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为何会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1914年至1918年,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北洋政府于1917年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一战最终以协约国集团胜利而结束,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
为划分战后的利益,战胜的协约国于法国首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但实际操纵会议的只是英、法、美三国。
中国代表顾维钧等人据理力争,要求归还德国占据的山东等,维护中国权益。6月28日,各战胜国在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北洋政府最终决定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为何会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牺牲了中国的利益。
巴黎和会上,中国也是战胜国,要求将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主权还给中国。
然而,当时是日军出兵打垮德国,占领了青岛。当时日军仍然盘踞青岛,不肯撤退。
日本由此提出,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交给日本。
英、法、意不敢得罪日本,同意将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
美国则试图削弱日本在东亚的势力,提出将青岛暂时交给英法意美日五国共管。
结果,美国提议遭日本拒绝。
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益;但提案被否决。
那么问题就来了。
虽然出兵打垮青岛德军的是日本,但日本是战胜国之一,同中国应该是盟友关系。
现在日本如果吞掉了青岛,试问同德国侵略者又有什么不同?
中国在一战中虽没有直接参战,也出力很多,提供的民夫就有十多万人。
所以,巴黎和会引起中国人民抗议,爆发五四运动。
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有五个全权代表,其中有担任团长的外交总长陆徵祥、驻美公使顾维钧、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秘书朱佛定。中国代表最终没在和约上签字。
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为何会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是弱国无外交的有力明证。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不败而败,令人痛心疾首。
一、山东沦陷
1897年,德国政府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出四艘海军巡洋舰驶入胶州湾,而此时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早已被洋人的坚船利炮吓破了胆,一再下令山东巡抚忍让躲避,而山东巡抚也执行了这道命令,放弃了抵抗,让德国军队兵不血刃占领了青岛,第二年,也就是1898年3月,清政府和德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胶澳租界条约>,条约规定德国租金青岛99年,胶济铁路的建设权和沿线矿产的开采权都归德国所有。
从此,德国开始了在山东的殖民统治,而当地的清政府也沦为了帝国主义压迫当地人民的工具,具体可参看莫言小说《沉香刑》,看看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
二、巴黎和会上的屈辱
时间到了1919年,一战结束,德国战败,战胜国集团召开会议,要建立战后新秩序,而实质就是要瓜分德国的利益。而中国在一战中也是为胜利的协约国集团出了力的,中国在战争中派遣了175000名劳工漂洋过海,担任战地后勤工作,而有2000人永远地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也作为胜利国代表来参加了和会。
会议之前,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主张,这让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燃起了希望,希望能够结束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而对于山东问题,大家信心满满,认为一定能够收回山东。
然而在和会上,列强根本就没有理会中国的合理要求,只是同意把山东问题作为讨论对象。在大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义正辞严,做了充分的表述,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各个国家的代表都对顾维钧的发言表示了深深的认可。
然而日本强硬表示要接收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甚至以退出和会相威胁,一个是强权的日本,一个是满目疮痍的中国,列强的选择很现实,支持日本。
中国不败而败的消息传回国,群情激奋,北洋政府碍于国内舆论的强大力量,也不敢同意在合约上签字,最终中国代表没有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而顾维钧也沉痛地说,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最惨痛的一天。
三、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中国正当权益被无耻剥夺的消息传来,无异于一声惊雷,砸醒了所有人对于国联的希望。五四运动爆发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成为了人们的口号,北京学生罢课,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要用热血捍卫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国家。迫于国人的强大力量,北洋政府罢免了亲日的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每当读到巴黎和会中国的屈辱的时候,我就会联想到另一个画面,在联合国大会上,叙利亚代表想要上台控诉美国对他国家的侵略,但是美国代表直接站起来离开会场,听都没有听,记者记录下叙利亚代表那个孤独无助的身影,当年的顾维钧大概也是这样无奈吧。
弱国无外交,只有你强大了才有说话的权力,才能有人愿意坐下来听听你的诉求,才会认认真真地考虑你的意见。
而现在,我只想说感谢伟大的祖国,感谢那些为国家独立富强而牺牲的人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义务为这个国家而奋斗。
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为何会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所谓的巴黎和会,不过就是以英、法、美、意、日五强为代表的,关于帝国主义平分一战战败国利益的会议。
虽然我国在一战早期保持着中立,但随着袁世凯去世,民国政府及时改变了对一战的战略,下令对欧洲战场运输将近十八万民工,负责后勤保障,从而分得了部分一战胜果。
1919年1月18号,27个一战战胜国代表齐聚巴黎凡尔赛宫,签署战后协约——《凡尔赛和约》,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自然也派出了外交官负责签署《凡尔赛合约》。
可在和会上,当中方代表要求合约上要有“归还德国所占领的山东胶州湾地区、撤出国内所有的外国驻军、取消租界”等要求”时,以日方代表牧野伸显为主的战胜国势力一直评击我国,认为我国是在一战晚期才宣布对德宣战,其抗战力度和世界地位完全不能和日本相比,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利益全数过继给日本,否则就退出和会,不谈了。
由于日本史当时所谓的世界五强之一,而且和英、法、美等国都有在华利益的捆绑,尤其是“取消租界”这一条,就牢牢地把五强捆绑在了一起,所以四大强国不断对中方代表施压,要求按照日本的建议来谈,前后数十次,甚至已经内定了强制割让山东给日本,并不需通知中方的决定。
虽然中方代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卖国家主权而拒绝签字同意,可当时主政的外交次长曹汝霖等人,明里暗里表示这谈判的内容是外交官们的自作主张,不能代表民国政府,暗示可以以出卖国家利益来献媚列强,也因此引发了极为轰动的“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
对此,有着民国第一外交官之称的顾维钧,在前辈们大多因为压力而拒绝出席和谈时,勇于任事,出面和各国代表据理力争,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顾维钧,字少川,上海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公使、年仅34岁就出任民国外交部长,甚至还代理过几个月的国务总理,是我国外交史上标杆式的人物。英国报刊称“没有哪一位西方外交家能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超过他(顾维钧)”,其母校评价为“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在和会上,顾维钧直陈山东问题的历史原因和中国对此坚决不移的态度,并引经据典,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应当归还中国,而不是交接给日本的必然性,并评击了日本与袁世凯所签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要求日本将其废除。
顾维钧雄辩发言一结束,当时在场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英国首相劳合、外务大臣贝尔福、法国总理孟梭等纷纷向其握手表示祝贺,反观那个一直以来颐指气使的牧野男爵,那是像一棵打了霜的茄子一样,笑也不是,哭也不行,蔫了,这是我国近代外交历史上第一次在气势上胜了对方,而且还是当时的五大强国之一的日本。
虽然这次和谈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日本的要求丝毫没减,中方代表离席抗议,不签署合约),可也是第一次在世界上展示了中国人的脊梁,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不好欺负的中国巨人。巴黎和会虽然没解决关于山东的事务,可这之后的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经过了36次的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日本一步步地吐出在山东的权益,完美地解决了山东事务。
值得一提的是:华盛顿会议的中方代表依旧是顾维钧。
1924年,顾维钧和苏联代表签订了《中苏协定》,废除了沙俄时期在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归还租界、撤军以及赎回中东铁路等;
1926年,顾维钧和比利时代表签订了《中比条约》,比利时归还了天津租界;
1942年签订《中英新约》,废除了英国在中的治外法权;
二战胜利后,各国协约成立一个国际组织,以避免世界大战这样的世界级灾祸的发生,也就是联合国的由来,顾维钧作为中方代表,第一个(请注意是第一个,排在英法美苏之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上了“顾维钧”三个汉字,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顾维钧也成为联合国第一届大会的中方代表,也成为了中国外交史上的一道耀眼的光芒,但凡研究中国外交史的人,无一能避免“顾维钧”这三个字。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为何会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其实这件事要追溯到 1898 年,当时德国从清政府租借山东省的胶州湾作为海军基地,租期为 99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中国是中立国,而日本加入了协约国,并将德国驱逐出胶州湾; 随后,日本占领了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为了使占领合法,日本将这一点包含在确认其山东地位的二十一条条款中。
此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其要求,日本还与列强签定了一系列条约。1917 年 2 月 20 日的日俄协定, 俄国承认了二十一条, 而日本则同意承认 1912-1915 年期间俄国在外蒙古所获得的利益。翌日的英日协定, 英国承担了这样的义务:在即将到来的和平会议上,支持日本在山东的地位, 同意日本对太平洋赤道以北德国所窃取领土的权利;而日本则同意支持英国对太平洋赤道以南德国所占岛屿的权利,作为回报。日本也和法国及意大利签定了类似的秘密协定。 此后,1917 年 11 月蓝辛_石井(Lansing-Ishii)协议签定,美国承认『领土相近之国家间有特殊之关系』,即日本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而日本则口头支持门户开放政策。
对山东问题的致命一击,是 1918 年 9 月北京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秘密协议,日本给中国军阀政府 2,000 万日元的贷款,以获取在山东修建两条铁路、在各要塞驻军,及训练指挥中国路警的权利。在北京的指示下,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欣然同意』这些条款。
日本带着这些秘密条约来到凡尔赛,自信能在山东问题上获胜。毋庸赘言,日本如能保住山东,便是间接承认了『二十一条』 的有效性和与北京政权签订的秘密协议的可行性。这些条约使日本在满洲和中国其它地区获得了比在山东更多的特权。日本对待条约的行径,显示了它在国际关系的务实态度,这与中国人信奉西方思想的天真态度,形成了鲜明对照。
中国代表团来到了这个他们认为是忠实于民主、自决、保护弱者原则的公正法庭上。事实上,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和十四点和平计划已使中国人着迷,许多人相信,久已期待的世界民主终 于到来了, 威尔逊要从破碎的旧世界中锻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注:十四点和平计划指的是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对国会所发表的著名演说中,提出十四点认为这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唯一可行」的计划。随后,这十四点被采用作为和平谈判的基础。主要内容如下:
(1)公开订立和平条约,无秘密外交。
(2)无论战时与和平时期,公海航行绝对自由;
(3)取消国家间的经济障碍并建立贸易平等条约;
(4)充分互相保证,各国军备必须减少至保证本国内部安全的最低水平;
(5)调整对殖民地的要求,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
(6)德国撤出俄国,调整俄国问题;
(7)德军撤出比利时,恢复比利时之独立性;
(8)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一洛林也还法国;
(9)根据民族性原则,重新调整意大利边界;
(10)奥匈各族自治,允许独立;
(11)同盟国撤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
(12)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自决。
(13)恢复波兰之独立性。
(14)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
1918 年 11 月 17 日,六千名中国人在北京游行,庆祝西方民主在对抗德国专制和黩武主义上所取得的胜利。正是在怀抱这种高期望,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但是,他们热情澎湃的乐观情绪迅速变成为沮丧,因 为他们被冷酷地告知,和会并不是为了调整昔日所有的国际间的恩怨而召开,而是为了解决战争结束后出现的问题而召开,因此, 只有山东问题被列入了议事日程。
中国代表团申明,山东是孔孟的出生地,属于中国的圣地, 而且自从 1917 年中国参战和废除所有对德条约时,日本所声称的继承自德国的权利就不复存在了。还有,在 1898 年有关胶州湾的协议的第五款规定『德国应许永远不转租他国』。
同样,二十一条也是无效的,因为条款从来未得中国国会批准。再者,中国从 1917 年参战后,地位有了很大变化(从中立国变为交战国)这样就有资格援引国际法中的『情势不变』 的原则, 废除二十一条。作为反驳,日本代表团平静地公开了 1918 年与北京的秘密协议,指出中国参战后已『欣然同意』山东问题。中国的争论决不会改变这个事实,山东的命运木已成舟。
协约国因为与日本有秘密协议,所以支持日本的立场,这使得威尔逊成了中国立场的唯一支持者。日本发出威胁,要提出种族平等的议题来讨论,如果不满足其要求,就退出和会。很明显, 日本不可能在山东和种族两个议题上都遭到否决。最终,威尔逊被协约国代表和他的顾问劝服, 首要的是先建立起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以后再为中国争取公正。 1919 年 4 月 28 日,和会支持日本的立场,裁决了山东问题。
当巴黎决定的消息到达北京时,中国对威尔逊及其理想主义信条的信任粉碎了。学生为威尔逊的背叛行为而激愤,发誓以血保卫山东。具影响的《申报》评论道:『巴黎和会之始,我们多闻所谓的『公正的胜利』、『支持弱小民族的权利』,但是我们得到了什么?求助他人者是注定要失望的。让国人今天知道,一劳永逸的是自力更生。如不是国人抛弃了自己的利益,谁能侵犯它 们?』
这就是中国代表团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合约签字的来龙去脉。这也成为接下来爆发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为何会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是中国外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让中国人彻底认清“弱国无外交”这个道理的重大事件。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派出外交官陆征祥、顾维钧等组成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谈,商谈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然而以美英法日意为首的国家,为了攫取战后世界霸权的利益,背着其他国家私自制定了大会的议事规则,把战胜国分为“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和“个别利益的交战国”两个类别。借着对自己有利的议事规则,大肆瓜分战后世界特权。
当时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七个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条件:
一,废弃势力范围;
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
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四,撤销领事裁判权;
五,归还租借地;
六,归还租界;
七,关税自由权。
然而,日本却完全不顾中国的合理要求,主张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非法权利。
中国代表团代表顾维钧在大会上对日本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慷慨激昂的驳斥。但是,日本以退出巴黎和会为要挟,迫使美国为了维持东亚的平衡态势,转而支持日本的无理要求。
最终的结果,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和谈失败,中国不但没有收回各个列强在中国的非法权益,反而以战胜国的身份将自己的合法权益全部丧失。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对外战争节节败退,每逢对外战败,中国就要和外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巴黎和会,却因为国家贫弱,国力不济,依然被列强玩弄于股掌之中,依然被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所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这份丧权辱国的协议上签字。
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这张照片?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巴沙儿·贾法理。一个落寞的身影,写尽了荣辱故事。
唯有国家强大,这个国家才能被这个世界正视。唯有国家强大,这个国家才不会被强者肆意凌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