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大汗蒙哥为何在此丧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蒙古大汗蒙哥肯定是是在钓鱼城下,但死因至今没有定论。

说法有这么几个:

第一,中了飞石。

《合州志》记载,当时钓鱼城有一些远程投石器,不过在很远距离就没有精确度。

蒙哥在钓鱼城外观战,特别站在安全距离。

期间,钓鱼城发现有大汗的旗帜,就用投石器朝这里乱射。

结果恰好有一枚飞石击中蒙哥,这是意想不到的事件。

蒙哥重伤6天后医治无效,最终死亡。

第二,死于传染病。

蒙古人进入中原以后,遇到了很多传染病。

尤其四川重庆钓鱼城这里非常潮湿,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非常不适应,患病者很多,死亡也多。

《元史》记载蒙哥患上了严重的痢疾,在没有青霉素的当年是绝症,最终蒙哥因此病死。

第三,染病加受伤。

《中国史纲要》记载“蒙古军因军中痢疾盛行,死伤极多,蒙哥汗又为宋军的飞矢射中身死”。

也就是说蒙哥是染病后,又受了伤,两样夹攻,最后才死了。

无论什么原因死的,根本原因在于久攻钓鱼城不克。

蒙哥的死亡对世界有着重大影响。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开始争夺大汗宝座,双方激战。忽必烈打赢了以后,毒死了阿里不哥。

其他四大汗国中的3个汗国,认为忽必烈是篡位和谋害皇帝,同忽必烈决裂,双方甚至开战。

忽必烈设法打垮了窝阔台汗国,吞并了其中大部分领土,由此蒙古帝国实际分裂。

而因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政权,唯一支持忽必烈的伊尔汗国大汗旭烈兀率主力东返,导致剩下的蒙古军队只有一二万兵力,在巴勒斯坦被埃及马木留克骑兵击溃,停止向非洲的入侵。

由此,蒙古帝国基本停止了向外扩张。如果旭烈兀没有率领主力返回,马木留克骑兵哪里是蒙古人的对手,非洲至少北非地区也会被蒙古人占领。

钓鱼城:大汗蒙哥为何在此丧生?

蒙哥大汗逝世于不知名的四川钓鱼城下,既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首先,蒙哥汗得以在库里台大会上成为大蒙古国的大汗,存在着一定的军事政变的因素,因此来自窝阔台大汗后裔和察合台系的反对者为数相当多,在血腥镇压诸反对派势力后,一贯以战功卓绝而著称的蒙哥汗,急于取得战场上的辉煌,来巩固自己的汗位。在相继派出的亲兄弟忽必烈和旭烈兀分别在远征大理和波斯建功后,蒙哥汗更是不可遏制的要以亲征完成灭宋大业。

其次,在经过多年的对宋川中作战后,蒙古军已基本适应了巴蜀地区山高水急的地势特征,尤其是在刚刚发生的马湖江水战中,成都蒙军都元帅紐璘率领张威、石抹按只、完颜石柱等将,组成了多达200艘战舰的水军,一举突破南宋水军在马湖江上设置的防线,活捉宋军主将张实。至此,蒙古水军开始控制长江上游水面,顺流直下可直接威胁重庆。

于是公元1258年春,蒙哥大汗正式下诏,三路伐宋:第一路左翼军,由贴木格斡赤斤后裔塔察儿王为统帅,东道诸王也松格(哈撒儿次子)、察忽剌(合赤温后裔)、忽林池国王(木华黎后裔)、纳陈驸马、帖里干驸马、怯台千户、察罕那颜、及张柔部汉军等随征,号称三十万,实则五万余人,以荆襄地区为攻取目标。第二路右翼军,由蒙哥大汗亲任统帅,窝阔台系宗王也可—合丹、秃塔黑、察合台系宗王忽失海、阿必失合、纳邻—合丹、拖雷系宗王穆哥、阿速带等随征,其它各路应诏而来的部队,还包括:甘肃蒙军八里赤万户、君不花驸马部、探马赤军脱欢部、拔都儿部、阿答赤部、乞台不花部、维吾尔亦都护马木剌的斤部、四川利州蒙军汪德臣、赵阿哥潘、李忽兰吉部、成都蒙军紐璘、刘黑马部、汉军史天泽、董俊、严实各部等,号称六十万,(波斯拉施特语),实则七万余人。第三路则以云南兀良合台本部军组成,进攻广西、湖南,以袭扰宋军后方。

以如此强大军力被后盾的蒙哥大军,不想入蜀作战一开始就颇不顺利,在苦竹隘就屡攻不克,甚至在放出此前被俘的宋将张实以作游说投降的使者后,还遭到了张实反戈一击,反倒去鼓励守将杨立的坚守之志。当最终苦竹隘因断粮被攻陷后,恼羞成怒的蒙哥下令肢解张实、杨立,屠灭全城军民。

之后,蒙哥大军以汪德臣部为先锋,沿嘉陵江南下,一路连克多城。另以宗王穆哥为主将、辅以史天泽、史枢父子,扫荡渠江沿线,也是所向披靡。到了1258年底,蒙哥与穆哥准备分进合击川东重镇重庆,却不想在路上的合州钓鱼城被阻挡住了前进的步伐。

钓鱼城四面险要,三面临江,且经过了多位南宋将帅们的先后修葺,早已成为宋军在川东防线上的重镇。此时,钓鱼城守将统将是王坚,其曾是宋军名将孟珙的部下,与金军、蒙军有过多年作战的经验,早在蒙哥大军伐蜀的消息传来之时,王坚就已经开始做好了守城物质和粮食的储备,此时的钓鱼城可谓众志成城,决心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

公元1259年春,蒙哥大汗集合众将欢度新年并商议军情,会上探马赤军将领札剌亦儿部的脱欢,认为川东初春的气候与军不利,建议主力暂且北撤,留下少量军队袭扰宋军防线。但立刻遭到八里赤万户、紐璘等大多数将领的痛斥,认为强弱悬殊,此番进军必取重庆后,东出荆襄与左翼军会师。这时,又传来了奉蒙哥汗之命,前往钓鱼城劝降的降将晋国宝,已被王坚下令斩杀,蒙哥汗大怒,晓喻诸将,必以武力征服钓鱼城,于是,一场惨烈的攻城战就此展开。

按照蒙古军的部署,穆哥、史天泽、曳剌秃鲁雄等陆续攻取渠江沿线各城镇、堡寨;降将杨大渊攻陷合州旧城;而以紐璘督率水军袭扰重庆、忠州、夔门等钓鱼城下游诸城,并在房州击溃了湖广宋军的水军王登部。这一切都是为了彻底切断钓鱼城可能的外援的出现。

2月,进攻钓鱼城的战斗正式展开,蒙古水军将领李忽兰吉、怯里马哥以战船200艘攻打钓鱼山下宋军沿江船只和外堡,取得大胜。其后,即以八里赤、汪德臣等蒙汉军精锐,直接攻打钓鱼城之镇西门和护国门,但由于守军凭险坚守,连续数日苦战,蒙军失利而退。三月,蒙军诸将对钓鱼城进行全线围攻,但还是一无所获。四月,由于出现连续二十多天的大雷雨,只好暂停攻城。四月二十二日,雨停后,蒙哥汗亲自督促探马赤军强攻护国门,被宋军击退。二十四日夜,蒙军董文蔚率“邓州选兵”,绕道攀爬悬崖,一度攻上城头,但随后遭到宋军敢死队反扑,竟被打垮、败还。五月,屡攻不克的蒙军士气开始不振,反观钓鱼城的宋军却是越战越勇,王坚甚至几次组织精兵夜袭,给围城蒙汉军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钓鱼城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已传到临安,宋理宗颁诏公开嘉奖王坚的功绩为“在蜀列城之冠”,并催促在襄阳囤集重兵的吕文德择机入援钓鱼城。

五月下旬,吕文德率舟师万艘大举援蜀,以曹世雄、刘整为先锋,在涪州水战中,击溃紐璘部将火尼赤、阿八赤军,顺利进入重庆城。但在随后沿嘉陵江而上增援钓鱼城的行动中,宋军水军曹世雄等部,被蒙军李忽兰吉部水军阻挡,激战正酣时,蒙哥汗与史天泽部夹江助阵,宋军遭到两岸蒙军雨点般的箭矢攻击,终致大败而溃。此役后,吕文德遂固守重庆,不再试图救援钓鱼城。

进入六月,暑气渐起,蒙军中多有病倒者,前锋大将汪德臣连续派人对宋军进行招降,但毫无结果。汪德臣激愤之下,竟然单骑进逼城下,大喊:“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啊!” 不想城上飞石击来,汪德臣重伤而还。蒙哥汗一向很器重汪德臣,急遣良医诊治、并护送去缙云寺养伤,但当月二十一日,汪德臣还是伤重不治。蒙哥汗闻讯,“抚髀叹惋,如失左右手”。

汪德臣战死后,蒙军上下相顾夺气,已无斗志。王坚则趁势主动出击,但由于李忽兰吉、刘黑马等蒙军水陆将领们的严防,也没有取得多少战果。到了七月,川东酷暑,蒙军诸将皆有归意,但忌惮蒙哥汗的情绪,无人敢提。军中疫情开始暴起,出现了类似霍乱的传染病,随军医生也控制不住,蒙哥汗烦躁下,竟下令以酒治疫,战斗力进一步衰落。相反,钓鱼城里却粮草丰足、水源充沛,为羞辱蒙军,王坚还发炮、投掷出鲜鱼、面饼等至城外,扬言再守十年也无问题。

蒙军既无力攻城,碍于面子,蒙哥汗又始终拒绝退兵,只好加强围困。某日,蒙军筑造高台,想窥测城中虚实,被宋军炮弹击中崩塌,在现场观战的蒙哥汗“被炮风所震,因成疾”,终于下令撤离钓鱼城下。这里的“被炮风所震”是不是指被炮火击伤? 已无法确定。而拉施特《史集》里说,蒙哥汗自进入六月就已经生病,且日渐严重。退军后蒙哥仍拒绝班师,意欲绕过钓鱼城直接攻打重庆,但其时病已严重,在路过金剑山温汤峡时,蒙哥汗驾崩。

钓鱼城:大汗蒙哥为何在此丧生?

大汗蒙哥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儿子。13世纪时蒙古汗国如龙卷风一般从亚洲中部兴起,席卷了整个亚欧大陆,金国、西夏、西辽、阿拉伯、罗斯、花刺子模等强大国家纷纷被征服,蒙古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四大汗国。当时的欧洲人将蒙古人的征服叫做上帝之鞭,在蒙古兴起的几十年,几乎是无敌的。然而,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却在钓鱼城之战后驾崩。

蒙哥汗得以在库里台大会上成为大蒙古国的大汗,来自窝阔台大汉后裔和察合台系的反对者为数相当多。在血腥镇压诸反对派势力后,一贯以战功卓越的著称的蒙哥汗,急于取得战场上的辉煌,来巩固自己的汗位。在相继派出亲兄弟忽必烈和旭烈兀分别在远征大理和波斯建功后,蒙哥汗更是不可遏制的要以亲征完成灭宋大业。

经过多年对宋川中作战后,蒙古军已经基本适应了巴蜀地区山高水低的地势特征。

公元1258年,蒙哥大汉正式下诏三路伐宋。第一路左翼军,以荆襄地区为攻取目标。第二路右翼军,由蒙哥大汗率领主力进攻四川。第三路则以云南兀良合台本部军组成,进攻广西、湖南、以袭扰宋军后方。三路的计划是在湖北一带完成会师,顺江而下,攻击临安。

钓鱼城坐落在今四川省合川县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极为险要。这座要塞是南宋名将余玠创建的山城防御体系中的核心堡垒,并经过现任守将王坚的进一步完善。城分内、外两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都系条石垒成,坚固无比。外城之外还修建有一字墙。

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竭的丰富水源,周围山路也有许多可耕田地。可谓外有天险可抵御大军强攻,内有粮秣可供长期接受坚守。

钓鱼城本就兵精粮足,由于此次大汗蒙哥亲征,来势凶猛,西北沦陷区的陕西、甘肃、四川军人百姓纷纷投奔钓鱼城。钓鱼城声势大震,军人百姓加起来有十几万,士气高涨,可谓万众一心。

大汗蒙哥统帅大军到了钓鱼城的时候,正是夏季,蒙哥亲自督战,谁知这一仗打了五个多月,蒙古军损失惨重,钓鱼城纹丝不动。

到1259年正月,蒙哥派南宋投降的将领晋国宝到钓鱼城劝降,王坚把晋国宝放入城来,押送到练兵场,当众砍了脑袋。蒙哥大汗非常的生气,一场惨烈的攻城就此展开了。

钓鱼城物资充足,士气高涨,无论蒙古军如何的强攻,钓鱼城仍安然无恙。

到了七月,川东酷暑,天气越来越热,蒙古人已经难以适应四川高温的天气,军中出现了大量的暑热、疟疾、霍乱等疾病,随军医生也控制不住。与此同时,南宋的救援部队成功突破了蒙古防线。蒙哥汗的恼怒和焦躁也一天天积累。蒙军主将皆有归的意思,但忌惮蒙哥汗的情绪,无人敢提。

大汗蒙哥下令制造大量的攻城器械,准备进行最后的攻坚战。又在城外搭起了高台,瞭望城中的形势。

在现场督战的蒙哥汗“被炮风所震,因成疾”,终于下令撤离钓鱼城。这里的“被炮风所震”是不是是被炮火击伤的,无法确定。而拉施特《史集》里说蒙哥汗自进入六月已经生病,且日渐严重,退军后蒙哥仍继续拒绝班师,意欲绕过钓鱼城直接攻打重庆,但其实病已严重,在路过金剑山温汤峡时,蒙哥汗驾崩。

不管咋样,蒙哥究竟为何折鞭钓鱼城下,是因炮风震伤而死,还是因为得病而亡,尚未有定论。

大汗蒙哥临终且留下“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

,而尽诛之”的遗诏。蒙哥驾崩之后,为争夺汗位,各路蒙军纷纷回到草原。这使得南宋的历史又延续了20年,也使得蒙古西征的高潮至此终结。

钓鱼城:大汗蒙哥为何在此丧生?

自己作死,以为亲临前线鼓舞士气就能拿下,但钓鱼城的城池不是那个年代技术能拿下的,加上蒙哥倒霉,被打死了。

打死蒙哥其实没啥骄傲的,对南宋而言不过是苟延残喘。

多米诺骨牌一样 蒙哥死了,蒙古欧洲、埃及的军队纷纷撤回,再无力西征,摧残了阿拉伯文明,却打醒了欧洲,大航海时代到来。

如果蒙古人继续西征,不说打下,就是与西欧和埃及那些人有了交流的话,日后中国闭关锁国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少(郑和下西洋,看了一圈穷国,感觉大明这么强,干嘛和他们玩儿?啪!大门锁死)

钓鱼城:大汗蒙哥为何在此丧生?

元宪宗蒙哥是托雷的长子,忽必烈是托雷的第四子,两人是同母兄弟,都是庄圣太后所生。蒙哥生下来的时候,被人称赞日后必定大贵。窝阔台在潜邸的时候,收养蒙哥作为自己的儿子。等到托雷去世后,窝阔台让他回去继承托雷的领地。等到窝阔台和他的长子去世后,蒙哥被蒙古贵族推为皇帝。

蒙哥为何攻打钓鱼城

蒙哥继位后,召开宗室和百官大会,确立了两个新的进攻方向,即南宋和西亚。西亚由蒙哥的弟弟旭烈兀亲自统领,征讨南宋则由蒙哥亲自统领。当然,蒙哥给南宋安的罪名是“违命囚使”。蒙哥、忽必烈、兀良合台兵分三路,征讨南宋。

蒙哥进入四川以来,连连获胜,这使得他信心大增,认为钓鱼城也可以很快攻下。可是,从公元1259年开始,大半年的时间内,蒙哥在钓鱼城下毫无进展。而令人疑惑的是,在7月份的时候,“帝崩于钓鱼山,寿五十有二,在位九年”。

蒙哥为何死在钓鱼城

《元史》中对蒙哥的死因讳莫如深,只是6月份“帝不豫”,然后7月份便驾崩,甚至都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导致后面蒙古统治阶级为了皇位大打出手。史书中向来有为尊者讳的习惯,那么,大汗蒙哥为何死在钓鱼城?主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第一,被宋军用箭射死。蒙哥中飞矢而死,这也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现在钓鱼城旧址的明代石碑上,也是记载的蒙哥被飞矢射死。

第二,医治无效死亡。这个说法是蒙哥得了疟疾,医治无效而死。蒙哥自己就说过这样的话:“今在宋境,夏暑且至,汝等其谓可居否?”蒙古士兵到了南方水土不服,但战事又一直胶着不下,许多士兵都得了疟疾。等到6月份的时候,蒙哥也被传染,最终医治无效去世。

第三,忧愤致死。蒙古铁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蒙哥在攻打钓鱼城大半年的时间里,多次被宋守军挫败。这让蒙哥忧愤万分,最终死在军中。南宋黄震编写的《古今纪要逸编》中,采用的是这种说法。

第四,船被凿空而死。这种说法记载于《海屯纪年》中,蒙哥乘坐的战船被宋军凿穿船底,蒙哥落水而死。

第五,被炮震死。这种说法是蒙哥在望楼上观察钓鱼城的情况时,被城内士兵趁机发射石炮所伤。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的是蒙哥被石炮的炮风震伤,治疗无效后死亡。另一种说法是蒙哥直接被石炮击中,重伤而亡。

蒙哥死后的影响

蒙哥的死因,因为古代要为尊者讳,死因不被史官明言,所以现在还是存有争论。但不论是哪种原因,蒙哥的死亡是非常迅速的,以至于他都没时间立下继承人。他死了之后,开启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长达四年的皇位争夺,变相地延长了南宋的寿命。也使得原先西征的军队脱离了掌控,成为一个独立的汗国。在蒙哥死后,原先庞大的蒙古帝国也开始逐渐四分五裂,走上了各自的发展路线。

所以,蒙哥死在钓鱼城,其诱因是因为钓鱼城的险峻形势,使得蒙哥长攻不下,这才有了后面蒙哥驾崩。虽然蒙哥的死因尚不明确,但无疑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曾经的“上帝之鞭”,也有失效的时候。

钓鱼城:大汗蒙哥为何在此丧生?

朋友,你好,对于你说的问题,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到你。

蒙哥(1209年1月—1259年8月),全名:孛儿只斤·蒙哥,大蒙古国的大汗,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他曾带领蒙古骑兵挥军直下,一鼓作气占领了欧亚大陆无数江山城池,使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领土最为广阔的时期。

南宋宝佑六年至开庆元年,即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1258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御营亲兵10万,分三路进攻四川,连克南宋许多州县,兵临钓鱼城下。宋将王坚及副将张珏扼守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山上)抵抗蒙古军进攻。

对于你说的“蒙哥亲征南宋为什么会死在合川钓鱼城?”这个问题,其实是分为内外因的:

外因(让战事持久不下,促使意外发生):一是钓鱼城下有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擅长带领骑兵打战的蒙哥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二是余玠入蜀主政后加强了钓鱼台的防御体系建设,将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内开荒种粮,修建仓库、水池(水井)、火药厂、阅兵场等设施。

内因(蒙哥自身原因):

一是蒙哥得病而死。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合川6月又值酷暑季节,而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 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据《元史》、《续资治通鉴》记载,蒙哥汗于六月患上了病,而拉施特的《史集》更明确说蒙哥是得了痢疫,后因医治无效而死。

二是蒙哥中箭而死。据《马可波罗游记》及明万历的《合州志》等书记载,蒙哥汗负了伤。且现存于四川省合川县钓鱼城旧址钓鱼山忠义祠内,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合州所立的《新建二公祠堂记》石碑碑文也说蒙哥是“中飞矢而死”,由此可见蒙哥之死是因飞矢射死。

三是蒙哥因炮风震伤而死。1484年,明朝四川巡按谢士元在《游钓鱼山诗序》记载着蒙哥是遭“炮风致疾”而死。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的《钓鱼城记》一文中也说蒙哥是在架设望楼窥视钓鱼城时,遭到城内宋军的炮石轰击,蒙哥为“炮风所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次过金剑山温汤峡而殁”。但是,也有说法是因炮石击中因伤势过重致死,但不管是炮石击中还是炮风所伤,都是与炮石有关而致死。

不论如何,蒙哥究竟为何折鞭钓鱼城下,尚未有定论,我们还是以史学家们的考证与相关史料记载、证物为准。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