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知道阿尔巴尼亚这个灯塔的前世今生?以前我很迷恋它?
谢谢邀请:
我想提问者大慨和我一样是50一60年代出生的先生吧,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这些国家的名字,就像根植于骨髓、流淌在血液一样,无需记忆,只要开个头就脱口而出。只有和那有关的,比如看了一场电影,是哪个电影院?和谁一走去的?是买票的还是混进去的?是晚上看的还是逃课看的?这些才需要记忆。说到电影,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可是文革“电影荒”的年代最难得的精神食粮了,《地下游击队》,《宁死不屈》,《伏击战》等等表现二战的影片,看的我们是如痴无醉。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大家都会情不自禁的模仿。岁月悠悠,不堪回首,还是关注题目吧。
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南部,是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的南欧小国,从1415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500年,在这段时间里,阿尔巴尼亚逐渐被伊斯兰化,成为欧洲唯一的穆斯林国家。从1912年,阿尔巴尼亚重新独立,1939年起先后被意大利、德国吞并,二战结束后获得解放,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欧洲国家。
1960年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赫鲁晓夫策划对中共“发难”,其他东欧国家紧随其后,唯独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不同意苏共的做法,由此被赫鲁晓夫看作“异类”,苏阿关系破裂后,中阿关系迅速升温,中国长时间视阿尔巴尼亚为“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中国接替苏联,成为阿尔巴尼亚的最大援助国。阿尔巴尼亚在国际事务中也给了中国不遗余力的支持,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案,而决议案的“领头者”,便是阿尔巴尼亚。
1972年后,随着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阿尔巴尼亚开始对中国的政策大加指责,阿领导人霍查还对国内的“亲华派”进行了清洗,由此导致中阿关系逐渐走向破裂,1978年,中国全面停止了对阿的经济援助。
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61年退出华沙组织,与苏联彻底断绝关系,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至今。2009年正式如入北约,并获准入欧盟申请,2014年获欧盟批准成为候欧盟选国。以欧洲的标准来看,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属贫穷和落后的,但人民生活逐渐在改善,各方面发展还都不错。
谢谢阅读
很想知道阿尔巴尼亚这个灯塔的前世今生?以前我很迷恋它?
你是想问阿尔巴尼亚为什么被誉为“欧洲she会主义明灯”的吧?
其原因是那时的共运阵营基本都团结在苏联旗下,却有人想夺过旗帜好当大王。
而阿尔巴尼亚与同属共运阵营的南斯拉夫有民族仇恨,即波黑塞族与阿尔巴尼亚族的世仇(也就是后来南斯拉夫解体,塞族差点灭了阿族,北约不得不出兵的历史原因)。因此阿对苏联倚重南十分不满,可阿只是一个极小的国,苏不可能放弃南而偏向阿。
这就为某人拉拢瓦解创造了条件,不仅各种援助不计其数,以至于阿的工人不用做工,农民无需种地,他们只要进行军事训练,而中国的援建同时也包括为每家每户修建地堡,不仅原材料甚至人工都是中国负责,弄得现在这些建筑在田间地头还到处都是,成了一害。
正因为当时也只能利用这种关系拉到唯一的一个国家,显然十分重要。为此大肆鼓吹阿为“she会主义明灯”,以示自己这位“海内存知己”的朋友都是真正的引导者,那么当然自己才是正宗的领袖。
很想知道阿尔巴尼亚这个灯塔的前世今生?以前我很迷恋它?
阿尔巴尼亚有“巴尔干半岛上亚得里亚海门户”之称,海岸线长472公里,面积2.87万平方公里,人口287.3万(2017),GDP130.39亿美元,预期寿命78.3岁。
阿尔巴尼亚族占人口总数98%,讲阿尔巴尼亚语。70%的居民信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各占20%、10%。2011年城乡人口占53.7%、46.3%。
阿尔巴尼亚人是古代伊利里亚人后裔,这在血统上与后来的斯拉夫人不同,他们按照族群和语言分为两个支系,以什昆比尼河为界,北部是山区保守的格吉德人,南部是沿海的托斯克人,相对开放,现两者间差异基本消失。
阿国内没有族际冲突,邻国(前南、主要是科索沃与马其顿)境内阿族的命运一直让它牵肠挂肚,联合国报告排除阿尔巴尼亚与科索沃合并的可能。2012年底,时任总理宣布给全球阿裔阿尔巴尼亚国籍,不知在这嫌贫爱富的世界里,能有多少海外阿族人稀罕该国的一纸身份?
早在公元前1000年,从多瑙河北部移居到巴尔干的印欧人种伊利里亚人部落已定居于此,他们信仰多神。前4世纪至前2世纪,建起伊利里亚王国。公元前168年被罗马帝国所灭,此后一直在罗马、拜占庭的版图内。公元4世纪后先后受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等的侵扰,始终未被斯拉夫人征服或同化,坚守信仰和传统,他们在吸收色雷斯和罗马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又借鉴拜占庭和斯拉夫的东西,形成具有独特语言的民族阿尔巴尼亚人。12—14世纪当地曾出现数个封建公国,但不代表整个地域和族群。
1415年,奥斯曼帝国侵入,近500年的统治使得阿更加封闭落后。1443年11月,奥斯曼骑兵阿族首领斯坎德培在克鲁雅宣布科斯特里奥特公国光复。斯坎德培努力化解阿族各大公、显贵间互相猜忌甚至势不两立的“血仇”,只用三个多月时间缔结联合全阿族的“莱什同盟”,抵御奥斯曼军队长达24年多,直至1468年英雄病逝,阿全境才被完全征服,伊斯兰教进入该地,形成阿尔巴尼亚人三教并存的信仰状况。阿尔巴尼亚国旗源自斯坎德培的家族徽记,古都克鲁雅被称为“山鹰之巢”,斯坎德培策马执刀的雕像成为国家符号,印在国民身份证上。
1878年,争取民族自决的“普里兹伦同盟”成立,阿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阶段。1912年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在发罗拉升起独立旗帜。一战中它被奥匈、意、法军占领,1939年遭意大利入侵,二战中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4年11月29日全国解放,1946年1月11日成立人民共和国,1976年加入“社会主义”字样,1991年改为现名。
20世纪60、70年代,阿尔巴尼亚成为“四邻不亲”、独步于东方阵营的“社会主义明灯”,它与东方大国共同反对“苏修”和“美帝”,后者从1954年到1978年,总额达100亿元人民币(约合当时60亿美元)的经济、军事物资与资金源源不断。在霍查“一手拿镐,一手握枪,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号召下,阿全国上下将受援钢筋、水泥化作40万座大小碉堡。
霍查和劳动党领导的阿尔巴尼亚被外界视为“与世隔绝的封闭的斯大林式堡垒”,其特点是“贫弱多灾、充满猜疑”。据称霍查最崇拜斯坎德培和斯大林,其性格中偏执、僵化与专制与后者不相伯仲,党内大清洗与之一脉相承,劳动党50年历史中(1941—1991,霍查1985年去世)至少有12次党内清洗。苏东剧变波及该国,20世纪90年代,两波至少70万阿尔巴尼亚人争先恐后地逃往国外,主要是最近距离40海里的意大利和南邻希腊。
从“自闭”到开化,从举目无亲到投怀送抱,阿尔巴尼亚一步跨越。科索沃战争中阿向北约开放领海、领空,2009年它如愿加入北约,外交、军事唯美国马首是瞻,每年可得3000多万美元的援助,而加入欧盟尚需时日。
2015年10月,阿尔巴尼亚足球队史无前例地打进法兰西欧洲杯决赛圈,全国焰火划破夜空,海内外阿族心潮澎湃……
很想知道阿尔巴尼亚这个灯塔的前世今生?以前我很迷恋它?
我是萨沙,我来回。在新中国历史上,曾经对亚非拉很多国家无偿援助。
以往,我们认为援助给北越的物资应该是最多的,世界跨度也最常。
萨沙告诉你,错了。中国无偿援助最大的国家,是欧洲的阿尔巴尼亚。
援助总数量高达当时币值100多亿人民币(相当于今天1万亿人民币以上)。
阿尔巴尼亚的情况很特殊,他常年被南斯拉夫控制。
战后,阿尔巴尼亚好不容易独立,但铁托也曾计划吞并它。
阿尔巴尼亚无奈之下,只能投靠苏联以对付铁托。
然而,苏联对阿尔巴尼亚也有领土野心,试图迫使它加入华约,借此控制它。
阿尔巴尼亚于是又彻底摆脱苏联的控制。
阿尔巴尼亚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被北约信任,不能和他们结盟。
走投无路之下,阿尔巴尼亚找到了中国。
客观来说,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阿尔巴尼亚在国际外交上对中国有一定的帮助。
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最终被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回到联合国大家庭。
当然,我们为此也没有少花钱。
曾出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的耿飚写道:我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锁、存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提供的。从1954年以来,我们给阿的经济、军事援助将近90亿元人民币。阿总人口才200万,相当于中国人给每个阿尔巴尼亚人送了4000多元的红包(当时币值),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中国普通工人月薪不过20元。军援项目之繁多,数量之大,也超出了阿国防的需要。在阿方领导人看来,向中国伸手要援助,似乎理所当然。霍查曾经毫不掩饰地说:‘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如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谢胡还说:‘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
没想到,阿尔巴尼亚饭来伸手以后,却对我国援助的物资极为不珍惜,胡乱使用。
耿飚回忆:在援助物资的使用上,阿方浪费极其严重。我在实地调查时看到:马路边的电线杆,都是用我国援助的优质钢管做的。他们还把我国援助的水泥、钢筋用来到处修建烈士纪念碑,在全国共修建了1万多个。我们援助的化肥,被乱七八糟地堆在地里,任凭日晒雨淋。诸如此类的浪费现象,不胜枚举。李先念副总理访阿时,曾问谢胡,你拿我们那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他竟说,根本没有考虑过还的问题。
很想知道阿尔巴尼亚这个灯塔的前世今生?以前我很迷恋它?
喂不饱的狼羔子…
很想知道阿尔巴尼亚这个灯塔的前世今生?以前我很迷恋它?
阿尔巴尼亚,对我们五、六十年代过来之人说来不会陌生,一般人都看过该国的故事片〈第八个是铜像〉,抽烟的人都抽过该国的香烟,呛人呛得厉害,可见烟丝质地不怎么样。但了解阿尔巴尼亚,大多与当时的国际政治因素有密切关系。记得我国与前苏联交恶的时候,阿尔巴尼亚坚定地站在我国一边,在我国进入联合国的时候,阿尔巴尼亚也出过大力。因此,那时为了回报这盏“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我们节衣缩食全力支援他们,而他们却毫不在乎,不懂得珍惜,好像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当我国与美国洽谈建交时,他们又是反对又是抗议。为此,中、阿关系一度跌入冰点,我国对该国的外援也自然停止。如今多少年过去了,我国已跨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节节攀升,而阿尔巴尼亚的经济还在原地打转,举步维艰,位列欧洲贫穷国家之首,这又能怨怪谁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