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国忠为什么要提出逃亡蜀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已经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了。

当时唐朝的首都是西安,地理位置过于靠西。

安禄山大军占领洛阳以后攻打潼关,其实就已经封锁西安向东出逃的路线。

当时唐玄宗想要逃走,无非是两条路线,第一向西 去西北地区。

自然,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大唐西北地区很贫穷,游牧民族众多,汉人稀少,并不稳定。逃到这里,等于是自我毁灭。

第二向南去四川。

四川是天府之国,在唐代已经有很大发展,人口较多,粮食丰富,比西北条件好的太多。

而且只要有需要,可以从四川出发沿着长江到达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份。

但如果去了西北,是没有办法到这些地方的。

同时,四川自古易守难攻,尤其从川北南下进攻四川必须通过一系列险要地形,包括栈道。只要守军防御得法,敌人根本就打不进来。

实际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也灭有敢于进攻四川。

所以,逃到四川还是比较安全的。

另外,杨国忠还是小算盘。

四川省中部设立的节度使叫做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这家伙是杨国忠的心腹。

杨国忠认为,即便去了四川,唐玄宗需要通过他来控制鲜于仲通,还是会维持他丞相的地位。

这个小算盘,挺精明的。

可惜,在逃往四川途中的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将士疲惫饥饿,拒绝继续前进,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辅国、高力士等策划鼓动士兵。大将军陈玄礼带兵逼迫唐玄宗:“今日天下崩离、陛下震荡,难道不是杨国忠侵害、剥削民众,导致朝野怨恨,才这样子的吗?如果不杀他以谢天下,怎么塞阻四海人心的怨愤呢?”唐玄宗不敢阻拦,等于默许他们杀人。

杨国忠逃进西门内,诸军士蜂拥而入,争相乱刀砍死。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儿子杨晞等试图逃跑,也被斩杀。

人算不如天算。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国忠为什么要提出逃亡蜀地?

安史之乱爆发后,杨国忠为什么要提出逃亡蜀地?

公元755年,以安禄山为首的叛乱——“安史之乱”爆发,朝庭调兵让郭子仪和李光弼拒敌!叛军很快逼近京城长安!唐玄宗就问:“宰相意见如何?”

当时杨国忠就是宰相!

杨国忠奏道:

征兵御贼,,督兵守城,固著皆显著。但潼关既陷,长安危甚。贼之嚣张,渐逼京师!外兵未能遽集,所谓远水难救近火!以臣愚见,莫如车驾暂幸西蜀……

这就是当时杨国忠所言!那么杨国忠首选逃亡蜀地,其实他内心有个小算盘:蜀地是他的老地盘,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是杨国忠的老朋友,如果去了那里,一切仍然是在自己掌控之中!当时蜀地属于剑南节度使节制!

一,杨国忠是从西蜀开始涉足官场!

杨国忠,原名杨钊,是杨玉环的堂兄!

杨国忠少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在三十岁那年,杨国忠到西蜀从军,后来提拔为新都县尉!

公元745年,杨玉环立贵妃!

当时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跟时任宰相李林甫不知!在一次吃饭过程中,从杨国忠口中得知杨贵妃是他的堂妹,章仇兼琼就决定搭起杨贵妃这条线!

就这样,杨国忠带着价值百万的财富送给了杨贵妃姐妹们!

那个风流的虢国夫人还跟唐玄宗有一腿!于是,三姐妹都在唐玄宗面前帮杨国忠美言!就这样,杨国忠可以出入禁中,官越来越大!那个章仇兼琼也得到了唐玄宗的重用,当然成为了杨国忠的的心腹和得力的属下!

二,逃亡西蜀,杨国忠想自己继续掌控朝局!

古人曰:胜不离川!

这个川就是以前的蜀地,可见位置非常的重要!

杨国忠之所以提议唐玄宗逃亡蜀地,一是那里较安全,二是那里是自己的老地盘,章仇兼琼是自己的心腹,一切仍然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而且,杨国忠已把自己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偷偷的运往了蜀地!

现在自己本人过去,以保万全!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马嵬坡驿,在龙虎将军陈玄礼带领下,直接诛杀了杨国忠!真的是罪有应得死不足惜!

由此可见:杨国忠进言逃亡蜀地,真的是应验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唧唧性命!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国忠为什么要提出逃亡蜀地?

杨国忠这个人对于安禄山的认识还是准确而精到的,虽然唐玄宗李隆基对于安禄山印象良好,但是,做为唐朝宰相,杨国忠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得到的密报当中,已经清晰的感到安禄山必反无疑了。

在宰相杨国忠的不断提醒当中,唐玄宗李隆基不得已,就派出了中官辅趚琳去安禄山的三镇去慰问,这也是一种对安禄山的实地考察。

安禄山非常大方的接待了皇上的特使,中官辅趚琳腰包鼓鼓,心满意足的回到了长安,自然把安禄山说成了一朵花一样。

杨国忠几乎急的和皇上打赌,认为只需要玄宗皇帝立即诏谕安禄山,即刻进京,安禄山就会不敢应诏,露出马脚。

唐玄宗于是就下旨,诏安禄山进长安。公元754年,即唐天宝十三年正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应诏进了长安城,而且,马上到华清宫觐见唐玄宗,哭着感谢玄宗的提拔,表示担心有人陷害自己。

这样一来,反而使得唐玄宗越加相信安禄山对自己赤胆忠心,当即又给安禄山加官,放他回去。

而安禄山一出长安城,尚且心悬忐忑,及至出了潼关,急忙快马加鞭甚至日行四百里,回到了驻地范阳。

这时候,再如果有人提出安禄山谋反的事,唐玄宗干脆把这些人直接送给安禄山处置。

终于,从天宝十四年开始,安禄山果然以诛灭杨国忠的罪名起事,打起了造反的旗帜,开始叛唐。到了第二年夏天,安禄山的军队已经拿下了潼关威逼唐朝古都长安。

对于这样的乱局,七十岁的唐玄宗一时之间,六神无主。

唐监察御史高适提出“请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军边遏。”

对于高适的建议,皇帝与百官多不赞成,唐玄宗对此也不以为然。

而对于宰相杨国忠来说,之所以第一选择就是奉唐玄宗入蜀,杨国忠之所以开首就选择西狝入蜀,最大一个想法就是自己曾经在蜀地工作过很久,对这里一切都熟悉。

另有,杨国忠做宰相的同时,尚且兼职剑南节度使,杨国忠的亲信遍布蜀地,杨国忠在此便于安插自己的人掌握行政与军事双方面。

更有一点,杨国忠也开始把触角伸向军队,这样的话,利用蜀地能够休养生息,依托蜀地的地形则易守难攻

另外,蜀地号称“天府之国”,物产富饶,这样才能保障财力与物力上可以很快的撑持起唐玄宗的流亡政府。

综上所述,就是唐玄宗朝宰相杨国忠在朝廷放弃长安城后,主张唐玄宗奔往蜀地暂避的主要原因。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国忠为什么要提出逃亡蜀地?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与唐玄宗李隆基宠爱绝代佳人贵妃杨玉环密切相关,权倾天下的宰相杨国忠是杨玉环的堂哥,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安禄山是杨玉环的干儿子及情人,他们的飞黄腾达都得益于杨玉环,都属于杨玉环集团,可惜杨玉环这位傻白甜没有领导他们的政治才能与手段,导致他们分裂为杨国忠集团与安禄山集团,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最终酿成安史之乱的悲剧。

杨国忠比堂妹杨玉环大二十岁,他早年穷困潦倒,在绝代佳人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正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

作为宰相的杨国忠还是有一定政治才能的,他对于安禄山的判断还是准确而精到的,虽然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对于他们的干儿子安禄山印象良好,但是,做为唐朝正宰相,杨国忠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得到的密报当中,已经清晰的感到安禄山必反无疑了。

在宰相杨国忠的不断提醒下,唐玄宗李隆基不得已,就派出了太监辅趚琳去安禄山的三镇去慰问,这也是一种对安禄山的实地考察。

安禄山非常大方的接待了皇上的特使,中官辅趚琳腰包鼓鼓,心满意足的回到了长安,回来后大讲安禄山忠心耿耿。

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奏请让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以便排斥和牵制安禄山。

公元754年春,唐玄宗李隆基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试其有无谋反之心。

安禄山由于事先得到心爱的绝代佳人杨玉环的通风报信,故将计就计,装模做样地来到华清宫向唐玄宗与杨玉环诉说自己的一片“赤心”,赢得唐玄宗与杨玉环更加信任,唐玄宗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加同平章事),并令太常卿张垍草拟诏敕。

杨国忠知此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皆轻视朝廷。”唐玄宗只好作罢,任安禄山为左仆射。

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以至于后来一触即发。加之安禄山贪得无厌,他想彻底得到心爱的绝代佳人杨玉环,终于安禄山铤而走险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安史之乱。

对于干儿子安禄山的叛乱,让宠爱他的唐玄宗李隆基直接被打脸,唐玄宗大怒,下令处死了安禄山的妻子儿子儿媳等亲人。

到了公元756年夏天,安禄山的军队已经拿下了潼关威逼唐朝首都长安。

对于这样的乱局,70岁的唐玄宗李隆基一时之间,六神无主。

监察御史高适提出“请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军边遏。”

对于高适决一死战的建议,文武百官多不赞成,唐玄宗对此也也不以为然。

此时,宰相杨国忠奏道:

征兵御贼,督兵守城,固著皆显著。但潼关既陷,长安危甚。贼之嚣张,渐逼京师!外兵未能遽集,所谓远水难救近火!以臣愚见,莫如车驾暂幸西蜀……

而对于宰相杨国忠来说,之所以第一选择就是奉唐玄宗入蜀,杨国忠之所以开首就选择西狝入蜀,最大一个想法就是自己曾经在蜀地工作过很久,对这里一切都熟悉。

另有,杨国忠做宰相的同时,曾经兼职过剑南节度使,杨国忠的亲信遍布蜀地,当时的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是杨国忠的亲信,如果去了那里,一切仍然是在杨国忠掌控之中!当时蜀地属于剑南节度使节制,杨国忠在此便于安插自己的人掌握行政与军事双方面。

杨国忠建议唐玄宗去成都,其实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地位考虑的。唐玄宗到了杨国忠的地盘,不仅可以保证自己的宰相位置,还可以拥有实力与皇太子李亨集团及安禄山集团对抗,杨国忠的权力将比之前只增不减!

更有一点,杨国忠也开始把触角伸向唐朝军队,这样的话,利用蜀地能够休养生息,依托蜀地的地形则易守难攻。

另外,蜀地号称“天府之国”,物产富饶,这样才能保障财力与物力上可以很快的撑持起唐玄宗与宰相杨国忠的流亡政府。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逃往四川途中的马嵬驿(今陕西兴平),禁军将士疲惫饥饿,拒绝继续前进,皇太子李亨集团趁机发动兵变以除掉权倾天下的杨国忠杨贵妃兄妹并夺取最高权力,皇太子李亨与亲信宦官李辅国、高力士等策划鼓动士兵。大将军陈玄礼带兵逼迫唐玄宗:“今日天下崩离、陛下震荡,难道不是杨国忠侵害、剥削民众,导致朝野怨恨,才这样子的吗?如果不杀他以谢天下,怎么塞阻四海人心的怨愤呢?”

眼看群情激奋,唐玄宗不敢阻拦,等于默许他们杀人。

宰相杨国忠逃进西门内,诸军士蜂拥而入,争相乱刀砍死。37岁的绝代佳人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国忠的大儿子大常卿兼户部侍郎杨暄以及杨玉环的大姐韩国夫人也一并被杀。

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和幼子杨晞以及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逃至陈仓(今陕西宝鸡市),裴柔在竹林中让虢国夫人用剑刺死自己。虢国夫人然后自刎,但没有死,被县吏押回狱中,她血凝至喉而死。

马嵬驿之变,表面上看来是一场士兵哗变,实质上是由皇太子李亨和亲信宦官李辅国、高力士、大将军陈玄礼等策划的一场争权斗争。

皇太子李亨自天宝五载(746年)遭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打击后,极为孤立;杨国忠任宰相后,又连遭倾轧;安禄山叛乱时,唐玄宗李隆基本想让皇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于杨国忠及其姐妹的反对而未成事实;后又弃京幸蜀,如果到了杨国忠的大本营蜀中,李亨在杨国忠集团的控制下就更无出头之日了。因此,皇太子李亨主谋,借机除掉了杨国忠杨贵妃为代表的杨家势力。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国忠为什么要提出逃亡蜀地?

怕死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国忠为什么要提出逃亡蜀地?

杨国忠是剑南节度使,四川对玄宗算是控制范围内的地方,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个地形,易守难攻,北有剑门关,东有三峡。天然屏障好,自然去那里更为安全。

然后,四川离陕西也近一点,益州在当时也是属于经济生活不错的地方了。总得来说,四川在当时属于南部不错的地方。继续再往南逃的话,基本上不免要说又远又荒,关键是远。再者,逃到四川已经安全,根本没有必要继续往南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