时,成廉被曹操活捉。
6、魏续:魏续在吕布军中地位较高,因为他和有亲属关系,吕布曾经把高顺的陷阵营交给魏续带领。魏续又是反水三将之一,擒住了陈宫等人,投降曹操。
7、宋宪:反水三将之一,后来投降曹操。
8、侯成:反水三将之一,后来投降曹操。
三、吕布的其他将领
1、陈宫:他的故事,演义和历史差别很大,陈宫没有捉放曹过,他是大概曹操入主东郡或是入主兖州后才投入曹操帐下的,后来因为曹操杀名士的事件,又引诱吕布来占兖州,背叛曹操,这才投入吕布军中。历史上关于陈宫和吕布的关系比较混乱,他对吕布到底是忠心,还是心存二志两种记载都有。反正,后来曹操想留下他,他却不愿为曹操效力,只求一死。
2、侯谐:吕布手下的彭城相,大家虽然知道的很少,但彭城对徐州来说十分重要,此人绝对是吕布亲信大将,后被曹操活捉。
3、魏越:上面的成廉一条提到了,历史上真正的猛将,结局不清楚。
4、薛兰:曹操和吕布在兖州交锋时出现,后薛兰被擒杀。
5、李封:与薛兰相同。
以上一共是十四人,皆为史书所记载,至于三国演义中是否还有虚构的人物,欢迎朋友们补充。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吕布手下有二十位猛将,除张辽和高顺外,其余十八人下场如何?
首先我们看一下,吕布手下除张辽和高顺外,还有哪些将领。在《三国演义》第11回,吕布听取了陈宫的建议,偷袭夺取了衮州,他命副将副将薛兰、李封留守兖州,自己则带着高顺和八健将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驻守濮阳。因此他手下共有十一员大将。这十一人中张辽归顺了曹操。而高顺被俘以后被曹操杀死,我们就看一下其他九人的下场:
李封
曹操收服许褚后,率军前来攻打衮州时,许褚为了表功,请缨出战。结果许褚两合杀死李封,也是吕布手下第一个被杀死的部将。
薛兰
李封死后,薛兰不敢回城,向巨野逃去。结果吕虔飞马追上,将他一箭射死,成为第二个领便当的武将。
成廉
收复衮州以后,曹操又率军夺取了濮阳,然后兵进定陶。吕布出战不利,落荒而逃,成廉在混乱中被乐进射于马下,死于非命。
曹性
吕布率军围攻小沛时,刘备向曹操求援,曹操命夏侯惇率军来救,击败了高顺,结果被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夏侯惇反胜为败。不过夏侯惇在败走前,拔矢啖睛,冲上去一枪杀死曹性。
郝萌
吕布被困下邳后,命郝萌保护谋士许汜、王楷冲出重围,去向袁术求救。结果在返回时,郝萌遇到张飞,只一合就被活捉。刘备把郝萌押送到了曹操帐中,曹操下令将郝萌处死。
宋宪
宋宪在下邳之战时和魏续、侯成等人勾结造反,他偷偷取了吕布的方天画戟,投降了曹操。不过宋宪在白马之战遇到颜良,三合被杀,也是不得善终。
魏续
魏续和宋宪在白门楼上联手绑了吕布,做了曹操的内应。结局也和宋宪差不多,宋宪战死以后魏续想冲上去报仇,结果被颜良一刀砍死。
侯成
侯成也参与了宋宪等人的反叛行动,他负责的是盗走吕布的赤兔马。侯成在盗马以后只有吕布被押送到曹操面前时出场一次,此后没有再露面,估计是驻守某个地方善终了。
臧霸
臧霸是吕布手下的一员勇将,和张辽并列,曾经和乐进交手战平,还击败过曹洪,其水平应该和张辽接近。在曹操攻打下邳时臧霸并不在城内,而是奉命结连泰山贼寇,和孙观等人占据山东。
吕布死后,张辽去招降臧霸,臧霸又招安了孙观、吴敦、尹礼,曹操见他有功,封为琅琊相。臧霸最后一次出场,是在赤壁之战时,徐庶按照庞统的计策,主动请命去驻守散关,监视马腾,以躲避火烧赤壁之灾。曹操同意后命臧霸和徐庶一同前往,结果臧霸也是躲过一劫。此后臧霸没有再出现过,所以他也是吕布手下少数善终的武将之一。
吕布手下有二十位猛将,除张辽和高顺外,其余十八人下场如何?
根据记载,无论是演义还是小说,有名有姓的猛将也就是八健将,高顺加魏越几人,哪来的二十名猛将?但是,如果再算上归附吕布的势力,泰山寇首领,还要再加上几个亦文亦武的幕僚,无间道,倒是能凑上二十个将领,不过不都是猛将。而且,这次是正史出场的还比演义多,一个个说吧。
吕布直辖的部将(共计十一位):
高顺,正史里是吕布的中郎将,也是最重要的是部将,能带兵打仗,统领着陷阵营,又能在适当的时机劝解吕布,可惜吕布对他任而不亲,最后和吕布一起被曹操所擒杀。演义里的高顺也差不多,曾经和夏侯惇大战四十五回合被打败,武力设定弱了一些,结局和正史差不多。
张辽,正史上,是五子良将之首,具体功绩就不一一说了。值得一提的是,张辽的真实武艺按照史书记载用“武力过人”来形容,后来斩单于蹋顿,逍遥津以800破敌,杀数十人,斩二将,更是印证了张辽的真实武力。历史中,张辽是病死,演义里张辽是被丁奉射中腰部,伤重而死。
魏越,根据《三国志》记载,吕布曾经带领亲近骁将成廉,魏越大破黑山张燕军,后来就下落不明了。在演义中,魏越没有出场,也没有记载魏越和魏续是否有关系,总之吕布倒是对两位魏姓将领挺信任的。
成廉,也是正史里的骁将,被曹操打败并擒获,下落不明。演义里,是八健将之一,吕布被两夏侯许典李乐围攻而走,成廉则被乐进射死。
郝萌,正史里郝萌谋反,吕布没有穿鞋就逃到高顺大营,被高顺打败。随后,郝萌和部将曹豹火并被杀。演义里,八健将之一,后被张飞生擒,曹操斩杀。
曹性,正史里同上,只是曹性杀了郝萌后,吕布让他统领其军,此后不见记载,看来火并中被斩断一臂,影响不小。演义里,八健将之一,射伤夏侯惇的眼睛,被反杀。
魏续,吕布的亲戚,取代高顺统领陷阵营,后和侯成,宋宪谋反,导致吕布失败被擒,后来不见记载。演义里,八健将之一,魏续为替宋宪报仇,一合被颜良斩杀。
宋宪,和魏续,侯成谋反后,不见记载。演义里,八健将之一,三合被颜良斩杀。
侯成,正史里侯成因为偷酿酒违反了军令,于是才策动魏,宋一起谋反,此后不见记载。演义里,八健将之一,谋反后不见记载。
刘何,高雅。这两人演义中都没出场,刘何是句阳守将,被曹仁生擒,高雅是吕布别将,被于禁攻破。
归附吕布的泰山势力(泰山派共计六名):
臧霸,正史里属于吕布的联盟,吕布败亡后归降曹操,地位和功绩在吕布原降将中仅次张辽,一直到魏明帝继位后才去世,由儿子臧艾继嗣。演义里,臧霸是八健将,吕布的直接下属,曾经和乐进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归属曹操后,与徐庶一起镇守长安,此后没有记载。
孙康,正史里泰山群寇之一,孙观的兄长,一开始归附吕布,后为曹操效力,官至城阳太守,生卒年无载,演义没有出场。
孙观,正史里和臧霸一起,先是归属吕布阵营,后为曹操效力,功劳和地位仅次于臧霸,后任青州刺史。但是,由于讨伐东吴时,作战勇猛,被箭射中,伤重而亡,不过他的儿子孙毓才能出色,也官至青州刺史。
演义里,孙观和吴敦,尹礼,昌豨俱为泰山四寇,被许褚一对四打败,后来吕布中了陈登的“离间计”,把支援他的孙观等人杀散,此后泰山四寇不见于小说。
吴敦,泰山群寇,归投曹操后,官至利城太守,生卒无载,演义同上。
尹礼,泰山群寇,正史里参与了三路伐吴的东路军,攻入徐陵,被东吴援军全琮,徐盛斩杀。演义同上。
昌豨,泰山群寇,反复无常,先是被张辽劝降,再次造反后被于禁斩杀。演义同上。
叛迎吕布的势力(兖州派):
陈宫:正史里,陈宫对曹操入兖州是有功的,但是曹操怒杀边让等名士,让陈宫等人不安,于是叛迎吕布,给曹操带着巨大的打击,兖州只剩三城。吕布下邳城被攻破,陈宫不愿投降被处决,不过曹操答应照顾他的老母。值得一提的是,陈宫不算猛将,但是算大将,事见《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郝萌造反,陈宫也涉嫌其事,吕布以陈宫为大将而不问。演义里,陈宫为吕布重要的谋士可惜吕布不听,导致殒命,陈宫的结局和正史差不多。
张邈,曾经是讨董联盟的诸侯之一,本来和曹操挺好的,因为惧怕曹操会为袁绍对他不利,于是和陈宫等迎吕叛曹。后来,吕布势微,张邈去袁术处讨救兵,半路被部下所杀。演义里,张邈投奔了袁术,就不见记载了。
张超,是张邈之弟,也是方面讨董联盟诸侯之一。二人一同反曹,张超负责带着家小守雍丘,被曹操攻破身死。在演义里,雍丘攻破,张超自杀。
另外还有两个人要交代,一个是吕布的彭城相侯谐,不知文武,所以没有列上,被曹操攻破擒获,记载不明,演义也没有出场。一个是陈登,属于无间道,不算猛将,却是能文能武,镇守广陵时还打败了孙策派出的孙权等别部,可惜最后得病而亡,事见《三国志.华佗传》。
吕布手下有二十位猛将,除张辽和高顺外,其余十八人下场如何?
吕布是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因为他既没有袁绍那样四世三公的显赫出身,也没有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更曹操的爱才如命美名。
吕布不但性格急躁,还时常不顾及他人的意见和感受,按理说并非一个值得追随的主公。不过,吕布的身边还是聚集起了不少的贤臣良将。
举例来说,曾经追随曹操的谋士陈宫选择将吕布迎入兖州,并心甘情愿辅佐他。此外,吕布帐下也有着张辽、高顺等骁勇善战的知名武将。
吕布为曹操所败后,张辽投降曹操,成为“五子良将”之一,而高顺一言不发,被曹操所杀。
那么,吕布手下的猛将,除张辽和高顺外,其余人的下场如何呢?
根据后世话本小说的记载,吕布手下的猛将们一般被描述为“八健将”,即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和侯成,我们除去张辽,就还剩下七将。那么,这七人有着怎样的经历,最终走向了什么结局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说臧霸,严格来说,他其实不算是吕布帐下的武将,因为他多数时候都保持着独立,自成一股势力。臧霸出生于泰山郡华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费县一带,据《三国志》记载,臧霸的父亲在县上监狱当小吏,因为不配合太守私自杀害百姓的行为而被关押,“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
臧霸投靠徐州牧陶谦,因剿灭黄巾有功而被封为骑都尉。渐渐的,臧霸“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由他担任主帅,屯驻在开阳,也就是今临沂一带。此后,臧霸一直处在一个“听调不听宣”的状态,名义上他是陶谦的部将,但年老的陶谦没有办法对他进行有效节制,只能任由他割据一方。
陶谦死后,臧霸和占据徐州的吕布发生冲突,但不久又和好。曹操发兵攻打吕布时,“霸等将兵助布”,吕布兵败后臧霸便又藏了起来。曹操专门寻到他,并封他为琅琊相,“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
在曹操与袁绍、孙权的战争中,臧霸逐渐建立功勋,最终官拜镇东将军、执金吾,于魏明帝时去世,被追谥为威侯。
曹性原本只是吕布帐中将领郝萌的部下,后来郝萌在袁术的策动下趁夜造反,占据了下邳城。
据《英雄记》记载:“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勇猛的作战和忠诚的性格使得吕布也对他加以称赞道:“卿健儿也!”史书中并未记载曹性的下落,但《三国演义》中则称,曹性是因射伤夏侯惇左目而被他挑落马下。
郝萌本是吕布部将,上文已经提到,他受怂恿反叛后被曹性砍断手臂,又被高顺斩杀。在《三国演义》中,郝萌被张飞只一回合便擒获,随后被曹操斩于军门。
和郝萌等人不同,将领成廉在史书上留下了美名。据《三国志》记载:“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能够被称为骁将,可见他的武勇应当是十分出众的。
此外,《后汉书》中也称,吕布曾“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这段文字中的魏越并不属于八健将,但看得出也是善战的优秀将领,只是被罗贯中遗漏。在史书中,成廉被曹操擒获,而小说中,他则是被乐进一箭射死。
魏续在八健将中地位特殊,因为他和吕布有姻亲关系,不过据史书记载:“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在曹操兵临城下并包围长达三月之久的危急关头,魏续与其他二将率先投降。在《三国演义》中,魏续此后跟随曹操参加官渡之战,被颜良一刀劈死。
同样背叛吕布的宋宪也是在官渡之战中被颜良斩杀,而魏续正是为了替宋宪报仇而死。
一同投降的还有侯成,小说中记载,他在宋宪、魏续被颜良所杀后突施冷箭,射中了颜良的战袍。此后,侯成还参与了赤壁之战,并在战役中击败东吴将领张休。
吕布手下的武将,除了张辽和高顺外,留名史册的一共八人。其中,臧霸、侯成在投降曹操后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其他人则或是战死沙场,或是下落不明。
吕布手下有二十位猛将,除张辽和高顺外,其余十八人下场如何?
从《三国志》上来看记载的吕布手下将领或者与其合作的大致20人是:张辽、高顺、陈宫、成廉、魏越、郝萌、曹性、侯成、宋宪、魏续、许汜、王楷、薛兰、李封、吴资、候谐、秦宜䘵、高雅、赵庶、李邹。这些人大致分为三类:被杀、投降、和下落不明。
被杀:薛兰、高顺、陈宫、秦宜䘵。
投降:侯成、宋宪、魏续、赵庶、李邹、张辽。
下落不明分两种,一种是被俘后下落不明,如成廉和候谐;另一种是战争后下落不明,分别是魏越、郝萌、曹性、许汜、王楷、李封、吴资、高雅。
下面一一说一下。
薛兰:曹操和吕布在兖州交锋时出现过,后薛兰被曹操所杀。
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此人很厉害,而且可以向大哥一样教育吕布,所以高顺很受吕布的信任但吕布并不重用他,后被擒住之后,拒绝投降,被杀。
陈宫:他的真实故事与演义所讲在历史上差不多,背叛过曹操,不过历史上陈宫和吕布的关系比较乱,不知是忠心于吕布,还是有二心,反正被擒住之后,曹操本想留他,但是他拒绝为曹操效力,只求一死,于是被杀。
秦宜䘵:据说被杀原因是因为曹操看上了其夫人杜氏,然后被杀,其儿子就是秦朗。
侯成:反水三将之一,投降曹操。后继续为曹操效力,多次随其征战。
宋宪:反水三将之一,投降曹操。演义中被颜良斩杀,正史之中,投降后再无记载。
魏续:反水三将之一,投降曹操。魏续可是吕布有姻亲关系,在吕布军中地位极高,非常受吕布亲信,后因为其投降导致吕布被活捉,但是吕布死后,正史并无记载,演义中魏续被颜良斩杀。
赵庶:吕布战败后,向徐晃投降。
李邹:吕布战败后,向徐晃投降。
张辽:张辽与吕布是同乡,很受吕布重用,历史上的张辽与演义中的张辽差不多,虽然张辽在吕布军中地位很高,也很受重用,但吕布并不亲近于他。后在众人求情之下,投降于曹操。并在之后履历战功,抵御吴国,并大胜吴国,明间流传“张辽止啼”的传奇故事,而后染病去世,被追为谥刚候。
成廉:历史上他可是骁将,为吕布多建战功,曹操讨伐吕布之后,被活捉,但是并无记载被捉后任何事迹。
候谐:吕布手下的彭城相,彭城的位置对于徐州来说十分重要,可见吕布对其的信任,后被曹操活捉,后续未记载任何事迹。
魏越:与成廉一起搭档,此人也是骁将,但是战争中不知去向。
郝萌:郝萌是叛将,在袁术的蛊惑下叛变吕布,后被部下曹性反戈,被高顺所杀。
曹性:因与叛将郝萌大战被郝萌砍一臂,深得吕布赏识,吕布死后,在无记载。
许汜:吕布账下谋士,据说吕布死后,前去投奔刘表。
王楷:吕布账下谋士,吕布死后,在无记载。
李封:在兖州交锋被捉,后再无记载。
吴资:吕布手下的济阴太守,曹吕大战后,不明去处。
高雅:曹吕大战时,在须昌与曹军对抗,最终被于禁击破,后不明去向。
除了上述人员外,你会发现少一个人,那就有名的臧霸。
他呢?不是吕布的手下,而是一方的诸侯,实力不比吕布小,只是《三国演义》把他写成了吕布手下。真是的臧霸曾是青徐地带的的地头蛇,跟吕布做过对。但是后来与吕布联合,但是吕布死后,曹操就招降了臧霸和他的弟兄们,甚至将青徐地带交给臧霸来管理,直到曹丕继位,臧霸还是当地的一方统领。在官渡之战中,臧霸就负责打击袁绍部队,使得曹操不用害怕,使得曹操不用分心东顾。死后被追“威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