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崇祯不杀袁崇焕,袁到底能不能平定辽东?

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要想让某人履好职,尽好责,在岗位上做出可喜的成绩,就要给他提供好的平台,也要允许他在岗位上出错,更要给他在岗位上创出成绩的时间。

明末崇祯帝不杀袁崇焕,袁崇焕能不能最终平辽呢?我们先来看看袁崇焕在辽东任上的经历。1622年,尚为小县令的袁崇焕,在无人敢守辽东的情况下,毅然语出惊人,上奏天启帝他可以守护辽东,让天启帝高兴得不要不要的,马上提拔袁崇焕到辽东,并拨内帑供袁崇焕经营辽东。袁崇焕到辽东后,经过考察,面对后金军擅骑射善野战的特点,应避其长对其短,觉得要守住辽东,就要在关外加修城堡工事,以御防为主,制造购买防御大炮,加高加固城墙,同时安置关外人民开荒种地,发展生产。他的这一建议得到朝中大臣孙承宗的支持,不断提拔袁崇焕,让他在关外经营辽东,修筑了坚固的宁锦防线。虽然在此过程中,孙承宗受阉党迫害离职,阉党派来心腹作主将与袁崇焕作对,硬要放弃关外宁锦防线,将关外居民强制内迁,但袁崇焕顶住了压力,坚持自己的军队坚守宁锦防线。1626年、1627年,后金军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率领下,进攻明军关外防线,结果都遭到失败,明军相继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袁崇焕也因御辽有方,被一步步提拔为辽东巡抚,主管辽东关外防务。宁锦大捷后,袁崇焕因不满阉党赏罚,愤然辞职回乡。这一年天启帝驾崩,崇祯帝继位,废除阉党,重新起用了袁崇焕,任命袁崇焕为蓟辽总督,镇守关内外。为了保持边防号令统一,1629年,袁崇焕设计斩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这恐怕是袁崇焕守辽东最欠考虑的一着。不久斩杀毛文龙的缺陷就显示出来,后金军因没了皮岛明军的牵制,无了后顾之忧,于1629年就绕过宁锦防线,直接进攻北京。由于京城告急,袁崇焕忙统帅军队分三路救援京城。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袁崇焕率领军纪严明的援军赶走了后金军,解了北京之围,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但是袁崇焕却被崇祯帝关进了监狱,在阉党余孽和不满袁崇焕大臣的谗言下,在后金反间计的诱使下,也在崇祯帝难以忍受的军费重压下,崇祯帝以十条大罪,于1630年初处袁崇焕以桀刑。临死之际,袁崇焕悲怆留诗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其实,袁崇焕真正全权守辽东,还是在他1627年任蓟辽总督以后,到1630年初被处死,才不足三年时间。如果崇祯帝在北京保卫战以后,能继续让袁崇焕做蓟辽总督,全力支持袁崇焕,信任袁崇焕,同时还能像战国时期魏文侯敲打乐羊子那样敲打袁崇焕的傲骄之气。袁崇焕一定会进一步总结吸取经营镇守辽东的经验教训,很好处理皮岛问题,使其继续发挥牵制后金作用,同时继续巩固完善关外宁锦防线,实行军屯民屯,让军民开荒种地,减少朝廷军费开支,继续以防御为主,消耗打击后金军,拉笼联络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等待时机,一旦后金有变,联合周边势力,征伐后金,如此不出十年,后金可灭,平辽大业可成。更何况当时崇祯刚继位,明朝内乱还没达到不可遏止的地步。可惜啊,崇祯帝刚愎自用,用人多疑,擅杀功臣名将,自毁长城,最终只能落得个众叛亲离,国亡家灭,吊死煤山的结局!

假使崇祯不杀袁崇焕,袁到底能不能平定辽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答案是不能。

大家看过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吗?里面有个情节!

蒙古大军攻打金国,野狐岭一战歼灭金国30万大军。

金国最强的领导人是完颜洪烈,但因儿子杨康横死隐居在家喝酒。

金国皇帝亲自来请完颜洪烈出山,然而完颜洪烈是这么说的:父皇,我一个人的力量再强,也改变不了什么。

道理就是这样。

满清之所以强盛起来,并非有个努尔哈赤或者皇太极,而是一个漫长又必然的过程。

关东女真人从元代开始逐步发展,经过元明两个朝代几百年的逐步发展,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实力。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前,女真强力部落都可以出兵过万,部落联合甚至有兵力几万。

谁都知道女真人是渔猎民族,战斗力很强,一二万人都是很难对付的。

这种兵力在以往也是不敢想象的,谁都知道金国时期都吹嘘金兵满万不能敌。

更重要的是,这些军队和人口,已经集中到建州、海西等几个大部落手中。也就是说,女真已经具备了整体统一的条件。

这就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蒙古已经形成几大部落,让成吉思汗具备统一条件。

到了袁崇焕上任之前,女真的实力已经很强,明军就难以对付。

以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为例,满清可以出动精兵6万多人,而明军从各地拼凑的部队总数不过8万多人。

大家都知道,当时满清兵的战斗力比较强。那么,以明军区区8万多人的实力,恐怕连防御也未必能够顶住,何谈去进攻呢?

结果就是,萨尔浒大战明军惨败。

萨尔浒以后,东北的局势其实就难以收拾,满清实力已经占据绝对优势。

我们看看著名的宁远战役,满清可以攻打宁远的兵力高达6万,而袁崇焕只有1万多人。

可以说,袁崇焕此次获胜是很惊险的,很有可能城破人亡。

直到袁崇焕被杀的时候,东北明军实力还是较弱,只能做所谓的攻势防御,其实是无力进攻的。

到了洪承畴时期,松锦战役明军孤注一掷,明军约13万,清军约11万。明军除了吃空饷的数字外,真实兵力还不如满清。

加上部队战斗力弱,在进攻中明军大败也是正常。

所以东北局势的恶化,是双方客观实力的对比。

当时大明已经到了末期,维持现有10万东北明军已经耗尽了财力物力,国家财政不能支持。

而这10万明军面对满清,连防御作战都是实力不足的。

这种客观的实力差距,不是袁崇焕能够扭转的,除非他每年自己能够变出来上千万两银子做军费。

袁崇焕能够的只是采用正确的作战战略。

其实,大明当时那种情况,亡国基本是必然的,国家其实内部已经崩溃,只是看亡国于农民军还是满清而已。

假使崇祯不杀袁崇焕,袁到底能不能平定辽东?

袁崇焕拿命也平不了辽东呀!

无论是在其被凌迟之前,还是在之后的历史时空里,袁崇焕都是一个被高估了的人。要成为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首先他要是一个战略家,其次他在理政上是把好手,最后他还要是个伯乐,毕竟一个人是干不了扭转乾坤这种大事的。

自萨尔浒一败以来,明军在辽东与后金对战,只有吃败仗的份,仅有袁崇焕指挥的两次战役遏制住了后金的攻势,但仅仅只是粉碎了后金对辽西宁锦防线的觊觎,而非对其迎头痛击。

宁远之战击退老奴,宁锦之战粉碎皇太极的计划,看起来貌似是不得了的大胜仗,但这只是明廷的过度修饰而已,毕竟明军此时畏敌如虎,确实需要舆论造势,收拾一下人心。但本质上,这两次战役,明军都是依托坚固的城防,相对后金更犀利的火炮,加上八旗当时不善攻城的原因,才取得胜利的,两场战役之中,明军都没有真正与后金进行过野战,而野战胜负才是决定双方谁能取得战略优势的体现。

袁崇焕在辽东的表现,只能说是避敌锋芒,暂时取得了守势,远远谈不上能够反攻后金,夺回辽东。他的以辽人守辽土,以及广筑堡垒的边防计划,实际上是默认了明军不是八旗对手,放弃辽东,而是专心打造关宁锦防线(山海关-宁远-锦州),依托堡垒遏制后金的进攻而已。

袁崇焕的官职是辽东经略,这个职权很大,到了崇祯时,应吹下“五年平辽”的牛皮,所以他在辽东大权在握,可问题是,辽东这个时候,就只剩下一关两镇,周边几个卫星防御城市了,靠这几个地方,人口有限,没有产出,完全依靠明廷财政拨款。

所以袁崇焕的权力,实际上是完全依托明廷财政,他不可能在辽东进行有效地军事改革,清扫原明军一切的问题,进而组建一支能够维持在万人左右,可以与八旗一较高下的野战军。

所以,为了不被崇祯斩掉狗头,他只能把“平辽”的希望寄托在跟后金和谈上,双方和平了,自然也算是“平辽”了,反正辽东本来产出就不多,只要长城内腹地安全了,自然大明就算安全了,这也算是能够交差了吧。

然而,从战略上讲,这种消极防御,把战争主动权交给敌人是完全不可取的。事实证明,宁锦防线即便打造得固若金汤,但人家皇太极也可以绕道啊。公元1629年,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军号称10万避开宁远、锦州,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管内,攻占遵化,直逼京师,史称己巳之变。

也正是这一战之后,崇祯斩掉了袁崇焕的狗头,原来自己上当了,把一切辽东事务交给你这个狗贼,勒紧裤腰带,不断压榨人民征收辽饷,换来的结果就是人家鞑子直接打到了家门口?

可见,这种防御是有极大漏洞的,虽然皇太极的此次入寇,主要是为了抢掠为主,并非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北京,毕竟这不显示,以后金当时的体量,改吞不下大明,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再坚固的堡垒,也会被攻破的!

最好的防御是进攻,然而袁崇焕有这个能力么?

答案是没有,他跟皇太极的秘密和谈,虽然出发点是希望稳住后金,换取喘息的时间,但显然皇太极段位比他高多了,利用和谈多次实现战略意图,就从这一点上看,皇太极完全碾压袁崇焕。

而从理政方面来看,鉴于辽东不能产粮,所以袁崇焕完全没有改造明军的可能,受到朝廷腐朽班子掣肘的太多,依靠现有的军队体系,根本不可能战胜后金,所以袁崇焕的治理辽东,只是一种效果有限,对整个战局是没有多少帮助的。

再说人才,袁崇焕只是个都师,他不是开幕府的大将。但他也拥有一定的用人权力,可惜,杀毛文龙逼反了清初三王,间接壮大了后金的攻城能力,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是存在极大问题的。

综上所述,袁崇焕是有本事的,但他的本事更多的是仰仗整个体制的成功,如果体制本身的问题就决定了失败,那么他并不具备扭转局面的能力。

假使崇祯不杀袁崇焕,袁到底能不能平定辽东?

袁能平定辽东。 但是考虑到平辽是总体战,需满足五个条件,一是天灾过去,小冰河期结束,国有余粮。二是崇祯日益成熟(应吸取教训),加上横空出现张居正式治世能臣(中国代有千里马,只是需伯乐发掘),革新朝政,整顿税收,重点将征税重点放在东南富庶之地,息税西北。三是整顿或取消白银财政,建立国家信誉,发行独立货币,不受海外白银供应短缺影响,防范已经奇缺的白银,压垮政府财政。四是接受农民起义军招安并精编投入抗金前线,同时鼓励地方民团发展,形成类似清朝后期的湘军淮军体制,为抗金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同时要广泛推进精锐火器营,遏制游牧骑兵。五是效汉唐例,暂先与后金议和,积攒力量后发制人。若以上述五点为基础,以袁崇焕雄才大略,以明朝巨大的人力物力,必能如汉之卫霍、窦宪陈汤一样平灭后金,甚至逐出东北,迫其向北向西溃亡。

假使崇祯不杀袁崇焕,袁到底能不能平定辽东?

不能。三方面:①人头斩获连东江军的十分之一都没有,人均军饷却是东江军的四十倍不止②有人说袁崇焕蹲墙头无敌能让八旗军胆寒我不知道从哪得出来的脑残结论,没有大量斩杀八旗军凭什么让八旗胆寒?守宁远时锦州被袁崇焕除了上奏求援外还有什么做为?等满清饶过锦州包围宁远时除了蹲墙头放了几炮外还有什么做为?事后贪污满桂、赵率教军功让满桂揭发后被天启撤职到袁吹嘴里怎么就变成了袁崇焕不满魏忠贤辞职?蓟州潜越时驻守蓟州被皇太极无视的是谁?③是谁排挤满桂和赵率教并拒绝崇祯派监军导致辽东军军阀化的?本可在通州打一场会战为什么要饶道河西务避开八旗?满清主力在德胜门袁崇焕为什么要驻扎在远离八旗主力的广渠门?既然袁崇焕打了左安门和广渠门大捷那人头斩获去哪里了?

假使崇祯不杀袁崇焕,袁到底能不能平定辽东?

就是,袁崇焕不死,也不能平定辽东,当年清朝的势力已经形成,明朝的国力衰败,起义军不断,朝廷患宦官为患,但袁崇换不死能阻止满清入关,当时的满清还是怕袁崇换的,有他镇守辽东,明朝一时半会儿不会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