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卫生员没有一定,一般都是携带部队里面最普遍的枪,打得激烈的时候拿到什么枪就用什么。80年代中越战争时期,我军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老山前线著名的战斗英雄王国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当时某部排长王国安防守的无名高地,孤立前出,是阻止越军犯我老山的第一道大门。这里离越军前沿哨位非常近,距离不到10米。身后是被越军炮火严密封锁的开阔地,物资运送和兵员增援都很困难,只能靠电话和无线电同指挥所保持联系。前线官兵都管这块阵地叫“独立王国”。
王国安便是这个“独立王国”的“国王”。他带领自己的排守卫这块阵地长达90多天,击退越军的偷袭和强攻达上百次。尤其是1986年7月19日,越军向我军前沿阵地发动大规模攻势,双方的炮弹在头顶不断飞过,天空中一片红光,这成为当时老山前线少有的鏖战。来自四川江油县的王国安用一口浓重的四川话指挥战斗,越军两次攻到排指挥所洞口,都被王国安带着卫生员和通信员给打了下去。
高地上的1号哨位,表面阵地一度被越军占领。战士韦昌进身负重伤,被堵在炸塌的猫耳洞里。韦昌进用报话机呼喊炮火支援,王国安不忍心让炮火炸自己的战士,结果韦昌进在报话机里大吼:“排长!你还要阵地吗?赶紧叫开炮啊!”打到下午,全排没有负伤的官兵仅剩十几人。而王国安沉着指挥,越战越勇。最终,我军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越军在前沿阵地仅丢下的尸体就有180多具。
还有著名的战斗英雄江玉平,他的事迹曾感动了整个老山前线。1986年5月31日,前沿某高地告急,我军组织突击队火速增援。某部班长江玉平率十几名突击队员向“百米生死线”冲去。江玉平冲在最前面,一颗炮弹飞来,他的左腿被弹片齐齐削去。他拒绝了战友们的抢救,催促大家在“百米生死线”上绝不可停留,自己掩护大家冲过去。
在江玉平的掩护下,突击队冲过去了。江玉平昏迷了好一会儿,又被炮火震醒。往后爬70米就是战地包扎所,可以保全生命。往前爬则是血战中的前沿高地。江玉平没有犹豫,一寸一寸向前爬去。
爬行过程中,江玉平的右脚又被炮弹炸断。但他仍继续爬,200多米的距离,被江玉平染成了一条血路。几个小时后,双腿都被炸断的江玉平终于爬上了前沿高地。此时他双腿断处露出白森森的骨头,战士们看得全都流下了眼泪。
江玉平表示,自己曾在这块阵地上坚守过,熟悉情况。他用微弱的声音向新接防的战士们交代了雷区的位置,越军经常偷袭的阵地缺口,哪里还存着几箱万分危急时才能使用的手榴弹。交代完这些,江玉平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牺牲在前沿阵地上。
这些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让我们记住英雄的名字,永远不要忘记。参考资料:两岳雄师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
看了十几个回答都是说什么卫生员不能佩戴武器,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我所参加过的四次维和任务和一次海地反毒实战中,卫生员佩戴的武器跟一名班用突击手的武器一模一样。装备单兵制式步枪加医疗急救包,班长级别以上的装备步枪和手枪。下图是中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分队任务现场,各位看看手里拿的是什么。
卫生员这种叫法我只在电视里看到过,实际上的称呼应该是医护兵。医护兵有几种,
1 在驻地医院的医生,基本都是军官,但也有配备武器,单兵制式步枪,手枪都有。虽然有联合国法案规定,交战国不得攻击对方医院,学校,医院,平民。可是大多数战争是不管你那一套的,看很多回答都拿日内瓦公约说事,我想说到了真正的战场上,难道你还能去拿日内瓦公约跟叛军说事吗?那些反政府武装分子专门攻打医院,抢药品,在非洲很多国家药品比黄金都贵,一瓶抗生素能换把反坦克火箭筒了。
2 班用战地医疗兵。这个兵种只要你在部队通过了战地医护训练课程就可以拿到资格,我本人就有,出任务的时候跟班里一起行动,在手臂上套个红十字就可以,也有很多国家的觉得红十字太显眼,破坏迷彩的整体隐蔽性,为战地医疗兵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取消掉了红十字臂章。在战地医护课程里要学1-4级的急救,每天还要负重50公斤跑5公里(多为肩抗),学习掩护射击,队形,和各种医护知识。下图为战地医疗兵。
3 战地医疗队。
隶属于各个陆军团部的医疗分队,比如工兵团医疗队,步兵团医疗队。在战争时主要负责战地现场的抢救,伤员的撤离。他们不但有制式班用武器,而且配备医护装甲车,武装直升机等机械化装备。当代战争中的医疗兵,可不是二战那时候的被日军称为活靶子的医护人员了,都是争分夺秒一边打仗一边救人。在全球军人职业化的今天,很多国家职业军人没有一个是非战斗人员,每一个士兵,每一个职业都要接受战斗训练,并通过测试。包括文书,汽车修理兵,医务兵,伙食兵,在部队超市里收银的兵,网络通讯兵,只要是士兵就没有不会打仗的,先学战斗技能在学职业技能。下图是中国驻马里步兵团战斗医疗分队。
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
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我是一位老兵这个问答不陌生,因本人在部队服役了四、五年,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对部队的武器装备还是深知熟解的。不同的时代,军人配枪也不一样。
比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如果是野战军医院,因当时枪支弹药紧张,医生、护士、卫生员基本上不配枪。医院大多数在后方,首长会派一个连队的战士,负责保护医院的医护人员的安全。建国前战争年代每个连队建制不全,基本上没有专业卫生员,有的连队有卫生员也是兼职。
全国解放后军队的武器装备就很富余了,步兵连队的连部文书、卫生员、给养员、通信员每人配冲锋枪一支。师直、军直的特种兵,比如通信营、工兵营、高炮营等,因不经常上前线,所以连队连部的文书、给养员、卫生员、通信员不专门配任何枪支,连部的这几大员平时军训时很少参加,因此不配枪。
打起仗来上战场时,连队首长临时决定给他们配枪上战场。医院的医护人员因为是干部,上战场是配手枪。步兵连队的卫生员,上战场一般会带上冲锋枪,因为冲锋枪重量轻、能点射、火力强。上战场救伤员时,先给敌人一个点射压住敌人火力,再让别的战友掩护自己前去救伤员。
综合上述是我对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的认识。
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
我亲自参加了两次战斗,我又是连队文书兼军械员,卫生员基本上和我在一起,所以我有发言权。
开始我们是82无后座力炮连,除专业炮之外,没有战斗,平时的配置,战士有冲锋枪,连队干部都是手枪,星期天擦拭武器,往往连部兵,通迅员,卫生员,文书都要帮连首长擦枪和背枪。
战时我是营部文书,在广西龙州水口关扣茅岭战斗时,我们是这样配置的,其他不说,只说营部兵,通迅员首长背冲锋枪和手枪,营部除卫生员外一般配个医生,卫生员和医生配备手枪和匕手,战前卫生员和医生负责培训战场自救互救等。战时文书和军械员分成两个人了,我是文书专门把决心书,誓言,血书,遗书,装进档案及把连队干部战士遗物打包后,用一白布条把每个人通信地址写上。除保管档案外,我还保管信号枪,指挥旗,军用地图,接收司令部通知通报,报告人员伤亡,武器弹药消耗情况。
因为我们是炮击越南,卫生员虽然有手枪,但没机会用到
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
在过去,卫生员属于非战斗人员,在战场上只配备自卫型武器或者不配备武器,我军《内务条令》第五十五条对卫生员岗位职责规定是这样的:
(一)抢救、治疗、护理伤病员,护送伤病员及时就诊;(二)按时组织预防接种、服预防药,指导卫生防病工作,督促全连执行各项卫生制度;(三)进行卫生宣传教育,负责连队的卫生防护和自救互救训练;(四)指导炊事班搞好饮食卫生,负责饮水净化和消毒;(五)经常了解驻地疫情,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并采取防疫措施。
可见卫生员并没有参与作战的义务和指责,因此为了更多的、有效的抢救受伤士兵,卫生员需要携带大量急救器物资,武器装备则是其次的,可带可不带,比如说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就有一位上战场拒绝携带武器的卫生员张兴武,他在战斗打响后不顾枪林弹雨努力抢救战友,先后救助47名伤员并全部幸存,战后荣立二等功。
▼下图为演练中的陆军卫生员,他们除了要背负一个巨大的急救包以外还要像普通士兵一样配备一支95式自动步枪,卫生员在战场上对于官兵而言就是天使般的存在,当中弹倒下时如果身边及时出现卫生员,那么幸存的概率就非常非常高了。
但是战场是一个十分复杂、十分危险的作战环境,为了以防万一,部队往往要求卫生员携带一些自卫型武器,比如说手枪、冲锋枪。
如果卫生员本人认为有携带步枪的必要,当然也可以像其他战士一样按照战斗要求携带作战装备,只不过这样一来作战装备就会占用急救物资的重量,官兵们反倒心里觉得不踏实了。
卫生员属于非战斗人员的依据是1949签署的《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其中第七章第四十三条规定服装上带有红十字标志的医护人员和十字架标志的宗教人员为非战斗人员;带有红十字标志的医务飞机、车辆和十字架宗教标志的飞机、车辆是不允许蓄意伤害的。
理论上来说身上带有红十字标志的卫生员在战场上是受到保护的,交战各方不允许射杀对方的卫生员,所以卫生员最好什么枪都不要带,以凸现自己非战斗人员的身份。
然而实际上在身处战场的卫生员产生伤亡是不可避免的,纵然交战各方都十分愿意恪守“公约”对非战斗人员的保护规定,可是人长着眼睛看得见,能够控制枪口不对准卫生员,而子弹是不长眼睛的,谁挡在弹道上就穿过谁的身体,并不会因为他是卫生员而改变飞行轨迹。
所以在头顶上飞子弹,裤裆里跑手榴弹的战场上根本无法实现“公约”中对卫生员的保护,一顿炮火覆盖下去或者一阵机枪扫射出去以后,战场上就只剩下两种人——活人和死人。这与交战各方人员的“公约”恪守意愿无关,只是说战争就是如此残酷,大家都无可奈何罢了。
▼下图为正在进行战场模拟救护的美军医护兵,他身上已经不再佩戴红十字标志,“公约”对卫生员以及其他非战斗人员的保护条款已经成为沦为实质上废纸,所以现代战争中卫生员需要像普通士兵一样携带武器。
因此世界各国军队在军队建设中不再把卫生员当成“非战斗人员”,而是像普通士兵一样就行具备技战术素养的战斗人员培养,索性连红十字标志也不配备了,卫生员成为一种拥有医护技能的战斗人员,这就是现代军队中卫生员的武器配置与普通士兵没有区别的原因。
以我军为例,卫生员在学习战场救护技能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武器使用、战术应用的考核,在实战中甚至涌现出一批卫生员战斗英雄,比如说朝鲜战争中志愿军50位“一级战斗英雄”中就有一位卫生员。
除了我军以外,美军同样不把卫生员当成“非战斗人员”对待,卫生员只是一名通过战场救治培训的士兵,在开展救治之余同样需要参与战斗。
这样一来卫生员在战场上带的枪就跟普通士兵没有区别了,如果普通士兵配备95-1式自动步枪,那么卫生员就需要带上一支95-1;如果普通士兵配备03式自动步枪,那么卫生员就得抗一杆03。另外防弹衣、头盔等装备一应俱全。
鉴于卫生员的岗位职责是战场救治,所以与普通士兵的区别就在于弹药基数,普通士兵一个弹药基数为步枪弹150发、手榴弹4枚、手枪弹30发以及其它弹药若干,而卫生员除了武器装备以外还需要携带急救物质,所以可以只携带半个弹药基数,以减轻战斗负重。
▼下图为配备95-1自动步枪的我军陆军卫生员正在测试外骨骼,未来外骨骼技术实现实用化以后卫生员可以在配备步兵标准装备以外还能尽可能多的携带战场急救物质,营救受伤战友的效率也会更高。
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
通常来说,战场上的卫生员是没有配枪的,因为根据国际法来说,卫生员需要佩戴有专门的红十字标志,证明自己属于非战斗人员,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对于配有明显红十字标志的人员和设施等等是不能够攻击的,也因此,卫生员没有标准配枪的问题。
当然了,实战当中,卫生员等等也可以有机会使用武器的机会,不是所有的交战方都执行国际公约,但是他们没有什么专用枪械,只能说从现有的枪械当中选择一款,认为自己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使用了,在作战当中呢,卫生员不担负什么作战任务,主要就是抢救伤员等,这属于救死扶伤。没有要求卫生员投入战斗的,也因此不给他们专门编列武器编制是正常的,只是在枪械富裕的时候,才可能会给他们临时加配一些武器,可以说有什么可以配备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