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进阶,而是去偷学别人的?
慕容复可以说是天龙八部中一个将一手绝世好牌打得稀烂的代表人物,慕容家斗转星移、参合指、龙城剑法皆是当世难得一见的绝学,特别是斗转星移之术,更是慕容世家享誉百年之久的最大底牌。慕容复为何不将斗转星移之术修炼到最高层,也像大理段思平一样以武立国?
天龙八部中,北乔峰南慕容齐名,在江湖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但随着乔峰在嵩山少林大会上一句:“乔峰大好男儿,竟与你这等人齐名!”南慕容可以说是声名扫地,慕容家几代人创出的名声几乎被毁灭殆尽。
斗转星移之术是慕容家上代先人中一位才华横溢,惊才绝艳之辈创出来的一门极为奇妙的武功。这位名叫慕容龙城的绝世高人,也继承了慕容家复国的梦想,只是等他创出这门神功出来,并凭借这门武功闯出了天下第一的名头,打算真正实施他的复国梦时,五代群雄逐鹿的局面已经被赵匡胤终结。一代枭雄慕容龙城只能含恨而终。
五代时期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武学盛世,天龙中提到的几位只闻其名,不见其事迹的绝世高手可能都在这一时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绝世风采,包括六脉神剑的创造者,大理开国皇帝段平思。逍遥派的创始人,一手教出逍遥三老的逍遥子,以及以盘龙棍法和太祖长拳打出威名的赵匡胤。慕容龙城能成为当世第一,显然靠的就是斗转星移之术。
就像同样是太极,一代宗师张三丰用出来的效果绝对不可能是以闪电五连鞭出名的某大师能望其项背的一样。慕容龙城作为创始人,用出的斗转星移也绝对不是慕容复之流可以相提并论的。
纵观天龙中慕容复与书中几大高手的对战,就会发现斗转星移完全就是鸡肋,并未达到江湖传说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神奇。与丁春秋对战时,对方实力高于自己,无法将丁春秋的招式反弹回去伤害对手;对战乔峰时,乔峰的降龙十八掌掌力太过浑厚,力道急速回旋,慕容复无法判断攻击方向,自然也无法用斗转星移;对战鸠摩智时,对方的招式精妙,变化多端,无从判断,自然也无法用出斗转星移。
如果一门武功,限制条件极其多,最重要的是对战比自己厉害的对手时完全无法派上用场,那这门武功就纯粹是鸡肋,要之无用,弃之可惜。只能用于比自己实力弱的对手,本来境界就高过对方,何必非要炫技用出斗转星移?
出现这种情况,明显不是斗转星移本身的问题,毕竟这门武功已经在慕容龙城身上得到验证,效果显著。唯一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斗转星移之术很有可能也和倚天的乾坤大挪移一样,也是分为好几层的。慕容复可能只修炼到前两层,只能发挥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
还有一点,作为原理大体相同的武功,斗转星移很大可能也是需要极为深厚的内力才能运用自如,完美发挥其所有作用的。其实想想也容易理解,你要能自如转移对方的力道,起码得有深厚的内力支撑,不然对方掌力临身,还不等你运用卸力技巧就被击退或击伤了。
就像杠杆一样,给你个支点,你也得有一定的力量,不然凭什么撬起另一端的重物?
慕容家应该是没有极为高明的内功修炼秘籍的。慕容龙城能够成为天下第一,靠的是出色的天赋和悟性。慕容博能跻身天龙四绝之位,靠的是漫长的时间积累。慕容复在天龙原著中出场时,不过二十七八岁,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几乎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上限。
他要为慕容家族的复国梦四处奔走,苦苦筹划方略;他要修炼家族收藏的其他各派的武功,维系慕容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威名。他甚至忙得连谈情说爱的时间都没有,忽略了王语嫣这个对他一往情深的身边人。在西夏招驸马时,对面银川公主李清露身边侍女晓蕾提出的“你生平最快活的地方在哪儿?最快活的事是什么?“的提问,慕容复竟茫然失措,不知如何回答。
这样的情况下,慕容复哪儿来的时间潜心修炼武功,磨练内功,将斗转星移之术提高到最高一顶?别说原著中的慕容复还是一个志大才疏之辈,天赋也称不上出色,想要达到慕容龙城的地步,自如反弹任何攻击,这谈何容易?
无奈之下,慕容复也只能取巧,先学别派武学,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斗转星移的威力,维持慕容家的名声。毕竟不管是慕容博还是慕容复,定下的复国策略都是从武林开始,他们需要慕容家前辈闯出的斗转星移的威名。
《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进阶,而是去偷学别人的?
「斗转星移」在实战表现来看,实在是有点鸡肋的。
慕容复和丁春秋打,不能用「斗转星移」去伤害丁春秋,只能把伤害转移到丁春秋弟子身上,因为丁春秋是个高手。
「遇到丁春秋这等第一流的高手,他自知无法以“斗转星移”之术反拨回去伤害对方,是以连使三次斗转星移,受到打击的倒霉家伙,却都是星宿派弟子。」慕容复和萧峰打,由于萧峰掌力太过雄浑,并且掌力还回旋,无法牵引,「斗转星移」的功夫完全使不上。
「但萧峰一招挟着二人的掌力,力道太过雄浑,同时掌力急速回旋,实不知他击向何处,实在无法牵引。」慕容复和鸠摩智打,由于鸠摩智招法太过精妙,变化太快,根本无从借力。
「但对方招数实在太过精妙,每一招都是只使半招,下半招倏生变化,慕容复要待借力,却是无从借起,」对方内力雄浑,「斗转星移」不好使;对方招式精妙,「斗转星移」不好使;对方是高手,「斗转星移」不好使。
那「斗转星移」还有什么用?
照这么说,斗转星移能起作用的情况,就是对方武功不如自己的时候,那时「斗转星移」才有效。这不鸡肋是什么。人家武功本来就低于你了,你不用斗转星移都能赢。
这跟《倚天屠龙记》中的玄冥神掌一样鸡肋。玄冥神掌只能在对方内力不如自己的时候用,如果对方内力 高于自己,玄冥神掌掌力就会反噬自身。你本来内力就高于人家了,你不用玄冥神掌也能打得过,而你的玄冥神掌还不能用在内力高于自己的人,那玄冥神掌还有什么用。
实在是因为斗转星移太鸡肋了,光靠斗转星移,慕容复怎么跟人打?
当然了,书中也说了,慕容复的斗转星移「未能达到登峰造极之境」,老是不灵也情有可原。
那为什么慕容复包括慕容博,不好好修炼,让自己的「斗转星移」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呢?那时,萧峰、段誉都可一战啊。
问题就出在「斗转星移」这门武功上。
「斗转星移」这门武功,性之和「乾坤大挪移」、「六脉神剑」是一样的。练成了极为厉害,但要想练成,得有极为高深的内功才性。内力不够,费个几十年也就二三层的水平。
慕容复也想练到高境界,他没办法。《乾坤大挪移》阳顶天也才练到第四层,他不想练到第七层吗?实在是练不到,没办法。
慕容博和慕容复练功应该都是卡住了,内力无法再增,「斗转星移」只能练到目前这水平,只能是这样的威力,那怎么办呢?
练练别家武功,增加一点对敌招式咯。
并且,慕容博平生推许六脉神剑和易筋经,易筋经是什么效果,那是类似九阳神功,是至高的内功功法啊,看看游坦之就知道了。
慕容博潜伏少林,为的就是易筋经。有了易筋经,那就等于「乾坤大挪移」有了「九阳神功」,原本两层,能直接窜到七层。
慕容博如果得到了易筋经,那么一定能使「斗转星移」能从现在的层次直接练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所以慕容博到少林去偷易筋经,那最终还是为了使自己的斗转星移练到更高层次。
《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进阶,而是去偷学别人的?
实际上不止是慕容复在修炼别人家的武功,自从其先祖慕容龙城创下“斗转星移”这门绝技之后,历代慕容家的继承人都是在修炼别人家的武功。这是由于“斗转星移”这门绝技的武功属性决定的,慕容复练成“斗转星移”,要想能转移别人武功就必须先熟悉别人武学。可惜他为复国大梦所累,慕容家也缺乏一门精深的内功修炼法门,他的“斗转星移”始终未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斗转星移”的武学窍门在于熟悉别人的招数
小说中写王语嫣刚出场时,她说的一句话是很有深意的。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她说了什么。
那女子(王语嫣)道:“慢着,我要写封书信,跟他说明白,要是不得已跟丐帮中人动手,千万别使打狗棒法,只用原来的武功便是。什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本就是说来吓唬人的,哪能真这么容易施展?你们想法子把信交给他。”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二章》当时丐帮副帮主马大元死在他自己的成名绝技“锁喉擒拿手”之下,当世之中有此杀招的,就只有传言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姑苏慕容家,于是丐帮认定此事是慕容复所为。慕容复在前往洛阳丐帮总舵澄清之前,曾草草练了“还施水阁”和“琅環玉洞”藏谱的“打狗棒法”,意欲在理论不清动手之时,使出丐帮的镇帮绝技,用以震慑丐帮。
然而王语嫣非常清楚慕容复的“打狗棒法”并不精通,因为“还施水阁”和“琅嬛玉洞”的藏谱拼凑起来,也只是一些残缺不全的棒法,运功的心法却全然没有,慕容复对“打狗棒法”的理解与这门绝技的诀窍又背道而驰,强行用“斗转星移”转此绝技,只会反受其害。这才有了上面王语嫣想写信给慕容复之事。
王语嫣的这句话,其实是从侧面说出了慕容家“斗转星移”这门绝技的武功属性。这个属性就是“斗转星移”的武学窍门是在熟悉别人的武功招数。
“斗转星移”是一门借力打力之技,不论对方施出何种功夫来,都能将之转移力道,将对手的兵刃拳脚转换方向,反击到对方自身,令对手自作自受。其中所在的道理,全在“反弹”两字。不过反弹的精义,却是在必先熟悉对手的招数与套路,倘若你不知道对手出招的路数,那便万万不能成功转移对手的招式,就更谈不上“反弹”了。也就是说“斗转星移”是有“反弹”的功能,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要熟悉对手的招数。
实际上这与“小无相功”能够复制和模仿别人的武功是一样的道理,仅仅练成“小无相功”,但不清楚对手的武功套路,照样催动不出别人的武功招数来。不过不同于“小无相功”催动别人的外功是由于贯通了武学原理,自己打出来的招式,“斗转星移”却只是通过转移对手招式完成攻击,其招式并非自己所打。
“斗转星移”的这一属性,就决定了想要将此绝技练得更加全面,转尽天下武功,就必须多练天下武学,将每一派每一门的武功招数和精要都了然于心。于是从慕容龙城创下这门绝技开始,慕容家历代继承人,都是在不遗余力的收集天下武学,将之藏在参合庄内的“还施水阁”之中,历代子孙也勤加修炼各派的武功,拓展自己“斗转星移”的广阔面。
不过天下武学何其之多,又怎能尽收之而窥尽。像丐帮的“打狗棒法”和“降龙掌”这些在“还施水阁”中都只有残篇,很多最上乘的武学不要说“还施水阁”,即使是号称收集天下武学的“琅環玉洞”也没有,不然慕容博就不用潜入藏经阁去偷取“少林七十二绝技了”。这也是王语嫣所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本就是说来吓唬人的原因。
慕容复的“斗转星移”未能发挥出最强威力慕容复练成了“斗转星移”,也凭借“斗转星移”少年成名,与乔峰齐肩并称为“南慕容、北乔峰”,但他的“斗转星移”威力却不大。
姑苏慕容家的“斗转星移”这门外家绝技,转移他人招数还之他人的功力,是有等级的。最初级的“斗转星移”,只能转移对手招式进攻的力道,不至于伤到自己;但最高级的“斗转星移”,却能将对手无论是内功还是外功的攻击牵引,转移他们的招式及功力还攻对手,不但不伤自己,还能重创对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内功修为,内力越深厚,展现的威力就越大。慕容复始终停留在最初级的功力,他的功力水平,连少林七十二绝技也练不了。
他(扫地僧)说到这里,眼光向慕容复转去,只看了一眼,便摇了摇头,跟着看到鸠摩智,这才点头,道:“是了!令郎年纪尚轻,功力不足,无法研习少林七十二绝技,原来是传之于一位吐蕃高僧……”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三章》自慕容龙城创下这门绝技之后,慕容家的历代子孙,除了尽可能的练习各派的武功招数,将他们的武学精要都了然于心之外,还要勤修自己的内功。只有自己的内功修为有成,才能将对手的招式通过“斗转星移”完全反弹还对手,让他们自食其果。只可惜,慕容家缺乏一门精深的内功修炼法门,自慕容龙城之后,能修炼到深厚和强劲内力的子孙少之又少,这一点跟大理段氏很是相似。从用“斗转星移”转移“大韦陀杵”杀死一流高手玄悲的套路来看,慕容博算是一位,不过慕容博那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内力自然有成。
慕容复假如没有被复国大梦所累,纵是他们慕容家没有精深的内功心法,只要他潜心修炼,积经年累月之功,到他父亲的年纪,肯定也能达到跟他父亲一样的境界,将“斗转星移”发挥出“反弹”,让对手自食其果的最大威力。可惜慕容复肩上的祖宗遗志,让他不得不做出取舍。不要说练功,为了复国大业,连自己的婚娶他都不想,西夏应聘驸马也只是为了复国而已。
小说中慕容复出场已经是年过三十的人,在古代讲究“三十而立”,有复国这个的祖宗遗志在,自小立志复国的他再不有所行动,就是时不与我了,纵使武功再高,一生没为复国作过努力,死后又怎么会有颜面去见他们的列祖列宗呢。从这点看,慕容复牺牲太大了。
慕容复为了祖宗遗志而奔波,耽误于练功自然功力不够,倘若祖宗除了一门“斗转星移”的外家绝技,还传有一门与之相配的高深内功,以慕容复的天赋,再加上还施水阁和琅环玉洞的武学配置,他的“斗转星移”定然不可思议。只可惜,小说中为他这个角色设定的意义,包括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本来就是不可强求,慕容复又怎么能够称心如意呢?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第一百二十八期:“天龙八部篇”之《慕容复斗转星移的修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进阶,而是去偷学别人的?
慕容复练斗转星移到了瓶颈期,是因为他内力不够强劲深厚,在他有限的内力下,很难有所突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武侠小说中,武林人士练高深的武功,需要一定的内力为基础,把武功练到越高层次,所需要的内力越深厚。这在《天龙八部》中表现最为明显。
大理段氏以一阳指驰名天下,实际上六脉神剑才是大理段氏的绝学,可惜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练成,主要原因就是内力不够深厚,无法催动六脉的剑气。
天龙寺诸僧都是内功深厚之人,为了对付鸠摩智,只能六人各练一剑。
本因道:“依这六脉神剑的本意,该是一人同使六脉剑气,但当此末世,武学衰微,已无人能够聚集到如此强劲浑厚的内力,咱们只好六人分使六脉剑气。”—《天龙八部》。段誉之所以能学会六脉神剑,就是因为他的内力深厚,已到震古烁今的地步。段誉的北冥神功,吸人内力,为己所用。段誉吸了叶二娘,云中鹤,岳老三,段正明,天龙寺诸僧等人部分内力,还有内力深厚的鸠摩智的内力都被段誉吸走。
在逍遥派的武学中,高深武学需要深厚的内力,内力不够,是学不了高深的武学。
图谱上的武功太深奥,婢子们不自量力,照着“甲一”图中所示一练,内力不足,立时便走入了经脉岔道。—《天龙八部》虚竹把逍遥派的武功发挥出巨大威力,那是因为他的内力更是惊人,逍遥派掌门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等人的内力都是非常强劲深厚,每个人的内力在武林中都是顶尖水平。
虚竹集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得内力于一身,因此能把逍遥派武学发挥出巨大威力。
姑苏慕容家的斗转星移武林也是武林一绝。
他姑苏慕容家拿手的绝技,乃是一门借力打力之技,叫作“斗转星移”,外人不知底细,惟见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佊身”……不论对方施展何种功夫,都能将之转移力道,反击到对方身上。—《天龙八部》。姑苏慕容家之所以在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就是因为他用对手的武功方式打败对手,也就是“以彼之道,还施佊身”。自己苦练多年的绝技,竟然被姑苏慕容简单轻松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自己的绝技打败自己。
这对对手来说,不止是失败了,更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打击。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实际是借力打力,用对方的力量打击对方,这种更需要强劲深厚的内力作为支持。
慕容复内力有限,他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能用于江湖中二流对手,面对江湖中的绝顶武功,他的斗转星移就发挥不出威力。慕容复的斗转星移赢不了丁春秋就是例子。
在少林寺大战中,慕容复面对段誉的六脉神剑毫无还手之力,试想慕容复面对乔峰的降龙十八掌,面对虚竹的逍遥派武功,他是不可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来战胜对手的。
慕容复之所以输,不是因为斗转星移不厉害,而是他没练到更高的层次,练到更高的层次,需要更高深的内功。
慕容复在这门功夫上虽然修炼多年,毕竟限于年岁,未能臻至登峰造极之境。—《天龙八部》。所以说,慕容复练斗转星移时,因为内力的不够,无法练更高层次!
《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进阶,而是去偷学别人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阅读《梦露居士读金庸第83期:慕容氏斗转星移探究》,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慕容博、慕容复并非不想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阶,他们是没法练到最高阶,所以不得不偷学别人武技。慕容氏一族可谓作茧自缚,被自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给束缚了。
当年慕容氏先祖慕容龙城创立斗转星移,能反弹对手一切招式。对手无论使出什么杀招,最终杀死的都是自己。所以慕容龙城的对手总是死在自己的绝技之下,慕容氏因此有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威名。但是反弹一切招式谈何容易?必须要有深厚的内力为根基。
在《倚天屠龙记》中也有一门相似的武学——乾坤大挪移。乾坤大挪移还只是把敌人的招式牵引转移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只相当于低阶版的斗转星移。但就算这样也需要极为深厚的内力:
这门心法所以难成,所以稍一不慎便致走火入魔,全由于运劲的法门复杂巧妙无比,而练功者却无雄浑的内力与之相副。正如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去挥舞百斤重的大铁锤,锤法越是精微奥妙,越会将他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当时天下第二的高手阳顶天练乾坤大挪移时只练到第四层便走火入魔而死了。像斗转星移这样完全反弹敌人招式、内力的武功,对修炼者者内力的要求只能更高。书中慕容复多次因为内力不够,只能将敌人的招式引到其他方向去。
创立斗转星移的慕容龙城内力想必无比深厚,所以无论对方使什么绝招都能将其轻松反弹回去,慕容龙城因此博取了一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慕容龙城不仅是武学大家,更是一个营销大师。他想出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个slogan,就像今日头条的slogan“信息创造价值”一样,从此江湖人士一提到慕容氏就是还施彼身,辨识度相当高,有利于慕容龙城凝聚人心,震慑敌人,这是慕容龙城为了争夺天下光复燕国想出来的策略。
慕容龙城之后,慕容家再没有内力如此深厚之人,所以无法再将斗转星移练至最高阶。但是江湖人人都知道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为了对得起这一名声,慕容龙城的子孙后代想出了偷学别人武艺的办法,才能勉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是不得已之举。要不然你作为慕容子孙,竟然不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能惹人嗤笑。
虽然都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但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慕容龙城只用斗转星移,以不变应万变,端的是大宗师风范。慕容博、慕容复等人修炼各家武学再去杀人,看似博大精深,实则蠢笨无比。须知武学之道最贵精一,此中道理天龙寺枯荣大师说得极为清楚,当时鸠摩智提出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换天龙寺的六脉神剑剑谱,天龙寺诸僧无不心动,然而枯荣大师却反问他们:你们穷其一生,能将一阳指练至一品吗?
慕容氏的斗转星移和参合指都是天下绝顶武功,就算内力不够无法把斗转星移练至最高阶,但只要专精参合指,一样足以武林称雄。就像大理段氏练不了六脉神剑,但专精一阳指便足以闯出赫赫威名了。但是慕容氏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所束缚,不得不博学各家武功,武学逐渐衰落,这是当年慕容龙城所不能预料的了。
那么为什么当年慕容龙城内力深厚足以练成斗转星移,而他的子孙后代却练不成了呢?其实这并非个别现象,比如大理段氏先祖段思平创立的六脉神剑也需要深厚的内力,当时已经无人能达到,所以本因说:“当此末世,武学衰微,已无人能修聚到如此强劲浑厚的内力。”像段氏俗家第一高手段正明也只能练成一脉,枯荣大师这样的绝世高僧也不过双手同使一脉少商剑,也只有段誉靠北冥神功吸了一身震古烁今的内力,才能练成六脉。
为什么慕容龙城和段思平能够有深厚的内力呢?其实慕容氏和段氏都跟逍遥派有某种关系。
当年慕容博四十岁,曾跟自己的妻子研究凌波微步,被崔百泉撞见。凌波微步可是逍遥派的不传之秘,慕容博从哪知道的呢?慕容氏的还施水阁藏有天下各种武学秘笈,逍遥派琅嬛福地同样藏有各派武功。显然慕容氏与逍遥派有隐秘的联系。
逍遥派的神奇武学“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当年就藏在大理的不老长春谷,无崖子和李秋水隐居也选择了大理无量玉洞,而大理正是段氏的势力范围。
因此居士我大胆推测,当年慕容龙城和段思平都会北冥神功,他们因此分别练成了斗转星移和六脉神剑两大神技!但是他们死后,不知道为什么北冥神功就此失传,他们的后代没有学会这门神技,因此没有积累如此深厚的内力。
上期回顾:乔峰的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是汪剑通传授的,为什么雁门关一战汪剑通打不过萧远山呢?
下期预告:“北乔峰,南慕容”,慕容复武功那么差,为什么能够跟乔峰齐名?
《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进阶,而是去偷学别人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简单,斗转星移是一种防御的武功,而不是进攻。
大家注意,斗转星移对于同自己武功差不多的高手,用处就有限了。
在慕容复和丁春秋的单挑中,斗转星移只能将丁春秋的攻击向其他方向转移,却无法反弹回去。
就慕容复来说,他的武功其实同丁春秋差不多,却因缺乏杀手锏,最终差点被化功大法整死。
虽然有了斗转星移,慕容复也只是侥幸脱身而已。
然而,慕容复遇到武功远强于自己的乔峰,斗转星移就没什么用处了。
乔峰降龙十八掌打来,慕容复用斗转星移根本带不动,只能躲避。
书中写道:他恼恨星宿派手段阴毒,呼的一掌,向丁春秋猛击过去。丁春秋领教过他掌力的厉害,双掌齐出,全力抵御。萧峰顺势一带,将己彼二人的掌力都引了开来,斜斜劈向慕容复。慕容复最擅长本领是“斗转星移”之技,将对方使来的招数转换方位,反施于对方。但萧峰一招挟着二人的掌力,力道太过雄浑,同时掌力急速回旋,实不知他击向何处,势在无法牵引,当即凝运内力,双掌推出,同时向后飘开了三丈。
可见,斗转星移所谓将敌人的攻击返回去,只能对比自己弱的敌人,对于强者是无效的。
所以,慕容家为了在单挑中获胜,就必须练习各种进攻的招数。
其实慕容家还有厉害的进攻招数,比如参合指,练到厉害也是可以凌空点穴,不亚于一阳指的。
但参合指不是速成武功,只有到慕容博这种五六十岁才能大成。
慕容复只是二十多岁小伙子,想要速成就只能像令狐冲一样学习五花八门厉害的进攻招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