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没有一本以唐朝为背景?

金庸先生的长篇武侠小说大多以宋元明清为背景,却没有唐朝。首先,从作者的角度来讲,金庸先生可能更侧重考究的是这些朝代历史,写起来得心应手;其次,越接近明清,武侠市井之气越浓烈些,武侠小说放在这样的背景去展现,显得更真实些。

金庸先生写小说不是架空背景,更多的是经过大量的考究,像《书剑恩仇录》、《鹿鼎记》、《碧血剑》等,里面有许多的历史事实,金庸先生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来叙述,达到像《三国演义》一样“三实七虚”的效果,令读者不忍释卷。

金庸先生的祖辈曾在清朝的康乾时代做过官,家族甚是富裕,家族文化也必然流传。如此一来,金庸先生要考究明清时代甚至上溯的宋元时代,相对就翔实容易多了。

从武侠故事的背景来说,像宋元明清时期的大事件大人物比较多,符合武侠的英雄情结,如“射雕”和“神雕”所塑造的守卫襄阳的大侠郭靖。而且像明清这些朝代离现代比较近,一些宫廷的史料、政权争夺等更容易找到,于是就有了《鹿鼎记》这样独特的武侠小说。

当然,以唐朝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并不是没有,例如黄易的《大唐双龙传》,但却是属于玄幻武侠小说了。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没有一本以唐朝为背景?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金庸小说没有汉朝、唐朝,有的是宋朝、元朝、明朝(注意是明末)、清朝。

原因很简单。

金庸的小说中,包括第一部《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鹿鼎记》,都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金庸喜欢塑造大侠,而大侠都是忧国忧民,为了国家不惜一切的高手,尤其是维护汉文化的大侠。

比如《书剑恩仇录》的红花会,就是为了反清团结在一起的武林人士。

《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鹿鼎记》都是如此,基本都是反对暴政政府的。

只有《连城诀》《笑傲江湖》才是完全脱离时代背景的架空故事,单纯说武林上的事情。

既然主基调是这样,当然必须将时代设定在汉族比较弱的时代,民族受到压迫的时代。

而汉唐时代国家太强了,是我们吊打异族,不符合金庸的需要。

另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对于古代历史的把握。

金庸只是编剧,不是历史学家,他对于过于久远历史的把握有限。

秦汉和隋唐,距离今天非常遥远,大小事情都同今天有很大不同。

写这些时代的东西,需要很多历史上的注意点,比如衣着、吃饭、说话等等。

金庸写武侠小说只是为了赚钱,不可能一一考证这么麻烦。

相反,宋代以后的历史同今天比较接近,尤其是明清时代同今天更是类似,很容易写。

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没有一本以唐朝为背景?

金庸武侠除了《越女剑》,其他都是宋朝或者宋朝以后为背景,其中《笑傲江湖》《侠客行》《连城诀》三部没有明确朝代背景,但根据里面的门派介绍以及跟其他作品对比可以看出来这几部应该是以明清为背景。《越女剑》虽然是以春秋吴越之争为背景,但它只是一部中短篇作品,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为何金庸先生不以其他朝代为背景写作品呢,特别是强大的唐朝,难道不好写吗,这估计可能跟作者的写作习惯和意识有关系。

实际上,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可以拿来做背景创作武侠小说。比如说《寻秦记》,相当于横跨战国、秦等个阶段,结尾项羽一出,甚至把楚汉相争都拉了出来。而《大唐双龙传》就是以隋唐时期做背景,古代本来就有写隋唐的小说,《隋唐演义》《说唐》等等都很精彩。而《大唐双龙传》重新创作了新的人物,完全避开那些隋唐好汉,效果却很惊艳。

实际上,按照历史来说,汉武帝之前,游侠风行一时,比如大名鼎鼎的郭解。后来汉武帝打击游侠,游侠之风从此断绝。到唐朝的时候,大家也是比较尚武的。比如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经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而《新唐书》记载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在另一部作品里还有说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白的剑术高超,据说是当时的天下第二,还杀过人。

既然唐朝有着很强的武侠基础,为何金庸先生没有一部以唐朝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呢。我觉得这一点可能主要是因为金庸先生比较喜欢走虚实结合的写作路线有关。在金庸武侠中,出现了不少武侠门派,比如说少林寺、武当派、峨眉派、全真教等等,这些也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教派。这里面除了少林寺唐朝就存在,其他门派都是在宋代以后才成立的。如果去写唐朝的武侠,那么就没有办法引出这些教派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另一个原因就是金庸武侠大部分都带着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从《书剑恩仇录》反对乾隆开始就奠定了基调,后来大部分作品都是把武侠跟家国情怀相结合,大侠的最高境界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所以金庸武侠的时代背景很多都是在朝代更替或者是内忧外患的历史阶段,这时候大侠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来。

如果以唐朝为背景写,当然也会有素材,但是未必就能够展现出大侠的作用来。比如说像唐朝也有一些坎,最初的玄武门之变,后来的安史之乱,但是这些最终的结局都是我们认为正义的一方胜利了。这时候有没有大侠都一样,最后的结果没有什么影响。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金庸先生第一部作品有关,《书剑恩仇录》讲的就是清朝的事情,金庸先生的作品互相之间虽然不是强相关,但是很多作品彼此也是有关联的。比如《飞狐外传》跟《书剑恩仇录》就有关联、《碧血剑》跟《鹿鼎记》也有关联,甚至说《碧血剑》中出现了华山派,然后其他好几部作品也提到了华山派。由于第一部作品已经是最后一个王朝了,各个作品之间还要互相有点关联,自然也没有办法往太远的朝代去延伸。所以除了《越女剑》那部短篇以外,其他小说都是在宋代或者宋以前。

再一个原因就是金庸先生封笔比较早,他一共就创作了十五部武侠作品,如果他写的多一些,说不定也会创作以唐朝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因为金庸先生力求每部作品都让人耳目一新,或许写多了就会写到唐朝的。可惜金庸先生早早封笔,没有以唐朝为背景的作品不足为奇。

除了金庸以外,与他齐名的古龙、梁羽生的大部分作品也很少有唐代的,像古龙武侠小说十分弱化朝代的存在感,但是很多小说里透露出来的线索感觉像是明代的居多。而梁羽生小说历史感比金庸小说还要强一些,他倒是有几部作品是以唐朝为背景,比如《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这几部,但是跟他的天山系列比起来,也只是很小一部分了。不过要想看以唐朝为背景的武侠小说,最好看的还是黄易的《大唐双龙传》了。

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没有一本以唐朝为背景?

金庸的武侠,巧妙地避开了四大名著。

唐朝时期有《西游记》,孙悟空才是武林霸主,金庸笔下的大侠,没有施展拳脚的空间。基于此,金庸没有以唐朝背景的武侠小说,这是原因之一。

我们再看看《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吧,历史背景也巧妙地避开了水浒英雄。郭靖是水浒英雄的后人,金庸也只是一笔带过,以避免与《水浒传》冲突而闹出笑话。

《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水浒英雄之前,《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又发生在水浒英雄之后。

《鹿鼎记》虽然与《红楼梦》有交叉之处,可是,红楼梦人物当中没有武林高手,韦小宝就算没有武功,也不会被红楼梦人物碾压。

金庸有15部武侠小说,历史背景先后顺序分别如下。

1.《越女剑》:春秋战国。

2.《天龙八部》:北宋。

3.《射雕英雄传》:南宋。

4.《神雕侠侣》:南宋。

5.《倚天屠龙记》:元朝。

6.《笑傲江湖》:明朝

7.《侠客行》:明朝。

8.《碧血剑》:明末清初。

9.《鹿鼎记》:清朝。

10.《连城诀》:清朝。

11.《鸳鸯刀》:清朝。

12.《书剑恩仇录》:清朝。

13.《白马啸西风》:清朝。

14.《飞狐外传》:清朝。

15.《雪山飞狐》:清朝。

也就是说,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其中8部取材于清朝,占据一半多。究其根源,只因为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在清朝时期当过官,金庸对清朝的史料,肯定研究得最仔细。

哪个朝代最适合做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

唐朝时期,江湖帮派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虽然有了少林寺,和尚们只顾着打坐念经,基本没有人练武。那时候,因为没有各大帮派,江湖上就没有重大的利益冲突,大环境不利于武侠小说的创作。

宋朝时期,丐帮才出现在江湖上,并逐渐壮大。与此同时,大理段家、全真教、西域高手、蒙古高手都进入了中原,江湖纷争日趋白热化,为武侠小说创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宋末元初,华山派、武当派、峨嵋派、昆仑派、崆峒派相继崛起,明教死灰复燃,紧跟其后,青城派、点苍派等等小帮派也逐渐露出了水面。

明朝时期,各大帮派都达到了鼎盛阶段,利益冲突也更加激烈。这个历史阶段,为武侠小说创造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金庸的巅峰作品《笑傲江湖》和古龙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明朝时期的武侠幻想。

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没有一本以唐朝为背景的?

〔1〕事实上,金庸没有认真写过宋朝以前的武侠小说,《越女剑》虽然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只是短篇小故事而已,还不到两万字。

〔2〕唐朝时期是盛世,如果侠客们四处流浪,那不叫行侠仗义,而是以武犯禁。安史之乱以后,局面又过于复杂,武林高手根本就镇不住。

〔3〕金庸不是史学家,对历史不可能面面俱到,能够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捣鼓出14部武侠作品,来龙去脉还梳理得清清楚楚,已经很不错了。

写在最后:

我是武侠小迷妹。

长期写作武侠话题。

感谢你读到这里。

欢迎留言讨论!

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没有一本以唐朝为背景?

对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小说也脱离不开文学作品创业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从上世纪初开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和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曾红极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大热点。其实这就和诸多的大家和名著一样,曹雪芹苦其一生方成红楼梦,巴金老先生自传体三部曲家春秋后一世辉煌。还有近代的很多名家名作。一个人一生的经历和坎坷遭遇造就了一个或一批名著名作的出现,环境造就人,时局造精品。这样说我们再来认识金庸先生就很好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成就了他和他的名著。再伟大的人及他的名著都和他自身所处的环境及环境周围的人和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家正是通过这些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的事以及能影响到作者的思维,促使他去想,去幻想,用自已的意象去表述一部分或大部分人的意象。古人讲与时与息,与时俱想,与时俱进,这就是名人伟大之处,名著的诱人之理。中国的近代史上出现了一大批反帝反封建的名人名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红书红歌名人名著如浪如潮。就连十年动乱都生出了伤痕文学,改革开放更是文坛盛景。一个时代有与这个时代相契合的文学作品。正因为这样不是有这样一句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没有一本以唐朝为背景?

1.以唐代为背景的古典小说较多,说唐兴唐薛家将隋唐演义等体系很成熟,并且这些作品相互衔接已成体系,留待武侠小说施展的空间小。

2.武侠所宣扬之侠义于国破家亡的背景下更易彰显,宋元明清相代都有异族介入,以此为历史背景,故事的背景更辽阔,人物的命运更曲折,面临的选择更艰难,主题更易拓展深化

3.门派体系的形成,宋元明清时期,具有各种宗教信仰背景的门派已经彻底形成体系,比如武当,比如少林,而在汉唐时期则没有,这也为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原型和素材。

#追忆金庸# #金庸# #金庸去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