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之死,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本有隐疾?

去病,去除病患。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司马迁的《史记》上记载是因病而死的,而司马迁这样写,是根据霍光的上书记载中得来,也就是说司马迁也没有直接的证据,确认霍去病的死因。

因此,霍去病之死已经是历史迷案了。按题目的说法,霍去病还有被秘密处死的可能性,那么我们用排除法逐一分析。

这个事件中,关联的历史人物有:汉武帝、卫子夫、霍去病、卫青、平阳公主、李广家族、司马迁、霍光。

那么我们先理一理里面的人物关系。汉武帝就不用说了,卫子夫是汉武帝的老婆;卫青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等于是汉武帝是小舅子。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嫁给了卫青,所以说卫青也是汉武帝的姐夫,他和汉武帝之间是亲上加亲的关系。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父亲很早就抛妻弃子,和另外一个女人相好,生下了霍光,也就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据记载,霍去病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当年而怨恨,提携了霍光,霍光后来成了辅政大臣,可以说霍去病是霍光的恩人。而霍去病死因,就是出自于霍光的表述。

疾病致死

霍光的说法和司马迁的记载,霍去病是病死的。我觉得这样的可能性是有,但不大,也许霍光对此的说法是要掩盖一些不好的东西。

有人说霍去病,去征战时,因为杀敌太多,碰到了腐烂的尸体,感染病毒而死。这个说法就更不可能了,因为第一次大漠之战,霍去病带部队回来修生养息都三年了,有什么病毒感染可以三年后发作?

他是死在,即将要奔赴第二次大漠之战前。因此说,如此勇猛的一个年轻人,在修生养息中病死,概率不是很大。

汉武帝处死

有人说,霍去病功高震主,汉武帝怕压制不住,秘密处死了他。

这个可能性更是无从说起,如果说汉武帝晚年干这事,这就很有可能,但汉武帝那时才四十岁左右,正是雄心壮志、自信心爆满的时候,他有足够的魄力和格局,不会干这种事。

前面说到,匈奴治乱还没平息,第二次就要开赴大漠,正是用人之际,汉武帝不可能这个时候杀霍去病的。

家族暗杀

有人说,霍去病之死是卫青家族干的,理由是霍去病的光芒盖过了卫青,这个说法也是很难成立的。

霍去病有用武之地,离不开以卫子夫为核心的卫氏家族提携。自小,霍去病很敬佩卫青这个舅舅,卫青对这个外甥也是疼爱有加,尤其是霍去病大败匈奴后,更是给卫氏家族大增光彩。

如果说,是卫青干的,当初李敢打卫青的时候,卫青就不会自己藏着不告诉霍去病了,为的就是大局,卫青一代名将,没那么小格局。

他人仇杀

霍去病,是一个怪才,他的军事才能是属于天分,他的这种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到死时,他才约么23岁,他是一个年轻人,也有着年轻人的张狂,因此他在朝中也得罪过不少人。

其中,有一件事就是众所周知的。

当年,李广和卫青联合战斗,因为李广的失误,造成匈奴首领逃脱,李广深感羞愧自杀了。李广死后,他儿子李敢受人挑拨离间,在李敢面前说,他父亲李广是因为卫青的原因而自杀的。

李敢便去找卫青理论,并打伤了卫青,卫青自己忍了下来,并没有告诉霍去病,可此事,偏偏就给霍去病得知了。

知道自己敬佩的舅舅被打,霍去病在一次打猎中,箭头一转就射杀了李敢。那时李敢已经被汉武帝因其父亲的功绩,封了侯爵了,霍去病射杀了名将之后,却没有受到汉武帝的惩罚。

站在李广家族,该是怎么样的想法呢?

李广征战一生,三个儿子死了两个,李敢是三儿子,那么这下,死完了。

从正常人的思维和动机,作为李广名将家族的人,会不会要报仇?

所以说,李广家族的人是有暗杀霍去病的可能性的。为什么是暗杀?人家有战功,一家都是皇亲国戚,根本动不了人家!

从后面的历史看,霍去病一死,汉武帝会不会又猜想是李广家族干的呢?非常有可能!

多年后,汉武帝让李广的孙子李陵带着很少的兵马,进入匈奴重兵区,结果李陵被俘。李陵被俘,又被小人大报告说投敌了,结果汉武帝借此灭了李广家族。

而司马迁,就是这时出来帮李陵主持公道,而牵连入狱,后来才写下《史记》的。

他就是出于对李广家族的同情,所以在《史记》中对于卫青、霍去病的功绩,都是一笔带过的,对于霍去病的死,只用了一个字“卒”。

如题所述,霍去病不是病死,也不是被汉武帝秘密处死,而是被仇人暗杀的可能性比较大。

霍去病他弟霍光,可能考虑到霍去病英豪一生,不能说被暗杀而死,只能说病死,这样对霍去病来说才是最好的。

(据闻,那时有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毒,蛊毒,死状如病故般)

原创首发:历史小地主

霍去病之死,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本有隐疾?

按照正常的分析,霍去病确实是病逝的!

阴谋论者的观点是,外戚卫氏家族的强大,引起汉武帝的排斥,卫青隐忍,霍去病跋扈,射杀李广之子,所以,除掉霍去病,既能安抚有功之臣,又能遏制卫氏权利!

但是疑问有几点,首先当时的卫氏家族并没有达到权利的鼎盛,卫青成为大将军尚有异议,也就谈不上威胁皇权!

其次,汉武帝正是用人之际,汉军缺少如霍去病般能够率骑兵长途奔袭打击的将领,因为此时汉王朝的战略已经转向更广袤的西北!

最后,汉武帝强势的作风,根本不在意勋贵的感受,否则也不会有盘问李广,使其自尽的情况发生,更将李氏家族因李陵投降而灭族!

虽然霍去病曾有“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壮语,其逝世止并未成婚,但不代表霍去病身边没有女性!

出征劫掠战利品,是霍去病统属部众的方式,按照野史也都由霍去病优先挑选,而女性便是其中的一种!

常年的征战,常年的劳顿,如果有女色与烈酒,常人的身体确实难以承受,因此,既然汉武帝无除去霍去病的必要,霍去病大概率是病逝!

霍去病之死,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本有隐疾?

从古到今千军易得一帅难求,以霍去病建立的一世英名和伟大战绩。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怎会自断臂山杀他自灭呢?纵观霍去病短暂伟大的一生,功高盖主不可一世,天丧英才即便是他杀了李敢汉武大帝也是往开一方面不予理睬。也许是上苍惩罚他杀屠太重杀了几十万匈奴大军和无辜百姓心生怜惜之心才收了这么一个光辉璀璨的一代天骄良😎帅。在霍去病最后一次千里之行攻打匈奴伊肢邪大军时,这个惨裤王八的畜牲仅不顾一切人民死活,在汉军行经的山川河流湖泊中施放了大量的毒💊和污染物,霍大将军可能死于食物中毒,和长期的大尺度的行军打仗和精力透支,武帝可以终其一生杀那么多的丞相高官。其冥冥之中仍会对霍去病关爱有佳,从今天他的墓园的高大封土中仍能看见汉武大帝极与他的致高荣耀。

霍去病之死,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本有隐疾?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我认为是被人害死的!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是西汉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800人歼敌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河西地区的匈奴部,歼敌4万余人。同年秋,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使得浑邪王率4万余众归汉。四年夏,率5万骑越过大漠,击败匈奴左贤王部后又乘胜追击,深入腹地2000余里,歼敌7万余人。可谓战功赫赫,后升任为大司马,与舅舅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勇猛果敢,不拘古法,深得武帝信任。

然而,这位军事天才,却在24岁时就英年早逝了,褚少孙在侯者年表中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的,但没说病因。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霍去病葬礼、墓地,还解释了谥号。关于霍去病死因司马迁却讳莫如深没🈶说。

后世对霍去病的死因最大的推测是病死,但对于征战沙场的青年将军莫名其妙的病死,这个结论难以服众。如果是病死,太史公完全可以描述出来,为什么他要三缄其口?依当时的背景分析,我认🈶以下可能:

1.汉武帝秘令自己的人干掉了霍去病,目的是阻止卫、霍联盟。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也确实存在。汉武帝是霸道的帝王,为排除外戚干政,一生 做过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思,后来连卫子夫皇后、钩弋夫人与太子刘琚都没有放过。为了江山稳固,武帝是什么手段都能使用的 人。但当时要备战匈奴,霍去病是首当其冲的主将人选。纵使武帝起了杀心,也要选择适当的时候。他有文治武功,懂得大敌当前,滥杀无益。所以,🈶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2.以平阳公主为核心成员的卫氏集团想方设法灭了他。

霍去病虽然是卫氏集团的分支,但是他的崛起的过程中以及崛起后,卫氏家族从中没有获得丝毫利益。反而既得利益受损,他一战而冠后,卫青在帝国再也不能一枝独秀地存在。

而卫青是整个卫氏家族的代表,卫氏集团还掌控着太子刘琚。根据武帝的执政风格,他根本不会让一方外戚势力日益坐大。所以,汉武帝必须找个中坚人物来牵制卫氏集团,当时,能与之相抗衡的人就是霍去病。

所以,当霍去病威胁到卫青地位的时候,平阳公主运筹帷幄,干掉了他。平阳公主身为卫青夫人,又是武帝的姐姐,卫青的姐姐又是皇后,做点出格的事,想来弟弟是会忽略的。

长袖善舞的平阳公主,通过纵横捭阖的计谋,让武帝赐死了他,毕竟霍去病杀害李敢时,武帝也看出这家伙缺少使命感。

这里要提一件事,即霍去病死后,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而被免去了侯爵。是否,平阳添盐加醋后,霍 去病已引起了武帝的严重不满。平阳再让卫伉矫诏赐死了他?可能性不是没有,卫伉此时不过十几岁,在平阳的蛊惑下,犯错后容易取得大人的原谅。就当时的情景分析,霍去病死后 受益最大者就是卫氏集团。

年少有为的霍去病死了,对帝国是一种损失。而以严谨著称的太史公却在史记中暗淡了他生前许多丰功伟绩,这让后人生出好多疑惑。想当年,他在封狼居胥时,是何等的威武与洒脱啊,但,他的生命如流星划过天际,来去匆匆。令人吹嘘不已。

霍去病之死,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本有隐疾?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一句荡气回天的豪言指的是民族英雄霍去病,这个驰骋在西汉边疆的战神,却在如花的年龄,悄然去世,留给了人们一堆的迷雾。

《史记》中的惜笔,是霍去病死亡最大的迷雾

关于霍去病的死,司马迁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一个“卒”字,就终结了霍去病的一生!

17岁的霍去病,以800人歼敌2028人,首战告捷!

19岁的霍去病,两次率兵出击,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降服匈奴浑邪王等4万人!

22岁的霍去病,率兵深入漠河,歼敌70400人,封狼居胥

这位在抗击匈奴的战役中,作出了巨大功绩的少年英雄,难道不值得司马迁在死因上多写几个字吗?

后来 ,西汉的文学博士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

司马迁说霍去病的死,只一个字:“卒”

褚少孙补充霍去病的死,两个字:“病死”。

如果说司马迁的记叙是有原因的,那褚少孙的补充就是画蛇添足!

霍去病是个怎样的年青人?

霍去病去世的时候,没有满24岁。关于他的故事记载的不多,我们可以从有限的故事中看见最真实的霍去病。

第1件事:对待自己的父亲。

霍去病是个私生子,父亲霍仲孺是个小官吏,母亲是平阳公主家的女奴。因为父亲不敢承认自己和公主家的女奴有私情,一直就没认过他。

然而,这个从来没有被父亲承认过的私生子,却在有一次出征时顺道去拜见霍仲孺,跪拜说:

“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

霍仲孺愧不敢应!

这一件小事,说来容易,做来难,只因为霍去病是个宅心仁厚的孩子。

第2件事:对待皇帝的赏赐

当霍去病多次为国立功,汉武帝为了封赏他,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府邸,这座府邸非常奢华。霍去病果断地拒绝了皇帝的赏赐,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件事从侧面反映,霍去病是个真正喜欢在战场上驰骋的战士。

第3件事:射杀李敢

西汉的大将军卫青是霍去病的亲舅舅,公元前118年,飞将军李广之子李敢因为父亲之死,迁怒并打伤了卫青。

卫青刻意隐藏了这件事,没多久霍去病就知道了,他在一次射猎中射杀了李敢 。

这件事,充分说明了霍去病是个思想单纯,容易冲动,特别在意亲情的年轻人。

总结:霍去病是个非常善良,思想简单,心怀家国的战士。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霍去病是西汉帝国打击匈奴的最大功臣,他是第一个带兵打到贝尔加湖的汉族将军,也是历史上将匈奴赶出漠北的,最年轻的骠骑将军!

漠北大战以后,汉武帝极高的封赏了霍去病和他的部队。而他的舅舅卫青,却迥然不同,受皇帝的封赏却越来越少。

长此以往,霍去病好像大有取代卫青之势。

霍去病虽然是卫青的外甥,其实各自肩上的重任却不同。

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亲弟弟,他的身上承载着的是家族的利益,他是卫氏家族的保护神。

霍去病是个战士,一切以战事为最高准则。包括皇帝的封赏,很多都是给了匈奴的降将。在他的眼里,打仗第一,不讲任何人情。

也就是说,霍去病的崛起,得利的全是外人,和卫氏家族没有任何关系。

卫氏家族不仅没有得到好处,还因为霍去病的强大,使卫氏集团还受到了威胁。

真正的卫氏集团包括哪些人呢?卫青、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等等。

霍去病去世前后发生的几件事

如果说霍去病的强大,无意中使得他和亲情有了疏远,下面这件事就很好理解了。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冒死进谏,请求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并要求各诸侯王必须去封地。

这就奇怪了,霍去病一心只想打仗,怎么会参与到政治中来呢?而且这个上疏给皇帝有很大的风险?

仔细想想,这件事情的受益者是谁呢?

受益的当然是太子刘据,是卫氏集团!

为什么本不热衷政事的霍去病,要去冒死为太子争取利益呢?

我们想一想:

如果有人请求很受皇帝赏识的霍去病,帮忙在皇上面前说好话,心地善良很在乎亲情,也很想修护亲情间的裂缝的霍去病,会不会答应呢?

霍去病肯定会答应!

所以,才有霍去病冒死再三进谏。

我们再来仔细梳理,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事件。

在霍去病冒死进谏的第二年春天,霍去病在甘泉宫狩猎场当着武帝的面,射杀了李敢!

霍去病思想单纯,他却并不是蠢蛋,他为什么要在皇帝面前杀人?

明明李广之死,卫青已经隐瞒了,是谁故意泄露给霍去病的呢?以至于让霍去病失去了理智,当场发飙杀死了李敢?

杀死了李敢,受益的又是谁呢?

当然是卫氏集团!

丞相李蔡是李广的弟弟,他在第二年的三月份莫名地畏罪自杀了!李蔡死后,接任丞相之位的是太子太傅庄青翟!

原来,太子才是这场政治斗争的得利者!

后来,司马迁在写《李将军列传》时,他如实地记述李敢被射杀一事。并在后面多写了一句:第二年霍去病死!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司马迁在任太史令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获死罪,他受宫刑后才获得写《史记》的资格!

李陵,又是谁呢?

李陵是李广的亲孙子!

所以,尽管司马迁非常客观地描写了李敢被射杀的经过,却用有点幸灾乐祸的笔调多说了一句“第二年霍去病死”。

这多的一句话只少表达了两点意思:

1:霍去病的死与李敢之死有关

2:司马迁是恨霍去病的。

如果连后来的司马迁都恨霍去病,那么,李氏家族的人恨不恨霍去病呢?

也就是说,霍去病射杀李敢事件得益的是卫氏集团。而霍去病收获的是,李氏家族的仇恨和外面人对他的恶评!

霍去病的儿子夭折了

霍去病死的时候,虽然没有成家,却留有一个儿子名叫霍嬗,其母不详。

汉武帝一直很器重霍去病,所以,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十分喜爱霍嬗,希望长大后任命他为将军,继承父亲的遗志。

史书记载,公元前110,汉武帝带着小霍嬗去蓬莱迎仙,霍嬗在一夜之间暴亡!

小霍嬗死的时候,距离父亲去世只有六年。

假如霍去病的死是人为的操纵,那么给霍去病报仇的人只有儿子霍嬗。而且霍嬗有报仇的资本,因为汉武帝有意栽培他!

所以,霍嬗的突然死亡,给霍去病之死带来了更深的疑惑!

三少说: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霍去病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人势力,成为了卫氏集团的政治牺牲品。他的死,应该是卫氏集团操纵的结果!

霍去病之死,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本有隐疾?

要想搞清楚霍去病到底是病故还是死于阴谋,必须要理清霍去病跟皇室的关系。

霍去病母亲卫少儿跟姨妈卫子夫都是在平阳侯府那里上班,属于私人豢养的歌女。不过卫子夫命好,傍上了汉武帝这个大佬;而卫少儿命苦,被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一个地方基层官员给看中了。而且这个霍仲孺,还是个提起裤子不认账的渣男。因此当时的霍去病连个户口都没有,是个黑户,霍去病少年时,也是个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角色。

改变霍去病的命运其实是自己的姨妈卫子夫,姨妈傍上了皇帝,霍去病就管汉武帝叫姨夫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的舅舅卫青最先受到汉武帝的重用,霍去病很快有了出头之日,被召到宫中,谋了一份皇帝侍卫的差事。如果不是这层关系,霍去病还不知道到猴年马月才出头呢。

朝中有人好做官,何况这个人还是皇帝,于是霍去病的人生开始开挂,17岁就做到了骠姚校尉。不过霍去病的晋升也不全是走后门,人家跟舅舅卫青学到了真功夫,还懂兵法,是个称职的军人。

霍去病第一次带兵就首战告捷,带来800骑兵消灭了比自己军队多三倍的匈奴士兵,汉武帝听说喜出望外,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不久,汉武帝命令霍带兵去搞定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造反,他果然没有辜负圣上的希望,马到功成,不仅消灭匈奴几万军队,还俘虏不少匈奴将领,再次受到汉武帝的嘉奖。

汉朝之后,中国历代王朝都被匈奴弄得筋疲力尽,不堪其扰,避之不及。但汉武帝手下的大将卫青、霍去病根本就不怕匈奴,满草原沙漠和沙漠转悠,主动寻找匈奴主力,把匈奴打得服服帖帖。

因为霍去病屡立战功,汉武帝给他修建了豪宅,还准备搭配一群美女,但被霍去病婉言谢绝了,他义正辞严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不但是一名良将,还是一个孝子,很重情义。当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不但没有怨恨那个不认自己的渣男,反而为生父购买了豪宅,把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也一道接了过来。由此可见,霍去病的人品还是不错的。

霍去病这个人按照今天评论公务员的标准,可以称得上是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可惜天嫉英才,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将军,却在23岁就因病去世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疑惑不解。霍去病是个带兵打仗的军人,习武之人身体自然非常棒,怎么会那么年轻就死了呢?因此,不少人对霍去病的死因也有疑问,认为他不是病死,而是被自己的姨夫汉武帝给谋杀了。

霍去病跟自己的舅舅卫青一样是国家栋梁,为汉武帝江山社稷保驾护航的。霍去病不但军事才能突出,而且品德高尚,跟汉武帝还是亲戚,皇帝怎么会忍心会把他置于死地呢?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阴谋论者的依据就是霍去病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这才引来杀身之祸。

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广的儿子,这要从李广之死说起。

公元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战役,霍去病跟舅舅卫青当然是主力军。当时飞将军李广却不在出征名单中,因为李广年事已高,汉武帝就告诉他别去了,安心在家养老吧,但李广态度坚决,再三请战,就被批准了。

到了前线,卫青命令李广带兵东去迂回包抄匈奴部队,李广心里不乐意,说我是前锋,怎么让我打边后卫,专业不对口。

但卫青不改变主意,李广只好悻悻带兵去执行包抄任务。李广的部队由于缺少粮草,部队行进缓慢,再加上那时候没有导航,也没有请到向导,半路就迷路了。李广他们在沙漠里干转悠,也没有赶到战场,而卫青的此战的目的也没有得到。

战争结束后,卫青进行战场总结,狠狠批评了李广,还说要把李广迷路的事向上级汇报。李广一听火了,心说我这么大年纪,你让我迂回包抄,本身你的排兵布阵就有问题,现在还要让我当替罪羊,太不公平了。如果闹到皇帝那里,你是皇帝跟前的红人,皇帝也不会听我解释,去了也是自取其辱。

士可杀不可辱,于是李广又羞又气拔刀自刎了。

李广一死,有个人不干了。谁?李广的儿子李敢。

李敢当时在霍去病的部队服役,听说老爸自杀的经过怒不可遏,扬鞭策马去找卫青拼命。卫青是大将,自然不能跟李敢一般见识,何况李广刚死,人家儿子在气头上,就一再忍让,李敢大闹卫青的元帅府,还打伤了卫青。

卫青觉得李敢发火情有可原,也没有向皇上禀报。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敢打伤卫青的事被霍去病知道了。

霍去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就在出去打猎的时候,把李敢"误杀"了。

按照常理,汉武帝是不会除掉霍去病的,因为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第一,李广是汉朝的功臣,李广三个儿子两个都死了,就剩下这个小儿子。为汉武帝当了一辈子马仔,最后被迫自杀,唯一的独苗死于谋杀。

李广父子的死,让军中众将寒心。汉武帝应该给大家一个公道,公道也是皇帝的面子和命根子。最要命的是,皇帝是霍去病的姨夫,汉武帝更要避嫌,更需堵住汹涌民意,做出表率。

第二、李敢是汉武帝亲自封的关内侯,是朝廷命官,不是霍去病的家丁。霍去病竟然可以擅自杀掉,而且还是谋杀。这说明霍去病恃宠而骄,将来是个不安定根源,阴损的“误杀”也说明霍去病是个有城府的人。

有兵权,有威望,有能力,有城府,这几样优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换了哪个皇帝遇到这样的臣子都脊背发凉。因此霍去病的死,被杀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两害相权取其轻,杀了霍去病莫非是让匈奴猖獗一点,如果不杀,则有可能直接葬送自己的江山。

汉武帝当然不会明着杀了霍去病,也不用明着通告全国说是为了李广,因为还要考虑卫青的感受,这才是汉武帝的良苦用心。

史书记载霍去病死因只有短短两个字“病死”,语焉不详,缺乏描述,也给人们的猜测插上了翅膀,阴谋论者的这个结论从理论上说来,也能够成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